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口二中下学期高二语文中考试题.docx
- 文档编号:30212266
- 上传时间:2023-08-07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35.97KB
洞口二中下学期高二语文中考试题.docx
《洞口二中下学期高二语文中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洞口二中下学期高二语文中考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洞口二中下学期高二语文中考试题
洞口二中2018年下学期高二语文中考试题
时间:
120分钟总分:
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
2、本试题卷由两部分构成,选择题部分和非选择题部分。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2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魏晋时期是地道的乱世,因此文人的普遍心理即是思治,这就促使魏晋名士开始探索宇宙自然与人生本体的关系,并开始追求新的思辨哲理。
在这种背景下,“文的觉醒”与“人的觉醒”时代到来,思想开放与自由论辩的风气成为当时文人名士的生活常态,而“魏晋风度”正是在这种氛围中应运而生的。
“魏晋风度”所代表的这种文化,由何晏、王弼首发其端,他们酷爱庄老,而起清谈之风;发展至“竹林七贤”时代,这一群体成为魏晋风度的典型代表。
“竹林七贤”即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成、向秀和王戎等七人,他们都是当时的文人名士,他们大都崇尚老庄之学,对社会现实有着无比清醒的认识。
然而,由于身处乱世,虽有济世报国之才,却没有值得辅佐的明主,只好用放浪形骸、不拘小节的行为来掩饰内心的痛苦,用不合时宜的言行来表达对朝政的不满。
魏晋名士用自己的言行、诗文等外化行为使自己的人生艺术化,具体表现为不同常人的放旷、真率与智慧。
这种艺术的人生是自然的,是个人的真实处境与心境的流露。
正是由于残酷的政治迫害和生命的命悬一线,使得魏晋士人的人生充满了无尽的忧虑恐惧和深重的哀伤。
这构成了魏晋风度深刻沉重的一面。
玄学是这个时期文
人的思想灵魂与源泉。
他们用老庄的哲学思想解释儒家经典。
在空谈中探讨自然与人本体的关系,探求更本质的人生意义,将关注点从无能为力的政治转向了自身存在价值的讨论。
《周易》《老子》和《庄子》被奉为玄学经典。
玄学给两汉以来保守腐朽的儒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给中国的哲学文化领域带来了一种不同以往的自由、理性、思辨的哲学思维,同时是魏晋名士们自我肯定的强烈自信与率性自由的外化表现。
魏晋名士以率性率真的人性来品味玄趣,由此生发出一种由外知内、以形显神的美学观念,这使他们开始转向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与探究,以空灵之心审视山水自然的大道之美。
正是这种超越形的束缚的情怀,使自然山水被赋予了人性化的灵性与无穷的玄趣。
另一方面,他们把在政治理想上的绝望转向文学艺术,寻求精神上的解脱。
在“神韵”这一独特的审美追求指导下,魏晋时期的文学、绘画、书法等艺术门类都不同程度地呈现出一片空前繁荣的景象。
魏晋风度是魏晋名士人生态度、处世方式和人格精神的具体展现,反映了魏晋时期文人士大夫阶层的价值取向,它不仅在那时具有广泛的时代意义,对后世中国传统文人的文化哲学和思想,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魏晋士人通过自身在乱世中真实而坚定的实践,以前所未有的气魄和感染力,融入了中国文人的灵魂深处。
一方面,魏晋风度造就了中国文人清高的气质与清醒的思辨;另一方面,它为后世处于低谷困境的文人知识分子提供了精神的慰藉与平静,并得以发展为自省与放旷的生活理念,用以追求人本质的回归、精神的解放和个性价值的真正体现。
1.下面对“魏晋风度”文化内涵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晋名士用言行、诗文将自己的人生艺术化,具体表现为放旷、真率与智慧。
B.以自由、理性、思辨的哲学思维,表现出自我肯定的强烈自信与率性自由。
