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基础简答题.docx
- 文档编号:30196618
- 上传时间:2023-08-07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40.56KB
材料科学基础简答题.docx
《材料科学基础简答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料科学基础简答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材料科学基础简答题
第二局部
第一章原子结构
简答题
1、原子间的结合键共有几种?
各自的特点如何?
【11年真题】
答:
〔1〕金属键:
根本特点是电子的共有化,无饱和性、无方向性,因而每个原子有可能同更多的原子结合,并趋于形成低能量的密堆结构。
当金属受力变形而改变原子之间的相互位置时不至于破坏金属键,这就使得金属具有良好的延展性,乂由于自由电子的存在,金属一般都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能。
〔2〕离子键:
正负离子相互吸引,结合牢固,无方向性、无饱和性。
因此,七熔点和硬度均较高。
离子晶体中很难产生自由运动的电子,因此他们都是良好的电绝缘体。
〔3〕共价键:
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共价键的结合极为牢固,故共价键晶体具有结构稳定、熔点高、质硬脆等特点。
共价结合的材料一般是绝缘体,其导电能力较差。
〔4〕范徳瓦尔斯力:
范徳瓦尔斯力是借助微弱的、瞬时的电偶极矩的感应作用,将原来稳定的原子结构的原子或分子结合为一体的键合。
它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其结合不如化学键牢固。
〔5〕氢键:
氢键是一种极性分子键,氢键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其键能介于化学键和范徳瓦耳斯力之间。
2、陶瓷材料中主要结合键是什么?
从结合键的角度解释陶瓷材料所具有的特殊性能。
【模拟题一】
答:
陶瓷材料中主要的结合键是离子键和共价键。
由于离子键和共价键很强,故陶瓷的抗压强度很高、硬度很高。
因为原子以离子键和共价键结合时,外层电子处于稳定的结构状态,不能自由运动,故陶瓷材料的熔点很高,抗氧化性好、耐高温、化学稳定性高。
1、为什么密排六方结构不能称为一种空间点阵?
【11年真题】
答:
空间点阵中每个阵点应该具有完全相同的周围环境。
密排六方晶体结构位于晶胞内的原子具有不同的周围环境。
如将晶胞角上的一个原子与相应的晶胞之内的一个原子共同组成一个阵点,这样得出的密排六方结构应属于简单六方点阵。
2、为什么只有置换固溶体的两个组元之间才能无限互溶,而间隙固溶体那么不能?
【模拟题一】
答:
因为形成固溶体时,溶质原子的溶入会使溶剂结构产生点阵畸变,从而使体系能量升高。
溶质与溶剂原子尺寸相差较大,点阵畸变的程度也越大,那么畸变能越高,结构的稳定性越低,溶解度越小。
一般來说,间隙固溶体中溶质原子引起的点阵畸变较大,故不能无限互溶,只能有限熔解。
3、试证明四方晶系中只有简单四方点阵和体心四方点阵两种类型。
【模拟题三】
答:
可以作图加以说明。
四方晶系外表也含有简单四方、底心四方、面心四方和体心四方结构,然而根据选取晶胞的原那么,晶胞应具有最小的体积,尽管可以从4个体心四方晶胞勾出面心四方晶胞〔如下列图1〕,从4个简单四方晶胞中勾出1个底心四方晶胞〔如下列图2〕,但它们均不具有最小的体积。
因此四方晶系实际上只有简单四方和体心四方两种独立的点阵。
4、空间点阵和晶体点阵有何区别?
