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实词推断技巧.docx
- 文档编号:30183068
- 上传时间:2023-08-05
- 格式:DOCX
- 页数:25
- 大小:132.53KB
文言文实词推断技巧.docx
《文言文实词推断技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实词推断技巧.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言文实词推断技巧
文言文阅读之“实词推断技巧”讲义
导入: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在河岸上,看着河川的流水,因而发出感叹。
有同学说孔子可以哦,还会轻功啊站在河川上感慨,这就闹笑话了,这里的上不是“位置在高处的,和下相对”,而是“侧、边”之意。
如果不懂文言文很容易闹笑话,混淆古今,就会误解古文。
比如著名的山水诗人谢灵运的《登池上楼》里面“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不是池塘生出了春草,而是池塘的堤岸长出了春草。
现代汉语里“塘”作为一个单音词使用的义项已经消亡,往往指水池,如水塘、荷塘、鱼塘等。
而塘的本义是“堤岸,堤防”。
今天我们要给大家重点讲解的就是文言文的实词推断技巧。
首先一起来了解一下文言文。
考纲在线
考情透析
学法指导
全国卷《考试说明》对该考点的要求是:
1.理解:
①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④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⑤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分析综合:
①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1.从2015年开始新增对文化常识的考查,同时将对实词的考查蕴含在了翻译之中,更加注重考查考生在语境中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
2.体裁仍以历史传记为主。
3.采用“客观题+主观题”的形式考查。
内容概括、文言翻译仍是考查频率最高的知识点。
文言文翻译中,重点实词的翻译、特殊句式的翻译是高频考点。
1.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的常见意义和用法。
2.积累、记忆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
3.理顺整体阅读思路。
4.学会圈点、勾画文中易设误点。
知识定位:
《考试大纲》中对文言文中的实词方面的要求为: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章中的含义。
这一要求为我们提供了两方面的信息,一是考试范围为常见文言实词,高中阶段的常见文言实词有300个;二是考试方向为考查实词的语境义,而非是让同学们对实词死记硬背。
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常见实词数量多,变化多,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积累,掌握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要从中找出规律,巧释词义。
只有二者巧妙结合,才能真正学好文言文。
本次讲课我们就为同学们讲解一下推断实词的技巧,帮助同学们更准确地把握文意。
文言实词是高考中一定会出现的考点,从2015年开始对实词的考查蕴含在了翻译之中。
【2018年高考·全国Ⅱ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划线的句子。
其政化怀物如此。
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
延熹中,桓帝事黄老道,悉毁诸房祀,唯特诏密县存故太傅卓茂庙,洛阳留王涣祠焉。
自涣卒后,连诏三公特选洛阳令,皆不称职。
永和中,以剧令勃海任峻补之。
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能,纠剔奸盗,不得旋踵,一岁断狱,不过数十。
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
峻字叔高,终于太山太守。
”(节选自《后汉书•王涣传》)
(1)百姓思念王涣的恩德,在安阳亭西为他建造祠堂,每到进食时就奏乐歌咏而祭祀他
(2)一年间的断案,不过几十件,声威超过王涣而在条理方面比不上他
“狱、辄”等词平时练习出现频率都很高,属于得分点,“狱”为古今异义字,“文理”也是古今异义词。
“弦歌”可以根据成语弦歌不辍联想翻译,弦歌不辍意思是以琴瑟伴奏而歌诵,指来表达保持教化育人的精神。
17年11月政协主题发言“弦歌不辍,薪火相传”。
也可以提醒一下弦歌不辍的意思,所以生活处处需留心。
“荐”需要根据语境翻译。
需要注意的是本次考察了虚词的用法和介词结构后置。
今天我们就要进入文言文实词的学习,帮助大家在翻译时掌握实词的用法。
翻译:
王涣的政治教化令人怀念感激达到这样的地步。
人民思念王涣的恩德,在安阳亭西边为他建立一座祠堂,每餐都要伴着礼乐献上祭品。
