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十三中学年第一学期月考初二物理试题及答案.docx
- 文档编号:30237639
- 上传时间:2023-08-13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319.79KB
北京四十三中学年第一学期月考初二物理试题及答案.docx
《北京四十三中学年第一学期月考初二物理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四十三中学年第一学期月考初二物理试题及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四十三中学年第一学期月考初二物理试题及答案
北京四十三中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初二9月月考
物理试卷及答案
试卷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
6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是( )
A.秤B.秒表C.温度计D.刻度尺
2.下列单位不是时间单位的是( )
A.小时B.分钟C.秒D.光年
3.2017年4月,中国航天的“快递小哥”--“天舟一号”在太空中与“天宫二号”空间站顺利完成自动交会对接,如图所示.此时说“天宫二号”是静止的,选取的参照物是
A.“天宫二号”
B.太阳
C.“天舟一号”
D.地球
4.下列记录结果中,哪一个数据
单位应该是厘米
A.物理课本的厚度约为9B.教室宽约为60
C.小明的身高为1.68D.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18
5.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做法不正确的是( )
A.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
B.刻度尺的刻度应离被测物体不超过10cm
C.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
D.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注明单位
6.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7.下列情形中,不能用来准确测量物体长度的尺( )
A.零刻度已磨损的尺B.比物体的长度短的尺
C.刻度不均匀的尺D.最小刻度不是毫米的尺
8.为了检验人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差异,选用下列哪种尺最合适
A.量程3m,分度值1mmB.量程10m,分度值1dm
C.量程30cm,分度值1mmD.量程15cm,分度值0.5mm
9.1.新生婴儿的身高最接近
A.5nmB.5cmC.5dmD.5m
10.选择测量仪器测量的原则是( )
A.分度值越小越好
B.分度值越大越好
C.根据需要选择分度值的大小
D.根据爱好选择测量工具
11.在学校“运用物理技术破案”趣味游戏活动中,小明根据“通常情况下,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这一常识,可知留下图中脚印的“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约为
A.1.65m
B.1.75m
C.1.85m
D.1.95m
12.甲、乙两列匀速直线运动的火车在错车时,坐在甲车上的乘客觉得自己的车速突然提高了。
这是因为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A.车站B.地面C.甲车D.乙车
13.甲、乙两个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甲、乙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3,所用时间之比为2∶1,则甲、乙两个物体的速度之比为( )
A.1∶3B.3∶4C.4∶3D.3∶1
14.下列是用分度值是1cm的刻度尺测量的一组数据,其中读数错误的是( )
A.0.28mB.3.56dmC.152mmD.8.5cm
15.为响应“绿色出行”的号召,三个好朋友决定选择不同的低碳环保的方式去上学.小张骑电动车以20km/h的速度平稳前进;小王以3m/s的速度跑步前进;小李蹬骑山地自行车全力前进,他每分钟通过的路程为0.36km.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小张速度最大
B.小王速度最大
C.小李速度最大D.三人速度一样大
二、多项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少选得2分,错选或不选不得分)
16.关于测量长度、时间时产生误差
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与测量工具有关B.与测量人有关
C.与测量方法有关D.与被测物体有关
17.一个物体从A点出发,沿直线ABC做变速直线运动。
测得它通过AB段所用的时间为0.5s,A、B两点相距为3m,此物体在从A点到C点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可能( )
A.小于6m/sB.等于6m/sC.大于6m/sD.等于0m/s
18.在一条南北方向的平直公路上,有甲、乙、丙三辆汽车,依次向北行驶,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而乙丙两车的速度相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地面为参照物,三车均向北行驶B.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北行驶
C.以丙车为参照物,乙车是静止的D.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南行驶
19.下列有关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B.速度大小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C.两个运动的物体相比较,速度大的物体运动的路程长
D.以3m/s的平均速度做变速运动的物体,每秒钟不一定前进3m
2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房屋造好以后,它就固定在原来的位置不动,所以固定在地球上的物体是静止的
B.汽车驶过一座桥梁,汽车是运动的,而桥梁是绝对不动的
C.地球和行星都绕太阳运动,太阳在宇宙中是绝对静止的
D.宇宙就是由运动的物体组成的,不存在绝对静止的物体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40分)
三、填空题(共4小题,每空1分,共7分)
21.长度的国际制基本单位是______.
