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高考化学真题专题汇编J单元化学实验.docx
- 文档编号:30188472
- 上传时间:2023-08-05
- 格式:DOCX
- 页数:47
- 大小:454.21KB
历年高考化学真题专题汇编J单元化学实验.docx
《历年高考化学真题专题汇编J单元化学实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年高考化学真题专题汇编J单元化学实验.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年高考化学真题专题汇编J单元化学实验
J单元 化学实验
J1 化学实验常见仪器与基本方法
2.J1 [2011·海南化学卷]用0.1026mol·L-1的盐酸滴定25.00mL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达终点时,滴定管中的液面如图所示,正确的读数为( )
图0
A.22.30mLB.22.35mL
C.23.65mLD.23.70mL
2.J1 【解析】B 读数问题注意分度值,图示在22.00mL到23.00mL有十分度,每条短线代表0.10mL,凹液面最低处正处于22.30mL与22.40mL正中间,估读为22.35mL。
8.J1[2011·浙江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变色硅胶干燥剂含有CoCl2,干燥剂呈蓝色时,表示不具有吸水干燥功能
B.“硝基苯制备”实验中,将温度计插入水浴,但水银球不能与烧杯底部和烧杯壁接触
C.“中和滴定”实验中,容量瓶和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即可使用,滴定管和移液管用蒸馏水洗净后,须经干燥或润洗后方可使用
D.除干燥CO2中混有的少量SO2,可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盛有酸性KMnO4溶液、浓硫酸的洗气瓶
8.J1[2011·浙江卷]【解析】A 变色硅胶含有CoCl2,无水CoCl2为蓝色,因此蓝色表示具有吸水干燥功能,A错;硝基苯制备中温度计插入水浴中控制温度,但不能与烧杯内壁或底部接触,B对;中和滴定时容量瓶和锥形瓶洗涤后无需干燥或用溶液润洗,但滴定管或移液管洗涤后必须干燥或润洗,否则盛装的溶液会被稀释,C对;KMnO4可以氧化SO2,CO2、SO2的混合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SO2被吸收,再通入浓硫酸,水蒸气被吸收,D对。
J2 物质的分离、提纯与检验
10.J2C5[2011·安徽卷]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过量的Fe粉中加入稀HNO3,充分反应后,滴入KSCN溶液
溶液呈红色
稀HNO3将Fe氧化为Fe3+
B
AgI沉淀中滴入稀KCl溶液
有白色沉淀出现
AgCl比AgI更难溶
C
Al箔插入稀HNO3中
无现象
Al箔表面被HNO3氧化,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D
用玻璃棒蘸取浓氨水点到红色石蕊试纸上
试纸变蓝色
浓氨水呈碱性
10.J2C5
【解析】D 过量的Fe粉与稀HNO3反应得到的溶液中含有Fe2+,不含有Fe3+,故A项中的现象、解释或结论都错误;由于Ksp(AgI)<Ksp(AgCl),故AgI沉淀不能转化为AgCl沉淀,故B项中的现象、解释或结论都错误;Al遇到冷的浓硝酸或浓硫酸时发生钝化,Al能与稀HNO3发生反应,其现象是铝不断溶解,溶液中有气泡冒出,故C项中的现象、解释或结论都错误;石蕊遇酸变红,遇碱变蓝,故D项中的现象、解释或结论都正确。
27.B1B3J2[2011·安徽卷](14分)
MnO2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功能材料,粗MnO2的提纯是工业生产的重要环节。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将粗MnO2(含有较多的MnO和MnCO3)样品转化为纯MnO2的实验,其流程如下:
(1)第①步加稀H2SO4时,粗MnO2样品中的________(写化学式)转化为可溶性物质。
(2)第②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ClO
+□________===□MnO2↓+□Cl2↑+□________。
(3)第③步蒸发操作必需的仪器有铁架台(含铁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蒸发得到的固体中有NaClO3和NaOH,则一定还含有________(写化学式)。
(4)若粗MnO2样品的质量为12.69g,第①步反应后,经过滤得到8.7gMnO2,并收集到0.224LCO2(标准状况下),则在第②步反应中至少需要________molNaClO3。
27.B1B3J2
