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打印版鄂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1.docx
- 文档编号:30243695
- 上传时间:2023-08-13
- 格式:DOCX
- 页数:169
- 大小:135.19KB
完整打印版鄂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1.docx
《完整打印版鄂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打印版鄂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1.docx(16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打印版鄂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1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
鄂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材教法分析
鄂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在承接前几册的编排体例和呈现方式的基础上,体现出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更加鲜明的时代气息。
其选文和语文活动设计,以培养学生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的现代意识、创新精神为核心,更具典范性、启发性和开发性。
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习得学习方法,获得思想启迪,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为了帮助广大教师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特点,立足教材,有效的使用教材,更好的指导学生学法,现就本册教材的基本结构、主要特点和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做出简要的分析,供教师们教学时参考。
第一部分教材解读
一、教材的编写理念
整体构建,注重体验,强化探究,主动发展。
二、教材的基本结构
以话题组织单元,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文、诗词诵读和语文乐园四个部分。
导语是单元的目标;话题是单元的灵魂;课文是单元的主体;诗词诵读是单元的拓展;语文乐园是单元的综合实践。
三、教材的主要特色
(一)从课程目标上看,体现了年段性和过渡性。
教材借助“单元导语”、“理解·运用”、“诗词诵读”、“口语交际”、“习作”和“探究与实践“等板块的设计,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学法指导系统,起到导学、导思、导练的指导作用,既总结、复习了前面已经学过的知识与技能,又学习新的知识点与能力点,同时为学生进入初中阶段的学习做好相应的准备,体现了课程目标的年段性和过渡性。
(二)从教材编排的内容和形式上看,突出了整合性和实用性。
教材的八个单元以一种文化的、开放的、整合的文本特质展现在学生面前,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供了内涵丰富、情韵浓郁的范例。
从教材编排的内容和形式看,既突出了三维目标的整合:
按话题分单元编排,将不同体裁、不同风格、不同表达方式文章,有机整合让学生更多地关注和思考课文内容,参与语文实践活动;又突出了教与学的实用性:
导学和练习系统更加完善。
本册教材中每个单元都设置了一篇自读课文,指导学生从整体出发,学方法用方法,此类课文要求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交流讨论,然后根据单元知识中进行归纳总结,将导学、导练的功能进一步加强,导思、导学和导练贯穿于每个单元的始终,凸显语文学习的重点,课后练习紧扣文本,引导学生在理解内容和学习表达的结合上,学有所得。
(三)从教材选文来看,关注儿童生活,体现典范性、文学性。
本册教材在选文上关注了儿童所关注的,努力开发单元话题,精心选编了一批文质兼美,题材广泛,体裁多样,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与儿童心理、生活息息相关的文章,同时每个单元中的课文在内容和形式上风格比较统一,特色比较鲜明,联系比较密切,体现出选文的典范性、文学性等特点,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启迪和教育。
四、教材知识与技能要点列表。
【单元导语中涉及到】:
1、学习联系上下文及生活经验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
2、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
3、领悟文本内容和情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行个性化阅读理解;
4、学习抓住事物特点,生动、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方法,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5、学习对艺术作品生动描绘的方法,体会艺术表现的思想感情,感受艺术魅力;
6、了解观察和描述景物、表达感情的方法,品味优美生动的语言,欣赏大自然的魅力;
7、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对人物做出自己的评价,从中获得有益的启迪;
8、学习整体把握单元内容,结合时代背景和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学习多角度阅读,与同学合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探究性学习。
【全册教材中基本知识要点】
字:
1、学会208个生字;
2、区别平舌音、翘舌音;形近字、形声字。
词语:
1、了解歇后语的语言形式并积累(语乐一);
2、了解一词多解,知道不同的语境中词语的含义不同(语乐二);
3、积累来自历史故事中的成语(语乐三);
4、感受修饰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语乐四);
5、积累与艺术有关的四字词语(语乐五),学习通过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记住词语中关键字的写法与意思,并积累词语(语乐七);
6、积累赞美某些作品或事物的词语,引导学习用相反意思的词语或创设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方法(语乐八);
