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大全基础篇人教版原创.docx
- 文档编号:30290240
- 上传时间:2023-08-13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28.23KB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大全基础篇人教版原创.docx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大全基础篇人教版原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大全基础篇人教版原创.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大全基础篇人教版原创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大全(基础篇)
班级:
姓名:
(把记忆落到实处是学好化学的绝招之一)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一、药品的取用
使用化学药品要做到"三不":
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实验室用剩的药品做到"三不:
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
1.固体药品的取用
小颗粒或粉末状药品应用药匙或纸槽。
"一斜二送三直立"
块状或密度大的金属颗粒可用镊子夹取。
"一横二放三慢竖"
2.液体药品取用
(1)少量液体可用胶头滴管取用,向指定仪器中滴入时,应在仪器的正上方垂直滴入。
注意:
胶头滴管不能倒放、乱放、平放,应放在指定位置不要伸入容器内,一般要做到悬空垂直四不要。
(2)从细口瓶倒取试液时,应把瓶塞拿下,倒放在桌上,倒液体时,瓶上的标签应向着手心,以防止瓶口残留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
同时使瓶口紧靠在试管口或仪器口。
3.取用一定量的药品
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一般用量筒。
使用时,应使量筒放平稳,倒入液体到接近要求的刻度,再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入量筒至刻度线,读数时使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俯视、仰视都会有误差。
二、物质的加热
1.热源--加热工具:
最常用酒精灯,有时需要喷灯进行高温加热。
酒精灯火焰分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因此,加热时应把需加热物质放在外焰部分。
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其容积的2/3。
2.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
试管、蒸发皿、坩埚等;
3.可以加热但必须垫上石棉网的仪器:
烧杯、烧瓶等;
4.不能加热的仪器:
量筒、集气瓶、漏斗等。
5.给试管里药品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均匀受热,(来回移动酒精灯或移动试管),然后对准药品所在部位加热。
给固体加热时,一般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给液体加热,应使试管倾斜,跟桌面大约成45°角,且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口不准对着有人的地方。
三、玻璃仪器洗涤
一般用试管刷刷洗。
当仪器上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才是洗干净了。
洗净的玻璃仪器应放在指定位置。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化学史知识
200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得出了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并较早地把天平用于研究工作,使化学研究走向了定量化。
二、空气的成分
空气的成分一般来说是比较固定的,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
三、氮气的性质和用途
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的气体,在通常情况下较难和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但在一定条件下,氮气可以和某些物质反应,比如合成氨制氮肥。
氮气不支持燃烧也不供给呼吸,氮气不参与人的新陈代谢。
四、稀有气体的性质
稀有气体是氦、氖、氩、氪、氙等气体的总称,它们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通常情况下,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极难和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稀有气体还有一种与其它气体不同的性质就是在通电时会发出有色的光,它属于物理变化;如将稀有气体充到灯管中,就可以制成各种五光十色的霓红灯。
五、空气的污染和防治
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改变了空气的成分,造成了空气的污染。
这些有害物质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大类。
其中排放较多的气体污染物主要是:
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
这些有害气体主要来源于矿物燃料(煤和石油)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及汽车排气形成的烟雾等。
我们在发展生产的同时,应充分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注意消除污染,保护资源。
如可用低污染、节能型燃料替代强污染性燃料,可用消除法吸收有害气体变废为宝等。
六、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1.氧气的物理性质:
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不易溶于水,比空气略重,可液化和固化。
2.氧气的化学性质:
碳、硫、磷、铝、蜡烛等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比空气中更旺。
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却能在氧气中燃烧,说明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在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是常用的氧化剂。
①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②碳跟氧气反应:
碳在空气或氧气里燃烧,在氧气中发出白光,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和放出热量。
③硫跟氧气反应: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的火焰,放出热量,生成物都是有剌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气体。
④铝跟氧气反应:
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却能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
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和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⑤磷跟氧气反应:
发出白光,产生大量白烟和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⑥铁跟氧气反应:
