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窑里风景区之瓷茶古镇浏览区.docx
- 文档编号:30216712
- 上传时间:2023-08-07
- 格式:DOCX
- 页数:42
- 大小:65.82KB
景德镇窑里风景区之瓷茶古镇浏览区.docx
《景德镇窑里风景区之瓷茶古镇浏览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景德镇窑里风景区之瓷茶古镇浏览区.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景德镇窑里风景区之瓷茶古镇浏览区
瑶里瓷茶古镇游览区
瓷茶古镇
各位游客,欢迎大家来瑶里风景区观光旅游,现在我们将要游览的是瑶里瓷茶古镇游览区。
在我们到达参观点之前,我先对古镇作个介绍。
瓷茶古镇游览区是瑶里风景区的核心区,它既是当地政府所在地,是瑶里政治、文化和商业中心,又是整个景区的接待服务中心区,景区的门区、旅游服务中心、管理中心和中心酒店都建在这里,这里还是游客购物和晚间娱乐的中心区。
为什么称瑶里为瓷茶古镇呢?
因为瑶里是景德镇陶瓷原料的重要产地,自古便有高岭瓷土、瑶里釉的美誉。
瑶里自13世纪就盛产制瓷原料,一度成为供应景德镇瓷器生产的主要原料地,元代以后,高岭土、得尔坝和白石塔釉果等瓷土的开采更加确立了瑶里成为景德镇瓷业生产的重要原料基地。
特别是高岭的高岭土与普通瓷土混和后被称为二元配方的瓷胎料,使得景德镇的陶瓷生产,在质量和工艺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一举奠定了景德镇的“瓷都”地位,高岭也一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瓷原料生产中心。
那时,瑶里的长明、方家山、白石塔、江家下等地区都是矿工云集的地方,到处是矿洞遍布,水碓房林立,淘洗池云集。
至今,瓷土矿和釉果矿的开采、加工还一直延续着。
除了瓷土矿外,瑶里境内黄山松、金钱松种植面积广阔,曾为景德镇陶瓷业提供了上等窑柴,制瓷原料和燃料通过瑶河和徽州(安徽)至饶州(江西)的徽饶古商道送往景德镇。
作为历史上景德镇制陶业最重要的上游产地,对景德镇陶瓷产业的辉煌起着重要的支撑和推动作用。
正因如此,瑶里的瓷土开采业也同时带动了瑶里的制陶业。
瑶里曾是颇具规模的陶瓷生产地,制瓷历史悠久,在宋、元、明时期达到顶峰,是景德镇古代三大窑区之一。
至今在瑶里区内已发现30多处古窑址,而且大多数都保存完好,是景德镇古窑址群保存最好的地区。
瑶里除了生产民间日用瓷外,还在元末明初为官方生产建筑用琉璃瓦瓷,是迄今为止国内所发现的、仅有的几座历史上生产瓷制琉璃瓦的窑址之一。
古代瑶里瓷业的兴盛使得大量的外地矿工和商人来到瑶里,使瑶里成为了皖赣边界从事瓷业贸易的工商重镇。
瑶里还是茶叶之乡。
瑶里所在的浮梁在唐代是全国最大的茶叶集散地,有“浮梁每岁出茶七百万驮,税十五余万贯”的记载,是当时东南最大的茶叶集散地。
诗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的名句: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就是对浮梁茶品质的盛赞和对当时浮梁茶贸易中心地位的确认。
浮梁在宋代被奉为朝廷的贡茶,瑶里则是浮梁茶的主要生产地,生产历史悠久。
现在,以瑶里茶为加工原料制作的“得雨活茶”被冠名为“人民大会堂特供茶”而名扬国内外。
(重复)
瑶里镇的聚落发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时代,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特别是在明代,由于瓷土业和制瓷业的兴旺,大量移民迁入瑶里,使瑶里人丁兴旺,村落连成一片。
