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练习.docx
- 文档编号:30277406
- 上传时间:2023-08-13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911.21KB
鄂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练习.docx
《鄂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鄂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练习.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鄂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练习
鄂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下面文学常识阐述正确的一项是()
A.老舍,原名舒庆春,主要作品有话剧《骆驼祥子》和《茶馆》等。
B.《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与《大学》、《春秋》、《孟子》合称为“四书”。
C.孔子是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名丘,字仲尼。
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D.《峨眉山月歌》的作者是李白,唐代著名的诗人,他被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2.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的祖国,我深深爱恋的祖国。
你是昂首高亢的雄鸡, ;你是奋蹄疾驰的骏马, ;你是威风凛凛的雄狮, ;你是冲天腾飞的巨龙, 。
你有一个神圣的名字——中国!
①叱咤时代的风云 ②挣脱千年的羁绊
③唤醒黎明的沉默 ④舞动大地的雄风
A.④①③②
B.③②④①
C.②③①④
D.①③④②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错误的一项是()
A.《我爱这土地》作者艾青,现代著名诗人,其著名代表作还有《大堰河——我的保姆》。
B.鲁迅的散文《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C.《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
D.《醉翁亭记》的作者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
二、字词书写
4.在下列句子的括号中.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上野的樱花烂熳(_______)的时节,望去却也像fēi(________)红的轻云。
(选自鲁迅《藤野先生》)
②这三种感情就像jù(________)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________)临绝望的边缘。
(选自罗素《我为什么而活着》)
三、基础知识综合
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史记》分本纪、世家、列传、表、书。
“本纪”,全书提纲,以王朝的更替为体,接年月记述帝王的言行及政绩;“世家”,记述王侯封国史迹;“列传”,帝王诸侯外其他各方面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和少数民族的传记;“表”,用表格来简列世系、人物和史事;“书”记述制度发展、天文兵律、社会经济、河渠地理等内容。
“本纪”“世家”“列传”,以写人物为中心,是《史记》的主体。
《史记》开创了“纪传体”体例影响深远。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内容,不超过30字。
(2)根据材料内容,以“本纪”为描述对象,用一种修辞手法,写一句话。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母亲
莫言
①我5岁的时候,正处于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
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粲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红色的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莱的情景。
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
那棒槌敲打野莱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地紧缩。
②这是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是我人生记忆的起点,也是我文学道路的起点。
这个记忆的画面中更让我难以忘却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
我母亲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难,真是难以尽述。
战争、饥饿、疾病,在那样的苦难中,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地活下来,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她在饥肠辘辘、疾病缠身时还能歌唱?
我在母亲生前,一直想跟她谈谈这个问题,但每次我都感到没有资格向母亲提问。
③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
那时候我们家正是最艰难的时刻,父亲被人陷害,家里存粮无多,母亲旧病复发,无钱医治。
我总是担心母亲走上自寻短见的绝路。
每当我下工归来时,一进门就要大声喊叫,只有听到母亲的回答时,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有一次下工回来已是傍晚,母亲没有回答我的呼喊,我急忙跑到牛栏、磨房、厕所里去寻找,都没有母亲的踪影。
我感到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不由地大声哭起来。
这时,母亲从外边走了进来。
母亲对我的哭泣非常不满,她认为一个人尤其是男人不应该随便哭泣。
她追问我为什么哭。
我含糊其词,不敢对她说出我的担忧。
母亲理解了我的意思,她对我说:
“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
”这是一个母亲对她的忧心忡忡的儿子做出的庄严承诺。
现在,尽管母亲已经被阎王爷叫去了,但母亲这句话里所包含着的面对苦难挣扎着活下去的勇气,将水远伴随着我,激励着我。
④我曾经从电视上看到过一个让我终生难忘的画面:
重炮轰击后,滚滚的硝烟尚未散去,一个面容憔悴、身上沾满尘土的老太太便从屋子里搬出一个小箱子,箱子里盛着几根碧绿的黄瓜和几根碧绿的芹莱。
她站在路边叫卖蔬莱。
当记者把摄像机对准她时,她高高地举起拳头,嗓音嘶哑但异常坚定地说:
“我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即使吃这里的沙土,我们也能活下去!
”
⑤老太太的话让我感到惊心动魄。
女人、母亲、土地、生命,这些伟大的概念在我脑海中翻腾着,使我感到了一种不可消灭的精神力量。
这种即使吃着沙土也要活下去的信念,正是人类历尽劫难而生生不息的根本保证。
这种对生命的珍惜和尊重,也正是文学的灵魂。
⑥在那些饥饿的岁月里,我看到了许多因为饥饿而丧失了人格尊严的情景,譬如为了得到一块豆饼,一群孩子围着村里的粮食保管员学狗叫。
保管员说,谁学得最像,豆饼就赏赐给谁。
我也是那些学狗叫的孩子中的一个。
大家都学得很像。
保管员便把那块豆饼远远地掷了出去,孩子们蜂拥而上抢夺那块豆饼。
这情景被我父亲看到眼里。
回家后,父亲严厉地批评了我。
爷爷也严厉地批评了我。
爷爷对我说:
嘴巴就是一个过道,无论是山珍海味,还是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都是一样的,何必为了一块豆饼而学狗叫呢?
