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教学论.docx
- 文档编号:30245623
- 上传时间:2023-08-13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27.13KB
语文课程教学论.docx
《语文课程教学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课程教学论.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课程教学论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第一章:
什么是课程?
什么是课程论?
课程各级各类学校实现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课程论是依据对学科系统、学生心理特征、社会需要的不同认识和价值取向而建立起来的关于课程编订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什么是教学?
什么是教学论?
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
教学论是教育学中的一门分支学科,研究教学情境中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对教师的行为方式进行科学概括,作出一般的、具有普遍性的规定或解释,用以指导教学实践。
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
国外四种意见:
1.课程论与教学论之间彼此独立。
2.两者相互交叉。
3.两者相互包含.4.两者既互相独立,又互相作用。
国内四种意见:
1.教学论包含课程论2.课程论包含教学论3.相互独立论4.课程与教学整合论。
现代课程与教学论:
二者正通过整合,达到统一。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演变:
1孕育于教育学时期(1902——1918)。
1902年钦定京师大学堂设立师范馆,开设《教育学》中的“国文教授法”。
2.国文教授法时期(1918-1924).重点四暗示教师的“教”,很少涉及学生的“学”。
3.国文教学法和国语教学时期(1924——1939)陶行知倡导将“各科教授法”改为“各科教学法”
4.语文教材教法时期(1939——1978)突出了语文教材研究
5.语文教学法和语文教学论时期(1978——1989)
6.语文教育学时期(1989——1997)
7.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时期(1997——今)
教育史上曾出现过的三大课程流派的是什么?
•学科中心课程论的课程目标 以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和相应的技能为目标。
•人本主义课程论的课程目标 以追求人的和谐发展为目标,希望在教育过程中实现和发展人的本性、人的尊严、人的潜能。
•社会再造主义课程论的课程目标 是主张根据社会的需要确定教育目的和课程活动。
世界上最早的教学论专著是什么?
中国古代的《礼记·学记》篇是世界上最早的教学论专著。
一般认为最早的较为系统的教育学专著是什么?
一般认为,最早的较为系统的教育学专著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里面有教育原理、教育制度、学校组织、课程设置、教学法等。
在我国,教学的词义主要有哪几种?
在我国,教学的词义主要有四种。
教学即学习 指自学和通过人教而学两种不同途径的学习
教学即教授 1912年公布的《师范学校规程》中规定教育学科包含教授法,教学即有了教授之义。
教学即教学生学 1917年后,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
“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
”据此,“教学”的含义即“教学生学”。
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 根据凯洛夫的《教育学》中,“教和学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的观点,“教学”的含义是:
教师教和学生学。
教学理论流派主要有哪些?
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 以知识授受为逻辑起点、从目的和手段进行展开的教学理论体系。
行为主义的教学理论 把刺激—反应作为行为的基本单位,认为学习即“刺激—反应”之间联结的加强的教育理论体系。
认知教学理论 认为教学就是促进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形成或改组的教学理论体系。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 认为教学即促进,促进学生成为一个完善的人的教学理论体系。
在人们的思维和研究中,“教学什么”和“怎样教学”的不同侧重会导致怎样的结果?
为什么?
突出“怎样教学”,孕育出了以教学方法为核心和取向的“教学思维”方式,促进了教学方法的发展。
但内容决定形式,仅有教学方法的花样翻新,无法使教学出现质的变化,会影响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突出“教学什么”,孕育了以课程为核心的“课程思维”方式,使人们自觉地站在“教什么”的课程立场来认识和解决“怎样教学”的问题,但开发出的课程必须要有适当的教学方法来实行,才能保证课程改革的成功。
忽视教学方法,课程改革会最终搁浅。
语文教学法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认识语文课程与教学现象,揭示语文课程与教学规律,指导语文课程与教学实践。
第二章:
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
什么是“三、百、千、千”?
什么是“五经”、“四书”?
“三、百、千、千” 我国古代流传的最著名的蒙学读物,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主要作用是集中识字。
n “五经” 《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的合称,中国古代教育教材。
n “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著作的合称,中国古代教育教材。
什么是文选读本?