居民大多从事于陶瓷业有关的产业,河西为姚家旮、曹家坦、老屋上数处;河东分刘家杪、程家、李家弄、街上等地。
瑶里居民祖先大多迁自安徽休宁、祁门和现属于江西的婺源,那一地区是徽商的营商区,所以瑶里在文化上更接近于徽商的发源地—古徽州。
瑶里人的聚落形态、建筑风格、生活习俗、语言、演艺等大体秉承了徽州文化的特征,但也有许多江西饶州文化的特色,形成了独有的商业移民文化。
我们一进入到这里就可以看到四周是群峰环抱,古镇就坐落在绿色葱茏的山谷之中。
可见,瑶里人对居住风水非常重视。
其根植于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传统思想,聚落格局和选址、建筑形态、营建手段都反映了古代朴素的风水理论。
例如,为负阴抱阳,村落大多背山面水而建,聚落周围连绵山脉被视为养山加以保护,都是风水理论的贯彻和应用。
从形态上看,整个古镇南踞象山,北卧狮山,瑶河穿镇而过,形成山水萦绕的地理环境。
高山流水,远山近屋,全都映在瑶河的碧水之中,显示出古镇无比的宁静和清澈。
古镇中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共有263幢,其中明代建筑的数量和规模,在国内都属罕见,被称为古建筑博物馆。
这里四周街贯巷连,建筑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地坐落在瑶河两岸,它们的飞檐翘角、粉墙黛瓦,非常的醒目,富有鲜明的皖南民居特色。
尤其是那些叠式马头墙,起伏顿错在山区洁净的高天之中,如同是一首流动的音符,与明丽的山水构成了一曲和谐的乐章。
朴素的风水思想自然观衍生出居民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也造就了瑶里古镇的生态景观:
青山葱翠,林木茂密环绕,河水清澈,鱼儿嬉戏无扰。
镇内居民聚落都是以姓氏、宗族的血缘关系为纽带建立和组织起来的,家族宗法与朱程传统理学相结合孕育了深刻的地方文化内涵,古镇内高大精美的宗祠和名人祖居就是这一地域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同时,又是中国明清古建筑的典范。
例如中西合璧的狮冈胜览、程家民居;展现封建宗族礼仪思想和儒家思想的程氏宗祠、吴氏宏毅祠、大夫第、进士第等等。
由于地域封闭,瑶里还保存着淳朴的民风,村民待人和善有礼。
瑶里还有许多传统习俗,如反映瑶里风土人情的正月舞灯,以及地方山歌传统歌舞剧地戏。
不仅如此,瑶里人在饮食上也非常讲究,食料多取自天然,形成了当地的特色,花样多,种类齐全。
在景德镇地区已成为知名的菜肴门类。
听了这些介绍,我想,为什么瑶里被称为瓷茶古镇,各位已经是不言自明了吧。
2003年,瑶里瓷茶古商镇成为江西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
明清商业街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古镇景区的第一个景点——明清商业街。
这条明清商业街是徽饶古商道上最为繁华的商业街之一,全长一千多米,分为上街头、中街头、下街头三部分。
整条街共有上百幢店铺,鳞次栉比地分布在街道两旁,大部分保存得非常完好。
窑里曾有民谣这样描述这条街:
“上街头,下街头,街长不见头;丝绸缎,糖醋油,店面八百九”,生动的再现了唐诗中“浮梁歙州,万国来求”盛世景象。
在瑶里吴氏家谱中就记载有:
从下水口象山到上水口狮山的古道,是去徽州和饶州的通衢。
通衢,大家知道是指什么吗?
