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作文之推倒那堵墙让学生读书的作文.docx
- 文档编号:30252825
- 上传时间:2023-08-13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32.05KB
书作文之推倒那堵墙让学生读书的作文.docx
《书作文之推倒那堵墙让学生读书的作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书作文之推倒那堵墙让学生读书的作文.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书作文之推倒那堵墙让学生读书的作文
推倒那堵墙让学生读书的作文
【篇一:
“拆除心墙”话题作文】
“拆除心墙”话题作文
一、总论点的提出
1、引用式
“人与人之间的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我。
”泰戈尔一句再普通不过的话,却道出了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一堵心墙。
人与人之间本应没有心墙。
2、开门见山式
社会的发展(人的情感需求)呼唤我们:
拆除心墙。
拆除心墙要有(讲究、寻求)正确的方法。
3、设问式
人与人之间必定会产生摩擦、隔膜。
那么我们是去回避它,还是解决它呢?
我们应该选择后者。
4、反问式
(总)从远古的原始社会到今天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但人与人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矛盾、猜忌、仇恨堆积成一堵厚厚的心墙,阻隔在你我之间,让我们无法走进彼此。
这时推翻这堵心墙,去见证沟通的快意,又何尝不是一种美好的破坏?
5、运用比喻和排比式
心墙是一道屏障。
它挡住了阳光,;让我们在黑暗中摸索;它挡住了欢声笑语,让我们生活在冰冷的世界;它遮住了我们的视线,让我们看不到希望。
让我们拆除那堵墙吧,因为它使我们失去太多太多。
二、分论点的确立
1、从“为什么”的角度确立
(总)因为我始终相信,推倒彼此之间的心墙,你将会看到别样的洞外天。
(分)推倒心墙,让我们感悟无私的亲情。
推倒心墙,让我们感知真挚的友情。
推倒心墙,让我们感彻不变的爱情。
(总)人有适当的戒备之心是理所当然的,但对于人与人之间的心墙,我们应该坚决说:
“不”!
(分)首先,心墙阻止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合作。
其次,心墙的存在间接影响了社会风气。
再次,心墙还使人看不到社会光明的一面。
2、从“是什么”的角度
示例一
(总)朋友之间、邻里之间、家庭成员之间的心墙都需要拆除。
(分)拆除朋友之间的心墙。
拆除邻里之间的心墙。
拆除家人之间的心墙。
示例二:
心墙就是人与人之间深深的矛盾,重重的猜疑,不能忽略的摩擦?
?
示例三:
子女与父母之间的鸿沟是心墙,学生与老师之间远远的距离是心墙,朋友与朋友之间深深的误解是心墙?
?
3、从“怎么办”的角度
(分)拆除心墙,我们应该抛开嫉妒,拥抱宽容。
拆除心墙,我们应该抛开自私,拥抱微笑。
拆除心墙,我们应该抛其虚伪,拥抱真诚。
(总)那怎样才能拆除心墙呢?
(让我们拆除心墙,体验美好。
)
(分)拆除心墙,我们要多宽容一些。
拆除心墙,我们需要多主动一些。
拆除心墙,我们需要多尊重别人一些。
(总)心灵上的墙是无形的,只能用同样无形的美德将其无情地摧毁。
(分)宽容将是推倒心墙的第一把工具。
要想进一步推倒心墙,那么就拿起礼让与谦虚这第二把工具。
(总)那怎样才能拆除心墙呢?
