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阳县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docx
- 文档编号:30220318
- 上传时间:2023-08-07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5KB
昔阳县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docx
《昔阳县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昔阳县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昔阳县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昔阳县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昔阳县农办
昔阳县位于山西省晋中市东部,太行山中脊西麓,县域面积195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0万亩,辖5镇7乡335个行政村,总人口23.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0万,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也是山西省扶贫重点县。
2006年,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部署,对我们贫困山区县来说,既是难得的历史机遇,也是非常艰巨的历史任务。
三年来,我们在实践中按照“二十字”方针,坚持以分类指导、试点先行;科学部署、规划先行;全面发展、经济先行;突出中心、集镇先行;培养新人、教育先行,强化领导、干部先行“六个先行”为原则,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一、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
1、“双十”工程。
我们在新农村建设中按照省、市的总体安排部署,积极推进“双十”工程。
通过政策扶持,财政投入,各项工程建设有序推进,进展顺利。
目前,全县11个省级试点村已高标准实现“十个有十个一”目标,42个省级重点推进村基本达到“十个有十个一”目标,涌现出了大寨、井沟、王家山、巴洲等一批“双十”工程建设先进村。
2、“创三优”活动。
从2008年开始,我们把“创三优”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强力推进,重点抓了三项工作。
一是整治垃圾。
集中对全县农村房前屋后、街巷路边、河道两侧、及区域内的养殖小区、工矿企业、机关学校周边进行了全面彻底清理,增设了必要的环卫设施和环卫标志,进一步规范了农村垃圾、粪堆、杂物、煤堆的存放管理,对重点地段墙壁进行统一清洗粉刷。
据统计,共用机械设备12500台次,出动人力超过3万人次,清理垃圾3.8万吨,拆除违章建筑330个,清理了河道65千米,清理公路495公里,粉刷墙壁36万平方米,配备清运车146车辆,垃圾箱328个,全县直接投入超过1000万元,农村面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大为改善。
二是整顿秩序。
对堵塞交通、有损公共设施、严重污染环境卫生、群众反映强烈的占道经营、马路市场等进行了规范,共取缔流动摊点165个,规范马路市场117家。
拆除207国道、317省道违章建筑2240平米,去除非公路标志30块,取缔非法摊点、煤场433处。
对村镇临街门店的牌匾、户外各类广告、标牌、条幅及交通干道两侧的各类广告进行了全面清理整治,查扣“三无”车辆2100台(次),集中销毁报废车辆315台(次),查处和规范运营车辆285台(次)。
三是园林绿化。
规划了总投资6000万元的十大类四十项造林绿化工程,以“一城、二川、三路、四景、五库、百村”为重点,大规模进行了通道绿化和园林村建设。
共植树320万株,完成国、省、县、乡通道绿化309.5公里,建设园林村55个。
3、“四化四改”工作。
近年来我们着力实施了以“六通四化四改”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最突出的有三点,一是通路。
在“乡乡镇镇通油路”的基础上,实施了“村村通、户户通”工程建设,全县累计投资达五个亿,建设水泥油路3000多公里,100%的乡镇实现了乡乡通,98%的行政村实现了村村通,80%的农村实现了户户通,公路建设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95%的村通了公交车,使20万农民告别乘车难,赢得了全国公路建设现场会和全省公路养护现场会在昔阳召开。
二是通水。
全县共投资7742.6万元。
几年来,通过修建西水东调续建、洪水潜流,以及对郭庄、秦山水、杨家坡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完成饮水安全工程77处,解决83个自然村3.9万口人,4500头大牲畜的饮水安全问题。
全县243个行政村实现自来水标准入户。
三是农村沼气建设。
近年来,共投资1842万元,在全县建成农村户用沼气10539户,改厕、改厨率达到90%以上。
同时,全县53个省级试点、重点推进村,围绕街巷硬化、道路绿化、环境净化、路灯亮化上狠下功夫,投资4400万元,硬化街巷525公里,安装路灯1283盏,街道绿化342公里,植树40万多株,修建花池300多个,栽植花草24800平方米。
4、产业发展。
一是建设煤电化工业园区。
全县先后上马了投资14.5亿元的安平电厂、23亿元的寺家庄矿等大工程,延伸了产业链条,初步形成煤、电、化三大产业支柱,有力地拉动了全县的新农村建设。
二是建设农副产品加工基地。
我们先后扶持和培育了晋阳乳业、大寨农牧、大寨金鹿、雪玉面粉、天凤薯业、瑞辰工贸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县龙头企业由前几年的3家上升到2008年的11家,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带动农户3万多户,户均增收600—1000元,初步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农民增收体系。
同时,我们大力实施名牌战略,用大寨品牌包装昔阳经济,特别是包装昔阳的农副产品,全县用大寨冠名的农副产品达到了50多种,比如大寨农牧5万头规模养猪场的建成,辐射带动全县养猪业快速发展,目前我县规模养猪场达到188个,其中万头猪场15个,千头猪场45个,百头猪场128个。
晋阳乳业公司建成日处理80吨的鲜奶加工生产线,并与蒙牛、伊利、娃哈哈等公司签订长期供货合同,全年加工鲜奶25000吨,带动了全县奶牛、奶山羊养殖。
目前,全县奶牛饲养量达到1010头,奶山羊饲养量达到2500只.
