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案例研究.docx
- 文档编号:30204746
- 上传时间:2023-08-07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4.73KB
中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案例研究.docx
《中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案例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案例研究.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案例研究
05.1装配线上的生活
为使学生从人文和社会的角度,理解美国由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这一变化所产生的影响,课上教师通过对20世纪初期装配线上工人工作情景的模拟,让学生设想如果自己身为那时的工人会做出什么反应。
具体做法是先让每一位学生画一个完整的人体像,选出最好的一幅进行复制,全班分为两个对等的工作组,看哪一组速度快。
教师以“工头”的身份敦促大家集中精力,加快速度,同时还调暗灯光、提高室内温度、员工密度让大家体会工厂的恶劣条件,活动后教师让学生在笔记本上画一个“装配线两分表”,在表的一端列出积极作用,如标准化、高速度、高效率等。
表的令一端列出消极作用,如单调、缺少个性、工人异化等。
通过这样“再现历史”的教案过程,不仅让学生体会了社会化大工业生产中工人的工作情景,而且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很容易理解本课程瑶掌握的知识要点。
以上是以建构主义教案理论为指导的一个教案案例,请分析它的成功之处和特点,并结合教案实践谈谈你的思考。
评分的基本要求:
1.根据所给的案例材料,运用本课程所学理论进行分析论证。
2.要说明自己的观点和认识,理论运用要恰当,逻辑阐述要清楚、观点陈述要明确。
3.字数要符合答题要求,一般不少于300字。
本题答案要点:
1.简要说明建构主义教案理论的基本主张。
其要点是:
学习是一个积极的建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和信息,学生只有将需要学习的知识与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并与他人切磋,不断加以调整和修正,才能理解和建构新的知识。
2.本案例通过“再现历史”,让学生身临其境、参与其中,有了直接的体验和感受。
3.本案例中的教师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使教案活动由被动的接受知识变为主动的参与和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的个人经验和学习风格得到尊重,自我发现的精神得到鼓励。
4.本案例注意挖掘了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一教案资源。
5.再实践中如何借鉴,要有自己的思考。
05.7学生自主制定的课题研究学习方案
一、课题名称:
关于食物垃圾的产生和作用的思考
二、为完成科研采取怎样的形式为好<调差、咨询、实验等活动)
1、我们获取食物的途径。
<1)从环境的角度;调查研究生产环境、农业、水产业、养殖业等。
<2)从垃圾问题出发,调查流通领域;商品的规格化和垃圾;超级市场、24小时店中的垃圾。
2、关于家庭中的食物垃圾<一自己家为对象)。
<1)通过实际操作、观察食物材料变成垃圾的比例。
<2)分析购买的食物材料和它的可利用比例。
<3)分析剩饭的量及比例
3、调查饮食店和大饭店倒出的剩饭数量不断增加的原因。
4、思考食物垃圾的利用办法
三、保证课题研究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资料、时间、经费、人力、社会团体、实验范围)
1.资料:
佐野县《日本的来讲》,竹真文库1997年。
2.调查取材地:
农家、养殖者、销售市场<包括饭店)。
3.通过文献明确访谈工程。
4.统计资料、问卷、录音设备、照相机、地图等。
四、活动计划
1.5月通过调查研究,确定学习内容和方法。
2.6月通过文献等调查,确定课题前期的预备性知识;思考访谈调查的内容;用电话联系调查地点。
3.7—8月进行调查,观察实际现场的状况,归纳总结感受;钻研使用食物垃圾积肥的策略。
4.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以上是一位日本中学生设立课题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案例,请依据相关理论分析这份方案的特点,并进行简单的评述;同时提出教师指导建议。
评分的基本要求:
据所给的案例材料,运用本课程所学理论进行分析论证。
2.要说明自己的观点和认识,理论运用要恰当,逻辑阐述要清楚、观点陈述要明确。
3.字数要符合答题要求,一般不少于300子。
本题答案要点:
1.简要说明探究性学习的含义和特点。
2.依据探究性学习的基本要求和特点,分析、说明本案例的突出特点。
<如课题的选择、课题的设计、将所学知识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等)
3.在实践中如何借鉴,要有自己的思考。
06.1
马芯兰老师对小学数学材料分两步进行改革,第一步是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儿童智力发展的规律,突出教材中那些字基本的概念、法则和原理,并以此中心,从纵横两个方面进行重新调整和组积。