C.超越形的束缚,品味玄趣,生发了一种由外知内、以形显神的美学观念。
D.融入了中国文人的灵魂深处,造就了文人自古至今清高的气质和清醒的思辨。
2.以下不是“魏晋风度”形成的原因的一项是(3分)()
A.魏晋乱世,文人思治,他们开始探索宇宙自然与人生本体的关系。
B.魏晋文人清醒认识现实,怀才不遇,统治者对其进行残酷的迫害。
C.魏晋名士放浪形骸,追求个性,寄情山水,醉心文学艺术。
D.魏晋时期的文人酷爱老庄,以玄学作为自己的思想灵魂和源泉。
3.下面的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人的觉醒”促进了当时思想解放和自由论辩风气的形成,这是魏晋风度的突出表现。
B.魏晋士人厌倦了社会的动荡,对黑暗政治不满,只好转而研究老庄之学,借此麻痹自己。
C.玄学是魏晋名士的精神支柱,他们以此来关照自我,探寻苦难社会中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D.魏晋风度以自省与放旷的生活理念使后世落魄的文人知识分子获得了精神的真正解放。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4~6题。
活这一生,什么都得嚼一下
陈晓卿的吃货史能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
1987年,他还在读研究生,作为摄影师揽活,拍了第一届中国美食节,那是他第一次参与美食节目。
那次,北京稍微像样的饭馆,都是会场,陈晓卿跟着大吃四方。
端上来鱼翅,一个灯光师说“我不吃粉丝”,大家嘲笑他连鱼翅都不知道。
陈晓卿也跟着一块嘲笑,其实他自己也不知道。
大概没有什么能够阻拦他对吃的热情。
连2003年得了中度抑郁症,都只影响到了睡觉,丝毫没影响到吃饭。
正值“非典”时期,满大街馆子,没一个需要排队,“这我太开心了。
”至于危险,“你生死都置之度外了,怎么还会在乎这个。
”
吃到高兴时,陈晓卿喜欢跟饭馆老板搭讪。
北京华威南路“美味食源”螺蛳粉的老板江南,听着眼前这位黑胖大汉有一句没一句跟自己聊酸笋的颜色、“你们一天卖多少粉”,心情十分不美妙:
“你到底想干什么?
!
”
来自广西柳州的江老板十分自豪于家乡的螺蛳粉,也自豪于自己的手艺。
江老板乐于品尝一切食物。
“管它臭也好,馊也好,活这一生,什么我都得尝,我得嚼一下。
”刚到北京时,他就去喝豆汁。
“还有臭豆腐,我咽了十几次都咽不下去,包括最好的,80块钱一份,到喉咙口,想办法都吞不下去。
但吃不了是另外一回事。
我尝过了。
是吧?
”
这和陈晓卿的观念不谋而合。
他到每个地方都要吃当地的东西,吃了几十年,居然没有吃不
下的。
他最喜欢举的例子是,在云南吃傣族人的撒撇——用牛反刍出的胃液拌蚂蚁。
主人为表示亲近,先吃半勺,给客人吃主人嘴里掏出来的剩下半勺。
陈晓卿尊崇食物多样化,觉得这应该像生物多样化一样重要且迷人。
不过以前,他觉得美味都在民间,在普通老百姓那里。
这几年,他渐渐觉得除了穷人,很多富人也在保留这种多样化。
比如顺德的菊花水蛇羹,遵循古制,暮春栽培菊花,夏季花期时每日早晚精心护理,初秋择鲜嫩舒展花瓣,配上此时肥美的水蛇。
用四五个月的时间成本做一道菜,只能是有钱人才舍得。
他讲起了一种红薯,叫老鼠薯,产量很小,基本被淘汰。
但马来西亚首富郭鹤年小时候吃过,很想再吃。
“碧桂园的总厨找了一年半,跑遍中国红薯产区,最后在贵州苗族一个山寨里头找到了。
因为有这么一个有钱人爱吃,它的品种保留下来了。
你说它这算贵,还是不算贵呢?
”
陈晓卿搭讪的目的,除了聊美食,还想听听厨子或老板背后的故事。
他在杭州遇到一位老板,以前在许多国家的使领馆做厨师,见过许多领导人。
现在窝在一个小巷子里开小铺子。
他在北京遇上日本料理店“海老寿”,老板程世儒是考到日本水产拍卖证的第一个外国人,在神户当了8年水产拍卖师,熟谙食材。
现在自己开店,只有晚上开业,因为“要保存体力才能服务好客人”。
(摘自《人物周刊》第476期,有删改)
相关链接:
在《舌尖上的中国》系列里,我们将通过中华美食的多个侧面,来感受食物给中国人生活带来的仪式、伦理、趣味等方面的文化特质。
让观众不仅见识到中国特色食材以及与食物相关,构成中国美食特有气质的一系列元素,而且让观众从中了解到中华饮食文化的精致和源远流长。
更重要的是,通过日常生活的这中华美食的多个侧面,我们可以感知到一个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国度,这里的国民对待生活、对待家庭,对待社会抱持着什么样的态度──Youarewhatyoueat!