延熹年间,桓帝事奉黄老学说,将所有的祠堂全部毁去,惟独专门下诏书要密县保留原太傅卓茂的庙,洛阳保留王涣的祠堂。
自从王涣去世以后,皇帝连续下诏书给三公,要他们专门挑选洛阳令,但挑出来的都不称职。
永和年间(顺帝年号,136年-141年),朝廷任命剧县令勃海人任峻任洛阳令。
任峻选拔文武官员,充分发挥这些人的才能。
这些人举发剪除奸恶盗贼,决不畏避退缩,所以一年中要判的案件,不过几十个。
任峻在威猛方面超过王涣,但在文德治理方面比不上王涣。
任峻字叔高,最后在太山太守任上逝世。
考向一通假字
例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正德九年,举治行卓异,累迁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
岁大馑,请发帑金移粟振之,时流民多聚开封,令煮糜哺之。
解析 “振”应是通假字,通“赈”,赈济、救济的意思。
正德九年,因政绩显著被举荐,多次升迁至右副都御史,并任河南巡抚。
年成大灾,李充嗣请求拨发库银运来粮食赈济灾民,当时流亡的百姓多聚集在开封,他命人煮粥给他们吃。
过了一个月,又给钱遣送他们还乡。
含义
“通假字”中的“通”是通用之意,“假”是借用之意。
所谓通假,就是两字通用或这个字借用为那个字。
通假字大致有通用字、假借字、古今字三类。
示例
通用字
“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中的“知”就是“智”的意思,“知”和“智”这两个字在古代是通用的,现代一般认为“知”通“智”
假借字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中的“蚤”,本义是跳蚤,因为它和“早晨”的“早”读音相同,被借用了“早”的意义。
“早”是本字,是“蚤”的假借义;“蚤”是“早”的假借字,“蚤”通“早”
古今字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中的“受”是古字,“授”是今字,古今字在意义上一般是有联系的,通假字在意义上一般是没有联系的,课本为了方便起见,对于通假字和古今字,都用“同”或“通”表示
技法
1.字义分析法。
通假字与被通假字(本字)在字义上一般没有关系。
如果用A来解释,A的词义与句子的意思有矛盾,而换成本字B来解释就通顺,那么可以考虑“A”通“B”。
如《过秦论》“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中“景”如果理解成“景物”“景色”等都不通顺,那么,可以考虑“景”可能是通假字。
“景”通“影”。
2.字音分析法。
同音、近音通假的情况比较多,如“寒暑易节,始一反焉”中“反”通“返”,读音相同;再比如“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中的“振”通“震”,惧怕;《荆轲刺秦王》再如“河曲智叟亡以应”中“亡”通“无”,属于近音通假;再比如“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中“共”通“供”《烛之武退秦师》;。
再有就是变音通假,如“将军身被坚执锐”中“被”通“披”就属于变音通假;“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中的“卒”通“猝”,猝然的意思。
《荆轲刺秦王》。
从字音角度分析,可以迅速辨别通假字。
3.字形分析法。
有的通假字与本字有着共同的声符,或是本字的声符,或是通假字的声符。
如《马说》“食之不能尽其材”中的“材”通“才”,本字“才”是通假字“材”的声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贾直言,河朔旧族也,史失其地。
父道冲,以艺待诏。
代宗时,坐事赐鸩,将死,直言绐其父曰:
“当谢四方神祗。
”使者少怠,辄取鸩代饮,迷而踣。
明日,毒溃足而出,久乃苏。
帝怜之,减父死,俱流岭南。
直言由是躄。
贾直言,是河朔的望族,史书上没有记载他家住在什么地方。
他的父亲名道冲,以技艺待命供奉内廷。
代宗时,父亲因事获罪被皇帝下令赐予毒酒自杀,将要饮下毒酒时,贾直言欺骗他的父亲说:
“应当拜谢一下四方神祗。
”使者稍微一懈怠,贾直言就取过毒酒代替父亲喝掉,接着昏迷而仆倒。
第二天,毒气从脚下泄出,很久才苏醒过来。
皇帝怜悯他,下令免除他父亲的死罪,与贾直言一同流放到岭南。
贾直言因此跛脚。
[2016年高考·全国Ⅱ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划线句子的翻译
因条数事以献,出按河南。
岁大饥,人相食。
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
帝立遣肆丞锺化民赍帑币振之。
登云巡方者三,风裁峻厉。
以久之当擢京卿,累寝不下,遂移疾归。
寻卒。
节选自《明史·陈登云传》
因而条陈数件事献给皇上,出任河南巡按。
那年发生大饥荒,人相互吞食。
副使崔应麟看见百姓吃湖中的雁屎,便包来给陈登云看,陈登云便送到朝廷。
皇上立即派遣寺丞钟化民分发库银赈恤百姓。
陈登云三次巡视地方,执政严厉,按规定应当提升为京官,屡次被宫中扣住不下发,于是他称病归家。
不久之后就死了
考向二古今异义
例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周淙,字彦广,湖州长兴人。
绍兴三十年,金渝盟,边事方兴,帅守难其选,士夫亦惮行。