用今天的概念来定义,就是古代的商业高速路了,瑶里古商街,与现代城镇发展中的“追路经济”十分相似,它夹着“古商业高速路”而建,这对古代以步行、推车、骑马、坐骄的交通方式,都非常的适宜,过往客商在这里购物、休息、歇脚、商贸交易、游憩,都十分便利。
所以街上备有百货铺、米行、客栈、药铺、小吃店等,瑶里的主人更是无偿为过往客商建亭、设坐、供应茶水。
大概各位已经注意到,两侧商铺临街的柜台都非常高,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它是为了方便骑马的商旅客人,使他们在购物时不必上上下下的。
尽管瑶里的商家重视诚信,但也免不了有轻信重利的,这就是鲁迅先生说的,商家柜台高了可以便于作假。
当然,这种商家在瑶里是极少的。
瑶里古商街还兼有官路驿站的功能。
按照吴氏家谱所载,早先建在商道上曾建有申明亭,是用来接受官方意旨的商路驿亭,这种亭,起到接受官府商路管理的一种告示牌作用。
现在,这座驿亭已经坍塌,但我们在街口转弯处的墙面上仍可清晰地看到它的建筑遗迹。
经过考证,街上最古老的商店为明代所建,它最具特色,是一幢三开间门面店铺,中为大门,两边为店堂,内室为住宅,与明代万历年间绘制的《南都胜会图》中商店的形态和建制都完全一致,对考察明代村镇商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在这面墙上还有一块中国近代历史的遗迹,可能有些细心的游客已经注意到了,这是一幅抗日战争时期的宣传标语,内容是“国难之险,险于覆舟,应战之急,急于救火,凡我同胞,安危相关,生死与共,唯有尽一切努力,忍一切牺牲,以贯彻抗战之唯一目的。
”(国民参政会宣言,浮梁乡宣队录,廿(音nian四声)年八月)。
从落款看,这幅标语写于1938年,因为民国元年是从1911年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开始的,所以这条标语书于抗日战争的前期。
由此可以看出,在我们瑶里,不仅有美不胜收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景观,还有许多可歌可泣、激动人心的革命史迹。
其中最为光辉的是开国元帅陈毅同志在1938年来瑶里领导“新四军改编”。
这段历史在陈毅故居展览中有详细的记载。
那时正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刚刚结束、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的时期,在瑶里,共产党的红区和国民党的白区以瑶河为界,国共合作要求双方化干戈为玉帛、枪口一致对外。
这幅标语就是在当时的背景下书写的。
所以,这是一幅珍贵的历史文物。
大家可以看到,这里的街面都是由两尺宽的古青石板铺成的,看上去色泽十分清纯,显得古朴而具有历史的沉重感,走在这上面,如行走在中国古代文化与历史的山阴道上,让我们接触到了历史,它像一条时空长廊,将我们带回到古代的商业繁荣。
你们看,青石板两旁镶嵌着许多的鹅卵石。
请问一下,哪位知道为什么要镶嵌鹅卵石,而不全铺上青石板呢?
对了,由于南方雨水充沛,这样的设计有利于雨水的渗漏和排放。
路的两边还建有一条排水道,也是为了雨水的排放,形成了完整的排水系统。
这些系统的建设充分体现了古代民间村镇规划和建设的科学性。
前面说了,这条街是徽饶商贸古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乾隆年间,由于商业繁华,商旅众多,官府特地在街头丁字路口修建了一块“徽州大路转弯”的路标。
这块路标任凭两百多年风吹雨打,边角磨圆了、字体模糊了,但它仍然宛如一名任劳任怨坚守岗位的交通警和讲解员,为来往八方的商客和路人指示着方向,诉说着昔日商贸的繁华。
像这样的商业街在我们高岭土矿遗址园区中的东埠村还有,而且保存得也很完好,是江西省的历史文化名村,它们都已成为瑶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和昔日瓷茶繁荣的见证。
正是有着这样深厚的历史记忆,因此一位作家对这条街曾这样描述到:
“当你踽踽独行其间,青石的路面仿佛能敲击出历史的回声。
这条被岁月漂洗的石街,被无数人的回忆擦亮。
这条只有一千多米长的石街,却在许多人的记忆里,仿佛永远走不完……”。
各位朋友!
当你们走在青石板上,看着两旁的古店铺,是否有着这样的体会呢?