(XX百科词条)
②“《舌尖上的中国》远不止是一部‘吃货圣经’,而观看《舌尖上的中国》也不应该只是‘吃货’的狂欢,做纪录片,文化的东西是不可避免的。
这个片子是带着对食物的敬意来做的,观众能从中国人对美食的热爱中,品读到中国人对生活的热爱。
”“对中国人来说,它处于一个非常大的转型期。
纪录片是一个非常明确的外来工具,最早大家都不知道怎么拍,都是看外国人怎么拍,说的都不是自己的话,就像让我现在用英语写一首诗。
我觉得你要说它是个作品,非常非常困难。
”(陈晓卿自评)
4.下列对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陈晓卿对吃的认识也是在生活实践中不断提高的,但作为吃货,陈晓卿可以把生死置之度外,为了吃他可以不顾一切,尤其是身体状态不佳时,食欲大增。
B.陈晓卿与食店老板搭讪除了要了解美食,更是要拉近与不同食物制作者的距离,以期盼了解他们人生,从而有利于多角度表现食物的魅力。
C.食物多样化,对于美食文化而言很重要,在陈晓卿看来,一些富人为追求美食而大花金钱,在对食物多样化的保护上与普通百姓制作日常美食作用是等同的。
D.食店老板江南每到一个地方都要吃当地的东西,这是他“乐于品尝一切食物”思想的表现,这一点也影响到陈晓卿大胆地去品尝许多难以下咽的食物。
5.陈晓卿认为人活着就要“什么都得嚼一下”,他都咀嚼了生活中的哪些滋味?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6分)
6陈晓卿拍摄纪录片能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这对你有什么启示?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8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
(一)文言文阅读(2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盖勋字元固,敦煌广至人也。
初举孝廉,为汉阳长史。
时武威太守倚恃权势,恣行贪横,从事苏正和案其罪。
凉州刺史梁鹄欲杀正和以免其负,乃访之于勋。
勋素与正和有仇,或劝勋可因此报隙。
勋曰:
“不可。
谋事杀良,非忠也;乘人之危,非仁也。
”乃谏鹄,鹄从之。
正和得免而诣勋求谢。
勋不见,曰:
“吾为梁使君谋,不为苏正和也。
”中平元年,北地羌胡寇乱陇右,使勋屯阿阳以拒贼锋。
时叛羌围护羌校尉夏育,勋与州郡合兵救育至狐盘为羌所破勋收余众百余人为鱼丽之阵羌精骑夹攻之急士卒多死勋被三创,坚不动,乃指木表曰:
“必尸我于此。
”滇吾素为勋所厚,乃以兵捍众曰:
“盖长史贤人,汝曹杀之者为负天。
”勋仰骂曰:
“死反虏,汝何知?
促来杀我!
”众相视而惊。
羌戎服其义勇,不敢加害,送还汉阳。
后刺史杨雍即表勋领汉阳太守。
时人饥,相渔食,勋调谷廪之,
先出家粮以率众,存活者千余人。
拜京兆尹。
时长安令杨党,父为中常侍,恃势贪放,勋案得其赃千余万。
贵戚咸为之请,勋不听,具以事闻,并连党父,有诏穷案,威震京师。
时小黄门高望为尚药监,幸于皇太子,太子因蹇硕属望子进为孝廉,勋不肯用。
或曰:
“皇太子副主,望其所爱,硕先帝之宠臣,而子违之,所谓三怨成府者也。
”勋曰:
“选贤所以报国也。
非贤不举,死亦何悔!
