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优秀教案.docx
- 文档编号:30197950
- 上传时间:2023-08-07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1.57KB
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优秀教案.docx
《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优秀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优秀教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优秀教案
4.6《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食物在口腔内部的变化过程,理解牙齿、舌头和唾液共同参与了食物在口腔里的消化,它们的功能各不相同。
2.观察牙齿分布与形状,用简图画出并分类,说说不同形状牙齿的特征与作用。
3.掌握保护好牙齿的方法,正确刷牙。
【教学重点】
牙齿、舌头和唾液在消化食物过程中的不同作用,三种牙齿及其不同的功能。
【教学难点】
食物在口腔内部变化和牙齿分布、形状特征的观察。
【教学准备】
学生:
每人食物一份、镜子一面、记录表、餐巾纸等。
教师:
课件、儿童牙列模型、食物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平时最喜欢吃哪些食物?
食物在口腔里会发生变化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二)观察口腔1.预测:
食物在口腔里会发生什么变化?
想一想,是什么原因使食物发生变化?
2.师生交流。
3.是不是这样呢?
老师这里准备了一些花生,请同学们一起来进行这个变化的观察,(出示表格和花生)说一说在观察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原有状态:
短时间咀嚼:
长时间咀嚼:
花生的状态:
4.学生体验并做好观察记录。
5.交流观察结果:
同学们的观察真仔细,正是牙齿、舌头以及唾液的共同作用,才使花生由干变湿,颗粒由大变小,直到变成糊状,完成了初步消化。
(三)观察牙齿
1.观察牙齿
①口腔里的这些器官,我们平时最关注的器官是什么?
(牙齿)你的牙齿是怎么样的?
你能画一画吗?
②交流观察牙齿时的注意事项:
用镜子仔细观察自己的牙齿;简单描画牙齿的数量和形状;给牙齿分类,标出不同形状的牙齿。
③学生观察自己的牙齿并画出牙齿的分布排列图。
④展示交流:
在口腔的入口处4颗宽宽扁扁的是门齿,门齿两侧各一颗尖尖的是犬齿,口腔最里边各有3——4颗臼齿。
下颌是这样,上颌跟下颌一一对应。
2.体验不同形状牙齿的作用
①学生体验:
吃甘蔗时,这些形状不同的牙齿分别起了什么作用?
②(出示儿童牙列模型)交流不同形状牙齿的作用:
门齿像一把刀,能切下食物。
犬齿尖锐,有力,当门齿无法切断较硬或韧的食物时,可以用犬齿撕开。
臼齿能把门齿和犬齿切下的或撕下的小块食物,磨的更碎。
③牙齿咀嚼是口腔消化的主要作用,难怪老人们常说:
“细嚼慢咽”。
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④交流:
食物在口腔里如果能细细地消化,就能大大减轻胃肠的压力。
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吃东西要做到“细嚼慢咽”。
3.观察龋齿
①(出示龋齿图片)像这样的牙齿我们称之为蛀牙或龋齿,它与正常的牙齿有什么区别?
你知道为什么会长龋齿吗?
我们同学中也有长龋齿的,该怎么办?
要怎样预防?
②你知道正确刷牙的方法吗?
(出示课件)看看小博士教我们怎样正确刷牙。
(四)拓展延伸
1.通过本节课的研究,你们有哪些收获?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特别关注口腔卫生,并积极宣传正确的刷牙方法,做一个爱护口腔的小卫士。
教学板书
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舌头搅拌
唾液润滑、消化
门齿咬碎
牙齿犬齿撕
臼齿磨
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教学反思
叙永县叙永镇东大街小学校叶科勤
《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是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六课的内容。
本课教学重点是体验牙齿、舌头和唾液在消化食物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和三种牙齿的其不同的功能。
教学难点是食物在口腔内部变化和牙齿分布、形状特征的观察。
为了突破本课的重点从而突破难点,我主要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环节:
“观察牙齿”、“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保护口腔健康”。
口腔作为消化器官之一,其内部也存在一个有系统的结构,这对于学生建立系统化的认识是有帮助的,并且形成“口腔对食物初步消化作用”的直观认识。
懂得口腔里唾液、牙齿、舌头三者的协同作用才能更好地让食物在口腔里被捣烂、磨碎,为顺利下咽进入下一道消化程序打好基础。
在本课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的:
一、创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孔子云: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
一旦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活跃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而创造民主、轻松、和谐、浓郁的课堂氛围,是激发学习兴趣、焕发课堂活力的前提条件。
新课标强调教师由传授者转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教师要摒弃“师道尊严”的旧观念,设身处地为学生创造轻松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一个接纳性宽容性的课堂气氛,形成一个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无拘无束地大胆质疑、发表见解、与教师争论。
只有这样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学生才会以愉快的心情钻研问题、启动思维、驰骋想象。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也努力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的思维尽情的迸发。
如在课堂导入时,我让学生回忆上节课我们学习的人体主要有哪些消化器官,学生们很快就能说出大部分的器官,学生的前认知很快就被调动起来,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学习基础。