三是建设特色旅游基地。
我们充分利用特有的人文资源、优美的自然风光、深厚文化底蕴和浓厚宗教氛围,重点加快了以大寨为轴心的石马寺、黄庵垴、龙岩大峡谷四大景区建设,着力打造集人文景观、自然风光为一体的特色旅游,努力使旅游业成为昔阳县域经济的后续支柱产业。
近三年来先后投资6310万元,实施了石马寺旅游开发一期工程、龙岩大峡和黄庵垴建设工程、建设了大寨展览馆、普乐寺等,进一步充实完善景点基础设施,合理设计旅游线路,做强做精旅游产业,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到大寨到昔阳。
每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2000万元。
四是发展现代农业。
近几年来,我们在农业发展上提出了“三个再造昔阳”的构想,就是山上再造一个昔阳、场院再造一个昔阳、劳务输出再造一个昔阳,力争经过3—5年的努力,使林果业、养殖业、劳务经济的收入分别达到或者超过现在粮食总收入。
围绕上述目标,主要抓了五方面工作:
①抓特色产业。
大力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形成了“四区四品五产业”格局,突出抓了肉牛、肉羊、生猪、蛋鸡、蔬菜、水果、玉米、谷子八大特色产业,农业产业化基地正朝着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工厂化方向发展。
全县肉牛饲养量1.8万头,肉羊饲养量7.9万只,生猪饲养量31.6万头,蔬菜生产面积达到了3万亩,产量3.3万吨;水果生产面积4.2万亩,玉米生产面积27.8万亩,谷子生产面积3万亩。
目前全县已有21种农产品得到无公害认证,有34万亩耕地得到了无公害产地认定,实现了无公害认证整体推进的目标。
②抓科技应用。
先后从省农科院、屯玉种业集团、登海种业集团、三北种业集团等地引进适合我县区域种植的新品种24个,在全县大面积推广应用,农业生产新品种覆盖率达到了100%。
③抓服务体系。
先后建成农产品质量检测站和畜产品质检站,配备专职人员,开展了双检疫,同时,成立县级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加大农业执法力度,保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
④抓合作经济组织。
目前,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达到150个,会员总数1860人,带动农户3300户,经营收入1.8亿元,社员人均纯收入7800元。
⑤抓劳务输出。
三年来,累计培训农民4.5万人次,累计输出劳动力10万人次,收入8亿元。
5、文化建设。
在全县大力开展了农村精神文明系列创建活动、“薪火读书”计划、实施文化活动广场和综合活动室建设等系列活动,精神文明建设有声有色,人民群众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精神风貌。
目前,我县有农村锣鼓队112个,农民文艺宣传队86个,他们常年活跃在乡村,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了农村文化的发展,调动了农村干部群众的创业热情,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
如南界都村是一个典型的纯农业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群众群策群力,克服重重困难,投资40万元,铺设县公路3公里,村街巷道4公里,硬化文化广场4000平米,新建了文化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创建了名人名言一条街、科技宣传一面墙,组建了10支文艺宣传队,涌现出了8个文化大院和群众十二之家,举办了三届“群众文化百花会”,极大地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激励他们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幸福大道。
类似南界都这样的村,昔阳还有90多个,他们以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来发动群众,活跃群众,使广大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建设新农村的合力。
6、基层组织建设。
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在农村,核心在农村基层组织。
因此,我们把建设能够带领群众致富的、坚强有力的、团结互助的、和谐上进的优秀班子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狠抓农村党组织建设,坚持实行农村支部“两推一选”,不断加大农村干部选拔力度,培养了一批过硬的农村干部,44%的村实现了书记、村长“一肩挑”。
同时,严格推行“一卡双制度”和农村党支部书记年功奖励制度,有110名老支书受到奖励,调动了他们的创业热情和工作积极性。
积极培育后备力量,三年来发展农村党员1700多名,全部消灭了5年以上未发展党员的空白村。
三年通过考试选拔了210名优秀大学生到农村担任村官,为农村班子注入新鲜血液,进一步充实了农村班子。
在“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两议五公开”等民主管理制度落实方面,坚持抓经常求实效,97%的村建起了公开栏,切实解决了一些农村党组织软弱涣散、“两委”关系不协调、村务不民主和干群关系紧张的问题,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
7、社会事业发展。
我们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教育方面,2006年以来,全县累计投资8416万元,新建、改扩建学校47所,建设校舍面积42472平方米。
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为2.7万名中小学生免除学杂费和教科书费;实施阳光助学工程,1013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文化方面,投资540万元建起昔阳县宣传文化中心,建设120个村级图书室、3个农民书屋、33个中小学图书室、8个企业图书室,藏书达71万余册。