7、复习并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再用带点的词语写句子(第3、11、14课);
8、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学习作者准确运用词语表达感情的方法(语乐四、第6、7、15、16、17、22课);
9、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第5课),理解词语的含义(第4课)。
句子:
1、学习破折号(第1课)、顿号与逗号(语乐一)、分号与句号(语乐二)的用法;
2、体会课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第8、18、23、24课);
3、积累名言警句(各语文乐园);
4、了解反问句的表达方式及效果(语乐三),体会句式不同、修饰限制不同,表达效果不同[语乐五(递进关系句式),语乐六(排比修辞手法),语乐七(对比手法)]。
段:
1指导学生学会根据语言文字和生活积累,一边读书,一边想象画面,变“话”为“画”(第17课、语乐八);
2、背诵喜欢的课文部分(第5、13、16、17、23);描述印象最深的场景(第2、21课);
3、体会课文段落的内容和意境,学习写法(第13课);
4、体会表达方式并仿写(第2课);
篇:
1、强化默读、浏览等朗读方法(第6、8、10、11、12、14,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第9、15课);
2、背诵课文(第4、7课),复述课文(第3、9、19课),表演课本剧(第9、19课);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4、学习了解说明文的特点,了解说明的顺序和方法,掌握阅读说明的规律;学习对艺术作品生动描绘的方法;揣摩文章表达顺序;学习说明描写相结合的表达方法;学习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态、动作等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学习用典型事例描写人物的方法,了解每一件事的不同叙述方式;
5、收集课文描述的艺术作品的相关资料;课外阅读与课文有关的章节(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了解鲁迅其人其事来阅读鲁迅的作品。
习作:
1课后小练笔:
描写与课文相关的片段(第3课);仿写句式句段(第8、16课);结合有关内容,指定文体练笔(第10课);结合课文展开想象练写片断(第12、13课);根据课文内容拓展练笔(第18课);根据课文内容写感受(第21课);
2单元作文:
本册教材在写作的文体上,不仅训练学生写人、写事、状物,而且把看图作文、话题作文和想象作文引入习作训练之中,对学生写作方法的感悟、习得和运用上,提高了要求,加强了训练。
3话题作文:
《最美的风景》(语乐一),《大人的烦恼》(语乐三),《全球将停水一个月》(语乐六);
4记叙文:
《我的偶像》(语乐二),《惊喜的发现》(语乐四),《我的六年级》(语乐八);
5看图作文:
原题《生机》(语乐五)
6读后感:
《读-----有感》(语乐七)。
第二部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分析及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
本学期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是承前启后的一个重要阶段,既要总结、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点与能力点,又要传授新的知识点和能力点,还要为学生进入初中阶段的学习做好相应的准备。
因此,我们必须对照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及小学阶段的目标,认真反思整个小学阶段的教学,深入分析教学中的得与失,清醒的认识自己的语文教学,做出具有前瞻性的教学规划,达到小学阶段的终极目标。
一、关于阅读教学
(一)教学目标分析:
1、复习总结小学阶段所要达到的阅读目标。
2、知识与技能目标:
继续重视默读、浏览训练,提高默读速度和阅读效率;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
强调独立阅读、探究性阅读,能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判断;阅读叙事性作品,能简单描述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阅读诗歌,能大体把握诗意;重视语感训练和语言积累,激励、监督和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小学阶段要背诵优秀诗文160首(篇)(含教材中古诗词96首),课外阅读不少于140万字,六年级全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0万字,背诵古诗文不少于30首(篇)。
(二)教学建议:
1、立足教材,强化文本意识。
以人为本,立足教材,用教材教的理念已引起了大家广泛的关注。
教师应紧扣文本,抓住文本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语、主旨句、过渡句段等内容的理解,深入挖掘作者的写作意图,正确理解文本的主旨。
⑴立足教材,要充分重视“读”的功效。
张若田先生说过:
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
读的形式很多,有朗读、默读、精读、泛读、跳读等等,不论哪种形式的“读”,其目的都是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获得语言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将默读、浏览与其它相关读法有机结合,指导学生在不同阶段采用不同形式的读学习课文。
如:
初读课文阶段,就可用默读、浏览、轻声读相结合的形式,大致了解课文内容;研读课文阶段,多采用范读、评读、引读和分角色朗读等方式,引导学生感悟文章的语言,领悟文章包含的思想感情;在总结阶段,采用自由读或表演读的形式,选取富于激情的核心句段,启发学生齐声诵读,读出抑扬顿挫,读出文章的风采神韵。
⑵立足教材,要引导学生深入对话。
阅读就是“对话”,包含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以及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作者的对话、学生与编者的对话。
指导怎样学生有效对话呢?
有效对话,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多问为什么?
例如与文本对话时思考:
文章写了什么?
是怎么写的?
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文中有哪些语言含义深刻?
