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神赋经典读后感10篇读后感名著读后感.docx
- 文档编号:30257206
- 上传时间:2023-08-13
- 格式:DOCX
- 页数:26
- 大小:42.50KB
洛神赋经典读后感10篇读后感名著读后感.docx
《洛神赋经典读后感10篇读后感名著读后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洛神赋经典读后感10篇读后感名著读后感.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洛神赋经典读后感10篇读后感名著读后感
洛神赋经典读后感10篇_读后感_名着读后感
《洛神赋》是一本由建安风骨着作,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
78元,页数:
52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洛神赋》读后感
(一):
斯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小说内容取材于曹植和甄氏的传说。
曹植是我从小就知道的,《洛神赋》学过,似懂非懂,加之戏曲的渲染,七步成诗的典故,更在我心里打下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在我的想象中,他是一个敏感深情的诗人,白衣绝尘,正因此,才不为世间所容,才会英年早逝,只留下一卷诗文和无尽的悲凉,与后人评说。
而甄氏,我宁愿相信,《洛神赋》中的洛神的原型就是她。
虽然大多数学者都说那只是小说家的附会之言。
可是我愿意相信,有这样一位绝代佳人,有这样一段刻骨铭心柔肠千转的爱情——《洛神赋》正是以细腻的描写,清丽的语言,如诗的意境为我们展现了这样一段美丽优雅细腻而又厚重的爱情。
虽然,在那个兵慌马乱英雄逐鹿的乱世的,这样一段注定是悲剧的爱情是微不足道的。
多少人家破人亡颠沛流离: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在这样朝不保夕的乱世里,能够相守一份至死不渝的爱情,是多么的不易!
更何况,一开始就注定了是一场无望的爱情悲剧!
曹操,曹丕,曹植,甄氏,这些在历史上只是薄薄的一篇传记甚至是几句话就盖棺定论的人物,在这本多达五百二十页的长篇小说里,却鲜明的活起来了。
曹操这个乱世奸雄冶游儿女情长心细如发的一面,曹丕心计重重机关算尽,得到了江山却失去了天下人的心。
而曹植,作为全书的主要人物,他吟诗作赋倚马可待,他渴望建功立业“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在感情上,他却有着孩子气的执着和天真,他也想过和美人归隐田园,但是“前路茫茫,他毕竟缺少闯荡天涯的勇气。
”他无力挽回这场爱情的悲剧结局。
“自古红颜多薄命”。
甄氏,选择了毅然赴死,只为了救下自己此生最爱的爱人,这份勇敢,令人唏嘘,她的死亡,为这场无望的爱情划上了句号。
留下了《洛神赋》千古为人传诵。
斯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这是一场无望的绝望的固执的爱情,明知永远结不了果,却还要在绽放的那一瞬展现它惊人的美,就像一场烟花,散尽夜空后是无尽的寂灭和深刻的悲凉——为只为那尘世转变的面孔后的翻云覆雨手。
也许这正是它的感人之处。
另:
细读完全书,发现书里有几处错误,希望作者在再版时改正:
1,亲王这个称呼要到宋代才有。
2,第三章登楼赋中提到夏侯、乐进等武将其实都识文断字,3,按照年龄推算,小说中刘桢才出场时应是青年,4,棉从西域传来,要宋末元初才有,明初朝廷强制推广,希望此书再版时,这些历史上的硬伤能够得到改正。
《洛神赋》读后感
(二):
靠谱的历史小说
这不是一篇书评,充其量就是一篇读后感,所以其中的一些内容要是不入一些人的眼,敬请勿喷。
很早就对曹植感兴趣,对他的诗作也非常喜欢,在去过山东东阿鱼山他的墓地后,对他就不只是感兴趣、喜欢,而是有些气愤了,因为这么伟大的一位诗人,身后却是那么潦倒,陵墓大门紧闭,里面一个游客都没有,一些纪念他的石碑,居然都是日本人立的。
从那一刻起,我就想为曹植写本书,重新唤起世人对他的重视与喜爱,但我才在这样想时,却在网上看到说,已经有人在写,并且书已经要出版了,那好吧,我就等着看看这本书,到底会写成个什么样子?
