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选修四41《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学案含答案.docx
- 文档编号:30221507
- 上传时间:2023-08-07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68.55KB
北师大版选修四41《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学案含答案.docx
《北师大版选修四41《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学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选修四41《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学案含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选修四41《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学案含答案
学案1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课标要求] 概述孙中山领导推翻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要史实,评价其在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
一、缔造共和国
1.思想由改良到革命
(1)受维新思想的影响,1894年孙中山到天津上书李鸿章,遭到冷遇,遂转向革命。
(2)1894年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纲领及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主张。
2.创立中国同盟会
(1)1905年,以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为基础组成的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这是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中国革命从此有了领导核心。
(2)中国同盟会以三民主义为政治纲领。
其中民族主义即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统治,解除民族压迫;民权主义即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民生主义即核定天下地价,防止因贫富不均使社会矛盾激化。
这是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
(3)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政治思想的重大发展,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但它没有明确地提出反对帝国主义,没有把整个封建地主阶级作为革命对象,土地革命的要求也不彻底。
3.宣传革命思想,领导反清起义
(1)孙中山领导革命派对改良派的论战,扩大了革命思想的影响。
(2)先后领导多次武装起义,促进了人民的觉醒,其中1911年的黄花岗起义成为辛亥革命的先导。
(3)1911年10月,武昌起义成功,各省响应,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
4.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2)颁布了具有民主精神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法令,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自由民主观念的传播。
(3)1912年4月1日,孙中山正式解职,让位给袁世凯,辛亥革命的果实落到了北洋军阀手中。
[教材互补]
三民主义的提出,表达了中国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有力地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成为革命党人战斗的口号和团结的旗帜。
(人民版)
[重点精讲]
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
(2)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最直接的结果)。
(3)制定《临时约法》,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最伟大的功绩)。
(4)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最深远的意义)。
(5)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轻巧识记]
三个词语概括《临时约法》的内容
(1)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
(2)①主权在民即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②自由平等包括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和国民享有基本的权利。
③三权分立包括实行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和责任内阁制。
(3)局限性:
①没有明确反对帝国主义。
②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反封建不彻底。
深化探究
探究点1 三民主义纲领
材料 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乐享幸福……。
然而试看各国的现象……富者极少,贫者极多……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
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去……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
比方地主有地价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得两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属国家。
这于国计民生,皆大有益。
少数富人把持垄断的弊端自然永绝,这是最简便易行之法。
——摘自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思考
(1)材料主要体现了孙中山的何种思想?
提出的原因、目的各是什么?
(2)在土地问题上,孙中山反对什么?
就农民与孙中山主张的互动关系上会产生什么影响?
答案
(1)思想:
民生主义。
原因:
看到了西方因贫富悬殊引发的矛盾尖锐隐患。
目的:
通过民生主义,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缩小收入差距,缓和社会矛盾。
(2)主张:
反对没收地主土地(夺富人之田)。
影响:
不能满足农民土地要求,民生主义是空想,也不能真正得到农民对革命的支持。
探究点2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 节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一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临时大总统总揽政务”;“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
材料二 “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及被选举等权利”。
思考
材料体现了哪些政治原则?
有何进步意义?
答案
(1)原则:
三权分立、主权在民、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意义:
用法律形式确认了资产阶级民主、自由、权利,否定了独裁专制的君权及等级观念,具有深远影响。
二、为捍卫民主共和制而斗争
1.发动“二次革命”
(1)1912年,宋教仁改组国民党,以图组织责任内阁,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2)1913年,袁世凯派人刺杀了宋教仁,孙中山号召发动了“二次革命”。
2.发动护国运动
袁世凯解散国会、废除《临时约法》,搞复辟丑剧。
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发起护国运动,迫使袁世凯于1916年3月取消帝制。
3.发起两次护法运动
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1917年、1921年,孙中山又两次发起护法运动,都因军阀的破坏而失败。
4.实现国共合作
(1)背景:
孙中山屡遭挫折,得到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思想开始发生重大变化。
(2)标志: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召开以改组为中心内容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制定了包括废除不平等条约在内的各项政策。
5.奋斗到最后一息
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孙中山为实现全国和平统一,1924年发表《北上宣言》,抱病北上,1925年3月12日逝世于北京。
[重点精讲]
孙中山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大都失败的原因:
(1)主观上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局限性。
革命党组织涣散,缺乏凝聚力;三民主义有重大缺陷;利用军阀打军阀,没有自己的武装;脱离工农,缺乏群众基础。
(2)客观上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相勾结,力量强大。
(3)根源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重点精讲]
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新”的表现
新旧三民主义
新发展
民族主义
“新”在反帝
民权主义
“新”在强调普遍平等的民权
民生主义
“新”在更关注农民和工人
[关键点拨]
孙中山革命一生受挫的原因:
由于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的发展遭受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所以资产阶级政党具有软弱性与妥协性,无法领导人民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
[归纳总结]
孙中山一生的四次转变:
从“医人”到“医国”;从“改良”到“革命”;从“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从“依赖帝国主义”到“反对帝国主义”。
[重点精讲]
我们能从孙中山身上学到的精神:
(1)反对列强侵略和军阀割据,争取国家统一和平,一生致力于救国救民的革命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2)为振兴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计个人安危,处处以民族、国家利益为重。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民族精神。
(3)勇于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不断追求真理、百折不挠的进取和斗争精神。
(4)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和放眼世界的开放心态。
深化探究
材料一 残酷的事实使孙中山等革命派从陶醉中清醒过来,再次举起斗争的旗帜,但一次次捍卫共和斗争的失败,给孙中山带来极大地困惑。
思考
(1)文中“陶醉”主要指什么?
