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离职分析方法探析.docx
- 文档编号:3023608
- 上传时间:2022-11-17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05.69KB
员工离职分析方法探析.docx
《员工离职分析方法探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员工离职分析方法探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员工离职分析方法探析
员工离职分析方法探析
引言:
现在,企业越来越强调员工忠诚的塑造,重视通过种种手段予以保证核心员工的留驻。
但是,总是会有人对企业的现状不太满意,一个行动就是选择离职。
过于频繁的离职可能会影响到企业的稳定发展,反映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在员工管理和沟通方面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本文从理论与实际操作的角度出发,深入的分析了离职与人力资源各项子业务的关系,并提出了可量化可操作的分析方法与工具,为我们通过离职分析来改进和提升企业现有人力资源管理状况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就业市场化以后,员工获得了更大的选择空间和更多的选择机会,基于人本身具有的独立性和主动性,离职是无法避免的,任何企业只能设法降低离职率。
从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考量,对离职的管理是企业对人才“招养育留”的最后一环,也是最重要的一环,留才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着前三个环节是否有效。
因而,离职管理在整个人力资源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目前事务的操作中,对离职原因的调查和分析多采用离职访谈的方式。
但是,离职访谈结果往往受限于访谈者的访谈技巧和认识水平,离职人员也往往由于各种原因不愿意说出离开公司的真实原因,因而通过离职访谈得到的对离职原因的分析结果经常与实际情况偏差较大。
本文将介绍一种在实际中采用的替代方法,通过对公司离职率进行多种标准化的数量分解,得到对离职状况的整体评估。
考虑到数量分析本身要求的语义严密性,本文将在介绍数量分析方法之前先对涉及到的离职概念进行讨论。
一、离职性质分析
一般而言,雇员和雇主之间结束雇佣关系,员工离开原公司的行为都称为离职。
离职在性质上可以分为雇员自愿离职和非自愿离职。
自愿离职包括员工辞职和退休;非自愿离职包括辞退员工和集体性裁员。
在离职各种类中,退休是对符合法定退休条件的雇员的一种福利待遇,在正常环境下其数量和比例具有可预期性,其发生对于企业更新人员年龄结构具有正面价值。
集体性裁员只发生在企业经营出现严重困难,只能通过裁员降低成本的情况,是一种偶发行为,一般在离职分析中不予考虑(下同)。
企业辞退员工往往是对行为严重违反企业规定或者无法达到工作岗位要求的员工惩罚,这部分离职由于其惩罚性,在离职整体中只占极少部分。
企业需要真正关注的是对员工辞职的管理。
辞职也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企业认为不符合企业文化或企业内竞争的要求,在企业内部绩效评定中处于被列入竞争淘汰行列的员工,企业往往通过较低的加薪、缓慢的升迁等制度或方式暗示员工主动辞职,从而规避给付员工经济赔偿金。
另一种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内部人才流失,即那些有利于企业运营和成长,是属于企业留才养才范围中的那部分员工的离职。
在实际作业中,属于竞争淘汰的辞职和属于人才流失的辞职之间的界限可能是模糊的,需要在分析中特别注意区分。
就离职的数量分析而言,理解另外一种离职的分类也是有益的。
离职在主观上可以分为必然离职和可避免离职。
必然离职一般包括:
员工达到法定退休条件申请退休,员工由于非工作原因患病无法继续参加工作造成离职,员工举家迁移造成的离职,等等。
对于必然离职,其离职原因超乎企业控制,对这部分离职是无法预期,无法控制的。
只有可避免的离职才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离职管理的对象。
