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原理讲义王惠岩考研.docx
- 文档编号:30271978
- 上传时间:2023-08-13
- 格式:DOCX
- 页数:35
- 大小:41.96KB
政治学原理讲义王惠岩考研.docx
《政治学原理讲义王惠岩考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学原理讲义王惠岩考研.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政治学原理讲义王惠岩考研
政治学原理讲义王惠岩考研
绪论
一、历史上剥削阶级思想家对政治的解释
1、从道德角度解释政治。
把政治描绘为最高的道德。
主要代表人物有中国的孔子,古希腊的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等。
2、从权术角度解释政治。
把政治看作是“权术”、“统治术”。
代表人物有中国的韩非、十五世纪意
大利的马基雅维里等。
3、从法律角度解释政治。
西方近代以来,自然法学派和纯粹法学派的思想家、法学家、政治学家,都
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政治过程就是制法、守法、执行的过程。
代表人物凯尔逊。
4、从管理角度解释政治。
把政治解释为管理活动。
代表人物孙中山等。
二、马克思列宁主义对政治的科学解释。
(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在唯物史观指导下,从不同角度、不同场合对政治作过深刻的论述,可以
归纳为以下几点:
1、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2、政治的核心是国家政权。
3、政治的根源是经济。
4、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揭示了政治现象的时间范围和空间范围。
时间范围是指政治是历史范畴,它不是从来就有,也不会永恒存在。
空间范围是指政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有明确的界限和标准。
(三)政治学研究对象
政治学是研究有阶级社会以来,以国家政权为中心的各种政治现象和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政治
科学的基本内容是研究国家政治、国家制度、国家活动及影响国家活动的各种政治力量和政治斗争,研究
历史上各个阶级夺取、建立、巩固、运用、参与控制政权的经验,研究国家兴亡盛衰的规律,研究治国的
理论、政策和方法。
(四)什么是政治
马克思主义认为:
政治是阶级社会的产物,是有阶级社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
政权为核心的阶级关系和人民内部的全局性关系。
三、中国古代的政治学
中国古代从商周起直到秦汉以后,其统治主要是儒、道、法三家的政治学说交相为用作思想理论武
器。
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就是这三派政治思想交错运用、互相补充的历史。
四、政治学在西方国家的发展
1、西方政治学创立于古代希腊,亚里斯多德被公认为政治学学科真正意义上的创始人,他的《政治
学》一书是第一部系统论述政治现象的著作。
2、到了中世纪,神学政治论和教权主义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其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奥古斯丁
和阿奎那。
3、15-16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西方政治学带有历史转折的新发展是否定神权,推崇理性,转而以
“人的眼光”、人性认识世界。
其著名代表人物是意大利的马基雅维里和法国的布丹。
4、17、18世纪是资本主义发展时期,政治学也随之发展起来。
资产阶级为了争夺政治统治权,彻底冲破神学束缚,提出许多新的政治理论。
但是,自然法,国家契约说,天赋人权论,自由、平等、博爱原则,占据了政治思想领域的主导地位。
这些理论的代表人物有霍布斯、洛克、孟德斯鸠、卢梭等。
5、19世纪后期,西方政治学逐渐摆脱了各种学科的影响,成为拥有大批专门学者的独立学科,并且随
着政治科学分支化趋势。
形成了政治学的学科体系。
从这时起到目前为止,政治学在西方的发展按其研究
重点的不同,划分为三个时期:
(1)十九世纪末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法律主义为主要方法,研究主题是国家;
(2)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以研究权力为主要方向;
(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到目前,以政策研究为主题。
西方政治学发展的上述第二和第三时期,在研究的价值取向上有别,但在研究方法上却有共同之处,
都以行为主义方法为政治学研究方法。
五、19世纪40年代末,马、恩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第一个纲要。
马克思主义的出现,不但给政治学和其他社会科学奠定了理论基础,而且对政治学这门科学的发展具
有划时代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出现,是政治学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
其原因是:
(1)提出国家是阶级的政治统治组织的观点;
(2)指出有文字以来的人类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社会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
(3)初步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阐明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内涵,即无产阶级的政治领导和政治统
治;
(4)指出无产阶级革命是从根本上消灭私有制和剥削制度;
(5)系统阐述了无产阶级政党学说。
六、政治学的内容与分类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学科分类问题,由于种种原因,至今尚处在深入探讨之中。
目前,我们认为,政
治学内容可以初步分为六大类:
1、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理论和实践;
2、政治学理论和政治学说史(思想史);
3、政治制度和政治制度史;