22.时间的国际单位是______。
23.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______m/s。
24.单位换算:
(1)杭州湾跨海大桥全长36km=______m;
(2)汽车的速度72km/h=______m/s;
(3)飞船绕地一周时间0.5h=______min=______s。
四、实验题(共10小题,每空2分,共28分)
25.下列四图是利用每秒闪光10次
照相装置分别拍摄到小球的四张频闪照片,其中哪幅照片表示小球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
A.
B.
C.
D.
26.如下图所示,这些现象说明:
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
27.如图所示,物体A的长度是______cm。
28.如图所示,泡沫小球接触左边的音叉叉股,用橡胶锤敲击右边的音叉时,左边的音叉会将泡沫小球弹开,这一现象主要依靠______介质传声的。
29.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两种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请同学们借助图中短跑比赛来说明这两种方法:
(1)甲图表明:
运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通过的路程,路程远的运动的快;
(2)乙图表明:
______相同的情况下,______。
30.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斜面长2m,秒表每格1s,一辆小车在沿斜面方向拉力作用下,从底端匀速到达顶端,秒表变化如图(指针转动未超过一周),小车经过前半程的平均速度______后半程的平均速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1.如图是表示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这个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静止的时间是______h;它从出发至到达目的地,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km/h。
32.在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中,采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斜面长0.8m,用来计时的秒表每格表示1s,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选填“大”或“小”),小车沿斜面从顶端滑到底端,秒表指针如图(指针转动未超过一周),则小车的平均速度为______cm/s。
33.如图是某物体
运动s—t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内的平均速度是1.25m/s
B.BC段物体是运动的
C.AB段平均速度大于CD段的平均速度
D.CD段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逐渐增大
34.在研究声音是否能够在水中传播的实验中,小林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将一个正在发声的物体
放入水槽的水中,物体
下沉到容器底部,这时小林仍能够听到物体
发出的声音.于是他得到结论:
水是声介质,水能够传声.同学小丽认为通过小林的实验不能得到上述结论.请你根据观察与分析,指出小林同学的实验中关键问题是_______;应如何改进__________.
五、解答题(共2小题,35小题2分,36小题3分,共5分)
35.一列火车以72km/h的速度,用时1min穿过一座长1000m的大桥,求火车的长度?
36.一辆汽车在匀速行驶,道路前方有一座高山,司机鸣笛并在4s后听到回声,若汽车行驶速度为72km/h.求:
(1)司机从鸣笛到听到回声,汽车行驶的路程?
(2)司机听到回声时距离高山多远?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答案】D
【解析】
【详解】A.秤是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故A不符合题意;
B.秒表是测量时间的常用工具,故B不符合题意;
C.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常用工具,故C不符合题意;
D.刻度尺是测量时间的常用工具,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答案】D
【解析】
【详解】A.小时是时间单位,故A不符合题意;
B.分钟是时间单位,故B不符合题意;
C.秒是时间单位,故C不符合题意;
D.光年是距离的单位,表示光在一年内通过的距离,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答案】C
【解析】
【分析】
在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时要先选择一个物体,假定该物体不动,这个物体是参照物;
如果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不变,则物体是静止的,如果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不断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
【详解】A、讨论“天宫二号”的相对运动状态,不能以研究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故A不符合题意;
BD、以地球、太阳为参照物,“天宫二号”与地球、太阳、月亮
位置在不断的变化,故“天宫二号”是运动的,故BD不符合题意;
C、以“天舟一号”为参照物,“天宫二号”的位置没有变化,故说“天宫二号”是静止的选择的参照物是“天舟一号”,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本题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所选参照物,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
4.【答案】D
【解析】
【详解】A.九年级物理课本的厚度约为9cm,太厚了,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教室的宽度约为60cm,这个宽度太小了,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小明的身高约为1.68cm,太矮了,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18cm,此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5.【答案】B
【解析】
【详解】A.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尺的刻度线垂直,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刻度尺的刻度线应紧贴被测物体,故B错误,B符合题意;
C.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应与被测物体保持平行,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记录测量数据时应该记录数值和单位,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答案】A
【解析】
【详解】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就是为了减小误差,故A正确;
B.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
差异,是不可避免的;而错误是测量方法不当造成的,是可以避免的,误差不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故B错误;
C.误差是不可以避免的,不符合题意;
D.误差是不可以消除的,不符合题意.
