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7d6261a98271fe910ef984.docx
- 文档编号:30185172
- 上传时间:2023-08-05
- 格式:DOCX
- 页数:99
- 大小:972.83KB
457d6261a98271fe910ef984.docx
《457d6261a98271fe910ef98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57d6261a98271fe910ef984.docx(9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专题复习文档
中考专题复习一:
声现象与简单运动 一、选择题(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共15题,每题2分,计30分) 1.唐诗《枫桥夜泊》中的名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包含着声学知识,对其中声现象的解释中,错误的是( ) A.船上的人根据音调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 B.船上的人根据音色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 C.钟声通过空气传播到客船 D.钟声是由钟的振动产生的
2.下列的实验和实例:
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其中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在日常生活中,常用“高声大叫”、“低声细语”来形容人说话的声音,这里的“高”、“低”是指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音调和响度
4.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俗话说“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B.“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D.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5.生活在海边的渔民经常看见这样的情景:
风和日丽,平静的海面上出现一把一把小小的“降落伞”──水母,它们在近海处悠闲自得地升降、漂游。
忽然水母像受到什么命令似的,纷纷离开海岸,游向大海。
不一会儿,狂风呼啸,波涛汹涌,风暴来临了,就划线部分,以下解释合理的是( )A.水母接收到了次声波 B.水母接收到了电磁波C.水母感受到了温度的突然变化 D.水母感受到了地磁场的变化
6.如图1所示,下面几幅交通标志牌中,能明显表示用于防止噪声,保护环境的是( )
7.以下措施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 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B.机场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 C.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 D.高架道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
8.下列运动物体中,平均速度有可能20m/s的是( ) A.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 B.正在快速爬行的蚂蚁 C.正在进行比赛的短跑运动员 D.在高空中正常飞行的波音747客机
9.如果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4s内通过20m的路程,那么它前2s内的速度是( )A.20m/s B.10m/s
C.5m/s D.无法确定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越大,速度越大 B.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越短,速度越大 C.运动物体在一段时间内,所通过的路程越大,说明速度越大 D.物体越运动,速度越大
11.南京红山动物园“动物运动会”中龟兔赛跑的情景。
关于比较它们俩运动快慢有如下几种说法:
①看台上的观众用比赛开始后,“观众”通过“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比较,认为跑在前面的兔子运动快;②由于兔子自恃奔跑能力强,比赛途中睡了一觉,终点“裁判员”是通过“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来判定最先达终点的乌龟运动得快;③物理学中是采用观众的方法比较乌龟与兔子的运动快慢程度;④物理学中是采用终点裁判员的方法比较兔子运动快慢程度。
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④ D.②④
12.某百米短跑运动员,他的成绩为10秒,如果他在前5秒内的平均速度为9m/s;冲过终点的时速度达到13m/s,那么他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A.8m/s B.9m/s C.10m/s D.11m/s
13.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2所示。
经过6秒,两车的位置关系是( )
图2 A.甲在乙前面0.6米处 B.甲在乙前面1.2米处 C.在甲前面0.6米处 D.在甲前面1.2米处
14.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作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
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生系如图3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C.前2s内,小明跑得较快 D.全程中,两人跑步的平均速度相同
15.诗人曾写下这样的诗句:
“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
其中“桥流水不流”,诗人选择的参照物是( ) A.桥 B.河岸 C.水 D.岸上的树
二、填空题 16.东林书院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表明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用小提琴和二胡演奏“二泉映月”乐曲时,我们可以根据声音的 不同来加以辨别。
17.如图4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如图4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们在欣赏交响乐的演奏时,就是得用 来辨别各种乐器在舞台上的不同位置,产生立体感的。
我们戴上立体声耳机听音乐时,感觉声音是从 传来的。
18.如图5图所示,图中A、B、C、D是四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
图 是噪声的波形。
请提出一种控制噪声的方法 。
甲 图4 乙 a b 图5 c d
19.如图6所示,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
分析照片可知:
小球从A点到F点是作 (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共运动了 cm的路程;小球从A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为 m/s。
20.唐朝的大诗人李白曾在芜湖感叹长江的壮美景观: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两岸青山相对出”和“孤帆一片日边来”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和 。
小芳同学骑自行车由南向北运动,以小芳同学为参照物,路旁树木向 运动。
21.某小组同学分别测出了甲、乙电动小车作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依据数据作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图像,如图7-(a)、(b)所示。
(1)观察图(a)可知,甲车在作____直线运动。
甲车通过0.6米的路程所用时间为____秒。
(2)观察图(b)可知,在AB对应的时间段内,乙车通过的路程为____________米。
(3)比较图(a)、(b)可知,甲车的速度________乙车的速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三、简答题 22.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感受和经历:
当你吃饼干或者硬而脆的食物时,如果用手捂紧自己的双耳,自己会听到很大的咀嚼声,这说明 能够传声;但是你身旁的同学往往却听不到明显的声音,这又是为什么呢?
