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9课《父爱之舟》教学设计.docx
- 文档编号:30225019
- 上传时间:2023-08-07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0.20KB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9课《父爱之舟》教学设计.docx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9课《父爱之舟》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9课《父爱之舟》教学设计.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9课《父爱之舟》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9课《父爱之舟》教学设计
19《父爱之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父爱之舟》是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
本文紧紧围绕“父爱",选取生活中的平凡小事,写出了伟大而深沉的父爱,抒发了儿子对父亲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文章四次写到姑爹的小船,并以小船这条线索贯穿全文,把件件旧事连为一体,内容看似零散,实则结构严谨。
父爱与小舟不可分割,船来船往,“我”的感受也在变化,主题思想在叙述中得到了层层深化。
设计理念:
本单元阅读的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本课教学紧紧围绕语文要素,梳理场景、品味细节,引导学生自主体会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情感。
以“画中舟”、“梦中舟”、“心中舟”为板块组织教学,层层递进,引导学生在平实的语言和平凡的小事中体会深沉的父爱。
教学目标
1.认识“茧、栈”等14个生字,会写“蚕、考”等14个字,会写“渔船、报考”等19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说出“我”梦中出现的难忘的场景。
3.理解课文题目和句子的含义,体会深切的父爱。
教学重难点:
感受细节与场景之中蕴含的父爱。
体会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梳理内容
1.导入,揭题。
同学们,《慈母情深》中的母亲辛勤工作、省吃俭用,在生活如此艰辛的情况下,却愿意花钱给作者买书,我们从作者描写的场景和细节中感受到了浓浓的母爱。
那么,我们生命中另外一个重要的人物——父亲,他们又会怎样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吴冠中写的一篇回忆散文《父爱之舟》。
(板书:
父爱之舟、散文)
2.出示难读字词,引导学生认读。
(客栈、冤枉、高跷、缴费、纸屑、恍恍惚惚)
3.梳理课文内容,概括难忘场景。
(1)师抛出任务,生快速默读。
这篇课文作者写的是梦中的经历,在作者的梦中,出现了哪些与父亲有关的难忘场景,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尝试完成场景梳理单。
(2)师生交流,梳理场景,合作完成场景梳理单。
4.师小结。
同学们,作者在文中一共描写了梦中的七个场景,看来父亲的言行举止、音容笑貌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些场景依次展开,我们可以根据地点的切换来找到场景,并通过关键语句来概括场景。
设计意图: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
根据学生阅读心理,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概览,梳理出作者梦境中出现的场景,从而对课文形成整体感知。
采用填写“场景梳理单”的形式进行主要内容梳理,将课文结构“图像化”,便于学生将课文结构纳入心理结构。
二、以题为线,感受父爱
1.浏览课文,聚焦“父爱之舟”。
同学们,这篇课文的题目是《父爱之舟》。
那么,在课文中,这只小船分别出现在哪几个场景中呢?
请同学们找一找,在课文中做上标记。
2.认真研读包含“父爱之舟”的片段,抓住细节感受父爱。
(1)默读课文第3、8、9自然段,画出体现出父爱的语句。
同学们发现在第3、8、9自然段中,作者写到了这只小渔船。
既然是“父爱之舟”,这只小渔船上一定承载了父亲对儿子的爱。
现在,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这三个自然段,把体现父爱的语句画下来。
(2)讨论交流,结合细节感受父爱。
细节一:
他同姑爹一起摇船送我。
带了米在船上做饭,晚上就睡在船上,这样可以节省饭钱和旅店钱。
①引导学生抓住“船上做饭”“睡在船上”“节省钱”等关键词体会船上生活的艰苦。
②结合下文,从挣钱艰难、省吃俭用的父亲愿意为“我”花钱换房间这一细节,体会父亲对儿子的爱,舍得为儿子付出。
(板书:
舍得付出)
细节二:
时值暑天,为避免炎热,夜晚便开船,父亲和姑爹轮换摇橹,让我在小舱里睡觉。
①引导学生关注“父亲夜晚摇橹开船”和“让我在小舱里睡觉”的对比,体会父亲对儿子的用心呵护。
(板书:
用心呵护)
②引发学生思考:
从“父亲不敢把船停到无锡师范附近”这个细节能体会到什么?
深刻体会父亲懂得保护儿子自尊心的心理。
(板书:
保护自尊)
细节三:
我从舱里往外看,父亲那弯腰低头缝补的背影挡住了我的视线,这个船舱里的背影也就分外明显,永难磨灭了!