(1)MnO和MnCO3
(2)5 Mn2+ 2 4 H2O 5 1 8 H+
(3)蒸发皿 酒精灯 玻璃棒 NaCl
(4)0.02
【解析】
(1)第①步加入稀H2SO4时,粗MnO2中的杂质MnO和MnCO3溶解生成可溶性的MnSO4。
(2)第②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5Mn2++2ClO
+4H2O===5MnO2↓+Cl2↑+8H+。
(3)蒸发操作中除了铁架台(含铁圈),还必需有蒸发皿、酒精灯、玻璃棒;由于第③步将Cl2通入热的NaOH溶液中,因此,最终蒸发得到的固体中一定含有NaCl。
(4)由收集到0.224L的CO2可求得m(MnCO3)=
×115g·mol-1=1.15g,则样品中m(MnO)=12.69g-8.7g-1.15g=2.84g,则n(Mn2+)=n(MnCO3)+n(MnO)=
+
=0.01mol+0.04mol=0.05mol,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知反应需要NaClO30.02mol。
10.C2 J2
[2011·广东卷]某同学通过系列实验探讨Mg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
A.将水加入浓硫酸中得到稀硫酸,置镁片于其中探讨Mg的活泼性
B.将NaOH溶液缓慢滴入MgSO4溶液中,观察Mg(OH)2沉淀的生成
C.将Mg(OH)2浊液直接倒入已装好滤纸的漏斗中过滤,洗涤并收集沉淀
D.将Mg(OH)2沉淀转入表面皿中,加足量稀盐酸,加热蒸干得无水MgCl2固体
10.C2 J2
【解析】B 由于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因此,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将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注入水中,而且要不断搅拌,故A错误;B项可以达到实验目的;在过滤操作中,滤液应沿着玻璃棒慢慢注入过滤器中,故C错误;MgCl2在溶液中能发生水解:
MgCl2+2H2OMg(OH)2+2HCl,在加热蒸干MgCl2溶液的过程中HCl不断挥发,故此过程不能得到无水MgCl2固体,D错误。
33.J2A3H2
[2011·广东卷]某同学进行实验研究时,欲配制1.0mol·L-1Ba(OH)2溶液,但只找到在空气中暴露已久的Ba(OH)2·8H2O试剂(化学式量:
315)。
在室温下配制溶液时发现所取试剂在水中仅部分溶解,烧杯中存在大量未溶物。
为探究其原因,该同学查得Ba(OH)2·8H2O在283K、293K和303K时的溶解度(g/100gH2O)分别为2.5、3.9和5.6。
(1)烧杯中未溶物可能仅为BaCO3,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设试剂由大量Ba(OH)2·8H2O和少量BaCO3组成。
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成分检验。
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
(不考虑结晶水的检验;室温时BaCO3饱和溶液的pH=9.6)
限选试剂及仪器:
稀盐酸、稀硫酸、NaOH溶液、澄清石灰水、pH计、烧杯、试管、带塞导气管、滴管
(3)将试剂初步提纯后,准确测定其中Ba(OH)2·8H2O的含量。
实验如下:
①配制250mL约0.1mol·L-1Ba(OH)2溶液:
准确称取w克试样,置于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________,将溶液转入________中,洗涤,定容,摇匀。
②滴定:
准确量取25.00mL所配Ba(OH)2溶液于锥形瓶中,滴加指示剂,将________(填“0.020”、“0.05”、“0.1980”或“1.5”)mol·L-1盐酸装入50mL酸式滴定管,滴定至终点,记录数据。
重复滴定2次。
平均消耗盐酸VmL。
③计算Ba(OH)2·8H2O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只列出算式,不做运算)。
(4)室温下,________(填“能”或“不能”)配制1.0mol·L-1Ba(OH)2溶液。
33.J2A3H2
(1)由于Ba(OH)2·8H2O与空气中CO2反应,所取试剂大部分已变质为BaCO3,未变质的Ba(OH)2·8H2O在配制溶液时能全部溶解
(2)
(3)①搅拌溶解 250mL容量瓶
②0.1980
③
×100%
(4)不能
【解析】
(1)空气中存在的CO2能与Ba(OH)2反应可生成BaCO3;