首命淙守滁阳,未赴,移楚州,又徙濠梁。
淮、楚旧有并山水置寨自卫者,淙为立约束,结保伍。
金主亮倾国犯边,民赖以全活者不可胜计。
除直秘阁,再任。
孝宗受禅,王师进取虹县,中原之民翕然来归,扶老携幼相属于道。
周淙,字彦广,湖州长兴人。
绍兴三十年,金国背叛盟约,边疆战事正兴起,(朝廷)选择守帅官员很困难,士大夫也害怕前往(任职)。
首先命令周淙守滁阳,周淙没有到任,改任楚州,又改任濠梁。
淮、楚两地原先有依靠山水地形设寨保卫自己的百姓,周淙给他们规定纪律,构建保伍组织。
金国君主完颜亮发动全国兵力侵犯宋朝边境,百姓依靠这些保全生命的不计其数。
授官直秘阁,连任。
孝宗接受禅位,宋朝军队进攻夺取虹县,中原的百姓一致来归顺,扶老携幼在路上络绎不绝。
解析 约束:
规定、纪律。
“约束”是古今异义词,在此语境中,应是名词,而在现代汉语中,“约束”倾向于动词,词性发生了变化。
含义
“古今异义”是指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中字形相同的词语的意思不同的现象。
这种意义和用法的差异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出现的,大致包括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词义弱化、词义强化、感情色彩变化几种。
示例
词义扩大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鸿门宴》)古义:
古代专指黄河。
今义:
泛指一切河流。
词义缩小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说》)古义:
求学的人,读书人。
今义:
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词义转移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古义:
外交使节。
今义:
出门时带的包裹。
词义弱化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廉颇蔺相如列传》)古义:
盟约。
今义:
限制使不越出范围。
词义强化
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古义:
表示地位低,见识短浅。
今义:
(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感情色彩变化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古义:
爪子和牙齿,中性词。
今义:
恶势力的帮凶,贬义词。
技法
1.区分所给词语是单纯词还是合成词。
古汉语中一般以单纯词为主,即一字一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以合成词为主,即两字一词。
如“璧有瑕,请指示王”中“指示”是两个词,“指”是“指出”的意思,“示”是“给(让)……看”的意思。
现代汉语中“指示”是一个词,是“上级对下级的指导、命令或上级对下级的指导、命令的内容”。
2.从感情色彩角度来分析是否有变化。
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中“爪牙”是中性词,而在现代汉语中倾向于贬义词。
3.从词性角度辨析是否有变化。
如“宣言曰:
‘我见相如,必辱之。
’”中,“宣言”是“扬言”的意思,而在现代汉语中是“宣告、声明”的意思。
既为动词,也可为名词,翻译为一些国家、政党或团体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
4.从偏义复词角度来分析。
偏义复词是由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词组合而成,但只表达其中一个词的意义的双音节词。
如“昼夜勤作息”(《孔雀东南飞》)中“作息”,偏指“作”(劳作),没有“息”(休息)的意思;而在现代汉语中,“作息”是一个词,即“工作和休息”。
5.以古今构词特点比照推断词义。
汉语词汇中一部分词,古为今用,但意义往往不同,最忌望文生义,“以今律古”。
这里要特别注意古今构词特点,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双音节词往往有其固定义项。
例如:
“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中的“南面”,《现代汉语词典》有两个义项:
一是指“南边”,即表示方位的“南面”,在这个意义上古人单说“南”而不说“南面”;二是古代以面朝南为尊位,君主临朝南面而坐,因此把为君叫做“南面为王”、“南面称孤”等。
句中的“南面”是指乐毅想谋反后为君,用的是古代的意义。
在这一点上,文句中的“南面”与现代汉语是不相同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问题。
善果年九岁,以父死王事,诏令袭其官爵。
家人以其婴孺,弗之告也,受册悲恸,观者莫不为之流涕。
隋开皇初,改封武德郡公,拜沂州刺史。
大业中,累转鲁郡太守。
解析 涕:
眼泪。
此词是古今异义词,古义为“眼泪”,现代汉语中一般为“鼻涕”的意思。
崔氏谓之曰:
“汝先君在官清恪,未尝问私,以身徇国,继之以死。
吾亦望汝继父之心。
自童子承袭茅土,今位至方伯,岂汝身能致之耶?
