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及猪病.docx
- 文档编号:30184036
- 上传时间:2023-08-05
- 格式:DOCX
- 页数:25
- 大小:61.67KB
疫苗及猪病.docx
《疫苗及猪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疫苗及猪病.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疫苗及猪病
活疫苗:
1.蓝耳净: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活疫苗(CH-1R株)
2.伪狂净:
伪狂犬病活疫苗
3.猪瘟:
猪瘟活疫苗(兔源)
4.脑易净:
猪乙型脑炎活疫苗
灭活疫苗:
1.链球净:
猪链球菌病灭活疫苗(C群+2型)
2.卸可净:
猪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疫苗(即T-P苗)
3.肠可净:
仔猪大肠埃希氏吧、菌病灭活疫苗(K88、K99、987P)
4.细小净:
猪细小病毒病油乳剂灭活疫苗
5.圆毕净:
猪圆环病毒2型灭活疫苗
6.痢可净(不生产):
仔猪大肠杆菌病K88、K99双价基因工程灭活疫苗
7.萎鼻(不生产):
猪萎缩性鼻炎灭活疫苗
8.口蹄疫(不生产,又称猪5号病):
9.气喘病(不生产):
细菌性疾病:
1.猪链球菌病
猪链球菌是一种革兰阳性球菌,呈链状排列,无鞭毛,不运动,不形成芽胞,但有荚膜。
为兼性厌氧菌,但在无氧时溶血明显,培养最适温度为37℃。
菌落细小,直径1~2mm,透明、发亮、光滑、圆形、边缘整齐,在液体培养中呈链状。
猪链球菌病是由多种致病性猪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
猪链球菌是猪的一种常见和重要病原体,也是人类动物源性脑膜炎的常见病因,可引起脑膜炎、败血症、心内膜炎、关节炎和肺炎,主要表现为发热和严重的毒血症状。
少部分患者发生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严重病例病情进展非常快,如果诊断、治疗不及时,预后较差,病死率极高。
发病时间相对集中在6~8月的高温季节。
猪链球菌病的发生与猪的免疫状态、环境因素、致病菌株的毒力有关[1]。
引起脑膜炎、败血症以及关节炎综合征的猪链球菌则需要增加细菌侵袭力的毒力因子.包括荚膜多糖(CPS)、溶菌酶释放蛋白(MRP)、细胞外因子(EF)以及溶血素(SLY)。
猪链球菌2型无荚膜突变株和不明血清型(NT)猪链球菌表现出很强的黏附力和侵袭力。
研究表明猪链球菌2型能诱导人单核细胞产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IL-6、IL-8以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l(MCP-1),这些细胞因子能引起全身性炎性反应。
猪链球菌2型的荚膜脂多糖与细菌的粘附和侵袭有关,具有荚膜的菌株能抵抗吞噬,因此荚膜脂多糖在致病机理中起重要作用,导致机体对猪链球菌吞噬作用下降。
当细菌从扁桃体进入血液,被单核细胞吞噬后,通过脉络膜丛到脑脊液内,激发单核细胞或巨噬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和毒素,从而导致血液和脑脊液内的炎性细胞浸润。
猪链球菌性肺炎的发病机理可能由于细菌通过呼吸道,大量定居繁殖,产生毒素和各种蛋白酶、溶血毒素等引起细胞溶解,导致上皮细胞屏障的破坏,引起肺部感染,同时有利于病原体侵入血流和在全身播散。
此外,细胞因子、毒素作用引起细菌性脑膜炎患者血脑屏障(BBB)通透性增加,导致脑水肿发生,使颅内压力增高和脑血流阻断。