(分)无形的墙,我们用文明来击垮。
无形的墙,我们用礼貌去瓦解。
无形的墙,我们用宽容来毁灭。
拆除这堵墙,需要放下自私。
拆除心墙,我们要懂得换位思考。
拆除心墙,我们要有责任心。
机智的交谈也是拆除心墙的一个好方法。
4、综合式
(总)用砖堆砌起来的墙是可以拆除的。
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心墙也一定可以拆除。
(分)心墙阻隔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拆除心墙,人与人之才能和睦友好相处。
拆除心墙,我们需要爱。
拆除心墙,我们需要沟通。
(总)如果已经建立起来了,请你们拆除心墙。
(分)拆除心墙,是人与人能够和睦相处的前提。
不拆除心墙,你损失的不只是一个朋友,更可能危及自身的利益。
拆除心墙从自己做起。
拆除心墙要有一定的技巧。
四、例文
拆除心墙
荆棘是前进的障碍,拦去了多少宽阔的道路;围墙是庭园的阻挡,挡去了多少美丽的风景;而心墙却是精神的阻隔,隔去了多少真挚的感情。
心墙让阴云聚积在额头,让隔阂埋藏在心底,让冷寂弥漫在身边?
?
,我们应真诚呼唤:
拆除心墙!
拆除心墙,我们需要理解。
理解是清澈的雨露,它能洗刷人们心中的隔阂;理解是一座桥梁,它能拉近心与心的距离。
文坛巨匠屠格涅夫和托尔斯泰曾因文学见解和政治主张的分歧,而一度不相往来。
后来托尔斯泰用理解来拆除心墙,主动写信道歉,屠格涅夫大为感动,两人最终和好如初。
可见,因为有了理解这一坚实之盾,朋友之间的心墙才会迎刃而解,友谊才会更加淳厚。
拆除心墙,我们需要宽容。
宽容就像天上的细雨滋润着大地。
它赐福于宽容的人,也赐
福于被宽容的人。
我们应该学会时刻对别人表现宽容。
三国时蜀国,蒋琬主持朝政时,他的属下有个叫杨戏的,性格孤僻,讷于言语。
蒋琬与他说话,他也是只应不答。
有人看不惯,在蒋琬面前嘀咕说:
“杨戏这人对您如此怠慢,太不象话了!
”蒋琬坦然一笑,说:
“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气禀性,让他当着众人的面说我的不是,他会觉得我下不来台。
所以,他只好不做声。
其实,这正是他为人的可贵之处。
”杨戏听说这件事后,对蒋琬更是衷心耿耿。
这正是因为蒋琬拥有一颗宽容的心,才化解了他与杨戏间的矛盾,才拆除了他们之间的心墙。
蒋琬也因此有了今天“宰相肚里能撑船”的美誉。
拆除心墙,我们需要真诚。
真诚是心与心的交流,爱与爱的交汇;是一盏明灯,在为他人照亮道路的同时也点亮了自己的人生。
杜甫用真诚拆除心墙,与邻里融洽相处,才使他在兵荒马乱中能够安全回家;北宋时的王质用真诚拆除心墙不计前嫌护送被贬的范仲淹才使得范仲淹能安全离京,也才有也了后来的名垂千古的《岳阳楼记》,王质也因此收获了一份难能可贵的友谊;欧阳修用真诚拆除心墙,放弃往日成见接受张方平的引荐,赏识苏氏三父子,使三苏很快功成名就,欧阳修也因此以美德传扬千里受后人崇敬。
纵观古人之遭遇,我们不得不承认以坦诚待人,用真诚拆除心墙,自己的人生之树将会枝更繁叶更茂。
拆除心墙,我们渴望理解,用理解实现心灵的沟通;拆除心墙,我们期待宽容,用宽容浇灌友谊的鲜花;拆除心墙,我们呼唤真诚,用真诚摧散心灵的隔阂。
让我们彼此拆除心墙,和谐相处,共筑温馨世界!