4、行政管理;
5、比较政治;
6、国际政治。
第一章国家与阶级
一、马克思主义在国家起源问题上的两个基本观点
(1)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这是说明国家产生的时间问题。
(2)国家的出现是社会内部发展的结果。
它是生产的发展、私有制的出现、阶级的形成、阶级矛盾不
可调和的产物。
这是说明国家产生的原因问题。
二、氏族、氏族制度及其基本特特征
氏族,是具有血缘亲属关系,同族内部禁止结婚的人们的集团。
它是原始公社制度的社会经济单位,
也是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
氏族是国家产生以前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组织形式。
这种社会组织形式是与原始社会极端低下的生产
力发展水平,以及建筑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生产关系相适应的。
氏族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1)氏族内部禁止通婚;
(2)氏族制度的组织机构——议事会,是一切成年男
女平等表达意见的民主集会;(3)氏族是全体氏族成员共同劳动、共同消费的生产单位的经济组织。
三、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所以发生了三次社会大分工,适应生产力水平低下和原始共产制生
产关系的氏族制度逐渐解体,私有制最终形成,美好的氏族制度出现了一系列自身无法解决的矛盾,这种
阶级矛盾和对立,在原始社会制度下是调和不了的。
原来在没有阶级对立的条件下生长出来的、没有任何
强制力的氏族制度,随着阶级的产生及阶级矛盾的日益尖锐化,更显得无能为力了,于是在客观上就需要
有一个第三种力量来调和、压制这些矛盾和冲突,国家就充当了这个角色,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
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相脱离。
国家产生的过程表明:
(1)国家是一种历史现象,它不是从来就有的,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
物,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客观结果;
(2)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3)国家的作用是缓和冲突,
是把冲突控制在秩序的范围之内。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这是一切国家产生的普遍规律。
但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各
个国家产生的具体形式又是各不相同的。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以欧洲历史为例,
概括了国家在氏族制度上产生的雅典国家、罗马国家和日耳曼人国家三种主要形式。
尽管国家产生的形式
有所不同,但国家产生的根源却是相同的,都是由于社会内部经济发展,出现了私有制和阶级的结果,是
解决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外部条件只起加速或缓和的作用。
四、国家与氏族组织的根本区别
国家是氏族制度瓦解的基础上产生的,但绝不是原始社会氏族制度的简单继承,二者有根本区别:
(1)国
家按地区划分居民,氏族组织是以血缘关系划分居民;
(2)国家设立以强制力为后盾的公共权力,原始氏
族组织没有公共权力。
公共权力的存在,是国家和氏族组织的本质区别。
五、国家的本质
国家的本质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与一切非马克思政治学分歧的焦点。
“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
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机器’”。
“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是使一切被支配的阶级受一
个阶级控制的机器”。
这是列宁对马克思、恩格斯国家观点的最全面的概括。
它包括三层含义,
(1)国家是
有阶级社会的组织。
这主要是说明国家存在的时间问题,即国家产生的时间和消亡的时间问题,核心是说
明国家是一个历史的现象;
(2)国家是阶级统治。
这是表明国家的本质;(3)国家是个机器。
这是指国家是
统治阶级手中的工具,而且是个复杂的工具。
国家是一个特殊的机器,其特殊性就在于它具有政治权力。
六、国家权力及其特征
国家权力的基本特征:
(1)具有特殊的强制性,它是特殊的社会权力;
(2)具有主权性;(3)具有普遍
的约束力。
七、国家职能
国家职能是指国家机器活动的总方向,是全部国家机器的整体功能,是国家本质的具体表现。
它同一
个国家的总任务、总目的密不可分。
国家职能的性质又在它的职能中得到集中和充分的表现。
只有这样认
识国家的职能,才能从中发现每一历史类型国家机器活动的实质。
1、剥削者国家职能
剥削者国家的职能一般分为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
内外两方面的职能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为
了维护统治阶级所需要的内外秩序。
剥削者国家首要的对内职能是政治职能,即阶级压迫的功能,一般来说都要采用暴力的手段。
与此同
时,剥削阶级国家还不得不执行一定的社会管理职能,即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
剥削者国家的对外职
能是组织国防,防御外来的侵袭和颠覆,调整国与国之间关系,保卫本国的安全。
2、社会主义国家的职能
社会主义国家是人类历史上最高类型的国家。
其基本职能有三个:
(1)镇压破坏和反抗社会主义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
(2)组织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即组织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以及社会主
义民主政治建设;
(3)保卫国家,防止外敌入侵和颠覆,维护世界和平。
社会主义国家和剥削者国家由于根本性质不同,它们的政治、社会和外部职能也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社会主义国家的三个职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在社会主义发展的不同历史阶级上,由于国内外形势的发