①引导学生抓住“弯腰低头”这一细节体会父亲的艰辛,不摇橹的时候也没有休息,第一时间想到为儿子缝补棉被。
(板书:
细致入微)
②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个句子,突出“永难磨灭”表示感叹的语气。
3.师小结。
同学们,刚才我们抓住了一些关键语句,从的细节中体会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
舍得付出、用心呵护、懂得保护孩子的自尊、能承担起母亲的工作、细致入微等。
设计意图:
在这篇课文中,作者主要抓住父亲的行动细节来表现父亲对孩子深沉的爱。
在学生对课文形成整体感知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以“父爱之舟”为线索,深入与小渔船有关的几个场景,鼓励学生用圈画批注的方式对父亲的细节描写展开深入探究。
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鼓励学生先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再适时点拨,深化学生的阅读感受,将父爱这一笼统的概念具体化。
三、深入研读,深化感受
1.引导学生发现主要场景的共同点。
作者都是在什么场景下提到这只小渔船的?
(父亲送“我”考学、上学)除了这些场景,课文中还有哪些场景与父亲送“我”考学、上学有关?
(第5、6自然段)
2.抛出疑问,合作探究。
为什么梦中的七个场景,其中五个与“我”上学有关?
作者为什么花这么多笔墨去写呢?
请同学们再次认真默读这五个场景,先形成自己的思考,再进行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深入体会。
(1)抛出小组观点。
预设观点一:
作者家境贫寒,学费对于这个家庭来说是沉重的负担。
父亲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满足儿子上学的愿望,更能体现出父亲深沉的爱。
预设观点二:
读书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父亲穷了一辈子,希望儿子能通过上学改变命运。
父亲送儿子上学,寄托着深深的期望。
……
(2)抓住细节,深刻体会。
①引导学生关注“住最便宜的小客栈”“吃凉粽子,舍不得吃豆腐脑”“用母亲的丝绸汗巾当腰带”“凑学费”等细节,对家境贫寒形成深刻的认识。
②通过“父亲背儿子上学”、“父亲想法设法为儿子凑学费”等细节,深刻体会父亲对儿子寄予了厚望,对儿子充满了深沉的父爱。
4.师小结。
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深深地体会到,父亲的爱还表现在对孩子寄予厚望上。
正是这只小渔船伴随作者经历了人生中一次次成长与蜕变。
(板书:
寄予厚望)
设计意图:
阅读教学,尤其是散文的阅读教学,教师不能条分缕析,这样会破坏文章“美的意境”。
教师需要抓住主要问题启发学生思维,揭示出文本深层的意蕴。
该教学环节,教师提出了“作者为什么花这么多笔墨写父亲送自己考学、上学的场景”这一主要问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父亲对孩子寄予的希望,体会父爱在孩子成长道路上的重要意义。
四、拓展阅读,深情写话
1.拓展阅读朱自清的的《背影》节选。
(1)引出朱自清的《背影》。
作者在课文中写到“父亲弯腰缝补棉被”的背影让自己永难磨灭。
作者在原文中提到,每当看到朱自清《背影》一文,心中就会想到自己的父亲。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朱自清描写的父亲背影的片段。
(2)师出示《背影》片段,生在音乐声中阅读。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3)交流阅读感受。
这个片段写的是父亲在车站送别朱自清,临别时爬上月台为他买橘子的细节。
在这个片段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
2.联系生活,写写父亲的背影。
(1)点燃情感,激发写话欲望。
父亲的背影中蕴含着深沉的父爱。
同学们,在生活中,你的父亲也一定深深地爱着你。
在你印象中,父亲在什么场景中留下的背影让你感动。
请你用两三句话写一写父亲的背影。
(2)生写话,师巡视指导。
(3)师生交流。
设计意图:
要让学生深刻感悟文本的人文意蕴,需要打通生活与文本的联系,打开学生情感的匣子,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
父亲缝补棉被时的背影是作者最难忘的场景,教师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自己父亲留下的印象最深的背影,用两三句话写一写当时的情景。
这一写话环节的设置,既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对父爱有更深的感悟,又尝试了抓住细节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
五、总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梳理了作者梦境中的七个场景,重点研究了父亲送作者考学、上学的场景。
我们抓住描写父亲的细节,深刻感受到了父亲对孩子深沉的爱。
下一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其他场景,进一步体会父爱,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聚焦场景,领悟写法
1.引导学生关注描写逛庙会的场景。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作者主要写了父亲送作者考学、上学的场景。
在课文描写的场景中,有一个场景作者花了很多笔墨写,却与上学读书没有关系。
你们能找到吗?