铁丝在空气中红热不能燃烧,却能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并放出大量的热。
3.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应将细铁丝表面的油污、锈迹擦净,并将细铁丝绕成螺旋状,以增大受热面积。
(2)在细铁丝的一端系上一根火柴,让火柴燃烧,给细铁丝预热,使其温度达到着火温度。
(3)集气瓶内应事先装入少量的水或铺一薄层细沙,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
4.氧气的用途
(1)供呼吸。
如高空飞行、潜水、登山等缺氧的场所,其工作人员都需要供氧;病人的急救。
(2)利用氧气支持燃烧并放热的性质,用于冶炼金属(吹氧炼钢)、金属的气焊和气割、作火箭发动机的助燃剂、制液氧炸药等。
七、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物理变化: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如:
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石油的炼制,稀有气体通电时会发出有色的光,石蜡的熔化,干冰升华,海水晒盐,塑料受热变形,高压锅爆炸,蔗糖溶于水,木炭吸附有色气体等。
2.化学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的物质,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如:
动植物的呼吸、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食物的腐烂、农家肥料的腐熟、酒和醋的酿造、石墨转化成金刚石、二氧化碳溶于水、电解水、火药爆炸、石灰水久置有白膜、倒置泡沫灭火器产生气体、煤的干馏等。
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变化的结果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如果有新物质生成,该变化就是化学变化,也就是发生了化学反应。
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该变化就是物理变化。
4.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5.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
八、化学反应
1.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的特点是"多变一"。
如:
2、分解反应: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其特点是"一变多"。
例如:
3、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叫做氧化反应。
九、制取氧气
1.反应原理:
2.装置类型和收集方法:
①固+液,不加热型
②固体,加热型
③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3.下列是实验室制氧气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4.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催化剂的特点是:
一变二不变。
一变:
能改变(加快或减慢)别的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二不变:
在反应过程中本身的化学性质不发生改变;在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没有增减。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所起的作用,叫做催化作用。
催化剂是有选择性的,一种催化剂只对某一个或几个化学反应起催化作用。
因此,不同的化学反应所用的催化剂往往不同。
5.实验步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
(1)组:
组装仪器
(2)查: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导管末端先入水,两手紧握容器壁,管口冒出几个泡,方知装置气密好。
(3)装:
装入固体粉末药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用带有导管的塞子塞紧试管口。
(放棉花的原因:
防止高锰酸钾小颗粒进入集气瓶。
)(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1-2cm的原因:
便于将气体导出)
(4)定:
把盛有药品的试管固定在铁架台的铁夹上。
(试管口要稍微向下倾斜的原因是:
防止冷凝的水流入试管底部使试管破裂。
)(铁夹应夹在距管口三分之一处的原因:
便于预热)
(5)点:
点燃酒精灯,先来回移动酒精灯均匀加热,然后用外焰固定加热有药品的部位。
(6)收:
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7)移:
先将导管从水槽中移出。
(8)熄:
用灯帽盖灭酒精灯。
(不能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管的原因:
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到试管中使试管破裂)
6.氧气的工业制法:
原理是利用液态氮、液态氧的沸点不同,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属于物理变化。
十、物质的分类
1.纯净物和混合物
(1)纯净物:
宏观定义是由一种物质组成。
微观定义是由同种分子构成。
如:
冰水、蒸馏水、水银、四氧化三铁等
(2)混合物:
宏观上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反应,混合物里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微观上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
如:
盐酸、矿泉水、糖水、澄清石灰水、纯净的自来水、新鲜的空气、石油、过滤后的海水等。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一、水的组成
1.水的物理性质:
纯净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水在4℃时密度最大。
当压强为101kPa时,凝固点是0℃,沸点是100℃。
2.水的组成:
水的组成是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得出的。
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水是纯净物,是化合物,是氧化物。
3、如何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水通电这个化学反应?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当水通电后,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
两个氢原子构成一个氢分子,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
大量的氢分子构成氢气,大量的氧分子构成氧气。
4、氧气和氢气的检验方法
氧气:
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氧气。
氢气:
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管口向下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若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声音很小则表示氢气较纯。
二、物质的简单分类
三、分子和原子(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
1.分子
(1)概念: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特征:
①分子有一定的大小和质量;②分子间有间隔;③分子在不停地运动;④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3)应用:
①解释物质的变化。
当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不变。
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发生变化,②解释物质的三态变化――分子间有间隔③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如:
挥发性、溶解、蒸发等――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2.分子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能否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不能。
物质的物理性质,如熔点、沸点、密度、硬度、状态等,都是该物质大量分子聚集所表现的属性,是宏观现象,单个分子无法表现出来。
3.原子
(1)概念: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特征:
跟分子的特征相似。
原子是不停地运动着的,原子的质量、体积都很小,原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3)构成: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每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中子不带电,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为核电荷数。
电子的质量很小,可忽略不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4.化学反应的实质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变化,分子中的原子没有改变,这些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5.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为原子,而原子不再分。
(2)联系;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例如:
氧气、水、二氧化碳等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还有一些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例如:
铝、汞、稀有气体等都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6.怎样理解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变,是指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核不变。
而原子最外层上的电子数,原子的结合方式在化学变化中都有可能发生变化。
所以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而不是电子数,最外层上的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四、水的净化
1.净化水的方法:
吸附法、沉淀法、过滤法、蒸馏法。
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蒸馏,吸附沉淀,过滤,静置沉淀。
综合运用静置沉淀、吸附沉淀和过滤等操作净水效果更好。
①吸附法:
利用活性炭或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质对杂质吸附,并除去臭味。
②沉淀法:
用明矾或其它絮凝剂与水中的可溶物和不溶物反应生成沉淀;硬水加热生成沉淀。
③过滤法:
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跟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
过滤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
滤纸紧贴漏斗内壁(用水湿润)。
二低:
滤纸低于漏斗的边沿;滤液低于滤纸的边沿。
三靠:
玻璃棒斜靠在滤纸的三折处;烧杯紧靠玻璃棒;漏斗末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④蒸馏法:
水中的杂质主要是一些不挥发的无机物,把水加热至沸腾时,水变成水蒸气,导出冷凝成蒸馏水。
2.硬水及其软化
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硬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软水。
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可软化硬水,生活中通过煮沸水也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五、爱护水资源
1.水的存在:
自然界中的水占地球表面积的四分之三,其中97.2%是海洋,2.15%为冰山和冰川,人类可利用的淡水只占0.65%,人体中含水量大约占体重的三分之二。
2.特点:
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非常有限,而且淡水资源分布很不均匀。
3.用途:
工农业生产及人类生活需用大量的水,特别是农业用水占人类消耗淡水总量的60%~80%,主要用于灌溉。
4.水体污染的来源:
工业"三废",即废水、废气、废渣的任意排放,火力发电厂热水排放,农业上农药和化肥的任意施用,矿山排水,畜牧场排水,城市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主要是日常生活中的洗涤污水。
5.水体污染的防治:
工业"三废"要先经过处理后再排放,农业上要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城市生活污水也要经过处理后再排放。
6."水华":
主要是指向水中投入或排入生物所需的营养物质后,水中某些营养元素(如磷)含量过高,导致水面上的藻类疯狂生长、繁殖,水质恶化有腥臭味,造成鱼类死亡现象。
六、氢气的性质
l.物理性质
通常状况下,纯净的氢气是无色、无气味的气体,是密度最小的一种气体,其值为0.09g/L。
证明氢气密度小于空气密度的两种方法:
①用氢气流吹肥皂泡;②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
氢气难溶于水,低温加压氢气会变成无色液体或雪状固体。
2.化学性质
氢气在常温下性质稳定,但在点燃,加热条件下能跟许多物质反应。
(1)氢气的可燃性
①纯净的氢气可安静地燃烧。
现象:
a.产生淡蓝色火焰;b.烧杯壁上有水珠生成;c.放出大量的热。
②不纯的氢气(混有空气或氧气)点燃后则可能发生爆鸣或爆炸。
注意:
使用氢气时要注意安全,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检验氢气的纯度。
③跟氯气(Cl2)反应:
氢气可以在氯气中燃烧。
现象:
a.发出苍白色火焰;b.放出大量的热;c.生成有剌激性气味的气体;d.集气瓶口有"白雾"出现。
解释"白雾"产生的原因:
反应后生成的氯化氢气体(HCl)极易溶于水,形成盐酸小液滴。
(2)氢气的还原性
实验现象:
a.黑色的氧化铜粉末变成光亮的红色;b.试管口有水滴生成。
装置及注意事项;a.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b.试管口不能用塞子堵住;c.通入氢气的导管要伸到试管底部,氧化铜药品的上方。
3.氢气的用途
(1)充灌探空气球。
(2)做合成盐酸、合成氨的原料。
(3)做燃料有三个优点:
资源丰富,燃烧后发热量高,产物无污染。
(4)利用还原性用氢气做保护气。
(5)冶炼金属,用氢气做还原剂。
4.氢能源的优势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探索新的能源,如太阳能、潮汐能、地热能、氢燃料和核能等。
其中氢气是一种大有发展前途的可再生的无污染的清洁能源,它有许多优点。
(1)资源丰富。
它的主要来源是水,而地球上有丰富的水源。
氢气燃烧后生成水,水又可以制取氢气,如此无限循环,并且循环过程很短。
相比之下,矿物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等)的储量就没有这么丰富,并且循环过程也长。