文选读本是我国古代用来进行读写训练的主要教材。
如萧统的《昭明文选》(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古文观止》等,各类文选读本所选的大都是各个朝代的名家名篇。
古代识字教学的经验有哪些?
集中识字,为读写打基础;使用韵语和对偶,便于朗读、记诵;正确处理“文”与“道”的关系;联系日常生活,激发儿童的兴趣
古代阅读教学的经验有哪些?
什么是评点法?
熟读、精思、博览 以诵读为基础熟读,记忆理解,形成语感;在熟读的基础上精思,有所感悟;在熟读精思的同时,广泛涉猎,博览群书。
评点法 评点法是对文章进行“圈点”、“评注”,是古代阅读教学的主要方式。
“圈点”是指在阅读时给字句画上符号。
“评注”是把对内容和文字的评论写在正文旁或行间。
古代作文教学有哪些经验?
注重基本功训练,读多写多改,作文从模仿入手,先放后收
中国传统教育有哪三大问题?
语文教育的性质和目的问题-语文教育成了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的工具,成了科举考试的附庸。
教学内容问题-教学内容陈旧片面,主要是识字、读古文、作古文。
教学方法死板、单一,就是诵记和模仿。
中国传统教育有哪“四大弊端”?
脱离语文实际,脱离应用实际,忽视文学教育,忽视知识教育
近代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巨大变革有哪些?
1904年语文单独设课。
国文名称出现(1912年)。
现代文进入语文教学。
语文单独设科,《奏定学堂章程》的意义
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政府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史称“壬寅学制”。
—1902《钦定学堂章程》
2.1904《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政府正式颁布,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的现代学制。
实行分科教学,是我国现代教育的开始。
把语文课程从古代的综合性社会学科中分离出来。
标志着传统语文教育向现代语文教育的过渡。
语文学科曾用过的名称有哪些?
语文学科独立后的第一个名称是什么?
曾用过读经、词章、字课、习字、作文、读经讲经、中国文字、中国文学、国文、国语、语文、汉语、文学等名称。
“国文”是我国教育史上语文学科从古代传统教育的综合性社会学科中独立出来后的第一正式名称。
现代语文产生的背景是什么?
表现在语文教学中的主要变化是什么?
现代语文学科是新文化运动、特别是白话文运动和国语运动的产物。
在“白话文运动”和“国语运动”的推动下,北洋军阀政府于1920年通令全国,小学开设“国语”,主要教白话文;中学开设“国文”仍然教文言文。
30年代的研究:
主要讲解内容、全面理解和掌握文章的内容和技巧、精读和泛读相结合、指导学生自学。
语文学科的定名:
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根据原华北人民政府教育部教学改革的经验,接受叶圣陶的建议,统称“国语”、“国文”为“语文”。
简述关于《红领巾》教学的讨论。
1953年,在普希金指导下因课文《红领巾》教学引发了一场教育大讨论,内容涉及教学时间和效率,教师的积极性和学生的主动性及各自在教学中的作用,组成语文课的因素及分析等教学方法。
这场讨论推动了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建立了现代文教学模式。
简述“汉语、文学分科教学实验”。
为了避免语言、文学混合教学所产生的弊端,我国语文教育在1956年秋实行汉语、文学分科教学实验。
汉语系统地讲授汉语知识,文学强调纯文学和文学史系统。
这是我国第一次有组织有领导的对语文教学的科学化和系统化的探索。
时间虽短,却为以后的语文教学改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二十世纪60年代初语文教育大讨论的贡献?
确定了语文是基础工具的学科性质;编写出了以现代文为主的相对稳定的全国通用教材;提出了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教学的原则。
第三章:
语文课程基本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3.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对语文名称的不同认识。
对语文名称有多种认识,语言文字(吕),语言文学、语言文章(叶),语言文化,汉语文学,等等,不同的名称说明人们对语文课程认识不同,也说明人们在不断探索语文课程及其性质,并在不断深化对语文课程的认识。
怎样理解语文课程的基础地位?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是一切学习的基础,是工作和生活的基础,“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特点?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为什么说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工具,它是思维的物质外壳,任何语言的形式都是同其思想情感的内容一起存在的。
学习语文不能离开它所负载的文化,离开了就要成为空洞无物的东西。
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使它区别于其他学科,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使它区别于其他工具。
若不能正确理解二者的统一,就会出现各种偏差。
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什么?