(预设、逛庙会)
2.学生默读逛庙会的场景,尝试感受表达方式的特点。
3.讨论交流,领悟“对比”写法。
对比一:
“人山人海”“盛大”与“偏僻”的对比。
对比二:
“各种各样的糖果点心”“鸡鸭鱼肉”与“凉粽子”的对比。
对比三:
“各种各样的玩意儿”与“手糊万花筒”的对比。
4.引导学生体会“对比”写法带来的感受。
5.师小结。
作者采用“对比”的写法来写逛庙会的场景,生动表现出了家境的贫寒,但是这并不影响父亲对孩子的爱。
相反,这种对比,更能体现出父爱的深沉,表达出作者内心的感动与幸福。
二、紧扣对比,深度体会
1.课文中还有采用对比写法的地方吗?
找出关键句。
对比处一:
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与在家里撒娇的哭、发脾气的哭、打架的哭都大不一样,是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了。
对比处二:
虽然姑爹小船上盖的只是破旧的篷,远比不上绍兴的乌篷船精致,但姑爹的小渔船仍然是那么亲切,那么难忘……
2.抛出疑问,启发思考。
问题一:
这次哭与其他哭有什么不一样?
有什么新滋味?
问题二:
为什么破旧的小渔船在作者心中有如此崇高的地位?
3.生自主思考,小组讨论。
4.师生交流。
(1)理解泪水中的心酸。
心疼父亲到处凑钱,有时甚至要放弃尊严。
作者的泪水中有感动、有自尊。
(2)理解小渔船对于作者的意义。
小渔船虽然破旧,但装满了父爱,见证着自己一路的成长,对作者来说这是唯一的。
5.师小结。
我们要善于抓住这些采用对比手法的描写,多问几个为什么,深刻体会文字中蕴含的情感。
(设计意图:
吴冠中的文字如他的画作一样,处处匠心独具。
在场景描写中,作者采用对比的写法,凸显出父爱的深沉。
第二课时的教学更应注重语言表达形式的发现与学习,要揭开语言表达的秘妙。
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发现对比之处,还要引导学生深入质疑,读懂对比写法背后作者的真实意图,从而更深刻地感受父爱的内涵。
)
三、聚焦散文,了解文体
1.引导学生再次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散文具有哪些特点。
2.师生讨论交流。
(1)体会首尾呼应。
“是昨夜梦中的经历吧,我刚刚梦醒!
”与“……醒来,枕边一片湿”形成呼应,具有诗意。
(2)体会形散神聚。
课文以七个场景来表现父爱,看似“散”,其实中心明确。
(3)体会题目的诗意。
引发思考:
课文为什么以“父爱之舟”为题,而不是“父爱”或其他题目呢?
3.师小结,梳理散文的重要特点。
设计意图:
阅读文本是阅读教学的凭借,不同文体的阅读给读者带来的感受是不同的。
教师在阅读教学时,要具有文体意识,适当引导学生感知文体特征,形成初步的文体阅读经验。
该教学环节,教师从学生的阅读感受入手,引导学生关注散文首尾呼应、形散神聚、诗意命题等特点,丰富了学生的阅读体验。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不需要概念化地告知学生散文的文体特点,只需用便于学生理解的语言点拨即可。
四、总结
父亲的爱是深沉的,是没有太多言语的。
父爱藏在父亲最朴实的一举一动中。
让我们和作者一样,学会去感受父爱。
你会发现,也许你的生命之中也有这样一只父爱之舟。
教学反思:
1.从显眼的词句中深入:
在研读时对字、词、句、段上是必须要下功夫细细体会的,不能轻易放过。
《父爱之舟》这篇课文中,把握重点词句,同时对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行深入细读,从句子中落实到重点字上,都是值得推敲和品味的。
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词句,对文章有更深刻的解读。
2.从熟知的知识点深入:
在初读,研读后,从学生能够熟知的知识点切入课堂教学,那一定能给学生自信心,培养好整堂课的气氛。
在这篇文章的处理中,“父爱”这个主旨是学生最为熟悉的知识点,以此作为解剖处,让学生自我概括文章,并围绕“父爱”的事件进行梳理就简单得多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父爱之舟 部编版 小学语文 年级 上册 19 父爱 教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