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叶绿茶饮料的质量检测学士学位论文.docx
- 文档编号:30183846
- 上传时间:2023-08-05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55.43KB
原叶绿茶饮料的质量检测学士学位论文.docx
《原叶绿茶饮料的质量检测学士学位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叶绿茶饮料的质量检测学士学位论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原叶绿茶饮料的质量检测学士学位论文
提供全套,各专业毕业设计
原叶绿茶饮料的质量检测
摘要:
本文通过对绿茶饮料质量控制的研究,指出了生产中搞好质量控制应注意的事项。
指出加强检测可监督和保障产品质量。
为实现这一目的,可采用分光光度法对茶汤和成品饮料中茶多酚含量进行测定,可使用折光仪对糖度进行检测,以及对咖啡因含量的检测。
对各项检测的原理、方法、步骤进行了详细介绍,对检测结果进行了适当分析,对常见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例如,为减少茶乳出现量可缩短受热时间、彻底分离、低温保存。
为减少产品中浑浊沉淀产生,可利用微胶囊技术、膜技术、添加抗氧化剂等。
关键词:
绿茶饮料;检测;质量控制
Theoriginalleafgreenteabeveragesmasspolyphenols
StudentmajoringinFooddrugsmanagementbysupervisionspecializedYanXiang
Tutortaojinhui
Abstract:
Basedongreenteabeveragesqualitycontrolresearch,pointedoutthattheproductionofdoingagoodjobshouldpayattentiontoqualitycontrolissues.Thattestingcanstrengthensupervisionandguaranteeofproductquality.Toachievethis,canbespectrophotometrytodrinkteaandfinishedinthecontentofTPtousediscountspectrometertodetectthesugarcontent,andmasscaffeine.Thedetectionoftheprinciples,methodsandstepsindetail,thetestresultswereproperlyanalyzed,andthecommonissuesin-depthdiscussionsandputforwardsomesolutions.Forexample,appeartoreducethevolumeofmilkteacanreducetheheatingtime,completelyisolated,low-temperaturepreservation.Toreducetheturbidityoftheproductsproducedprecipitation,canmakeuseofmicroencapsulationtechnology,membranetechnology,suchasaddinganti-oxidants.
Keywords:
Greenteabeverage;Detection;QualityControl
1绪论
茶饮料是以茶叶的水提取液或其浓缩液、速溶茶粉为原料,经加工、调配(或不调配)等工序制成的饮料。
茶饮料和茶一样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物质,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近年来,茶饮料工业发展迅速,是继碳酸饮料、瓶装水、果汁饮料之后迅速发展起来的又一饮料新品种。
由于我国茶饮料市场潜力很大,大大小小的饮料生产企业都加入到茶饮料的生产行列,市场上该类产品的质量参差不齐。
目前国内茶饮料品牌主要有康师傅、统一、立顿、娃哈哈、乐百事、汇源、雀巢、王老吉等等,产品口味涵盖了绿茶、红茶、麦香茶乌龙茶、柠檬茶、奶茶、冬瓜茶等十几种不同的口味,其中绿茶、红茶、乌龙茶被评为消费者最喜欢的茶饮料。
包装也是多样化的,主要有易拉罐、利乐包、热充填PET、无菌灌装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绿茶是所有茶类中历史最悠久的一种茶类。
