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株洲市高中地理《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课时作业3 湘教版必修3.docx
- 文档编号:30239860
- 上传时间:2023-08-13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180.83KB
湖南省株洲市高中地理《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课时作业3 湘教版必修3.docx
《湖南省株洲市高中地理《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课时作业3 湘教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株洲市高中地理《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课时作业3 湘教版必修3.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省株洲市高中地理《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课时作业3湘教版必修3
湖南省株洲市第四中学高中地理《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课时作业3湘教版必修3
一、选择题
(原创题)1986年,中国邮政发行“中国民居”特种邮票一套,邮票上的这些民居建筑除了反映各地风俗外,还反映了当地地理环境的重要特征。
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三邮票民居判断正确的是()
A.①内蒙古民居②陕北民居③云南民居
B.①云南民居②陕北民居③内蒙古民居
C.①陕北民居②云南民居③内蒙古民居
D.①陕北民居②内蒙古民居③云南民居
2.三民居特点反映了所在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下面关于三民居与其所在地区气候特点对应关系的表现,正确的是
()
A.①—温差较大,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B.②—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C.③—终年高温多雨
D.②—湿热的气候
答案1.C2.D
(2009·浙江宁波调研)读下图,完成3~5题。
3.上图是我国的省级行政区()
A.青海B.贵州C.湖南D.浙江
4.上图中,形成工业总产值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东部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水陆交通发达,人口素质高等
B.西部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水陆交通发达,人口素质高等
C.南部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水陆交通发达,人口素质
高等
D.北部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水陆交通发达,人口素质高等
5.上图所示区域工业发展的优势矿产资源可能是()
A.煤炭B.有色金属C.水力发电D.铁矿
答案3.C4.A5.B
(原创题)某学校地理小组进行文化与地理环境关系课题研究,并已完成下表中部分内容。
据此回答6~7题。
菜系与
地域文艺风格对比
菜系
原料
烹调
文艺
风格
①鲁菜
畜禽珍异
排场壮观
“小白菜”
浑厚深沉
②川菜
土产山珍
灵巧多样
竹枝词
新巧灵秀
③苏菜
?
清淡平和
吴侬民歌
?
④粤菜
?
华丽奇特
广东音乐
?
⑤蒙古菜
牛马羊
质朴浓烈
?
坦荡远犷
6.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②菜系以清淡酸甜为主要特点
B.④菜系源地文化风格显现温婉清丽的特点
C.③菜系原料以生猛海鲜为主
D.⑤菜系源地的文艺特色是长调牧歌
7.下列人文景观对自然环境具有明确指示性的是
()
①梯田②菜系③戏曲④水电站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答案6.D7.D
(原创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8~10题。
材料一新疆新闻网2008年2月1日消息:
截至1月31日,中石油塔里木油田今年已向西气东输管道输送天然气14亿立方米。
至此,西气东输工程自2004年底投产至今,已经累计向中国东部地区外输天然气300亿立方米,保证了广大居民和众多企业的正常用气。
材料二西气东输路线图
8.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能源比重最大的是()
A.石油B.天然气C.煤炭D.水能
9.我国西气东输工程没有经过的地形区是()
A.黄土高原B.华北平原C.鄱阳湖平原D.太湖平原
10.“西气东输”对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发展的主要意义是()
①有利于西部地区能源开发及相关工业的发展②有利于东部改变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③不利于西部农业的发展,降低土壤肥力④有利于减轻东部能源压力,调整能源消费结构⑤“西气东输”主干管线沿线酸雨会增多⑥拉动“西气东输”主干管线沿线相关产业,经济优势进一步发展
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
C.①③⑤⑥D.①②④⑥
答案1.C2.C3.D
(2009·湖南长沙模拟)南水北调和西电东送是我国重要的资源和能源跨地区调配工程。