只是没想到,一等等了一年多,才总算是看见了这本书出版的消息。
当下赶快上网去网购了一本,58元的价格,实在不能算便宜,但这个作者既然这么认真,那这本书,应该不会太差吧?
如果差,那我就着手写一本,完成我的初衷。
收到书后,先有些意外,比想像的厚多了,要写多少东西,才能弄到这么厚?
一时我甚至有些沮丧:
这本书只怕注水了吧?
刚好这两天感冒,有大把时间,于是就靠在床上,花了一整天工夫,看完了,翻过最后一页后,长出了一口气:
建安替我干了件超级麻烦的事,我不用再写曹植了,因为,他已经写得很好,至少比我想像的好,也比我以前看过的那些写曹植的小说好,现在,就来说说我看罢此书的感想。
一、人物
毫无疑问,一本小说中,最重要的就是人物,如果人物立不起来,那这本小说基本上就是失败的。
在这本书中,个人以为,塑造得最成功的人物是甄夫人,而曹植,这个主角却没有甄夫人光彩动人。
一反一直以来,世人对甄夫人的偏见,这本书中的甄夫人,既不淫荡,也不会因为爱情就控制不住自己,而且还深有谋略,这点是最令人出乎意料的,历史上的甄氏不就是因为不擅勾心斗角,才被郭氏搞死的吗?
但在这本书中,却出现了一个让人大跌眼镜的甄夫人,具体如何,就恕不剧透了。
另甄夫人的死,世人皆知是“长发披面、以糠塞口”,按柏杨老先生在《皇后之死》里的说法,是郭氏下令这样干的,为的是她到了阴间后,嘴被塞着,不能向阎王爷告状。
但在这书中,作者却给出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解释。
相形之下,最该塑造好的曹植,却弱了一些,不知为什么,这个曹植,跟我印象中的那个曹植有出入,不够果决、不够浪漫,遇到事情时,有点犹豫,甚至有时候是有点窝囊?
原谅我居然会读出这种感觉。
不过,感觉作者已经尽了力了。
书中最让人意外的,是卞夫人,一直,她都是一个贤妻良母,面对两个儿子的争斗,当然很心烦,也很痛苦,但她给世人的观感,也就仅限于此了,但在这本书中,她占的篇幅比较多,而且形象也比较丰满,作者对这个人描绘得不错。
曹操也写得可以,主要写出了他对家人柔情的一面,看着比较鲜活。
曹丕作为全书最大的反角,作者显然很讨厌他,感觉是用力有些过了,把他写得一无是处,而且比较脸谱化,没写出什么新意思。
郭氏,读下来,这是全书最坏的人,坏的程度甚至超过了曹丕,但感觉也是有些脸谱化了,作者似乎不擅长写坏人?
书中的另外一个意外,是竟然将曹植的原配崔氏写成了一个悍妇兼妒妇,这点个人以为值得商榷,毕竟,正史里,没有片言只语说她是个这种女人,作者这样写,是有什么依据吗?
还是凭空想像?
希望以后能看到作者能有这一方面的解释。
其实书中最出色的人物,不是上述的这些真实存在过的人物,而竟是一些虚构的人物,首先是曹植的书僮棠棣,这个人物写得忠义、机智、勇敢,是全书中我最喜欢的人物,另一个我比较喜欢的人物是宁宽,这个人也是个义仆,另外甄夫人的两个侍女:
青鹤、月鸾也栩栩如生,对了,还有长公主曹鹤,也让人看到一个有情有义,同时也端庄大方的形象。
书中还有一些人物写得也不错,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感兴趣的朋友,自己去看书吧。
二、故事
个人以为,写历史小说,尤其是人物类的,作者最受限制的就是故事情节,那些历史,书中早有记载,作者不能随意胡编,不然就成了戏说了,这一点感觉作者做得比较到位,基本没有胡编乱造,但也正因为如此,一丝不苟地遵行历史,导致全书的故事性较弱,不够吸引读者,加上大段引用历史资料,让我这个对历史感兴趣的人都看得有些不耐烦,如果能把那些资料去掉一些,一是全书会更精简,二来可能读者也更愿意看?
三、印刷和装帧
作者在孔夫子旧书网的宣传中说,这书用的是最好的印刷?