安可不思此事而妄加嗔怒......”
解析 继父:
继承父亲。
继父在语境中为两个词,不能以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习惯认为是一个词。
现代汉语中继父:
生母再婚后的丈夫
善果在东宫,数进忠言,多所匡谏。
未几,检校大理卿。
正身奉法,甚有善绩。
寻坐事免。
及山东平,持节为招抚大使,坐选举不平除名。
后历礼部、刑部二尚书。
解析 山东:
崤山以东。
古今异义词。
与现在的“山东省”不是一个概念。
考向三一词多义
例3 [2017·江苏高考]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先生少孤,好学。
贫不能购书,助书贾鬻书于市,因遍读经史百家,过目成诵。
朱文正公提学浙江,先生往谒,答述扬州割据之迹、死节之人,作《广陵对》三千言,博综古今,天下奇文字也。
性质直,不饰容止,疾当时所为阴阳拘忌、释老神怪之说,斥之不遗余力。
而遇一行之美、一文一诗之善,则称之不置。
先生,家大人之所推服也。
其学其行,窃闻于趋庭之日久矣。
虽不能文,尚欲扬榷而陈之,以告后之君子。
(选自《王文简公文集》,有删节)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助书贾鬻书于市鬻:
卖
B.先生往谒谒:
拜见
C.称之不置置:
置办
D.尚欲扬榷而陈之陈:
陈述
答案 C
解析 “置”在此处为“放弃”的意思。
先生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非常好学。
贫困没有钱买书,就帮助书商在街上卖书,趁机把经史百家的经典书籍都读遍了,而且他有过目不忘的才能。
朱文正担任浙江提学,先生前去拜访他,回答叙述扬州割据的现状和为气节而死的人。
写了三千字的《广陵对》,广泛地综合古今之事,这篇文章可以成为天下奇文了。
先生性格质朴耿直,不修饰自己的衣着、举止。
痛恨当时社会上流行的阴阳禁忌、佛教、道教那些神怪的学说,不遗余力地驳斥它们。
但是一旦遇到美好的行为,好的文章和诗句,就称颂有加不愿放弃。
先生,是我父亲非常推崇佩服的一个人。
他的学问,他的品行,私下听闻父亲的教诲很久了。
我虽然不擅长写文章,还是想约略举其大概,扼要陈述他的事迹,来告诉后辈君子。
含义
古汉语中的一词多义是一个普遍现象,即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含义。
示例
谢
(1)阿母谢媒人(《孔雀东南飞 并序》)推辞,谢绝
(2)乃令张良留谢(《鸿门宴》)辞谢
(3)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廉颇蔺相如列传》)道歉,认错
(4)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鸿门宴》)道谢
(5)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东南飞 并序》)告诉,劝诫
续表
1.代入法。
将所给义项带入各自的语境中,如解释通顺就是正确的义项。
2.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断。
多义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含义自然不同,语境对理解一词多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语境可分为句子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所谓内部语境指的是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所谓外部语境就是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言的大语境,即上下文的语言环境。
1.有些句子中的实词词义可以借助句子内部语境来推断。
例如:
辨析下面一组加点字的实词义
①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②(屈原)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简析]①的“应”搭配对象为节拍之“节”,“应节拍”即为“随着节拍、和着节拍”,可释为“随着,和着”。
②句中的“应”和“对”连用,都处于谓语动词的位置上,而“对”为“回答”之意,故“应”为“应答”。
2.有些句子的实词还需借助句子外部语境来推断,才能上下贯通,例如:
辨析下列加点字的用法
①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
②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简析]两句话同出苏轼的《石钟山记》,很多人把两个“言”,都理解为“说”。
①句根据前文语境可知,郦道元对石钟山的命名有自己的看法,只是在观点表述上说得不够详细,由此推知此“言”为“叙述”之意。