卫生方面,投资200万元建起了中医院专科综合楼;投资80万元,进行了县医院危房改造;投资400万元,兴建改建8个乡镇卫生院;完成村级卫生所建设150所,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达标率达到80.9%;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农民达到166244人。
社会保障方面,征缴社会保险基金16860.2万元,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救济金、工伤保险费按时足额发放和支付;新增就业岗位2630个,安置下岗失业人员1917人、“4050”人员1234人。
大力推行农村低保制度,全县参保农户达到5000多人。
扎展开展了救灾救济,三年共发放救灾款1381万元,1.2万户、2.3万人得到及时救助。
大力实施“蓝天碧水”工程,环境治理工作得到加强,污染物排放总量达到市控目标。
深入开展平安昔阳创建活动,集中开展冬季严打整治斗争,对涉黑案件进行公判公处,沉重打击了不法分子的嚣张气焰,88%的村,92%的单位,85%的小区达到了零案标准,综治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
安全生产平稳运行,杜绝了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体育、人口与计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使广大人民群众得到了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实惠。
二、主要做法
1、健全组织领导。
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
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组,由县委书记孟希雄担任组长、县长丁雪钦担任常务副组长,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组织、宣传、农业、财政、交通、建设、教育、文化、卫生、劳动、扶贫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全县新农村建设的领导和协调等工作。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局,并从相关部门抽调专门人员,具体承担日常工作。
各乡镇、村也都成立了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由乡党委书记、村党支部书记亲自担任组长,并配备专门的工作班子负责新农村建设工作。
与此同时,县里建立新农村建设考核指标体系,完善考核办法,将新农村建设作为考核乡镇工作的首要内容,严格奖惩。
初步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新农村建设组织领导体系。
2、制定发展规划。
为了从一开始就把新农村建设引入科学规范的轨道,2006年年初,由县委书记、县长、分管副书记、副县长带队,选择工矿型、城郊型、纯农型、贫困型四个类型,先后深入全县12个乡镇120多个行政村,开展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题调研活动,吸收采纳基层意见建议500多条,制定了昔阳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确立“十一五”时期,我县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建设三大基地,实现三个再造,推进三个文明,着力构建绿色生态、富裕祥和、平安和谐的新昔阳。
在此基础上,各乡镇、村以及各相关部门也根据自己的实际,制定出了新农村建设规划。
特别是11个省级试点村和42个省级重点推进村已全部完成新农村建设规划。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特聘请省内专业机构进行编制,确保了规划的科学性,超前性和可操作性。
3、出台激励政策。
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给予试点村、重点村五大优惠:
(1)全县的农业项目优先向试点村、重点村倾斜。
(2)集中全县有实力的企业实施重点帮扶。
(3)试点、重点村享受省级政府新农村建设专项扶持资金。
(4)纯农乡镇的试点、重点村“一场”、“一院”建设,达到标准的,县财政给予5—10万元的补助。
有煤乡镇除享受县里的政策外,乡镇政府支持3万元。
(5)新农村沼气建设,每建一户,给予1750元补助。
此外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上,还落实了十项扶持政策。
一是每年拿出100万元价调基金采用以奖代补形式扶持养猪业发展,拿出1.5万元对存栏5000只以上的鸡场给予补助,拿出13万元对奶牛养殖、鲜奶加工给予补助。
二是对达到一定规模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财政给予适当扶持。
三是财政每年拿出100-200万元资金对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具有发展潜力的龙头企业给予贷款贴息或半贴息补助。
四是对生态治理项目,如林业、水利以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县财政拿出一定资金给予足额配套补助。
五是对村村通、户户通工程给予大力扶持,按规定标准足额补助。
六是加大对涉农项目引资力度,县财政按引资额的千分之五给予引资人奖励。
七是每年拿出财政总收入的千分之五用于文化、卫生、体育设施的投入,拿出300万元用于农村教育标准化建设,从教育附加费中拿出150万元用于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改善。
八是财政每年拿出20万元用于农民实用技术培训。
九是从全县预算外资金中调控10%,专项用于新农村其他建设。
十是加大对品牌农业、绿色农业、规模农业、观光农业的财政支持力度。
4、加大扶持力度。
在县财力有限的情况下,我们逐年加大财政扶持新农村建设力度,2006年财政投资3970万元,2007年政投资7762万元,2008年继续拿出5700万元用于新农村建设专项投入。
其中4个100万元,分别用于养猪、奶业、干果林和农民培训,300万元用于包括沼气建设在内的“四化四改”工程,投资3190万元用于农村公路建设,投资1280万元用于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
三年累计投资17432万元。
5、实施“三带”模式。
我们从昔阳实际出发,大力推行了“三带”模式。
