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第一轮随堂检测试题47.docx
- 文档编号:30268389
- 上传时间:2023-08-13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148.69KB
高考地理第一轮随堂检测试题47.docx
《高考地理第一轮随堂检测试题4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第一轮随堂检测试题47.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第一轮随堂检测试题47
一、选择题
(2012·海淀模拟)下面左图为甲、乙、丙、丁四国人口增长状况图,右图为不同阶段人口发展模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左图中四个国家人口增长特点与右图人口增长阶段对应正确的是( )
A.甲—① B.乙—②
C.丙—③D.丁—④
2.影响丙国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原因有( )
①人口受教育程度较低 ②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 ③医疗卫生水平较低 ④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A.①②B.②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
第1题,读左图可知,乙图人口再生产类型为高出生率、较高死亡率的过渡类型,与右图中的②阶段对应;甲国人口再生产类型为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丙国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丁国为高出生率、高死亡率。
甲、丙、丁三国人口增长特点分别对应右图中①③④阶段不符。
故选B项。
第2题,丙国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均在10‰左右,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现代型,人口受教育程度高,医疗水平高,经济发展水平高,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
答案:
1.B 2.C
(2012·杭州六校联考)读甲、乙、丙、丁四地的人口统计图,回答3~4题。
3.从上图分析四地自然增长率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A.甲、丙、乙、丁 B.甲、乙、丁、丙
C.丁、丙、乙、甲D.丁、乙、丙、甲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人口增长模式为“低—高—低”型
B.乙地一定位于发展中国家
C.丙地人口数量最接近人口合理容量
D.丁地城市化水平高、速度快
解析:
第3题,从甲图可以看出,该地人口年龄结构较年轻,人口增长最快;从乙图可以看出,该地人口出生率较高,死亡率也较高,人口接近零增长;从丙图可以看出,青壮年人口多,老龄人和少年儿童比重较小,人口增长较快;从丁图可以看出,该地自然增长率为负值。
第4题,甲地人口增长模式为“高—低—高”型,丙地只反映人口年龄结构,看不出人口数量是否达到合理容量,丁地为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速度慢。
答案:
3.A 4.B
(2012·郑州九校联考)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
读“环境负担公式”和我国人口与耕地变化图,回答5~6题。
“环境负担”公式:
EB=P+C-T
P—人口(Population)
C—消费程度(Consumpiton)
T—创造财富的技术(Technologies)
EB—环境负担(EnvironmentalBurden)
5.图中最能反映我国1957~2000年人口与耕地的环境负担在加重的是( )
A.耕地面积在减小B.总人口数在增加
C.人均耕地在减少D.耕地环境没有出现负担
6.从“环境负担”公式中可以看出,提高创造财富技术水平能减轻环境负担。
下列措施能减轻环境负担的是( )
A.开发湿地、滩涂等易耕土地,扩大耕地面积
B.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C.推广良种,提高单产
D.提高粮食进口量,缓减我国人口对土地的压力
解析:
第5题,人均耕地在减少是问题关键,故选C项。
第6题,湿地具有保护环境的功能,要保护而不是开发,故A项错;从“环境负担”公式可看出,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并不能减轻环境负担;推广良种,提高单产是科技兴农的重要表现,符合提高创造财富技术水平能减轻环境负担这一原理,故C项正确;D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
5.C 6.C
二、综合题
7.(2011·上海高考)读我国四次人口普查金字塔图,回答问题。
全国人口普查为国家进行宏观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信息基础,研究历次人口普查结果还可以了解我国人口发展的历史以及社会发展的变化。
(1)2010年与2000年人口相比,0~4岁婴幼儿人口下降了大约____________%。
(2)201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8.87%,比2000年上升1.91%。
____________年人口普查数据表明我国已进入老龄化阶段。
(3)2000年,10~14岁人口比例明显偏高,2010年,20~24岁人口比例也明显偏高,这说明____________年到____________年我国曾出现过一次生育高峰。
(4)分别读1953年、1982年人口金字塔图,说明0~4岁与5~9岁两个年龄段人口比例之间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1953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82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
(1)题,从2010年图和2000年图上我们可以得出0~4岁婴幼儿的比重分别是6.0%和7.0%,由此可知,2010年比2000年大约下降了1%。
第
(2)题,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超过7%即为老龄化社会。
第(3)题,从2010年向前推20~24年即可得出结论。
第(4)题,从两年的金字塔图上不难看出两年龄阶段的比例差异,其原因可以是1953年新中国成立,医疗保健状况改善,生活水平提高,而1982年与计划生育有关。
答案:
(1)1
(2)2010 (3)1986 1990
(4)1953年0~4岁婴幼儿比例明显高于5~9岁儿童比例,这是由于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医疗保健状况得到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1982年0~4岁婴幼儿比例明显低于5~9岁儿童比例,这是由于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人口快速增长的趋势得到有效的控制。
(时间3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2·北京重点中学调研)下面的甲图为1949年以来中国人口增长曲线图,乙图为2010年中国人口性别、年龄结构统计图。