猪链球菌从伤口直接感染后,细菌在机体内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引起血源性感染,导致败血症及多脏器功能衰竭,此种情况与普通细菌所致败血症类似。
病理变化主要累及全身多个器官。
败血症时全身脏器往往会出现充血或出血现象。
部分表现为脑膜炎的病猪可见脑脊膜、淋巴结及肺发生充血。
脑膜炎最典型的组织病理学特征是中性粒细胞的弥漫性浸润,脑脊膜和脉络丛的纤维蛋白渗出、水肿和炎性细胞浸润。
肺脏常呈实质性病变,包括纤维素出血性和间质纤维素性肺炎、纤维素性或化脓性支气管肺炎,肺泡出血,小叶间肺气肿以及纤维素化脓性胸膜炎。
心脏损害包括纤维蛋白性化脓性心包炎、机械性心瓣膜心内膜炎、出血性心肌炎。
组织病理学变化为心肌发生点状或片状弥漫性出血或坏死、纤维蛋白化脓性液化。
心包液中常含有嗜酸性粒细胞、少量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及具有大量的纤维蛋白。
病毒性疾病:
1.蓝耳病(PRRSV):
猪繁殖和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为单股正链RNA病毒,该病毒在外界环境中的抵抗力相对较弱,对高温、酸碱度敏感。
在深冻组织中病毒可存活数年,但在4℃仅存活1个月,37℃存活18h,56℃存活15min以内。
在pH6.0时稳定,在pH5.0以下和pH7.0以上感染力下降85%~90%,PRRSV可通过血液循环穿过胎盘使胎猪受到感染,从而引起妊娠后期母猪流产等繁殖障碍。
临诊上可分为急性型、慢性型、亚临诊型等:
①急性型:
发病母猪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废绝、发热,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妊娠后期(105~107天),母猪发生流产、早产、死胎、木乃伊胎、弱仔。
母猪流产率可达50%~70%,死产率可达35%以上,木乃伊可达25%,部分新生仔猪表现呼吸困难,运动失调及轻瘫等症状,产后1周内死亡率明显增高(40%~80%)。
少数母猪表现为产后无乳、胎衣停滞及阴道分泌物增多。
1月龄仔猪表现出典型的呼吸道症状,呼吸困难,有时呈腹式呼吸,食欲减退或废绝,体温升高到40℃以上,腹泻。
被毛粗乱,共济失调,渐进性消瘦,眼睑水肿。
少部分仔猪可见耳部、体表皮肤发紫(图1-41-5),断奶前仔猪死亡率可达80%~100%,断奶后仔猪的增重降低,日增重可下降50%~75%,死亡率升高(10%~25%)。
耐过猪生长缓慢,易继发其他疾病。
生长猪和育肥猪表现出轻度的临诊症状,有不同程序的呼吸系统症状,少数病例可表现出咳嗽及双耳背面、边缘、腹部及尾部皮肤出现深紫色。
感染猪易发生继发感染,并出现相应症状。
种公猪的发病率较低,主要表现为一般性的临诊症状,但公猪的精液品质下降,精子出现畸形,精液可带毒。
②慢性型:
这是目前在规模化猪场PRRS表现的主要形式。
主要表现为猪群的生产性能下降,生长缓慢,母猪群的繁殖性能下降,猪群免疫功能下降,易继发感染其他细菌性和病毒性疾病。
猪群的呼吸道疾病(如支原体感染、传染性胸膜肺炎、链球菌病、附红细胞体病)发病率上升。
③亚临诊型:
感染猪不发病,表现为PRRSV的持续性感染,猪群的血清学抗体阳性,阳性率一般在10%~88%。
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其它繁殖障碍和呼吸道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如应与伪狂犬病、猪圆环病毒病、猪细小病毒病、猪瘟、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猪呼吸道冠状病毒病、猪脑心肌炎、猪血凝性脊髓炎以及其他细菌性疾病进行区分