推倒那堵墙
——柏林牆倒塌二十年感懷
柏林墙倒塌二十年了。
二次大战后的冷战年代,柏林墙成为一种象征,一条鸿沟,一座隔断了两种不共戴天的社会制度的分水岭,冰冷地横亘在东德和西德之间。
终于在二十年前的今日,被隔离在两边的民众一夜之间携手推倒,东西德统一,世局为之遽变。
用砖头、石块和钢筋水泥砌起来的柏林墙,被德国人民以血肉之躯推倒,也和它曾经的自身存在一样,成为一个标志性的事件。
人们从不同的角度,诠释它代表的不同涵义。
从国际政治上看,它标志着冷战的结束;从意识形态上看,它标志着共产主义政经体制的瓦解;而对于以肉体冲击柏林墙的德国人来说,当然更着眼于民族主义的考虑:
一个被战争和政治撕裂的国家和民族,终于走在一起,实现
二十年过去了,柏林墙倒塌时所产生的种种标志性涵义,都渐渐模糊,且显得有点匪夷所思了。
两大阵营的冷战是结束了,但新的世界秩序中,新的冷战思维依然活跃,华约消亡了,北约还在“荷戟独彷徨”,等待着新的对手;国际性的共产政经体制瓦解了,而共产中国的经济崛起和世界金融风暴又正否定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绝对优势。
政治家们都从意识形态中走向实用主义的会议桌,用g8和g20的方式来解决经济难题。
所以,柏林墙倒塌二十年后,我们突然发现,它当初被赋予的最狭隘的民族主义意义――让一个分裂的国家统一,却显得更永恒、更贴切,对于现在完整统一的德国和走向统一欧洲来说,更弥足珍贵。
所以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庆祝活动上说,这一天是“德国近代史上最快乐的一天”。
默克尔说的“最快乐”,既简单又形象地概括了一个分裂的国家和民族对于统一的渴求。
这种渴求,既是人类种群的趋向,又是文化传承的呼唤,甚至是人类浅意识的情感需求。
二次大战之后,世界上产生了四个分裂国家,德国分为东西德,韩国分为南北韩,越南分为南北越,还有中国,分为大陆和台湾。
这四个国家中,越南以惨痛的战争和流血实现了统一,德国人推倒柏林墙实现了统一。
僅剩下南北韓和中國,已在對峙的痛苦中走過了一個世紀。
仅剩下南北韩和中国,已在对峙的痛苦中走过了一个世纪。
所以,作为海外中国人,在柏林墙倒塌二十年之时,最为感慨的,就是东西两边的德国人一起推倒高墙,走向统一。
可以想像,在这个德意志民族的心灵中,除了国家和民族利益,彼此之间没有被柏林墙阻隔,所以,即使他们面对着高大的柏林墙,也能跨越它,夷平它。
台海两岸没有柏林墙,只有一湾海峡。
台湾两岸没有柏林墙,只有一湾海峡。
几十年来,分离两岸的同胞,从开放交流到求同化异,从和平统一到和平发展,从经济文化交流到投资观光,绕着弯子进行二十多年的激荡互动,台湾海峡早已畅通无阻了,但国家和民族的统一似乎越来越渺茫,甚至官方的话语也越用越微妙。
没有柏林墙的台海,却受到人们内心柏林墙的阻隔。
海海峡东边,台湾执政的国民党的柏林墙是历史责任感的缺失和对中间民意的妥协;台湾在野的民进党的柏林墙是民族意识的断裂和台独建国的梦魇;而海峡西边,有这一道道心灵上的柏林墙,不管两岸合作交流多么热闹,总是迈不出走向民族统一的脚步。
所以,在有形的柏林墙倒塌二十年的日子里,我们分享着德国人民“最快乐”的感受,也咀嚼着国土分裂的无奈和苦涩,不能不生出几分中国人的悲哀。
总想问问,我们那些无形的柏林墙,总会有倒塌的那一天吧?
推倒心灵的围墙
作为现代人,我们有幸生活在经济快速发展、交通便利、信息畅通、各种意识形态层出不穷的年代,我们应该为能够身逢盛世而高兴与自豪,但是,似乎好多人都高兴与自豪不起来,特别是生活在都市的有一份虽然挣钱不是很多但是绝对衣食无忧的工薪阶层,总是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似乎谁都觉得自己太不幸了,活得太窝囊了,成天的为那么多的伤心与烦恼而困扰。
作为凡人,笔者也深有同感,有时禁不住地问:
现在的人们究竟怎么了?