(2)BaCO3和Ba(OH)2·8H2O的检验,可首先通过加入硫酸,与BaCO3反应生成沉淀和气体进行检验,确定后再将混合物配成饱和溶液,结合BaCO3饱和溶液的pH为9.6加以确认;(3)①配制250mL溶液应使用250mL容量瓶,溶解固体后应恢复至室温方可转移溶液至容量瓶;②取样品溶液25mL,浓度大约是0.1mol·L-1,即n(OH-)大约是25×10-3×0.1mol,据中和滴定关系,可确定盐酸浓度为0.1980mol·L-1较为合适;③结合Ba(OH)2+2HCl===BaCl2+2H2O即可计算;(4)由上述可知,Ba(OH)2固体易与空气中水和CO2结合出现杂质,同时依据Ba(OH)2·8H2O的溶解度关系,不能配制出1.0mol·L-1的该溶液。
17.H3J2
[2011·海南化学卷]硫酸亚铁铵[(NH4)2SO4·FeSO4·6H2O]为浅绿色晶体,实验室中常以废铁屑为原料来制备,其步骤如下:
步骤1 将废铁屑放入碳酸钠溶液中煮沸除油污,分离出液体,用水洗净铁屑。
步骤2 向处理过的铁屑中加入过量的3mol·L-1H2SO4溶液,在60℃左右使其反应到不再产生气体,趁热过滤,得FeSO4溶液。
步骤3 向所得FeSO4溶液中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经过“一系列操作”后得到硫酸亚铁铵晶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步骤1的操作中,下列仪器中不必用到的有________(填仪器编号)。
①铁架台 ②燃烧匙 ③锥形瓶 ④广口瓶 ⑤研钵 ⑥玻璃棒 ⑦酒精灯
(2)在步骤2中所加的硫酸必须过量,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步骤3中,“一系列操作”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和过滤;
(4)本实验制得的硫酸亚铁铵晶体常含有Fe3+杂质。
检验Fe3+常用的试剂是________,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H3J2
(1)②④⑤
(2)防止Fe2+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水解
(3)蒸发浓缩 冷却 结晶
(4)KSCN溶液 溶液变为红色
【解析】
(1)步骤1中实验操作有两步:
一是煮沸除油污:
二是过滤。
因此用到的仪器为铁架台(铁圈)、石棉网、烧杯、玻璃棒、酒精灯、漏斗、滤纸等。
(2)加热条件下促进水解,Fe2++2H2OFe(OH)2+2H+。
7.J2 C1
[2011·全国卷]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用金属钠可区分乙醇和乙醚
B.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可区分己烷和3-己烯
C.用水可区分苯和溴苯
D.用新制的银氨溶液可区分甲酸甲酯和乙醛
7.J2 C1
【解析】D 甲酸甲酯和乙醛中都含有醛基,可以与银氨溶液反应得到银单质,D项错误。
乙醇中含有羟基,可以与金属钠反应生成气体,而乙醚则不能,因此可以鉴别,A项正确,高锰酸钾可以氧化含有碳碳双键的3-己烯,而不能氧化烷烃,B项正确。
苯和溴苯均不溶于水,而苯的密度小于水,溴苯的密度大于水,因此可以用水鉴别,C项正确。
3.J2 [2011·天津卷]向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不同的无色溶液进行如下操作,结论正确的是( )
操作
现象
结论
A
滴加BaCl2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
原溶液中有SO
B
滴加氯水和CCl4,振荡、静置
下层溶液显紫色
原溶液中有I-
C
用洁净铂丝蘸取溶液进行焰色反应
火焰呈黄色
原溶液中有Na+,无K+
D
滴加稀NaOH溶液,将湿润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
试纸不变蓝
原溶液中无NH
3.J2 【解析】B 由于CO
等离子与Ba2+可以生成白色沉淀BaCO3等而造成干扰,A错;由于钾元素的紫色会被钠元素的焰色反应干扰,故需要隔着蓝色钴玻璃进行观察验证钾元素是否存在,C错;NH3·H2O只有在浓溶液或者加热条件下才能分解生成NH3,故NaOH稀溶液难以与NH
生成NH3,D错。
11.B1J2[2011·重庆卷]不能鉴别AgNO3、BaCl2、K2SO3和Mg(NO3)2四种溶液(不考虑它们间的相互反应)的试剂组是( )
A.盐酸、硫酸 B.盐酸、氢氧化钠溶液
C.氨水、硫酸D.氨水、氢氧化钠溶液
11.B1J2[2011·重庆卷]【解析】D 四种溶液中分别加入盐酸后,生成白色沉淀的是AgNO3,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的是K2SO3,没有明显现象的是BaCl2和Mg(NO3)2,取没有现象的两种溶液分别加入硫酸,生成白色沉淀的是BaCl2,另一种是Mg(NO3)2;若分别加入NaOH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是Mg(NO3)2,另一种是BaCl2,因此A、B项均可以鉴别。
