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
- 文档编号:30245622
- 上传时间:2023-08-13
- 格式:DOCX
- 页数:27
- 大小:170.21KB
学年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7-2018学年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字是记录和传达语言的书写符号。
语言是有声的思维,文字是有形的思维。
二者都是思维的外化。
像语言一样,文字也是思维能力的反映,蕴含着思维的特点。
从某种意义上说,古文字是对思维进行考古的工具。
古人类主要运用形象进行思维。
这种特点反映在古诗歌中,人们喜欢用比兴来说明某种道理;反映在原始神话中,人们通过具体的故事来说明某个道理,抽象的道理是没用的。
形象思维曾是人类最得心应手的思维方式。
抽象思维是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
从文字的创造特点看,绘画文字是最早的文字。
这种文字的主要特点是象形。
不仅中国的古文字用形象来表示,古巴比伦人、古雅玛人、古埃及人等无一不是从象形开始来创造古文字的。
创造文字的时代,人们抽象思维的能力还比较薄弱。
人们进行抽象思维,还很难脱离具体形象来进行,往往要依赖于对形象的类比、比较、联想来进行。
表现在文字的创造上,形与义密切结合在一起,人们是从形象来了解符号的意义的。
文字的产生一方面是以人类抽象思维的能力达到一定水平为基础的。
但另一方面,象形文字又标志着人类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发达,这种低下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可能创造太抽象的符号。
抽象思维能力的低下还主要表现在古文字上的词类上,表现为形容词的极端贫乏。
从甲古文看,形容词数量相当少,只有白、厚、明、光、赤、美、丽等为数不多的形容词。
事物的性质包含在事物之中,与事物不可分离,只能通过人的思维才能把事物的性质从事物本身分开论述类文本阅读文字是记录和传达语言的书写符号。
语言是有声的思维论述类文本阅读文字是记录和传达语言的书写符号。
语言是有声的思维。
在近代一些少数民族那里,要说热,只能说“像火一样”。
早期文字中的“鱼”字是各种各样的鱼类象形,后来逐渐概括出一种共同的鱼的特征的象形文字,作为各种各样鱼的代表。
早期文字中,几乎每个文字都经历了一定的概括过程。
没有概括过程,就不可能产生一般意义上的文字。
这种概括能力使人们能概括出事物的共同性质,撇开了同类事物之间的差别性、个性和偶然性,产生了最初的种、类概念。
在概括能力发展的同时,形象思维本身也在不断发展着。
形象思维从自身中演化出了抽象思维。
抽象思维的发展又推动着形象思维的发展。
古人类从事物中抽象出事物的性质,从而创造了形容词后,又创造着代表新的形象的词。
例如,从羊的肥大的形象创造了“美”字,进一步又创造了“美服”“美女”等新的名词。
形容词产生后,也使原有的一些代表具体形象的词成为更形象生动的新词。
例如月字、镜字,在抽象出了“明”字后变成了“明镜”“明月”,使形象更逼真。
古人类从众多的个别的事物中概括出代表一般意义的词后,又以此为指导去认识新的个别事物,创造新的字。
从古文字的演变进化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在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中辩证地发展,使人类的思维能力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从而使人类能够更探更广地认识世界。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语言”与“文字”都是思维的外化,如同可以通过古代语言来考察原始思维一样,我们也可以从古文字来考察原始思维。
B.创造文字的时代里,人们常需要依赖形象的类比、比较、联想来进行形象思维。
那时候,人们从形象来了解符号的意义。
C.概括让人们认识到了事物的共性,没有概括就不可能产生一般意义上的文字,因而,在早期文字中,几乎每个文字都经历了一定的概括过程。
D.古人类充满智慧,能够从众多个别的事物中概括出代表一般意义的词之后,又以此为指导去认识新的个别事物,创造新字。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因为文字是有形的思维,是思维能力的反映,蕴含着思维的特点,所以从某个意义上而言,古文字是对思维进行考古的工具。
B.事物的性质与事物不可分离。
形容词是对事物性质的抽象概括,当人们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之后,形容词才有可能出现。
C.人们在古诗歌中喜欢用比兴来说明某种道理,在原始神话中用具体故事来说明某种道理。
这种形象思维的主要特点便是象形。
D.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关系密切、辩证发展。