原谅我记得不太清楚了,原文好像是这样说的,但那扁黑的字体,我真的不喜欢看,感觉看着时有些吃力?
希望这只是我一个人的感觉。
另这书一翻开来就是目录,结尾直接就是封底,如果封面后、封底前能再加一张白纸,感觉档次能更高些,现在这书,装帧有些简陋了。
四、价格
78元的定价,太贵了!
相信这不是我一个人的看法,虽然作者降到了58元一本包邮,但据说还有1500本是在新华书店出售,新华书店应该不会降价吧?
希望这本书再版时,这定价能够降下来。
总而言之,全书还是很好的,比我想像的好,这下省了我描写曹植的大麻烦,所以我才会来豆瓣,隆重推荐此书,希望有一天,能看到这本书拍成电视剧,那样看着会更过瘾。
也期待作者更多的好作品。
《洛神赋》读后感(三):
历史小说《洛神赋》节选
汉建安十五年冬,邺城西园内的铜雀台建成。
此台为构架式楼阁建筑,高达十丈的方形阁楼,每层均用斗拱承托腰檐,其上置平坐,全台被划分为九层,在楼檐上加雕装饰精美的栏杆,既能遮阳、避雨,也能凭栏远眺。
各层栏檐和平坐有节奏地挑出、收进,远远望去,使全台既稳定又富有变化,美不胜收!
台顶铸铜雀,头高一丈六尺,作展翼如飞之状。
整座台有屋一百0一间,俱装饰华丽,柱子围以锦绣,门窗涂抹红漆,门扉上有五行金钉,并有金环铺首。
此台的建成,是为了曹操能有一个与文人骚客宴饮赋诗,姬妾宫女歌舞欢乐的场所。
曹操拟于立冬之日,在台上大宴宾客,诏令诸子及臣僚均于这天登台赴华宴,以志庆贺。
立冬这一天,劲风送爽、天高云淡,虽时进初冬,却是艳阳高照,将铜雀台映照得一发巍峨壮丽。
未到申时末刻,赴宴的文臣武将、百官公卿便都已齐聚台上了。
台最顶层的格局,亦是仿照前朝听政殿的形制,前堂后殿,中置宝榻。
两庑则是群臣上朝排班的地方,但今日台中的设置却因为欢宴而与往常不同,两庑沿栏杆放置了八十二张榻几,这是从四品及以下文武官员的榻席。
台中也是东西两两相对,一共四排八十六张榻椅,靠东边的两排坐的是夏侯惇、曹仁、乐进、张辽等这些百战功高的将领。
荀彧、贾逵、王粲、梁鹄等文臣幕僚则在西首的两排,这两排榻几与对面的两排不同,上都放置了笔墨纸砚等物,之所以如此,那是曹操临时起兴,开席前要诸臣先吟诗作赋,以增添今日欢宴的文采风流。
幸而负责宴会的大官令早有准备,心知曹操登高必赋,临流爱诗,早备下了文房四宝等一应物什。
自汉中平六年以来,天下战乱频仍、百业凋敝,而曹操自初平元年领兵至今,几乎每一年都在东征西讨、血雨腥风中仓促度过,只是到了今年,才总算可以静下来歇口气了。
现虽天下三分,边境上仍有鲜卑、羌胡等异族时不时地来劫掠骚扰。
汉中、东吴也常有令人烦恼的消息传来。
但总的说来,曹操治下的青、冀、并、幽、兖、徐等州尚称安定,而经过民屯、军屯等一系列的租税之制后,百姓们也能够安下心来耕作生息,至少,衣食是无须再如前些年那样扯心揪肝,令人烦难,吃了上顿没下顿了。
而邺城内外则更是一片生机勃勃的兴旺景象,虽正值一年中最寒冷肃杀的冬天,但在台上放眼远眺,城外阡陌纵横、桑榆成林、房舍俨然、鸡犬相闻。
而城内四通八达的街道上,触目皆是摩肩接踵的熙攘人流,甚至有远自西域而来的,贩运陶器、皮货、丝绸……的客商。
眼望这等兴盛治世方才会有的太平景象,加之建安十三年六月,罢三公官,置丞相、御史大夫,曹操自为丞相,本朝本不置丞相,曹操此举有很深的用意在里面,是为嬗代的先声,而百官莫不称颂恭从。
国事、家事皆顺,令曹操又怎能不逸兴遄飞,要登其台而作其赋,观其景而吟其诗了呢。
时近酉时初刻,整个台中已是峨冠博带、衣饰楚楚。
一听主持宴会的大官令说,今日之宴,是诗文之会。
与会的诸武人无不怏怏,而与之相反,众文臣幕僚则无不面现喜色,跃跃欲试:
曹操的文韬武略,无不睥睨天下,且也爱惜诗文出色的人才。
今日群贤毕至,自己倘或能在此百年难得一遇的盛会上展露才华、一鸣惊人。
那上必蒙曹操的赏识重用,下则可一举扬名海内外,假使真能得偿所愿,那该有多么得意体面?