绿茶为不发酵茶,其品质特征是清汤绿叶。
绿茶由于其原料及时通过高温杀青而破坏了酶活性,制止了多酚类物质的氧化,因此,茶多酚含量比其他茶类含量都高,维生素C的含量亦最高,保健功效,更优于红茶。
原叶绿茶饮料走俏市场的主要原因是:
中国人有着几千年的饮茶习惯;而且茶身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维生素A,以及钾、磷等微量元素;而且是天然、健康的饮料,其具有消除疲劳,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血脂等功效;而且方便,卫生。
原叶绿茶保持了碗沏茶的功用而又比碗沏茶易携带、易存放,所以一上市就受到了欢迎。
茶多酚具有很强抗氧化的作用,其抗氧化能力是人工合成抗氧化剂BHT、BHA的4~6倍,是VE的6~7倍,VC的5~10倍,且用量少:
0.01~0.03%即可起作用,而无合成物的潜在毒副作用;儿茶素对食品中的色素和维生素类有保护作用,使食品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原有色泽与营养水平,能有效防止食品、食用油类的腐败,并能消除异味。
茶多酚的副产品咖啡因,又称为咖啡碱,为白色晶体或粉末,溶于水、乙醇等,能兴奋大脑皮层,所以有提神作用。
常用的制剂是安钠咖(苯甲酸咖啡因),一种中枢兴奋药,能加强大脑皮层兴奋过程,用于神经衰弱和精神抑制状态以及配制复方乙酰水杨酸和氨非咖片等作医疗用品。
根据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1996)规定,茶多酚用于含油脂酱料时最大使用限量为0.1g/kg,用于油炸食品、方便面时最大使用限量为0.2g/kg,用于肉制品、鱼制品时最大使用限量为0.3g/kg,用于油脂、火腿、糕点及其馅时最大使用限量为0.4g/kg。
从国内茶饮料市场增加迅速可以看出茶饮料获得了不小的饮料市场,但却在市场上的绿茶饮料质量却是参差不齐,这就要求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把关做好产品的质量控制。
本文结合对PET瓶灌装原叶绿茶饮料相关指标的检测实践,对如何搞好产品的质量控制进行分析与探讨。
2PET瓶灌装原叶绿茶饮料加工及质量控制
2.1加工工艺流程
去离子水→茶叶→浸提→绿茶抽出液→过滤→加入终糖浆→UHT杀菌→冷却→无菌充填(杀菌的PET瓶)→封盖(杀菌的盖)→冷却→贴标→检验→装箱→成品
2.2质量控制
2.2.1原叶绿茶饮料的调配
调配绿茶饮料通常首先由设计人员根据市场调研结果和企业自身状况及其发展思路,确定产品的市场定位,然后根据上述纯茶或调味茶饮料的设计原理对产品进行系统设计,最后由操作人员根据调配程序进行调配调配是根据企业最终产品的指标要求,对茶汁的理化指标和品质风格进行调整的工序,是茶饮料加工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根据QB2499--2000茶饮料标准的要求,茶汁的调配通常以茶多酚含量、咖啡碱含量、PH值、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感官品质以及果汁含量等作为指标。
首先,根据产品标准限定的控制指标要求及其澄清茶汁的实际含量,确定水的添加量。
通过详细计算,加入定量纯净水对澄清茶汁进行稀释,使实际的茶多酚、咖啡碱等品控成分含量不低于标准限定值。
然后,根据茶汁量添加一定比例的各类添加剂。
对无糖纯茶饮料而言,风味品质基本是由茶叶原料品质和提取及澄清过滤工艺技术决定的,为了防止茶饮料色泽加深或产生褐变,调配过程中一般都需要添加抗氧化剂和其他保护剂;对调味茶而言,还应根据配方设计添加不同比例的甜味剂、酸味剂、香料、果汁及奶汁等各类辅助原料。
由于不同添加剂之间存在相互的影响,有的还会产生化学反应,因此应特别注意各类辅助原料的添加方式和顺序,如防腐剂宜在酸味剂之前加入,除香精外酸味剂一般应在最后加入等。
2.2.2原叶绿茶茶多酚含量的调配和糖浆的调制
调味茶饮料产品非常多,根据产品的不同要求,添加的甜味剂、酸味剂、香料、果汁或奶汁等辅料也不尽相同,但一般都需要进行茶多酚含量的调配和糖浆的调制。
2.2.2.1茶多酚含量的调配
茶多酚是各类茶饮料的主要控制指标,其检测方法相对简便,检测结果较准确,而咖啡碱含量检测不方便,且较茶多酚含量容易达标。
因此,茶饮料企业常采用茶多酚含量作为主要控制指标。
通常的调制计算方法如下:
假设待配茶液中茶多酚含量为A(mg/1),茶精滤液共计B
(1),现需将茶多酚含量稀释至C(mg/1),需加多少水x
(1)?