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是我国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根本要求。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要求21世纪的中国课程顺应时代潮流,追求新的课程理念。
新课程目标体现哪些新的价值观?
确立起新的知识观 。
通过确认知识的不确定性,新课程具有了“探究本位”、学生中心的性质。
确立起新的学生观 。
新课程把学生的个性发展视为课程的基本目标。
确立起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回归生活世界是新课程目标的重要特色,它使新课程植根于社会生活的土壤。
谈谈对语文课程“三维目标”的认识。
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理念出发,加强课程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重要维度。
从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出发,突出课程目标的实践性,将“过程与方法”作为另一重要维度。
从现代社会对公民素质的要求出发,对语文“知识与能力”这一维度也有新的理解。
三维目标密切联系,相互渗透,在教学中统一,在过程中统一。
语文课程目标有哪些作用?
语文课程目标的作用:
导向作用、推进作用、控制作用、评价作用、管理作用等。
语文课程目标有哪些特征?
明确性和模糊性,连续性和阶段性。
语文课程总目标的基本精神突出了哪些思想?
总目标是基于人的终身需要以及和谐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语文素养而提出的,其基本精神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思想性与审美性的统一。
具体说来,其中突出了以下思想。
1、突出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2、突出了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
3、突出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本质。
语文新课程在识字与写字目标中突出了哪些方面?
新课程标准加强了在情感态度方面的要求,重视识字写字的姿势和良好习惯的培养。
例如“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强调逐步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例如“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
还强调通过识字写字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课堂阅读活动中,教师担当着什么样的角色?
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
教师作为文本与学生的中介,他的思想深度、文化水准、人生经验、审美水平要高于学生,他可以起向导的作用,但决不能取代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
(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重对话关系,如学生与作者、文本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教师与作者的对话,但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
必须强调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习阅读。
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
了解语文新课程在培养学生个性化写作能力方面的要求
鼓励自由表达,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例如“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倡导写作的个性化,例如“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语文新课程关于口语交际的技能要求必须在哪些前提下才有意义?
口语交际的核心意思是“交际”二字,所以情感态度十分重要。
表现为人际交往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如自信心、勇气、诚恳、尊重对方、有主见、谈吐文雅等。
语文课程目标强调以贴近生活的话题或情境来开展口语交际活动,重视日常生活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重在参与,体现了口语交际的实践性。
综合性学习阶段目标要求学生在哪些方面有所发展?
1.乐于探究2.自主学习3.主动参与4.勤于动手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目标简析
由总目标、必修课程目标、选修课程目标构成,较好地实现了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目标的衔接,体现了高中语文课程目标的特点。
总目标要求学生在五个方面获得发展:
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
必修课程目标:
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
语文课程标准的性质和作用是什么?
语文课程标准,是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颁发的,用纲要形式规范语文课程的指导性文件。
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制定语文课程标准的依据有哪些?
国家的政策法规,国情的特点,学科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规律,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等。
1978年《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语文知识提出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精要 好懂 有用
1963年《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有什么特点?
明确地提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质。
强调语文学科的个性特色。
提出:
“一般不要把语文课讲成政治课,也不要把语文课讲成文学课。
”正确阐述了语文教学中的“道”和“文”不可分割的科学辩证关系。
指出“以道为主”“以文为主”“道和文并重”都不符合教学实际,强调文道统一。
重视基本训练和能力培养。
选材重视思想教育的任务。
本次课程改革为什么用“课程标准”代替教学大纲?