有关图中内容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甲图中①时段人口增长特点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B.乙图中A年龄段人口比重受甲图中①时段人口增长特点的影响大
C.甲图中③时段人口增长特点造成乙图中B年龄段性别失衡
D.乙图中B年龄段以后,青少年人口比重将持续减少
解析:
读图可知,甲图中①时段人口出生率较高、死亡率较低,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高,这个时期出生的人口到了2010年大约在30~39岁年龄段,即乙图中A年龄段人口比重大是受甲图中①时段人口增长快的影响。
答案:
B
(2010·重庆高考)下图是某地区人口数量变化图。
读图,回答2~3题。
2.该地区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
A.人口素质低B.人口老龄化
C.就业压力大D.人口增长快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0~64岁的人口增长幅度不大,而65岁及以上人口增长显著,说明该地区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人口老龄化。
答案:
B
3.与俄罗斯相比,属于图示人口再生产类型的亚洲某国家,突出的资源环境问题是
( )
A.大气污染B.能源短缺
C.水土流失D.淡水匮乏
解析:
根据图示可以判断该国家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现代型,该国家应该是亚洲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某国家,发达国家目前环境质量相对较高,存在的较普遍问题是能源短缺。
答案:
B
(2012·南京模拟)读我国某省人口数据统计表,回答4~5题。
年份
总人口(万)
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家庭人口规模(人)
1990
6705.68
6.79
21.24
3.66
2000
7438.07
8.76
41.49
2.23
2010
7966.24
9.94
45.86
3.18
4.据表可以推断1990~2010年,该省( )
A.家庭户数呈减少趋势B.社会负担明显加重
C.城市化速度逐渐加快D.人口自然增长率在上升
5.导致上题中问题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A.家庭观念变化B.医疗卫生事业进步
C.人均GDP快速增长D.老龄人口比重增大
解析:
第4题,用总人口除以家庭人口规模,可以得出不同年份的家庭户数,经计算可知,家庭户数在增加;该省城镇人口所占比例在提高,即城市化水平提高,但其提高速度却在下降;该省老龄人口比例不断上升,说明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在下降、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因此社会负担明显加重。
第5题,社会负担明显加重的直接原因是老龄人口比重增大。
答案:
4.B 5.D
(2012·无锡调研)据统计,至2010年7月,河南省总人口达到1亿,成为全国首个人口过亿的省份。
据预测,2015年上海市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将达到28.1%,2020年将为34.1%,同时,青少年人口比重严重偏小。
计划生育政策30年,变还是不变?
据此回答6~7题。
6.关于河南和上海现在及将来一段时间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河南的人口数量过大,环境和资源压力大
B.河南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
C.上海的计划生育工作做得好
D.上海仍是年轻型人口结构
7.如果你认为现在中国还不适合实行二胎政策,下面哪些能成为你的理由( )
①中国人口基数大 ②人均资源不足 ③二胎政策只能稍微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④人口增长形势明显放缓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解析:
第6题,河南总人口达到1亿,人口数量过大,会加大环境和资源压力。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上海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
第7题,我国将面临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实行二胎政策可以缓解,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且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不足,现在还不适合实行二胎政策。
答案:
6.A 7.A
(2010·新课标全国卷)下图曲线为某国2000年不同年龄人口数量与0到1岁人口数量的比值连线。
18~65周岁人口为劳动力人口,其余为劳动力人口负担的人口。
假定只考虑该国人口的自然增长,且该国从2001年起控制人口增长,使每年新生人口都为2000年新生人口的80%。
据此完成8~9题。
8.该国劳动力人口负担最轻、最重的年份分别是( )
A.2019年,2066年B.2066年,2019年
C.2001年,2019年D.2001年,2066年
9.出生人口的减少将最先影响该国劳动力人口的( )
A.数量B.职业构成
C.性别构成D.年龄构成
解析:
第8题,本题考查人口问题,意在考查考生的推理能力。
由题干“18~65周岁人口为劳动力人口,其余为劳动力人口负担的人口……只考虑该国人口的自然增长,且该国从2001年起控制人口增长”可知,在2001年的人口成长为劳动力人口时,该国劳动力人口负担最轻,即为2019年;而2001年人口到65岁时该国劳动力人口负担最重,即为2066年。
第9题,本题考查人口变化对职业构成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出生人口减少需等若干年后,其成长为劳动人口时,才会影响到该国劳动力人口,A项错误;出生人口减少短时间内不会对劳动力人口的性别构成、年龄构成造成影响,故C、D项不正确。
该国出生人口减少,使为新生儿提供服务的行业岗位需求减少,从而影响该国劳动的职业构成。
答案:
8.A 9.B
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我国人口数量及人口容量进行了预测,表中内容为一些学者的预测数据。
读表,回答10~12题。
预测2050年人口数量
14亿~15亿
依农业资源最大供养的人口数量
15亿~16亿
依粮食生产能力最大供养的人口数量
15.1亿~16.6亿
依小康消费水平最适宜供养的人口数量
8亿~9亿
10.表中反映的我国人口合理容量是( )
A.15亿~16亿B.15.1亿~16.6亿
C.8亿~9亿D.14亿~15亿
解析:
人口合理容量即该地区最适宜供养的人口数。
据表可知,我国依小康消费水平最适宜供养的人口数量为8亿~9亿,即人口合理容量为8亿~9亿。
答案:
C
11.下列不属于影响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是( )
A.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B.地区开放程度
C.科技水平和消费水平D.国家人口政策
解析:
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有资源的丰歉程度、地区开放程度、科技水平和消费水平等,其与国家的人口政策无关。
答案:
D
12.随着人口增长态势的不断变化,我国必须进行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其主要意义在于( )