但也有心思缜密之人,虽意有动焉,但环顾身周,济济一台,俱是怀珠抱玉的当世之杰,自忖今日这铜雀台文会,必将是一场“恶战”,自己如果“武艺”不精,待会儿“浴血鏖战”之际,恐怕非但不能凯歌高奏,还会被“挑落马下”,当众出丑,那不是太现眼难堪了么?
但作如是想的人毕竟寥寥,更多的人都认为,此次诗文大会,是一个展示自己盖世才华的绝好机会!
正因为抱着这样的想法,是以方一坐定,便有人高声问:
“主公,不知今日之文赛,主考官是谁?
”
“这……”曹操的诗虽作得雄浑刚健、古朴遒劲,但却不擅长骈四文六的大赋。
今日新台落成,仅只作一首诗肯定是不够的,但品评赋文高下,又绝非自己所长,而自己如若不来做这个“主考官”的话,想这台中的所有人,没一个敢毛遂自荐,来越俎代庖,做这个评判的。
他还在沉吟,“父亲,儿子不揣冒昧,倒觉得有一个人,可做今日文会的‘考官’。
”
众人循声望去,见说话的是坐在右首第一席的曹丕。
“儿子推荐的这个人,九岁时看见的字都能认识,自幼喜爱书法,上自先秦《春秋》,下迄灵桓时的经、史、子、集无不备览,对各家之文,都颇有独到精辟的见解,要是由此人来做今日文赛的评判,儿子以为其必能慧眼识珠,不负众望。
”
“哦?
”还从未听曹丕如此不遗余力地推举过谁,曹操不禁对这个在文章上颇有造诣的高人发生了兴趣,“这个精于品藻的人是谁呀?
”
“她就是子妇甄氏!
”
“哗!
”一听曹丕极为推崇的高人就是甄夫人,一台中人无不意外,同时,也无不怀着一种殷切的期盼——期盼今日有幸,能一睹这位容貌、德行、文采无不冠绝天下的佳人,是到底如何的一笑倾人城,再笑倾人国?
曹操自幼就任情行事,放荡不羁。
光阴荏苒,转眼间,当年不拘小节的英武青年现已是年近六旬,饱经世间风霜的垂垂老者了,但大半生纵横捭阖、翻云覆雨的经历,令他对那些世俗礼法、陈规腐矩俱嗤之以鼻。
此刻,他目注天际,好像已看见一衣袂飘飘、举止若仙的绝色丽人翩然而至。
高台、良臣、猛将、慷慨激昂、神采飞扬的赋文,曼妙动人,天下无双的美妇……
瞧见父亲唇边浮起的那一丝浅笑,曹丕已知其意,当即转头吩咐身后侍立的僮仆:
“快,将夫人接来,拜见丞相及各位大人。
”
僮仆动作虽快,但台上诸人却仍觉得太过漫长了一些,当气喘吁吁的僮仆在曹操案前跪禀,甄夫人已然接到之际,丞相坐榻后右侧早安放好了一具叠扇古高贤图围屏,以遮断众人的视线,屏后则设置一席一几。
须臾,众人听到屏后传来一阵窸窣的裙裾声,然后,一极柔和动听的声音清晰,而又不失恭敬地响起:
“贱妾甄氏,拜见丞相大人及各位大人、将军!
