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课程设计.docx
- 文档编号:3022972
- 上传时间:2022-11-17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144.50KB
物流管理课程设计.docx
《物流管理课程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流管理课程设计.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物流管理课程设计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研究以及对策
第一部分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研究综述报告
1基本定义及区分
1.1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概念
要想知道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含义,首先要了解冷链的含义,所谓冷链,是指将易腐、生鲜食品在生产、储藏、运输、销售直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
那么冷链物流则是把易腐、生鲜食品的生产、运输、销售、经济和技术等各种问题集中起来考虑,协调相互间的关系,以确保易腐食品在加工、运输和销售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是具有高科技含量的一项低温系统工程。
显而易见,农产品冷链物流,就是众多冷链物流的一种,是能够食用的农产品,为了长久保持其营养不流失,保证其不腐烂,而采用的一种低温环境下的生产、存储、运输、销售的物流链系统。
1.2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分类
冷链物流适合的商品一般分为三类:
一是初级农产品,包换:
蔬菜、水果、肉、禽、蛋、水产品、花卉等;二是加工后的食品,如:
速冻食品、禽、肉、水产等包装熟食、冰淇淋和奶制品等等;三是特殊商品,即药品和疫苗。
第三类的药品和疫苗在本研究中不做涉及,本研究只针对农产品的冷链做具体化的分析和探讨。
目前,冷链适合的农产品还可以按照存贮的温度不同分为以下四类:
1.冷藏食品:
适于在0℃——7℃保存。
比如:
生鲜蔬菜(叶菜类、截切生鲜蔬菜)、果汁、牛乳、乳饮料、禽蛋类等。
2.冰温食品:
适于在-2℃——+2℃保存。
比如畜肉品(牛、猪、羊肉)、禽肉品(鸡、鸭肉)、水产品(鲜鱼、贝)等。
3.冷冻食品、冰品:
适于在-18℃以下保存。
比如冷冻蔬果、冷冻农产品(速冻玉米)等。
4.超冷链食品:
适于在-50℃以下保存。
比如生鱼片等。
一般来说,仅分为冷藏食品(含冰温食品)与冷冻食品(含冰品、超冷链食品)两种。
无论什么产业,物流成本是普遍存在的。
但相对于价值来讲,农产品冷链物流耗费着更加巨大的成本,改善它,更能体现“物流是第三利润来源”的原则。
冷链物流下的农产品不同于工业品,这种不同决定了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特性,这些特性制约着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绩效。
1.3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特征
现代物流是集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柔性化和智能化为一体,冷链物流更是以产品在时间、品质、温度、湿度和卫生环境的特殊性,能够体现更大的增值潜力和能量。
冷链物流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达到以较低成本满足较高服务水平、进而促进销售的目的,需要供应链各环节之间的高度协调、通畅的信息流通、高效的运作、资源的优化管理等。
针对不同产品的特性进行合理配送在冷链物流供应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与常温物流比较而言,冷链物流具有以下特征:
1.冷链物流配送货物的易腐性
冷链物流配送的货物通常是生鲜产品,属于易腐性食品,在运送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会使货物品质逐渐下降。
生鲜食品在运送时保存环境的温度越低,品质越能保持长久。
生鲜产品品质随时间推移而变化的过程中,“温度”是影响其品质最重要的因素。
储藏生鲜食品依储藏环境的温度而定,温度越低,则能保持品质不变的时间越长。
