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解读高考之语文1新课程高考语文应对策略.docx
- 文档编号:30230388
- 上传时间:2023-08-07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2.68KB
名师解读高考之语文1新课程高考语文应对策略.docx
《名师解读高考之语文1新课程高考语文应对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师解读高考之语文1新课程高考语文应对策略.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名师解读高考之语文1新课程高考语文应对策略
2012年新课程高考语文应对策略
张可伦
一、新旧《考试大纲》的区别
从继承发展的角度来看,前期实施新课程高考的省、市、区,需要一段时间保持稳定,后来跟进的省市,更需要平稳过渡。
备考时首先要注意,高考语文命题的主导思想是“以能力立意”。
比较一下新旧大纲的区别,我们会发现变化主要在于:
1.在“考试能力层次和要求”中,将“鉴赏评价”(原为E级)难度降为D级,“表达应用”(原为D级)则升为E级。
增加了“探究能力”(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2.大纲中“现代文阅读”部分考试范围分为必考内容与选考内容两部分,必考内容为“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选考内容为“文学类文本阅读”及“实用类文本阅读”。
此外,课标版考试要求的“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也改为了“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词语命题考查范围将大为缩小,考点更明确,更加突出了基础性。
3.“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范围涉及了初中教材内容,参考篇目具体为:
初中50篇,高中14篇。
要特别注意的是,高中必修模块的课文,要求背诵的篇目和段落与课标大纲的要求不完全一样,在最后巩固时注意安排、调整,不要因此影响复习效率。
4.将原先的“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改为“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既与阅读考查保持了一致,也使表述更为科学合理。
“基础等级”要求的第⑥条也有变化,原为“书写规范,标点正确”,现为“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要求更为合理;也隐含了字形、标点考点主要通过写作检测的意图,将不会单独设题考查字形与标点。
5.将大纲版中的“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变成了“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并增加了“反复”(原来的修辞手法是: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6.将大纲版中的“语言表达做到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变为“语言表达做到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主要是因为“鲜明、生动”的要求应该是语言表达的较高要求。
不过,“准确”应是起码的要求,似乎应置于最前面。
此外,将“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改为“语言文字应用”,要求考生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突出了“应用”和“表达”,强调了语境应用性的特点。
“表达能力”要求有所提升,要求“具备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还强调了“在具体语境中”,突出了“能力”“运用”等新课改理念。
“古代诗文阅读”方面,难度进一步降低,主要在“鉴赏评价”上,另有两处微调应注意:
一是对虚词的掌握增加了“意义”的要求,二是将“评价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改为“评价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思想倾向”。
“写作”方面,各考查点表述语言有所变化,如基础等级中的“思想健康”考点增加了“符合主流文化导向”的字样,富有时代感;发展等级各考点表述语言均有删减,如对“有创新”考点的表述就比先前的考试说明具体多了。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新课标的高考大纲更注重于考生能力和素质的考察,也更倾向于考生理解社会,关注人生的精神深处的态度、价值、情感方面的形成。
因此,我们要注重文化因素,关注社会现实,体现人文情怀;同时,还要注重与教材的连结、贯通,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平时多读一些文质兼美的好文,尤其是对生活思考敏锐、表达技巧娴熟的文学作品,要边读、边思、边写,养成良好的思维和表达习惯。
二、2011年全国新课标语文试卷简析
2011年全国新课标语文卷,基本延续2009和2010年的模式,体现对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运用和探究六种能力的考查。
试题按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和写作六大部分编排,其中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为二选一。
变化一:
高考试题中出现新题型“选做题”。
高中语文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个部分,而高中新课改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变化就是学生自主选课。
学生在完成必修课程的基础上,可以拥有“课程选择权”,也就是说,在一定范围内“想学什么就学什么”。
从2007年的“海南、宁夏卷”开始,高考命题也作出相应的调整,而今年不但参与的省市区数量上增多,题型和内容也显得更为成熟。
2011年的17套语文试卷中,有全国新课标卷、山东、广东、辽宁、福建等五套设置了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阅读的选做题,分值15—25分。
变化二:
极力回归课本,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体现了语文学科的本质特性。