程氏宗祠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将要参观的是程氏宗祠。
听这名字,似乎就有点大户人家的感觉,而且感觉十分和谐。
它的名字是什么意思,这里我先跟大家解释一下。
程氏宗祠又名“惇睦”堂,释义为“惇厚诚实、相敬和睦”的意思。
它始建于明代中叶,清代道光年间重新整修过。
在瑶里,这样一个以姓氏、宗族的血缘关系为纽带建立和组织起来的聚落,各个宗族内的祭祖和其他公共活动都需要有一个空间,这就是宗祠。
按照《礼记》中的规定,帝王、诸侯、大夫可以设有宗庙进行祭祖活动,而平民是不允许设庙的,祭祖只能在家里。
直到明朝,宗法制度才得以进一步强化。
古书《明会典·祭祀通例》中就曾有规定:
“庶民祭里社、乡厉及祖父母、父母,并得祭灶,余皆禁止。
”从此以后,朝廷才允许平民百姓有专门祭祖的地方,称为祠堂。
到了清代,祠堂在各地大量出现。
清朝的雍正皇帝在《对谕广训》中对祠堂的功能有这样的说明:
“立家庙以蔫蒸尝,设家塾以课子弟,置义田以赡贫乏,修族谱以联疏远。
”家庙即祠堂,它的首要功能就是祭祀祖先,通过祭祖达到敬宗收族的目的。
由此可得,设家塾、置义田、修族谱也都是宗族的任务,这些任务往往是在祠堂或通过祠堂完成。
在瑶里,宗族的私塾学堂大多就设在祠堂里或附属在祠堂旁,比如这座祠堂的旁边就是程家的私塾学堂。
家族的公共义田也通过祠堂进行管理。
家族修宗谱,更是先要在祠堂举行一定的仪式,焚香致词,一族之长在祠堂决定合适的人选后,续修宗谱才能开始。
古时候总是非常讲究戒律的,因此,各个宗族都有不同的族规族法,如:
“禁抗欠钱粮”、“禁毁弃墓田”、“禁违逆父兄”、“禁冒犯尊长”、“禁赌博造卖”、“禁奸淫伤化”等等,尽管这些规书是刻在族谱和碑石上的,但执法却都在祠堂里进行。
犯族规者在祠堂前打板子,然后锁在祠内,有的将不肖子孙绑来,在祠堂前被活活处死。
如果被判罚,则生不得入先祠,死不得入祖茔,这无异是一种最严重的精神挞伐,因为这是割断了他与祖先精神联系的脐带。
当然啦,祠堂的作用也不仅仅是为了祭祖和其他宗族活动提供空间场所,它同时还可以满足宗法制度的精神需求,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给大家解释一下。
比如,以祠堂的规模、建筑形态、建筑的装修和装饰来体现一个宗族的地位和势力。
我们现在看到的祠堂就非常有气势,它背靠气势雄伟的狮山,前临清澈秀丽的瑶河,面对峰奇峦秀的瑶岭。
它的大门砖石模仿牌楼的形式贴砌在祠堂正面的墙上,牌楼的梁与柱紧贴墙面,而牌楼顶部却出了墙头高高而立,所有梁、柱都是由青石构筑而成,梁与柱的结合部都有精美的砖雕和石雕,以“喜鹊登枝”、“鹤鹿争春”、“丹凤朝阳”、“鲤鱼跳龙门”等图案做装饰,使楼门在雄伟庄严之中又显得美仑美奂。
为体现祠堂的规模,大门为四柱三开间,上面有四座屋顶,即三间四柱四楼式的砖雕石砌贴壁牌楼门,尽显出气势的恢弘。
在大门上有“惇睦”、“程氏宗祠”六个大字,笔法十分雄健有力,每个字都雕刻在青石板上。
现在,请大家随我进入祠堂,一起去感受一下吧。
在过去,祠堂大门平时是不能轻意打开的,只有在宗族活动或达官显贵来访时才可开启。
今天,各位都是我们瑶里的贵客了,所以,请大家入内。
走进祠堂,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宗族祠堂。
前面我已经介绍了宗族制度赋予宗族维系的多种功能要求,祠堂就是为这些功能的实现提供的必要的场所。
在我国南方祠堂大多为传统的合院式建筑,这种建筑有什么特点呢?
大家仔细看,这种建筑主要建在中轴线上,前为大门和下堂—前厅,中为中堂—享堂,享堂中有格扇门相隔,上为上堂—寝室,前厅和享堂为举行祭祖仪式的场所,寝室供奉祖先牌位。
左右是廊庑,组成前后两进两天井的建筑组群。
祠堂内部是穿斗式木构架围以高墙,外檐柱用木石混合,中进享堂的月梁、金柱非常粗硕。
斗柱为标准南方式,节头为象鼻、凤头、如意,上面装有翼形云板,彩画色彩淡雅,构图设色不同于北方,是直接画于木地上的。
而我们现在所看见恶的程家宗祠,就是一座比较典型的江南祠堂了。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除此之外,程家宗祠还有两个非常独特的地方,一是纵深长、空间大。
怎么个大法?