防治
1、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建立稳定的种猪群,不轻易引种。
如必须引种,首先要搞清所引猪场的疫情,此外,还应进行血清学检测,阴性猪方引入,坚决禁止引入阳性带毒猪。
引入后必须建立适当的隔离区,做好监测工作,一般需隔离检疫4~5周,健康者方可混群饲养。
2、规模化猪场要彻底实现全进全出,至少要做到产房和保育两个阶段的全进全出。
3、建立健全规模化猪场的生物安全体系,定期对猪舍和环境进行消毒,保持猪舍、饲养管理用具及环境的清洁卫生,一方面可防止外面疫病的传人,另一方面通过严格的卫生消毒措施把猪场内的病原微生物的污染降低到最低限,可以最大限度地控制和降低PRRSV感染猪群的发生率和继发感染机会。
4、做好猪群饲养管理。
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感染猪场,应做好各阶段猪群的饲养管理,用好料,保证猪群的营养水平,以提高猪群对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从而降低继发感染的发生率和由此造成的损失。
5、做好其他疫病的免疫接种,控制好其他疫病,特别是猪瘟、猪伪狂犬和猪气喘病的控制。
在猪繁殖一呼吸综合征病毒感染猪场,应尽最大努力把猪瘟控制好,否则会造成猪群的高死亡率;同时应竭力推行猪气喘病疫苗的免疫接种,以减轻猪肺炎支原体对肺脏的侵害,从而提高猪群肺脏对呼吸道病原体感染的抵抗力。
6、定期对猪群中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感染状况进行监测,以了解该病在猪场的活动状况。
一般而言,每季度监测一次,对各个阶段的猪群进行采样进行抗体监测,如果4次监测抗体阳性率没有显著变化,则表明该病在猪场是稳定的,相反,如果在某一季度抗体阳性率有所升高,说明猪场在管理与卫生消毒方面存在问题。
应加以改正。
7、对发病猪场要严密封锁;对发病猪场周围的猪场也要采取一定的措施,避免疾病扩散,对流产的胎衣、死胎及死猪都做好无害处理,产房彻底消毒;隔离病猪,对症治疗,改善饲喂条件等。
8、关于疫苗接种,总的来说目前尚无十分有效的免疫防制措施,目前国内外已推出商品化的PRRS弱毒疫苗和灭活苗,国内也有正式批准的灭活疫苗。
然而,PRRS弱毒疫苗的返祖毒力增强的现象和安全性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担忧。
国内外有使用弱毒疫苗而在猪群中引起多起PRRS的暴发,因此,应慎重使用活疫苗。
虽然灭活疫苗的免疫效力有限或不确定,但从安全性角度来讲是没有问题的,因此在感染猪场,可以考虑给母猪接种灭活疫苗。
药物防治
猪蓝耳病的预防措施:
A.平时做好药物保健,保健方案中建议不要使用氯霉素类药物(氟苯尼考),慎用磺胺药物。
药物治疗方面,要考虑应激、毒副作用、免疫抑制和诸多并发感染。
B.平时要经常消毒,消毒要使用多种类型的消毒药进行更换使用。
(如卤素类、酸类、醛类、双季铵盐和双胍类、酚类和碱类消毒药)加强猪场消毒对预防猪蓝耳病是很好一种的方法。
C.不要胡乱接种疫苗,猪场接种过多的疫苗,对猪群健康稳定是有绝对性的影响。
(如:
自家苗、PRRS弱毒苗、PR弱毒苗、猪瘟脾淋苗、还有进口的多联苗等)想依靠疫苗来预防猪高热病那是不可能的,最终是越打越乱,最后容易机体免疫失调。
D.搭配合理的营养,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质量差的原料最好不要使用,避免导致慢性中毒,免疫力下降,诱发猪高热病。
E.夏季注意降温通风,猪场卫生干净。
要求对猪群冲水洗浴来防止热应激、中暑等可以诱发猪蓝耳病的环境因素。
F.控制猪蓝耳病的稳妥高效办法:
用复方花青素+牛磺酸+阿司匹林/拌饲料,临床治疗效果很好.