同时在课的一开始就创设了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们能轻松愉悦的进入课堂,同时为了让学生充分的观察到食物在口腔中的变化,我要求学生每人吃一块小饼干,然后拿一面镜子,观察小饼干在口腔里发生的具体的变化过程,学生对这个观察活动也非常的感兴趣,虽然平时同学们会吃很多的东西,但却真没仔细观察过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因此整个课堂的氛围较好,同学们也能根据自己观察到的情况,开展积极的汇报活动。
同时在教学中教师会适当的穿插了一些关于龋齿和保持口腔健康的视频,让课堂知识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也更好了,课堂氛围也更加良好了。
二、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各种活动亲身体验也是科学学习的一个重要方式,有一句话说:
听过的,会忘记;看过的,会记得;体验过的,才能理解。
因此在科学课堂中我们应尽量为学生创设亲身体验的机会,让他们在体验中获得新知,习得能力,得到感情的升华。
比如在教学牙齿的作用时,我要求学生每人拿起一面小镜子来观察自己的牙齿,根据自己牙齿的结构和功能,试着给自己的这些牙齿分分类,学生通过真实的观察,都能较好的给牙齿分类,他们把牙齿分为三类,分别是门齿、犬齿、臼齿。
虽然平时同学们都和牙齿很熟悉,但是大部分同学还是没有仔细观察过自己牙齿的,课堂上的仔细观察让学生对牙齿的形状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为了加深学生对牙齿功能的理解,课堂上我就给学生提供了苹果和甘蔗,让学生在吃苹果和甘蔗时充分体验三类牙齿的不同作用。
虽然学生凭借记忆,也能说说三类牙齿的不同功能,但是这样的描述就非常的空洞,学生也不容易理解、体会和记忆。
而通过体验活动,学生的理解就更深刻了。
这样的设计也更加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三、帮助学生建立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概念 本课可以说是生物学中的一部分内容,而任何生物体都具有这样一个最基本的特征:
结构和功能的统一,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帮助学生建立这个科学概念。
因此在教学这一课时,我紧扣这一生物体的基本特征,做到在讲结构时不离开功能,在讲功能时不离开结构。
如在教学口腔的作用时,我让学生观察口腔的组成部分;同样在教学门齿的作用时,我让学生摸一摸门齿,让学生感受到门齿像刀一样的结构特点。
让学生树立人体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是相适应的,为接下来的学习也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四、利用多媒体视频辅助教学 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行和不断深入,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已成为当前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问题,而多媒体辅助教学则是教学手段现代化的一种重要形式。
多媒体教学集声、光、色、像、图等多种元素为一体,以其灵活的表现形式和良好的交互性能,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有效率。
在科学课上我们也应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适当的穿插一些有趣的动画视频教学,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同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也努力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图片和恰当的视频资料,如在讲解三类牙齿的不同结构和功能时,我为学生提供了各类牙齿的图片,形象的说明了各类牙齿的结构特点,同时也提供了一段视频,介绍各类牙齿的功能,让学生有了深刻的感受。
以及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认识什么是龋齿,以及龋齿形成的原因,我给学生播放了一段关于龋齿成因以及龋齿是怎样形成的动画视频,让学生加深了理解。
最后为了引导学生如何注意保持口腔健康,我也给学生提供了一段视频,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了解了很多保持口腔健康的具体的做法。
当然在我的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如1、有些知识点讲解的还不是很清楚,如本课的课题是《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这种变化应该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而我在课堂中却循规蹈矩地只让学生去观察食物的物理变化——变小、变碎、变糊等,而对于其中发生的化学变化却没有引导学生去体会2、教师的提问还不够精准,有时学生不能很有针对性的回答。
而且教师的课堂应变能力也有待提高。
《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说课
叙永县叙永镇东大街小学校叶科勤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的第六课时《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通过学习上一课《食物在体内旅行》,学生知道了食物在体内旅行的第一站是口腔。
本课的教学将学生引入到口腔的结构与功能的认识。
口腔是消化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其内部的结构又是一个小系统,能够共同完成食物的消化。
作为口腔的一部分——牙齿,又可以分为三类,也是相互协作的关系。
教材通过呈现这样一个系统化的人体结构,主要是让学生逐步建立系统的认识。
根据教材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三方面的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知道牙齿、舌头和唾液共同参与了食物在口腔里的消化过程,它们的功能各不相同。
食物在口腔里会经历初步的消化过程。
2.了解牙齿有三种,门齿、犬齿和臼齿,不同的牙齿有不同的功能,保护好牙齿,利于身体健康。
过程与方法
1.进行食物在口腔内部变化和牙齿形状特征、分布的观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认真细致地观察牙齿的形状特征。
2.愿意与他人分享研究成果,合作交流。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明确了本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牙齿的分类和作用。
2.牙齿、舌头和唾液在消化食物过程中的不同作用。
难点:
1.牙齿的分布、形状及作用,尤其是犬齿的作用。
2.食物在口腔里变化时,舌头和唾液的作用。
下面我重点讲一下我是如何围绕重难点来展开教学的。
我的教学活动五个环节,分别是问、观、悟、品、拓。
问,就是问题导入。
食物旅行的第一站在哪里?