大家请看,祠堂为大三进,宽12米,纵深达33米,总面积近400平方米,从建筑材料和建筑风格上看,其中享堂和寝室建于明代,前厅续建于清代,同时对享堂和寝室进行了修茸,十分宽敞,通亮,美观。
第二个特点是形状不规则。
我们站在前厅大门向寝室深处望去,整个祠堂并不在笔直的中轴线上,而是向左(由西向东偏北)折过去,折角约20度。
弯弯曲曲的到底折到哪里去了呢,我给大家解释一下,这里的转折有四个过程:
享堂坐东偏北向西偏南,享堂前天井做东偏向西北,中堂天井做东向西,前厅做东向西略偏北。
是不是听得有点回不过神来,其实并不复杂,因为作为尊宗祭祖的场所,不以中轴直线划出中心位置来定中尊宗是不可想象的。
那为什么程氏宗祠要这样建造呢?
经过考证,应该有三个理由:
第一,取风水的方位。
程氏宗祠后有狮山,前有瑶河,隔河而望是虎山(瑶岭),按照前有照山,后有靠山的要求,建筑要与山势相靠向对,尽可能不要偏斜,才能让后人大发、出大人物。
面水而建时要逆水,水是财,逆水才能兜住财。
程氏宗祠如果是依享堂的方位按东偏北向西偏南的中轴线建下去,必然是顺瑶河流向南下,而且不能正对隔河的虎山,这对风水而言,是十分不利的。
第二,可借步步登高的山势。
程氏宗祠从大门开始,内部地势是逐渐升高的,使祠堂形成四个不处于同一水平的平台,这种地势,从后堂向下可以居高临下、一览无余,便于众人观戏;从前厅往享堂、寝室看上去,必须仰视,祖宗牌位高高在上,尽显宗祖的地位,取世代景仰之意。
第三,在瑶里当地的传说中略有偏北、偏南具有王者之势。
程氏以唐代开国元勋、瓦岗寨英雄程咬金为始祖,这种偏移也与此有关。
程氏宗祠这种不规则的平面选择看似是伦理对风水的让步,但只是对伦理规定中形式的违背,我们在前门的双重门额看到,上面恭恭敬敬地刻着“惇睦”二字,下面才是“程氏宗祠”。
这就足以说明程氏宗祠鲜明的伦理至上的观念了。
程氏宗祠对风水执著的追求,虽然伦理在形式上作了一些让步,其实还是为了实现伦理,风水只是一种手段,变通也是一种手段,伦理才是最终的目的。
祠堂首要的功能为祭祖。
古时候的祭祖活动是怎么进行的呢?
大家一定很好奇吧,是这样的,祭祖活动一般每年农历春季二月和秋季八月要举行两次。
祭祖时,在寝室供奉祖先牌位的神龛前设供桌三张,桌上摆香案烛台,神龛两侧放供品一猪一羊。
祭祀主持人由最有威信和财力的族长担任,并配备辅助祭祀者十余人。
按规定参加祭祀者必须是秀才以上的族人,靠钱买得学历的族人也允许参加,凡没有读过书的“白生”只能在年老时才能参加。
祭祀仪式于上午开始时,将祠堂中厅的格扇门打开,使中厅、寝室连为一片,由主祭人向神龛上香,率领众族人向列祖神位跪拜、献酒、献食品,并由专人念祭文。
这个过程通常需前后进行三次,称为初献、亚献和终献。
三献完毕后烧纸钱、撤供品,然后祭祀族人才可散去,待到中午还要再回到祠堂聚餐庆祝。
通过族人的共同祭祀,活着的人便与死去的祖先在心灵上得到沟通,同时,也增强了宗族成员的同源意识,相互之间更加亲近和团结。
在瑶里,程氏程咬金为始祖,每年冬至和清明节,族人都在这里祭祀他们的先祖,其中尤以冬至节祭礼最隆重,它的内容和仪式与其它氏族人的祭祀相似,只不过所列供品更多,祭祀人跪拜、上香、祭酒、奉食、进汤等等的礼仪更为繁复,而且主祭人与祠堂还要准备礼品分送祭祀者与亲友。
宗族通过祭祖达到了敬宗收族的目的。