据此完成11~12题。
11.关于南水北调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与东线工程相比,中线工程线路
短,建成后可自流引水,投资较小②南水北调“四横三纵”的总体布局,可实现我国水资源的南北调配和东西互济③南水北调工程不会对北方地区产生不利影响④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可调水量大,但水质较差,必须加强取水区的保护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2.关于西电东送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青海输出的主要是火电,主要输送到上海②内蒙古输出的是火电,主要输送到北京、天津③四川输出的主要是水电,主要输送到珠江三角洲地区④云南输出的主要是水电,主要输送到广
东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答案11.D12.B
读“我国承转全球IT产业转移的路径图”(图A)和“IT产业全
球化竞争的金字塔模型示意图”(图B),回答13~14题。
13.图A中,我国承转全球IT产业转移的路径①是指()
A.珠江三角洲B.长江三角洲
C.环渤海地区D.闽南地区
14.IT产业全球化竞争的金字塔模型中,c是指()
A.制造和研发环节B.品牌和核心技术环节
C.加工和组装环节D.市场和运输环节
答案13.C14.B
(2009·广东珠海质检)读“2005年我国不同地区产业结构示意图”,完成15~16题。
15.2005年长江三角洲地区第一、二、三产业比例为4.1∶55.3∶40.6,图中可以表示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16.目前发达国家的许多制造业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转移。
据此判断,我国产业结构在近期变化趋势是()
A.第一产业比重会有所上升B.第二产业比重继续上升
C.第三产业比重迅速上升D.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下降
答案15.C16.B
二、综合题
17.(2009·山东烟台模拟)保持和挖掘现有土地资源的潜力是党中央、国务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举措。
下表是“我国两个不同地区的相关资料”,据表分析回答问题。
地区
A地区
B地区
经纬度
117°E,38°N
114°E,26°N
海拔高度
3~5米
500~800米
面积
8100km2
20000km2
气
候
要
素
1月均温
-6℃
6℃
7月均温
27℃
28℃
年降水量
600mm
1350mm
7~8月降水
452mm
181mm
4~6月降水
27mm
853mm
森林覆盖率
12%
42%
人口密度
278人/km2
103人/km2
(1)试对A、B两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进行比较,答案填在表格中:
A地区
B地区
地形单元
气候
农田类型
作物熟制
两年三熟
一年两熟或三熟
主要粮食作物
(2)A地区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是什么?
(从土壤方面考虑)
(3)从保持和挖掘土地资源潜力、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方面看,B地区应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
(1)
A地区
B地区
地形单元
黄淮海平原
南方低山丘陵
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农田类型
以旱地为主
以水田为主
主要粮食作物
小麦
水稻
(2)土壤盐碱化。
(3)①改良红壤;②走立体农业的道路,多层次布局农、林、牧、渔业,发展多种经营,建立良性生态循环系统;③对山区优势资源进行加工,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打开销售渠道,占领商品市场,增加农业的附加值。
18.结合下面四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南水北调中线、东线工程示意图
材料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汉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取水,利用地势的自然落差,全长124
1千米建设全立交、全衬砌引水渠道,穿越沿线各水系,每年将145亿立方米的水送到华北平原和黄淮地区,最后到达天津、北京。
材料三为确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质安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工程于2007年10月11日启动。
根据该工程的总体安排,2010年将在库区及上游水土流失严重的25个县实施水土保持工程。
材料四
(1)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共经过哪几个省级行政单位?
与东线相比,中线方案建设的优势条件有哪些?
(2)当前南水北调
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库区及上游的三个省区水土流失较为严重,除陕西省外
,另外两个是指()
A.湖北、河南B.河北、北京
C.河南、河北D.湖北、安徽
(3)试分析中线方案的实施,对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有哪些积极影响?
(4)结合材料四,分析如何解决调需之间的季节差异?