请从物理学的角度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想:
23.甲、乙、丙三人分别乘坐直升机,甲看见地面楼房匀速下降,乙看见甲静止不动,丙看见乙匀速上升,这三架直升机各做何种运动?
四、实验与探究题 24.噪声是一种严重的环境污染。
李明想制作一个防噪声的耳罩,他通过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来选择一种隔音性能好的材料做耳罩的填充物。
实验器材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还有:
音叉、机械闹钟、鞋盒。
在本实验中适合做声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李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填充材料。
他设想了以下A.B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______________方案。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的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实验得到的结果如下表所示,则待测材料中隔音性能最好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
衣服
锡箔纸
泡沫塑料
响度
较响
较响
弱
材料
衣服
锡箔纸
泡沫塑料
距离
较长
长
短
25.如图8所示,小明和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图8 ⑴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 。
⑵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相同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
这一实验表明:
。
⑶如果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 。
⑷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弛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选填“能”或“不能”) 听到对方的讲话。
26.如图9所示为某辆赛车启动过程的频闪照片,该赛车从赛道的起点处(车头所对的零刻度线位置)由静止开始出发,同时,照相机开始拍照(如图9甲所示),以后赛车沿直线向右运动的过程中,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如图9乙所示)。
图9仔细观察频闪照片,如果赛车照此规律从起点运动1.0s到达E处.请你认真思考后完成:
(1)填写表格中所缺的三个数据(不需要估读)
位置
起点
A
B
C
D
E
时间/s
0
0.2
0.4
0.6
0.8
1.0
路程/m
0
1
4
(2)分析在这段时间内赛车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可知路程和 成正比。
五、计算题 27.如图10所示,轿车从某地往南宁方向匀速行驶。
当到达A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为9时05分;到达B地时,钟表显示为9时35分。
求:
(1)轿车从A地到B地用多少小时?
(2)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 (3)若轿车仍以该速度继续匀速行驶,从B地到达南宁需要多长时间。
28.某同学测得散步时每分钟跳动80次,平均每走3步通过两米的距离,他测得走完某段路程正好45步,脉搏跳动40次,求:
(1)这段路程有多长?
(2)他散步的平均速度多大?
中考专题复习二:
物态变化 一、选择题 1.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的温度,图1所示的几种做法中正确的是( )
图1 2.一杯充分混合的冰水混合物,放在100C的房间里,过一段时间后仍有少量的冰,则( ) A.冰的温度不变,水的温度升高 B.冰水温度都升高 C.冰的温度升高,水的温度不变 D.冰水温度都不变
3.可以用铁锅来熔化锡,而不能用锡锅来熔化铁,这是因为( ) A.铁比锡的硬度大 B.铁比锡容易传热 C.铁的熔点比锡高 D.铁不能被烧化
4.室内温度为20℃,此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下面图2哪幅图正确反映了温度计读数随时间的变化?
A B C D图2 5.我国首次赴南极考察队于1984年11月20日从上海启程,历时约三个月,横跨太平洋,穿越南北半球,航程二万六千多海里,在南极洲南部的高兰群岛乔治岛,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中国南极长城站。
南极平均气温为-25℃,最低气温达-88.3℃,在那里用的液体温度计是酒精温度计,这是因为酒精的( )
A.凝固点较低 B.凝固点较高 C.沸点较低 D.沸点较高
6.在图3四个图像中,表示海波熔化的图像是( )
图3 7.日本札幌是著名的“温泉之乡”,它位于日本北部,冬天非常寒冷。
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的记者在札幌看到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
公路上一点积雪都没有,但是路旁的积雪却足足有两三尺高。
这是为什么呢?
