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治理》复习题目参考答案.docx
- 文档编号:30200962
- 上传时间:2023-08-07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9.31KB
《社区治理》复习题目参考答案.docx
《《社区治理》复习题目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区治理》复习题目参考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区治理》复习题目参考答案
《社区治理》复习题目参考答案
2009-05-3110:
39
第三部分复习题目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注:
论述题只列要点或提示,需学生自行展开论述)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1.社区:
是指由一定数量成员组成的、具有共同需求和利益的、形成频繁社会交往互动关系的、产生自然情感联系和心理认同的、地域性的生活共同体。
2.地理社区:
基于空间属性而形成的社区。
3.身份利益社区:
主要用来指那些非地域的社区,即功能社区、联盟性社区或是精神牲社区等。
4.个人网络社区:
指基于个人的主观连接的群体而形成的社区。
二、单选题
1.A 2.B 3.A 4.D 5.C
三、多选题
1.ABCD 2.ABC 3.ABCD
四、简答题
1.答:
三者的区别在于人们之间联系的方式或属性不同。
地理社区以空间地域为纽带得以形成,是最古老的社区;身份利益社区主要是人们为了共同的利益和身份团结起来,集体努力来争取群体的利益和维护集体身份;个人网络社区是基于个人的兴趣、愿望和志向等主观意识连接的群体而形成的社区。
2.答:
传统社会的人格系统的行动趋向、社会系统的规范要求和文化系统的价值模式分别对应的情感是投入性的、权利义务是扩散的、利益目标是集体性的、价值标准是先赋性的和特殊性的。
而相对应的现代社会则在人格系统、社会系统和文化系统方面转变为情感的中立性、权利义务的专一性、利益目标的个人性、价值标准的自致性和普遍性。
3.答:
工业化、城市化、理性化、世俗化、社会组织的分化与整合。
4.答:
社区问题的类型有:
(1)群体偏差和越轨类问题;
(2)社会排斥和孤立问题;(3)社会结构分化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的缺乏问题;(4)社区环境问题;(5)社会基本道德规范的丢失问题;(6)社会解组问题。
五、论述题
1.答:
当代城市社区功能特点:
(1)经济功能和保障功能的融合;(2)社会交往和参与功能的选择;(3)社会团结和控制功能的弱化;(4)社会身份分化和显现功能强大;(5)社会保障和服务功能的外部依赖;(6)文化延续和精神寄托功能的多元化。
当代农衬社区的功能特点:
(1)经济功能的市场化和行政化;(2)社会交往和参与功能的向心性;(3)社会团结和控制功能的情理性;(4)社会身份分化和显现功能的日益冲突;(5)社会互助和保障功能的继续维持;(6)文化延续和精神寄托功能的连贯性。
2.答:
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特点:
(1)现代化起步比较晚;
(2)现代化最初动因和最初现代化元素不是内生的;(3)现代化过程是一种认为的自觉努力;(4)现代化手段多数是借鉴模仿西方国家的技术手段基础上的改进和创新;(5)现代化任务紧迫,对现代化抱有一定的理想化和盲从的特点。
$
发展中国家的后发外生现代化过程的特殊性,对传统社区造成冲击和变动包括:
(1)外来现代化国家的示范效应,可能导致发展中国家社区精英积极模仿西方的高消费和生活方式,加深和普通民众的距离,导致社区经济关系的剧烈破坏、社区经济条件恶化。
(2)现代国家权威结构的基层延伸,破坏了传统社区里的乡绅治理方式,但是又无法迅速建立民主廉洁的村社治理结构,导致基层社区政治秩序的畸形化。
(3)传统社区的稳定性被打破后,导致社区的互助合作机制破坏,难以发挥社区的保障作用,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施行的是城乡二元分割体制,农村社区的基本生活保障缺乏。
(4)农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临着是保守传统生产习惯和生活模式、还是选择市场机制下的就业生活方式的挑战。
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善治:
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
2.社区建设:
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
3.社区服务:
是指在政府的扶持引导、社会积极援助下社区居民团结协作积极参与,利用社区内的员资源向社区居民提供的各种服务活动称为社区服务。
二、单选题
1.C 2.A 3.B 4.B 5.B
三、多选题
1.ABCD 2.ABCD 3.ABCD
四、简答题
1.答:
(1)主体不尽相同;
(2)管理过程中权力运行的向度不同;(3)管理的范围不同;(4)权威的基础和性质不同.