”及帝崩,董卓废少帝,杀何太后。
自公卿以下,莫不卑下于卓,唯勋长揖争礼,见者皆为失色。
勋虽强直不屈,而内厌于卓,不得意,疽发背卒,时年五十一。
(节选自《后汉书•盖勋传》)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勋与州郡合兵救育/至/狐盘为羌所破/勋收余众/百余人为鱼丽之阵/羌精骑夹攻之/急士卒多死/
B.勋与州郡合兵救育/至狐盘/为羌所破/勋收余众百余人/为鱼丽之阵/羌精骑夹攻之急/士卒多死/
C.勋与州郡合兵救育/至/狐盘为羌所破/勋收余众百余人/为鱼丽之阵/羌精骑夹攻之急/士卒多死/
D.勋与州郡合兵救育/至狐盘/为羌所破/勋收余众/百余人为鱼丽之阵/羌精骑夹攻之/急士卒多死/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孝廉是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后来变成明清两朝对举人的雅称。
B.表是我国封建时代臣子写给君主表达忠诚和愿望的一种公文文体,可叙事可议论,且往往带有抒情色彩。
C.皇太子也称太子,通常被授予的对象是皇帝的嫡长子,通常也是封建社会皇帝的第一顺位继承人。
D.崩和“薨”“卒”“不禄”等常用来委婉地表达“人死”的意思,但古代只有帝王的死才能用“崩”。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盖勋为人耿直。
他任汉阳长史时,凉州刺史征询他想借机杀死苏正和,他虽与正和有仇,但没有乘人之危,并拒绝免于被杀的正和的面谢。
B.盖勋誓死不屈。
在羌族叛乱围攻护羌校尉夏育时,他率兵救助,身受三处刀伤,仍然坚守不动,誓死不降。
叛军服其忠义勇猛,并礼赞他。
C.盖勋秉公执法。
长安令杨党倚仗权势、胡作非为、贪赃枉法,他不听贵戚说情,将其犯罪事实全部上报,奉诏将案件追查到底,威震京师。
D.盖勋刚直不阿。
他为国选材,唯贤是举,坚守标准,不畏皇权,不顾三怨成府,誓死拒绝了宠臣蹇硕想让尚药监高望之子成为孝廉的要求。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分)
(1)勋调谷廪之,先出家粮以率众,存活者千余人。
(2)莫不卑下于卓,唯勋长揖争礼,见者皆为失色。
(二)古代诗歌阅读(13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11-12题。
临江仙
(金)元好问
李辅之在齐州,予客济源,辅之有和。
荷叶荷花何处好?
大明湖上新秋。
红妆翠盖木兰舟。
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
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负欢游。
一尊白酒寄离愁。
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
【注】李辅之是元好问的朋友。
齐州即东州,今山东济南。
济源,今河南济源。
这首词写于诗人与朋友在济南团聚赏景三年之后。
1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
A.整首词以设问句开篇,交代了游览的地点、节令。
B.“红妆翠盖”描写游人盛装,引出“人物更风流”。
C.下阕“千里”、“三年”分别从时空角度抒写离愁。
D.上阕忆游览之景,下阕抒怀念之情,情与景交融。
E.这首词写出了对友人无尽的愁思,哀而不伤。
12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画线句。
(7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王勃《滕王阁序》一文写景字字珠玑,尤其是“,”着力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2)《登岳阳楼》一诗中,形象刻画洞庭湖水势浩大、无边无际的诗句是“ , ”。
(3)屈原《湘夫人》开头为全诗定下感情基调的写景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4分)
1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他在填报高考志愿时,既想报北京大学,又想报清华大学,总是见异思迁,半天拿不定主意。
②我始终没来得及按照总编的要求修改这个剧本,几年来我一直耿耿于怀,深感有负他的嘱托。
③在劳动力供过于求的局面下,用人单位“底气十足”,节日加班不加薪,职工则“识时务”,保饭碗。
这种典型的有法不依得现象,损害了法律的权威性,长此以往势必愈演愈烈,尾大不掉。
④你这只是管见所及,怎么能代表大家的意见呢?