(5)在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中,为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水资源,还必须同时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
(1)湖北、河南、河北、北京、天津。
优势:
①中线基本可自流供水,运营成本低;②管道输水,沿线不易受污染;③水源地水量充足,水质好。
(2)A
(3)①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后,可提高汉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洪能力;②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工程的实施和“引江济汉”工程可使汉江下游枯水期流量加大,有利于保护汉江中下游地区的水环境;③带动沿线地区的绿化、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的发展,改善沿线地区生态环境和居民饮水质量;④该工程的兴建可拉动建材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及第三产业的发展,带
动调水区、沿线区和受水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4)可用三峡、丹江口等水库在丰水期把水蓄积起来,然后再调。
(5)①节约用水;②防治水污染;③保护生态环境。
典例展示
一、区域地理环境的抢分技巧
2007年8月中国国务院正式批复的《东北地区振兴规划》提出,要加强东北亚区域能源合作,建设国家能源保障基地,建设俄罗斯边境至中国东北的原油管道。
《规划》覆盖了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和锡林郭勒盟(蒙东地区)。
《规划》中明确要将东北建设成为综合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G20
重要经济增长区域。
根据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丙区域水系图中的①②③三个城市中以汽车工业著称的是(写出城市名称),通过①城市的铁路线有、、。
辽宁省某市产业结构示意图中A表示工业,B表示工业。
(2)图中甲乙两地区主要环境问题是否相同?
原因是什么?
(3)分析图中丙区域河流的水文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答案
(1)长春京哈线(哈大线)滨洲线滨绥线(三条铁路线顺序可以互换)钢铁森林
(2)不相同。
甲的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由于牲畜过多,过度放牧现象严重,草场破坏,导致草地荒漠化;乙地的环境问题是森林资源的破坏,主要原因是采育失调,毁林开荒,滥砍滥伐,森林火灾,居民烧柴等。
(3)河流(松花江)由于纬度位置较高,冬季长、气温低,所以结冰期较长;春季由积雪融水补给出现春汛,夏季由雨水补给出现夏汛;流经地区林木比较茂密,所以含沙量比较小;由于补给较充足,汇入支流也较多,所以流量较大。
抢分热身
1.读甲、乙两幅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区域中的大洋是洋,图乙区域中的大洋是洋,两图中陆地地形都以为主,图乙中陆地地势特征是,理由是。
(2)图中A、B两地气候有何不同?
试分析成因。
(3)甲、乙两区域都是我国矿产资源的供应地区,其中甲区域供应,乙区域供应。
(4)甲区域农业以为主,乙区域以和为主。
(5)试分析A、B两地人口分布状况及原因。
答案
(1)印度大西高原中部高,南北两侧低河流流向南北两侧
(2)A地为热带沙漠气候,B地为热带雨林气候。
A地常年在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下;B地位于巴西高原东南部的迎风坡,东南信风带来暖湿的空气,且沿岸有巴西暖流增温增湿。
(3)石油铁矿石
(4)游牧业大牧场放牧业热带迁移农业
(5)A地区人口稀少,原因是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的高原,环境条件差。
B地是巴西人口最稠密地区,原因是该处地势平坦;气候温暖湿润;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开发历史早。
2.阅读下
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我国某市以村镇为依托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蓬勃发展,目前已形成了140多个“一村一品”的村和10个“一镇一业”的镇,出现了反季节蔬菜、橄榄、荔枝、紫菜、贝类和网箱养殖等许多名优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特色农业从初级产品生产逐步向加工流通环节延伸,农产品加工率达到了55%,农业半成品大量出口海内外。
特色农业的经济效益凸显,全市特色农业的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80%以上,特色种养成为当前农村家庭经营收入的主要来源。
材料二
(1)影响该市农业产品品种的自然区位因素中因素和因素影响大。
(2)农业经营方向的调整体现在从向转变。
(3)该市农业发展的优势体现在。
(4)分析该市农业发展特色种养的背景,说明该市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答案
(1)海陆分布水热或气候
(2)初级产品生产农产品加工
(3)特色农业基地建设
(4)我国传统农业产品单价较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弱,所以要进行特色农业基地建设。
该市根据本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特点和市场需求确定农业优势,并开展特色农业基地的建设,规模化经营、工业化生产,达到了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的持续发展。
二、区域经济联系的抢分技巧
典例展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华网乌鲁木齐2008年9月7日电:
我国第一条引进境外天然气的大型管道工程——西气东输二线工程进入国内的首个施工段——新疆伊犁段管运埋设工程已突破100公里。
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独资兴建,将从新疆输送主要来自中亚的天然气,以满足“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的能源需求。
据初步方案,西气东输二线干线管道设计输气规模300亿立方米/年,2010年建成通气。
材料二我国海外气源及第二条西气东输线路略图
(1)引入海外气源或塔里木盆地新增气源是第二条西气东输管线建设的基础,你认为海外气源除哈萨克斯坦、里海地区外,还有可能来源于哪里?