【模拟题四】
答:
空间点阵是晶体中质点排列的几何学抽象,用以描述和分析晶体结构的周期性和对称性,由于各阵点的周围环境相同,它只能有14种类型;晶体点阵乂称晶体结构,是指晶体中实际质点的具体排列情况,它们能组成各种类型的排列,因此,实际存在的晶体结构是无限的。
5、说明间隙固溶体与间隙化合物有什么异同。
【模拟题五】
答:
相同点:
二者一般都是由过渡族金属与原子半径较小的C、N、H、0、B等非金属元素所组成。
不同点:
〔1〕晶体结构不同。
间隙固溶体属于固溶体相,保持溶剂的晶格类型;间隙化合物属于金属化合物相,形成不同于其组元的新点阵。
〔2〕表达式不同。
间隙固溶体用a、B、Y表示;间隙化合物用化学分子式MX、M2X等表示。
〔3〕机械性能不同。
间隙固溶体的强度、硬度较低,塑性、韧性好;间隙化合物的强度、熔点较高,塑性、韧性差。
第三章晶体缺陷
第四章扩散
1、简述菲克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含义,写出其表达式,并标明其字母的含义。
【08年真题】
答:
菲克定律描述了固体中存在浓度梯度时发生的扩散,即化学扩散。
菲克第一定律:
扩散中原子的通量与质量浓度梯度成正比,即J=-D学dx式中,J为扩散通量,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扩散方向X的单位面积的扩散物质质量,其单位是kg/〔m2*s〕;D为扩散系数,其单位为nf/s;p是扩散物质的质量浓度,其单位为kg/m»式中的负号表示物质的扩散方向与质量浓度梯度字dx方向相反,即表示物质从高的质量浓度区向低的质量浓度区方向迁移。
该定律描述了一种稳态扩散,即质量浓度不随时间而变化。
菲克第二定律:
大多数扩散过程是非稳态扩散过程,某一点浓度随时间而变化,这类扩散过程可以由菲克第一定律结合质量守恒定律推导出的菲克第二定律
來处理。
即空=—(D^)odtdxdx.
2>将一根高碳钢长棒与纯铁棒焊接起来组成扩散偶,试分析在扩散偶中碳浓度分布随扩散时间的变化规律,并画出分布曲线的示意图。
【12年真题】
答:
高碳钢和纯铁焊接起来组成扩散偶,碳将经焊接缝进入纯铁内,发生反应扩散,在纯铁内部形成渗层组织〔中间相或固溶体〕,且渗层组织中不存在两相混合区在界面上的浓度时突变的。
分布如下列图所示:
3、试从扩散系数公式D=Do*exp〔-*〕说明影响扩散的因素。
【模拟题二】
kT
答:
从公式表达式可以看出,扩散系数与扩散激活能Q和温度T有关。
扩散激活能越低,扩散系数越大,因此扩散激活能低的扩散方式的扩散系数较大,如晶界和位错处的扩散系数较大。
不同类型的固溶体,原子的扩散机制是不同的,间隙固溶体的扩散激活能一般均较小。
温度是影响扩散速率的最主要因素。
温度越高,原子热激活能量越大,越易发生迁移,扩散系数越大。
第五章形变与再结晶
1、试述李晶与滑移的异同,比校它们在塑性变形过程中的作用。
【07年真题】
答:
相同点:
均是均匀切变,都沿一定得晶面、晶向进行,不改变晶体结构,都是位错运动的结果。
不同点:
〔1〕晶体位向不同。
滑移不改变晶体位向;李生改变晶体位向,形成镜面对称关系。
〔2〕位移量不同。
滑移位移量较大,大于原子间距的整数倍;李生位移量较小,小于李生方向上的原子间距。
〔3〕对塑性变形的奉献不同。
滑移很大,总变形量大;李生有限,总变形量小。
〔4〕压力大小不同。
滑移有一定临界分切应力;李生所需临界分切应力远高于滑移。
〔5〕变性条件不同。
一般先发生滑移,滑移困难时发生李生。