根据美国劳动力市场的调查研究,在离职整体中,大约20%的属于必然离职,而必然离职在企业离职整体中所占的比例是稳定且较低的;而其他80%的离职都属于可避免离职,能够减少甚至消灭这部分离职就是离职管理的任务和价值所在。
任何有效的管理举措都将降低离职所引发的管理成本。
二、离职度量方法
对离职员工的度量最简单的方法是直接查看离职人数。
由于离职重置成本与离职人数存在直接的对应关系,二者一般呈正比例关系,通过离职人数估计离职成本是合适的。
但单纯考察离职人数未结合企业员工总体规模,无法对企业离职管理的效果进行跨企业,跨年度比较。
在实际作业中,更多采用离职率来衡量。
离职率在离职管理中常见的算法有三种。
度量2最为常见。
其分歧主要在于计算比率样本(分母)的选择。
度量2选取了期初人数和期末人数的平均值作为样本,默认该平均值是企业期间内人力资源管理所面对的平均被管理人数,其离职率相应用来衡量期间内离职管理的效果。
这种离职率较为适用于人力保持稳定或者稳定增长的企业在中短期(半年,季度,月)衡量离职率。
但是,由于企业在一个完整年度存在离职的淡季和旺季,运用该离职率公式计算年度离职率存在期初和期末都位于年度内同一时间点,样本无法准确衡量人力资源管理的对象数目。
例如,如果期初和期末都位于1月份(离职淡季末期),会造成样本的高估,进而离职率被低估;如果期初和期末都位于7月份(离职旺季末期),会造成样本的低估,进而离职率被高估。
度量3选取了预算员工人数作为样本,它主要应用于对年度离职率的衡量。
因为预算员工人数是企业年度对人力维持的目标,所以它代表本年度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管理样本,其比率表示员工离职造成对年度目标的偏离程度。
同时,预算员工人数不受月份影响,不存在度量2高估或低估的情况。
由于样本的标准化,它往往被用来对集团内各企业离职率的比较。
度量4选取了期初人数作为样本,它多用于对短期(月)离职率的分析。
在一个月内,新入职的人员尚处于入职考察期,一般并不会离职,离职人员往往是月初已经在职的员工,后者也是人力资源的实际管理样本。
对短期计算离职率采用这种方法会得到比较精确的结果。
这种离职率通常用于对月度离职率的趋势进行分析。
这四种方法的离职率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去衡量离职率以及离职重置成本。
离职率的计算方式是离职分析的基础,只有充分理解了它的计算逻辑、考察特点和不足,才能进入更深一步的离职分析。
在人力资源研究领域中,经常把离职率和入职率比较讨论,其对比关系也有助于理解离职率的意义。
离职率的另外一个名称是补偿入职率。
也就是指企业为了正常的运营,必须通过招募补充离职造成的空缺岗位,这部分补充在短期内是没有任何回馈的,是一种彻底的管理成本支出。
而另外一部分入职率是在离职率之外的,是企业为了营运扩大而新招募的员工,其入职率称为新置入职率。
处于新置入职率中这部分新进人员一般会带给企业更大的市场占有或增加企业营业额,其招募成本也随之被营业的扩大所对冲,也就是新置入职率一般将对应彻底的营业增长(除非市场预期失误)。
就补偿入职部分而言,企业补偿动作只是亡羊补牢的动作,其动作体现出被动性和无奈的一面。
离职率越大,企业补偿入职率也越大,这部分支出(尤其对人才流失的补偿)构成对企业人力资源部有限预算的净消耗,其招募工作占用人力资源部对招募投入的人力。
就目前国内的情况来看,企业离职率相对还是很高的。
这对于企业营运比较稳定的企业而言,企业的利润主要呈现在成本的降低,离职率的下降能够降低管理成本,表现为对企业盈利的贡献。
企业对离职人员的难以控制和预期,通过离职的分析区分离职性质是企业进行有效离职管理的关键。
三、离职和绩效考评
绩效考评是对每个员工的工作行为及实际效果通过运用各种科学的方法进行考核和评价的过程。
有效的绩效考评和结果利用可以促进企业正常的人事流动,对绩效评价高的员工给予较多的管理关照和较多的薪资福利,鼓励他们为企业做出进一步贡献,而对于绩效评价低的员工促使他们提高工作效率或纠正工作态度,甚至辞退。
但是,如果绩效考评作业或处理不当,也常常成为员工离职的理由,员工对绩效考评不满是离职的主要因素。
如何区分正常的人才流动和非正常的留职也就成为考察离职和绩效考评关系的主要内容。
就现实情况而言,由于考评政策或是考评结果利用不合理,存在许多无效甚至失败的绩效考评,造成企业人力的不正常流动。
这些绩效考评很容易通过离职人数的结构来体现出来。