“残酷事实”让革命派清醒过来指什么?
(2)随后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为捍卫共和又进行了哪些努力?
答案
(1)陶醉:
指辛亥革命推翻了专制,建立了民主共和制,颁布了《临时约法》,认为已完成了民族、民权革命任务。
事实:
袁世凯撕下伪装,刺杀宋教仁,向西方借款,一方面镇压革命,另一方面准备复辟帝制。
(2)努力:
二次革命,护国运动,两次护法运动,国共合作,新三民主义,北上宣言等活动。
材料二 历史名人眼中的孙中山
思考
(1)以上三位历史名人都肯定了孙中山哪一方面的贡献?
(2)结合材料和所学,说一说孙中山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辉煌的一生。
答案
(1)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光辉旗帜,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2)他系统提出了民主革命的纲领——三民主义,孙中山先生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中华民国建立后,他仍奋斗不息,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推动了国民革命高潮的到来。
课堂小结
孙中山先生一生追求真理,始终与时俱进;一生不懈奋斗,始终坚韧不拔;一生热爱祖国,始终致力于振兴中华。
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为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而无私奉献的一生,是为实现国家统一、振兴中华而殚精竭虑的一生。
1.孙中山先生从青年时代就关心植树造林,大力提倡“植树以收利,蓄木以为薪”。
这一理念贯彻于他一生的言行中。
在他逝世后,人们秉承他的遗志,拟定每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日)为植树节,一改过去以清明节为植树节的制度。
孙中山关心植树造林主要体现了三民主义中的( )
A.民本思想B.民族主义思想
C.民权主义思想D.民生主义思想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中“植树以收利,蓄木以为薪”反映了孙中山先生关注民生的愿望,是他的民生主义思想的体现。
2.1912年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A.宣告了中华民国的成立
B.标志着清王朝统治的结束
C.宣布废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D.标志着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的诞生
答案 D
解析 《临时约法》就是一部宪法性的法律,所以A、B两项与之毫不相干;至于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既不是出自《临时约法》,更不是临时政府所为。
本题的解答宜用排除法。
3.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进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其核心目标是( )
A.反对袁世凯独裁复辟帝制
B.反对段祺瑞的独裁统治
C.传播民主、科学思想
D.维护共和政体和《临时约法》
答案 D
解析 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破坏了共和政体和《临时约法》,为了维护民主革命的成果,孙中山等革命党人进行了积极的斗争。
4.孙中山把“三民主义”发展到“新三民主义”客观上反映了( )
①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加强 ②民族资产阶级继续保持了其革命性的一面 ③中国各革命阶级开始了联合斗争 ④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发展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D.①③④
答案 A
解析 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增加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等内容。
结合这一变化,可得出正确答案。
5.下列关于“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都是国民党直接领导的
B.都是为了维护辛亥革命的成果
C.都反对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D.最终都未能取得成功
答案 D
解析 护国运动最终迫使袁世凯取消帝制,因此是成功的。
6.阅读下列国民革命时期孙中山的言论:
材料一 国民会议为解决中国内乱之法:
第一点就要打破军阀,第二点就要打破援助军阀的帝国主义。
打破了这两个东西,中国才可以和平统一,才可以长治久安。
材料二 1924年11月,孙中山经上海取道日本北上。
他在日本神户接见记者时说:
“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
”“革命以来迭次发生乱事,均因各国援助一派武人,逞其野心所致。
故非排除扰乱中国之外国势力,中国之统一和平乃绝不可能”。
材料三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
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孙中山的思想比以往有了哪些进步?
