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提升作业 三十七 1537.docx
- 文档编号:30242046
- 上传时间:2023-08-13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68.42KB
课时提升作业 三十七 1537.docx
《课时提升作业 三十七 153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时提升作业 三十七 1537.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时提升作业三十七1537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三十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
思想理论成果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共12小题,48分)
1.(2016·唐山模拟)1905年,同盟会成立时主张以十八星旗(“十八星”代表内地十八省,不包括满洲人居住的东北地区)为国旗,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以五色旗(象征汉满蒙回藏五个民族)为国旗。
这说明 ( )
A.资产阶级革命派具有软弱性
B.满清贵族与革命派实现了妥协
C.近代中国民族观念不断进步
D.民主革命的过程艰难而又曲折
【解析】选C。
十八星旗不包括满洲人居住的东北地区,体现出狭隘的民族主义观念,五色旗带有五族共和寓意,体现出反对清政府而不是满洲民族的民族观念,故C正确。
【加固训练】
(2015·渭南模拟)孙中山领导推翻满清统治,赢得了秘密会社、下层阶级和海外华侨的支持,但却没有得到士大夫阶层的拥护,他们普遍地追随着康有为和梁启超。
但1900年后,越来越多的士人也加入了孙中山的事业。
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戊戌变法的失败
B.孙中山的思想根本转变
C.中华民族危机加深
D.中国社会阶级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解析】选C。
材料反映出20世纪初革命形势的高涨,越来越多的士人转而支持革命。
戊戌变法的失败表明改良的道路行不通,是其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故A错误;孙中山的思想由改良到革命的根本转变,也是其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故B错误;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民族危机的加深,士人寻找新的救亡图存的道路,故C正确;当时中国社会阶级结构还未发生根本变化,封建地主阶级仍然是统治阶级,故D错误。
2.1912年2月15日孙中山亲自率领“国务卿士、文武将吏”拜谒明孝陵。
在祭文中,孙中山强调了辛亥首义、清室退位、光复中华大业的成就,并且说:
“呜乎休哉!
非我太祖在天之灵,何以及此?
”这说明 ( )
A.朱元璋的反元事迹激励了革命派
B.革命派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观念
C.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
D.三民主义的目标已经实现
【解析】选B。
从题干信息可以看出孙中山认为中华民国的建立和驱除满清贵族同明太祖推翻蒙古人统治建立明朝一样都是在光复中华大业,由此可以看出孙中山认为自己是明太祖兴汉事业的继承者,体现了其狭隘的民族主义观念,A错误,故选B。
C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三民主义的目标在当时并未实现,D错误。
【拓展延伸】三民主义的内涵及评价
(1)内涵:
①民族主义:
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开展民族革命,以暴力革命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独立。
②民权主义:
即“创立民国”。
开展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完成政治革命。
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政治纲领的核心。
③民生主义:
即“平均地权”。
开展社会革命,平均地权,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实现家给人足。
(2)评价:
①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同时也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②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
③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纲领。
这是由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所决定的,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3.“这种主义的高涨以对劳动群众生活状况的最真挚的同情和对他们的压迫者及剥削者的最强烈憎恨为前提,同时又反过来产生这种同情和憎恨。
”列宁评价的应是孙中山的( )
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D.改良主义
【解析】选C。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以推翻清王朝为内容,与材料中“对劳动群众生活状况的最真挚的同情”不符,故A错误;民权主义是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内容,与材料“对劳动群众生活状况的最真挚的同情和对他们的压迫者及剥削者的最强烈憎恨为前提”不符,故B错误;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体现了对劳动人民生活的关注,与材料相符,故C正确;改良主义是以温和的手段对原有体系制度进行修补的政治主张,材料没有体现,故D错误。
【加固训练】
基于革命实践的需要,孙中山提出借鉴马克思主义,表示“师其意而不用其法”,在中国要用民生主义。
可见,民生主义与实践的关系是 ( )
A.借新理论宣扬革命的正义性
B.用均贫富的办法来消除革命
C.以平等观激发群众革命热情
D.革命的首要问题是民生问题
【解析】选C。
借新理论宣扬革命的正义性没有涉及实践层面,且革命本身就具有正义性,故A错误;孙中山民生主义是主张革命的而非消除革命,故B错误;马克思主义主张无产阶级联合,人人平等,这就为三民主义注入平等观以激发更多群众参与革命,故C正确;革命的首要问题是解决民族独立,故D错误。
4.(2016·永州模拟)王鸿生在《历史的瀑布与峡谷》中认为近代的某一思想是“以民道代天道”,是“有民无天”的新道统,是“翻天”,让民“顶天立地”。
这一思想应是 ( )
A.变法维新B.三民主义
C.民主科学D.社会主义
【解析】选B。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受到美国“民有、民治、民享”思想启迪,反对帝制,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目标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与“以民道代天道”“有民无天”相符,故B正确。