你理解了哪些?
还有哪些不理解?
与作者对话时思考:
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为什么采取这样的写作方法?
如《雪》鲁迅先生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的?
为什么要将南方的雪与北方的雪进行对比?
与编者对话时思考:
为什么将这一篇课文组织在这一个单元?
为什么要设计这道题?
写作中“想一想”和“试一试”有什么区别?
编者的意图是什么?
有效对话,还要保证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对话的问题有思考价值。
⑶立足教材,要引导学生参与讨论。
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相关练习,深入挖掘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要尽可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不要担心“浪费”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也绝不能用没有实效的讨论代替学生阅读与思考。
⑷立足教材,要创造性的运用教材。
“立足教材”并不是不是“惟教材”,以教材为惟一的“孤本”和“圣经”,教材怎么说,教师就怎么讲,而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教材视为“范本”或“凭借”,以教材为载体,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从学生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个维度去考虑发挥教材对于促进学生发展的最大功效,使教材成为知识之“舟”,能力之“桥”,心灵洗礼之“池”。
这种理念下的教学,学生获得的就不仅仅是知识,同时获得潜能的激发、方法的领悟、思维的启迪、智慧的生成、情感的熏陶等。
如学习第七单元“智慧和勇气”时,可以指导学生收集阅读与课文相关的章节和资料,或学习第一单元“成长的快乐”时,可以补充有关有关名人成长的故事等等超越教材内容的篇章,补充延伸学习内容;还可以在领会教材整体编写体例的基础上,超越教材对教材进行加工整理,调整单元顺序,选择最适合自己教学需要的顺序,如学习第四单元“观察与发现”时,可以先学习“语文乐园”中学法指导的短文“说明的顺序和方法”,再学习课文《河边的卵石说些什么》,指导学生总结规律与方法,然后运用规律与方法自学课文《如果人类也有尾巴》,进一步比较总结课文异同归纳总结说明的顺序与方法,最后学习课文《奇妙的田螺》;也可以超越教材的束缚,修改或补充课后练习。
如教材中每个“单元导语”或课后练习都暗示甚至规定了对文章的理解、鉴赏等等,教师要在达到三维目标的前提下,跳出束缚深挖教材内涵,设计出更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练习。
而教师们在实际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如何依据教材特点与学生需求在教好的基础上努力做到“用教材教”呢?
下面提出几条策略以作进一步的探讨:
(1)以教材为事实材料,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阅读。
为了使学生在初中阶段有比较好的阅读基础和能力,教师应坚持引导学生对文本的深层含义进行探究性阅读,主要是在对语境的深刻了解,对文句之间关系的把握,以及对文本字里行间蕴涵意义的揣摩基础上,教师在点拨指导的过程中,适时穿插引入课内外相关的课程资源启发学生开展探究性阅读,理解作者创作意图和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长此以往,必将为学生以后的创造性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2)以教材为范例,让学生学习语言,发现和感悟表达方法.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兼而有之的学科。
领悟语言文字,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是语文学科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但是如果生硬讲解“你觉得作者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就会索然无味,学生也不一定就能记住并学以致用。
这时的教学处理和教学板块设计就要和学生的需求挂起钩来,结合课后的“理解·运用”,课文的精彩句段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精妙,品味语言,再依托“语文乐园”,总结语言的表达规律,创设训练情境,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学文过程中“不着痕迹”地发现和悟得作者的表达方法,能够学以致用。
(3)以教材为心灵读本,让学生在与文本对话中提升精神。
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人生真谛,人品精华,人情意蕴,人世沧桑……在小学阅读教材中,属于文学或准文学性质的文质兼美的课文占教材总量的50%以上。
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使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学生的心灵生长发生意义关联,让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学习中主动追求人生经验与意义建构,那么在语文学习中,学生获得除了一定的知识技能而外,还会获得健康、美好的情感熏陶,思辩、灵动的智慧启迪,以及乐观向上的理想追寻等等。
(4)以教材为信息渠道,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及综合、概括能力。
我们知道,针对信息化社会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传播手段多样化的特点,加强信息搜集和利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从小到大具有较强大的信息意识,搜集和处理概括、综合表达与传递信息的能力,也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使命。