一是企官带村官。
抓住农村干部这个关键,利用换届选举的机会,制定了在农村换届选举中鼓励民营企业家和个体业主回村担任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主任的措施,出台了《关于鼓励、引导和支持民营企业家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意见》,拓宽农村干部选拔视野,大胆尝试了“企官带村官”的作法,富村选能人、穷村选富人、乱村选强人。
目前,全县已有86名民营企业家和个体业主回村担任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主任,他们为农村带去了全新的理念、科学的管理和一定的资金,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我县新农村建设的一大亮点。
县银鑫装饰总汇经理周艮柱支持妻子马怀兰回家乡三都乡井沟村担任了村委主任,公司和村里结成了企农合作经济组织,他们注入前期资金160多万元为村里修通了水泥路,新上了花灯制作、绿皮鸡蛋开发、旅游等产业,井沟村在短短的时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是企业带农村。
县委、县政府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出台了《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组织73个机关单位定点帮扶62个农村,他们先后出资达2020.65万元,支持包点村用于修路、建校、改水、造地、发展产业、培训农民等方面的建设。
组织了50个骨干企业与50个中心村结对子,80个工矿商贸企业与70个农村结对子,投入资金达到2.5亿元,帮助结对村办了大量的好事、实事。
三是富村带穷村。
由经济实力较强的村与贫困村结对,实行重点帮扶。
像大寨村主动捐资共26万元帮扶年人均收入不达800元的井沟、水磨头、石山三个村致富,今年大寨以联手10村走上大寨式新农村建设路子。
同时53个试点村重点推进村与50个千人左右的中心村结对子,在资金、管理、项目、产业、人才等方面进行支持帮助,共同发展,从而拓宽了我县新农村建设领域。
三、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的工作思路
我县的新农村建设虽然进展顺利,取得了一定成效,2006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县”称号,但是存在着不可回避问题,突出表现为:
“一缺乏”、“两脆弱”、“三滞后”。
一缺乏,就是建设资金缺乏。
新农村建设需要有庞大的资金投入。
作为我们贫困山区县来说,仅有的财政收入基本上是“保吃饭、保运转”,没有更多的资金用于新农村建设,“有心办事,无钱办事”。
两脆弱,就是集体经济、公共服务脆弱。
全县335个行政村中,有集体企业的村只有54个,其余281个村为纯农村,集体经济薄弱,税费改革以后,许多村靠财政转移支付资金过日子,村里再搞一些大的投资比较困难。
分割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致使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建设历史欠账较大,大多数农村无闭路电视,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糸建设仍处于空白,农村流通组织相对较少,农民经纪人队伍力量相对薄弱。
三滞后,就是产业发展、农民素质、组织机构滞后。
产业发展方面,绝大部分村没有主导产业,同时产业深度开发不够。
农业靠“原粮”,工业靠“原煤”,只是出售初级产品,深加工能力低,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单一的产业结构,粗放的生产模式,难以抵御市场波动的影响,解决不了农民增收的难题。
农民素质方面,一些农民思想观念保守,小农意识严重,发展的意识、创新的意识还不是很强。
不能充分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存在“等、靠、要”的思想误区。
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种地只能粗放经营,打工只能卖苦力,严重制约了增收。
组织机构方面,作为全县新农村办事机构的新农村办公室,只有2名工作人员,且均由其它单位抽调,不仅要承担新农办的日常工作,还要完成原单位的工作任务。
办公经费、办公设施难以保障,无法肩负新农村建设组织、协调的重任。
为了进一步推动新农村建设,我们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制定规划、发展产业、改变村容村貌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重点,坚持“巩基础、抓提高、选重点、创特色”的思路,按照中央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的总体要求,狠抓“创三优”活动、“四化四改”和“两个十”工程,努力实现“新农村建设全省领先”的目标。
“巩基础”,就是要巩固当前新农村建设所取得的成果。
“抓提高”,就是续建和完善2009年以前的53个省级试点村、重点推进村的建设,实现由治理村容村貌为切入点向发展支柱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纵深突破。
“选重点”,就是确定和建设好2009年的省级重点推进村。
“创特色”就是探索具有昔阳特色的新农村建设途径。
具体工作从五方面切入,更加扎实地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要围绕“三大基地”建设,全力做强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
二是继续抓好农村基础产业和基础工程开发,推进农民增收。
三要进一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四要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推进农村政治和民主管理。
五要积极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加快和谐农村建设,推进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昔阳县 新农村 建设 调研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