而冷冻食品从生产到消费的过程中,经过工厂制造加工、冷藏、输送,到销售点的冷藏,各阶段的冷藏温度皆不相同。
如果能将食品品质可能维持的时间与冷藏温度的关系进行量化,实际运作过程中将会相当便利。
冷冻食品需求量相当大的美国即针对多种食品,调查保存温度和所经过的时间对食品品质所造成的影响,即时间、温度和产品耐藏性,即“3T原则”。
“3T原则”指出了冷藏食品品质保持所允许的时间和产品温度之间存在的关系。
由于冷藏食品在流通中因温度的变化而引起的品质降低的累积和不可逆性,因此对不同的产品品种和不同的品质要求部有相应的产品控制和储藏时间的技术经济指标。
冷链物流应遵循“3T原则”,在实际操作中,可按照简单工式推算出冷冻食品的品质下降情形。
2.冷链物流的时效性
生鲜产品的生命周期短,易腐性产品在运送过程中由于运送时间的长短,而造成产品的品质下降,人们在购买时从表面上无法区别。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生命周期较短的生鲜产品,如果运送时间的增加,虽然品质不至于达到不可食用的地步,但是人们在购买过程中,此类产品被销售出去的机率会降低,销售量会减少,从而造成损失。
这部份虽然是销售商的损失,但是因为运送时间的延误而造成销售上的损失,理应由物流配送商承担。
因此生鲜产品销售商为了达到较高的服务水准,在货物到达销售端时,会有时间窗的限制,限制运送者必须在事先约定的时段内送达。
因此事先规划配送路线,考虑时间窗的限制,不仅可降低运输企业的营运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销售商的服务水准,满足顾客的需求。
3.冷链物流配送装备要求的特殊性
一天之中气温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不同气温下为维持产品在适宜的低温,使得它们在运输中需要防腐保质,需要采用特定的低温运输设备或保鲜设备等组织冷链物流,所以要有大的冷藏库,不论是农产品的生产地,还是第三方物流的收购地,都要求有冷藏和冷冻双功能库,才能保证生鲜食品的品质。
在有冷库的同时,也要配备冷藏运输车和保温集装箱等。
4.冷链物流具有效率低、成本高的特性
有数据表明,仅仅由于冷链食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使得整个物流费用占到易腐食品成本的70%,而按照国际标准,易腐食品物流成本最高不超过其总成本的50%。
这是因为目前我国冷链食品生产企业普遍规模较小、较分散,而农贸市场、超市、专卖店、餐饮企业、大型企事业单位等需求也有同样的特点。
这使冷链食品在流通过程中不可避免要进行一次或多次集散,增加了冷链食品的流通环节,而多环节的流通链条,不仅降低了流通效率,造成了相当一部分冷链食品的损失,而且进一步增加了流通成本。
在温度的要求下,冷藏库的电耗、运输车的油耗会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增加,这就使得冷链物流配送商在配送时必须额外考虑气温的变化。
由于食品冷链是以保证易腐食品品质为目的,以保持低温环境为核心要求的供应链系统,所以比一般常温物流系统的要求更高,更复杂。
首先,比常温物流的建设投资要大很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其次,食品冷链的运作始终是和能耗成本相关联,有效控制运作成本与食品冷链的发展密切相关。
5.冷链物流的各环节具有更高的组织协调性
如果冷链物流各个环节信息传递不畅,使库存、装卸、运输等缺乏透明度,造成冷藏产品在配送、运输途中发生无谓耽搁,使风险及成本增加。
这就要求冷链物流要具有较高的组织、协调性。
尽量完善冷链信息系统功能,及时对市场需求进行有效预测,充分发挥有效的信息导向作用,信息及时,从而保证冷链食品流向的顺畅。
6.冷链物流市场具有经营规模小、网络分散的结构特征
一方面我国目前第三方专业化的冷链物流企业才刚刚开始兴起,发展极不成熟,绝大部分新成立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是原有从事冷藏运输或仓储的企业转制而成,企业规模小,网络不健全,市场覆盖面较窄;另一方面在物流基础设施设备布局上也存在结构不合理,一些地方冷冻仓库需求不能满足,一些地方仓库长期闲置。
这种经营规模小、网络分散的结构特征使冷链物流市场混乱,产业竞争力不足。
2国内外研究现状
2.1国内研究
新中国的冷链最早产生于50年代的肉食品外贸出口。
1982年,中国颁布《食品卫生法》,从而推动了冷链的进一步发展。
20多年以来,中国冷链不断发展,以一些食品加工行业的龙头企业为先导,己经不同程度地建立了以自身产品为核心的冷链体系,包括速冻食品行业,肉食品加工企业,冰淇淋和奶制品企业及大型快餐连锁企业,还有一些食品类外贸出口企业。
2004年6月,美国农业部冷链改善项目组曾对中国华南冷链物流现状进行了调查,从多个方面调查研究了中国冷链现状。