〔6〕变性机制不同。
滑移是全位错运动的结果,李生是分位错运动的结果。
比拟滑移与李生在塑性变形过程中的作用:
塑性变形主要通过滑移实现,只
有当滑移难以发生时发生李生,虽然李生对塑性变形的直接奉献不大,但李晶的产生改变了晶体的位向,使原处于不利的滑移系换到有利于发生滑移的位置,从而可以激发进一步的滑移和晶体变形。
这样,滑移和李生交替进行,相辅相成,可使晶体获得较大变形量。
2、说明金属在冷变形、回复、再结晶及晶粒长大四个阶段的行为与表现,并说明各阶段促使这些晶体缺陷运动的驱动力是什么。
【07真题】
答:
〔1〕冷变形加工时主要的形变方式是滑移,由于滑移,晶体中空位和位错密度增加,位错分布不均匀。
缺陷运动驱动力为切应力作用。
〔2〕回复过程空位扩散、聚集或消失;位错密度降低,位错相互作用重新分布〔多样化〕。
缺陷运动驱动力为弹性畸变能。
〔3〕再结晶过程毗邻低位错密度区晶界向高位错密度区的晶粒扩张。
位错密度减少,能量降低,成为低畸变或无畸变区。
缺陷运动驱动力为形变储存能。
〔4〕晶粒长大阶段弯曲界面向其曲率中心移动,微量杂质原子偏聚在晶界区域,对晶界移动起到拖曳作用,这与杂质吸附在位错中组成柯氏气团阻碍位错运动相似,影响了晶界的活动性。
缺陷运动驱动力为晶粒长大前后总的界面能差,而界面移动的驱动力是界面曲率。
3、试用位错理论解释低碳钢的屈服现象。
距离说明吕德斯带对工业生产的影响及解决方法。
【08、09真题】
答:
由于低碳钢是以铁素体为基的合金,铁素体中的碳原子与位错交互作用,总是趋于聚集在位错线受拉应力的部位以降低体系的畸变能,形成柯氏气团对位错起“钉扎〞作用,致使屈服强度升高。
而位错一旦挣脱气团的钉扎,便可在较小的应力下继续运动,这时拉伸曲线上乂会出现下屈服点。
己经屈服的试样,卸载后立即重新加载拉伸时,由于位错己脱出气团的钉扎,故不出现屈服点。
但假设卸载后,放置较长时间或稍加热后,再进行拉伸时,由于溶质原子己通过扩散乂重新聚集到位错线周围形成气团,故屈服现象又会重新出现。
吕徳斯带会使低碳钢薄板在冲压成型时使弓箭外表粗糙不平。
解决方法:
可根据应变时效原理,将钢板在冲压之前先进行一道微量冷轧〔如1%〜2%压下量〕工序,使屈服点消除,随后进行冲压成型,也可向钢中参加少量Ti、A1及C、N等形成化合物,以消除屈服点。
4、奥氏体不锈钢能否通过热处理来强化?
为什么?
生产中用什么方法使其强化?
[09真题]
答:
热处理强化机制主要是通过热处理过程中相变而得到强化,而奥氏体不锈钢在热处理时不发生相变,达不到预想的强化效果,因而不能通过热处理來强化。
生产中主要借冷加工实现强化的。
金属材料经加工变形后,强度〔硬度〕显著提高,而塑性那么很快下降,即产生了加工硬化现象。
加工硬化是金属材料的一项重要特性,可被用作强化金属的途径,特别是那些不能通过热处理强化的材料。
5、简要说明提高一种陶瓷材料韧性的方法及原理。
答:
相比于金属而言,脆、难以变形是陶瓷的一大特点,为了改善陶瓷的脆性、提高其韧性,目前釆取降低晶粒尺寸,使其亚微米或纳米化来提高塑性和韧性,釆取氧化链增韧、相变增韧、纤维增韧或颗粒原位生长增强等有效途径來改善之。
j纤维增韧原理:
利用一些纤维的高强度和高模量,使之均匀分布于陶瓷材料的机体中,生成一种陶瓷基复合材料。
当材料受到外载荷时,纤维可以承当局部的负荷,减轻了陶瓷本身的负担,同时纤维可以组织或抑制裂纹扩展,从而改善了陶瓷材料的脆性,起到增韧效果。
6、指出材料拉伸应力一应变曲线图中厌、os、ob的含义。
并解释为什么在e附近,应力会发生屡次微小的波动?