纵的方面就是按照知识的纵向联系,归结为计算和应用题两条线,并使两条线的知识紧密联系、相互渗透。
从横的方面来看,就是把教材中有横向联系或互逆关系的知识,编排在一起,形成大大小小的块,这样通过知识的相互渗透和交错,有效地调整和组合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思维扩散能力。
魏书生在进行中学语文教案时,把语文学科各项知识点的学习任务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分别承包给每个学生,如文字、词汇、文学常识、语法、修辞等等都落实在每个学生的身上,由某一项的承包者为全班学生解答其承包工程中的知识内容,这样全班同学都有自己的长项,都有给他人当老师的机会,这样大伙儿学习兴趣极浓、学习情绪日益高涨。
试用布鲁纳的教案原则分析两位教改专家的做法。
要点:
1.布鲁纳是结构主义教案理论的代表人物。
他提出了“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等教案原则。
他认为这些原则对学生最有效地获得知识和技能是举足轻重的。
2.马芯兰和魏书生老师的教案改革充分体现、遵循了布鲁纳的“动机原则、结构原则。
”动机原则,强调学生的动机是决定教案活动成败的重要因素。
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比外在的奖励更重要。
“好奇心、胜任力、互惠性”可促使学生学习效果更好。
教师在教案中应该激发、维持学生学习探索的热情。
3.魏书生老师通过将教案内容承包给每一个学生,充分调动了大家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胜任感”等内在动机,维持了大家的学习热情。
这正是动机原则的活生生的例子。
4.结构原则,任何学科都具有结构,结构反映了事物间的联系和规律。
教师在教案过程中应该注意使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结构。
5.马芯兰老师在自己充分理解、把握小学数学的学科结构之后,帮助学生整理出两条线索,是学生在联系和对比中掌握知识,这就是结构原则在教案中的充分体现。
07.7
中国历史教师关于中日战争有这样一道题目:
甲午战争是哪一年爆发的?
签订了什么条约?
割让了多少土地?
赔偿多少银两?
日本历史教师关于中日战争也有这样一道题:
日本跟中国100年打一次仗。
19世纪打了日清战争<我们称甲午战争),20世纪打了日中战争<我称抗日战争),21世纪如果日本跟中国开火,你认为大概在什么时候?
可能的远因和近因在哪里?
如果日本赢了,赢在什么地方?
输了输在什么条件上?
试分析之。
比较以上两个不同的考试卷目,说明我们目前在考试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和你的思考。
基本要求:
1.根据所给的案例材料,运用本课程所学理论进行分析论证。
2.要说明自己的观点和认识,理论运用要恰当,逻辑阐述要清楚、观点陈述要明确。
本题答题要点:
1.说明两个不同考试卷目的差别。
说明我们在考试评价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如:
过多注重课本知识,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情感、态度、习惯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考察。
2.说明这一现象存在的原因?
如何改进?
鼓励积极的思考。
08.1
女儿读到一年级下半学期,老师不知他们每天写一句话,内容是身边的是,要求写的真实。
一次她写了这样一段话:
“今天早上,我们排好队参加升旗仪式,红旗升起来,我的手伸在兜里,把山楂上的绒毛揉下来。
”第二天,女儿放学回来,情绪低落,这段话得了“丙”,还打了个大杠杠,这在他们班上是破天荒的。
我对孩子解释:
你的行为违反了纪律,所以得了“丙”。
可孩子说:
“我写的是真的啊!
”过了几天,孩子又高兴地说:
“爸爸,我想好了一段话:
星期天,我把红领巾洗的干干净净,又鲜艳又美丽。
”我说:
“可这个星期天你没有洗,还是洗了再写吧。
”可她说“写了再洗。
”而这次她得了“甲”。
分析以上案例,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对待这件事?
说明你对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思考。
基本要求:
1.根据所给的案例材料,运用本课程所学理论进行分析论证。
2.要说明自己的观点和认识,理论运用要恰当,逻辑阐述要清楚、观点陈述要明确。
字数不少于300字。
本题答题要点:
1.诚实教育是中小学德育的重要内容。
2.在升旗仪式中注重纪律,强调严肃性无可非议,但教师的做法过德育工作于简单。
3.德育工作是复杂、细致的,教师应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思考,避免简单化的处理。
一切的做法要利于孩子健康人格培养和发展。
4.可以有自己的思考和分析。
09.1数学课上的思想教育
一位教师在教圆周长的计算时,在学生探究完圆周率后,这位教师认为此处应该“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于是在介绍圆周率研究的相关历史材料的基础上,这样提问:
“大家想对数学家祖冲之说些什么呢?
”
学生们群情激奋。
学生1:
我想说,祖冲之,你真伟大!
学生2:
我想说:
自豪!
学生3:
祖冲之有
勤奋严谨的钻研精神,祖冲之,我佩服你。
学生们本以为至此就结束了,谁知这位教师继续借题发挥:
“那么,我们以后应该怎样做呢?
”
学生们很聪明,在教室的指引下,个个说出一番“豪言壮语“。
不过十多分钟的课堂教案时间也就这样过去了。
你认为这节课上“渗透“的思想教育成功吗?
为什么?