形象思维从自身中演化出了抽象思维,抽象思维的发展又推动着形象思维的发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文字是考察原始思维的宝贵资源,因而,当下对古文字的研究与保护,不仅是对人类文化的尊重,更是对人类历史的尊重。
B.文字的产生是以人类抽象思维能力达到一定水平为基础的,因而,如果人类抽象思维的能力不太发达,人类就不太可能创造出文字。
C.古中国人、古巴比伦人、古雅玛人、古埃及人都是从象形开始创造古文字。
这说明古代东西方人的思维中存有相同的因子。
D.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在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中辩证地发展,推动人类思维能力不断发展,使人类更好地认识世界。
【答案】1.B2.C3.B
【解析】
1.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
本题要求找出不属于该书观点的一项。
题中C项,“扩大范围”。
原文是“早期文字中,几乎每个文字都经历了一定的概括过程……”,C选项表述忽略了“早期文字”的范围。
点睛:
这类题目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2.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题干“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答题关键词“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题中B项“曲解文意”。
原文是“从文字的创造特点看……这种文字的主要特点是象形”,并不是B选项提的“这种形象思维的主要特点便是象形”。
3.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
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判断类注意“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推理注意“强加因果”“强行推理”等错误。
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题中C项,“说法绝对”。
原文是“象形文字又标志着人类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发达,这种低下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可能创造太抽象的符号”。
C选项中“如果人类抽象思维的能力不太发达,人类就不太可能创造出文字”有误。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追风筝的人
【美】卡勒德•胡赛尼
斗风筝比赛是阿富汗古老的冬日风俗。
规则是放起你的风筝,割断对手的线。
若有风筝被割断,那些孩子就拼命地追逐那个随风飘扬的风筝。
对追风筝的人来说,最大的奖励是捡到最后掉落的那只风筝,那是无上的荣耀。
每个斗风筝的人都有助手,我的助手——兼仆人与朋友——是哈桑。
那年冬天的一个夜里,距比赛还有四天,爸爸对我说:
“我觉得今年你也许能赢得比赛!
”爸爸随口一说,却在我脑海中埋下了一颗种子:
好办法!
让他看看,他的儿子终究非同凡响。
街上新霁的积雪银光闪闪,天空蓝得无可挑剔。
哈桑和我走出大门,雪花反射出白晃晃的光芒,照得我睁不开眼。
街上,风筝斗士们在做最后的准备。
街道传来欢声笑语,各处屋顶挤满了看客。
我朝自家的屋顶看去,爸爸挥挥手,我不知道他究竟是跟我还是跟哈桑打招呼。
“我们得开始了。
”哈桑说。
突然间我想放弃。
爸爸在屋顶上看着我,他的眼光像太阳那样热得令人发烫。
“我有点不想放风筝了。
”我说。
“今天是个好日子。
”哈桑说。
我试图让眼光离开我们家的屋顶。
哈桑上前一步,低声说了一句让我有些吃惊的话。
“记住,阿米尔少爷,没有鬼怪,只是个好日子。
”哈桑一眼看穿我。
“没有鬼怪。
”我低声说,出乎意料的是我竟然觉得好些。
不到一分钟,我的风筝扶摇直上。
一个钟头后,空中已经挂着至少四十只风筝,如同纸制的鲨鱼,巡游搜猎食物。
寒冷的微风吹过我的头发。
哈桑在我身旁,他的手掌被线割得鲜血淋漓。
第一批被挫败的风筝断了线,像流星那样划过苍天,拖着闪亮的尾巴,散落在临近的街区,给追风筝的人带来奖赏。
我偷眼望向爸爸,寻思他眼下在想些什么。
风筝纷纷坠下,而我的仍在翱翔。
我双眼不时瞟向爸爸,紧紧盯着他的羊毛衫。
下午三点,阴云密布,太阳躲在它们后面,影子开始拉长。
只剩下六只风筝了,我的是其中之一。
我双腿发痛,脖子僵硬。
但看到风筝一只只掉落,心里的希望一点点增大。
一只蓝风筝在过去那个钟头里大开杀戒。
现在,只剩下我的红风筝和那只蓝风筝了。
局势紧张得如同我流血的手拉着的线。
人们纷纷顿足尖叫:
“干掉它!
干掉它!
”爸爸会不会也在欢呼呢?
但我所能听到的是脑袋里血液奔流的声音。
一阵风拉升了我的风筝,我占据了有利的位置。
“干掉它!
干掉它!
”的欢呼越来越响,仿佛罗马人对着斗士高喊“杀啊!
杀啊!
”。
“快赢了,阿米尔少爷!
”哈桑兴奋得直喘气。
那一刻来临了,我合上双眼,松开拉线的手。
寒风将风筝拉高,线又在我手指上割开一个创口,接着……
不用听人群欢呼,我也知道我赢了!
