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模板.docx
- 文档编号:30237508
- 上传时间:2023-08-13
- 格式:DOCX
- 页数:71
- 大小:479.73KB
导学案模板.docx
《导学案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导学案模板.docx(7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导学案模板
第一章:
机械运动
一、【自主学习】
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___,符号为___。
最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是,正确使用时首先应观察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__。
在读数时,视线要,估读时只允许估读到____________。
测量结果由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组成。
2.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主单位是,符号。
时间的测量工具是。
3.测量时,值和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只能______,不能______,减小误差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
4.特殊测量方法:
(1)__________;
(2)__________;(3)__________;
5.在物理学里,我们把叫机械运动。
6.物理学中,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__________的物理量。
速度的计算公式为__________,国际单位是__。
7.________________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都是_________,表示物体在通过路程中的平均快慢程度,应该叫_________。
8.在描述物体运动时,叫参照物。
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__________,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__________。
9.物体间保持相对静止的条件是:
(1);
(2)。
导学提示
例1考查学生长度测量及读数的基本知识,让学生知道分度值不同测量工具的精确程度不一样,读数的结果也不同,因为估读不同。
并且增进学生估计物体长度的能力。
例2考查学生对特殊测量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学生可试举实例,巩固重点知识。
二、【课堂导学】
【例1】图中上方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是_____cm,下方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是
_____cm,_____(上/下)方刻度尺更精确;按上方刻度尺读取木块的长度是
___________cm。
按下方刻度尺读取木块的长度是___________cm。
【拓展变式】如上右图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一木块的边长,就工具的分度值
而言,_____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_____尺不正确。
使用方法正确的刻
度尺所测木块的边长为_____cm。
【例2】为了测出细铜丝的直径,某同学把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32圈。
如图所
示,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测得这32圈的总宽度为cm,可算出细
铜丝的直径约为mm。
这种特殊的测
量方法叫做,还可以应用到那些地
方。
【例3】某小组同学分别测出了甲、乙电动小车作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依
据数据作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图像,如图a,b示。
(1)由图a可知,甲车在作_____直线运动。
甲车通过0.6米的路程所用时间
为____秒。
(2)由图b可知,在AB对应的时间段内,乙车通过的路程为______米。
(3)比较图ab可知,甲车的速度_____乙车的速度(大于/等于/小于)。
导学提示
例3考查学生对速度方面知识的理解,分析历年来中考的趋势速度知识的考查侧重和图像的结合。
例4考查学生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同时复习平均速度的计算过程。
进一步强化对于图像题的理解能力。
例5考查学生对运动和静止相对性的理解,参照物的选取能力的考查。
【例6】是纯思维应用题,旨在训练学生的思维和全面覆盖书本出现的知识点的目的。
【拓展变式】右上图是甲、乙两个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图像。
由图像可知:
甲做的是运动,乙做的是运动;3s时,甲和乙的图线
相交,这说明了。
【例4】如图10为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
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
小球从A点到F点作的是运
动(匀速直线/变速直线)。
小球从B点到F点运动的路程是cm,平均
速度是m/s。
【拓展变式】1、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员刘翔以12.91S的成绩夺
得110m栏冠军。
他比赛时的平均速度约为m/s。
【拓展变式】2、如右上图小球沿一曲面滚动,间隔相等时间所拍摄的照片如
图所示,可知小球的运动速度是先变_________,后变_________。
【例5】一天某市的天气格外晴朗,风吹着白云在蓝天中飞行。
某人走进一
座高高的商业大厦时,抬头一望,惊呼大厦在移动。
该大厦其实牢牢地耸立
在一片空旷的场地上,造成此人错觉是因为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A.地面B.商业大厦C.蓝天D.飞行的白云
【拓展变式】1、一位跳伞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升飞机在向上运动,则直升飞
机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情况为()
A.一定上升B.一定下降C.一定静止D.无法确定
【拓展变式】2、以地球为参照物,地球的同步卫星是________的,太阳
是________的。
飞机在空中飞行,受油机想让加油机给它加油,它们的
飞行方向必须_________,快慢也应该_________,让二者处于_________状态。
【例6】一列长为140m的列车以72Km/h的速度穿过一平直的隧道,已知
整个列车车身在隧道的时间为42s,求:
(1)隧道的长为多少?
