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资源不均等的原因现状及建议.docx
- 文档编号:30264765
- 上传时间:2023-08-13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0.68KB
医疗资源不均等的原因现状及建议.docx
《医疗资源不均等的原因现状及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疗资源不均等的原因现状及建议.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疗资源不均等的原因现状及建议
主体视阈下的城乡医疗差距探析
大纲
一、城乡医疗差距的现有状况(1500字)
1.对已有研究的论述
我国医改的风雨历程
历史原因导致的城乡医疗差距
体制原因导致的城乡医疗差距
政策原因导致的城乡医疗差距
二、主体(3000字)
1.政府
政府的资金投入
2.医疗机构
医疗机构的分布不均衡
医疗机构拥有的医生素质和数量
医疗机构拥有的设配资源
3患者
公信力
医闹群体
三.建议(1500字左右)
四.参考文献
[1]于凌云.社会保障:
理论制度实践[M].北京:
中国财政出版社,2008
[2]李运华.中国社会保险制度之公平性缺失问题研究[J].江淮论坛,2006
(1):
36-42
[3]周梅芳.卫生资源配置与卫生服务的公平[J].医学与社会,2001,14(4):
1-3
[4]宋宝安,贾玉娇.我国医疗保障资源配置的公平度探讨[J].医学与社会,2009,12
[5]刘典恩,姜晓宁.我国医疗不公平及其原因探讨[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6,12
[6]尹奋勤,我国医疗卫生资源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术论丛,2008,44
[7]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M].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主体视阈下的城乡医疗差距探析
[摘要]医疗资源的分配不公在我国是一个长期被讨论的话题,我国进行了几十年的探索之路,对于医疗制度的构建和完善在不断摸索中前进。
本文以政府、医疗机构和患者三个主体为角度对城乡医疗卫生差距产生的原因进行讨论,并提出相关意见。
[关键词]城乡医疗,差距,主体,建议
“看病难,看病贵”已经是一个不再新鲜的话题了。
它连续两年成为“两会”的核心问题,温家宝总理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了五点,要在2011这个医改攻坚年使我国的医疗现状得到进一步改善,缩小城乡间的医疗差距。
一、城乡医疗差距的现有状况(1500字)
1.对已有研究的论述
我国医改的风雨历程
1985年,国务院批准了卫生部年8月起草的《关于卫生工作改革若干政策问题的报告》,报告中提出“必须进行改革,放宽政策,简政放权,多方集资,开阔发展卫生事业的路子,把卫生工作搞好”,由此,中国的全面医改正式启动。
这一时期医改的核心内容是“放权让利,扩大医院自主权,放开搞活,提高医院的效率和效益”。
由于改革的基本做法是“只给政策不给钱”,于是,在医改取得初步成效的同时,医改的弊端逐步暴露出来。
1989年,国务院批准了卫生部《关于扩大医疗卫生服务有关问题的意见》,医改在争议中继续进行。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最终确立,1992年9月,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卫生改革的几点意见》。
文件提出,卫生部要按“支持有条件的单位办成经济实体或
实行企业化管理,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精神,要求医院在“以工助医,以副补主”等方面取得新成绩。
这一时期的医改,使“医疗应该由政府主导还是市场化”成为了当时社会及卫生系统内部普遍关注的话题。
2000年,产权改革蔓延到医疗卫生领域。
2000年2月,国务院《关于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确定了实行医疗医药分业等几项原则,其中,“鼓励各类医疗机构合作、合并,共建医疗服务集团。
盈利性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放开,依法自主经营,照章纳税”等内容,被解读为为完全“市场化”的医改开了绿灯。
2005年7月28日,《中国青年报》披露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课题组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中指出了“我国医改基本不成功”。
而后,新华社又公开发表了卫生部长高强7月1日在形势报告会上的所做出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贡献》专题报告的全文,其中也称中国此前的卫生问题多多,不能算成功。
2006年6月,国务院筹划启动新一轮医改;9月,16个部委组成的医改协调小组成立;10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强化政府责任。
2009年1月21日,国务院常委会议通过《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新一轮医改方案正式提出。
历史原因
中国从观念到制度上来说,都是人分九等,各有本分。
这种主体理念上的缺位,构成我国医疗资源分配的不公平。
从医疗改革的起始,就一直以城市为中心,日积月累,城乡之间医疗资源和水平的差距越来越明显,这一点,也是我国没有真正彻底确立起“人人有权”的主体理念的结果。
制度设计缺陷导致
建国初期,国家在医疗卫生总量偏低、政府财政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将财力、物力向城市倾斜,使城市占有的医疗资源远远大于农村。
由于医院的市场化导向,使得医院必须在很大程度上自负盈亏,那么,医院和医护人员必须以经济利益为导向,使得利益关系平衡不好。
其次,在我国的市场经济这个大背景下,“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博弈一直存在,并决定着事物的发展方向。
医疗服务的市场与非市场的职责模糊不清,也是原因之一。
再次,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而导致的制度设计的二元性、权力的二元性及主体的二元性,城乡居民的贫富差距的存在及扩大,政策的倾斜,都导致了我国医疗卫生资源的分配不均等、卫生物力资源的浪费与低效并存的局面。
而“以药养医”这一现象的存在,使得城乡之间卫生资源的分配差距加大,很多卫生资源(药品、医疗设备)即使在农村的医疗机构配备,也会因为收入水平、医疗保障的不健全等原因无法得到有效的利用。
我国学者长时间对医疗资源及保障分配不均的原因进行了深入且细致的研究,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地贡献。
本文就三个主体视阈下对城乡医疗差距进行探讨。
二、主体(3000字)
1.政府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处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时期。
卫生资源作为一种公共资源,其服务作为一种公共服务,很大程度上由政府的这一主体进行管治。
1.1政府的资金投入
中国在总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对卫生事业的投入比重较小.