我们从这些祭祖的礼仪中可以看到,宗族通过主祭人的选择,祭祀人的限制,还宣扬了长幼有序、鼓励读书的思想,进一步树立了宗族的权威,使祠堂成了代表宗族权力的神圣场所。
按照宗族的规定“子孙入祠堂,当正衣冠,即如祖考之在上,不得嘻笑、对语、疾步。
”即要求晚辈进入祠堂时衣着要整齐,不能在里面嬉笑、说话,走路的步速要慢。
祠堂有足够的空间供祭祖之用的同时,也满足了宗族议事、审断族人犯事等等的功能要求。
这类祭祖、断案等活动不但内容严肃,而且直接参与的族人也十分有限。
所以为了让更多的族人能参与活动,受到教化,逐渐出现了一些娱乐活动。
程宗祠堂在祭祖同时也把年初的祭祖与新春的群众喜庆活动结合起来了,祭祖先、猜灯谜、发粮饼、唱大戏,除不肖子孙外,从老到幼参与其中,热热闹闹,既受到教化又得到娱乐,同样达到了敬宗合族的目的。
戏台一般都设在门屋后,隔着天井面对享堂,大家可以看到,这个祠堂大门内的后面就是一个被称作“万年台”的戏台,这两侧高台的中部置有左右伸缩的戏台台板,演戏时伸出台板,不演戏时收回台板,伸缩自如,可惜台板在文革时被拆除了。
当戏台搭好后,戏台两边是供乐队和化妆用的厢房。
戏台顶为官轿顶的形状,是从声学方面考虑,起着收音、回音的效果,相当于音箱的作用,以便祠堂内每个角落都能获得良好的音效。
台顶上的屋梁均雕有图案。
中梁一幅是“瓦岗寨群英会”,外梁一幅是“程咬金拜旗图”,其它横梁都雕刻着众多有关隋唐演义中瓦岗寨的故事。
表示程氏对祖先程咬金的推崇。
享堂和两边雕梁画栋的廊庑便成了观戏席位,廊庑上建有包厢,包厢是专供氏族重要成员或达官贵人看戏的场所。
出于对古建筑的保护,请大家不要到上面去照相留影。
祠堂还是族人举行各种礼仪活动的场所,如举行婚丧嫁娶仪式。
男方娶媳,在迎入村后,新娘需先进祠堂拜祖后才能进男方家门;婚后三日回娘家或新郎上女方家,都要先入对方家族祠堂拜祖。
人死入殓之后,棺木须在祠堂内暂放,举办丧事后才能入葬;有的老者,生前已备好的棺木也放在祠堂内,待死后再用。
这些礼仪当然也渗透着封建的礼教,如再嫁的寡妇则不许入祠堂;死者棺木存放在祠堂中的位置需随年龄大小而定,长者在厅堂,越年青越在前。
作为祭祖之用的祠堂,它的功能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被扩大和延伸了,它既是宗族的象征,又实实在在地成了村民活动的中心。
程氏宗祠还曾是抗日战争中新四军改编的纪念地。
1938年2月,开国元帅陈毅来到瑶里亲自指导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当时曾在这里召开过抗日动员大会,有数百人到会参加。
会上,陈毅还与他在国民党的胞兄陈孟熙上校握手言和,并且说:
“我与哥哥,一个是共产党,一个是国民党,过去打了多年的仗,俗话说‘家不和外人欺’,现在日本鬼子打我们,因此,兄弟之间要团结,国共两党之间也要殊途同归,共同抗日,枪口一致对外”。
这次动员大会上陈毅兄弟俩握手言和的故事,成为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程氏宗祠现为江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各位游客,程氏宗祠就参观到这里,现在我们走出祠堂去参观下一个景点。
狮山
各位游客,大家看看右边这座山的外形象什么?
是不是像一头威武狮子?