【10年真题】
答:
6为弹性极限,当应力小于况时试样发生弹性形变,当应力超过w时试样发生塑性形变。
6•为屈服强度,当应力到达6•时试样开始屈服。
&7为抗拉强度,当应力到达心时,试样发生断裂。
在6附近,应力的屡次微小的波动时屈服伸长现象。
这是因为当拉伸试样开始屈服时,应力随即突然下降,并在应力根本恒定的情况下继续发生屈服伸长,所以拉伸曲线出现应力平台区。
在发生屈服延伸阶段,试样的应变是不均匀的。
这种变形带沿试样长度方向不断形成与扩展,从而产生拉伸曲线平台的屈服伸长。
其中,应力的每一次微小波动,即对应一个新变形带的形成。
当屈服扩展到整个试样标距范围时,屈服延伸阶段就告结束。
7、六方晶系的滑移系通常是什么?
FCC晶体的滑移系是什么?
从晶体滑移角度上分析,为什么FCC晶系的多晶体塑性变形能力通常比六方晶系的多晶体的变形能力大。
【11年真题】
答:
滑移系是由一个滑移面和此面上的一个滑移方向合起來的,滑移面和滑移方向通常是金属晶体中原子排列最密的晶面和晶向。
因为原子密度最大的晶面其面间距最大,点阵阻力最小,因而容易沿着这些面发生滑移;滑移方向为原子密度最大的方向是由于最密排方向上的原子间距最短,及位错b最小。
所以六方晶系的滑移系通常是:
滑移面为{0001}、滑移方向<11-20>;FCC晶体的滑移系通常为:
滑移面{111}、滑移方向<110>o
每一个滑移系表示晶体在进行滑移时可能采取的一个空间取向。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晶体中的滑移系越多,滑移过程可能采取的空间取向便越多,滑移容易进行,它的塑性便越好。
据此,面心立方的滑移系共有{111}4<110>3=12个,而密排六方晶体的滑移系仅有{0001}Kll-20>3=3FCC滑移系数比六方晶系的多,所以FCC晶系的多晶体塑性变形能力通常比六方晶系的多晶体的变形能力大。
8、在室温〔20-C〕下对铅板进行轧制,请问这个加工过程是冷加工还是热加工,为什么?
〔铅的熔点是327.50-C〕[11年真题】
答:
热加工是指在再结晶温度以上的加工过程,在再结晶温度以下的加工过程为冷加工。
铅的再结晶温度低于室温,因此在室温下对铅板进行加工属于热加工。
9、某工厂用冷拉钢丝绳将一大型钢件调入热处理炉内,由于一时疏忽,未将钢丝绳取出,而是随同工件一起加热至860・C〔该温度高于钢丝绳的再结晶温度〕,保温时间到了,翻开炉门,要吊出工件时,钢丝绳发生断裂,试分析原因。
【12年真题】
答:
冷拉钢丝绳是经大变形量的冷拔钢丝绞合而成,加工过程的冷加工硬化是钢丝的强度、硬度大大提高,从而能承载很重的钢件。
但是当其加热至860°C时,其温度己远远超过钢丝绳的再结晶温度,以致产生回复再结晶现象,加工硬化效果完全消失,强度、硬度大大降低。
再把它用來起重时,一旦负载超过其承载能力,必然导致钢丝绳断裂事故。
10、请比照分析加工硬化、细晶强化、弥散强化、复相强化和固溶强化的特点和机理有何异同。
【模拟题二】
答:
〔1〕加工硬化:
随冷塑性变形量增加,金属的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下降的现象称加工硬化。