则:
A×B=C×(B+X)
X=(A×B)/C-B
即在B
(1)待配茶液中加入(A×B)/C-B
(1)水即可调配成茶多酚含量为C(mg/L)的茶饮料。
2.2.2.2糖浆的调制
在各类调味茶饮料中都需要加入甜味剂,通常采用白砂糖进行调配。
为了保证饮料的稳定性,白砂糖都需要进行溶糖处理,将白砂糖加工成糖浆后进行使用。
糖浆的调制可采用冷溶或热溶法,一般采用热溶法。
按糖、水比0.5:
1的比例投入锅内,边加热边搅拌,待砂糖溶化、液温升至60℃时停止搅拌,继续升温至沸腾,除去液面泡沫,维持沸腾5min后冷却至30℃以下。
还应采用活性碳和硅藻土过滤。
3质量检测
3.1茶多酚含量的测定
3.1.1原理
茶叶中多酚类物质能与亚铁离子形成紫蓝色络合物,对茶汤和成品饮料中茶多酚含量的测定,可采用分光光度法。
3.1.2仪器和用具
分析天平,感量0.0001g;分光光度计;100mL容量瓶,250mL容量瓶,25mL容量瓶。
3.1.3主要试剂
所用试剂应为分析纯(AR),水为蒸馏水。
酒石酸亚铁溶液:
称取1g(准确至0.0001g)硫酸亚铁和5g(准确至0.0001g)酒石酸钾钠,用水溶解并定容至1L(溶液应避光,低温保存,有效期一个月)。
PH7.5磷酸盐缓冲液:
称取23.377g磷酸氢二钠,加水溶解后定容至1L。
称取9.078g磷酸二氢钾,加水溶解后定容至1L。
取上述磷酸氢二钠85mL和磷酸二氢钾溶液15mL混合均匀即得PH7.5磷酸缓冲液。
3.1.4样品制备
3.1.4.1浓茶汤
为避免测试误差,浓茶汤必须稀释5倍后再检测,量取20mL浓茶汤至100mL容量瓶,加入蒸馏水定容至100mL容量瓶,备用。
3.1.4.2成品
量取充分混匀的样液100mL于250mL烧杯中,称取其总质量,然后置于电炉上加热至沸在微沸下加热10min将氮气排除,冷却后,用水补足其原来质量,摇匀后备用。
3.1.5检测步骤
(1)精确移取上述制备液5mL于25mL容量瓶,加酒石酸亚铁溶液5ml充分摇匀,用PH7.5磷酸缓冲液定容至刻度,用10mm比色皿,在波长540nm处,以试剂空白做对比,测其吸光度A。
(2)移取等量的试液于25mL容量瓶中,用PH7.5磷酸缓冲液定容至刻度,以试剂空白做对比测其吸光度A。
(3)试剂空白均为5mL蒸馏水,5mL酒石酸亚铁溶液,PH7.5磷酸缓冲液的混合液。
(4)茶汤茶多酚含量按下式计算:
茶多酚=﹙A1-A2﹚×1957∕0.5
式中:
A1-试液显色后的吸光度,A2-试液底色的吸光度,1957/0.5-用10mm比色皿测定时当吸光度为0.5时每升茶汤中含茶多酚相当于1957mg。
3.2糖度的测定
糖度,是一个重要的理化指标。
比较常用的测定方法有两种:
一是使用悬浮式比重计即锤度计来测定锤度计的刻度是用已知浓度的纯蔗糖溶液,在20℃时定出来的,表示100g糖水中,糖的克数,如果是不纯糖液,则读数视为可溶性固形物的重量百分比;笫二种方法是折光法,即用折光仪测定糖液折射率,其折射率与浓度的对照刻度尺也是基于纯蔗糖溶液而制定的,读数为蔗糖重量百分比,若用折光法测不纯糖液时,测定结果视为可溶性固形物的重量百分比。
3.2.1材料与仪器
核酸蛋白分析仪(DU一640),Beckman公司;电热恒温水槽(DK-8D型),上海森信实验仪器有限公司;台式冷冻离心机(D-78532Tuttlingen,univemal132R)德国;葡萄糖、苯酚(分析纯重蒸馏试剂)、浓硫酸、95%乙醇、三氯甲烷、正丁醇、丙酮、乙醚、活性炭、聚酰胺吸附树脂等,以上试剂均为分析纯。
康师傅绿茶,统一绿茶,哇哈哈原叶绿茶等成品饮料,折光仪,2.5mL吸管,吸水纸。
3.2.2方法与步骤
(一)绿茶样品中多糖含量测定样品溶液制备:
取样品绿茶1g,精密称定,粉碎,过50目筛,用95%乙醇浸泡1d后,残渣晒干,热水浸提3次,过滤,合并滤液,待冷后转移于1000ml容量瓶,加蒸馏水稀释至刻度作供试品溶液。
(二)样品中绿茶多糖含量测定:
精密吸取所得样品溶液2.0ml于具塞试管中,测定吸光度,由回归方程计算供试液中葡萄糖含量,按下式计算各样品中多糖的含量:
多糖含量=CDf/W×100%。
式中:
C为样品溶液中葡萄糖的含量,D为样品溶液的稀释倍数,f为换算因子,W为样品重量。
3.2.2.1重现性实验:
精密称取同批绿茶样品5份各1g,同时制取5份样品溶液。
精密吸取样品溶液2.0ml,分别置于10ml具塞刻度试管中,测定吸光度,计算多糖的含量。
3.2.2.2回收率实验:
取绿茶样品6份,每份约0.5g,精密称定,精密加入精制多糖20mg,然后按样品液的制备和标准曲线项下方法测定吸光度,根据的结果该批绿茶中多糖的平均含量为3.48%,计算回收率。
3.3咖啡因的检测
3.3.1定性检验
3.3.1.1原理
茶叶中含有咖啡因。
咖啡因为针状结晶且溶于水。
取茶叶提取液挥发干,可得到咖啡因结晶。
咖啡因与氯甲酸、氨水作用发生颜色变化。
3.3.1.2检验方法
将茶叶样品研碎,称取1~2g于小烧杯中,加水10~20ml,摇匀加热煮沸,静置;将上清液倒入分液漏斗中,残渣再加热煮沸,合并上清液,放冷,加氯仿3~4ml振摇提取;静置分层后取氯仿层溶液数滴,分数次滴于载玻片上挥干,然后在显微镜低倍镜下观察。
若此样品为茶叶,则可见咖啡因的针状晶。
取上述氯仿提取液5~10ml,置于蒸发皿中,挥发干氯仿,则在蒸发皿中出现结晶。
再滴加盐酸2~3滴,置小火上微热,立即加氯酸钾固体1小片,置于水浴上蒸干。
若此时出现红黄色,冷却后滴加氨水少许变为紫色,则表示有咖啡因存在。
3.3.2定量检验
3.3.2.1原理
根据咖啡因与茶叶中其他物质在有机溶剂中溶解性能不同加以分离提取。
3.3.2.2主要试剂
稀盐酸溶液(1+9);1%氢氧化钾溶液。
3.3.2.3检验方法
称取磨细、混匀的样品5g,放入500ml烧瓶中,加氧化镁10g、水200ml,用小火加热回流2h,冷却,用水移入500ml容量瓶中,并加水至刻度,摇匀,过滤。
取滤液300ml放入500ml烧杯中,加入稀硫酸溶液(1+9)10ml煮沸溶液浓缩至100ml,冷却,过滤至分液漏斗中。
用稀硫酸溶液8~10ml洗涤烧杯及滤纸。
洗液并入分液漏斗中。
再用三氯甲烷25、20、15、10ml分次提取,合并提取液,用1%氢氧化钾溶液5ml洗涤。
氢氧化钾洗涤液再用三氯甲烷10ml提取,将后1次三氯甲烷提取液也并入原来的提取液中,再将全部的三氯甲烷提取液移入已恒重的脂肪瓶中,回收三氯甲烷,并将脂肪瓶在90~95℃下烘干,称量至恒重。
3.3.2.4计算
咖啡因含量=(提取物质量×50)/5×(300/500)%
4结果与分析
4.1茶多酚含量的检测结果
表4-1为不同质量的茶汤中茶多酚含量的检测结果。
表4-1不同质量的茶汤中茶多酚的含量
实验次数
茶叶质量(g)
乙醇回收率(%)
所得产品(mg)
产品回收率(%)
产品吸光度
产品百分含量(%)
1
200
76.4
40
10.00
0.266
84.87
2
200
74.4
27
13.50
0.250
82.70
3
200
63.2
24.5
12.25
0.262
83.99
4
200
40.8
23
11.50
0.285
93.00
表4-1说明了不同质量的茶汤中茶多酚含量的结果不同,所以对于萃取参数可适当调整,将茶多酚含量尽量多的萃取出来以供调配使用。
表4-1中取相同质量的茶叶200g进行4次实验,以得到不同质量的茶汤中茶多酚的含量。
从表4-1中显示,取得的茶叶质量虽然相同,但所得到的乙醇回收率、茶汤中茶多酚含量、茶多酚回收率、测得的茶多酚吸光度以及茶汤中茶多酚所占的百分含量等各项结果却不相同。
四次实验中,取相同质量的茶叶,第1次实验所得到的乙醇回收率和茶汤中茶多酚含量最高,第4次实验中都是最低的,而茶多酚的回收率第1次实验中是最低的;第2次实验所得到茶汤中茶多酚的回收率在四次实验中是最高的;第4次实验所测得的茶多酚吸光度在四次实验中是最高;至于茶汤中茶多酚所占的百分含量通过表4-1中的结果显示,第4次实验得到的结果是四次实验中最高的。