四种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先生成沉淀后又溶解的是AgNO3,只生成白色沉淀的是Mg(NO3)2;没有明显现象的是BaCl2和Na2SO3,两种溶液中加入硫酸,生成白色沉淀的是BaCl2,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的是K2SO3;而加入NaOH溶液则无法鉴别这两种溶液。
因此C能鉴别,D不能。
J3 气体的制取
9.C1、J3[2011·重庆卷]在实验室进行下列实验,括号内的实验用品都能用到的是( )
A.硫酸铜晶体里结晶水含量的测定(坩埚、温度计、硫酸铜晶体)
B.蛋白质的盐析(试管、醋酸铅溶液、鸡蛋白溶液)
C.钠的焰色反应(铂丝、氯化钠溶液、稀盐酸)
D.肥皂的制取(蒸发皿、玻璃棒、甘油)
9.C1、J3[2011·重庆卷]【解析】C A项中不使用温度计,B项中醋酸铅属于重金属盐,因此会使蛋白质变性,而不是盐析,D项中制取肥皂的药品是硬脂酸甘油酯和氢氧化钠溶液,不用甘油。
J4 综合实验(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28.D4J4G1[2011·安徽卷]
地下水中硝酸盐造成的氮污染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环境问题。
文献报道某课题组模拟地下水脱氮过程,利用Fe粉和KNO3溶液反应,探究脱氮原理及相关因素对脱氮速率的影响。
(1)实验前:
①先用0.1mol·L-1H2SO4洗涤Fe粉,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然后用蒸馏水洗涤至中性;②将KNO3溶液的pH调至2.5;③为防止空气中的O2对脱氮的影响,应向KNO3溶液中通入________(写化学式)。
图1-19
(2)图1-19表示足量Fe粉还原上述KNO3溶液过程中,测出的溶液中相关离子浓度、pH随时间的变化关系(部分副反应产物曲线略去)。
请根据图中信息写出t1时刻前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t1时刻后,该反应仍在进行,溶液中NH
的浓度在增大,Fe2+的浓度却没有增大,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课题组对影响脱氮速率的因素提出了如下假设,请你完成假设二和假设三:
假设一:
溶液的pH;
假设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请你设计实验验证上述假设一,写出实验步骤及结论。
(已知:
溶液中的NO
浓度可用离子色谱仪测定)
28.D4J4G1
(1)去除铁粉表面的氧化物等杂质 N2
(2)4Fe+10H++NO
===Fe2++NH
+3H2O 生成的Fe2+水解(或和溶液中OH-结合)
(3)温度 铁粉颗粒大小
(4)
实验步骤及结论:
①分别取等体积、等浓度的KNO3溶液于不同的试管中;
②调节溶液呈酸性且pH各不相同,并通入N2;
③分别向上述溶液种加入足量的同种铁粉;
④用离子色谱仪测定相同反应时间时各溶液中的NO
的浓度;
若pH不同的KNO3溶液中,测出NO
浓度不同,表明pH对脱氮速率有影响,否则无影响。
【解析】
(1)先用稀硫酸洗涤Fe粉的目的是除去铁粉中氧化物杂质;为防止空气中的氧气对脱氮的影响,应向KNO3溶液中通入N2。
(2)由图可知从0到t1时刻NH
、Fe2+的物质的量浓度在不断增大,H+、NO
的物质的量浓度不断减小,因此离子方程式为:
4Fe+NO
+10H+===4Fe2++NH
+3H2O;t1时刻后,Fe2+发生水解(或与溶液中的OH-结合),导致反应虽然继续进行,但Fe2+的浓度却不增加。
(3)根据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条件推断,影响脱氮的因素除了溶液的pH外,可能有溶液的温度、铁粉颗粒大小等;
(4)本小题为开放性试题,合理即可,示例见答案。
27.J4[2011·北京卷]甲、乙两同学为探究SO2与可溶性钡的强酸盐能否反应生成白色BaSO3沉淀,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和A中加热装置已略,气密性已检验)。
图0
实验操作和现象:
(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中白色沉淀是__________,该沉淀的生成表明SO2具有__________性。
(3)C中液面上方生成浅棕色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B中不溶于稀盐酸的沉淀产生的原因,甲认为是空气参与反应,乙认为是白雾参与反应。
①为证实各自的观点,在原实验基础上:
甲在原有操作之前增加一步操作,该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在A、B间增加洗气瓶D,D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
②进行实验,B中现象:
甲
大量白色沉淀
乙
少量白色沉淀
检验白色沉淀,发现均不溶于稀盐酸。