(2)从列车的车头进隧道,一直。
车尾出隧道,一共需要多少时间?
第二章:
声现象
一、【自主学习】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而产生的,______停此,发声停此。
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_不能传声,____、_____、______均能传声。
在150C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声音在_______中传播最快,在_____中次之,在_____中传播最慢。
声音是一种______,它具有______。
声音的三要素:
____、_____、_______。
其中声音的_____叫音调,音调与_____有关,_______,音调高,_______,音调低;声音的_______叫响度,响度与_______有关,_______,响度大,_______,响度小,即使某两个人的音调与响度都一样,他们的_______也不同,此时声波的_______也不同。
2、乐音通常是指那些_____、_____的声音,它的波形是_____的,噪声通常是指那些_____、_____的声音,它的波形是____的,但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____、____和____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减少噪声对人们干扰的主要途径:
(1)在_____处减弱噪声,如图书馆里要求保持安静
(2)在______中减弱噪声,如摩托车上安装消音器(3)在______处减弱噪声,如戴耳罩。
3、人耳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在________之间,叫做________,频率高于________的声波叫超声波,超声波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可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频率低于________的声波叫次声波,监测与________次声波有助于减少它的________并可用来预报________、和监测____________。
次声波的特点:
可以传得_______,很容易______障碍物,而且_______。
导学提示
例1考查学生声音产生和传播的基本知识,让学生知道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例2考查学生对音调的理解。
例3考查学生对次声波与超声波的理解与区分。
以及声音具有能量。
二、【课堂导学】
【例1】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声势浩大的“击缶而歌”精彩绝伦,缶声是由于缶
面产生的,然后通过传播到现场观众耳朵的。
【拓展变式】
“南三听涛”是湛江八景之一,濒临浩瀚的南海,天水相连,涛声喧哗,巨浪
排峰。
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产生的,涛声是通过_______传到人耳的。
【例2】小明在表演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而发声;小明不断用
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二胡的
声音是通过传播到我们耳中的。
【拓展变式】
二胡是我国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弦乐器。
演奏前,演员经常要调节弦的松紧
程度,其目的在调节弦发声时的()
A.响度B.音调C.音色D.振幅
【例3】阅读下列三篇短文,按要求完成后面提出的问题。
A.蝙蝠在黑暗中能自由地飞翔,用蜡封住其耳朵,虽然把它放在明亮的房间里,仍像喝醉酒一样,一次次地碰到障碍物,后来,物理学家证实了蝙蝠能发出①波,靠这种波的回声来确定目标和距离。
B.如果把八只同样的玻璃杯盛不同深度的水,再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杯子,可以发现声音的②跟水量有关。
如果调节适当,可演奏出简单的曲谱,由此我们不难知道古代“编钟”的原理。
C.许多年前,“马可波罗”号帆船在“火地岛”失踪,经过多年的研究,揭开了“死亡之谜”,他们都是死于亚声,这是一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频率低于20Hz,而人的内脏的固有频率和亚声波极为相似,当二者相同时,会形成内脏的共振,严重时,把内脏振坏而使人丧生。
(1)请你将上面短文A、B中①和②两处补上恰当的文字:
(2)文中的“亚声”是指我们学过的。
(3)从短文C中可以看出,人体内脏的固有频率大致在左右,声具有。
【拓展变式】
通常情况下,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其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称为___。
请你列举一个人们利用这种声波的实例:
。
【例4】小明正在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每周一歌,歌唱家的歌声通过传到收音机,这歌声对正在专心做作业的小良来说是(乐音/噪声)。
【拓展变式】
城区高速公路某路段两旁安装的隔音墙,其目的是减小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噪声对公路两旁居民的危害。
这种减小噪声危害的方法主要是在下列哪个途径中实现的()