”其时夕照衔山,阳光斜穿,可见屏风画纸后一朦胧纤细的人影正在向曹操及台中诸人跪拜。
呵!
甄夫人!
台中立刻起了一阵小小的骚动。
虽见不到人,但只听声音,也令众人顿时生发出无数的绮念与遐思。
望着众人脸上那心醉神迷,然又因无法亲近而生出的怅惘之色,曹丕心里比喝了琼浆玉液还舒坦,只有曹操,神色自若,只在鼻中威严地哼了一声,算是受了围屏后甄夫人的大礼。
“主公,却不知今日文会,可有什么彩头吗?
”
曹操一看,发问的是太中大夫贾诩,遂叫着他的字笑道:
“不知文和又有什么极好的计策要献上?
”
贾诩提议:
今日的这场文会可设个彩头,以奖赏待会儿夺得头名的才士,这样既能更激发众士子的争强好胜之心,也令文会更精彩热闹。
“唔,好主意!
”
直到这时,曹操方意识到自己的疏漏:
铜雀台之会既已成了诗赋文会,当然要有彩头。
但他从不喜珍饰珠宝,当然也没有收藏,这一时之间,却到哪去寻觅一件可供众文臣士子大展身手、竞相博取的“彩头”?
“丞相,贱妾这有一对明珠,若不嫌弃,莫如就将这对明珠权充彩物,聊佐各位先生、大人们的雅兴?
”
甄夫人心思缜密,当从来接她的僮仆处问明,自己将要赶赴的,是一个诗赋文会时,便想到兴许应该带一点“彩头”,以备不时之需。
果然,此刻事实证明,自己的这番预备,并非多余。
“喔?
”曹操一愣,心思:
今日这铜雀台之会是越来越奇了,天下俊彦济济一台,比文赛赋,主考却是一介女流,而彩头竟是一双明珠?
千古之下,流风余韵,恐怕也是无人能出其右了吧?
黑地红漆方盘,金黄织锦花地纹绸缎上,是一对鸽卵般大小,流光溢彩、产自南越的明珠。
才将这对明珠捧出,台中便传出一阵惊羡赞叹之声,便是在雒阳汉帝宫中执役多年的老臣,也从未曾见过如此圆润光亮的明珠!
这下子,就连一些本不以文赛为然的人,也动了夺魁之念了。
而曹丕则更是得意非凡:
天下绝无仅有的美人、明珠尽为他一人所有,就凭这,也不知要羡煞这世上的多少凡夫俗子?
待会儿,等自己拔了今日文会的头筹,在众人艳羡钦慕的目光中,拥美携宝载誉而归,那该是多畅快风光的场面?
曹操环视了一圈台内:
“人都到齐了吗?
”
“回丞相话,公子植还没来。
”
“那……就再等等他吧。
”
去年曹操至谯时本要令曹植一同前往,他一生戎马倥偬,认为欲将豪门世族中的子弟锻炼成材,最切实的方法,就是让那些从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贵介公子哥儿们多经历锤炼,不要成天都待在府第内斗鸡走狗、游乐放纵,方能磨砺心志,得成大器。
是以曹丕、曹彰、曹植等诸子还未到志学之年时,曹操每次征战,就必带他们同行。
曹植今年虽才十九岁,却已跟随父亲南征北战多年。
但,去春他却因病不能从征。
光景西弛,军务繁忙,不觉间,一年多时光一晃而过,此时曹操方才想起,自己已有很长时日,未能见到这个自曹冲死后,令自己颇为喜爱的儿子了。
众人等了又等,因曹操高崌台中,无人敢交头接耳,枯坐的滋味实在是不好受,就连稍微活动一下已坐麻了的双腿亦是不敢,望着群臣僵直的身躯,和台中冷落的情形,曹操心底里的那簇火苗,慢慢地,就蹿上来了:
“怎么回事?
都过了这么长时间,还不来?
”
“子建平日里就散漫惯了,常大大咧咧的。
”曹丕恭谨以应,“许是他把今天这铜雀台会的事给忘了?
”
“哦?
”狐疑地,曹操瞅了瞅曹丕,“他常常这样主次不分、敷衍潦草吗?
什么时候,他开始这样放任不节的?