2003-2010中央财政对卫生医疗的预算和决算与GDP的比值
(单位:
亿元)
国民生产总值
中央财政对卫生医疗预算支出
中央财政对卫生医疗决算支出
卫生总费占GDP比重
2003
%
2004
%
2005
2006
2007
2008
2499.06
2009
%
2010
资料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0》;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卫生年鉴-2010》
从上表可以看出,我国的卫生医疗这一块在中央财政中的支出所占比例很小,占我国的GDP数值也是很小的。
而当国家财政分配下来的卫生资源的数据里,城乡之间的所得又是有差距的。
20世纪90年代城乡卫生费用变动趋势及比较
年份
1991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卫生总费用(亿元)
农村
406
1018
1363
1614
1765
-
-
城市
483
1239
1495
1771
2012
-
-
城市/农村
-
-
人均卫生费用(元)
农村
212
224
城市
647
771
城市/农村
资料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卫生年鉴-2001》,第234页,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1》
由于我国经济受二元体制的影响,城乡之间贫富差距拉大。
居民之间在卫生的消费上也存在了差距。
由于政府对城乡之间财政拨付的区别,使得城乡之间的医疗卫生差距逐渐拉大。
2.卫生机构
我国的卫生机构按等级分为三级(甲等、乙等)、二级(甲等、乙等)和一级。
至2009年止,我国共有卫生机构916571个,其中医院有20291所(包括综合医院13364所,中医医院2728所,专科医院3716所),疗养院200家,卫生院39627所(包括乡镇卫生院38475家),门诊部(所)18244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7308个,村卫生室632770个,妇幼保健院(所/站)3020所,专科疾病防治医院(所/站)1291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536个,卫生监督所(中心)2809处。
卫生机构的分布不均衡
我国的卫生机构总数庞大,但是城乡之间拥有的卫生机构等级和数量相差很大。
三级以上的医院几乎分布在市级城市以上,农村几乎都是县级医院及卫生院或卫生所(室)、门诊等。
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和中医医院大多分布在市级及以上城市。
很多疾病在农村的卫生机构是无法得到救治的。
卫生机构拥有的医生素质和数量
至2009年底,我国拥有的卫生人员总量为7781448。
执业医师有1905436人,执业(助理)医师有2329206人,注册护士有1854818人,药师(士)有341910人,技师(士)有322904人,检验师(士)220695人,见习医师有120915人。
其中,由于我国的“以药养医”现象的存在,我国的医护人员的收入取决于医院的效益,使得高学历、高能力的人才争相向大中型医院聚集。
很多中小型医院无法留住人才,或者常常成为未取得医护执照人员的跳板。
所以,大中型医院的医生一般都是拥有本科、硕士、博士学历的人员或海归。
农村的卫生机构医护人员一般学历较低,且流动性较大。
所以城市的卫生机构往往多人竞争一个职位,而农村的卫生机构出现的是人才短缺的现象。
卫生机构拥有的医疗资源
截止2009年底,我国医疗机构床位数为4416612张,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为张,而每千农业人口乡镇卫生床位数为张。
此外,由于我国的医院的经费来源是20%的财政拨付,80%由医院自负盈亏,所以,大中型医院的资本储蓄远远胜于小型医院或卫生院/所。
一些先进的医疗器械,药品都只有在大中型医院才能配备。
农村的卫生机构即使引进了某些先进的器械或药品,由于医护人员的素质、当地的消费水平,也会使得器械无法得到充分的使用。
3患者
作为消费群体,患者也是引起城乡差距的因素之一。
公信力
随着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完善,我国正逐渐进入全民医保的行列。
医保的普及,使得我国的大多数弱势群体的生存权得到了提高,也逐渐享有了卫生医疗这一公共服务。
但是,由于人们的从众心理,导致患者这一消费群体在进行选择时更愿意选择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很多患者即使只是一些普通的小病,也会选择到大中型医院进行诊治甚至要求住院治疗。
久而久之,很多大中型医院门庭若市,出现了“看病难”、“一号难求”等现象。
而一些小型医院却常常无法完成医院的任务指标,出现床位闲置的现象。
三.建议(1500字左右)
1.财政倾斜与政府监管
对于贫穷落后的农村地区,实行适当的财政倾斜。
中央应加大对农村医疗机构的建设力度,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
对于农村医疗卫生有投资意向的个人或群体,进行政策上的鼓励与刺激。
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缩小城乡医疗的差距。
进行对于政府拨付到农村的卫生医疗款项,应进行动态的评估和检测,提高卫生经费的使用效率。
卫生款项的使用,必须严格监管,防止腐败与滥用,一经查出,严惩不贷。
对于医护人员的收入,可以采用公务员制度,即定级定薪,实行同工同酬。
缩小城乡医护人员的收入差距。
政策制定方面,提高诊治的费用,而不是一味地抬高药品价格。
2.合理布局医疗机构,提升医护人员素质
在农村及落后偏远地区建立医疗设备先进的医院,利用政策导向使优秀医护人员对农村医护人员进行进行交流与指导,提升其专业素质。
对于卫生机构的设置与分配进行合理布局,避免资源重叠。
国家对于在农村就业或扶贫的医护人员进行公费进修或政策性补贴,并规定享受其优惠的人员必须强制在农村工作满几年。
组织城市医院对农村医院进行对口帮扶,到农村医院授课,或轮流上岗。
3.政策疏导,进行患者分流
利用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利用政策上的疏导,进行患者的分流。
对于一些轻微疾病,患者选择农村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就诊可以获得高于大中型医院的报销比例。
在药价上,农村卫生医疗机构的定价可适当低于城市医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疗 资源 不均 原因 现状 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