1.几乎所有的试卷都设计了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的基础知识的考查题。
如语言运用的词语、病句、衔接连贯、合理得体,甚至连字音都有考查点,使得语文学习的内涵重新被强调,以求纠正当前的一些华而不实的教风和学风。
另外,需要学生知道的基本的文学常识也出现在考题中,如湖北卷第15题(填空)(6分):
(1)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山之作是鲁迅的《狂人日记》。
(2)日本作家川端康成曾因《雪国》《古都》等作品获诺贝尔文学奖。
2.北京、广东、浙江试卷增加了一个文言文的断句题。
如北京卷第10题:
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
(5分)(略)
学习文言文,明句读是很重要的,否则,就很可能造成误读词句。
《三字经》里明确要“明句读”,韩愈的《师说》中说“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
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也道明了学习句读的重要性。
从这小处也可见高考试卷依然重视文言文基础知识的意图。
3.重视阅读积累,强调名著、经典的熏陶作用。
湖南、湖北、福建等地的试卷,都涉及了课文内容和教育部推荐名著的篇章。
如湖北卷第22题:
某中学文学社举办“感动心灵——我最崇敬的课文人物”评选活动,请从入选的蔺相如和刘和珍中任选一位,为其写一则颁奖词。
要求:
①请先将所选人物姓名写在答题卡上,然后写颁奖词;②符合人物特征;③语言表达生动、连贯、得体;④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4分)
变化三:
重传统文化,倡主流思想,重视学生世界观、价值观的正确树立和体现。
高中新课改实施以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拓宽视野是大势所趋;抬起头来看社会、放开眼来看世界、开动脑筋图未来是课改的用意所在。
2011年的各套考卷,似有灵犀般的默契,基本上都在传统文化的精髓上做文章,在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上设置问题。
变化四:
选材命题不避当前的热点或焦点话题,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时事,关注身边日新月异的变化。
2011年的高考试题最大的变化之一,也许就是在选材、命题上直接切入当前的时政要闻和热点话题,最典型的要数作文,这方面问题将在后面专门论述。
如浙江卷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的选文由新近发生的日本核灾难为发端,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启发人们审视“改造自然”这个千百年来的话题。
选文包括命题均极具时代性、新鲜感。
变化五:
作文题富有时代感和社会性,反映出一种引导当代青年关注时事、社会、民生的新导向,这应该是今年高考试卷的最大亮点。
如北京卷要求学生阐述对中国包揽鹿特丹世乒赛全部金牌的看法,在材料的末尾提到“有些道理不仅体现在乒乓球运动上,也适用于其他社会生活领域”。
既紧扣时代脉搏,又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全国新课标卷作文题是一个新材料作文命题。
材料是一个新闻稿,内容指向了一个非常社会化、富于时代感的热点问题,就是要“引导学生认识社会”,唤起考生对社会热点、现实生活的关注,对我国现阶段的发展特征、巨大变化和在国际社会的崛起有所感悟,从而树立起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爱国之心。
命题意图恰恰对应了新课标中“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以及高考大纲中“符合主流思想”的要求。
看起来不大难,但要写好真是不容易,这需要考生有较强的思辨能力,需要他从历史,现实、国际、国内等多角度多方位去发散思维,尤其要冷静思考、研判甚或去反思。
变化六:
2011年的高考题尤其是作文试题重视考生的理性思维。
今年的作文题目更偏重思辨性,有一定的社会关怀。
首先是材料主题比较集中;其次,选题更加贴近生活,主要考查学生对社会的思考和认识问题的深度、广度。
除了全国新课标卷,像四川卷的命题作文“总有一种期待”,浙江卷“我的时间”,山东卷“这世界需要你”,广东卷“回到原点”,安徽卷“时间在流逝”,江西卷“孟子三乐”等,都有思辨的内涵隐藏其中,要求考生不但要有生活、有事例,还要有哲理、有逻辑思考。
这也是在警示那些华而不实、追求虚幻缥缈文风的考生,要稳重务实,要遵循规律,要有深厚底蕴。
由此看来,今后语文(作文)的选材和命题对考生应有如下提示:
一、既要关心自己品德修养的修炼形成,又要关注国家、民族的历史传统、发展变化;二、既要有扎实的知识功底,又要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各种能力;三、抛弃埋头苦读、深陷题海的偏狭学习方式,走出书本,放眼窗外,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时代,关注国际的风云变化。
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的优秀学子,既要有知识、有文化、有修养,又要有高远的抱负、宏阔的胸怀、敏锐的眼光和亲近时代的务实精神。
趋势和关注:
1.试题的命制更趋向于踏踏实实的积累、运用,更富于人文、社会及国家民族的关注和关怀。
2.考查能力的意图将更为明显突出,要求考生不但要有扎实的语文基础功底,还要有灵活合理运用这些知识的强大能力。
3.要有走出课堂、走出书本、融入生活、融入社会的广阔胸怀,要关注时代的发展和变化。
4.特别要注意“高中新课标”与以往教学大纲设置的不同学习目标,尤其要注意课程、教材、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不能只做练习题,不闻窗外事。
三、全国课标卷新题型的应对策略
(一)加强文本阅读,强化名著、经典的熏陶感染作用。
2011年湖南、湖北、福建等地的试卷,涉及课文内容和教育部推荐名著的篇章。
湖北卷第22题:
某中学文学社举办“感动心灵——我最崇敬的课文人物”评选活动,请从入选的蔺相如和刘和珍中任选一位,为其写一则颁奖词。
要求:
①请先将所选人物姓名写在答题卡上,然后写颁奖词;②符合人物特征;③语言表达生动、连贯、得体;④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4分)
【参考答案】蔺相如:
身为门客,胆识超强;完璧归赵,智勇无双;位超廉颇,忍辱避让;国家为先,如海器量;伟哉相如,千秋名扬!
刘和珍:
你是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始终微笑的刘和珍君,你激励我们每一个热血青年,为了祖国更加强大,“奋然而前行”!