2、把握特点,建立整体阅读意识。
教师应本着“授之以渔”的原则,依据本册教材特点,建立整体阅读意识,紧紧围绕第三学段的阅读要求全面展开教学,为学生进入初中的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整体阅读教学理念认为,教学不应只是针对某一篇文章而言,应将一篇文章、一个单元、一册教材、一个学习阶段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建立一个层次分明的阅读教学体系:
第一层:
建构以单篇课文为对象的整体阅读系统,这是整体阅读教学的起点和基础。
要让学生懂得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将课文中的字词句段看作是整体的一部分,从整体中去理解部分,养成整体感知的习惯,为下一个层次的整体阅读教学做好准备。
第二层:
建构以单元为核心的课内整体阅读系统。
根据单元重难点,选择最能体现单元目标和特色的典型文章精讲(可以不拘泥于教材固有顺序),引导学生认识规律;对该单元的其他篇目,引导学生自己学习交流讨论,然后结合该单元的全部选文进行异同比较,最后根据单元知识重难点进行归纳总结。
第三层:
建构以单册教材为依据的课堂内外整体阅读系统。
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将课内外阅读连成一个整体,围绕课内阅读展开课外阅读。
一般说来,课外阅读是在为学生提供课外读本(例如各版本教材配备的相应的“自读课本”就是很好的课外阅读读本)、开列课外阅读书目(根据学生年段阅读特点进行筛选)、开设课外选修课三个方面,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内阅读的有效延伸。
第四层:
建构以整个学习阶段阅读教材为依据的校内外整体阅读系统。
要求语文教学与整个社会文化背景和整个社会生活相联系,并将其渗透到一切需要思维、需要语言文字的地方,把学生的生活实践与教材要求的学习内容联系起来,统一在教材的目标要求之下,开展语文学习。
需要强调的是:
这四个层面是建立在字词句篇基础上的整体阅读,其本意是用“整体直觉”的传统方式取代语文教学情境中学生的“肢解分析”。
突出主干,突出对文章、单元、某一单册、单一学习阶阅读教学的整合。
如何实施整体性阅读,有效培养学生的整体感悟和把握能力呢?
首先,要从整体(整篇课文、整个单元、整册教材甚至整个学段),从大处着眼,小处突破。
其次,要探索创新阅读教学策略,努力增强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
如,指导学生学习第五单元的课文《二泉映月》时,先看看它在单元之中是第几篇课文,再想想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什么然后深入学习思考课文;再如,指导学生阅读一整本书时,要教会学生掌握读书的方法:
先从读封面开始,了解书名、作者、出版时间,再读书的前言后跋,知道写作意图、内容梗概、注意事项,然后读目录,知道结构体例后读正文,这样就能做到胸怀全书,整体把握。
二、关于“诗词诵读”教学
(一)教学目标分析: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词并背诵,借助注释,结合资料正确理解诗歌的意思,初步感受诗歌的表达方式,体会诗词蕴含的思想感情,感悟、积累并继承我国古代优秀文化。
(二)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
1、把握诗词的特征,了解其特殊的教学规律。
对诗词的解读,最重要的不是“诗歌写了什么景、说了什么事”,而应感受、领悟作者透过景与事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把握诗歌的情感特征和情感变化,是阅读诗歌的重点。
2、发挥诵读的优势,感受诗情,品味“诗言诗语”,想象“诗情画意”。
诗是情与美的结合体,往往只能意会,难以言传,要多感悟,少分析。
诵读时,我们对诗词的感悟主要来自直觉和一定的文化积淀;诵读强调熟读、理解、玩味,强调眼、耳、手、脑的整体并用,更强调整体感知、直觉意会、激励感染、声情并茂,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引导学生诵读逐步达到入情入境的目的。
其一般规律是:
读正确流利——读出节奏——读出感情韵味,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时,目的性、层次性要清楚,时刻注意引导学生朗读古诗词要注意停顿、重音、语调和语速。
3、联想想象,破解关键意象,感悟内在诗情。
在诗词解读上求深寻美,要引导学生根据诗意展开联想与想象,将文字转化为画面,破解关键意向,呈现诗词中的形象,感受意境之美。
可设计整体性的、有启发性的、有弹性的问题,检测学生对诗歌词句的理解和诗境的把握,教师相机予以点拨提升,指导学生将画面描述得越清晰,越动人,学生的画面感就越强,情感体验就越深刻、越丰富。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还可以根据古诗词潜在的情节内容,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引导学生在感悟古诗词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改写、补白。
三、关于作文教学
(一)教学目标分析:
通过记人、叙事、写景作文,想象作文和看图作文训练,进一步提高写作记叙文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学写读后感,落实多种表达方式的训练要求。
增添学生训练的丰富性、新鲜感,使学生品尝到习作成功的幸福感,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
(二)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
1、注重“长短结合”、“大小结合”。
在坚持每个单元的专项训练的同时,因课制宜的穿插一些模仿性的“小练笔”(练笔形式和课文可参照前“全册教材中基本知识要点”中的“小练笔”)。
2、用好教材,强调过程指导。
紧密结合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习作中的“想一想”“试一试”运用不同形式,进行多次训练,等学生确实掌握了这一训练的基本功后,再转入下一个基本功的训练,同时还要搞好续写、改写、缩写和扩写的同步训练。