首先,从总体上讲,专家认为中国基本上没有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冷链体系,食品的运输和配送仍然由食品生产企业直接经营,没有外包。
另一方面,运输企业己经逐渐开展冷藏运输服务,但是服务质量还有待改善,不能满足市场和客户的要求。
冷链上下游各环节之间急需整合。
信息技术在一定范围内得到应用,但是多数厂商还处于手工加工结合自动化的阶段,未来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运作效率还有很大的空间。
在冷链各个环节中,食品生产企业是冷链的源头,但是根据实际的调查结果发现,从农场到批发市场是果蔬冷链的最大断点,新鲜果蔬通常未能做到预冷处理,运输过程中经常没有制冷。
冷库和配送设施是冷链的中间核心环节。
在调查地区发现,多种冷藏建筑设施是由其他用途的建筑物改建而成,很多指标不合格。
货物的装卸平台过窄,无密封库门,手动装卸比较多,可以随意破坏冷链的完整。
同时冷链的管理水平有待改善,冷链食品的处理和摆放不够合理。
连锁超市是冷链食品面向消费者的最后环节。
超市门店因为存储能力有限,本身又缺乏足够的储藏区和备货区,这给冷链配送中心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2.2国外研究
冷链起源于19世纪上半叶冷冻剂的发明,到了电冰箱的出现,各种保鲜和冷冻食品开始进入市场和消费者家庭。
到20世纪30年代,欧洲和美国的食品冷链体系己经初步建立。
40年代,欧洲的冷链在二战中被摧毁,但战后又很快重建。
现在欧美发达国家已形成了完整的食品冷链体系。
1955年至1965年,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促进了流通革命,在冷链中的体现主要是在果蔬的分级、挑选、清洗、加工、包装、预冷、冷藏、运输和销售中采用冷链保鲜技术。
1975年,日本为了进一步提高与冷链相关的问题的研究水平,这些问题包括生鲜食品的温度与品质的关系、适宜的温度管理方法和适宜的低温流通设施以及冷链机械的开发等,日本农林水产省成立了食品低温流通推进协议会,研究整理出《低温管理食品的品质管理方法及低温流通设施完善方向》。
制定了食品低温流通温度带,即生鲜食品的流通温度为-4℃至5℃,并发行了《低温链指南》,使生鲜食品冷链保鲜技术进入了基本完善的阶段。
现在,英、美、日等发达国家易腐食品物流过程的冷藏率己达100%。
以蔬菜为例,为了保证质量和降低损耗,非常重视蔬菜采摘后处理的各个环节。
一般程序为:
采收和田间包装→预冷→清选与杀菌→打蜡或薄膜包装→分级包装。
所有蔬菜包装材料均印有蔬菜名称、等级、净重、农家姓名、地址、电话等,以保证信誉。
蔬菜始终处于低温条件,形成一条完整的冷链,即田间采后预冷→冷库→冷藏车运输→批发站冷库→自选商场冷柜→消费者冰箱。
由于处理及时得当,蔬菜在加工运输环节中的损耗率仅为1%--2%。
在发达国家,冷链保鲜技术己达到了十分先进的水平,生鲜食品在冷链系统中运行,保证了品质,减少了损耗,提高了产品附加值,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二部分案例分析
1从市场营销的角度看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
1.1案例简介
在山东威海,一家当地名叫家家悦的超市通过其多年对生鲜产品的经营,成功打败了当地的农贸市场,并将触角伸向了多个县市。
而与众多零售商不同的是,家家悦的冷链控制系统不仅仅是一个生鲜产品的保鲜过程,还包括对各种生鲜产品在冷链环境下,安全稳定的加工过程。
家家悦在威海文登宋村镇建立了家家悦生鲜加工配送中心,依靠这一中央生鲜加工配送中心,家家悦的各种生鲜产品从毛坯成为半成品,甚至成品。
以一头白条猪为例,当猪被屠宰后,供应商需要按照家家悦的要求将白条猪在8℃~10℃的环境下,一分为二。
在加工完后,猪肉被迅速放入0℃的保鲜库中,进行24小时的储存,并排酸,家家悦PC加工物流配送中心主任蔡连超向《中国经营报》记者介绍,“此时,家家悦会对供应商的操作全程进行跟踪,并最终测量二分之一猪肉冻体的后腰中心温度,如果温度达到7℃~9℃,这头猪肉就算合格了,可以等待冷链车来接货。
”
到了目的地后,猪肉的温度检查则会更为细致。
供应商需要先打印出全过程的温度显示情况供家家悦检查,如果运输过程中环境出现了8℃或10℃的温度,或出现冷链断掉的状况,则需要再测试到货时的车厢温度,以及对猪肉后段进行中心温度测试。
当加工配送中心收货之后,这个二分之一冻体的猪肉将进入加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物流 管理 课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