2.答:
(1)治理是指出自政府但又不限于政府的一套社会公共机构和行为者。
(2)治理明确指出在为社会和经济问题寻求解答的过程中存在的界线和责任方面的模糊之点。
(3)治理理论明确肯定涉及集体行为的各个社会公共机构之间存在着权力依赖。
(4)治理之行为者最终将形成一个自主自治的网络。
(5)治理理论认定:
办好事情的能力并不在于政府的权力,不在于政府下命令或运用其权威。
3.答:
改革开放以来,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以及与之配套的相关政治、社会体制变革导致整个社会的结构性变迁,使得传统的城市社会管理体制面临日益眼中的危机。
主要表现在:
(1)单位体制弱化使得单位的社会职能外溢;
(2)城市人口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单位体制外的社会空间日益扩大;(3)居民的社区性公共需求、邻里关照和互助需求,以及社区共同利益聚合与表达的需求日益增长;(4)政府机构改革与城市管理任务加重。
五、论述题
提示:
见书P58-60,主要回答新管理主义的起源、主要观点及其对政府改革的七点影响。
第三章
一、名词解释
1.社会行动策略:
假定社区中现存的受迫害的和弱势的人群需要组织起来要求大社区增加他们的资源和平等对待他们。
2.街居体制:
作为区政府派出机关的街道办事处和作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居民委员会产生并得到了法律的认可,法律还明确规定街道办事处指导居民委员会工作。
3.乡村管理体制:
是在乡镇成为国家最基层政权组织同时,其下设立的村民委员会成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之间的法定关系界定为指导与协助关系,而不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
1
二、单选题
1.B 2.B 3.B 4.B
三、多选题
1.ABD 2.ABC
四、简答题
1.答:
⑴地区发展策略其实不是一个用来概括社区干于策略的适合的概念,它只是客观反映了这种策略的原初发生地是在广大殖民地资本主义的传统社区里,那里为了促进社区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发生了这种共识取向的社区治理模式。
地区发展目标分类:
地区发展策略的目标追求不是具体的任务目标,而是抽象的过程目标。
⑵社会计划策略是指针对社区中的具体问题。
社会计划目标分类:
社会计划策略的目标侧重于任务目标,所谓任务目标是指完成一项具体的任务或解决社区中存在的具体的问题。
2.答:
古代传统社会社区治理的基本特征有四点:
⑴社区经济活动受社区需求的调节,同时囿于传统技术的低下,社区经济活动一般是环境资源依附性的。
⑵社区的政治活动通常是由社区中的有身份的人士来主持的,他们形成了乡土社区的精英。
⑶社区的社会组织是通过家族努力来形成和维系的。
⑷社区中的普通民众一般缺乏民主意识和民主行为,习惯于社区中的家族伦理的规范和宗法势力的左右。
3.答:
在计划经济时期,城市社区治理的基本策略是贯彻党和政府的方针、路线、政策,通过组织群众,建立积极分子网络,发动群众运动,开展社区互助服务和生产自救等方式,实现城市社区的基层治理。
五、论述题
提示:
见书P100-105,按照三个阶段的划分分别展开论述,主要回答三个历史阶段的时间起讫,重要历史事件,以及体制特点。
第四章
一、名词解释
1.市场失灵:
就是指由于市场机制不能充分地发挥作用而导致的资源配置缺乏效率或资源配置失当的情况。
2.政府失灵:
政府为了矫正和弥补市场机制的功能缺陷所采取的立法、行政管理以及各种经济政策手段,在实施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各种事与愿违的结果,最终导致政府干预经济的效率低下和社会福利损失。
3.第三部门:
是指除政府和企业以外的第三中社会组织。
4.社区党建:
即社区党组织的建设,是指中国共产党的基层党委或工会和社区党支部为主体的,由社区范围内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各种组织的基层党组织共同参与的区域性党的建设。
二、单选题
1.B 2.B 3.D 4.D
三、多选题
1.ABCD 2.BCD 3.ABCD 4.ABCD
四、简答题
1.答:
政府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职责是:
(1)界定社区;
(2)把握社区治理的政治方向;(3)完善社区治理的法治体系;(4)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5)规范社区内部公共物品的提供。
2.答:
经济组织在社区治理中所发挥的主要功能有:
(1)参与社区党组织建设;
(2)参与社区治理活动;(3)提供一定的财力和物力支持;(4)提供人力、智力资源。
3.答:
民间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是:
(1)拓展、提供各种社区服务;
(2)协助政府提供公公和公益服务;(3)协助居民表达和维护自身权益;(4)动员和组织居民参与社区治理。
4.答:
社区党组织发挥领导作用的主要途径:
(1)通过建立协调议事机构,调动社区单位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
(2)通过强化党员教育管理,发挥党员在社区治理中的模范带头作用;(3)通过社区工作中各种实际问题的解决,发挥党组织的协调作用;(4)采取各种方式,动员各种力量参与社区治理。
五、论述题
1.答:
作为一种由市场自动配置资源的经济机制,市场机制的突出优点就是在完全竞争的前提下能够自动地导向社会范围内资源的合理配置,并给每个经济主体以经济选择的自由。
但是其局限作用和缺陷也不能忽视。
因此,这个问题应从两方面来把握。
具体地说,市场机制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越性:
第一,市场机制的动力是个人利益,通过追逐自由的利益竞争,有利于调动人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二,个人的决策是自由、分散的,众多的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能够对供求变化作出直接的、灵活的、有效的反应,从而能够使得供求关系实现平衡。
第三,价格是市场信息的突出反映,每个经济过程的参与者能够通过价格变化来获取清楚而有效的信息,并对此加以充分有效运用,及时作出决策,从而有利于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第四,市场机制等价交换、公平竞争、自由开放作为主要特征,因而有利于打破封闭、保守和狭隘的自然经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建立起新的平等、自由、开放和不断创新进取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
正是由于这些优越性,市场机制成为最富有活力的社会经济运行机制和资源配置方式。
但是,市场机制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单纯的市场机制存在着一些它无法弥补的缺陷。
人们把市场机制的缺陷叫做“市场失灵”。
具体地说,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有:
第一,市场的垄断。
第二,无法有效提供公共物品。
第三,导致外部不经济行为。
第四,影响社会的公平与安定。
第五,无法满足市场机制运行的外部环境条件。
正因为如此,在现代经济社会生活中,任何市场经济国家都将市场缺陷与不足作为确立政府经济社会职能的基本前提。
2.答:
社区党建即社区党组织的建设,是指以中国共产党的基层党委或工委和社区党支部为主体的,由社区范围内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各种组织的基层党组织共同参与的区域性党的建设。
它是社区党组织各项工作和全部活动的总和,是基层党委、工委工作的延伸和拓展,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保证社区建设的正确方向,实现社区建设的总体目标,完成社区建设的各项任务,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社区治理体系,必须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意义(适当展开论述):
(1)加强社区党建工作是抓妤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巩固执政党地位的需要。
(2)加强社区党建工作是在社区工作中发挥正确政治恩想导向作用的需要。
(3)搞好社区党建是新时期落实党密切联系群众工作方法的必然选择。
(4)搞好社区党建是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
第五章
一、名词解释
1、社区居民委员会是在党领导下的社区居民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群众性自治组织。
2、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群众性自治组织,是村民自治的组织实施机构。