为什么?
(2)在我国能源战略中,与哈萨克斯坦进行能源合作是重点之一,试分析其优势有哪些?
(3)第二条西气东输管线南下广州,东至上海,其对两地区的发展有何意义?
(4)与第一条西气东输管线相比较,第二条西气东输管线有何优劣?
答案
(1)中东地区及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地区。
原因:
①天然气储量大,是能源富足区,商品率高;②距离我国近,是我国陆上邻国或相邻地区,工程建设条件好。
(2)天然气储量大;我国建交国家,有政治基础;陆上邻国适于建设管道运输并且不经过第三方国家,能源安全有保障;与海上运输相比,可以不间断运输。
(3)缓解能源短缺的状况;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保护大气环境;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4)优势:
与第一条西气东输线路相比较,气源充足,覆盖华中、华南能源短缺地区;优化该区能源消费结构,
缓解因燃煤造成的酸雨等大气环境问题。
劣势:
西段所经地区地形复杂,多为人口稀少、经济不发达地区;施工
难度大、投资大、发挥作用较小。
抢分热身
1.西部地区可开发的水能资源占全国的72%,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占全国的39%,我国“西电东送”工程已全面启动,目前已基本形成三大通道,如下图所示。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西电东送可以缓解东部日益严重的环保压力,主要是因为()
A.西电东送使电价升高,东部用电量减少
B.西电东送使电价降低,使用环保电器者增多
C.西电东送使东部地区煤炭
输入量减少
D.西电东送使东部地区工业成本降低,有能力改善环保条件
(2)西电东送是把西部地区的水电和坑口电站的电能输往东部,图中坑口电站分布较多的是()
A.abB.cdC.deD.ae
(3)三条送电线路的终点都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北路输送的火电,使京津唐地区燃煤量减少,降低粉尘危害
B.中路水能发电,清洁、经济效益大,为沪宁杭地区提供电能
C.南路电能的输送对解决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不足有重要意义
D.西电东送主干道途经我国能源最大输出省、市是山西,最大输入省、市是广东
(4)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能源缺乏的原因。
(5)分析两大工程实施后,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影响。
答案
(1)C
(2)D(3)D
(4)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口稠密、城市众多、工农业发达、能源需求量大。
(5)促进经济发展和相关产业的发展;缓解大气污染状况;扩大就业;方便居民生活。
2.读“我国正在实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箭头①~④的含义分别是:
①;
②;
③;
④
。
箭头①的运输方式主要是。
(2)简述箭头④产生的原因及其政治经济意义。
(3)箭头②调配的资源主要来自于和地区。
(4)箭头②沿途主要经过哪些地形区?
试述其对中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答案
(1)晋煤外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线)南水北调(东线)铁路和高压输电
(2)原因:
华北地区工农业发达、人口稠密,但降水较少,满足不了本地的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需求,而长江流量大、水源足,所以从长江调水入华北。
意义:
①利用京杭大运河,合理进行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够有效地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的状况,对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恢复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战略意义;②这一工程将缓解城乡争水、地区争水、工农业争水的矛盾,有利于社会安定团结。
(3)塔里木盆地陕甘宁气田
(4)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对中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是能促使西部能源结构气化的实现,缓解因森林砍伐
、植被破坏带来的环境压力,但因输气管道线路长、规模大、施工方式多样,途经地区地貌类型复杂、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可能会出现生态破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湖南省株洲市高中地理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课时作业3 湘教版必修3 湖南省 株洲市 高中地理 区域 地理环境 人类 活动 课时 作业 湘教版 必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