⑤在“井喷”事故的善后处理中,孤儿都得到了一笔抚恤金
。
只要计划支出,细水长流,他们以后的生活和学习是不成问题的。
⑥朱总理的话高屋建瓴,对中美贸易谈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A.①③④B.①②⑤C.②③④D.④⑤⑥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据悉,一种新型的袖珍电脑将亮相本届世博会,它采用语音输入、太阳能供电,具有高雅、时尚、方便、环保的功能和作用。
B.如何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
有学者提议,应倡导全民重温中华经典,对弘扬民族文化更具积极意义。
C.这本书精心选配了10多幅契合文意的图片与版式设计有机结合,为读者营造了一个极具文化魅力的立体阅读空间。
D.虽然大家都知道生活离不开物质基础,可是没有一个人不认为,幸福并不完全由物质条件决定。
16.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他是个可怜的孤儿,小时候承蒙我父母照顾,所以现在经常来看望我们。
B.杨老师年过七旬仍然笔耕不辍,作为他的高足,我们感到既自豪又惭愧。
C.这篇文章是我刚完成的,无论观点还是文字都不够成熟,请您不吝赐教。
D.由于路上堵车非常严重,我赶到约定地点的时候,对方早已恭候多时。
1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在学校的日子里,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
我默默地注视着学校红色的大门,由衷地感谢她带给我的一切。
①很多时候你可能觉得今天跟昨天没什么不同
②这时你可能非常留恋过去的日子
③突然发现它写得真好
④你回过头来,其实一切都在改变
⑤不禁哼出一句“月亮的脸偷偷地在改变”
⑥现在要离开这个学习了几年的学校
A.①②④⑤⑥③B.①⑥②⑤③④
C.⑥②⑤①④③D.⑥⑤③①④②
1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词语,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中国自古不乏爱好美食的文人,①。
因为孟子说过“君子远庖厨”,品鉴美食是件风雅事,文人爱好做饭就未免失身份。
苏轼偏不在乎,②,还极爱下厨房,以大胆的创意和实践精神,③。
诸如“东坡鱼”、“东坡肘子”、“东坡羹”、“东坡豆腐”等,这些名菜和他流传至今的诗词文章一样“脍炙人口”,其中最著名的,要属“东坡肉”。
19.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6分)
马云说:
“如果你到35岁还很穷,那你只能怪你自己!
”他在演讲时分享成功的秘诀:
面对新事物,要看得见机会、看得起机会;充分理解新事物;快速决定,抢先行动。
因此,我们如果看得起新事物,就肯定能实现理想。
野心宏大,未来就一定很宽广。
抓住先机立即行动,就能创造别人不敢、也不能的奇迹。
①看得起新事物,不一定能实现梦想。
②
③
四、写作(6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近日,一张温暖的照片刷爆网络:
在漆黑的路上,一名男子骑着三轮车,三轮车上载着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一辆警车打开了大灯在三轮后缓慢前行,为三轮车照亮回家的路。
如一位网友所说“你们不仅照亮了回家的路,也照亮了这个寒冷的冬天”。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你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洞口一中2017年高二下学期中考语文参考答案
1.D试题分析:
D选项不属于魏晋风度的文化内涵。
2.C试题分析:
C选项是魏晋风度的具体表现,而非形成原因。
3.C试题分析:
A选项中“思想解放和自由论辩风气”不是由“人的觉醒”促进的,而是“人的觉醒”的表现;B选项属于强加因果,从第2段可知,魏晋文人名士内心大都崇尚老庄之学。
D选项原文为“追求精神解放”,而非“获得了精神的真正解放”。
4.C(A项“尤其是身体状态不佳时,食欲大增”不当。
B项“以期盼了解他们人生,从而有利于多角度表现食物魅力”不当。
表述比较牵强,原文是“陈晓卿搭讪的目的,除了聊美食,还想听听厨子或老板背后的故事”,不能说是“期盼了解他人的人生”。