3、村民自治是指全体农村居民为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实现对农村基层社会的有效治理。
4、志愿服务是指志愿者组织和志愿者为促进人类社会的文明与发展,自愿贡献个人的时间、精力、经验、技术,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善社会服务状况,促进社会发展而无偿服务于社会生产生活的行为。
二、单选题
1.B2.B3.A 4.A
三、多选题
1.ABC2.ABCD 3.ACD 4.ABC
四、简答题
1、答:
我国农村的基层民主建设目前已经得到了较快的发展,首先,开展村民自治和基层民主建设的法律法规逐步完善;其次,村民自治机构和制度建设日益完善;再次,村委会选举日趋规范。
2、答:
社区居民委员会的主要职能有:
第一,宣传教育群众,提高居民文明素质;第二,实行社区自治,管理社区公共事物;第三,协助政府职能部门开展本社区的行政社会管理工作;第四,开展社区服务,发展社区服务业;第五,监督评议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和反映社情民意;第六,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做好环境优化工作。
3、答:
村民委员会在农村社区治理中担负的职能包括:
第一,宣传教育群众,提高村民文化素质;第二,管理本社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第三,协助上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开展行政社会管理工作;第四,调解民间纠纷;第五,维护社会治安;第六,向人民政府反映社区居民的意见、要求及建议。
4、答:
与其他服务相比,志愿服务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志愿性;第二,无偿性;第三,公益性;第四,组织性。
五、论述题
1、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条件日益成熟,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开始提上议事日程,1982年《宪法》第一次确认了居民和村农民自治制度的法律地位。
从80年代开始,在农村开始实行政社分开,建立起乡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农村社区的村民自治开始发育。
进入90年代后,城市开展的社区服务逐步转向社区建设,在社区建设中,城市社区的社区居民自治开始产生发展。
此后,在社区自治中,中国社会的基层民主开始得到全面推进。
在基层社区给人民群众以广泛的民主权利,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推动基层社区居民或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的发展是国家宪法赋予我国人民的神圣权利。
(1)农村基层社区民主建设状况
我国农村的基层民主建设目前已经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首先,开展村民自治和基层民主建设的法律法规逐步完善。
其次,村民自治机构和制度建设日益完善。
再次,村委会选举日趋规范。
绝大多数地方的选举工作基本做到了以省为单位统一部署,统一选举程序,统一届期,统一选举统计报表。
目前中国农村普遍实行村民自治制度,村民自治的制度建设和法制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
作为村民群众自治组织的村民委员会及其相关的机构和制度普遍建立起来,村级民主选举制度日趋规范化,村级民主水平日益提高,村级民主的公正性、公开性和竟争性不断增强。
但是,相比较而言,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制度法规尚且缺乏,滞后于实践的需要。
(2)城市基层社区民主建设状况
目前城市基层民主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
首先,开展社区自治和基层民主建设的法律法规已经存在。
居民委员会建设开始走上规范化遭路。
基于《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全国绝大多数省市区的人大还制定了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办法,为基层居民自治活动的开展和城市基层民主建设奠定了初步的法律基础。
其次,居民委员会选举程序正在规范。