本题答题要点:
这节课上的思想教育是不够成功的。
其理由可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1)学科课程具有德育功能,这是对的,通过学科课程渗透相关的思想品德教育也没有错,关键是看我们如何理解。
<2)学科课程的德育功能,是很宽泛的概念,不仅包括学科教案的内容,也包括教案的目标、过程、方法,以及教师的教态、作风等等方面。
绝不是简单的贴标签、说口号的嵌入。
<3)学科教案最重要的目的是完成本课程的教案目标,保证学生的学业学习时间,而本课
例却浪费了宝贵的课时,说一些空洞的口号,这样理解学课程的思想教育,未免过于简单。
10.7“角的初步认识”
“角的初步认识”是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材中的内容,以下是张老师设计的本节课的教案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生一同观看录像“魅力的校园”<突出门窗上、花坛周围、操场中的角……),并引导学生
说出自已从录像中发现的一些角。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联系实际,找角:
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找出身边物体的“角”;
2.初步感知,指角:
请学生将找到的角指给大家看,并针对许多学生在指角时的问题<都只是点了一下角的顶点),引导其进行小组讨论,重新指角与练习;
3.小组合作,折角:
教师出示一些圆形纸,让学生设法用折角,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看哪组折角的方法多、样子好;
4.动手操作,做角:
让学生利用两根带孔的小棒做角。
并设法将自已所做的角“变大”或“变小”:
5.体验感悟,画角:
让学生试着将自已做的角的样子画在纸上,在此基础上,通过电脑演示画角过程,使学生知道怎样才能画的又快、又美观,而后,再让学生练习画角;
6.明确角的各部位名称:
请一位“角”画得好的学生上了展示她的作品,并引导学生与同桌说说悄悄话,告诉对方“角”的每一部位分别叫什么;
7.总结升华:
引导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认识了一种新的图形——角;学会了画角;知道了角是由一个顶点。
两条边组成的……。
三、巩固与拓展
教师表扬学生学的认真,并由此“奖励”大家一同做个爬山游戏。
电脑显示出一座山,在通往山顶的路上分别设置了三个关口,只有顺利闯关,才能到达山顶。
教师问:
“哪组同学愿意带领大家率先闯过第一关?
”电脑显示:
“下面图形哪个是角?
”学生回答正确后,伴随音乐升起第一面小红旗;在闯第二关时,电脑显示:
“下图中有几个角?
”,学生回答正确后,升起第二面小红旗;教师提示:
“第三关最难。
谁有信心继续闯关?
”电脑显示:
“下图中有几个角?
”学生回答正确后,升起第三面小红旗……
教师感言:
“在这我同学的带领下,我们顺利到达了山顶,登高远眺,一切尽收眼底,在美丽的大自然中也有角,只要你处处留心,一定会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
”
请运用探究式课堂教案理论对上述案例进行分析。
答题要点:
1、探究式课堂教案是以探究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案活动形式,是指教案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案形式。
其操作步骤可大致分为四步进行:
<1)激趣引题,自学探究;<2)解疑导拨,合作探究;<3)明理强化,实践探究;<4)激励评价,引申探究。
2、本节课的设计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知识水平,充分运用探究式课堂教案的基本理念,以学生主动探究学生为基本活动形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案思想,其特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创设情境,引发兴趣。
从观看“美丽的校园”,到“找角”、“指角”等活动,教师创设并充分利用各种场景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
<2)循序渐进,合作体验。
整个教案过程:
“观角——找角——指角——折角——做角——画角”,无一不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的主动操作、自主体验与合作探究过程,为学生提供了很多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注重学生的实际观察、操作与合作体验,使学生在不断深入的探究过程中,逐步理解和主动探究“角”的内涵与特点;
<3)注重实践,强化应用。
注重将书本知识设计成一连串以学生自主探究为基础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在活动中学习、探究和发展;
<4)形式新颖,重视激励。
综合运用录像、计算机网络等多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他们的知识应用能力,寓教于乐,并通过游戏方式,在激励学生的同时,进一步深化他们对“角”的理解和认识。
3.可联系实际,进一步说明由本案引发的一些思考。
<注:
基本观点或论点占3分,理论分析占5分,详细论述占8分,结合实际占4分)
11.1看美国中小学如何上课
三年前,陈先生到美国访学期间,10岁的女儿韵正也跟着去了,在美国上了五年级<小学)和六年级<初中),而出国前她在国内小学读了4年多,回国后又开始上初一。
经过一段时间对中美两国教育的比较,陈老师感触最深的是,中国教育的特点是教案生学会考试,而美国教育则是围绕着学生学会生活来展开的。
陈先生结合女儿的例子,描述了美国的中小学是怎么上课的;上午教英语阅读、数学、科学、历史这些主科,下午上的是一些有意思的副科。
比如。
学校有专门供教案用的厨房,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烤面包、做煎饼,韵正还把她做的产品带回家来给大家品尝;有缝纫机,韵正做了一个小枕头,带回国作为纪念;有小车间,韵正和她的同学合作,用木板做了一台手推车……。
老师布置的作业也和生活息息相关;假设你是个很有钱的人,设计一个你的旅游规划,到你最想去的地方,住最好的宾馆,要求度假不少于3天。
韵正设想自已到迈阿密度假,她上网查了迈阿密好玩的地方和天气状况,下载了景点的图片。
在网上订了来回机票和一个五星级宾馆,连每一餐吃什么都做了计划,然后把所有信息写在了一张海报上,贴在班级的墙上,这就是她的作业。
还有贷款买车的作业,假定你的月薪为2500元,如果你要贷款买一辆少于5万元的汽车,应如何计划?