1.从功能目标上看,从重视知识传授、技能培养的人的单向度发展转向重视“全人”发展,由重视选拔取向的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
2.从课程内容上看,改变过于重视书本知识的繁难偏旧现状,密切课程与社会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3.从课程结构上看,改变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强调学科间的联系与综合。
4.从教学方式上看,由关注怎么教的具体方法问题转向关注为什么教的目标问题和教什么的内容问题,关注教学的本质问题,努力引导、帮助和促进学生学习。
5.从课程评价上看,改变以往的评价过于强调甄别的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从课程管理上说,增加了一定的弹性,有利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选择利用。
什么是语文教材?
泛指对人的语言文字产生影响的一切书面的、非书面的语言材料;特指根据语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编写的,供语文教学中师生使用的材料;专指语文教科书,即课本
语文教材主要有哪些功能?
语文教材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智德启迪,语文历练,语文积累,知识扩展。
中学语文教科书的内容要素形成了哪几个系统?
范文系统;知识系统;实践活动系统;助读系统
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使用)语文教材?
(正确认识和把握语文教材,首先要具备三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一是转变教育思想观念,认识课程与教学的关系;二是要有真本领,即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功底,善读善写;三是有责任心,愿意刻苦钻研,精益求精。
)统观全套教材,了解编辑意图;熟悉整册课本,明确教学重点;钻研教材内容,研究教学策略;灵活运用教材,适当调整。
语文教学设计的正确指导思想是什么?
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强调师生交往的互动性和互惠性。
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强调结论和过程的统一。
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强调认知和情意的统一。
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强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语文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
明确语文教学目标;安排语文教学内容;选择语文教学方法:
构成语文教学过程;组织语文教学评价。
如何理解“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维度?
情感不仅指学习热情、兴趣、动机,更是内心体验和情感世界的丰富。
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责任,更是指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
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价值、科学价值、人类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
语文教学目标的陈述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1 行为主体应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2、行为动词尽可能是可测量、可评价、可理解的。
3、行为目标陈述有两类基本方式:
结果性目标方式,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陈述方式。
4、必要时,附上产生目标指向的结果行为的条件。
5、要有具体的表现程度。
6、一般情况下,语文教学目标陈述的基本要素有四个:
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
例:
“培养学生革命的骨气,提高学生写议论文的水平。
”
上面的语文教学目标的陈述是错误的,指出其错误,分析其错误原因。
一般情况下,语文教学目标陈述的基本要素有四个:
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
语文教学目标陈述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学生的主动性。
上面的陈述的行为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
其次,行为动词尽可能是可测量的,可评价的,可理解的,以便于教学时把握和评价时适用,上面的陈述不仅主体不对,而且也无法测量和评价,故其陈述是错误的。
语文教学内容设计的原则有哪些?
1、语文内容与语文形式统一的原则
2、语文教学中发展智力的原则
3、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全面训练协调发展的原则
4、语文课程资源的优选和重构原则
语文教学内容设计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教学内容要恰当,教学内容要充实,教学内容要做到重点突出、难点分散、疑点明确
语文教学方法设计的依据是什么?
要依据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要依据教学目标与任务,要依据教学内容,要依据教师素质,要依据学生特点,要依据教学的组织形式、时间、设备条件
语文教学方法设计的原则是什么?
1、多样性原则。
2、综合性原则。
3、灵活性原则。
4、创造性原则。
语文教学评价有什么意义?
测定学习成绩,鉴定教学效果,检验管理水平,获取反馈信息,预测发展方向
语文教学评价应注意什么问题?
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
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
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更应重视定性评价。
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相结合。
根据各学段目标达成的要求,抓住关键,突出重点,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
简介教案的内容及要求
课时计划包括课题,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课时,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后记等。
教案必须具有科学性、创造性和实用性。
识字教学的方式方法
关于识字教学的方式方法,目前影响较大的有集中识字、分散识字、注音识字、字理识字、字族文识字等。
第七章:
良好的阅读习惯包括哪些方面?
边读边思边动笔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勤于读书的习惯,质疑问难的习惯,健康读书的习惯
阅读能力的要素有哪些?
阅读感受力阅读理解力(基本阅读能力),阅读欣赏力,阅读评价力,阅读创造力,阅读迁移力
朗读技巧的训练突出哪四个方面?