2.伪狂犬病
伪狂犬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Herpesviridae)、猪疱疹病毒属,病毒粒子为圆形。
除猪以外的其他动物感染伪狂犬病毒后,其结果都是死亡。
猪发生伪狂犬病后,其临诊症状因日龄而异,成年猪一般呈隐性感染,怀孕母猪可导致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和种猪不育等综合症候群。
15日龄以内的仔猪发病死亡率可达100%,断奶仔猪发病率可达40%,死亡率20%左右;对成年肥猪可引起生长停滞、增重缓慢等。
伪狂犬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多发生在寒冷的季节,但其他季节也有发生。
临床症状
伪狂犬病毒的临诊表现主要取决于感染病毒的毒力和感染量,以及感染猪的年龄。
其中,感染猪的年龄是最主要的。
与其他动物的疱疹病毒一样,幼龄猪感染伪狂犬病毒后病情最重。
新生仔猪感染伪狂犬病毒会引起大量死亡,临诊上新生仔猪第1天表现正常,从第2天开始发病,3~5天内是死亡高峰期,有的整窝死光。
同时,发病仔猪表现出明显的神经症状、昏睡、呜叫、呕吐、拉稀,一旦发病,1~2日内死亡。
剖检主要是肾脏布满针尖样出血点,有时见到肺水肿、脑膜表面充血、出血。
15日龄以内的仔猪感染本病者,病情极严重,发病死亡率可达100%。
仔猪突然发病,体温上升达41℃以上,精神极度委顿,发抖,运动不协调,痉挛,呕吐,腹泻,极少康复。
断奶仔猪感染伪狂犬病毒,发病率在20%~40%左右,死亡率在10%~20%左右,主要表现为神经症状、拉稀、呕吐等。
成年猪一般为隐性感染,若有症状也很轻微,易于恢复。
主要表现为发热、精神沉郁,有些病猪呕吐、咳嗽,一般于4~8天内完全恢复。
怀孕母猪可发生流产、产木乃伊胎儿或死胎,其中以死胎为主无论是头胎母猪还是经产母猪都发病,而且没有严格的季节性,但以寒冷季节即冬末春初多发。
据近年来的报道,奇痒症状以往在猪罕见,但目前则常可见到。
伪狂犬病的另一发病特点是表现为种猪不育症。
近几年发现有的猪场春季暴发伪狂犬病,出现死胎或断奶仔猪患伪狂犬病后,紧接着下半年母猪配不上种,返情率高达90%,有反复配种数次都屡配不上的。
此外,公猪感染伪狂犬病毒后,表现出睾丸肿胀、萎缩,丧失种用能力。
病猪横卧于地,作“划船”动作
病猪横卧于地,作“划船”动作
耳皮下毛细血管出血
防治措施
本病尚无特效治疗药物,紧急情况下,用高免血清治疗,可降低死亡率。
疫苗免疫接种是预防和控制伪狂犬病的根本措施,目前国内外已研制成功伪狂犬的常规弱毒疫苗、灭活疫苗以及基因缺失疫苗(包括基因缺失弱毒苗和灭活苗),这些疫苗都能有效地减轻或防止伪狂犬病的临诊症状,从而减少该病造成的经济损失。
消灭牧场中的鼠类,对预防本病有重要意义。
同时,还要严格控制犬、猫、鸟类和其他禽类进入猪场,严格控制人员来往,并做好消毒工作及血清学监测等,这样对本病的防制也可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此外,对猪群采血做血清中和试验,阳性者隔离,以后淘汰。
以3~4周为间隔反复进行,一直到两次试验全部阴性为止。
另外一种方式是培育健康猪,母猪产仔断乳后,尽快分开,隔离饲养,每窝小猪均须与其他窝小猪隔离饲养。
到16周龄时,做血清学检查(此时母源抗体转为阴性),所有阳性猪淘汰,30日后再做血清学检查,把阴性猪合成较大群,最终建立新的无病猪群。
猪场净化技术要点
1、保证各个阶段猪只的合理营养供给。
2、做好清洁、消毒工作。
及时清理粪便,避免产生过多有害气体污染环境。
3、做好密度、通风、冬天保温及夏天降温管理。
夏天母猪舍和公猪舍都采取水帘式降温和排风扇抽风抽湿的方法,让猪只处于舒适的环境。
4、全进全出及同日龄阶段饲养。