A.噪声的产生B.噪声的传播
C.噪声的接收D.以上三种均是
三、【课堂检测】
1.下列与声有关的语句中,所表达的物理含义是:
(1)节日里的锣、鼓声“震耳欲聋”,说明锣.鼓声的大。
(2)歌唱家的歌声“悦耳动听”,说明歌唱家的歌声的好。
(3)小女孩的讲话“脆如银铃”,说明小女孩说话声的高。
2.东林书院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表明声音可以在中传播;用小提琴和二胡演奏“二泉映月”乐曲时,我们可以根据声音的不同来加以辨别。
3.以下几个实验现象,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A.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若从玻璃钟罩内抽气,铃声明显减弱
B.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放入水中,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
C.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不相同
D.拨动吉他的琴弦时,琴弦看上去好象变粗了
4.人在池塘边的脚步声会吓跑附近水域的鱼,声音传播的主要途径是( )
A.岸——空气——水——鱼 B.空气——水——鱼
C.岸——空气——鱼 D.岸——水——鱼
5.有些地方,可以看到图中所示的标志牌,它表示的意思是()
A.该地有乐队,可以出租B.道路弯曲,注意行车安全
C.禁止鸣笛,保持安静D.以上选项均不正确
第三章:
物态变化
一、【自主学习】
1、温度是表示的物理量,一切物体都具有温度。
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它是利用测温液体的性质制成的。
体温计量程为,分度值是。
2、人们将物质的称为物质的三态。
3、叫物态变化,物态变化与有关,物态变化过程伴随着能量的转移,即吸热的物体能量,放热的物体能量。
物态变化有、、
、、、六种形式,其中的三个吸热过程是、、
其中的三个放热过程是、、。
4、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气是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以形式汽化的。
当夜间气温降低时,白天在空气中形成的水蒸气会在夜间较冷的地面、花草、石块等上面
成小水珠,这就是露。
如果空气中有较多的浮尘,当温度降低时,水蒸气就
成小水珠附在这些浮尘上,形成雾。
深秋或冬天的夜晚,当地面温度迅速降到
0ºC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就会而形成固态的小冰晶,这就是霜。
5、如图为甲、乙两物质的熔化图像,可知物
质是晶体,其熔点是。
二、【课堂导学】
【例题1】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导学提示
例1全面考察学生对“观察水的沸腾”实验的掌握情况。
教者在此可提醒学生,烧杯下垫有石棉网,可均匀受热。
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酒精灯外焰的温度高。
拓展变式,是针对性的变式训练。
在此可补充画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1)实验器材除了烧杯、水、铁架台、石棉网、火柴、中心有孔的
纸板外,还需要器材有和。
(2)为节省时间,可采取什么措施?
(3)实验中观察什么?
(4)水中气泡在沸腾前,沸腾时___;水的
声音在沸腾前_
沸腾时___。
沸腾前,对水加热,水的温度_____;沸腾
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_____。
【拓展变式】
小华所在小组的同学为了研究水的沸点,取了200g的水加热,右表是他们
记录的有关数据。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水温/℃
90
92
94
96
97
98
99
99
99
99
(1)加热前水的温度19℃,把烧杯中的水加热至沸腾,水需吸收的
(2)热量为J。
(假设加热过程中水的质量不发生变化)
(2)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可知,水在沸腾时的特点是
(3)小华发现,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这段时间过长。
如果要适当缩短
实验时间,则可行的一种方法是。
(4)试分析水的沸点不是100℃的可能原因(写出一种即可)。
例2考查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及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状态变化情况,同时训练学生从图像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例3旨在强调晶体熔化的条件。
拓展变式强调液体沸腾的条件。
例4的复习,让学生明确日常生活中的“烟雾”、“白气”都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只是水蒸气的来源不同而已。
【例题2】如图所示,是海波的熔化和凝固图象。
从图中可看出:
海波
是_____(晶体/非晶体);它的熔点是_______;熔化过程用了_____
分钟的时间;在B点海波的状态是______;在D点海波的状态是______。
【例题3】0℃冰放在0℃的水中,过一段时间后,水中的冰会不会熔化呢?