结合离子方程式解释实验现象异同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合并(4)中两同学的方案进行实验。
B中无沉淀生成,而C中产生白色沉淀,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J4
(1)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2)BaSO4 还原
(3)2NO+O2===2NO2
(4)①通N2一段时间,排除装置中的空气
饱和NaHSO3溶液
②甲:
SO
+Ba2+===BaSO4↓,乙:
2Ba2++2SO2+O2+2H2O===2BaSO4↓+4H+,
白雾的量远多于装置中O2的量
(5)SO2与可溶性钡的强酸盐不能反应生成BaSO3沉淀
【解析】
(1)在加热条件下,Cu和浓H2SO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2)装置C中含有NO
,通入SO2后溶液显酸性,导致NO
将SO2氧化为SO
(故所得沉淀为BaSO4),该过程中SO2体现了还原性,把NO
还原为NO,NO被空气中的O2氧化为红棕色气体NO2;(3)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O+O2===2NO2;(4)甲的观点是O2的氧化性所致,为了排除O2的干扰,可以通入N2;乙的观点是加热时产生硫酸酸雾所含的SO
所致,为了排除SO
的干扰,但不能吸收掉SO2,可以通过饱和NaHSO3溶液;(5)在排除了O2干扰的前提下,装置B中生成大量沉淀,说明加热时产生硫酸酸雾所含的SO
所致,故沉淀为BaSO4,SO2不能与可溶性钡的强酸盐反应生成BaSO3沉淀。
13.J4 [2011·江苏化学卷]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方法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A.向饱和FeCl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可制取Fe(OH)3胶体
B.取少量溶液X,向其中加入适量新制的氯水,再加几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X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C.室温下向苯和少量苯酚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适量NaOH溶液,振荡、静置后分液,可除去苯中的少量苯酚
D.已知I
I2+I-,向盛有KI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适量CCl4,振荡静置后CCl4层显紫色,说明KI3在CCl4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大
13.J4 【解析】C 将饱和的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可制得Fe(OH)3胶体,若用氨水,则会生成Fe(OH)3沉淀,A错;若溶液X中原来即为Fe3+,加氯水不起什么影响,加入KSCN仍显红色,并不能说明溶液X中是否含有Fe2+,B错;苯酚与NaOH反应生成苯酚钠,与苯分层,用分液法可得苯,C对;KI3溶液中含有I2,加入CCl4振荡,I2易溶于CCl4,故CCl4层显紫色,不能说明KI3易溶于CCl4,D错。
19.J4 [2011·江苏化学卷]高氯酸铵(NH4ClO4)是复合火箭推进剂的重要成分,实验室可通过下列反应制取:
NaClO4(aq)+NH4Cl(aq)
NH4ClO4(aq)+NaCl(aq)
图0
(1)若NH4Cl用氨气和浓盐酸代替,上述反应不需要外界供热就能进行,其原因是 。
(2)反应得到的混合溶液中NH4ClO4和NaCl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30和0.15(相关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见图9)。
从混合溶液中获得较多NH4ClO4晶体的实验操作依次为(填操作名称)________、干燥。
(3)样品中NH4ClO4的含量可用蒸馏法进行测定,蒸馏装置如图0所示(加热和仪器固定装置已略去),实验步骤如下:
图0
步骤1:
按图0所示组装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
步骤2:
准确称取样品ag(约0.5g)于蒸馏烧瓶中,加入约150mL水溶解。
步骤3:
准确量取40.00mL约0.1mol·L-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历年 高考 化学 专题 汇编 单元 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