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市体育概况.docx
- 文档编号:3026224
- 上传时间:2022-11-17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84MB
日照市体育概况.docx
《日照市体育概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照市体育概况.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日照市体育概况
日照市基本情况及体育发展概况
日照,山东省东南部的一个地级市。
日照,周为莒地,秦属琅琊郡,西汉置海曲县,三国魏时属城阳郡并于莒,北魏置梁乡县。
隋时归莒县,属琅琊郡,唐、宋属密州。
1087年(宋元佑二年)置日照镇,属莒县,日照之名始于此。
1184年(金大定二十四年)始设日照县,属益都府莒州。
元明沿袭。
清属沂州府。
1989年6月,日照升格为地级市。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日照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黄海之滨,东经118°25′~119°39′,北纬35°04′~36°04′。
东临黄海,西接临沂市,南与江苏省连云港市毗邻,北与青岛市、潍坊市接壤。
南北长约82公里,东西宽约90公里,总面积5358.57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日照市属鲁东丘陵,总的地势背山面海,中部高四周低,略向东南倾斜,山地、丘陵、平原相间分布。
最高点为五莲县境内马耳山,海拔706米;最低点为东港区东海峪村,海拔1~1.5米。
山地占总面积的19.7%,丘陵占52.9%,平原占19.9%,水域占7.5%。
日照境内有大小山头4358座。
西部为泰沂山脉系,大多呈东南、西北走向;北部山脉多呈南北和西南、东北走向;中南部有7条互不衔接的山脉,走向各异;东部属胶东丘陵。
海拔500米以上的有39座。
水文环境
全市河流分属沭河水系、潍河水系和东南沿海水系,较大河流有沭河、傅疃河、潮白河、绣针河、潍河、巨峰河等。
其中:
沭河是我市境内最大的河流,由沂水进入莒县境内,纵贯莒县南北,境内干流长83.29公里;傅疃河是我市最大独流入海河道,境内干流长60.72公里;潍河经莒县、五莲县入墙夼水库,境内干流长47.5公里;绣针河是省际边界河道,境内干流长度24.42公里;潮白河是我市与青岛市边界河道,境内干流长41.83公里。
日照无天然湖泊,共有水库594座,总库容13亿立方米。
其中:
大型水库3座,分别是日照、青峰岭、小仕阳水库;中型水库10座,分别是马陵、巨峰、峤山、户部岭、长城岭、石亩子、学庄、河西、小王疃、龙潭沟水库。
气候环境
日照市地处温带,属典型的暖温带湿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冷热季和干湿季的区别明显。
年平均气温全市平均12.7℃,东部沿海在13.0℃左右,北部山区和西部内陆地区在12.1~12.9℃之间。
最热月,沿海地区为8月份,平均气温在25.7℃左右,西北部地区为7月份,平均气温在25.6℃左右,年极端最高气温在40.6~41.4℃之间。
最冷月全市出现在1月份,月平均气温在-1.5℃左右,年极端最低气温在-20.1~-13.8℃之间。
年平均降水量全市平均768.7毫米,以东部沿海地区降水量最多,为784.5毫米,西部地区降水量最少,为754.5毫米。
年日照时数全市平均2432.8小时,日照百分率为55%,年无霜期全市平均203天。
年平均风速全市平均2.9米/秒,以沿海地区年平均风速最大,为3.3米/秒。
夏半年(4—8月)盛行南到东南风,冬半年(9—5月)盛行北到东北风。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日照市属鲁东丘陵,总的地势背山面海,中部高四周低,略向东南倾斜,山地、丘陵、平原相间分布。
山地占总面积的17.5%,丘陵占57.2%,平原占25.3%。
2013年全市土地总面积535857.37公顷,其中,农用地355481.16公顷(耕地240690.01公顷、园林26110.64公顷、林地77169.46公顷、草地11511.05公顷),占66.34%;建设用地123108.81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66800.76公顷、交通运输用地20661.51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35646.54公顷),占22.97%;未利用地57267.40公顷,占10.69%。
日照市有岛屿4个,分别是平岛、达山岛、车牛山岛、太公岛,共计面积600.7亩。
生物资源
日照市野生动物资源丰富。
据调查,全市共有野生动物207种,隶属4纲26目11属。
其中两栖纲7种,爬行纲15种,哺乳纲14种,鸟纲171种。
现有野生鸟类中,有留鸟37种,候鸟134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有24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的鸟类4种(丹顶鹤、大鸨、金雕、白鹳),国家二级保护的鸟类20种(黄嘴白鹭、大天鹅、白额雁、鸳鸯、灰鹤等)。
现有野生兽类中,以蒙古草兔及刺猬分布较广。
矿产资源
日照市横跨胶南隆起、胶莱坳陷和沂沭断裂带三个Ⅲ级构造单元,出露地层齐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强烈,形成了较为丰富的非金属、地下水、矿泉水等矿产资源。
多年来,经过地矿行政主管部门、地勘单位及矿业经济部门的不懈努力,全市已发现56种矿产,分别为铁、锰、铜、铅、锌、金、银、稀土、锆英石、白云岩、石灰岩、蓝晶石、红柱石、铸型用砂、煤、硫铁矿、磷、盐、金红石、钾长石、蛇纹岩、橄榄岩、萤石、重晶石、瓷石、高岭土、耐火粘土、石棉、硅石、硅灰石、滑石、石膏、砖瓦粘土、页岩、大理岩、花岗石、方解石、蛭石、膨润土、榴辉岩、玄武岩、沸石、水晶、刚玉、园林石、坤山玉、莒翠绿、紫豆瓣、砚石、海砂(河砂)、石墨、硅化木、金刚石、矿泉水、地下水
区域人口
人口详情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为280.11万人,其中东港区79.31万人,岚山区40.01万人,莒县99.56万人,五莲县48.49万人,日照经济开发区12.74万人。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为141.60万人,占总人口的50.55%;女性为138.51万人,占总人口的49.45%。
总人口性别比为102.23(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
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45.54万人,占16.26%,15-64岁的人口为205.68万人,占73.43%;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28.89万人,占10.31%。
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受教育程度的为21.59万人;具有高中(含中专)受教育程度的为33.17万人;具有初中受教育程度的为108.38万人;具有小学受教育程度的为77.50万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社会事业
科技发展
2015年全市承担实施省以上科技计划项目27项,争取无偿资金714万元。
全年专利申请量2784件,增长32.7%;授权量1779件,增长17.5%。
发明专利申请量1003件,增长153.9%,增幅列居全省第一位;发明专利授权量167件;电子申请率88.1%。
全市共取得重要科技成果67项,获省级科技进步奖1项,颁发市级科技进步奖80项。
引进技术专利62项,引进或合作共建省级及以上科技研发服务机构33家。
新增4家省级示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新建综合科技服务平台2家、新认定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家。