为什么?
【拓展变式】水饺在水中为什么怎么煮都不会变黄变焦呢?
【例题4】舞台上常需“烟雾”的效果,它是借助于干冰形成的,试分析“
烟雾”的形成
【例题5】夏天刚从冰箱中拿出来的硬邦邦的冰棒,常沾着一些“白花花”
的粉,剥开包装纸就看到冰棒直冒“白气”,如果把冰棒放在装水的茶杯里,
过一会儿,茶杯外壁就会“出汗”。
请解释这些现象
三、【课堂检测】
1、下列现象所属的物态变化是:
(1)春天,冰雪消融是______________
(2)铁水浇入模子铸成铁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刚写的毛笔字一会儿就干了。
(4)火山爆发时,喷出的岩浆很快又变成了岩石。
(5)人工降雨时,飞机向云层中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吸热,云层中的水蒸气成小冰晶,小冰晶变大后,下落后成水,落到地面形成了雨。
(6)夏天,自来水管“出汗”,这是现象。
(7)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走进室内,镜片会模糊,这是现象。
(8)雾的形成,是现象。
(9)霜的形成,是现象。
第四章:
光现象(第1课时)
一、【自主学习】
1.光源:
自身______________的物体叫光源。
月亮___________光源(是/不是)
2.光的颜色:
(1)光的色散:
太阳光是白色的,将白光分解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种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
(2)透明物体的颜色:
是由它_______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
(3)不透明物体的颜色:
是由它_______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
(4)光的三原色:
_____________,即这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后,可以获得任何一种其他颜色的光。
(5)颜料的三原色:
_____________,即这三种颜料按不同比例混合后,可以获得任何一种其他颜色的颜料。
3.人眼看不见的光
(1)人眼看不见的光有_________和_________,它们也是“光家族中的成员”只是人们无法感觉到,就象次声波和超声波人们无法听到一样,
(2)_________________的不可见光叫红外线,它能使被照的物体________,具有热效应
(3)__________________的不可见光叫紫外线,它最显著的性质是__________。
4.光具有能量,这种能叫做__________。
在可见光中,____光的发热本领最大。
5.光的直线传播:
(1)光在_____沿直线传播。
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都是由_______造成的。
(2)光在_________中传播得最快,其数值为v=_________m/s=_________km/s。
导学提示
例1考查学生光的反射的基本知识,让学生知道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什么决定的
例2考查学生对光的色散的理解。
知道光有可见光和不可见光,了解不可见光的作用
例3考查学生对光的直线传播的理解。
二、【课堂导学】
【例1】在太阳光下我们能看到鲜艳的黄色的花是因为()
A.花能发出黄色的光 B.花能反射太阳光中的黄色光
C.花能发出白色的光 D.花能吸收太阳光中的黄色光
【举一反三】在无其它任何光源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红光,照在穿白
上衣。
绿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的上衣是_____色,裙子是_____色。
【例2】如图1所示,一束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到达绿
纸做的光屏上,光屏上应该有________种色光,但眼
睛只能在光屏上看到_________光;对于流入市场上的
假币,人们常借助验钞机发出的___________来辨别真伪。
【例3】紫金山天文台2009年6月13日通报:
2009年7月22日,我国将出现
500年一遇的日全食奇观。
能够解释日食现象的是光的___________传播理论。
如图2所示,位于地球上A区域的人看到的是日_____食,位于B区域的人看到
的是日______食。
导学提示
例4考查学生对小孔成像的理解,弄清像的大小和像距和物距的关系,并能作出小孔成像的光路图
【举一反三】2009年7月22日上午9∶30,在我国长江流域地区将发生“日全
食”现象。
如图3所示,发生“日全食”时太阳、地球、月球应处在同一直线
上,则地球应在图中所示的位置。
(甲/乙)
【例4】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的实例。
北宋科学家沈括也做过精彩的描述,
他在《梦溪笔谈》中写道:
“…若鸢飞空中,其影随鸢而移;或中间为窗隙所束,
则影与鸢遂相违,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
又如窗隙中楼塔之影,中间为富所
束,亦皆倒垂…”。
(如图4)
某同学用硬纸筒探究小孔成像,如下图所示。
请在下图中作出蜡烛AB在屏上所成的像A′B′(要求标出A′、B′)。
发现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离小孔越远,像就越大。
他测出了不同距离