全进全出在疾病控制上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要求全进全出一定要彻底,包括猪群、工作人员、工具等。
5、每个环节设一个专用的病猪隔离场所,及时把病猪隔离出来,这无论是对病猪的病情控制和对未感染猪群都是很好的。
6、消灭可能的传播媒介。
猪场严格禁止饲养犬、猫及家禽,杜绝犬、猫、鸡及其他鸟类进入猪场,定期进行场内灭鼠、灭蝇工作。
7、对全场种猪(含公母种猪及后备猪群)进行临床观察及生产繁殖性能的调查。
8、合理地使用疫苗,并根据抗体水平决定免疫程序。
3.猪瘟
猪瘟俗称“烂肠瘟”,是由黄病毒科猪瘟病毒属的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发热、接触性传染传染病。
具有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
是猪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又称猪霍乱。
1885年首先在美国发现,以后传播到世界各大洲。
中国大部分省都有发生。
1903年美国兽医学家德希尼兹和多赛特鉴定本病的病原是披盖病毒科的瘟病毒属(Pestivirus)中的猪瘟病毒。
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或由于接触污染的媒介物而发病。
消化道、鼻腔粘膜和破裂的皮肤均是感染途径。
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以春夏多雨季节为多。
此外,患病和弱毒株感染的母猪也可以经胎盘垂直感染胎儿,产生弱仔猪、死胎、木乃伊胎等。
潜伏期
一般为5—7天,根据临床症状可分为最急性、急性、慢性和温和型四种类型。
A:
最急性型:
病猪常无明显症状,突然死亡,一般出现在初发病地区和流行初期。
B:
急性型:
病猪精神差,发热,体温在40—42℃之间,呈现稽留热,喜卧、弓背、寒颤及行走摇晃。
食欲减退或废绝,喜欢饮水,有的发生呕吐。
结膜发炎,流脓性分泌物,将上下眼睑粘住,不能张开,鼻流脓性鼻液。
初期便秘,干硬的粪球表面附有大量白色的肠粘液,后期腹泻,粪便恶臭,带有粘液或血液,病猪的鼻端、耳后根、腹部及四肢内侧的皮肤及齿龈、唇内、肛门等处粘膜出现针尖状出血点,指压不退色,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公猪包皮发炎,阴鞘积尿,用手挤压时有恶臭浑浊液体射出。
小猪可出现神经症状,表现磨牙、后退、转圈、强直、侧卧及游泳状,甚至昏迷等。
C:
慢性型:
多由急性型转变而来,体温时高时低,食欲不振,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逐渐消瘦、贫血,衰弱,被毛粗乱,行走时两后肢摇晃无力,行走不稳。
有些病猪的耳尖、尾端和四肢下部成蓝紫色或坏死、脱落,病程可长达一个月以上,最后衰弱死亡,死亡率极高。
D:
温和型:
又称非典型,主要发生较多的是断奶后的仔猪及架子猪,表现症状轻微,不典型,病情缓和,病理变化不明显,病程较长体温稽留在40℃左右,皮肤无出血小点,但有淤血和坏死,食欲时好时坏,粪便时干时稀,病猪十分瘦弱,致死率较高,也有耐过的,但生长发育严重受阻。
剖检病变
急性型
全身皮肤、浆膜、粘膜和内脏器官有不同程度的出血。
全身淋巴结肿胀,
多汁、充血、出血、外表呈现紫黑色,切面如大理石状,肾脏色淡,皮质有针尖至小米状的出血点,脾脏有梗寒,以边缘多见,呈色黑小紫块,喉头粘膜及扁桃体出血。
膀胱粘膜有散在的出血点。
胃、肠粘膜呈卡他性炎症。
大肠的回盲瓣处形成纽扣状溃疡。
慢性型
主要表现为坏死性肠炎,全身性出血变化不明显,由于钙磷代谢的扰乱,