年末拥有中国名牌产品3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1个、准予使用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企业26个。
山东名牌产品101个,增加8个;山东省服务名牌22个,增加1个;拥有省级质检中心2家。
市委、市政府出台了《日照市人才引进政策》,设立人才招引专项扶持资金和人才创业投资基金。
引进高层次创新团队40个、创业团队20个、创新人才162人。
设立“日照友谊奖”,建立日照市人才创新发展院、企业发展研究院,成立了人才开发办公室,建设了人才公共服务平台。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达到5家、新增1家;五征集团技师工作站被认定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全市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4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2人;高技能人才5.5万人,新增6249人。
教育事业
2015年末含大学科技园高校在内的普通高等院校6所,普通中等专业学校13所,技工学校类(日照技师学院)1所。
普通中学95所,小学297所,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入学率100%;全市有成人高等学校1所,幼儿园607所,入园儿童2.75万人,在园儿童9.24万人。
新建公益性幼儿园60处,全市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98.92%,其中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5.29%。
特殊教育学校6所。
全市已创建省级重点专业10个、省级品牌专业4个,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5所、国家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3所。
获2015年全省中职技能大赛团体总分第3名、2015年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国总决赛特等奖。
全部区县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验收,成为全省第二个整建制、一次性通过国家级评估验收的市。
全年共招考教师672人,交流948人,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得到改善。
2009年以来累计改造校舍360.06万平方米,新添设备404.45万台(件),新增图书1110.96万册。
文化事业
2015年末全市共有各类文化机构81处,其中影剧院2个、博物馆3个、公共图书馆5个、文化馆5个、美术馆1个,加入城市电影院线的影院10家。
拥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个、艺术表演场馆1个;年末有乡镇综合文化站55处、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5家。
有广播电视台3座,5套电视节目、5套广播节目,全年广播播出节目3.19万小时,电视播出节目3.11万小时。
有转播电台3座,广播人口覆盖率100%,电视人口覆盖率99%。
有线电视用户46.10万户,下降1.2%,其中数字电视用户46.10万户,下降1.2%。
IPTV网络电视用户达到6.3万户。
深入实施“千百重点文化工程”,总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的日照图书馆新馆建成启用,乡镇综合文化站达标率达到96%,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100%。
落实“六个一”保护措施,启动市文物安全“天网工程”试点。
打造“日照记忆”特展参加2015(济南)国际文物保护装备博览会。
现代吕剧《银杏树下》入选第十届山东文化艺术节新创优秀剧目展演,获优秀展演奖并在全市巡演。
成功推出“水知日照”“舞韵龙门”实景旅游演艺精品。
医疗卫生
2015年末共有医疗卫生机构644处,其中,医院36处,乡镇卫生院48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46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5处,卫生监督机构5处,妇幼保健机构5处,专科疾病防治机构7处,门诊部、诊所等425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58处。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共开放床位13632张,其中医院、卫生院11856张。
共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4830人,其中:
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5472人,注册护士6071人。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全面推进。
公共卫生工作得到全面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成效明显,重点传染病无暴发流行。
全年完成诊疗737.4万人次,出院病人45.1万人次。
优化出生人口结构,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人口环境。
生态环境
城区环境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分别为102微克/立方米、27微克/立方米、34微克/立方米、57微克/立方米,同比分别改善8.1%、15.6%、5.6%、3.4%,获得省级生态补偿资金475万元。
全年空气质量达到“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的天数为298天,列全省第四位,同比增加15天。
市区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近岸海域水质功能区达标率100%。
市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2.2分贝,市区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66.1分贝。
四项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持续下降。
全市10万千瓦以上燃煤机组全部完成了超低排放改造,新增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能力6万吨/日,治理规模化畜禽养殖场160余个,全面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黄标车”淘汰任务。
年末全市有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省级生态功能区1个;命名省级以上生态乡镇39个,其中国家级生态乡镇20个。
我市成功创建为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成为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沿海地级市。
交通运输
日照机场用667天建成通航,创造了机场建设的“日照速度”。
日照港跻身全国沿海港口第八、世界港口第十一大港。
瓦日铁路、胶新铁路电气化改造、青临高速、疏港高速、613省道西延工程建成通车。
青日连铁路日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日照市 体育 概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