是日子过得太好了还是真的就是生活中有那么多的不如意。
笔者不是哲学家,也不是心理学家,只是一个普通的老百姓,但笔者觉得人们高兴不起来的原因主要是自己给自己的心灵筑了一道围墙,这道围墙既挡住了自己也挡住了别人,我们用一种封闭自己心灵的方式去与人们交流和沟通,我们能够高兴与快乐起来吗?
因此,解决困扰我们心灵的灰暗,让我们每天高兴的方法之一,就是我们自己推到心灵的围墙,敞开自己。
市场经济的生存法则就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为了生存,每个人都精心的为自己设计伪装,将自己从里到外包装起来,施尽各种手段以求活得高质量与精彩一点。
这无可厚非,因为在这个物欲横流、各种诱惑无处不在的年代,生存与生存的好是做人的第一要务,谁也不可能饿着肚子去讲什么的仁义道德。
但是可怕的就是我们在为生存奋斗的过程中,将人性中一些与生俱来的良好习性予以隐藏甚至抛弃,而将一些我们本该抛弃的糟粕之类的东西予以接纳甚至弘扬,在不知不觉中为自己的心灵筑了一道墙,将自己深深的围起来。
由于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心灵精心筑墙,因此我们才有了人与人之间的困惑与不解。
人们自筑的心灵围墙不仅阻碍了人与人之间的正常交往,还在无形中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设置了一条鸿沟,一条谁也不想给对方首先开放的鸿沟。
人们之间的交往与交流逐渐地在一种互相封闭心灵的状态下进行,长此以往,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在失去什么或者别人在对自己隐瞒什么,这种别人不认可或不信任的感觉禁锢着每个人的心灵。
也许是俗话所谓的当局者迷吧,每个人都觉得别人不信任自己,但每个人又都认识不到自己也在犯着同样错误,因此才有了人人孤独、人人苦闷、人人不快乐的社会现象。
我们不可否认,在残酷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面对错综复杂的人际交往关系,学会保护自己不受到来自别人的伤害并没有错,错的是我们有太多的人既不相信自己也不相信别人,将我们社会上存在的一些阴暗、丑恶的现象看作我们社会的主流,在不知不觉中随波逐流,于是乎,阴暗、丑恶似乎变成正统,甚至人人效尤。
效尤的结果是我们的社会被披上一种不正常的人际交往网,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神秘莫测。
因此,还社会一个和谐、融洽的人际交流氛围,让我们每个人都能用一份
真诚去善待我们人生旅途上所遇到的每一个有缘人,需要我们每个人亲手拆除为自己心灵筑就的围墙,让我们每个人都敞开心灵,变得更透明一些,也许我们就会慢慢发现原来人与人之间存在着的还是那份浓浓友情与真情,我们所认为的冷漠、冷酷、无情只是我们生活中微不足道的。
推到心灵的围墙,让自己变得快乐起来,就是要有一颗正确平和的心态,客观的看待生活中的各种现象,首先让自己变得真诚,用自己的真诚去换取别人的真诚。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推倒心灵的围墙,让自己首先敞开与透明,那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慢慢的高兴与快乐起来,因为我们彼此之间那堵阻碍交流的围墙没有了。
谁都想生活在一种轻松、惬意的环境中,轻松的工作,轻松的与人交流,轻松的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那就让我们自觉地将自己心灵的围墙拆除吧,现代人,特别是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人们缺少的就是透明、敞开与真诚。
说墙
被困在无形的墙之间,有人选择守株待兔,也有人不甘寂寞把墙打破,于是便有了他的悲痛,他的悠然,他的洒脱。
——南唐后主
随着“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的呵斥,你的生命中多了一堵墙。
这堵墙上写满了你的寂寞与无奈。
你独自一人登上西楼,弯月如钩,勾起你心中缕缕忧愁;剪不断,理却仍乱,萦绕在心间的是数不清,记不明的离愁啊!