7.【答案】C
【解析】
【详解】A.零刻度磨损的尺,可以从某一整刻线开始量起,能用;
B.比物体短的刻度尺,可以一段一段的测,能用;
C.刻度不均匀的尺是无法测出准确长度的;
D.最小刻度不是毫米,说明准确程度不是毫米,能用。
故选C。
8.【答案】A
【解析】
【详解】量程一定要超过人的身高,所以量程30cm、量程15cm不行;分度值1mm、分度值1dm显然应该是1mm.
9.【答案】C
【解析】
5cm或5nm的长度过小,不可能是婴儿的身高,所以选项A.B不符合实际情况.5m的身高又过大,不可能是婴儿的身高,所以选项D不符合实际情况.故选C.
点睛:
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长度单位的认识,选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
10.【答案】C
【解析】
【详解】选择测量仪器测量的原则是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量程和分度值,并非分度值越小越好或是分度值越大越好。
故选C。
11.【答案】B
【解析】
【详解】由图读出脚印的长度,“犯罪嫌疑人”的脚印的长度约为:
25.10cm;根据“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这一常识计算身高,“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约为:
25.10cm×7=175.70cm=1.7570m;由此分析可知选项B是正确的.
12.【答案】D
【解析】
【详解】A.若以车站作为参照物,则车速不变,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若以地面作为参照物,则车速不变,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若以甲车作为参照物,则甲车乘客相对于甲车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甲车的乘客感觉是静止的,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错车时,甲车向乙移动,乙车也在向甲车移动,若乙车作为参照物,则甲车的乘客感觉自己的车突然加速,故D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13.【答案】A
【解析】
【详解】甲、乙两个物体的速度之比
故选A。
14.【答案】A
【解析】
【详解】A.刻度尺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后一位,最后一位是估读的,分度值是1cm的刻度尺应估读到cm的后一位,0.28m中数字2对应的单位是dm,故A错误,A符合题意;
B.3.56dm中数字5对应的单位是cm,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152mm中数字5对应的单位是cm,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8.5cm中数字8对应的单位是cm,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5.【答案】C
【解析】
【详解】小张的速度为:
v1=20km/h≈5.56m/s;
小王的速度是v2=3m/s;小李的速度为:
v3=
=
=6m/s.
所以v3>v1>v2,小李速度最大.故C正确.
二、多项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少选得2分,错选或不选不得分)
16.【答案】AB
【解析】
【详解】测量长度、时间时产生误差的原因,主要与测量工具和测量人有关。
故选AB。
17.【答案】ABC
【解析】
【详解】A.AB段的平均速度为
而本题中要求求AC段的平均速度,故应该用AC段的路程除以时间,可能小于6m/s,故A选项符合题意;
B.AB段的平均速度为
而本题中要求求AC段的平均速度,故应该用AC段的路程除以时间,可能等于6m/s,故B选项符合题意;
C.AB段的平均速度为
而本题中要求求AC段的平均速度,故应该用AC段的路程除以时间,可能等于6m/s,故C选项符合题意;
D.由于AC段的路程最起码大于AB段的路程,不可能为0cm,其时间也不可能为0s,故平均速度不可能为零,故D选项错误。
故选ABC。
18.【答案】AC
【解析】
【详解】A.以地面为参照物,三车相对于地面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三车均向北行驶,故A正确;
B.因为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所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南行驶,故B错误;
C.乙丙两车的速度相等,以丙车为参照物,乙车相对于丙车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乙车是静止的,故C
正确;
D.因为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所以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北行驶,故D错误。
故选AC。
19.【答案】AD
【解析】
【详解】A.物理学中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故A正确;
B.速度大小不变且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C.两个运动的物体相比较,在相同的时间内,速度大的物体运动的路程长,故C错误;
D.以3m/s的平均速度做变速运动的物体,整过运动过程中每秒平均前进3m,但某一秒钟内不一定前进3m,故D正确。
故选AD。
20.【答案】ABC
【解析】
【详解】A.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是在运动的,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房屋造好以后,它就固定在原来的位置不动,是相对与地球而言的,故A错误,符合题意;
B.汽车驶过一座桥梁,汽车是运动的,而桥梁是相对静止的,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地球和行星都绕太阳运动,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是在运动的,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故太阳在宇宙中不是绝对不动的,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是在运动的,宇宙就是由运动的物体组成的,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BC。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40分)
三、填空题(共4小题,每空1分,共7分)
21.【答案】米
【解析】
【详解】长度
单位有:
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和纳米,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国际制基本单位是米.