时像的高度,填在表格中:
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的高度h与像到小孔的距离S成(正比/反比)。
该同学知道树荫下的圆形光斑就是太阳通过树叶间的小孔在地面上成的像,他测出了光斑的直径为2.8cm,光斑到小孔的距离为3.0m,从书上查到太阳到地球的距离为1.5×lO11m,由此可以估算出太阳的直径为m。
图4
三、【课堂检测】
1.晴天的正午时分,走在株洲长江北路茂密的樟树林下,你会看到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而在地上留下许多大小不同的圆形光斑,这是光的现象,光斑大小不同的原因是。
2.在暗室中将三原色光投射到白色屏上,其投射情况如图所示,A区域是____色,光在白色屏上发生的是________(镜面/漫)反射。
3.下列现象,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A.小孔成像B.水中月亮C.雨后彩虹D.海市蜃楼
4.在“五岳”之一泰山上,历史上曾多次出现“佛光”奇景。
据目击者说:
“佛光”是一个巨大的五彩缤纷的光环,与常见的彩虹色彩完全一样。
“佛光”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直线传播B.小孔成像C.光的反射D.光的色散
第三章:
光(第2课时)
一、【自主学习】
1.光的反射现象:
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改变_________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光的反射定律:
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_________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_________;反射角______入射角。
(1)镜面反射——将平行的入射光线沿________反射出去,即反射光线也是平行光线
(2)漫反射――粗糙表面能将平行的入射光线向_____反射出去,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
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循____________。
在光现象中,光路具有_____性。
3.应用——平面镜:
(1)成像像特点:
物体在平面镜里成的是___像,像的大小和物体的大小,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______,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______。
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以
______对称。
(2)利用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4.完成下列光路图
(1)平面镜水平放置,一束光线与平面镜成30°角射入,如图1所示。
请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大小。
(2)如图2所示,平面镜前有一点光源S,S发出的一束光线被平面镜反射后经过A点,请作出该光线的光路图。
(3)已知点光源A和两条反射光线,试在图3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
(4)图4所示的a,b是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画出对应的入射光线。
导学提示
例1依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问题有三类:
一是已知物和镜面画出像;二是像和镜面画出物;三是物和像画出镜面。
【注意】①画物要用实线;②像及物像连线要用虚线;③镜面要打上斜线。
平面镜作图题:
(1)确定虚像的位置;
(2)确定观察范围或光照范围;(3)确定光路;(4)确定发光点的位置。
二、【课堂导学】
【例1】在图5中画出物体ABC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例2】小鸟在平静的湖面上飞,它在湖中的像是(实/虚)像。
小鸟距湖面6m时,它的像与湖面的距离是M。
【举一反三】图6是一张在湖边拍摄的照片。
因为湖水平静,岸上景物
与湖中倒影在照片上十分相似。
下列几种方法中哪一种不能用来正确
区分真实景物与它在湖中的倒影?
( )
A.倒影比真实景物略暗一些
B.倒影比真实景物的清晰度略差一些。
C.倒影中物体排列的左右位置与拍照时的真实位置正好相反。
D.倒影中物体的高度比真实物体略大一些。
导学提示
例3.这是一条已知入射光线和镜面的位置和反射光线的位置,根据光的反射定律来计算入射角和反射的度数,看起来是一道计算题,实际上是一条作图题,首先要正确的画出光路图。
例4.这道题是考查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理解,在复习平面镜成像特点时要求学生知道每一个步骤的目的,不能混淆。
【例3】小明同学想将一束与水平面成30°角的太阳光竖直射入深井内,
如图所示请你在题图7中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度数。
【例4】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导学案 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