A.限制高消费现象
B.规划农业生产的发展规模
C.制定科学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
D.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解析:
我国进行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主要是为了制定科学的人口战略、人口政策,以促进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答案:
C
二、综合题(共40分)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5分)
材料1:
新华社2011年2月24日消息 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透露,目前,中国耕地面积约为18.26亿亩,人均耕地面积由10多年前的1.58亩减少到1.38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保护耕地的压力不断增大。
材料2:
按世界人均占有淡水量计算,中国能养活3.2亿人,按世界人均耕地计算,中国能养活2.6亿人,按世界人均占有林地计算,中国能养活1.7亿人。
材料3:
表1未来某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低消费量(人均)
耕地
森林面积
淡水(平均)
0.1公顷
0.1公顷
2000m3
表2某地区现有资源总量
人口
面积
耕地
森林面积
年径流总量(有效)
6200万
22万km2
8万km2
7.5万km2
5105亿m3
根据该地区人口发展趋势,预计二十年后该地区人口将达到9000万的人口高峰期。
同时,现有耕地因建设用地和退耕还湖面积而减少8000km2,新造林面积1万km2。
(1)该地区现有人均资源占有量分别是:
耕地__________,森林面积__________,淡水__________。
(3分)
(2)未来对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限制最大的因素是__________,解决此问题的途径有哪些?
(6分)
(3)未来对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限制最小的因素是__________,但利用这种资源应注意哪些问题?
(6分)
解析:
第
(1)题,可通过计算得出。
第
(2)题,随着未来耕地还将减少8000km2,则可知人均耕地与本地区环境人口容量最低消费量的人均耕地差距最大;解决耕地不足一方面要保护现有耕地;另一方面积极开发宜农荒地,另外还可通过提高农业单产或进口农产品等。
第(3)题本地区人均水资源较丰富,远高于最低消费量,但也要注意节约利用防止水污染。
答案:
(1)0.0013km2/人 0.0012km2/人 8234m3/人
(2)耕地 ①在城市、公交建设中尽量节约用地,少占耕地;②积极开发宜农荒地;③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单位面积产量;④适当输入或进口部分农副产品,以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3)淡水 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建设水利设施,调节水资源的时空分布。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5分)
材料1:
2011年10月31日凌晨,将成为象征性的全球第70亿名成员之一的婴儿在菲律宾降生。
世界人口增长过程
材料2: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1年4月28日发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这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1.07%下降0.5个百分点。
材料3:
我国每隔5年的65岁及以上人口增长示意图(65岁及以上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7%,则出现人口老龄化)。
材料4:
2000年以来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变动情况图。
(1)材料1反映出的世界人口增长特点是什么?
(2分)
(2)根据相关材料描述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
(3分)
(3)材料3反映出我国人口发展中存在________人口问题。
从图中看出该问题产生的时间大约在________________年,导致该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
(6分)
(4)材料4反映出我国人口发展中存在________________问题,针对此问题,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措施?
(6分)
(5)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我国人口政策的制定应包括哪些内容?
(8分)
解析:
第
(1)题,由材料1可以看出世界人口在不断增长,尤其是在新技术革命后更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
第
(2)题,根据材料的相关数据,可归纳出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的相关特点。
第(3)题,从材料3中可以看出我国老年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在2000~2005年间开始出现人口老龄化现象,并且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这与人均寿命和出生率的变化有关。
第(4)题,根据材料4可以看出我国青少年男女性别比例严重失衡。
解决措施可从社会、医院个人素质的提高和观念的转变分析。
第(5)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虽然我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很低,但净增人口数量很大,因而要继续稳定低生育率水平;同时针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和人口性别比例失衡问题,也要制定相应的措施。
答案:
(1)世界人口在不断增长,尤其是在新技术革命后更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
(2)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3)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口比重大)2003(2000~2005年间即可)人均寿命的延长和出生率的不断下降
(4)性别比例失调①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尤其是在农村地区;②消除社会性别不平等现象;③加强文化教育,提高人口素质,改变生育观念;④医院加强医德建设,禁止非医学需要的性别鉴定。
(5)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完善养老保障制度;严格控制人口出生性别比例;提高人口素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地理 第一轮 检测 试题 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