……他们还在班上搞模拟餐厅,从设计招贴画开始,学生按老师要求从家里带些食品和餐具来到学校,然后轮流扮演餐厅服务员个顾客,学会讨价还价……。
美国学校还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在六年级时,韵正就做过这方面的作业。
有一个英文的职业规划网站,你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打勾,然后电脑会依次给出20个适合你的职业。
选择其中你最喜欢的一个,这个网站会告诉你该职业的年薪,5年内的供求情况等等,吧这些信息整合起来就是一份作业。
老师还让学生把自已未来的职业印在名片上,韵正的头衔是“未来的剧作家”……。
美国学校平时十分注重逃生演习。
韵正当时就读的学校,每月一次演习,火灾。
地震。
龙卷风、坏人持枪人入校等情境都模拟过……。
对比美国的教育,陈先生也谈到了中国学校教育的一些欠缺,“我在中小学阶段曾经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数理化挺好的,现回过头来看,学了不少没用的东西,或者说是白白浪费了时间……”“中国的家庭教育也同样存在问题。
许多孩子不会削苹果、洗碗、洗衣服、叠被子、缝钮扣……。
一个学生连正常生活不能自理,即便考试分数很高,弹琴得再好,你能说这样的教育是成功的吗?
难道我们的孩子不仅靠高分就能过好日子美酒能对世界有所贡献?
!
”
以上是陈老师结合女儿的学习经历所谈的一些感受,试运用相关教育教案理论<如:
“四个学会”目标、课程改革、建构主义理论等)对此进行分析。
答题要点:
1.本案例中,作者通过对美国学校开设的课程门类、教案内容、教案方式等的具体描述,使人们看到美国的中小学教育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
作者的中心思想是强调美国中小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教案生会如何更好地生活,而这恰是目前我国基础教育中锁欠缺、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终身学习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学会认知。
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已成为21世纪教育的主旋律,野构成了每个人一生的学习支柱和基本能力。
在本案例中,我们看到,美国的中小学教育无论从培养目标,还是从课程设置、教案内容和教案方式上,都较好地体校了“四会”的基本特点,课程的实用性、针对性强,其不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一些书本知识,而是通过设计实际情境教会学生主动建构自身的知识系统,掌握学习要领和方法,并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独立性、创新性和责任感、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是学生在“学中做”和“做中学”。
相比之下,中国基础教育中理论与实际结合不紧密,队学生实际生活能力的培养很不够,教师的教案方式也较为单一,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普遍存在。
3.可联系实际,进一步说明又本案引发的一些思考。
如:
应如何改变我国普遍重视应试教育的现状,真正搞好素质教育等。
11.7试运用相关教育教案或管理理论<如:
探究式学习理论或学习组织理论等)对“五步导学法”中教育思想、教案或管理方式的改革进行分析。
“五步导学法”背后的教育追求
答题要点:
1.“五步导向法”中蕴含的教育教案思想和管理理念是:
以“五步教案法”激发教师的教案创新意识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教师教案模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2.可单独运用某一理论或综合运用相关理论,对该县的做法进行分析。
例如:
<1)探究式课堂教案是以探究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案活动形式,是指教案过程是在教室的引导下,一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
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案形式。
其操作步骤可大致分为四步进行:
<1)激趣引题,自学探究:
<2)解疑导拨,合作探究;<3),明理强化,实践探究;<4)激励评价;引申探究。
本案例中,五步教案法<“明确目标——前置自学——展示交流——合作探究——达标扩展”)的设计,充分运用了探究式课堂教案的基本理念,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基本形式,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案思想,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相互协作意识。
<2)以学习型组织理论分析,“导学案”制订,激发了教师群体共同研究、相互协作搞好教案的积极性,有利于在教师群体中创造良好的教案与研究氛围,进行形成有持续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学习型组织。
3.可联系实际,进一步说明由本案引发的一些思考。
<注:
基本观点或论点占3分,理论分占5分,详细论述占8分,结合实际占4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外 基础教育 改革 发展 案例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