下面几种解释,你认为最有道理的是( ) A.道路上的车太多了,雪来不及覆盖路面 B.积雪都被风吹到路旁去了 C.道路下面都铺了温泉管道,路面温度较高 D.路面是黑色的,水蒸气不能形成雪
8.如图4,在家中用电热水壶烧水,第一次烧了半壶水直到沸腾,第二次仍用该壶烧了一壶水直到沸腾,(第一次为细线,第二次为粗线)则两次水温随时间变化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9.下列各种自然现象形成的过程中,要吸收热量的是( ) A.春天,冰雪融化汇成的溪 B.夏天,冰箱门口飘出的“白气” C.秋天,草丛之上晶莹的露珠 D.冬天,天上纷纷飘落的雪花
10.寒冬,自来水管往往因管内水结冰膨胀而破裂。
在自来水管外捆扎发泡塑料,可以有效解决该问题,这是因为发泡塑料的( ) A.硬度较小 B.导热性好 C.隔热性好 D.导电性好
11.我国古代的饮器中有一种杯叫“常满杯”,杯中有用上等白玉做成的圆锥体,放在空气中,不断有水滴产生,使其常满。
关于此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杯中的水是水蒸气在白玉上液化形成的 B.杯中的水是空气在白玉上液化形成的 C.白玉是一种比热较小的物质,相同条件下温度变化显著 D.利用杯子在缺少水源的崇山峻岭中能自动通过液化方式获得水 12.萘的熔点是80℃,则80℃的萘( )
A.一定是固体 B.一定是液体 C.一定是固液并存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13.关于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B.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凝固时温度也不变C.熔化时不断吸热升温的固体一定是晶体D.非晶体熔化时,是由固态变成液态
14.为研究影响蔬菜和水果水分散失快慢的因素,有A、B、C、D四组同学各自做了研究实验(实验材料是相同的胡萝卜),如图5示,这四组实验中,研究方法不正确的是(?
?
)
图5 15.根据下表一些物质的凝固点和沸点,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是( )
A.酒精温度计 B.乙醚温度计 C.水温度计 D.水银温度计
二、填空题 16.日常生活中液化石油气,就是在常温下用 的方法,使它变成液体储存在钢瓶里的。
若不小心被100℃的水蒸气烫伤,比被同质量的100℃的水烫伤厉害,这是因为 。
17.如图6,观察下方的“水循环状态变化图”,请在空白方框内填上适当的物态变化名称。
18.如图7所示是两种物质的凝固图像,图像中 是晶体(填A或B),从图中的凝固曲线可以看出凝固需要的时间为 ,物质凝固过程中,其状态处于 ,它需要不断的 ,温度保持 ,图中可以看出其凝固点为 。
19.夏天对着开水杯“吹气”,能使开水变凉,这是因为__ ______,使水温下降。
冬天,有的同学在擦眼镜时先向眼镜“哈气”,使眼镜变得潮湿更容易擦干净。
这个过程中水蒸气发生了_________现象,此现象是一个_________热过程。
20.如图8,下面两幅图是从某交通宣传栏和某冷饮厂广告宣传片中选取的。
请你任选一幅并指出其中违背科学规律之处:
。
21.高空时,水蒸气遇冷__________成大量的小水珠或__________成大量的小冰晶,这就是我们看到的云。
在一定的条件下,小水珠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大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下落,下落过程中,冰晶__________成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______。
当夜间气温降低时,白天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在夜间较冷的地面、花草、石块上______成小水珠,这就是 。
如空气中有较多的浮尘,水蒸气就液化成小水珠附在这些浮尘上面,就形成了 。
在秋冬季节,地面温度迅速降到0℃以下,水蒸汽直接________成固态的小晶体,这就是“霜”。
图9 22.如图9所示,让沸腾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A中,水蒸气在试管中遇冷将 ,过一段时间,容器B中的水温 (填“升高”、“降低”、“不变”),这个实验说明了 。
三、简答题 23.阅读下列短文,完成文后问题:
大厅里的雪花
1779年,一个寒冷的夜晚,俄国首都彼得堡市中心的一个大厅里灯火辉煌,六千支燃烧着的巨型蜡烛,把厅里的舞会气氛烘托得热气腾腾。
在悠扬的乐曲声中,夫人小姐、名流雅士拥满大厅,翩翩起舞,有的人还在冒着汗水。
正在大家跳得如痴如狂的时候,一位小姐突然晕倒,旁边的人不知所措。
有人喊道:
“快打开窗户。
”打开窗户后,刺骨的寒风涌入大厅,突然出现了奇怪的现象:
大厅里竟然飘起了雪花,纷纷扬扬落到人们的头发和衣服上。
在场的人无不目瞪口呆,面面相觑。
就在这时,一位先生迅速把这位小姐搀扶到门口,并把发生的现象向大家作了科学解释。
⑴大厅里出现雪花的原因是什么?
⑵舞会上小姐晕到的原因是什么; ⑶读过此文后,你对物理与生活、物理与自然的认识是什么?