放开手终愿随鸿雁南去,但“路遥归梦难成”、“砌下梅花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踏着满地的落红,数着片片落叶,一堵墙从心底爬上来,围住了你的心。
这墙是心灵的愁。
——陶渊明
“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陶渊明,你寒窗苦读,考取功名,本想凭借自己的才华,在黑暗中凸现一缕光芒,却终不得愿。
心被困住了,忠心被阻挡在大墙之外。
官场中,你被谗言所绕。
最终你抛弃了高官厚禄,选择了归隐田园种豆南山,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用一把锄头打破那堵世俗之墙。
于是有了五柳先生,以柳为宅,与菊为侣,南山为伴,卧五柳之下,吸菊中清气,你是那个时代的“叛徒”,魏晋五百年,你以品格突围,征服了一个时代,一束光穿破了官场的围墙。
这墙是官场的黑暗。
——李白
“我辈岂是蓬蒿人”,的确,寒窗十载你一朝成名,推开那纸醉金迷的虚幻繁华大门,便很难出来,你被那高墙所围,纵有高力士脱靴,贵妃磨墨,御手调汤,也掩不住内心的豪情,不安的才气,前途不见去路,终于气自闹行コ?
amp;mdash;—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冲破高墙无形的桎梏,你为盛唐添加了别样的浪漫光辉。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你醉卧长安,为何茫茫然环顾左右?
你翩然而行,大道坦坦如青天,为何惊叹行路之难?
一壶酒醉了整个天下,有了酒,有了诗,便有了无羁无绊的人生。
这墙是精神的枷锁。
墙是什么?
墙是困住南唐后主的离愁,是缠绕在陶渊明心头的黑暗,是禁锢李白思想的枷锁?
?
(2009年河北省)
名师点评:
此文堪称上乘之作,于上万份考生作文中脱颖而出,确有其亮点:
1.切入巧,构思精。
作者没有就墙而说墙,而是开篇直奔主题,将人的某一种情绪定义为“墙”,将世俗官场的黑暗定义为“墙”,将思想的羁绊定义为“墙”,这样切入和构思可谓精巧至极。
2.主题新,积累深。
以文化名人入题,并不少见。
以“说墙”为题,将李煜、陶渊明、李白囊括进去确实是既用心又用新。
倘若没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只能弄巧成拙。
3.结构明,条理清。
考生开篇点题,总领全文;中间部分分三个层次诠释“墙”的含
【篇二:
作文教案--立意】
作文的立意(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作文立意的原则和要求
2、掌握作文的立意方法
3、掌握作文选取最佳立意角度的要求
教学重点:
掌握作文的立意方法
教学难点:
围绕命题材料多角度立意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对象:
:
九年级学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文以意为主”。
作文首先考虑的是立意。
立意就是确立中心思想。
这是写好文章的关
键。
凡是有定评的好文章,凡是为人喜读不厌的文章,无一不是在立意上下功夫的。
因为,文章的中心思想,就如中枢神经,统领全文,贯穿首尾,制约每段,支配每句,
故意在笔先,作文在动笔之前,一定要把表达的意图,说明的问题,论述的道理,首
先定好。
二、例文导学
1、下面是一个班的几个同学的立意,大家看看好不好?