②句我们联系整篇文章的语言环境及历史背景来看,渔工水师大多文化水平较低,所以渔工水师虽然知道石钟山命名的真实原因,不是不能说,而是不能用文字记载下来。
故此处的“言”应理解为“记载”较为准确。
3.根据句子结构来分析。
文言文中的句子对仗的比较多,可以根据句式的这一特点来进行分析。
在同一位置;上词语意思相同、相对或相反。
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结构特点推知词义。
例如:
①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②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③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④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⑤通五经,贯六艺
⑥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简析]①句从句式结构来看,属于对仗,“忠”和“贤”相对,“用”和“以”相对;“忠”和“贤”同义,那么“用”和“以”同义,故“以”的意义就是“重用,任用”的意思。
②句中“怀”与“握”同义,则“瑾”和“瑜”也同义,均指“美玉”。
③句从句式结构来看,也属于对仗句,“六国”与“秦”相对,“灭”与“族”相对,由此可推知,“族”就是“族灭”的意思。
④句中“亡”与“北”同义,均指“因打了败仗而逃跑的人”。
⑤句中由“通”可知“贯”的意思为“通晓,精通”。
⑥句中前后两个分句意思相反,“忧劳”的意思“忧思劳苦”可推知相反的意思是“安逸享乐”。
4.联系课文内容推断。
考查的实词一般都会在课文中出现过,可以联系课文内容来进行联想、推断。
如“使老弱女子乘城”与《氓》“乘彼垝垣”中,两个“乘”的意思都是“登上”的意思。
运用此种方法的前提是:
对课本上学过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要善于归纳总结,分类记忆,记忆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多记例句,对于典型语句,一般要能做到出口成句,并对其意义、用法等特点了如指掌。
这样,在遇到某个文言词语的时候,就可借助所学知识进行比照推断。
文言文题目在课外,出题在课内。
例题:
翻译下列句子
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结发:
束发。
古代男子自成开始束发,因此指初成年。
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孔雀东南飞》
岁凶,横道杀伤(2017年天津卷)我们的必修三高中文言文全能达标《劝学》那一课后面的考题。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凶:
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齐人追亡逐北北:
指败逃者。
追亡逐北,流血漂橹《过秦论》
5.联想成语推断。
不少成语源自文言文,其中的字词在意义和用法上较多地保留了古汉语的特点,可借助这些成语中的意义来推断文言实词的意义。
如“登高而呼,声非加疾也”中的“疾”字,借助成语“疾风知劲草”中的“疾”字推断出是“强”的意思。
当然,这是我们的课文《劝学》中的句子。
例题:
①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②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③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简析]①句中的“薄”字,可借助成语“日薄西山”中的“薄”字来推断,“日薄西山”中的“薄”为“接近”之意,那么①句中的薄字也可用“接近”试解。
②句中的“速”字,可借助成语“不速之客”很容易推断出是“招致,招引”的意思。
③句中的“责”字可由成语“求全责备”推知是“寻求,寻找”之意。
再如:
吾亦望汝副其此心──名副其实(副,符合)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运斤成风(斤,斧头)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殚精竭虑(殚,竭尽)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焉──一蹴而就(蹴,践、踏,用脚踢)
在官清恪,未尝问私──恪尽职守(恪,谨慎而恭敬)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左转·郑伯克段于鄢》——金城汤池(城:
城墙)
於予与何诛《论语·公治长》——口诛笔伐(诛:
谴责)
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庄子·运斤成风)——听其自然听之任之听天由命悉听尊便(听:
任凭;随)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庄子·百川灌海》——山穷水尽穷途末路(穷:
极也)如今我看到了您的无边无际难以穷尽
何许子之不惮烦《孟子·许行》——肆无忌惮(惮:
害怕;畏惧)
6.辨析词性推断。
根据词语在文言句子中的位置,推知它的词性,根据词性进而推知它的实词词义。
例如:
①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②带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简析]①句也为对仗句,“据”与“拥”相对,“固”与“地”相对,“地”是地方之意,名词,那么“固”也是名词,据此推断“固”为险固的地方之意。
②句也为对仗句,“帽”与“环”相对,“带”与“腰”相对,“带”为动词,“腰”也为动词,“腰佩”之意。
7.从通假字角度来推断。
在本义和引申义都解释不通的情况下,可考虑是否从通假字的角度来推断。
如“若其衣服节俭而众说也”一句,“说”若按照“陈述、诉说”“说法、主张”“劝说”等意思解释,显然文意不通,由“众说”的搭配,可以从通假角度考虑,根据音同音近、字形相近的特点推断“说”通“悦”,意思是“高兴”。
8.语法分析推断
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是由副词充当。
根据它们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
例如:
辨析下列一组“信”字的用法
①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②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③信义著于四海④怀信侘傺
[简析]①句“信”处在谓语动词“知”之前,作状语;既作状语,那么一定是副词,进而推断它为“确实”之意。
②句“犹”是副词,作状语,“信”处在谓语的位置上,是动词,为“相信”之意。
③句“著”为谓语动词,“信义”处在主语的位置上,为名词,故“信”为“信誉”之意。
④句“怀”为动词,处在谓语的位置,“信”处于宾语的位置,所以“信”为“忠诚”之意。
9.借助字形推断
汉语属于表意文字,对于一些词的意思可以通过字形特征来进行推断,例如:
①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②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③饥岁之春,幼弟不饷;穰岁之秋,疏客必食
[简析]①句中的“组”是以“纟”为偏旁,可以知道词义和绳索有关,前边有“系”(捆绑)燕父子,由此可以推知“组”的意思为“带子,绳索”。
②句中的“析”字由“木”和“斤”两部分组成,而“斤”在古汉语里是“斧子”的意思,用斧子把木头劈为两半,在结合前边“分”“离”为些字的意思,就可推断出“析”的意思为“分开”。
③句中的“饷”字从字形上看,是以“饣”为偏旁,前有“不”字,再对应后面的“食”字,可知道这是一个动词,并可以推断出“饷”的意思是“给饭吃”。
[2017·湖南长沙一中、师大附中等六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问题。
开封民争鹑杀人,王安石以为盗拒捕斗而死,杀之无罪,晋卿曰:
“是斗杀也。
”登州妇人谋杀夫,郡守许遵执为按问,安石复主之,晋卿曰:
“当死。
”事久不决,争论盈庭,终持之不肯变,由是知名。
开封有百姓为争鹤鹑而杀人,王安石认为是强盗拒捕争斗而死,杀之无罪,韩晋卿说:
“这是斗殴杀人。
”登州有个妇人谋杀了丈夫,郡守许遵负责审理此案,王安石又主持审理,韩晋卿说:
“应当判死罪。
”此事长期不能判决,满朝大臣为此争论不休,韩晋卿始终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因此而闻名。
解析 盈:
满。
此处指争论不休。
借助成语联想法可推测其意。
如“热泪盈眶”,“盈”是“充满”的意思。
神宗称其才,每谳狱虽明,若事连贵要、屡鞠弗成者,必以委之。
尝被诏按治宁州狱,循故事当入对,晋卿曰:
“奉使有指,三尺法具在,岂应刺候主意,轻重其心乎?
”受命即行。
神宗称赞他的才干,每当案情虽然明确,如果事关权贵显要、屡审不能定案的,必将其交付韩晋卿审理。
曾经受诏命审理宁州狱案,按照惯例应当入宫回答皇上的提问,韩晋卿说:
“奉旨行事,法律具在,岂能探询君主的心意,影响心里的判断呢?
”接受诏命就立即执行。
解析 狱:
案件。
借助代入法,可推断不合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言文 实词 推断 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