(2)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认为中国不能统一的原因。
(3)据以上材料,简要评价孙中山这一时期的思想。
答案
(1)明确提出对外要消灭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和平统一祖国。
(2)中国不能统一主要原因是帝国主义支持军阀,分裂中国,以达到其侵略目的。
(3)孙中山明确提出了打倒军阀,反对帝国主义,依靠群众完成国家统一,并积极发展和其他友好民族、国家的关系。
这一思想符合中国人民的愿望和社会的要求,是爱国的、进步的,孙中山不愧为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伟大的爱国者。
[探究与思考]
1.兴中会誓词与同盟会纲领思想的异同:
相同点:
都有“驱除鞑虏,恢复中国(中华)”的主张,即推翻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主张。
不同点:
兴中会誓词没涉及土地问题,而同盟会纲领中有平均地权的主张。
2.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并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3.孙中山晚年思想的变化:
接受改组国民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的建议;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接受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并主张节制资本等。
4.新三民主义与三民主义相比的新发展:
(1)民族主义体现了明确的反帝主张和民族平等。
(2)民权主义突出了民权为国民所共有;与反帝反封相结合。
(3)民生主义增加了“节制资本”。
[基础达标]
1.毛泽东曾说过:
“中国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
”是因为孙中山( )
A.首先建立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B.首先提出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
C.首先发动了反清的武装起义
D.首先提出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答案 D
解析 革命的任务决定革命的性质。
所给选项中只有D项任务决定了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国,然而民主政治却难以实现,其原因是( )
A.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
B.南京临时政府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D.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缺乏民主精神
答案 C
解析 A项是表现而不是原因;D项表述错误,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具有资产阶级的民主精神;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充分,使得中国不具备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客观社会条件。
3.辛亥革命爆发后,美国某报报道:
“如果中国成功地按美国政府的模式建立起一个联邦共和国,由在欧美留过学的具有西方观念的人任领导,日本将不再是东方最西化的国家。
”此后建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与该报道的设想相符的是( )
A.临时政府基本按照美国政体原则架构
B.革命成功后建立了一个联邦共和国
C.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亚洲最民主化的国家
D.民国临时大总统都有西方民主观念
答案 A
解析 牢记史实是关键。
南京临时政府实行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政体,是美国政体的复制品。
南京临时政府没有实行联邦制,中国也没有超过日本,袁世凯专制独裁,说明B、C、D三项表述错误。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中华民国属于真正的人民民主共和国 ②它体现了西方民主思想 ③其实际意义主要在于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④标志着中国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政体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答案 B
解析 中华民国是资产阶级共和国,因此不是真正的人民民主共和国,排除①;从这句话来看,体现不出中国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政体,排除④。
5.孙中山接受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集中体现在( )
A.同意改组国民党
B.同意以“党内合作”方式与共产党合作
C.召开国民党一大
D.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答案 D
解析 新三民主义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的内容,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能力提升]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垒固兵坚,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
……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1894年6月孙中山《上李鸿章书》
材料二 “革命为惟一法门。
”“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
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匣街戏院的演说》
(1903年12月13日)
材料三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
材料四 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
为达到此目的,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年3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认为“徒惟坚船利炮之是务,是舍本而图末也”中的“本”和“末”分别是指什么内容?
(2)根据材料二,孙中山为了达到革命的目的,辛亥革命前在组织上有什么重大行动?
思想上用什么来体现他的革命主张?
(3)根据材料三、四,指出孙中山在晚年为了“民族革命”的继续,在理论上有什么重大发展?
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1)“本”是进行全面的维新变法。
“末”是引进生产技术和军事技术。
(2)组织上是1894年成立兴中会,1905年成立同盟会。
思想上提出了三民主义。
(3)理论上提出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
原因有:
孙中山在一系列捍卫共和运动失败后的经验教训;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启发;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帮助。
解析 第
(1)问关键在于明白“本”是全面的变法;第
(2)问重点考查孙中山组织政党的活动和三民主义的提出;第(3)问重点考查孙中山思想上的转变即由旧三民主义向新三民主义的转变及影响其转变的因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北师大 选修 41 中国 民主革命 先行者 孙中山 学案含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