我看到爸爸站在屋顶边缘,双拳挥舞,高声欢呼。
我体验到有生以来最棒的一刻。
“安拉保佑,我们等会儿再庆祝吧。
现在,我要去帮你追那只蓝风筝。
”哈桑撒腿就跑。
“哈桑,”我大喊,“把它带回来!
”
他踢起阵阵雪花,飞奔到街道的拐角处。
他突然停下来,转身,双手放在嘴边,说:
“为你,千千万万遍!
”然后露出一脸微笑,消失在街角之后。
我收回风筝后,寻找每条通道都没有哈桑的踪迹。
我正在担心时,天就快黑了。
突然听到前面传来一阵声响,这是一条僻静的死胡同。
只见哈桑站在末端,拳头紧握,双腿微微张开。
在他身后,摆着那只蓝风筝。
那是我打开爸爸心门的钥匙。
三个邪恶的大男孩挡住了哈桑的去路。
我觉得自己无法呼吸。
他们逼近哈桑。
“把风筝给我!
”其中一个挥舞着拳头。
哈桑眼里流露出恐惧,可是他摇摇头。
“这是阿米尔少爷的风筝。
”
“你这个白痴!
把风筝给我们。
”
哈桑弯腰捡起一块石头。
他们一愣,退后一步。
“这是你最后的机会了!
”
哈桑高举那只抓着石头的手。
我张开嘴,几乎喊出来,但我没有,我浑身麻木。
他们动手了,哈桑扔出石块,击中了其中一个的额头。
他们一拥而上……
有种温热的东西从我眼角流淌下来。
我眨眨眼,看见自己依旧咬着拳头,咬得很紧,从指节间渗出血来。
我回到一个空无一人的市场,斜倚在一家小店铺紧闭的门前。
十五分钟后,哈桑回来了,手里拿着那只蓝风筝。
“你到哪里去了?
我在找你。
”我艰难地说,仿佛在吞嚼一块石头。
(节选自《追风筝的人》,有删改)
【注】卡勒德•胡赛尼(KhaledHosseini;1965年3月4日-)出生于阿富汗喀布尔市,1980年随父移民到美国加州的圣荷西。
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开篇介绍阿富汗斗风筝比赛这一古老的冬日风俗传统,充满异域风情,为下文情节展开提供了背景。
B.小说情节波澜起伏,高潮部分哈桑忍受坏孩子的侮辱追回风筝,揭示了标题的含义。
不仅照应标题,更能突出“我”与哈桑的不同性格特征。
C.小说的环境描写颇具艺术匠心,比如“街上新霁的积雪银光闪闪,天空蓝得无可挑剔”,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下午三点,阴云密布,太阳躲在它们后面,影子开始拉长”,渲染了气氛,衬托了人物的心理。
D.小说后半段描写了“我”赢得比赛后(含赢得比赛时)犹豫—兴奋—担心—胆怯—内疚的心理变化过程,与哈桑的言行形成鲜明的对比,有力地表现了小说的主题。
E.小说对“我”这一形象的刻画成功地运用了肖像、心理、动作、神态等描写,表现了“我”胆小懦弱。
尤其是当哈桑为保护风筝而被三个邪恶的大男孩欺负时,“我”不敢挺身相救。
“我”这个人物形象刺痛着读者,许多人的内心都有一个阿米尔。
5.哈桑是小说中的一个主要人物,请概括这一形象的品格特征,并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试从风筝对“我”、对哈桑的意义这一角度探究文本中“风筝”的内涵。
【答案】4.DE5.①勇敢。
放风筝他的手掌被线割得鲜血淋漓也不放弃;追风筝时面对三个邪恶的大男孩的威胁毫不畏惧,最终把那只蓝色风筝带回等。
②忠诚。
比如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为你,千千万万遍!