题目:
《送别》
学生a:
我每天去上学,妈妈都送我出家门,表现他对我的关心。
学生b:
我的一人亲人或朋友将要到远方去,我在车站送他走,表现出亲人或朋
友之间真挚难舍的感情。
学生c:
我的一个好友因犯罪去伏法,我为他送别。
表现好友的后悔和对我的教
育。
学生d:
我去远方读书,临行时我心爱的小狗送了一段又一段路,写出人与动物
之间的真情。
学生e:
我的爷爷死了,在下葬时我为他送别,写出人与人之间的“死别”的悲
情。
2、学生自由发言评价3-4人。
3、教师小结:
a:
的答案不太正确,作者没有领会题目的真正含义;b的答案正确但是太普通,多数人会这样写;c的答案较深刻,有一定的社会意义;d的答案很新颖,一般人不会想到;
e的答案虽平常,但是写得好容易打动人心。
意,首先要“立”得正确;不正确的“意”,是歪理。
它既站不住脚,又会使人产生反
感,甚至会使人反对。
同时,还要“立”得新颖。
不新颖的“意”,不免平淡无奇,索然无
味,人家不喜欢看,甚至使人感到厌恶。
当然“正确”和“新颖”是密不可分的。
不正确的
“意”,再新颖,也还是谬误;不新颖的“意”,再正确,也还是写不出好文章。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作文文意和选材的要求是:
初中阶段,要做到观点正确鲜明,内容具体充实。
请你为文章续写一个结尾,来揭示这篇文章的主题:
下雪天,有这样一个故事
冬天来了,雪花如鹅毛般飘飞。
清晨,无事的我漫步在大街上,感觉到很冷。
前天,市里下令:
无论在哪一个角落里所张贴的种种广告单、宣传单等等,统统都要清除干净。
由于这个原因,市里所有的清洁工都出动,开始全面清洁这个本来就很美丽的城市。
我看着满天大雪飞舞着,看着一帮清洁工忙碌着。
无意间,我发现对面的一堵光滑的墙上贴了几张宣传单之类的纸,一位年老的女清洁工正在那里小心翼翼地撕着那些纸。
看来,那些纸很难撕尽,那位女清洁工用沾过水的刷子在那些纸上刷了刷,然后再用手细心地撕。
我想,她的手肯定是冰凉的,但她不怕冷,她的心里有火。
她很认真,连续清除了好几张纸。
她又走到另一张跟前。
但是,我看到,她的右手举起来,这只手却停在了空中,似乎定格了。
又见她身子往墙面靠近了些。
接着,我又看见她微微地摇了摇头。
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
我奇怪。
只见她专心看了一会儿,便缓缓离开了那张纸,没有清除它。
为什么不清除它?
她忘了市里的规定吗?
一串串的疑问在我脑中浮起。
那好吧,我倒要过去看个究竟,我想。
我正要起步,却见另一个瘦小的女清洁工走近那张纸。
她的举动竟和那个老清洁工一模一样:
举起右手,定格在空中;微微地摇了摇头;专心地看一会儿,缓缓地离开。
我更加疑惑了,下定决心去看看。
过了马路,来到那堵墙前面。
映入我眼帘的,是一张寻人启事。
那上面写着:
赵洁,女,14岁?
?
女儿,都是妈妈的不对,快回来吧!
疑窦冰释,我终于明白了一切。
学生认真续写结尾,老师巡视点拨。
学生展示:
同学①:
这个世界人与人之间存在着无限关爱,这种关爱让我虽是在雪花飘舞的冬天,
心中却溢满了融融暖意。
同学②:
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每一个父母都是那么的疼爱自己的孩子,当因为自己的疏忽伤害了孩子时,他们是多么的焦急如焚,一张张的寻人启事在呼唤着:
孩子,快回来吧!
也更让我们感受父母对孩子的疼爱之心!
同学③:
看着那张寻人启事“女儿,都是妈妈的不对,你赶快回来吧!
”我仿佛感受到那一位妈妈的焦急如焚,油然而生的还有对这个女孩的不满:
你怎么可以这样对待爱你的妈妈?
你怎么可以这样任性?
可能就是你的任性,让你年轻的妈妈一夜白发!
师:
几位同学的立意都透过现象揭示了本质,具有深刻性。
大家来评议一下:
生1:
很欣赏结尾①,让人与人的关爱在雪花飘舞的冬天的映衬中升华,立意深刻,而且意境很美。
生2:
喜欢结尾③,觉得它很与众不同。
别的都是好像每个人都能想到的,也经常说的,但本文却站在善意的批评孩子任性的立意上,觉得很出乎意料。
生3:
我也同意结尾③,觉得很新颖,也让我对自己平时的任性有所感悟。
教师小结:
看来大家都比较青睐结尾③,从中大家受到什么启发?