展,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和具体任务的变化,社会主义国家职能也随之发生变化。
当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
后,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建设始终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要职能,在社会主义国家的三个基本职能
中,它应处于首要的、中心的地位。
这是由以下几个因素决定的:
(1)是由社会主义革命的特点决定的;
(2)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3)是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需要。
第二章国家的历史类型及其变革
一、划分国家历史类型的标准
1.非马克思主义的分类标准
在人类政治思想发展史上,历代思想家都根据时代的需要,从统治阶级利益出发,对国家进行这样那样的
分类,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分类标准,其中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以掌权者人数多少为标准,把国家划分为君主国家、贵族国家和民主国家。
第二,以国家主权的归属为标准,把国家划分为主权国,部分主权国;殖民国;永久中立国,等等。
第三,以国家所处地理环境特征为标准,把国家划分为海洋国,大陆国,岛国,内陆国;大国,小国等
等。
第四,以国家统治方式为标准,把国家分为专制国、民主国、法制国、福利国等。
第五,以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或现代化程度为标准,把国家划分为发达国家、中等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等等。
2.马克思主义的分类标准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划分国家类型的标准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国家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
二是一定经济基础上哪个阶级占统治地位,即阶级本质。
上述两方面结合起来,就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分类标准,正是这一标准的提出,国家分类标准才获得了现
实的科学的基础,并得到完善和发展。
二、国家的历史类型
1.国家历史类型的概念定义
所谓国家历史类型,是指一定历史时期建立在同一类型社会生产关系基础上的具有同一阶级实质的国家形
态。
2.四种历史类型的国家
自从阶级社会产生以来,人类社会经历了四种社会经济形态,即古代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制和
社会主义制;与之相适应也有四种类型的国家,即奴隶主阶级占统治地位的国家、地主阶级占统治地位的
国家、资产阶级占统治地位的国家、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占统治地位的国家。
前三种历史类型的
国家统称为剥削者类型的国家。
第四种是社会主义国家,它是最高也是最后历史类型的国家,是完全新型
的国家形态。
三、国家历史类型变革的规律性
1.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历史类型的理论,不仅把国家分类问题上升为科学,使国家分类学说获得科学的依
据,而且更加重要的是,它指出了国家历史类型变革的内在规律性,即一种国家历史类型发展到一定历史
阶段,就必然被另一种历史类型的国家所代替。
2.国家历史类型的变革是有规律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国家历史类型变革的现实基础。
(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国家历史类型的变革是以社会经济形态的变革为基础的。
(3)国家历史类型变革的一般规律并不排除国家历史类型更替的特殊性。
但在总的趋势上,是符合国
家历史类型变革的一般规律的。
3.国家历史类型变革的途径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历史类型变革的根本途径是社会革命,是旧质态向新质态的革命转变,而不是
任何形式的和平的改良社会,但马克思主义并不一概地反对社会改良。
4、改良和改革是有本质区别的,改良的实质是在被统治阶级的压力下,迫使统治阶级实行某些政策上
的“让步”,但“让步”是有限度的,即在保存现有社会经济与政治秩序的前提下的让步;而革命则是被
统治阶级的自觉行动,目的在于推翻统治阶级的政治统治。
从根本上说,改良是出于统治阶级的长远利
益,而革命则是出于被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
所以,在国家历史类型更替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同小资产阶
级和其他一切非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是有实际区别的。
四、前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特征
在资本主义国家以前,存在过两种历史类型的国家,即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制国家。
前资本主义国家的共同
特征是,以自然经济为基础,以等级制度和宗法制度为统治形式,同时实行严厉的思想管制和思想禁锢。
五、奴隶制国家的本质特征
奴隶制国家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出现的剥削阶级类型的国家,是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奴隶主阶级对奴隶
阶级的专政。
奴隶制国家的经济基础是奴隶主占有制,其统治形式主要有君主制和共和制两种。
六、封建制国家的本质特征
1.封建制国家的本质特征
封建制国家是通过地主(或领主)阶级占有土地和奴隶解放建立起来的,其本质是封建地主阶级专政,它最
有代表性的政体形式是君主专制政体,也有零星散布的城市自治共和国。
2.中国与西方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形式的区别:
两者都是地主阶级占有制。
但有区别:
(1)西方封建社会的大部分时期中,领主占有制是占支配地位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
土地由国王封
赐给大封建主,然后再逐级分封给各级领主,领主的领地可世代相袭,但不能自由买卖,利用特权和暴力
压榨附属农奴。
(2)中国的地主占有制经济允许土地买卖(土地买卖成合法化)。
在这种制度下,地主获得土地的主
要手段不是封授而是购买,把自己占有的土地分别出租给佃农耕种,并通过收缴地租的方式榨取农民的剩
余劳动。
3.中国与西方封建制国家的不同特征:
(1)从国家结构,即中央政权与地方的关系来看,西方是分封割据制;中国是中央集权制。
(2)从权力结构,即政治权力的排列组合形式来看,西方实行的是等级制;中国实行的是官僚制。
(3)从政治文化即封建统治阶级控制人民思想和手段来看,西方是直接利用宗教垄断政治文化领域;
中国是把一种适应地主阶级需要的思想宗教化。
.封建社会的阶级划分是以等级划分为前提的,而等级的划
分又是以占有土地的多少和权力的大小为依据。
七、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特征
资本主义国家是资产阶级通过反对封建专制和神权统治的斗争,取得革命胜利后建立起来的。
它是建
立在资本占有制基础上的政治上层建筑,其实质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政治统治,是资
产阶级专政。
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上,其统治方法和某些制度也相应地有所变化,使资本主义
国家制度和统治形式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如自由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法西
斯国家和福利国家等,但本质上都是资产阶级专政。
同历史上其他剥削者国家类型国家相比较,资本主义国家有其不同的特点,这些特征集中表现在他的
政治统治原则上,即法制原则、分权制衡原则和民主原则。
尽管这些原则都是为资产阶级政治统治富翁
的,但对于奴隶制、封建制国家来说,则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
八、自由资本主义国家
自由资本主义国家是建立在自由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上的政治上层建筑,是处在成长时期的自由资产阶
级对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政治统治,是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自由资本主义国
家是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以实行代议制为主要标志的三权分立的国家制度,是以自由主义方法作为主要统
治方法,以保障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权利和实现其长远政治经济利益为根本目的的资产阶级共同事务管
理委员会。
九、垄断资本主义国家
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是建立在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上的政治上层建筑,是资产阶级走向反动时期——帝国
主义时期的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以暴力压迫为主的统治方法,是帝国主义国家的根本特征,这种特征反
映在帝国主义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和对内对外政策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垄断资产阶级逐渐改变以保护个人主义的自由、平等、权利为内容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建立了以
保护垄断资本利益和“国家利益”为借口的集权制度,具体表现为议会权力的弱化、行政权力的扩大和行
政机构的膨胀化。
第二,垄断资本直接控制政府。
第三,垄断资本通过政府干预经济、文化和公共事业,以维护垄断资本的全面统治。
第四,在帝国主义时期,国家的外部职能得到前所未有的强化。
十、法西斯国家的特征
法西斯国家是帝国主义时代垄断资本所采取的一种极端统治形式,是垄断资产阶级实行的公开的恐怖
专政,是资本主义危机的表现和产物。
法西斯国家的主要特征有:
(1)坚持“种族优劣论”。
(2)宣扬
“国家至上论”。
(3)鼓吹“领袖权威论”的反动思想。
(4)宣扬“生存空间”理论。
十一、福利国家的实质
从统治方法上看,它与自由所谓福利国家是指以推行社会政策、经济政策,增进国民福利为重要活动方向
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是垄断资产阶级为缓和国内矛盾,维护资产阶级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而采取的一种
新的统治形式。
它与自由主义方法、帝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统治方法相区别,但其本质上依然是资产阶
级的政治统治,是垄断资本与资产阶级国家相融合的表现。
福利国家是垄断资产阶级采取在保留资产阶级民主制外壳下扩大政府权力,缓和阶级矛盾和社会冲突的一
种改良主义统治方法,是面对日益强大的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斗争而采取的一种权宜之计。
第三章社会主义国家
一、社会主义国家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1.是社会基本矛盾作用的结果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及社会产品的资本家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这
个矛盾贯穿于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而且是致命的矛盾。
这一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是无
法自行解决的。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而代表生产力发展水
