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最完整版 心理学复印.docx
- 文档编号:30229921
- 上传时间:2023-08-07
- 格式:DOCX
- 页数:41
- 大小:50.56KB
X最完整版 心理学复印.docx
《X最完整版 心理学复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最完整版 心理学复印.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X最完整版心理学复印
高等教育心理学精华版:
一、名词解释
1、高等教育心理学:
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分支。
2、心理学:
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以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
3、心理过程:
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经常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
4、个性心理(个性):
人在心理过程的发展和进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点。
5、心理状态:
在心理活动进程中,或从心理过程到个性心理特点形成的过渡阶段,常常出现的一种相对持续的状态。
6、心理发展:
指个体从出生到成年期间所发生的积极变化,意味着人对客观现实反映活动的扩大、改善和提高。
7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对象和任务:
根据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和高等教育的特点,可以认为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是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它的基本任务归纳起来有两个方面:
第一,探索,构建本学科的理论任务;第二,以理论指导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效率,学生素质以及教师教学水平的教育实践任务。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首要任务是揭示在高等教育心理学实践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规律,为提高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培养国家建设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
8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试法。
9教学效能感:
效能感指自己进行某种活动的能力的主观判断,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这种判断,会影响教师对自己学生的期待、对学生的指导等行为,从而影响教师的工作效率。
10教学反思:
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11教学监控:
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目的,在教学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12教育机智:
教育机智是教师的胜任力的一种,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种特殊智力定向能力,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各种表现,特别是对意外情况和偶发事情,能够及时作出灵敏的反应,并采取恰当措施解决问题的特殊能力。
13教师胜任力:
教师胜任力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应具备的进取心,责任感,理解他人,自我控制,专业知识和技能,情绪觉察能力,挑战与支持,自信心,自我评估等特征。
14学生学习:
狭义的学习是指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学习作用:
获取知识、发展智能、提高素质。
15人类的学习是广义的学习,是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以语言为中介,通过思维自觉的,有目的地,有计划的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16发现学习:
美国当代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倡发现学习,就是让学生独立思考,改组材料,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原则。
他强调的是一种方法。
接受学习:
教师将学习内容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给学生,教师传授,学生接受。
它一直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
美国纽约州大学研究院的教育心理学教授奥苏伯尔强调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认为它可以在短时间内使学生获得大量的系统知识,这正是教学的首要目标。
有意义学习:
当前的学习与已有知识建立起实质的,有意义的联系。
奥苏伯尔
17学习需要:
是指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是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
18学习诱引:
能够激发大学生学习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其学习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19学习期待:
在大学生学习过程中,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对自己力图达到的学习目标的自我评价与判断,是个体对自己能力、经验、客观条件、目标难度等方面加以权衡、考虑之后的综合预想水平。
20动机:
是引起并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
具体来说包括:
一、对人的行为发动、维持和促进的能量,直接影响行为的强度和效果;二、具有某种动机的行为总是指向某一目标,而忽视其他方面,使行为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
21学习动机:
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心理特点,它是在学习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活动,并力图促使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的目标的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22学习迁移:
是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的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
其本质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类型:
普遍迁移与特殊迁移,(布鲁纳)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侧向迁移和纵向迁移(加涅),低路迁移和高路迁移,(所罗门和帕金斯)两类知识迁移。
(辛格利与安德森)类型:
1、普遍迁移与特殊迁移(根据迁移范围的大小划分)。
前者指的是具体知识与技能的迁移,范围较小,后者指的是观念或态度的迁移,范围较大。
2、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前者指的是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后者是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
3、侧向迁移和纵向迁移。
前者是指习得的概念和一般规则在新情境中的简单运用,一般不会产生新的规则;后者是指习得概念和规则在新情境中运用之后产生新的高级规则。
4、低路迁移与高路迁移。
前者是指经过充分的变式练习之后,技能运用达到了自动化境地,这样技能就可以产生自动迁移,不需要反省认知的参与;后者式指在新的情境中有意识地运用先前学习地抽象知识解决问题。