”“这是阿米尔少爷的风筝。
”有力地揭示了哈桑的忠诚品格。
6.①风筝对“我”来说,是用以向父亲证明自己“非同凡响”的东西。
(或者答“打开爸爸心门的钥匙”)放起自己的风筝,并割断对手的风筝线,收获看客们的欢呼,是勇敢的表现,是一种无上的荣誉。
②风筝对于哈桑来说,是证明对主人(阿米尔少爷)忠诚和友谊的东西。
“我”要哈桑把割断线的蓝风筝“带回来”,哈桑便不顾一切地保护那只好不容易找回来的蓝风筝。
【解析】
4.试题分析:
题干是“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D项,“犹豫”是“我”比赛开始前的心理;整个“心理变化过程与哈桑的言行形成鲜明的对比”也不妥。
E项,没有肖像描写。
点睛:
文学类文本阅读5选2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
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5.试题分析:
题干是“哈桑是小说中的一个主要人物,请概括这一形象的品格特征,并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本题考查对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品格分析。
阅读小说,人物形象包括人物的外在形象和内在的性格特点。
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
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
阅读小说,找到与人物有关的情节,“哈桑在我身旁,他的手掌被线割得鲜血淋漓。
”“三个邪恶的大男孩挡住了哈桑的去路。
……他们逼近哈桑。
……。
哈桑眼里流露出恐惧,可是他摇摇头。
……哈桑弯腰捡起一块石头。
他们一愣,退后一步。
……哈桑高举那只抓着石头的手。
……他们动手了,哈桑扔出石块,击中了其中一个的额头。
他们一拥而上……。
”追风筝时,哈桑面对三个邪恶的大男孩的威胁毫不畏惧,最终把那只蓝色风筝带回等。
“为你,千千万万遍!
”“这是阿米尔少爷的风筝。
”小说运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表现了哈桑的勇敢、忠诚的品格。
回答本题要结合小说的情节,分两点回答哈桑的勇敢、忠诚这一形象的品格特征。
点睛:
首先,要分析人物的典型性格。
典型人物的典型性如何体现呢?
这就需要注意人物的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共性是指典型人物所代表的那一类人的共同性格。
其次,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
我们需要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
故事情节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
第三,分析矛盾冲突,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矛盾冲突是构成情节的基础,是展示人物性格的手段.优秀的小说,总是充分地揭示社会生活本质的矛盾和斗争,在典型的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一般说来,矛盾冲突展开得越充分,人物性格也就越鲜明。
第四,借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第五,借助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探究形成人物命运和性格的社会原因)。
第六,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
第七,借助作者倾向分析人物形象(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或联系小说主题分析)。
比如本题,可以抓住神父的表现来分析其特点。
6.试题分析:
题干是要求:
试从风筝对“我”和哈桑的不同意义这一角度探究文本中“风筝”的内涵。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分析小说的主旨注意从多个视角进行,从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分析,从周围的人对他的影响或他对周围的人的影响的角度分析,从文章的次要人物的性格分析,从社会环境的角度进行分析等方法。
仔细阅读文章,
风筝是这篇小说的灵魂,蕴含了丰富的意象。
风筝可以是亲情、友情的代表,更是作者对未来希望的象征。
文中的人物有父亲、儿子、仆人。
在父子之间,风筝对“我”来说,是用以向父亲证明自己“非同凡响”的东西。
放起自己的风筝,并割断对手的风筝线,收获看客们的欢呼,是勇敢的表现,是一种无上的荣誉。
在主仆之间,风筝是哈桑证明对主人(阿米尔少爷)忠诚和友谊的东西,风筝也是彰显“我”内心胆怯懦弱的东西。
“我”这个人物形象刺痛着读者,许多人的内心都有一个“阿米尔”。
所以,“追风筝的人”表面上是指的是为阿米尔少爷追风筝的哈桑,实际上也指追逐象征着正直、勇敢、善良、忠诚的美好品质。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贡禹字少翁,琅琊人也。
以明经絮行著闻,征为博士,凉州刺史,病去官。
复举贤良,为河南令,岁余,以职事为府官所责,免冠谢。
禹曰:
“冠壹免,安复可冠也!
”遂去官。
元帝初即位,征禹为谏大夫,数虚己问以政事。
是时年岁不登,郡国多困,禹奏言:
“今大夫僭诸侯,诸侯僭天子,天子过天道,其日久矣。
承衰救乱,矫复古化,在于陛下。
”天子纳善其忠,乃下诏,迁禹为光禄大夫。
顷之禹上书曰臣禹八十有一耳目不聪明非复能有补益所谓污朝之臣也愿乞骸骨及身生归乡里死亡所恨,天子报曰:
“朕以生有伯夷之廉、史鱼之直,守经据古,不阿当世,孳孳于民,俗之所寡,故亲近生,几参国政。
今未得久闻生之奇论也,而云欲退,意岂有所恨与?
”后月余,以禹为长信少府。
会御史大夫陈万年卒,禹代为御史大夫,列于三公。
自禹在位,数言得失,书数十上。
禹以为古民亡赋算,口钱起武帝,征伐四夷,重赋于民,民产子三岁则出口钱,故民重困,至于生子辄杀,甚可悲痛。
宜今儿七岁去齿乃出口钱,年二十乃算。
又言诸离宫及长乐宫卫可减其太半,以宽繇役。
又诸官奴婢十万余人戏游亡事,税良民以给之,岁费五六巨万,宜免为庶人廪食,令代关东戍卒?