平的无产阶级,通过社会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社会主义国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2.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和国内的各种矛盾更进一步深化和加剧,具体表
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第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第三,帝国主义与
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人民之间的矛盾。
这三大矛盾集中表明,无产阶级建立社会主义国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结果,并且,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和第三世界力量的加强,会进一步加速垄断资本主义灭亡的进程。
二、社会主义国家产生的途径和方式
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是无产阶级专政,是人民当家做主的新型政权,它不是在资本主义社会自发形成
的,而是通过无产阶级革命,以暴力的方式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起来的。
三、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地位
社会主义国家是对资本主义国家乃至一切剥削阶级国家政权的彻底否定,是阶级社会到无产阶级社会
过渡时期的国家政权,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个由被剥削、被压迫阶级实行政治统治的国家政权。
首先,社会主义国家是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暴力的手段,打碎旧的国家机器而建立起来的,是对资本主
义国家的直接否定。
其次,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不是在旧社会孕育而成的,而是无产阶级通过暴力革命打碎旧的
国家机器,并依靠社会主义政权的力量假案里和巩固的。
最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地位还取决于组成这个政权的社会阶级结构。
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建立,标志着人类社会剥削阶级统治的终结,人民当家作主时代的到来。
四、社会主义国家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的国家
1、民主与新型民主的涵义
民主是政治学的基本范畴之一,原意是指“多数人的统治”和“人民的权力”。
列宁指出,“民主是
一种国家形式,一种国家形态”。
把民主看作是国家形态或国家制度,抓住了民主问题的关键和实质。
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民主的论述,可以把民主概念内涵概括为三方面:
(1)民主是国体,是指居民与政权的关系,即指公民的权利,主要是表明这个国家的民主性质和民主
程度。
(2)民主是政体,是国家统治方法或统治形式。
历史上,统治阶级实现其阶级统治的方法,一般说来,有两种:
一种是民主的方法,另一种是专制的方法。
看一个国家是否真正民主,除了看它的最高权力机关如何组成以外,还要看它用什么方法解决社会上绝大多数局面的矛盾。
(3)民主是国家活动的原则,只有在民主国家里,才能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2、社会主义民主是真正的人民民主,是新型的民主。
首先,从公民与政权的关系来看,新型民主是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其中主
要是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利;
其次,在新型民主条件下运用民主方法解决社会矛盾的范围是最为广泛的,而且随着社会主义民主的
发展会越来越广泛;
最后,从国家活动原则来看,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它要求少数服从多数,个人服从集体,局部服从
整体,这是新型民主在国家活动中的真正体现。
新型民主是最高类型的民主,也是最后类型的民主。
社会主义国家所以要实行欣幸民主,除了国家性质因素外,主要是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实行
新型民主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第二,发展新型民主是巩固与发展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需要。
3、新型专政是被剥削被压迫的广大劳动群众对少数剥削者的专政,这种专政是多数人对少数人的统
治,是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对少数剥削者的专政;由于作为统治者的人民群众力量强大,其统治不是
单纯地依靠国家暴力机器来维持,而是依靠人民的力量来维持,依靠发展新型民主来维持自己的统治。
4、新型民主与新型专政的关系
社会主义国家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相结合的国家。
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的结合,不是简单的机械相
加的关系,而是辨证统一的关系。
即新型专政需要新型民主,新型民主又需要新型专政。
对人民内部实行
民主与对敌人实行专政这两者是统一的。
只有对人民实行民主,才能对敌人实行有效的专政;只有对敌人
实行专政,才能保障广大人民的民主权利。
从这个意义上说,新型民主是目的,新型专政是手段。
如果离
开新型民主,无产阶级专政只能是一句空话。
五、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政治基础
1、工人阶级是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阶级
社会主义国家必须由工人阶级领导,是由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
而工人阶级对社会主义国家的
领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政治学 原理 讲义 王惠岩 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