(朗读是凭借声音语调,领会作者思想情感的阅读方法。
是把无声的文字化作有声的语言。
把单纯的视觉作用转化为各种感觉的综合作用,从而加强对书面语言的理解和掌握。
)
朗读技巧的训练应突出停顿、重音、语调、节奏等四个方面
朗读与默读、精读与略读的不同要求
朗读的基本要求是:
用普通话,正确,流畅,有感情。
默读是不出声的阅读,视觉接受文字符号后,直接发射给大脑,立即理解。
应注意:
1、速度。
2、理解。
3、习惯。
精读是一种为了达到对读物的充分理解而进行的阅读。
这种方式要求认真、仔细、精确地研读读物,最后完全理解阅读材料的内容和形式。
应注意:
1、全面理解,逐次研读。
2、仔细品味,融会贯通。
3、读思结合,边读边记。
4、灵活运用多种精读方式。
略读训练要注意把握大意,抓住重点。
提高阅读速度
凯洛夫的五环节教学法包括哪几个环节?
20世纪前期,苏联教育家凯洛夫创立了五环节教学法:
1、组织教学;2、复习旧课;3、讲授新课;4、巩固新课;5、布置作业。
组织课堂讨论要注意什么问题?
1、明确目的2、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3、教师要有民主的态度
什么是“读读、议议、讲讲、练练”教学法?
试举例说明。
该方法是阅读评点、谈话、讨论、讲解指导、组织练习等各种阅读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其一般程序为:
指导学生阅读;组织学生讨论;精讲;进行口头或书面练习。
例如(略)
什么是“情境教学法”?
利用生活场景、图片、幻灯、投影、录像、演课本剧等方法,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具体直观的情境中观察、体验、思考、练习,从而掌握教学内容,完成训练任务。
第八章:
什么是写作?
写作训练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交流情感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
在中小学阶段,学生写作一般指的是学生写文章、写短文。
写作训练的内容主要有:
育人训练;积累训练;思维训练;语言训练;技能训练;文体训练;写作速度训练
联想的方式主要有哪些?
联想的方式有很多,主要包括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三种。
通常所说的“爱屋及乌”、“睹物思人”、“瑞雪兆丰年”等,都属于接近联想。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属于相似联想。
“读书有`蜜蜂式`和`蚯蚓式`,是博采百花酿成花蜜,还是吃进泥土又排出土粒”,属于对比联想。
写作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包括哪些内容?
1、善于联想与想象;2、深入地思考生活;3、全面、辨证地看问题;4、多角度、多侧面地认识事物。
学生书面语言训练应达到什么要求?
1、准确;2、简明;3、得体;4、生动。
记叙文写作训练的要点是什么?
1、写清楚;2、写具体;3、恰当运用议论、抒情。
说明文写作训练的要点是什么?
1、抓住事物的特征;2、掌握说明的顺序;3、语言准确、平实。
议论文写作训练的要点是什么?
1、指导学生立意;2、选用恰当的论证方法;3、表达准确、严密。
应用文写作训练的要点是什么?
1、强化常见应用文的格式训练;2、语言要简明得体,注重规范性
写作教学的一般过程是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定向;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学生参与;交流讲评,互相沟通。
写前指导应注意什么问题?
写前指导应适度、恰当。
应把重心放在激发兴趣、开拓思路上,并给学生留下思考想象的空间,注重开启学生情感这一源泉。
使学生觉得有东西可写,有方法可循。
指导方式以集体为主,一般采用讲解法、谈话法和讨论法。
作文批改的主要要求有哪些?
有针对性,讲求实效;多批少改;内容兼顾形式。
作文讲评的主要要求有哪些?
要有重点;发挥多种功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作文讲评的常见方式是什么?
综合讲评;典型讲评;专题讲评;对比讲评。
命题作文有什么特点?
命题作文是由教师出题目,学生据题作文的一种训练方式。
它有利于直接体现作文教学的意图,实现作文教学的系统性和规范性。
能够密切配合阅读教学,便于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课程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