5、两类知识迁移。
把知识分为陈述性和程序性两类,共四种迁移(程序-程序,称述-成陈述,程序-陈述,陈述-程序)
23问题解决:
是由一定情境疑难引起的,需要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对这一情境予以顺利排除的过程。
它通常有四个基本特点:
问题情境性、目的指向性、操作序列性、认知操作性。
24创造力:
创造力共有5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是杰出性和独创性的合而为一。
第二层含义是指“想出别人所想不出的观念”的能力即独创力,并把创造力视为一种产品或任何创造的结果。
第三层含义是忽视所谓的质,而把产品的数量看得比创意更为重要。
第四层含义强调思维运作的状态比实际产品更重要。
第五层含义则认为创造力与问题解决能力有关。
创造力是由敏锐力、发散力、变通力、独创力和精致力等5个方面构成。
25自我意识:
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身心状况、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知、情感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意向。
首先,它是人的意识活动的一种形式;其次,它是人的心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基本标志;最后,它作为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性形成水平的标志。
26心理健康教育: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主要内容包括:
环境适应、学习活动、人际交往、恋爱于性、求职就业(或者答:
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着这样的目标:
1。
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和欣赏自己,建立健康的自我形象;2。
促进自信,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3。
学习于他人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4。
学习于异性相处,对恋爱、婚姻、家庭有正确的观念态度;5。
在学习上奠定稳固的基础;6。
为将来的工作做充分的准备。
)
27心理健康:
(题库里原来没有,我加的)广义的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狭义的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知、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
28品德:
品德:
即道德品质,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对社会、他人、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29品德形成:
大学生的道德认识经历了从道德观念到道德概念、道德信念,再到道德评价过程。
30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心理结构的一部分,是作为主体的人对自己存在的认识和把握以及对自身及其与外部世界关系的意识,它是个体的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
31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
从动态的角度说,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和物品交换;从静态的角度说,它是指人与人之间已经形成起来的关系,即通常所说的人际关系。
32教师角色:
教师角色即指其是一种社会角色,又指其是这种角色的承担者,指受过专门教育而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方法和技能,发展学生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士。
33、联结:
即就是结合,、关系、倾向,指的是某种情境只能唤起某种反应,而不能唤起其他反应的倾向。
34、认知地图:
是动物头脑中形成的对环境的综合表象,包括路线、方向、距离,甚至时间。
35、陈述性知识:
指有关人所知道的事物状况及事物之间关系的、能够被人陈述和描述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包括名称、事件、事实、态度等。
36、程序性知识:
是一种以操作步骤为基础的知识,是一种倾向于动态变化的知识,人们对其组织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
37、定势:
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
38、创造力:
创造指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成绩或东西;创造力指一种创造的能力。
39、人际交往:
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从动态讲,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和物品交换;从静态讲,是人与人之间形成的关系,即人际关系。
40健康:
健康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也是旺盛生命力的重要标志。
健康不仅是人们最珍惜的生活需要,而且是人类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发展基础。
健康可以归结为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一个健康的人,不仅躯体健康,而且心理健康。
41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
42心理健康教育:
依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素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
二、简答题
1.图式说明人的心理活动系统。
答:
心理过程指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那些心理活动,它们经常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中。
心理状态指在心理活动的进程中,或从心理过程到个性心理特点形成的过渡阶段出现的一种相对持续的状态.个性心理指一个人在心理过程的发展和进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那些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点。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所表现的心理现象都是密切联系、交互影响的,具有高度的整合性。
2.简述心理学任务。
①描述,对心理事实用科学语言予以叙述,以便人们认识它;只说明事实的真相,不探究问题发生的原因。
②解释,对个体行为作进一步分析,探索产生该行为的可能原因。
③预测,根据现有的资料,估计将来某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④控制,通过控制影响心理的因素来控制心理;减少心理因素的消极影响,增强心理素质的积极影响。
⑤提升,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人,许多心理学家从事心理学的应用研究,其主要目的是提高人类的生活品质。
3.简述你对教师角色的理解。
答:
“教师”有两重含义“既指一种社会角色,又指这一角色的承担者”。
作为一种社会角色,他是一种客观的社会规定,具有非人格的特征;作为角色的承担者,指的是个体的人,具有个性的特征。
所以,广义的教师角色是指从普遍的、泛化的角度来说明教师是什么,狭义说则是从教师作为一种社会职业角色来解释教师是什么。
由于教育活动的多样性,以及教师这一职业行为的艰巨性、复杂性、专业性,教师应成为一个集多种角色于一身的角色丛。
可以将它划分为:
(1)知识传播者。
学习发动者、组织者和评定者角色;
(2)父母形象角色、朋友角色、管理员角色;(3)青少年团体工作者、公共关系人员、心理辅导员等社会活动家角色;(4)榜样、模范公民角色;
(5)学生灵魂塑造者角色;(6)教育科学研究者角色。
从以上对教角色及行为的分类描述中可以看出教师的多种作用和功能。
但是总的说来,教师的角色功能都是为了完成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发展学生的能力和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
4教师角色的作用?