24.某医院的急诊室里,进来了一个因为发高烧而痛苦地哭叫着的幼儿。
初诊后,护士遵照医嘱,先给幼儿输液;接着把那些紧紧裹着幼儿的厚厚的衣服解开,然后用纱垫醮着酒精在幼儿身体的不同部位小心地擦拭。
—会儿,幼儿安静地躺在妈妈的怀里了。
请你回答,上文中画了横线的操作应用了哪些物理原理或知识?
四、实验与探究题 25.某同学在做研究某物质熔化时的规律的实验时得出如下数据:
加热时间(min)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温度(℃)
64
68
72
76
80
80
80
80
84
88
92
96
则由上表可知:
(1)此物质一定属于 体(填“非晶体”或“晶体”)
(2)此物质的熔点是 ,开始加热10min时,物质处于 态。
(3)在下图表中用笔线画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26.如果小华从水温升高到90℃时开始记录数据,以后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直到水沸腾5min为止。
(1)如图10所示,是小华实验中使用温度计时,不当之处是:
;其中水沸腾时的气泡现象如图11中的 图所描述一样(选填“甲”或“乙”),水在沸腾时吸热,温度会 (“继续升高”“降低”或“保持不变”)。
(2)实验中某次温度计读数如图12所示,则此时水的温度是____℃。
(3)实验中小明实际测得水的沸点不是100℃,可能的原因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发现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给出一种原因即可),解决的办法是_____ ________ _____。
27.在家庭内,让食物快速降温,一般可以把食物放在空气中冷却;或者把食物放在水中冷却。
那么,水和空气哪个的导热性能好呢?
(如图13所)为此,小明用两个相同的牛奶瓶,都装入热牛奶,一个放在温度与室温相同的水中,另一个就放在空气中,为了尽量减少其他因素的影响,他把两个瓶都用木块垫起来,放在同一个桌面上。
图13 实验时他每隔一定的时间记录一次甲、乙两温度计的示数,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甲的示数/℃
70
60
53
47
42
39
37
35
34
33
乙的示数/℃
70
66
61
58
55
52
50
48
46
44
(1)对甲、乙两个瓶中的牛奶,小明要控制它们哪些量相同?
;
(2)小明通过实验,得到的正确结论是什么?
; (3)进一步分析表中甲的示数,小明又发现,在冷却过程中,牛奶冷却的快慢前后并不一致,是越来越_______的(选填“快”、“慢”或“保持不变”)。
(4)小明又仔细分析了冷却速度变小的原因,认识到这是因为牛奶冷却的快慢还会受到____ ____的影响。
28.小明同学在做完“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后又进一步探究了沸水自然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他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时间/min
0
5
10
15
25
35
45
55
65
70
温度/℃
100
71
55
45
35
28
24
22
22
22
小明通过描点画出图14示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图14
(1)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可推知,小明做上述实验时的环境温度(即室温)应在______℃左右。
(2)根据右图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可知沸水在自然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中考专题复习三:
光现象 一、选择题(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共15题,每题2分,计30分)
1.光线与平面镜成20°角入射到镜面,若使入射角减少10°,则( ) A.反射角是10° B.反射角是30° C.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120° D.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160°
2.小明在某商场买鞋,他选一新鞋在竖起的“试鞋镜”前试穿,如图所示,但在镜中他看不到自己穿着的新鞋的像,为了看到,则他应该( )
A.使身体离镜子近一些 B.使身体离镜子远一些 C.把穿着的鞋的脚抬高 D.弯腰或下蹲
3.自行车尾灯设计得很巧妙,当后面汽车的灯光从任何方向射向尾灯时,它都能把光线“反向射回”,如图1所示是四种尾灯的剖面图,其中用于反光的镜面具有不同的形状,能产生上述效果的是( )
图1 4.如图2所示NN1是水与空气的界面,能正确表示光从空气射入水中的是( )
5.下面四幅图中的现象,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是( )
图2 6.如图3,下面是光线通过各种透镜后的光路图,哪个是正确的( )
图3 7.观赏水面风景照片时,总发现景物的“倒影”比本身暗一些,这是由于( )A.“倒影”比真实景物的清晰度差B.人射水面的光线有一部分折射入水中C.光线被反射掉一部分 D.冲洗照片质量有问题
8.如图4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烛焰离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眼睛通过透镜观察到的虚像可能是图中的( )
图4 9.下列事例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阳光照射浓密树叶,在地面出现光斑 B.潜水员在水面下看岸上的景物“升高了” C.人们在湖边看到“白云”在水中飘动 D.人能从各个方向看见本身不发光桌椅
10.下图5中的四幅图,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
图5A.②① B.③① C.②④ D.③④
11.关于凸透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成实像时,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457 d6261a98271fe910ef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