5.孙中山在1924年8月出版的《三民主义》一书中认为,民权应包括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和复决权四个方面。
这一解释的本质意义在于 ( )
A.建立真正意义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B.实践美国民有、民治和民享思想
C.在中国境内实现各民族一律平等
D.真正实现民主权利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解析】选D。
材料只是提供了民权的内涵,只是共和国建立的一方面,以偏概全,故A错误;材料只能体现民治思想,以偏概全,故B错误;民权问题与民族问题联系不大,故C错误;孙中山对民权作出具体阐释,明确了人民的权利,从而保证人民权利实现,故D正确。
6.(2015·宝鸡模拟)1924年,孙中山说:
“我们现在革命,要仿效俄国这种公平办法,也要耕者有其田,才算是彻底的革命;如果耕者没有田地,每年还是要田租,那还是不彻底的革命。
”这个表明孙中山 ( )
A.十月革命影响下主张将土地无偿分配给农民
B.十月革命影响下决定节制资本以实现民生
C.受十月革命影响,主张改进民生主义
D.想仿照十月革命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以实现耕者有其田
【解析】选C。
材料未涉及无偿分地,故A错误;材料未涉及“节制资本”,故B错误;1905年的旧三民主义中,孙中山只提出“平均地权”而不具体,1924年新三民主义中,孙中山将之具体为“耕者有其田”,故C正确;材料未涉及“建立无产阶级政权”,故D错误。
7.(2015·鹰潭模拟)毛泽东在1925年12月1日写成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写道:
“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我们的革命要有不领错路和一定成功的把握,不可不注意团结我们的真正的朋友,以攻击我们的真正的敌人。
”这说明
( )
A.毛泽东对于革命的朋友和敌人尚未有清晰认识
B.毛泽东反对我党在革命中出现的机会主义倾向
C.北伐战争的顺利进军得到了所有革命阶级支持
D.毛泽东初步阐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解析】选B。
1925年12月,此时正是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国民大革命时期,此时以陈独秀为首的革命党人,放弃革命的领导权,不放手发动工人农民起来斗争,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针对革命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毛泽东撰写此文,故B正确。
8.(2016·河北名校联考)下图为油画《毛主席在井冈山》,反映了毛主席思考中国革命道路的历史场景。
他当时思索的是 ( )
A.如何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B.如何把苏联的革命指导落到实处
C.如何尽快建立新统一战线
D.如何把日本帝国主义驱逐出中国
【解析】选A。
1927年,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来到井冈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与材料意思相符,故A正确。
【加固训练】
(2016·唐山质检)毛泽东于1935年2月在《忆秦娥·娄山关》中写道: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是指 ( )
A.南昌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
B.进军井冈山,探索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C.遵义会议,中国共产党不断走向成熟
D.长征胜利,中国共产党践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解析】选C。
南昌起义发生于192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错误;进军井冈山是在1927年,时间不符,故B错误;遵义会议召开于1935年,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故C正确;长征胜利是1936年,时间不符,故D错误。
9.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说:
“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它区别于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又必须是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它又区别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毛泽东独创性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主要是基于 ( )
A.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
B.对辛亥革命历史经验的全面总结
C.对中国革命实际的深刻剖析
D.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入研究
【解析】选C。
毛泽东认识到中国革命的任务和目标取决于社会性质,即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当前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然后再过渡到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以上这些认识都是基于对中国的国情深刻剖析而得出的,选择C符合题意。
10.(2016·保定模拟)一位著名学者说: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事情,这个思想确立了以后中国搞建设就有了方向,搞经济改革就有了方向。
由此看出该学者认为“这个思想” ( )
A.是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宣言书
B.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
C.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最终形成
D.推动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
【解析】选D。
由材料中“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以看出是关于邓小平理论的内容,这一理论的意义即D。
11.(2016·江南十校联考)在1992年“南方讲话”中,邓小平说:
“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
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
看对了,搞一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
”这段话体现的思想是 ( )