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的选举可以采取直接选举的方式,也可以采取间接选举的方式,而且多数地方采取间接选举的方式进行。
目前,居民委员会选举程序正在规范。
再次,居民参与意识正在增强。
社区自治原则的确立,尤其是一些地方政府在此原则基础上构造出一种新型的政府与社区的关系和机制正在促进居民对社区自治的参与。
在城市,社区自治应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之路,逐步健全和落实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使社区居民切实享有对社区事务的参与权和决策权。
(3)城乡基层民主建设的成就及意义
中国城乡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尽管时间不长,但已展示其不可忽视的成就。
首先,城乡基层自治组织在法律的框架内享有自主管理社会的自治权,城乡居民通过社区自治组织行使民主权利,直接参与基层事务的管理。
其次,促进了独立于国家之外的公民社会的形成。
促进了以民主和法治为基本理念的公民社会的形成。
再次是推进改善党和政府的治理。
中国城乡基层自治制度是在党和政府的主导下建立的,它的发展又推动着党和政府治理方式的改变。
2、志愿服务活动的管理涉及到各个方面,在宏观上国家的发展规划和发展计划在客观上决定了国家的政策走向,以及在此指导下国家的法律法规构建,国家的法律法规则直接影响到志愿服务活动的存亡与开展;在微观上志愿服务活动的管理则涉及志愿服务项目的设计和规划,志愿者的招募、定位和培训,志愿者的保护,志愿者的评估和激烈等。
(1)志愿服务活动的相关政策法规
目前在宏观上我国还没有对志愿者服务组织活动和志愿者管理提出一个系统综合的政策,也没有详细的,统一的法律规定,但在个具体部门的文件和法规中根据各自的工作需要,对于志愿者服务组织及其或活动的开展都提出了一些要求,对作为志愿者组织载体的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管理制定了完整的法规,即《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
另外,对社区志愿者服务组织及其志愿活动实行一些税收优惠政策,对青年志愿者组织活动,共青团中央联合一些部委颁发了一系列文件初步建立起管理制度,对其他志愿者服务组织活动,国家政策给予一定的道义支持。
(2)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管理
在微观上,志愿服务活动的管理主要涉及志愿服务项目的设计和规划,志愿者的招募、定位和培训,志愿者的保护,志愿者的评估和激烈等方面,相对而言,这些事项更多的是志愿服务组织内部的事务,而各志愿者服务组织中都有一定的章程,这些章程对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微观方面基本上都有所涉及。
(以下适当展开论述)
第一,志愿服务项目的设计和规划;
第二,志愿者的招募、定位和培训;
第三,志愿者的保护;
第四,志愿者的评估和激励。
第六章
一、名词解释
1.社区服务是指在政府的福利资助和福利政策的扶持、援助下,在社会资源技术的积极支持、帮助下,依靠社会居民的组织参与,动员社区内在的资源力量,向社区居民提供的各种服务活动。
2.社区照顾是指提供适当水准的干预和支持,以使人们能够实现最大的独立和控制他们的生活,为实现此目的,必须发展在各种设置中的广泛的服务。
3.社会关系网络是指社区中存在的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换和支持的互动关系网络,一般是指一种非正式组织下的自然的交往关系。
二、单选题
1.B2.A3.A4.A
三、多选题
1.ABCD2.ABC 3.ABC
四、简答题
1、答:
20世纪80年代社区服务基本特点:
第一,社区服务定性为城市社会福利的基层网络,是为了解决国家社会福利资金紧张、国家社会福利供应紧缺问题,通过动员街道力量,大力发展中国的社会福利服务的供应,满足福利服务需求。
第二,社区服务是以社区中的孤老残弱、精神病人,烈军属等民政福利对象为主要服务对象,同时接纳社区中非民政福利对象,向一般的社区居民家庭中的福利服务需求者提供有偿服务。
第三,社区服务主要以小型分散的福利设施为主,因陋就简,因地制宜。
第四,社区服务以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体制。
第五,社区服务以社区居民参与组织和提供服务,同时动员社区志愿人员参加色社区服务,缺乏专业指导和专业服务。
第六,社区服务所需资金主要通过街道和居委会经济体的提留来筹集,同时实行有偿服务收费和接受社会募捐等多渠道解决,资金缺口答,渠道单一,影响了服务水准和专业化程度。