断奶病猪可见肋骨末端和软骨组织变界处,因骨化障碍而形成的黄色骨化线。
疫苗种类
猪瘟是一种传染性非常强的传染病,常给养猪业造成毁灭性损失。
预防猪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接种猪瘟疫苗。
为了使广大养猪户正确选择和有效使用猪瘟疫苗,这里将猪瘟疫苗的种类和使用方法简介如下:
疫苗的种类
目前市场上预防猪瘟的疫苗主要有以下三种:
1.猪瘟活疫苗(I)———乳兔苗。
2.猪瘟活疫苗(II)———细胞苗。
3.猪瘟活疫苗(I)———淋脾苗。
使用方法
猪瘟活疫苗(I)———乳兔苗的用法该疫苗为肌肉或皮下注射。
使用时按瓶签注明头份用无菌生理盐水按每头份1毫升稀释,大小猪均为1毫升。
该疫苗禁止与菌苗同时注射。
注射本苗后可能有少数猪在1天-2天内发生反应,但3日后即可恢复正常。
注苗后如出现过敏反应,应及时注射抗过敏药物,如肾上腺素等。
该疫苗要在-15℃以下避光保存,有效期为12个月。
该疫苗稀释后,应放在冷藏容器内,严禁结冰,如气温在15℃以下,6小时内要用完;如气温在15℃-27℃,应在3小时内用完。
注射的时间最好是进食后2小时或进食前。
猪瘟活疫苗(II)———细胞苗的用法该疫苗大小猪都可使用。
按标签注明头份,每头份加入无菌生理盐水1毫升稀释后,大小猪均皮下或肌肉注射1毫升。
注射4天后即可产生免疫力,注射后免疫期可达12个月。
该疫苗宜在-15℃以下保存,有效期为18个月。
注射前应了解当地确无疫病流行。
随用随稀释,稀释后的疫苗应放冷暗处,并限2小时内用完。
断奶前仔猪可接种4头份疫苗,以防母源抗体干扰。
猪瘟活疫苗(I)———淋脾苗的用法该疫苗为肌肉或皮下注射。
使用时按瓶签注明头份用无菌生理盐水按每头份1毫升稀释,大小猪均1毫升。
该疫苗应在-15℃以下避光保存,有效期为12个月。
疫苗稀释后,应放在冷藏容器内,严禁结冰。
如气温在15℃以下,6小时内用完。
如气温在15℃-27℃,则应在3小时内用完。
注射的时间最好是进食后2小时或进食前。
注意事项
以上三种疫苗在没有猪瘟流行的地区,断奶后无母源抗体的仔猪,注射1次即可。
在有疫情威胁时,仔猪可在21日龄-30日龄和65日龄左右各注射1次。
被注射疫苗的猪必须健康无病,如猪体质瘦弱、有病,体温升高或食欲不振等均不应注射。
注射免疫用各种工具,须在用前消毒。
每注射1头猪,必须更换一次煮沸消毒过的针头,严禁打“飞针”。
注射部位应先剪毛,然后用碘酒消毒,再进行注射。
以上三种疫苗如果在有猪瘟发生的地区使用,必须由兽医严格指导,注射后防疫人员应在1周内进行逐日观察。
4.猪流行性乙型脑炎
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
主要以母猪流产、死胎和公猪睾丸炎为特征。
猪主要特征为高热、流产、死胎和公猪睾丸炎。
本病主要通过蚊的叮咬进行传播,病毒能在蚊体内繁殖,并可越冬,经卵传递,成为次年感染动物的来源。
由于经蚊虫传播,因而流行与蚊虫的孳生及活动有密切关系,有明显的季节性,80%的病例发生在7、8、9三个月;猪的发病年龄与性成熟有关,大多在6月龄左右发病,其特点是感染率高,发病率低(20%-30%),死亡率低;新疫区发病率高,病情严重,以后逐年减轻,最后多呈无症状的带毒猪。
猪只感染乙脑时,临诊上几乎没有脑炎症状的病例;猪常突然发生,体温升至40-41摄氏度,稽留热,病猪精神萎缩,食欲减少或废绝,粪干呈球状,表面附着灰白色粘液;有的猪后肢呈轻度麻痹,步态不稳,关节肿大,跛行;有的病猪视力障碍;最后麻痹死亡。
妊娠母猪突然发生流产,产出死胎、木乃伊和弱胎,母猪无明显异常表现,同胎也见正产胎儿。
公猪除有一般症状外,常发生一侧性睾丸肿大,也有两侧性的,患病睾丸阴囊皱襞消失、发亮,有热痛感,约经3-5天后肿胀消退,有的睾丸变小变硬,失去配种繁殖能力。
如仅一侧发炎,仍有配种能力。