A.“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
B.“摸着石头过河”
C.“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左’”
D.“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解析】选B。
“看对了,搞一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说明邓小平主张改革要摸着石头过河,故B正确。
1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
其“发展”主要体现在 ( )
A.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B.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C.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D.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解析】选C。
A、B是邓小平理论的内容,C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D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容。
因此答案为C。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52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说)“我的政治主张是共和主义,单以这一点来说,我认为就有责任从事革命。
”“而且共和政治不仅因为他(它)是政治的根本原则,适合于中国国民的需要,并且在进行革命上也是有力的。
”
——宫崎滔天《三十三年之梦》
材料二 农村包围城市表面看起来很怪异,实际上却有很多精妙之处,它在当时促使中国革命的成功,在当今社会同样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井冈山道路
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材料三 他和他的同事找到了一条富国强民的道路。
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根本转型,不论它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还是它本身治理结构和社会方面。
在邓小平领导下出现的这种结构性转变,确实可以成为自两千多年前汉帝国形成以来,中国最根本的变化。
——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1)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从事革命的主要原因。
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思想成果。
(9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村包围城市”的实践成果。
如何理解其“在当今社会同样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12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富国强民”道路和“根本转型”的内涵。
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三者的共同目标。
(9分)
【解析】第
(1)题第一问从材料一“我的政治主张是共和主义,单以这一点来说,我认为就有责任从事革命”,可知原因是孙中山反对专制,崇尚共和;第二问从问题要求的是思想成果,可知是孙中山的理论思想,即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
第
(2)题第一问结合“农村包围城市”的历史意义表述即可;第二问,“在当今社会同样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意为“农村包围城市”对当今社会有重要影响,从“农村包围城市”形成的根源、主要内容、理论特点,阐述对当今社会的影响即可。
第(3)题第一问从材料三可知内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第二问,材料一、二体现出推翻封建制度,进行民主救国斗争,材料三体现出振兴民族经济,故三者的共同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答案:
(1)原因:
孙中山反对专制,崇尚共和。
(3分)
成果:
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
(6分)
(2)成果:
指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建立新中国)。
(3分)
理解:
从国情出发;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关注三农问题,切实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9分)
(3)内涵: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分)
目标:
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3分)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文化往往是进进出出,一会儿进入儒家,一会儿进入佛家,一会儿进入道家。
清代的雍正皇帝可以代表历代开明皇帝的思维,用儒家治国,用佛家治心,用道家治身体。
基本上是多元并举,不仅国家是这样,老百姓也是这样,谁也不排斥,这是中国文化非常好的开放互融的态势。
图示如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述中国文化开放互融的态势。
(22分)(要求:
联系中国文化发展演变的史实;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本题论述的时间范围在中国古代到中国近现代之间,注意结合各时代的历史大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的相关史实,利用这些把材料所提供的主要思想串联起来,进行具体论述即可。
答案:
提示:
董仲舒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法家和道家的思想改造先秦儒学,形成了新儒学并被汉武帝采纳,成为统治阶级的治国思想;宋明时期儒学家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近代以来,先进的仁人志士以中国文化为基础,向西方学习,吸收、融合西方文化,先后出现“中体西用”思想、维新思想、革命思想,指导中国社会变革;五四运动以后,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国情相结合,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并形成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22分)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课时提升作业 三十七 1537 课时 提升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