天子下其议,令民产子七岁乃出口钱,自此始。
又罢上林宫馆希幸御者,减诸侯王庙卫卒省其半。
余虽未尽从,然嘉其质直之意。
禹又奏欲罢郡国庙,定汉宗庙选毁之礼,皆未施行。
为御史大夫数月卒,天子赐钱百万,以其子为郎,官至东郡都尉。
(节选自《汉书•贡禹传》)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顷之/禹上书曰/臣禹八十/有一耳目不聪明/非复能有补益/所谓污朝之臣也/愿乞骸骨/及身生归乡里/死亡所恨/
B.顷之/禹上书曰/臣禹八十有一/耳目不聪明/非复能有补益/所谓污朝之臣也/愿乞骸骨及身/生归乡里/死亡所恨/
C.顷之/禹上书曰/臣禹八十/有一耳目不聪明/非复能有补益/所谓污朝之臣也/愿乞骸骨及身/生归乡里/死亡所恨/
D.顷之/禹上书曰/臣禹八十有一/耳目不聪明/非复能有补益/所谓污朝之臣也/愿乞骸骨/及身生归乡里/死亡所恨/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征辟制是汉代开始实行的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包括皇帝征召和公府、州郡征召两种方式。
皇帝征召称“征”,官府征召称“辟”。
B.代,代理,古代官职中表示暂时代理的还有:
行、署、权、判、摄、假、暂。
“以亮为军师,署左将军府事”中的署就是代理的意思。
C.四夷是古时华夏族(汉族别称)对四方少数民族的统称,含有轻蔑之意,分别指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D.离宫是指在国都之外为皇帝修建的永久性居住的宫殿,皇帝一般会在固定的时间去居住。
也泛指皇帝出巡时的住所。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贡禹为臣忠诚,心忧国事。
他建言元帝承接衰微的局面,挽救混乱的礼制,恢复古代的教化,元帝欣赏他的忠诚并提拔了他。
B.贡禹精通经义,品行端正。
元帝称赞他有伯夷的廉洁,有史鱼的刚直,认为他是当时世上少有的高尚贤良的人,值得亲近。
C.贡禹年事已高,提出告老还乡的请求。
元帝虽同意他的请求,但不久又起用他为长信少府,后又让他担任御史大夫,使他位列三公。
D.贡禹反对奢侈,为民请命。
皇帝多次听从他的建议,延后了口钱起征的年龄,减少了诸侯王庙的卫兵。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元帝初即位,征禹为谏大夫,数虚己问以政事。
是时年岁不登,郡国多困。
(2)今未得久闻生之奇论也,而云欲退,意岂有所恨与?
【答案】7.D8.B9.C
10.
(1)汉元帝即位不久,征召贡禹为谏大夫,多次虚心地向他询问政事。
当时年成不好,各郡县封地处境困难。
(2)如今还没来得及多听听先生的高论,先生却说要隐退,难道是先生有什么感到遗憾的事吗?
【解析】
7.试题分析:
题干是“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
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
注意主语常省略。
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
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
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
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
比如本题:
“臣禹八十有一”的意思是:
我八十一岁了。
该句中“臣禹”作主语,“八十有一”中“有”同“又”,整数之后还有余数。
故应在“八十有一”之后停顿。
排除A项,C项。
“乞骸骨”指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
故应在其后停顿。
排除B项。
据此推断D项正确。
原文标点:
顷之,禹上书曰:
“臣禹八十有一,耳目不聪明,非复能有补益,所谓污朝之臣也。
愿乞骸骨,及身生归乡里,死亡所恨。
”文言断句后,语意要符合文意。
疏通语意为:
不久,贡禹上书说:
“我八十一岁了,耳朵听不清,眼睛也看不准了,不能再对国家对朝廷有所贡献了,我就是所说的有损朝廷形象的人了。
希望能辞去官职,返回故里,若能如愿,便死而无憾了。
”
点睛:
一、名词断句法。
二、虚词断句法。
三、对话标志断句法。
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
四、语序句式断句法。
具体方法:
1.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
2.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
3.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
8.试题分析:
题干是“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
B项,“暂”在古代不表示代理官职的意思。
9.试题分析:
题干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
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
C项,元帝不同意他的请求。
所以选C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年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学年 福建省 东山县 第二 中学 下学 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