如图所示,如果企业绩效评估采取A、B、C类员工各自占20%、70%和10%(左上子图),我们采用离职比例图(即离职中三种绩效人员各占的比例)去判断不同绩效管理对离职的影响。
就右上图形而言,大部分离职人员被控制在C类员工之中,意味着企业对A类和B类员工采取的奖励政策有效,而同时保证不符合企业要求的C类员工能够及时从企业中离开,构成有效的优胜劣汰。
企业可以充分利用绩效考核的方式和指标,从宏观上控制企业的整体离职率,配合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
就左下图而言,各类人员离职和ABC三类的员工在企业中所占比例基本一致,也就是绩效评估的结果与离职表现出无关联性,企业未有效采取对不同绩效员工区别对待的政策。
企业对绩效评估中处于差的那部分人员采取了容忍态度,企业对A类员工有一定留才政策,但是,政策不彻底。
企业中离职人数受其他非绩效因素影响,而绩效管理在控制离职上面无作为。
右下图显示的是一种失败的绩效管理。
一般而言原因在于企业未对绩效考评为A和B的人员给予足够的嘉奖,而对处于C的员工的惩戒也不明显。
AB类人员较高的离职率长期会造成经济学上面的“逆向选择”,即作为企业发展主力的A类员工离开企业,而表现较差的员工却以较高的比例保留在企业之中。
进而直接造成企业整体人员素质下降,间接地还会在企业中形成一种鼓励平庸的气氛,恶化企业氛围。
就绩效考核而言,有效地不同等级员工的待遇级差是企业控制离职的有效手段。
但是,对离职的分析无法取代对绩效考核的做管理上的评估。
如果企业绩效考核本身设计不合理,例如,作为企业发展骨干的人员无法遴选出来,对离职所作的比例分析也同样不会有正确的结论。
只有建立在合理绩效考评基础上,利用离职分析我们才可以评估待遇级差是否适当。
四、离职和职类,离职和职等
职类也称职系,是指根据职责繁简难易、轻重大小以及所需资格条件的不同,但工作性质充分相似的所有岗位的集合。
职类是区别企业中各种岗位的各自不同知识含量的重要指标。
人事行政、财务会计、软件研发和市场销售都是常见的职类。
一般而言,人力市场上对人才的供需状况会落实到具体的职类。
人力市场的供需状况决定于社会整体的宏观经济状况以及走势,如果人力市场对某一职类的需求大于供给,将提升这一职类的市场平均薪资,反之,则降低这一职类的市场平均薪资。
作为雇主的企业主体来说,其经营状况不可能做到和宏观经济完全一致,但是,作为劳动力的个人而言,其流动能力却受到了市场供需状况的相当大的影响。
因而,对人力市场职类供需的关注成为人力资源经理考察招募和离职的重要问题。
职类的离职分析考查企业中不同职类一定期间(一般大于季)内的离职比例,并与企业设定的期望离职率和人才储备计划作比较。
下图表显示的是某个企业上半年度部分职类离职率的示意图。
在企业中市场销售和软件研发类员工的离职率是比较高的,但二者也显示出不同的信息。
该企业对软件研发人员的期望离职率(反映企业在这个职类淘汰率等信息)与实际离职率基本相似,证明对这部分人员的管理是行之有效的,离职率也是在企业预期和控制范围内的;但市场销售人员的离职率却是远远高于企业的预期离职率,因而,对这部分员工的管理政策需要重新检讨和改善。
而对于生产管理和客户服务两部分离职率较低的人员,其认识方式则恰恰相反。
对客户服务类员工来说,员工离职率未达到企业期望的水平,一般说明企业对这类员工的竞争淘汰机制未能有效的建立起来,或者中低层管理人员对这部分员工的评价有着特殊的考虑,等等。
在企业中,通常还会把员工根据技能知识多寡、职责难易轻重、以及专业熟练度等分为不同的等级。
在许多企业中,还在职等下面进一步再分成更细的职级。
职等与职类有区别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职类是根据岗位的职业别不同进行纵向划分,而职等是根据员工的工作能力不同进行横向划分;但两种划分方式在管理上都是为了达到区别管理的目的。
企业把员工分为不同的层级,针对较高的层级采取较为优厚的关怀措施,常见的有如,较多的带薪假期,较高的底薪(或基本薪资),较多的员工培训预算,等等。
一般而言,企业中管理知识和技术经验主要掌握在职等序列中处于较高位置的员工手中,对这部分员工实施有效的留才计划是企业保持稳定的基础,也是企业长期发展的前提。
而且,企业中高职等的员工也积累了更多的培训成本。
因而,针对职等的管理目标是采用级差式的薪资福利和员工发展等待遇确保高职等的人员稳定,具体划分的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员工 离职 分析 方法 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