D项原文“这和陈晓卿的观念不谋而合”,是指陈晓卿与江老板都有着“到一个地方就吃当地食物”的相同观念,并不是受到江老板的影响。
)
5.①对各种美食,他都要品尝,咀嚼了世间食物的滋味。
②从默默无闻,对美食一无所知,到成为美食专家,他咀嚼了人生奋斗的滋味。
③赋予了美食以文化的内容,咀嚼了独特的中华美食的滋味。
④从别人的人生故事中,咀嚼了不同人生的滋味。
(答对一点得2分,三点得6分。
)
6.成功的原因:
①热情、执着,对美食有着强烈的追求。
②亲身品尝,亲身经历,接受食物多样化。
③注重挖掘中华美食的多重文化特质。
④把文化融入到纪录片的创作中去。
启示示例一:
我们做事情,一定要热情与投入,无论身处什么环境都要全心投入。
只有真正热爱,才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启示示例二:
在当下的新时代,做一件事情要注重挖掘事物当中的中华文化内涵,这样不但可以表现出高层次的思想境界,也可以弘扬民族文化,做出与众不同的事业来。
(原因5分,启示3分,共8分)
7.B
8.D(古代皇后死也可用“崩”)
9.B(“礼赞他”无中生有,“三处刀伤"中“三处”应理解为多处)
10.(12分)
(1)盖勋调拨粮食救济百姓,先拿出自家的粮食来做表率,救活饥民一千多人。
(译出大意3分,“廪”“率"“”“存活者”三处,译对一处1分)
(2)没有人不对董卓卑躬屈膝的,只有盖勋行长揖礼,与之抗礼,在场的人都因此吓得脸色变白了。
(译出大意3分,“卑下”“争礼”“失色”三处,译对一处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盖勋字元固,敦煌郡广至县人。
开始被推举为孝廉,任汉阳长史。
当时,武威太守倚仗权势,恣意妄为,贪污横暴,从事苏正和查办他的罪行。
凉州刺史梁鹄想杀了苏正和来免受牵连,向盖勋征求意见。
盖勋平日与苏正和有仇,有人劝盖勋可趁机报复他。
盖勋说:
“不行。
谋划杀害好人,不忠;乘别人在危难的时候打击他,不仁。
"于是劝谏梁鹄别杀苏正和,梁鹄采纳了他的建议。
苏正和免于被杀,前往盖勋那里感谢他。
盖勋不见他,说:
“我是为梁使君献谋,不是为苏正和。
”中平元年,北方羌胡少数民族侵扰陇右,派盖勋在阿阳驻军来抵抗贼寇的前锋。
当时,叛羌包围了护羌校尉夏育,盖勋与州郡联合出兵援救夏育,到了狐盘,被羌兵打败。
盖勋集合败兵一百多人设鱼丽之阵。
羌人精锐的骑兵两面猛烈夹攻,士卒死的很多。
盖勋多处受伤,坚守不动,指着旁边的木牌说:
“一定要将我的尸首埋在这里。
”滇吾平日受了盖勋的厚待,于是用兵器拦着众人说:
“盖长史是个贤人,你们杀他便是辜负上天。
”盖勋抬起头来骂道:
“死反虏,你知道什么?
快来杀我!
”众兵你看我,我看你,惊呆了。
羌戎佩服盖勋大义勇猛,不敢加害他,把他送回汉阳。
后来刺史杨雍上表举荐盖勋兼任汉阳太守。
当时闹饥荒,百姓相互为食,盖勋调拨粮食救济百姓,先拿出自家的粮食来做表率,救活饥民一千多人。
盖勋被任命为京兆尹。
当时,长安令杨党,父亲是中常侍,仗着父亲的权势,贪污腐败,胡作非为,盖勋查实杨党贪赃千余万。
贵戚都为他说情,盖勋不听,将全部事实禀奏皇上,案件牵涉到杨党的父亲,皇上下令严办,盖勋威震京师。
当时小黄门高望为尚药监,被皇太子宠爱,太子通过蹇硕嘱托盖勋,要盖勋推举高望的儿子高进为孝廉,盖勋不答应。
有人说:
“皇太子是国家的副主,高望是皇太子所宠爱的人,蹇硕又是先帝的宠臣,你却违背他们的意愿,这就是所谓的‘三怨成府’啊。
”盖勋说:
“选举贤能的人为孝廉是报效国家,不是贤能的人,就不能举,因不举死了也不后悔!
”等到灵帝逝世,董卓废除少帝,杀了何太后,公卿以下的百官,对董卓没有不卑躬屈膝的,只有盖勋行长揖礼,与之抗礼,在场的人都因此吓得脸色变白了。
盖勋虽然正直刚强,不屈服于董卓,但实际上被董卓厌恶,在朝堂上不得志,后脊背发毒疮而死,时年五十一岁。
【答案】11.BE
试题分析:
B项,“红妆翠盖”描写游人盛装错误,写的是荷花;E项,“哀而不伤”错误,写的是哀愁。
12.(7分)词人希望情意深厚的流水能将自己内心的离愁带到东州去,寄情于景,以景结情,不仅表现了词人对朋友的深切思念之情,而且更形象含蓄,给人以想象的余地,令人回味无穷。
试题分析:
首先答出景物的特征,然后分析情感,再分析情景之间的关系。
点睛:
诗歌的情景关系主要有“乐景哀情”“乐景乐情”“哀景哀情”“哀景乐情”,较常见的是“乐景哀情”“哀景哀情”,答题时首先描述景物,然后概括意境特征,最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洞口 中下 学期 语文 中考 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