答:
教师是集许多角色于一身的特殊职业,其影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教师领导方式对学生的影响。
经大量实验研究证实,教师的领导方式对班集体的社会风气有决定性影响,学生的社会学习、态度和价值观、个性发展以及师生关系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第二,教师教学风格对学生的影响。
教学风格是指在计划相同的教学目的的前提下,教师根据各自的特长,经常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的特点。
每个教师都会有自己的教学风格,这对促进不同个性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是有利的;
第三,教师人格特征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的人格特征不仅关系到教师的行为以及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而且对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效果、智力发展和品德形成都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有两种重要特征对学生有显著影响,一是教师的热情和同情心;二是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性的倾向性;第四,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对学生期望、期待、热情关注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和人格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
师生态度产生的相互交流与反馈被称之为罗森塔尔效应。
最后,教师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
这种影响一般有两个途径:
一是有声的言教;另一个是无声的身教。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全面,教师的言行举止都处在学生的严格监督中,所以必须规范自己的言行,为学生树立榜样。
5.简述学习的作用。
答:
学习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手段。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学习史。
只有通过学习,人才能成为全面发展的新人。
学习的作用也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获取知识,即通过一定形式合一定时间的学习活动,把人类千百年来积累的最基本、最主要的知识学到手,把前人积累的经验逐步转化为自己的经验,使人从“自然人”转变成为“社会人”,成为有知识的人。
2)发展智能,学习活动的过程使思维得到发展,而且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等也相应得到发展。
3)提高素质,学习在全面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等方面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6.简述学习动机的功能,结构与种类
答: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由学习动机引起和推动的,具体来说,学习动机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有以下功能:
首先,激活功能,即唤起和引发学生学习行为。
其次,指向功能,指学生在学习动机作用下,将自己的学习活动引导向某一特定目标。
最后,强化功能,是指人的活动动机受其行为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的影响,两种情况:
正强化、负强化。
具体体现在学生往往根据自己的学习成绩,对自己后继的学习进行调整。
结构:
学习需要与诱因。
学习需要与诱因作为学习动机的必要条件而存在。
学习期待。
学习期待是学习动机的又一基本要素。
种类:
主导学习动机与非主导学习动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直接性学习动机与间接性学习动机,近景的学习动机和远景的学习动机
7.简述大学生学习特点。
答:
大学生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独特的特点,主要有两个方面:
①大学生学习内容的特点:
专业化程度较高,职业定向性较强;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较强;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
②大学生学习方法的特点:
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增强;课堂学习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
8.简述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答:
问题解决的影响的因素:
1)情绪与动机。
积极情绪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消极的情绪会阻碍问题的解决;动机影响问题解决的效果。
2)对问题情境的知觉,问题情景与个人的认知结构的差异越大,问题就越难解决,相反则问题容易解决
3)定势,指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
使人们按照某种较为固定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影响问题解决时的倾向性
4)功能固着,指一个人看到某一个物体的一种惯常用途后,很难看出它的其他新用途。
5)原型启发,原形与要解决的问题之间存在着某种共同点,通过联想人们可以从原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9.简述创造力的影响因素。
答:
创造力的影响因素主要分为认知因素和人格因素两大类:
(1)认知因素
智商。
高智商很有创造力,反之。
②领域知识。
创造力一般都要有一定的领域知识作为背景。
③策略性知识。
(2)人格因素
①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创造兴趣。
②勇敢而独立的个性和批判精神。
③积极的心理承受力和开放的心胸。
以上都是有助于创造力的发挥。
10.简述凯尔曼的关于品德形成理论。
答:
他认为,个体的品德是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因此,人的品德的形成也是社会规范及其价值原则内化的结果,经历了从外向内转化的过程。
有三个阶段:
社会规范的依从,是规范内化的初级阶段,也是进一步内化的基础;社会规范的认同,是规范内化的深入阶段;社会规范的内化,这时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稳定的品德得以形成。
11.简述品德的心理结构?