对,与众不同的立意往往让我们眼前一亮,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
也就是现在我们经常提倡的“这个世界需要个性,个性就是美,对于作文来说,个性也是立意的另一种深刻。
三、要点点拨:
立意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立意要鲜明
中心思想正确、鲜明,这是文章的基本要求。
写文章,赞什么,反对什么,恨什么,爱什么,都应该旗帜鲜明,毫不含糊。
当然,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
议论文取的是直接的形式,作者直接站出来表明自己的规点、立场和态度;有些记叙文、抒情文则可采取曲笔,运用形容、比喻、象征等手法,写得含蓄些。
但任何文章,都要“立主脑,减头绪”,“从头到尾一条线,中心思想贯全篇。
”
(二)立意要深刻
鲁迅先生曾说:
“抓住一点,深深开掘。
”写文章,要透过观察,直奔本质。
从中找出最具有时代精神的,最有普遍意义的东西。
如最近发生的、别人不常用的,或自己有切身体会的材料。
充分反映新人新事、新思想、新风貌。
给读者以新鲜感和时代感。
(三)立意要新颖
就是写作意图要紧扣时代的脉搏,所考虑的问题有新的角度,所写的内容有独立的见解。
如像摄影一样,虽然在不同的侧面、角度都可拍摄,但只有选取一个最佳、最合适的镜头,才能摄出最佳的照片。
在写法上,应采取新颖别致、富于变化的写作方法,使人读了,耳目一新,受到感染。
如果是简单地套用或袭用别人的东西,或脱离当前的实际,不敢正视现实,回答新的问题,就很难引起读者的兴趣。
立意的一般方法有:
1、化大为小
摄像时,角度越大,照片中的人和景物就越模糊;反之,角度越小,则越清晰。
范围宽广是话题作文的优势,有利于学生打开思路,激发想像,但如果切入口太大势必会出现空洞、肤浅、杂乱。
这就需要在原话题下找出适宜自己写作的子话题,把写作角度尽量缩小,只有角度选得小些,才有利于在所选的这一“点”上进行比较深入的挖掘。
把意思表达透彻,使内容更集中、具体,中心更明确。
如2003年黑龙江省中考作文以“自然”为话题,我们会想到自然环境的恶化,想到环保的重要。
由“自然”到“环保”,写作对象就已缩小。
一学生在《小鸟的诉说》一文中用拟人化的手法,让小鸟对破坏自然的人类进行诉说,这样紧扣话题,表现了一个有意义的主题。
2、化正为反
就是运用逆向思维,克服从众心理,打破思维定势,独辟蹊径,从问题的反面深入思考,从而提炼出新主题。
如2003年盐城中考作文以“真”为话题,“真”的反面是假,由此我们联系社会生活想到“假人”、“假事”、“假情”、“假货”等。
由“假人”、“假事”、“假情”我们可以想到社会上有些人,对人缺乏真诚,虚情假意。
像《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一样趋炎附势、见风使舵;像《我的叔叔于勒》中的菲利普夫妇一样自私自利、唯利是图。
我们可以将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这样的人刻画下来,写成一篇针砭时弊、呼唤时代需要真情的文章。
3、、化虚为实
话题作文所给的话题有时是比较空泛的,而据此进行构思立意,就一定要把它落实到具体实在的事物之中,使抽象的意有了依托。
实化后文章的立意就凸现了出来。
如2003年四川眉山以“美丽”为话题,可以先把“美丽”落实到某个人或某件事上,文中的“美丽”可以指好看、漂亮,也可以指精神的高尚、灵魂的纯洁。
一学生在《生命如此美丽》一文中写了一个身残志不残的女孩,表现了一种永恒的美。
4、化旧为新
“新”与“旧”是相对的,新题材时间一长,写的人一多,也就变成了旧题材。
总写旧的题材,不加以变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作文 推倒 堵墙让 学生 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