关于狮山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呢,据说很久很久以前,瑶里村曾住着两兄弟,哥哥叫青狮,弟弟叫白象。
他俩自幼就没有了父母,全靠众乡邻接济照顾才长大成人。
有一年,瑶里村外窜来了一群妖怪,其中要数花虎,蛟龙两个妖怪最为厉害。
它们常常出没村中袭击人畜,扰乱了村民们的宁静生活,搞得人心慌慌,民不聊生。
村中的许多青壮年为了赶走这群妖怪,奋起与妖怪们抗争,却都战死于妖怪的魔掌之下。
青狮、白象两兄弟看到众乡邻被妖怪所害,是痛在身上,急在心里,心想:
这群妖怪魔法高强,单靠死拼硬碰,是无法战胜的,要替众乡亲报仇,战胜妖怪,必须要有真本领,于是,青狮、白象兄弟俩辞别了乡邻,外出拜师学艺。
他俩在三年中遍迹天下名山大川,遍访名师学艺,学得十八样兵器样样精通,并且在一位仙人的点化下,学到了“霹雳”剑法和“掘地神功”。
三年后,青狮、白象回到了瑶里。
这时的瑶里已被妖怪们弄得十屋九空,一片凄凉。
青狮和白象见此情景,万分痛心,下决心消灭妖怪,替乡亲们报仇雪恨。
在乡邻的指引下,青狮和白象找到了妖怪的洞府,经过一场激战,兄弟俩杀死了众多妖怪,花虎、蛟龙二妖怪见斗不过青狮与白象,便想逃走,青狮和白象则穷追不舍,最后,青狮在汪胡境内截住了花虎,白象在铁炉里拦住了蛟龙,二对二地激战起来,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的苦战,青狮最终用“霹雳剑法”杀死了花虎妖,并将它尸躯便留在了汪胡,变成了一座山峰,即现在的虎头山。
白象用“掘地神功”挖通了河道,放干河水,捉住蛟龙妖,将其处死后将它的身躯化作了一道山岗,这就是座落在铁炉村后的神龙岗。
青狮、白象兄弟俩杀死妖怪之后,刚刚走到村边,便因筋疲力尽分别倒在了瑶里村南村北,任凭众乡邻怎样呼唤,再也没有站起来了。
哥哥青狮化成了村北的狮山,弟弟白象化成了村南的象山。
千百年来,青狮、白象兄弟俩便时刻地震慑着外来的妖魔鬼怪,日夜镇守着瑶里的南北大门,佑护着瑶里的众乡亲。
至今,每年正月,村民都要用迎舞青狮、白象灯来怀念青狮和白象兄弟。
一步岭
各位游客,下面我们将要参观的景点是一步岭。
一步岭是一座牌楼。
为什么这座牌楼叫“一步岭”呢?
它包涵着两层寓意,第一层是指:
一步岭正对着对面狮山的狮头,暗喻每个从这里走出去的人,都可以借助狮子的神力,必能心有所想、事有所成,并可有所作为。
这灵不灵呢?
等各位出来时验证一下吧。
第二层是指:
人生须知万事开头难,走好人生的第一步是至关重要的,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当然,人生的每一步都是非常重要的,希望从这里出去的人,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接着,我们将要参观的是一座始建于清朝洋务运动时期,前后修建了三年,在外部形态上具有欧式建筑风格的古代民居。
狮冈胜览
各位游客,这是一幢在外形上属于比较典型的欧州巴洛克式的建筑。
我们可以看到,这幢建筑上有很多雕塑,有双狮戏球、麒麟、飞龙等,这些装饰都非常突出,非常生动,体现了建筑的一种动感,一种力度。
它还用了柱式构图,这种柱式都是很有动感的,这些形成了比较典型的巴洛克式的建筑风格。
另外,整个建筑的立面处理相当精彩,其手法主要通过窗、阳台、女儿墙及穹顶等元素体现出来,反映出较强的艺术性。
尤其是方角窗与小弧型窗檐造型形成美妙的韵律感。
这座建筑本身是近代化的东西,相对于中国农村自己原有的建筑,它是属于工业文明,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瑶里建筑上的一个发展。
原来屋主名叫吴佣舟,他是一名因经营茶叶、釉果生意发了财,当过乡长的官商,并且出过国、留过洋,受过西方建筑文化的影响,所以,建了这样一座中西合璧的建筑。
此楼为什么取名“狮冈胜览”呢?
从对面的狮山观看这个建筑,非常雄伟壮观,与周围建筑相比,如同鹤立鸡群,成为狮山的盛景;另外,站在楼上的洋台上品茗观景,瑶河风光一览无余,瑶里美景尽收眼底。
在这样的环境中居住,当然可以实现“好风临自至,明月不须期”,“日拥祥云护德门,春涵瑞霭笼仁里”的人生愿望了,故而取名“狮冈胜览”。
下面,请各位随我进入室内参观。
这幢楼房是瑶里两百多幢明清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幢徽派建筑,它的文化内涵及艺术价值是十分丰富的。
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景德镇 风景区 古镇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