根据表4-1中各结果的数据显示以及我们对各项结果的分析可得到:
相同质量的茶叶,乙醇的回收率和茶汤中茶多酚含量呈同一变化趋势,即在第1次实验中都是最高的;茶多酚吸光度和茶汤中茶多酚所占的百分含量也是呈相同的变化趋势,即在第4次实验中结果都是最高的。
4.2糖度含量的测定结果
4.2.1重现性实验以同批绿茶为样品测定多糖的含量,检验此测定方法的重现性,结果见表。
RSD=1.69%(n=5)。
4.2.2回收率实验精密吸取已知含量的绿茶5份,测定加样回收率,结果见表。
4.2.3分析
苯酚一硫酸比色法测定多糖含量是由Dubois等,提出的。
其原理是:
多糖或寡糖被浓硫酸在适当高温下水解,产生单糖,并迅速脱水成糠醛衍生物,该衍生物在强酸条件下与苯酚起显色反应,生成橙黄色物质,在波长490nm左右处和一定浓度范围内,其吸光度A值与糖浓度c呈线性关系,从而可用比色法测定其含量。
本法简单,显色稳定,灵敏度高,重现性好。
利用精制绿茶多糖测定并计算换算因子,再利用换算因子计算绿茶多糖含量,可有效消除用葡萄糖标准曲线计算多糖含量而带来的误差。
加样回收率实验的结果表明,采用此方法测定绿茶多糖含量,平均回收率高达(99.62±1.93)%,RSD=1.94%。
4.3咖啡因含量的检测结果
图4-3为原叶绿茶饮料中咖啡因含量的检测结果。
x—原叶绿茶饮料中咖啡因的含量(g)
y—三氯甲烷含量(ml)
图4-3为原叶绿茶饮料中咖啡因的检测结果。
图中显示了在实验过程中原叶绿茶饮料中咖啡因的含量和三氯甲烷提取液的量,通过对原叶绿茶饮料的定量检验和定性检验,说明了原叶绿茶饮料中含有咖啡因。
由图4-3显示,在一定的阶段咖啡因的含量随三氯甲烷提取液的量升高而升高,到达了一定的高峰后又随之降低,下降到一定的阶段后就不再变化,呈现一定的平稳趋势。
4.4常见问题分析
4.4.1茶多酚含量低
茶饮料的茶叶萃取时常见的问题是茶汤茶多酚含量达不到要求,因为茶叶作为一种农产品,每一批次的质量无法像工业产品那样做到稳定均匀,尤其是前后两批茶叶来源于不同茶叶商,或者是不同地区,这种情况更为常见。
有鉴于此,对于萃取参数可适当调整,对茶多酚含量尽量多的萃取出来,但实践证明萃取温度不可高于75℃,否则茶叶当中的其他有害成分被大量萃取出来,对产品的品质有较大的不良影响。
在不升高温度的情况下增加萃取水量是一个较好的选择,对品质影响较小。
4.4.2茶乳的析出
茶饮料在保质期内,发生的由清澈透明变得混浊的现象,称为“低温浑浊”“冷混浊”。
冷混浊是茶饮料生产销售过程中的主要质量问题,通常称为“茶乳”。
茶乳析出作为茶饮料行业的难题存在已久,至今虽仍无法彻底解决,但可以采用适当的方法减少茶乳析出的量,或者延迟茶乳析出的时间,如果能在整个保质期内不出现茶乳析出,则商业质量要求已达到。
减少茶乳析出数量或者延迟茶乳析出的时间需要从萃取阶段就开始控制,直至产品出库为止(产品出库后已经脱离技术控制再讨论控制茶乳已无太大意义,当然如果在整个产品的货架期内均能保持在4℃以内则最好,但现阶段的实际情况还有较大距离)。
萃取阶段需要做的就是控制萃取温度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萃取液经离心分离后温度应严格控制在l9℃以下;碟式分离机的分离流量也是一个关键点,若流量过大则造成分离不彻底,极易析出茶乳。
调配桶与充填机之间的滤网越细,茶乳出现的就越少,时间也越晚;产品温度升高时间(包括预热、杀菌、倒瓶、冷瓶时间)保持的越短茶乳出现的就越少,时间也越晚,产品出来以后的存放环境温度也不可过高。
4.4.3绿茶饮料产生混浊或沉淀
绿茶饮料沉淀的形成是由于茶汤中一些成分通过分子氢键作用、疏水作用、溶解特性、生物现象等原因造成的,既不雅观又存在着其他副作用。
绿茶饮料混浊沉淀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茶多酚类物质的酚基分别与咖啡碱的酮氨基、与可溶蛋白质的氨基通过氢键结合成络合物,此络合物在溶液温度较高时,各自呈游离状态,温度较低时沉淀。