人应该有骨气!
他们的话,当时并不能说服我,因为我知道山珍海味和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并不样!
但我也感到了他们的话里有一种尊严,这是人的尊严,也是人的风度。
人,不能像狗一样活着。
⑦饥饿的岁月使我体验和洞察了人性的复杂和单纯,使我认识到了人性的最低标准,使我看透了人的本质的某些方面。
我的父母、祖父母和许多像他们一样的人,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这些普通人身上的宝责品质,是一个民族能够在苦难中不堕落的根本保障,也正是文学的灵魂。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6.文章回忆了有关母亲的两件事情,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章的题目是“母亲”,却插叙了一段关于电视新闻中的一位老太太的内容,这在文章中起了什么作用?
8.按要求品析下列句子。
(1)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
(从景物描写的角度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2)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
(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品味这个句子)
9.读完了文章,你觉得文中的母亲具有什么样的优秀品质?
对作者有什么样的影响?
(甲)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她总是这么说。
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不,我不去!
”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
“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选自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乙)母亲犹豫了好长时间,她有些急切,又有些迟疑。
终于,她拿出了一块玻璃。
我不知道她这是干什么。
母亲说,把它放在你的电脑前面,兴许能挡挡辐射。
这是一块普通的窗户玻璃,不普通的是,边角已被母亲用砂轮磨得光滑如水。
这才回想起,母亲一段时间以来,不断向我打听有关电脑辐射的知识。
我日夜坐在电脑前写作。
母亲不知从何处听说,电脑辐射对人体的伤害。
“伤害”被紧张和担忧无限夸大。
而她又一直认为她的儿子是何等的_________。
能想象出,多少个不眠之夜,母亲冥思苦想,才想出了“高招”。
当儿子对一切都粗枝大叶掉以轻心时,母亲的心,却像敏感的雷达,小心地捕捉着可能对儿子构成伤害的蛛丝马迹,母爱无微不至。
(选自查一路的《住在母亲的掌心》)
(丙)青年大学生早年丧父,贫寒的家里只有他与母亲相依为命。
母亲靠替人做佣人才送他读完了大学。
青年大学生其实是理解母亲的,也很爱他的母亲,但他压根儿没抱过母亲的脚,他不知抱母亲脚时心头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
青年回到家时母亲还没归来。
他想,母亲长年在外奔波,那双脚一定很疲乏,今晚,我一定要替她洗洗脚,然后轻轻按摩一宿。
母亲很晚了才归来。
青年拉母亲坐下,然后端来一盆热水,右手拿毛巾,左手握母亲的脚。
陡然间,他发现母亲的脚竟然像木棒一样坚硬,青年大学生顿时潸然泪下,紧紧将那双脚拥在怀里,久久也不肯松开。
那晚,青年大学生终于理解了母亲。
(选自春华的《握住母亲的脚》)
10.阅读(甲)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我”暴怒无常的具体表现。
11.请在(乙)文中的横线处填写一个“粗枝大叶”的近义词。
12.(丙)文中青年大学生“潸然泪下”,请发挥想象,用第一人称的形式写一写此时青年大学生心理活动。
13.批注,即加批语注解,是对文章的品评、鉴赏,是多角度、高层次的阅读过程。
请按照下列要求对三段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进行批注。
(甲)文:
从叠词运用的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文:
从主题思想的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
因命题需要,以上文段均有删改。
14.阅读下面的三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 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趋势图
材料二:
图2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公众满意度调查
材料三:
传统燃油汽车在带给人类便利的同时也给人类的生活带来种种问题:
制造汽车时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除了使用钢铁外,现代的汽车还需要使用能耗很高的铝材和难以回收的塑料;汽车行驶时需要大量石油来驱动内燃机;大量的汽车造成交通拥挤,车辆的停放也日益压缩人们的生活空间;同时,由汽车带来的噪音污染和尾气排放造成的空气污染,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
在汽车行业变革汹涌来袭之时,汽车制造大国相继出台了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
我国针对新能源汽车的销售也出台了高额补贴的优惠政策。
(1)概括材料一图表的主要信息。
(2)综合材料二和材料三的内容,说说人们看好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的主要原因。
五、句子默写
15.根据要求默写。
⑴枯藤老树昏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面边声连角起。
⑶《诫子书》中与强调“如何立志与自处”的两个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乙)上①与群臣论止盗。
或请重法以禁之。
上哂②之曰:
“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廉耻耳。
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上又尝谓侍臣曰:
“君依于国,国依于民。
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
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
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
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
”
(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
①皇上,此处指唐太宗。
②哂(shěn):
微笑,此处含有微讽之意。
16.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B.民/之所以为盗者
C.朕当/去奢省费
D.费/广则赋重
1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女有归
(2)盗窃乱贼而不作
(3)或请重法以禁之
(4)故人君之患
18.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朕当去奢省费 ②相委而去
B.①自是数年之后 ②自经丧乱少睡眠
C.①上又尝谓侍臣曰 ②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D.①刻民以奉君 ②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解释。
(1)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2)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20.乙文中“上”止盗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用原文回答),体现了他_______的思想。
“上”的做法使得“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甲文中意义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用原文回答)。
七、诗歌鉴赏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译文:
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听说你路过五溪。
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21.结合全诗内容填空。
(1)首句中写出了_____等意象。
(2)寓情于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杨花落尽子规啼”这句诗表达了作者_____的心情。
(3)这首诗中“子规”一词,作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愁”一词表达了_____。
22.诗人在诗的开头写景为什么选取“杨花”“子规”来写?