(二)关注课程改革出现的新题型——探究题。
如全国新课标卷的选做题第四题,实用类文本阅读12题的第(4)题:
尽管黄宾虹和张大千都是一代宗师,但二人的人生态度、对金钱的看法以及艺道旨趣却大相径庭。
这给你什么样的启示?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8分)
【参考答案】观点一:
恪守传统,力求雅正,甘于清寂淡泊,追寻艺术真谛。
①于平静淡泊中求真务实的人生态度;②淡泊名利,不言阿堵,保持传统学人本色;③避俗趋雅,不为流俗所动,追求华滋浑厚的画风。
观点二:
创新与模仿并重,理想与时尚兼顾。
①创造与仿作兼顾;②对金钱的开通看法和潇洒态度;③注重民间时尚意趣。
观点三:
既恪守传统,又勇于创新,在追求自己理想的过程中享受人生。
①守正出新,继承与创新兼顾;②怀抱艺术理想,追求名山事业;③脚踏实地,享受人生。
解答探究题,首先必须看清设题要求探究的内容及其所给的角度。
题干也许会提示“有人说”“有人认为”,要求考生从中选择赞同的说法,并说出“我”之所以赞同的理由。
其次,回答的时候为了对应设题亮出自己的观点,就要写上“我认为”或“我觉得”的字样以表明立场。
答题不能因为是完全个性化解读的探究而离开文本架空分析,还需要紧扣文本来自圆其说。
观点明确给2分,论述合理给6分。
(三)可能会出现的新题型:
对联、谜语
对联又叫楹联,俗称对子,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汉语言文学艺术形式,为社会各阶层人士所喜闻乐见。
对联格律,概括起来,是六大要素,又叫“六相”:
一是字数相等,二是词性相当,三是结构相称,四是节奏相应,五是平仄相谐,六是内容相关。
如:
树已半寻休纵斧;果然一点不相干。
(无情对)
欲知千古事,须读 书。
灯谜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学艺术,一是以汉字的多音多形多义为基础,二是谜面多用古诗词文原句,三是借用历史典故内涵,四是谜目多用四大名著人名、《聊斋志异》篇目、古诗词文名篇名句、成语、历史人物、名词,五是及时反映国家建设和时政的新人新事新词语,六是多将地方特色的地名、企业名、乡贤等入谜。
请将下列谜语对应的唐诗、宋词名句写出。
1.泳装(打唐诗一句)
2.丢脸(打首字为“人”的唐诗一句)
3.祝寿(打苏东坡词一句)
4.包公对镜频叹息(打李清照词一句)
(四)现代文文本阅读的设题及对策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的命题指向:
1.把握故事情节;(线索、序、开、发、高、结、尾)
2.揣摩人物形象;(正:
肖、心、动、语、细;侧:
环、烘、对)
3.注意环境描写;(自然、社会)
4.概括主题内容;(人+事+情+理)
5.品味语言特色;
6.分析写作技巧。
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
1.熟悉实用类文本的文体知识;
2.熟悉实用类文本的命题点;
3.熟悉考试说明的具体要求。
(五)文言文翻译与断句
共10分,通常为两个句子,每句5分。
评分参考中对译出全句大意与译出关键词语分别作了要求,并赋予一定的分值。
“大意”中包括实词与虚词,特别是对虚词理解的要求,一般是每句2分;“关键词语”则主要侧重在实词和句式的理解上,通常有3个词,各1分。
有些关键词学生未必能全部译出,但有了“大意”的分数,仅懂得大意也可得相应的分数。
(六)古代诗歌阅读
通常是一题两问的主观题,共11分。
设问一般涉及思想内容(感情)、形象(意象)、语言及表达技巧等的初步评说、鉴赏。
前一项总体可说是将诗句意境准确表述;后三项要准确判断并合理分析,难点在“表达技巧”的确定上。
可以将三者综合在一起来表述,得分点根据命题重点而定。
(七)高考作文参考评分标准(非正式)
一类文(47分——60分)
1.(47分——50分)角度合理,中心明确;叙述较简单,结构欠清晰。
2.(51分——55分)立意明确,语言流畅,能就材料选取某一角度进行深刻探讨,内容充实,卷面整洁。
3.(56分——60分)切合题意,中心突出,语言丰盈有文采,书写工整。
议论深刻,材料丰富,并有创新。
二类文(33分——46分)
1.(33分——37分)对材料进行简单扩写,无创意;语言干涩,错别字多。
2.(38分——43分)符合题意,语言不流畅;内容较具体。
3.(44分——46分)选取角度不深切合,文体不够规范,中心较明确;叙述缺少细节,人物不充实(记叙文),不偏离题旨。
写作时要注意的细节:
1.所给材料是为我们写作划定范围,先用以上方法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多角度提取立意方向,避免盲目抓住一个角度就作文;
2.选择几个角度后进行比较,选定一个最佳角度(材料有中心、重要、次要和沾边角度)进行写作;
3.选择的角度切入点要小、新颖,但要考虑所写作文的立意要深刻、要有普遍意义;
主讲教师:
张可伦 陕西师大附中 特级教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名师 解读 高考 语文 新课程 应对 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