”
“儿子,儿子……”曹丕脸上显出懊悔失言的神色来,“其实,也不怪子建,他年纪还小……”急忙替兄弟开脱。
“哼!
”曹操不言,起身,向台口踱去,才行出去不远,满台人就听到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台下由远而近传上来,紧接着,一个人气喘吁吁地,闯进了人们的眼帘,这时,一阵风过,他的那袭净纱云水纹袍立刻被吹得飞扬了起来。
曹操错愕不已,注视来人,心道:
这是谁家的子弟,竟是如此出色的人才!
一瞬间,他竟有些恍惚了,眼前浮现出一幅图画:
许多年以前,在寿张征战时,在一个半颓的寺庙院壁上,他曾经见到过一幅设色精工、气韵洒脱的壁画。
画上的天人身舒衣爽,风神俊逸,不正是此刻,自己眼前这个青年的模样?
“父亲,”青年拜伏于地,“儿子来迟了,还望请父亲见谅。
”
“你?
”曹操又一愕,认出来了,“子建,是你?
怎么来的这样晚?
”
抬袖一拭满额热汗,曹植赧颜:
“儿子不识路径,跑到凤阳门那儿去了,偏生驾车的马又不听使唤。
”
“你自己驾车来的?
车夫呢?
”
“车夫昨夜受了风寒,儿子一时找不着替换的人,就……就……”不好意思地,曹植笑了,“没想到,骑马跟赶马,原来是两回子的事。
”
“嗨!
”曹操好气又好笑,“有你这样的吗?
亲自驾车?
那以后要是成了王、侯,威仪却在哪里?
”
曹丕胸口如被重物狠狠地撞击了一下:
父亲这话是什么意思?
却听面色早霁的父亲又笑问三弟:
“不是早就命人通传了今天之会了吗?
就算走错道,也不至于现在才来嘛?
咦?
你的腰带呢?
”这时曹操才发现,曹植的衣袍之所以那么飞扬,原来是未系腰带。
低头一瞅,曹植也笑了:
“咦?
儿子竟忘了系腰带?
腰带呢?
”一拍前额,想起来了,“忘在手旁边了,才将原是预备好了的,可儿子看时辰还早,就多看了一会儿屈平大夫的《九歌》,结果……结果……”再次不好意思地笑了。
曹操哭笑不得:
“真正成了个书呆子,今天丢腰带,别什么时候,连自己的人都给丢了。
”
“主公还真说对了,去年有一天,植公子边骑马边吟哦,走到山里头去了,后来还是卞夫人派了好几十号人,直到夜半,才把他给找回来了,听说,找见的时候,他还在马背上念《神女赋》呢。
”坐在西边第二十九个位子上的王粲笑着插言。
曹操一发好笑,抬手轻一拍曹植脑门:
“傻孩子,魂在哪儿安着呢?
”其词若憾实喜,曹丕听入耳中,甚不是滋味。
待曹植入席坐下,曹操捋髯笑道,“今天这场盛会,如果一上来就吃吃喝喝,也太俗套了,方今新台落成,国强民盛,宜作佳赋以记之!
在座众卿不妨各展文采,发抒胸臆,看谁能夺得今日文会的第一?
”
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在座的颇多饱学之士,谁不想在这个群英荟萃的铜雀台文会上一逞学识,夺得头名?
且考官是名动天下的甄夫人,自己的文章若能被佳人慧眼取中,那千古之后,会是多风流蕴籍的一段佳话,更何况,还有那一对天下无双的明珠做彩头?
正因为是这样的心思,就连性情最恬静散淡、不慕名利的徐干,也埋头构思,专注于毫尖了。
台中诸文人的举动与心思,都一丝不漏地落在了曹丕眼里,他暗暗冷笑,早在数月前,他便揣测到,此台落成后,曹操必会大邀群臣及府中子弟,至此台作会文之聚。
为此他早绞尽脑汁、搜肠刮肚,备下了几经修饰润色的诗赋各一,牢记于心,就等着现在这一刻呢。
此时,他又在胸中默诵了一遍,然后从容拈毫蘸墨,在铺陈于几上的楮皮纸上书写起来。
一时间,台中人虽多,却静得只有清风掠过栏杆时,轻微的呜呜声在作响。
“父亲,儿子写好了。
”
满楼人俱一怔,见曹植已将他的文稿交给了侍立一侧的僮仆。
曹操不由得皱眉:
“老话说,‘慢工出细活’,你要抢这个先做什么?