答:
品德的心理结构是指品德这种个体心理现象的组成成分及其相互关系。
①道德认识(道德观念)指个体对于道德行为规范中的是非、善恶、好坏机器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人的认识过程在品德上的表现。
在此基础上形成道德情感。
②道德情感:
是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实现及其所引起的一种内心体验,也就是人在心理上产生的对某种道德义务的爱憎、喜恶等情感体验。
是产生道德行为的内在动力。
③道德意志:
是人在产生道德行为过程中表现的意志品质,是人们自觉克服履行道德义务过程中的困难那和障碍的能力和毅力,是为达到既定的道德规范而自觉努力的心理过程。
是道德意识向道德实践转化的过程,是主观见之与客观,观念付诸行动、实践的过程。
④道德行为,是个体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和道德情感激励下表现出来对他人和社会的行为。
12.试述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特点。
答:
大学生处于自我意识的飞跃阶段,开始以自己本身作为自己认识的对象,即“眼光”朝内,越来越细致地观察自身的内在世界。
1)大学生自我认识的充分性、完整性与社会性
2)大学生自我体验的丰富性、波动性与敏感性
3)自我控制的自觉性、独立性与自主性
4)自我规划的稳定性、长远性与现实性。
13.试述自我意识发展。
答:
个人的自我意识从发生发展到相对稳定,大约经过20多年的时间。
个体的自我意识的发展,本质是人逐渐走向自主乃至自由的过程。
是在社会交往的过程中,随着语言和思维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
(1)自我中心期,它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形态。
人在生命之初是没有自我意识的,儿童在大约2岁后,逐渐学会使用代词“我”,这标志儿童自我意识的产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质的飞跃。
同时这个时期表现出来的行为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认为外部世界是为他存在的,以他为中心的。
(2)社会自我发展期,也称为“客观化”时期。
从3岁到14岁,自我意识发展进入第二阶段。
这个阶段是个体接受社会文化影响最深的时期,也是学习角色的重要时期。
这一阶段表现出来的行为是服从社会以及他人,即用别人的观点去评价事物,认识他人。
对自己的认识也服从于权威或同伴的评价。
(3)心理自我发展阶段,又称为自我意识的“主观化时期”。
从青春初期到青年后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期,其间自我意识经过分化,矛盾,统一趋于成熟。
此时,个体开始清晰意识到自己的内心世界,关注自己的内在体验,用自己的眼光和观点去认识外部世界,能正确感知自己的社会角色并能主动的根据社会要求去认识和发展自己。
14.自我意识的功能?
