考研+复试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 整理.docx
- 文档编号:30290947
- 上传时间:2023-08-13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28.92KB
考研+复试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 整理.docx
《考研+复试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 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复试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 整理.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研+复试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整理
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核心考点
1,邓小平理论是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多选)
(一)★
①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一个前提: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个步骤:
“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②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水平一个任务:
发展生产力;一个目标:
实现共同富裕;
③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一个途径:
改革开放;一个手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④形成了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体系一个标准:
“三个有利于”。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二)继承、坚持、发展和创新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平发展:
①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越来越明显②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③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④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依据:
①能否从本国的实际出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进行理论创新。
②社会实践在不断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
(1)社会出现了新的经济组织和活动领域:
①工人、农民和其他社会阶层在就业、分配等方面出现了多样性;②物质利益的多样化日趋明显,群众的不同利益要求越来越多。
(2)党情:
①党员队伍的数量和结构出现了重大变化;②党的干部队伍正在进行整体性新老交替;③党员干部队伍中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07新改)
(二)★★★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容:
①☆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②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③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三个代表”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①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
②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③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四个必须,多选)
(二)★★★
1、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2、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3、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①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②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③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④必须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07新改)
(二)1、历史地位
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
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③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④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2、指导意义
①☆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②创造性地回答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③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上,提出新思想,构成系统的科学理论。
④是对马列、毛、邓的继承和发展,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执导思想。
☆
③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6,党的思想路线的确立和发展(三)
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思想路线,体现在邓小平理论和邓小平所作出的每一项重大决策中。
②在新的历史时期,党的这一思想路线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③“三个代表”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④强调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看作一个整体。
7,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路线的基本要求(三)
①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②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③尊重实践、尊重群众,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体现
8,与时俱进是的精神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的必要性)(三)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①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它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
②时代变化、社会发展,马克思主义也必然要丰富和发展。
③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实际相结合,进行理论创新,才能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
④中国共产党只有不断坚持创新,才能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赢得人民的拥护,永葆生机。
这既是党自身建设的要求,也是历史经验的总结。
9,与时俱进的内容(三)★★
(1)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2)要通过理论创新来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3)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具体体现在:
①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能够体现时代特征,要随时代主题的变化而变化;②要把握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③要在理论上进行创新,并以理论创新为先导,来推动和指导制度、科技、文化的创新。
10,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是判断我们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1、“三个有利于”标准:
①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核心)②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技)③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三个有利于”标准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都是社会主义所需要的,反之都不是社会主义所需要的。
4、对于排除姓“社”、姓“资”抽象争论的干扰,深化改革,加快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1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四)★★1、“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2、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关键是要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搞清楚“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关键是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本质前两个目标是生产力目标,后三个是生产关系目标。
3、社会主义本质: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4、只有搞清楚这个问题,才能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1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四)三大历史任务:
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因为:
社会主义根本原则①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②共同富裕。
①马克思的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②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社会本质的内在要求。
③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显示社会主义优越性,并为向共产主义过渡奠定必备的物质条件。
2、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现阶段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①我国的历史前提,决定了必须把发展生产力作为工作的中心,作为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有赖于生产力的发展。
③建设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也需要大力发展生产力。
④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靠自己的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
回答为什么发展是执政兴国第一要务。
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就要:
(回答如何发展)
(1)、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立足中国现实,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开拓促进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新途径;
(2)、必须坚持和深化改革,冲破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改变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清除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3)、必须相信和依靠人民,集中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五)1956-2050初级阶段含义:
已经进入社会主义(定性),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定位)。
特征:
①发展水平:
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②实现目标:
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涵:
最伟大最深刻的变革:
56年一化三改造社会主义简明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87年13大提出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政治路线也叫总路线。
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三者有机统一,不可分割。
先有路线后有纲领
(1)基本纲领是基本路线的展开,在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进一步明确了什么是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要:
(区分本质、特征、制度、体制、模式)①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②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③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
④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就要:
①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②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③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
①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②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
③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繁荣学术和文艺。
(5)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是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
三个建设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促进。
14,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五)改革特点:
①大胆探索,勇于创新②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第一、二次革命不同:
①条件②内容与对象③革命形式与手段④目标。
相同:
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
①改革是第二次革命:
从引起社会变革的广度和深度来看,从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引起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深刻变化、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来看,改革的作用和意义不亚于革命。
②改革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改革的作用)③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15,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已经考)(五)
①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相互促进、相互统一。
②发展是目的,改革为发展提供动力,发展为改革创造良好的环境。
③稳定是改革和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和保证。
④同时也只有通过改革和发展才能解决社会矛盾,为稳定打下基础。
17,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六)1、全面理解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本质:
以人为本)
①科学发展观内涵: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按五个统筹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
②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③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
2、“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
(1)五个统筹:
①按照统筹城乡发展,②统筹区域发展,③统筹经济社会发展,④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⑤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2)“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
①更大程度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②增强企业活务和竞争力,③健全国家宏观调控体系,④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⑤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
3、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4、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
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5、我国发展战略的特点:
战略重点:
①农业;②能源和交通;③教育和科学。
①既有雄心壮志,又坚持实事求是;②始终把提高人民生活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③注重社会全面进步;④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18,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六)
①新型工业化道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经济发展道路。
②基本特征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③必须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注意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19,邓小平同志关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六)
(1)邓小平关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两个大局:
“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
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
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
”
(2)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07年新加)
①实施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是指坚持实施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形成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
②要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展基础和潜力,逐步形成主体功能定位清晰,东中西良性互动,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趋向缩小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07新改)★★
①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为工业提供原料;农村是工业品的重要市场;农业为经济建设积累资金;农业为其他部门提供劳动力资源。
我国产业结构现存的主要问题:
①农业基础薄弱;②工业素质不高;③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一、二、三产业还不协调。
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要发展现代农业;二要增加农民收入;三要改善农村面貌;四要培养新型农民;五要增加农业和农村投人;六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③促进城镇化发展,要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按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原则,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
(4)实现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实现速度、结构、效益、质量的统一①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是指由粗放型经济增长转变为集约型经济增长。
粗放型增长是依靠增加要素的投人实现经济增长;集约型增长是靠提高要素质量和使用效率实现经济增长。
②速度、结构、效益、质量是辩证的统一,互为条件、互相促进。
有效益才有实在的速度,有一定的速度才能有效益。
结构合理与提高效益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持续的经济增长只有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结构合理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质量是根本保证,没有质量就不会有效益。
20,实施科教兴国★★(六)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内涵:
①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成为最重要的变革力量;②在生产力诸要素中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力量;③科学技术在知识经济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2)☆科教兴国战略的内涵。
①科教兴国战略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②教育是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③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④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
⑤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
2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实施意义,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07新改)①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要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②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任务。
③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建设低投人、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
④这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兴衰,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决策。
2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市场经济理论)(七)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条件下实行市场经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2)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①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②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③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④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⑤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般特征:
(共性)
①经济活动市场化②企业经营自主化③政府调节间接化④经济运行法治化。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自己的特征(个性):
①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②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共同富裕为目标;③宏观调控能力可以较资本主义国家更强。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我国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的意义
①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②有利于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接轨;③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跨世纪经济发展战略。
23,☆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七)①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②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③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③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④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法律制度;⑤健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⑥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
2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制度)(七)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确立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依据:
①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②处在初级阶段;③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
①建立和调整所有制结构的理论依据,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规律
②我国生产力的总体落后、多层次和不平衡状况,要求有多种经济成分与之相适应,才能促进生产力进步,否则只能束缚和阻碍经济的发展。
③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3)这一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
①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②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③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25,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七)★★
(1)含义:
①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国有控制行业:
涉及国家安全;自然垄断;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中的骨干企业。
(2)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③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3)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必须(两个毫不动摇,一个统一)
①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②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③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
2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七)
(1)含义: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2)确定这一分配制度的依据:
(分配的是消费品)①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决定分配方式。
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必须实行这一分配制度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要求实行多种分配方式。
(3)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①各种生产要素都参与了生产过程,都在生产过程中作出了贡献。
②收入分配应该体现土地、资本、知识产权等的价值,鼓励各种生产要素投入经济建设③把按劳分配与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4)正确处理按劳分配为主体和实行多种分配方式的关系:
★★(理顺分配关系)
①处理好不同分配方式之间的关系,一是要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二是要确立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则。
正确处理好提倡奉献精神与落实分配政策。
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依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
反对平均主义与防止收入悬殊。
③在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过程中,必须注重社会公平。
2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八)
(1)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是无产阶级专政。
人民民主专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
(2)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三个制度)(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政体,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②三权分立不符合中国的国情。
③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3)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最高权利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①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②政治协商制度是发扬民主,发挥民主党派参政议政作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制度。
(4)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加强民族团结、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途径。
28,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八)
(1)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①民主首先是指一种国家制度,包括国体和政体。
②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政治保证,也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2)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紧迫性和长期性
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高度民主的差距还很大,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具有紧迫性:
②民主政治建设受各方面制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地统一起来。
①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②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③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④三者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中,它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能把它们分割开来或对立起来。
(4)尊重和保障人权(07年新加)重点关注★★★
①人权,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每个人按其本质和尊严享有或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
②人权是具体的、相对的,不是抽象的、绝对的,跟一个国家的政治状况、经济发展、历史传统、文化结构和整个社会的发展水平有很大的关系。
③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在要求。
④中国共产党作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复试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 整理 考研 复试 邓小平理论 以及 三个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