自然地导入到《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我着重说下第二个环节,观,是观察牙齿。
观察牙齿是这节课的重点,因此,我把教材安排的第二个活动调整为第一个活动。
这样的调整改变了以往按教材顺序教学的模式,也体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课改理念。
牙齿的分布、形状是这个环节的难点之一,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借助了儿童牙列模型,并设计了一张表格,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观察牙齿的形状、分布、数量,并根据形状给牙齿命名。
为了让学生理解牙齿的作用,我给学生吃一根果丹皮,因为果丹皮是一种长条形的食物,必须经过门齿切断,臼齿磨碎,所以学生通过体验都能说出门齿和臼齿的作用。
而犬齿的作用是难点,因为人的犬齿并不发达,学生大多无法体验到犬齿的作用,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借助了一段“狮子捕食”的视频。
视频的最后一个画面定格在狮子尖尖的犬齿上,我顺势提出了一个问题:
狮子是什么食性的动物?
肉食性动物,经过这样整合资源,学生就能理解犬齿是用来撕裂肉食的。
悟,是领悟保护牙齿的重要性和方法。
保护好牙齿,对于学生一生的身体健康都很有意义。
“生命科学”的教学目标在这就得到落实。
现在的学生的牙齿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蛀牙”就是非常普遍的问题之一。
蛀牙俗称“虫牙”,因此学生会认为蛀牙是虫子蛀出来,针对这一现象,我设计了一个问题:
你见过牙齿里的虫子吗?
我相信学生都没见过,都说不出什么来。
于是我就播放了这样一段视频,学生看完之后一定会恍然大悟,原来蛀牙是被细菌分解食物残渣所形成的酸性物质而导致的。
明白了蛀牙形成的原因,学生自然也就知道了正确刷牙能够有效地防止蛀牙,保护牙齿。
品,是品尝食物,感受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知道牙齿、舌头和唾液相互协作,共同参与了食物的初步消化。
舌头和唾液的作用是这个环节的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我给学生准备了馒头、饼干和花生,这三种食物的形状和软硬度都不一样。
通过咀嚼、对比,学生发现这三种食物都变碎、变湿了,学生可能会因此而产生质疑。
我相机引导学生思考:
食物怎么会变碎、变湿呢?
学生很容易理解是牙齿和唾液的作用。
对于舌头的作用,学生只能理解品尝味道,而舌头的搅拌作用,学生很容易忽略。
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
你口腔左边的食物是怎么到右边来的呢?
经过学生讨论得出是舌头翻动了食物,引出舌头的搅拌作用。
了解了牙齿、舌头和唾液的作用,我随即出示这几个问题(课件出示),引导学生理解牙齿、舌头和唾液是相互协作的关系,位学习下一课《相互协作的人体器官》做好铺垫。
为了让学生清楚地观察到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我给每位学生准备了一面镜子,让他们对着镜子观察食物的变化,并设计了一张这样的表格,这张表格的设计把“短时间咀嚼”、“长时间咀嚼”量化为“5次”和“15次”,让学生知道咀嚼次数不同,食物的变化状态也不一样。
拓,是拓展延伸。
我让学生选择吃饭时是细嚼慢咽还是狼吞虎咽,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会很快选择细嚼慢咽。
这样既能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小结提升,也将科学知识延伸到了学生的生活之中,体现了学科学、用科学的理念。
板书设计
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门齿 切断
牙齿 犬齿 撕裂 咀嚼
臼齿 磨碎
舌头 搅拌
唾液 湿润
板书是一节课的精华所在,它能突出这节课的重点,主要内容一目了然。
理想的科学课堂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
超越模式,摆脱束缚;超越教材,整合资源;超越课堂,关注生成;超越教师,尊重主体。
这样的科学课堂境界是我一直努力追求的,我也着力在这堂课的设计中体现我的这份追求。
叙永县中小学学生分组实验
实验报告
实验人姓名
所在班级
学校
东大街小学
实验时间
月日
同组学生
实验名称
空气占据空间
实验目的
认识空气占据空间
所需仪器试剂用品
烧杯水槽纸巾水
实验
主要
步骤
1.水槽装上水;
2纸巾塞进烧杯内,贴在烧杯底部。
3.杯口朝下,竖立放入水槽。
4.取出烧杯,观察纸巾湿了没有。
5.再一次杯口朝下,竖立放入水中,倾斜,水进入杯中。
6.取出烧杯,观察纸巾湿了没有。
实验装置简图
主要现象
和
结论
烧杯第一次放入水中,纸巾没湿,第二次放入水中,纸巾湿了。
说明空气占据空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食物 口腔 变化 优秀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