答:
自我意识的作用十分巨大,主要表现在:
第一,提高认识水平(知)。
自我意识使人能把自己的心理活动当作客体加以反映,这就大大提高了人的认识活动的效能。
通过对自身认识过程的认知,人就可能发现原有认识活动的不足,可能选择和运用更好的认知策略,从而使认知活动更加完善,有效。
第二,丰富感情世界(情)。
人们能把感情世界作为自己意识额客体,才得以发现大自然的美丽,从而体验种种美感。
恰恰是自我意识的存在和发展,才使得人的情感生活变得日益丰富、细致而复杂。
第三,发展意志能力(意)。
自我的自主性的实现需要个人监督,需要意志的力量,无论其表现形式是施力于外部,还是内部,都离不开自我意识的作用,离不开在意识中对自我和环境的明白区分。
最后,促进道德形成(行)。
人的“自我”概念不仅包含现实的自我,还包含理想的自我的方面。
一方面,社会道德在个人的自我意识中找到了栖身之所,也找到了可以调节、激发(或抑制)个体心理与行为的杠杆;另一方面,就个体而言,一个的自我意识包含了道德、信念和到的体验,以及与之相联系的价值观念的内容。
14.试述人际交往的功能。
答:
人际交往有五种功能:
第一,信息交流功能。
信息作为社会生活中的动力和原料已经展示出越来越大的意义。
信息是多样的,交流的方式也是多样的,而人际交往就是一种获得和交流信息的有效方式。
第二,促进发展功能。
人际交往是个人社会化的起点和必经之路。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我们越来越依靠群体的力量,这种“群体效应”已越来越成为各项工作的推动力。
而这种效应的出现主要是人际互动和交往中实现的。
第三,协调整合功能。
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有时这种差异还会导致剧烈的矛盾冲突。
而人际交往能使人们联合起来,形成一个整合的主体,从而促使人们的行为协调一致。
第四,自我认识功能。
人的自我意识的保持和自我价值感的确立是通过社会比较过程来实现的。
人需要了解别人,也需要通过别人来了解自己。
因此需要同别人进行交往,需要同别人建立并保持一定的人际关系,从而不断通过社会比较获得充分信息,使自己相信自己是有价值的,才能保持其稳定的自我价值评判。
第五,心理保健功能。
通过彼此相互交往,诉说各自的喜怒哀乐,可增进人们之间的亲密感,安全感,并从中吸取力量,这对保证人的心理健康无疑都是必需的。
15.试述人际交往的影响因素。
答:
第一是仪表。
个人的仪表包括长相、仪态、风度、穿着等,这些都会影响人们彼此间的吸引。
爱美是人的天性。
美丽的仪表能够使人产生身心愉悦感,容易对交往对象产生好感。
但随着交往时间的增长,双方了解程度的加深,仪表因素的作用会越来越小。
第二是空间距离。
距离近,使双方交往和接触的机会增多,彼此间更容易了解熟悉。
第三是交往频率。
人们接触的次数称为交往频率。
交往的次数越多,越容易具有共同的经验,共同的话题和感受,因而越可能建立密切的关系。
第四是相似性。
相似的因素很多,包括年龄、性别、学历、兴趣等。
其中态度是最重要的因素,即所谓志同道合,情投意合。
第五是互补性。
所谓互补是指人的个性表面的差异,由内在的共同观点或看法来弥补。
它实际上是一种主观的需要或动机。
第六是能力。
一般来说,一个人的才能出众或有某方面的专长,对别人就有一种吸引力,使人愿意与他交往。
但一个极其聪明的人会使人感到高不可攀,相反,有小缺点、才能超群者往往更受人们喜爱。
最后是个性品质。
在影响人际交往的诸因素中,个性品质是最重要的因素。
随着交往的深入,仪表的影响会慢慢减弱,而个性品质的影响会逐渐增大。
16.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答:
第一,交往愿望的迫切性。
大学生多数是第一次离开家庭,父母,为了适应新的环境、丰富课余生活,他们在大学中广交朋友,扩展生活空间。
同时,人际交往又是使大学生开阔视野、早日成熟、适应社会的重要途径。
第二,交往观念的自主性。
大学生由于个体的主体意识迅速增强,在人际交往上他们不想过分依赖父母、家庭、老师,有着强烈的成人感。
无论在交往方式、交往内容与交往对象的选择上,都具有明显的自主性。
第三,交往内容的丰富性。
大学生们兴趣广泛,情感丰富,精力充沛,思想活跃,对各种自然、社会的现象都会产生注意,这使得他们交往的内容变得非常丰富。
第四,交往系统的开放性。
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家庭状况、生活经历各异,而且又有高等学府中信息灵通的特点,决定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是一个多层次、多方位的开放性系统。
17.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常见的心理障碍?
答:
第一,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容易出现自卑心理。
原因主要有下面几点:
一是缺乏自我认知。
这样的人往往高估别人,低估自己,结果比出了自卑感,丧失了交往的勇气和自信心;二是消极的自我暗示。
怀疑自己的能力,不敢自我表现,从难于与人交往到孤独的自我封闭;三是长期的环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X最完整版 心理学复印 完整版 心理学 复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