原因:
随变形量增加,位错密度增加,由于位错之间的交互作用〔堆积、缠结〕,使得位错难以继续运动,从而使变形抗力增加。
〔2〕细晶强化:
通过细化晶粒來同时提高金属的强度、硬度、塑性和韧性的方法称细晶强化。
因为晶粒越细,单位体积内晶粒数目越多,参与变形的晶粒数目也越多,变形越均匀,使在断裂前发生较大的塑性变形。
强度和塑性同时增加,金属在断裂前消耗的功也越大,因而其韧性也比拟好。
该强化机制是唯一的同时增大强度和塑性的机制。
〔3〕弥散强化:
当在晶内呈颗粒状弥散分布时,第二相颗粒越细,分布越均匀,合金的强度、硬度越高,塑性、韧性略有下降,这种强化方法称弥散强化或沉淀强化。
原因:
由于硬的颗粒不易被切变,因而阻碍了位错的运动,提高了变形抗力。
〔4〕固溶强化:
随溶质含量增加,固溶体的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下降,称固溶强化。
原因:
由于溶质原子与位错相互作用的结果,溶质原子不仅使晶格发生畸变,而且易被吸附在位错附近形成柯氏气团,使位错被钉扎住,位错要脱钉,那么必须增加外力,从而使变形抗力提高。
包括弹性交互作用〔柯氏气团〕、电交互作用〔玲木气团〕和化学交互作用。
〔5〕复相强化:
由于第二相的相对含量与基体处于同数量级是产生的强化机制。
其强化程度取决于第二相的数量、尺寸、分布、形态等,且如果第二相强度低于基体那么不一定能够起到强化作用。
11、纤维组织和织构是怎样形成的?
它们有何不同?
对金属的性能有什么影响?
【模拟题三】
答:
材料经冷加工后,除使紊乱取向的多晶材料变成有择优取向的材料外,还使材料中的不熔杂质、第二相和各种缺陷发生变形。
由于晶粒、杂质。
第二相、缺陷等都沿着金属的主变形方向被拉长成纤维状,故称为纤维组织。
一般说來,纤维组织使金属纵向〔纤维〕方向强度高于横向方向。
这是因为在横断面上杂质、第二相、缺陷等脆性、低强度“组元〞的截面面积小,而在纵断面上截面面积大。
当零件承受较大载荷或承受冲击和交变载荷时,这种各向异性就可能引起很大的危险。
金属在冷加工以后,各晶粒的位向就有一定的关系。
如某些晶面或晶向彼此平行,且都平行于零件的某一外部参考方向,这样一种位向分布就称为择优取向或简称为织构。
形成织构的原因并不限于冷加工,而这里主要是指形变织构。
无论从位向还是从性能看,有织构的多晶材料都介于单晶体和完全紊乱取向的多晶体之间。
由于织构引起金属各向异性,在很多情况下给金属加工带來不便,如冷轧镁板会产生〔0001〕<1120>,假设进一步加工很容易开裂;深冲金属杯的制耳,金属的热循环生长等。
但有些情况下也有其有利的一面。
12、金属铸件能否通过再结晶退火来细化晶粒?
【模拟题四】
答:
再结晶退火必须用于经冷变形加工的材料,其目的是改善冷变形后材料的组织和性能。
再结晶退火的温度较低,一般在临界点以下。
假设对铸件采用再结晶退火,其组织不会发生相变,也没有形成新晶核的驱动力〔如冷变形储存能等〕,所以不会形成新晶粒,也就不能细化晶粒。
13、冷变形金属在加工时经过哪三个阶段,它们各自特点是什么?