22.【答案】秒
【解析】
【详解】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用符号s表示。
23.【答案】340
【解析】
【详解】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24.【答案】
(1).
(2).20(3).30(4).1800
【解析】
【详解】
(1)[1]km和m的进率是1000,所以杭州湾跨海大桥全长
(2)[2]汽车的速度
(3)[3][4]h和min的进率是60,min和s的进率是60,所以飞船绕地一周时间
四、实验题(共10小题,每空2分,共28分)
25.【答案】C
【解析】
【详解】ABD.根据题意知道,相邻小球的间隔时间相同,但选项图中间隔距离不同,说明小球做变速直线运动,故ABD不符合题意;
C.相邻小球的间隔时间相同,间隔距离也相同,说明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26.【答案】振动
【解析】
【分析】
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详解】观察上面的两幅图,可见扬声器发声,碎纸屑跳跃;音叉发声,溅起水花;
当它们在发声的时候,都能使紧靠它们的物体振动,这说明,它们在发声的同时,自身都是在振动的,由此可得出结论:
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7.【答案】3.95cm
【解析】
【详解】每一格的分度值为0.1cm,一共39格,再估读,读到分度值下一位,故物体A的长度为3.95cm。
28.【答案】空气
【解析】
【详解】用橡胶锤敲击右边的音叉时,音叉振动,带动周围的空气振动,周围的空气振动带动左边的音叉很多,左边的音叉振动带动泡沫小球振动,泡沫小球弹开,故这一现象主要依靠空气传声的。
29.【答案】
(1).路程
(2).比较所用的时间,用时短的运动的快
【解析】
【详解】[1][2]生活中,常用两种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一种是相同的时间比较路程,通过路程越远的运动的越快,如图甲;一种是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用时越短的运动的越快,如图乙。
30.【答案】等于
【解析】
【详解】小车从底端匀速到达顶端,速度大小一直是不变的,所以小车通过前半程和后半程的路程和时间都是相同的,小车经过前半程的平均速度等于后半程的平均速度。
31.【答案】
(1).3
(2).4.5
【解析】
【详解】[1]由图像可知,物体静止的时间从4h到7h,所以静止的时间是3h。
[2]它从出发至到达目的地,全程的平均速度
32.【答案】
(1).小
(2).20
【解析】
【详解】[1]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一些,使小车下滑的时间长一些。
[2]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底端通过的路程s=0.8m=80cm,秒表指针转过4个格,所用的时间t=4s,则小车的平均速度为
33.【答案】A
【解析】
【详解】A.
内的平均速度
故A正确;
B.BC段物体通过的路程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是静止的,故B错误;
C.AB段平均速度
CD段的平均速度
所以AB段平均速度小于CD段的平均速度,故C错误;
D.CD物体在做匀速运动,速度大小是不变的,故D错误。
故选A。
34.【答案】
(1).小林所听到的声音不能排除是固体传声
(2).使用能浸没在水中且不沉底的发声体
【解析】
【分析】
小林所听到的声音不能排除是固体传声;使用能浸没在水中且不沉底的发声体
【详解】小林将一个正在发声的物体A放入水槽的水中,如图所示,物体A下沉到容器底部,小林听到的声音可能是通过液体传来的,也可能是通过容器壁传来的,因此得出水能够传声的结论有些牵强.小林同学的实验中关键问题是物体A下沉到容器底部,不能排除是固体出的声音;改进方法是使用能浸没在水中且不沉底的发声体..
五、解答题(共2小题,35小题2分,36小题3分,共5分)
35.【答案】200m
【解析】
【详解】解:
火车的速度
,所用的时间
,火车1min通过的总路程
列车的长度
答:
火车的长度是200m。
36.【答案】
(1)80m
(2)640m
【详解】
(1)∵v=
,
∴汽车行驶的路程:
s1=v车t=20m/s×4s=80m;
(2)声音传播的距离:
s声=v声t=340m/s×4s=1360m,
设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到高山的距离为s,
则:
2s=s2﹣s1,
∴s=
=
=640m.
答:
(1)司机从鸣笛到听到回声汽车行驶了80m;
(2)司机听到回声时距离高山640m.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京 四十 学年 第一 学期 月考 初二 物理试题 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