(第一句选取了“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有什么作用?
)
23.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
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24.你从诗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5.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6.“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这一名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分析。
(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
27.古人在诗词中描写情境用来营造气氛的鸟儿很多,为什么李白独选“子规啼”来入诗呢?
28.王昌龄被贬龙标是什么季节?
为什么?
29.诗人通过哪些景物表达离别伤感的愁绪?
30.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3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题目中的“左迁”指降职,李白听说好友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县尉,于是写了这首诗。
B.首句写“杨花落尽”和“子规啼”,点明时令,融情于景,为后面的抒情作了铺垫。
C.第二句中“过五溪”三字看似平淡,其实是写出了龙标的荒远和李白对友人的同情。
D.后两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表达了诗人的忧愁、无奈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3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D.诗歌想像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33.理解性默写。
(1)诗中融情人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
_____
(2)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手法表达对朋友深切关心的诗句:
_____
(3)诗中借景抒情蕴含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迁谪之远的诗句是:
_____
(4)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明月托付思念的句子是:
_____
八、综合性学习
34.语文综合实践。
某校新成立了文学社,文学社社刊两个栏目各选取了一组文章,请你根据文章题目的共同特点拟写这两个栏目的名称(限四字)。
第一组:
《灯下白头人》《昨夜,慈母又入梦》《回家路漫漫》《老屋》《游子吟》
第二组:
《收藏时光》《生活的脚步》《那银色的夜晚》《又是一年燕归来》《时间沉思录》
第一组栏目:
__________
第二组栏目:
__________
35.综合性学习。
语文是五千年古老文明的积淀,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浸润在校园里是语文的馨香,充盈在广告里的是语文的智慧。
学语文,就要读灿烂多姿的中国文,品隽永含蓄的中国话,用规范典雅的中国词。
请你和我们一同“漫游语文世界”。
(1)拟写标语。
为营造书香校园氛围,请你以“读书”为话题拟写一条标语,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赏评广告。
例:
共担风雨,分享阳光。
(天气预报广告)
赏评:
这句广告运用了对偶和双关的修辞手法,句式工整流畅,语意含蓄生动。
“风雨”与“阳光”既指天气现象,又指人生的坎坷与顺境。
“共担”与“分享”两个动词,又体现也责任与关怀,饱含人间温情。
请你赏评(任选一则):
随手关灯一小步,节约能源一大步。
(节能广告)
滴答水声,唤你轻轻一拧。
(节水广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作文
36.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1)成长的路上,我们品尝过人生百味——,酸甜苦辣,样样俱全。
请自拟一个包含“味道”这个词语的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600字左右。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看到石佛受到人们的膜拜,而自己总是被人踩在脚下,石阶心里不平衡了,于是台阶向石佛抱怨。
石佛说:
“你可知道石匠在塑造你的时候,只需几次刀劈斧砍就成台阶,但在塑造我时经过千万次的刀劈斧砍,千万次的打磨才能成佛,人们之所以尊敬我,是因为我经过的磨难、痛苦比你多。
”
要求:
①根据材料寓意,选准角度,自拟题目。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600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37.作文
请以“那一刻,我(他)微笑着面对”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二、字词书写
1、
三、基础知识综合
1、
四、现代文阅读
1、
2、
3、
五、句子默写
1、
六、对比阅读
1、
七、诗歌鉴赏
1、
八、综合性学习
1、
2、
九、作文
1、
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鄂教版七 年级 学期 期中 联考 语文试题 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