【模拟题四】
答:
经过的三个阶段是回复、再结晶、晶粒长大。
〔1〕回复:
不发生大角度晶界迁移,晶粒的形状和大小与变形态相同。
〔2〕再结晶:
首先在畸变度答的区域产生新的无畸变晶粒核心,然后消耗周围的变形基体长大,直到完全变成无畸变的细等轴晶粒,但晶体结构并没有改变,性能发生明显变化并恢复到变形前的情况。
〔3〕晶粒长大:
在晶界外表能的驱动下,新晶粒互相吞食而长大,从而得
到在该条件下较为稳定的尺寸。
1、讨论形成晶相和玻璃相的条件,指出为什么大多数陶瓷材料可以结晶,形成玻璃相也是常见的,而金属很容易进行结晶,但很难形成玻璃相?
【08年真题】答:
对于有可能进行结晶的材料,决定液体冷却时是否能结晶或者形成玻璃的外部条件是冷却速度,内部条件是黏度。
如果冷却速度足够高,任何液体原那么上都可以转化为玻璃。
特别是对那些分子结构复杂、材料熔融态时黏度很大的液体,冷却时原子迁移扩散困难,那么晶体的形成过程很难进行,容易形成过冷液体。
温度下降至Tg以下时,过冷液体固化成玻璃。
金属材料由于其晶体结构比拟简单,且熔融时黏度小,冷却时很难阻止结晶过程的发生,故固态下的金属大多为晶体;但如果冷却很快时,能阻止某些合金的结晶过程,此时过冷液态的原子排列方式保存至固态,原子在三维空间那么不呈周期性的规那么排列。
陶瓷材料晶体一般比拟复杂,特别是能形成三维网络的SiO2等,尽管大多数陶瓷材料可进行结晶,但也有一些是非晶体,这主要是指玻璃和硅酸盐结构。
2、铸锭的一般组织可分为哪几个区域?
写出其名称,并简述影响铸锭结晶组织
答:
在铸锭组织中,一般有三层晶区:
〔1〕表层细晶区。
其形成是由于模壁的温度较低,液体的过冷度较大,因此形核率较高。
〔2〕柱状晶区。
其形成是由于模壁的温度升高,晶核的成长速率大于晶核的形核率,且沿垂直于模壁方向的散热较为有利。
在细晶区中取向有利的晶粒优先生长为柱状晶粒。
〔3〕中心等轴区。
其形成是由于模壁温度进一步升高,液体过冷度进一步降低,剩余液体的散热方向性己不明显,处于均匀冷却状态;同时,未熔杂质、破断枝晶等易集中于剩余液体中,这些都促使了等轴晶的形成。
影响铸锭结晶组织的因素:
冷却速度、浇注温度。
通常快的冷却速度,高的浇注温度和定向散热有利于柱状晶的形成;如果金属纯度较高、铸锭截面较小时,柱状晶快速成长,有可能形成穿晶。
相反,慢的冷却速度,低的浇注温度,参加有效形核剂或搅动等均有利于形成中心等轴晶。
3、合金凝固时发生成分过冷的原因是什么?
请画出成分过冷的温度分布曲线。
【10年真题】
答:
在合金的凝固的过程中,由于液相中溶质的分布发生变化而改变了凝固凝固温度,这可由相图中的液相相來确定,因此,界面前沿的液体中的实际温度低于由溶质分布所决定的凝固温度时,产生过冷,即成分过冷。
Ko 4.分别写出固溶体的自由能公式中的混合埔、混合焙的表达式。 画图示意出当相互作用参数不同时自由能一成分曲线的形状有何不同? 【10年真题】 答: 5.什么叫临界晶核? 它的物理意义及过冷度的定量关系如何? 【11年真题】 答: 半径为F的晶核称为临界晶核,T*为临界半径。 它的物理意义: 由曲线可知,AG有最大值,当晶胚的r小于审时,那么其长大将导致体系自由能的增加,故这种尺寸晶胚不稳定,难以长大,最终熔化而消失。 当时,晶胚的长大使体系自由能降低,这些晶胚就称为稳定的晶核。 因此临界晶核是晶胚可以长大地半径最小的晶核。 卅与过冷度的定量关系=旦凹,即临界半径由过冷度AT决定,过冷 Lm-AT 度越大,r*越小,那么形核的几率增大,晶核的数目也增多。 6、分析纯金属生长形态与温度梯度的关系。 