酚类物质也可与蛋白质结合产生蛋白质茶多酚沉淀,并且以表没食子儿茶素(L-EGC)和表没食子酸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2)酯类物质的疏水作用,即酯类物质与茶多酚、蛋白质、咖啡碱间存在疏水作用。
茶多酚、蛋白质、咖啡碱以氯键形成络合物时,酯类物质与蛋白质、咖啡碱同时进入疏水区而产生沉淀。
(3)热水浸提下被浸提出的蛋白质、淀粉、果胶等人分子表曲有许多亲水基团,形成一个水膜,它们溶于茶汁呈胶体溶液,使茶汁黏性增大,造成过滤困难,加工成饮料后这些高分子物质又逐步相互结合成颗粒。
(4)由细菌等微生物污染引起茶饮料变质而出现混浊沉淀。
茶叶等植物性原料若不经严格灭菌或饮料用水不洁都可能引起微生物污染而产生混浊沉淀。
(5)Ca2+、Mg2+、Zn2+、Cr6+、Mn7+、Fe2+、Fe3+等22种金属离子也可与茶汤组分发生络合或还原络合反应,形成沉淀。
4.4.4减少产品中浑浊沉淀产生的对策
为减少产品中浑浊沉淀产生,可采用如下对策:
(1)微胶囊技术。
添加B一环状糊精包埋茶叶中的香气成分,避免在茶叶萃取过程中香气的挥发损失以及在灭菌时高温、氧气对芳香物质的破坏。
(2)膜技术。
超滤技术可用于澄清茶汁,去除茶汁中的蛋白质、果胶等大分子物质,可大大提高茶汁的澄清度和稳定性,同时又能保留茶汁中的有效风味物质。
制造或储存中色泽的变化及防褐变措施。
(3)添加抗氧化剂。
L一抗坏血酸和半胱氨酸对高温灭菌过程中茶多酚的氧化有显著抑制解决浑浊沉淀的作用,同时茶汤亮度明显提高,L一抗坏血酸与半胱氨酸和亚硫酸钠组合处理对绿茶饮料的保质效果优于L一抗坏血酸的单独处理。
5讨论
5.1结论
通过采用分光光度法对茶汤样品中茶多酚总量的测定和折光法对成品中糖度的检测,来严格的管控生产过程中水的调配,稀释倍数,和产品的甜蜜度,不但保证了成品饮料中茶多酚的要求值;而且使消费者得到满意的口感;而企业也避免了盲目的投入,节约了成本,减少了损失,然而包装过程中扭力的检测则提供消费者的是开起方便的饮品,而且可以起到保证包装效果,对改进也起到了指导作用。
5.2展望
为了减少茶乳出现量需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缩短受热时间、彻底分离、低温保存。
为减少产品中浑浊沉淀产生,可采用微胶囊技术、膜技术、添加抗氧化剂等对策。
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利用有利条件,运用正确的方法,遵循原则,尽可能的减少茶乳的出现,制造出更优秀的原叶绿茶。
参考文献
[1]方元超,赵晋府,茶饮料生产技术[M].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社,2001,23-25,325-326
[2]王菊萍,吕萍,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茶多酚中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醋的含量[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15):
2306-2310
[3]于海宁,沈生荣,臧荣春等.茶多酚中儿茶素类的HPLC分析方法学考察[J].茶叶科学,2001,21
(1):
61-64
[4]魏泱,丁明玉茶多酚的色谱分析法[J].色谱,2000,18
(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绿茶 饮料 质量 检测 学士学位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