(2)氢气燃烧后对环境几乎没有污染。
氢气燃烧不像矿物燃烧时要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粉尘、灰渣等物质污染环境。
虽然空气中的氮气可能在氢气燃烧的高温下跟氧化合,产生微量的氮的氧化物,但比矿物燃料燃烧时产生的污染要小得多。
(3)氢的发热量高达14300KJ·kg-1,约为汽油的三倍,很适宜做高速飞机、火箭和宇宙飞船的燃料。
另外,氢气的燃烧温度最低可达100℃(催化燃烧),最高可达3000℃(氢氧焰),可适用于多种用途。
目前,发射火箭已经采用液氢做燃料。
据报道,我国于1980年也研制成功第一辆氢能源汽车,乘员l2名,贮氢材料90kg,行车40km,时速可达50km以上。
第四单元物质的奥秘
1.原子、分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
分子既能构成单质(如:
H2、O2、N2、等),又能构成共价化合物(如HCl、CO2、H2O、NH3、等)。
原子只能构成单质(如所有金属、稀有气体、碳、金刚石、石墨、硅等)
离子只能构成离子化合物(常见盐、碱、碱性氧化物都属离子化合物)
判断离子化合物的方法:
凡含金属元素或NH4+的化合物都是离子化合物
(1)原子:
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
(2)分子:
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离子:
带电子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
常见的原子团:
SO42-、CO32-、NO3-、OH-、ClO3-、PO43-、NH4+
(4)原子、分子、离子的特征
①具有微粒性:
每1滴水大约有16万亿亿个水分子
②具有运动性:
每个分子原子都在作无规则的运动
③具有间隙性:
分子、(原子)之间存在距离
(5)同种元素原子和离子可相互转变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号
普通氢原子核中只有质子无中子,氢原子的原子核就是一个质子。
3.元素的概念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为元素。
决定元素种类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元素符号的意义
注意:
#金属、稀有气体和固态非金属元素符号还可以表示物质。
#元素符号前的系数表示原子个数,如:
3H表示三个氢原子。
#地壳中元素按质量分数由多至少前四位是:
O氧Si硅Al铝Fe铁。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化学的"语法":
*"某分子"由"某原子构成"*"某物质"由"某元素组成""某物质"由"某某分子或原子或离子构成"(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常温下固态非金属单质由某原子直接构成)
例:
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水由水分子构成。
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元素、物质都是宏观概念,只表示种类,不表示个数。
不能说"水是由二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
4.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从原子结构示意图判断元素的种类。
5.物质、元素、分子、原子的关系
6.握化合价与化学式的关系和化合价的应用。
(1)常见元素化合价规律:
①在化合物中氢元素为+1价,氯元素为-2价
②金属元素为正,非金属元素一般为负
③在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④在单质分子里,元素化合价为零
(2)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一价钾钠氢与银,二价钙镁钡与锌
三价金属元素铝,一五七变价氯
二四五氮,硫四六;三五有磷,二四碳
一二铜,二三铁;二、四、六七锰特别
7.相对原子质量(Ar)、相对分子质量(Mr)
(1)相对原子质量:
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反映原子间质量的相对大小,并非原子的真实质量
(2)相对分子质量
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就是相对分子质量。
相对分子质量是一个比,反映分子间质量的相对大小,并非分子的真实质量。
8.化学式与化学式的计算。
(1)化学式的书写
①一般将正价元素(或原子团)的符号写在左边,负价元素或(原子团)的符号写在右边。
②符合在化合价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
(2)化学式的计算
相对分子质量、元素质量比、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1.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质量守恒定律。
2.从宏观和微观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
3.化学方程式
(1)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
(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如化学方程式:
①表示一个客观存在的变化事实,客观上确实存在水在通电的情况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②若36份质量的水完全分解一定能产生32份质量氧气和4份质量的H2,从另一角度来看,当有32份质量的氧气产生时一定是分解了36份质量的水,同时一定产生了4质量份的H2,一个化学方程式的确定,各物质之间量的关系就已确定了,且成了固定比例,
(3)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写、配、标、等"四个步骤)
4.化学方程式的用途--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计算依据:
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以及质量守恒定律
(2)计算类型:
①已知反应物质量求生成物质量。
②已知生成物质量求反应物质量。
(3)注意事项
①所设未知量是X(不带任何单位),并指明X所代表的物理量(即"质量"、"体积"、"密度")
②化学方程式一定要书写正确且配平。
③准确求出已知物和未知物的质量比
④代入的质量是参加反应(或生成物)纯净物的质量,单位要求一致,若不是纯净物的质量则要换算为纯净物的质量进行计算。
若不是质量单位,可按质量、体积、密度之间的关系进行换算,即密度=质量/体积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1.碳元素组成的几种单质。
(金刚石、石墨和C60)
2.碳的性质:
(1)金刚石、石墨、C60等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它们的物理性质相差较大。
(因为在它们的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2)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各种碳单质化学性质相似,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但在点燃或高温下能与很多物质起反应。
①可燃性:
C+O2CO2(O2充足)
2C+O22CO(O2不充足)
②还原性:
2CuO+C2Cu+CO2↑
2ZnO+C2Zn+CO2↑
CO2+C2CO
3.CO2的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冷却、压缩的固体CO2叫干冰。
4.CO2的化学性质:
"三不、两水"
"三不":
CO2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也不能供呼吸。
"两水":
与水的反应CO2+H2O=H2CO3
与石灰水的反应CO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九年级 化学 上册 知识点 大全 基础 篇人教版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