【12年真题】 答: 在正温度梯度的情况下,结晶潜热只能通过固相而散开,相界面的推移速度受固相传热速度所控制,晶体的生长接近于平面状向前推移,这是由于温度梯度是正的,当界面上偶尔有突起局部,而伸入温度较高的液体中时,它的生长速度就会缓解其至停止,周围局部的较凸起局部大而会赶上来,使凸起局部消失,这种过程使得液固界面保持平面状态。 在负温度梯度时,相界面上产生的结晶潜热可以通过固相也可以通过液相而消失,相界面的推移不止由传热速度所控制,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局部的相界面生长凸起,到前面的液体中,那么能处于温度更低的液相中,使得凸出局部的生长速度增大而进一步的伸向液体中,在这种情况下,液固界面将以树枝状生长。 7.液体金属凝固时都需要过冷,那么固态金属熔化时是否会出现过热,为什么? 【模拟题一】 答: 固态金属熔化时不一定出现过热。 如熔化时,液相假设与气相接触,当有少量液体金属在固相外表形成时,就会很快覆盖在整个外表〔因为液体金属总是润湿同一种固态金属),由下列图外表张力平衡可知r,vcos0+rsL=rsv,而实验指出rLV+rsL 实际金属多属于这种情况。 如果固体金属熔化时液相不与气相接触,那么有可能使固体金属过热,然而,这在实际上是难以做到的。 8、简述金属晶体长大地机制。 【模拟题二】 答: 晶体长大机制是指晶体微观长大方式,它与液一固界面结构有关。 具有粗糙界面的物质,因界面上约有50%的原子位置空着,这些空位都可接受原子,故液体原子可以单个进入空位,与晶体相连接,界面沿其法线方向垂直推移,呈连续式长大。 具有光滑界面的晶体长大,不是单个原子的附着,而是以均匀形核的方式,在晶体学小平面界面上形成一个原子层后的二维晶核与原界面间形成台阶,单个原子可以在台阶上填充,使二维晶核侧向长大,在该层填满后,那么在新的界面上形成新的二维晶核,继续填满,如此反复进行。 假设晶体的光滑界面存在有螺型位错的露头,那么该界面成为螺旋面,并形成永不消失的台阶,原子附着到台阶上使晶体长大。 9、试述结晶相变的热力学条件、动力学条件、能量和结构条件。 【模拟题四】 答: 分析结晶相变时系统自由能的变化可知,结晶的热力学条件为△&〈(): 由单位体积自由能的变化二-如雪可知,只有△"(),才有△Gb<0o即只有 T/w 过冷才能使△G〈0。 动力学条件为液一固界面前沿液体的温度T〈Tm(熔点),即存在动态过冷。 由临界晶核形成功A二丄<7=可知,当形成一个临界晶核时,还有2的外表能 33 必须由液体中的能量起伏來提供。 液体中存在的结构起伏,是结晶时产生晶核的根底。 因此,结构起伏是结晶过程必须具备的结构条件。 10、比拟说明过冷度、临界过冷度、动态过冷度等概念的区别。 【模拟题五】 答: 实际结晶温度与理论结晶温度之间的温度差,称为过冷度(AT=Tm-Tn)o它是相变热力学条件所要求的,只有△[>()时,才能造成固相的自由能低于液相自由能的条件,液、固相间的自由能差便是结晶的驱动力。 过冷液体中,能够形成等于临界晶核半径的晶胚时的过冷度,称为临界过冷度(Ar)。 显然,当实际过冷度△T 所以,临界过冷度是形核时所要求的。 晶核长大时,要求液一固界面前沿液体中有一定的过冷,才能满足 〔竺〕尸〔罕〕-这种过冷称为动态过冷度〔△T^Tm-Ti〕,d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材料科学 基础 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