2、答:
第一,明确了社区服务的发展方向
第二,明确了社区服务的发展目标
第三,社区服务的基本任务是充分发挥国家、集体、个人的三者的积极性,依靠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兴办社区服务业。
第四,统筹规划社区服务,大力扶持社区服务业的发展。
把社区服务列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对社区服务中心给予财政补贴恶化政策优惠等。
第五,多渠道筹集社区服务业发展的资金。
第六,建立充满生机的社区服务业运行机制,按照政事分开的原则,以产业化、社会化为方向,实行不同的经营管理方式,赋予社区服务单位经营、用工、分配自主权。
3、答:
照顾管理模式的基本工作程序包括7个步骤:
第一步是出版信息告诉潜在用户哪些照顾机构可以提供援助和服务;
第二步是决定评估的水平,以避免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
第三步是评估需求
第四步是照顾计划
第五步是执行照顾计划
第六步是监视计划是如何被传染的
第七步是评审以决定哪个计划需要定期评估。
五、论述题
1.答:
相同点:
两者的社会福利政策基础的发展趋势是相同的。
社会福利化的初期都表现为依托社区资源和组织,向社会福利对象提供社区福利和服务。
都强调国家福利责任的社会外移,建立一种国家、社会、个人和私有企业相结合的多元福利结构,都尝试着在社会福利服务领域建立一种承包的市场化运行机制。
两者的社区支持基础是共同的。
社区照顾中,都强调把社会福利对象留在社区中接受照顾,而照顾提供者都强调要依靠社区中的社会支持网络,包括福利对象的亲属、邻里、朋友等自然关系网络的动员,也包括构建志愿服务网络提供给服务对象。
两者的服务对象具有共同性
不同点:
两者属性的差异性。
英国社区照顾的属性是一种社会福利服务,是英国机构服务的社区化发展,它不是面对一般社区居民的服务,面对一般社区居民的服务是一种商业化的服务,不作为社区照顾的内容。
二中国的社区服务在初始阶段很明显是社会福利服务,但是随桌经济改革深化,社区服务范围扩大到向一般居民提供生活服务,包括向下岗工人提供再就业服务等。
两者服务对象的差异性。
英国社区照顾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围绕着社会福利对象,以及相关的福利照顾者,不包括一般的社区居民。
而中国的社区服务则由最开始的社会福利扩大到一般社区居民,最后又包括国有企业下岗工人,缺乏稳定性。
两者运行机制差异性。
英国社区照顾虽然也是一种社会化的社会福利服务,但是相关的政府、社会志愿组织和私有机构、社会关系网络等之间的责任、义务比较明确。
而中国的社区服务在强调社会福利社会化时,过分强调了社会部门、社会关系和市场力量的作用,淡化政府的责任,出项了一场泛市场化的趋势。
2.答:
正式机构是指职责明确、分工合理、功能分殊的纵向科层组织,包括国家政府部门,民间志愿者和私有机构等。
而非正式组织社会关系是指建立在自然交往基础上的靠感情、血缘或亲属等关系维持的人际关系网络。
正式机构组织和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是相互补充的分工合作关系。
正式机构的专业性比较强,对案主的问题评估和服务设计有针对性,服务手段比较先进而且有社会福利政策的资金保证、比较适合提供长期、复杂和深度的服务。
而非正式的社会支持网络比较灵活、及时、方便和人情化,比较适合提供感情支持、伦理性支持,信息性意见和短期轻度服务等。
第七章
一、名词解释
1、社区治安是指社区治理各行为主体(包括政府、非政府部门、机构),依靠社会力量,强化社区控制手段,促进社区环境的有序状态。
它包括法制教育、人民调解、治安防范、社会矫正、维持秩序和事故预防。
2、社区物业管理主要是指对社区内居住物业的管理。
是指业主通过选聘物业管理企业,由业主和物业管理企业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对房屋及配套的设施和相关场地进行维修、养护、管理,维护相关区域内的环境卫生和秩序的活动。
3、社区文化是特定社会区域中成员精神生活、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总和。
它包括社区居民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精神状态、风俗习惯、公共道德的思想形态,以及学习、交往、娱乐、健身、休闲审美等日常活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社区治理 社区 治理 复习 题目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