”嘻嘻地,曹植笑道:
“也不知怎么了,方才一上台来,一见周围那么美的景色,再被这风一吹,儿子脑子里立刻就有很多好词好句,争着抢着地往外面跑,所以……嘿嘿……”
“哦?
是吗?
”曹操心思:
快有什么用?
徒然偾事而已。
转脸看了看余人,曹丕才写了半张纸,王粲只有七八行,还涂抹了一行,徐干、应玚面前纸上不过四五十字,而余人的情形也差不多。
曹植年少心性,坐不住,溜到甬道里,跟一帮武将聊行军布阵、用兵打仗的韬略战策去了。
正聊得高兴起劲,只听铜磬一声清响,大官令高声宣示:
“时辰到,请各位大人搁笔吧。
”然后众僮仆上前,将各人几上的文稿一一检齐,捧交到了围屏后。
“咦?
这是做什么?
”
“哦,植公子,你还不晓得吧?
今天你们写出来的这些个东西,都要交给丕公子的夫人去品评优劣高低呢。
”虽身为武将,但也颇识文断字,谈吐雅属的张合答说。
“嗨呀!
儁乂将军干嘛不早点说呢?
”
“咋啦?
”
“你倘若早点告诉我,今天她也来了,还要看我们的诗赋,那我就……嘿嘿嘿。
”
“那你就会使出浑身解数,竭尽平生所能,鼓捣出一篇让司马相如也自叹弗如的大赋来?
”
“是啊!
”曹植一瞪眼,一本正经,“所以,今天我的赋如果让她耻笑了,说起来都得怪你,此乃谓天亡我也,非战之罪……”
二人正低声调笑,只听大官令再次宣示:
“比试结果已然出来了,今日铜雀台文会,参加者八十二人,完稿者八十一人,这八十一篇赋中,取得上佳赋文三篇,而最佳者当属此篇……”刚要宣布赋名及作者,曹操忽道:
“都拿过来我瞧瞧。
”
他要的不仅是最佳的三篇,于是大官令忙将所有赋稿都捧过去。
他一目十行,先将落选之赋都大略扫了一遍,然后才去拿盛在另一只漆盘中的三赋,这一来,众人都明白了:
他还是不相信甄夫人品评文稿的能力。
不过,也无怪乎他会有此举动,莫说王粲、应玚等文人,就连廊庑下列坐的众武将,方才听曹丕推崇甄夫人的文采及对诗赋的鉴赏之能时,均觉得他有些言过其实了。
现甄夫人只花费了极短工夫,就将八十一篇赋文分出了优劣,更加深了众人的这种怀疑,是以见曹操将所有赋文又重看了一遍,好几篇赋的主人均暗暗松了口气,消除了唯恐甄夫人眼光不好,会使自己的“佳赋”遗珠的担忧。
“丞相,最上面的这篇就是最佳。
”听大官令这一说,曹操反而将最下面的那篇赋抽出来了,只草草瞄了几眼,就撂到一旁,然后取中间的一篇来看,但从曹丕的方向望过去,父亲拿的是上面的那篇。
曹操目光一扫,低声诵道:
登高台以骋望,好灵雀之丽娴。
飞阁崛其特起,层楼俨以承天。
步逍遥以容与,聊游目于西山。
溪谷纡以交错,草木郁其相连。
台中尚有一人与他同时在念,只不过,这个人是在心里念罢了。
“我夺头名了!
”
无法自制地,曹丕面上飞金、两腋生风,似已要被穿楼的清风抬举飞升而起了。
但,却见父亲没接着往下念,将自己的赋文放下,然后拿起了另外一篇。
才拿起这篇被甄夫人列为第一的文赋,顿时,曹操就被那一手工稳严整,而又灵动飘逸的字吸引住了。
咦?
梁鹄的字?
可没听说过他擅长作赋呀?
曹操想的梁鹄字孟皇,自幼爱好书法,灵帝时因字写得好而入仕,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洛神赋 经典 读后感 10 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