3、开发资源,拓展练笔渠道。
教师要结合教材与教学实际就地取材,开拓作文教学的资源,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例如农村天地广阔,生活丰富多彩,山川田野,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农家生活皆为农村学生作文提供了丰盈不竭的源泉。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都是孩子们亲眼目睹,也是他们得天独厚的写作素材。
因此,提倡教师读写结合,多写多练,给学生创造多渠道的练笔机会,在反复实践中提高习作水平。
一方面,结合阅读教学进行练笔,通过写阅读感受和启示,仿写相关句段,续写故事的的结尾或者缩写、扩写、续写、改写等形式将练笔引入课堂,体现从读学写、读写合一的思想;另一方面,结合实际组织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巧妙地将练笔融入探究性学习及综合实践活动中。
4、指导修改,提高自主完善能力。
教师应把示范评改、学生互评互改有机结合起来,指导学生捕捉作文修改的难点和重点,以逐步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习作的能力。
可采取“本人修改——同学互改——老师审改”;还可采取“病文会友”的形式指导学生评改自己的作文,每次习作后,把有突出问题或代表性问题的作文公布出来,让学生按照“找出病症——分析病因——研究治疗”的会诊步骤,医治病文。
需要注意的是:
自改、互改需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老师的审改是既要审改作文写得如何,又要审改学生自改互改的情况如何,老师批改学生作文时,要遵循“多就少改,不求精改,但求改通”的原则,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步掌握写作的技巧。
同时,多创造一些习作展示交流机会,比如周记交流、班级小报发表、向刊物推荐佳作等,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和表现机会,与他人共享写作乐趣,以提高写作兴趣与自信力。
四、关于“口语交际”和“探究与实践”
(一)教学目标:
口语交际:
乐于与别人口语交际,要文明礼貌,能领会别人说话的主要内容,能围绕一个意思当众做三两分钟的发言,态度大方,语句比较通顺连贯。
探究与实践:
学习收集资料、查阅资料的方法,培养收集、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讲故事的能力及阅读经典的意识。
(二)教学建议:
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要不仅仅限于教材安排的4次训练,充分挖掘和利用好学习过程中的口语交际素材,及时创设具体交际情境和氛围,提供机会,激发学生交流兴趣,将口语交际落实在课堂和课后的人际交往中;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语文资源,将课内与课外、文本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结合在一起,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渠道。
第三部分复习建议
作为小学学习的最后阶段,教师要将学习重点放在指导学法、培养自主学习、自能学习的能力上,因此教师在复习阶段要有统筹意识和前瞻性,回顾和总结小学各学段的目标要求,注意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注意听说读写之间的联系,注意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尤其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基本方法的总结,加强综合,突出重点,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下一学段做好铺垫。
教师要着眼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发展,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合理安排平时教学与复习教学的时间,复习时做到:
1、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因材施教;
2、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既要系统复习知识,又要注意知识技能的运用;
4、既要重视过程方法,又要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主要内容:
本单元以“成长的快乐”为话题,安排了三篇文章。
《花脸》回忆了作者儿时的经历,写出少年时对英雄朴素自发的崇拜。
《我爱篮球》回忆了学生时代的篮球情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狂热的追求。
《自行车》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作者对家庭和工作的责任感。
教法:
注意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与体验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学会根据上下文揣摩精彩的富有深意或感情色彩浓厚的语句。
学习通过对人物的言行、心理及环境等细节描写来提示人物心理的方法;阅读教学中应抓住上述细节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心理,写作中要学会通过细节来丰富人物的形象。
课时数:
14课时
1花 脸
教学目标:
1、学习通过各种描写充分表现人物心情的写作手法。
2、感受描写与情感发展紧密结合,展示人物内心情感世界的写作手法。
3、通过朗读(传情达意)(把握重音)体会少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完整 打印 版鄂教版 小学语文 六年级 下册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