流产胎儿脑水肿,皮下血样浸润,肌肉似水煮样,腹水增多;木乃伊胎儿从拇指大小到正常大小;肝、脾、肾有坏死灶;全身淋巴结出血;肺瘀血、水肿。
子宫粘膜充血、出血和有粘液。
胎盘水肿或见出血。
公猪睾丸实质充血、出血和小坏死灶;睾丸硬化者,体积缩小,与阴囊粘连,实质结缔组织化。
防治方法
无治疗方法,一旦确诊最好淘汰。
做好死胎儿、胎盘及分泌物等的处理;驱灭蚊虫,注意消灭越冬蚊;在流行地区猪场,在蚊虫开始活动前1-2个月,对4月龄以上至两岁的公母猪,应用乙型脑炎弱毒疫苗进行预防注射,第二年加强免疫一次,免疫期可达3年,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防治措施
[处方1]
(1)康复猪血清40ml用法:
一次肌肉注射。
(2)10%磺胺嘧啶钠注射液20-30ml25%葡萄糖注射液40-60ml用法:
一次静脉注射。
(3)10%水合氯醛20ml用法:
一次静脉注射。
[处方2]
生石膏120g板蓝根120g大青叶60g生地30g连翘30g紫草30g黄芩20g用法:
水煎一次灌服,每日一剂,连用3剂以上。
[处方3]
生石膏80g大黄10g元明粉20g板蓝根20g生地20g连翘20g用法:
共研细末,开水冲服,日服2次,每日一剂,连用1-2d。
水煎一次灌服,每日一剂,连用3剂以上。
5.猪圆环病毒
猪圆环病毒(porcinecircovirus,PCV)在分类学上属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为已知的最小的动物病毒之一。
病毒粒子直径14-17nm,呈20面体对称结构,无囊膜,含有共价闭合的单股环状负链DNA,基因组大小约为1.76kb。
PCV对外界理化因子的抵抗力相当强,即便在PH3的酸性环境及72℃的高温环境中也能存活一段时间,氯仿作用不失活,无血凝活性。
现已知PCV有两个血清型,即PCV1和PCV2。
PCV1为非致病性的病毒。
PCV2为致病性的病毒。
猪对PCV2具有较强的易感性,感染猪可自鼻液、粪便等废物中排出病毒,经口腔、呼吸道途径感染不同年龄的猪。
PMWS是最早被认识和确认的由PCV2感染所致的疾病。
常见的PMWS主要发生在5~16周龄的猪,最常见于6~8周龄的猪,极少感染乳猪。
一般于断奶后2~3天或1周开始发病,急性发病猪群中,病死率可达10%,耐过猪后期发育明显受阻。
但常常由于并发或继发细菌或病毒感染而使死亡率大大增加,病死率可达25%以上。
血清学调查表明,PCV在世界范围内流行。
猪对PCV2具有较强的易感性,感染猪可自鼻液、粪便等废物中排出病毒,经口腔、呼吸道途径感染不同年龄的猪。
怀孕母猪感染PCV2后,可经胎盘垂直传播感染仔猪。
人工感染PCV2血清阴性的公猪后精液中含有PCV2的DNA,说明精液可能是另一种传播途径。
用PCV2人工感染试验猪后,其他未接种猪的同居感染率是100%,这说明该病毒可水平传播。
猪在不同猪群间的移动是该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也可通过被污染的衣服和设备进行传播。
临床症状
PMWS的临床症状
最常见的是猪只渐进性消瘦或生长迟缓,这也是诊断PMWS所必需的临床依据,其他症状有厌食、精神沉郁、行动迟缓、皮肤苍白、被毛蓬乱、呼吸困难,咳嗽为特征的呼吸障碍。
较少发现的症状为腹泻和中枢神经系统紊乱。
发病率一般很低而病死率都很高。
体表浅淋巴结肿大,肿胀的淋巴结有时可被触摸到,特别是腹股沟浅淋巴结;贫血和可视黏膜黄疸。
在一头猪可能见不到上述所有临床症状,但在发病猪群可见到所有的症状。
胃溃疡、嗜睡、中枢神经系统障碍和突然死亡较为少见。
绝大多数PCV2是亚临床感染。
一般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