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docx
- 文档编号:30181510
- 上传时间:2023-08-05
- 格式:DOCX
- 页数:28
- 大小:41.33KB
宁夏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docx
《宁夏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宁夏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
宁夏“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
【作者:
|发布日期:
2010-11-2208:
48:
00】(征求意见稿)
自治区卫生厅
(2010年10月)
2011年-2015年,是宁夏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奋力推进跨越式发展、加速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攻坚时期。
为加快推进卫生事业科学发展,全面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任务,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全区“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卫生事业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卫生发展成就、主要经验与存在的问题
“十一五”期间,我区以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核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着力推动公共卫生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基层医疗救治服务体系和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努力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卫生改革取得了新的突破性进展,卫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不断提高,规划目标和任务如期实现。
(一)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明显提高。
2009年底,全区人均期望寿命74.4岁,比2005年提高1.4岁;孕产妇死亡率由2005年的43.40/10万降至21.99/10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婴儿死亡率由25.75‰降至15.86‰,提前达到《两纲》目标;法定传染病发病率继续下降,城乡居民健康状况进一步改善。
(二)卫生资源总量不断增加。
全区卫生机构总数1602个,医疗机构床位数22142张,每千人口床位数.39张,卫生人员3.41万人,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4.53人,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三)公共卫生取得重大突破。
建立了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信息报告系统,传染病网络直报率达90.87%,传染病报告发病率297.58/10万,处于我国西部地区平均水平,甲肝、病毒性脑膜炎等传染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脊灰、白喉无病例报告,结核病发病率每年递降1%,建立了包虫病防治机制并有序开展了病人管理和治疗工作,慢性病防治范围扩大并逐步规范。
健全了自治区、市、县、乡(社区)、村五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实现了以村为单位扩大免疫规划全覆盖,将原接种5苗预防7病扩大为接种13苗预防15病。
加强了疾控机构实验室规范化建设和管理,自治区CDC检测项目由208项增加到432项,13个领域364个检测项目获得国家计量认证资质,全区17个市、县级CDC通过自治区级实验室计量认证,认证率达72%。
实现了以省为单位消除碘缺乏病防治工作阶段目标,布鲁氏菌病、地方性氟中毒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控制和消除目标。
实施了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妇幼卫生“四免一救助”惠民政策,开展了9类33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农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全覆盖行动。
产妇住院分娩率、孕产妇系统管理率、7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分别为96.31%、92.30%和84.59%。
卫生监督执法覆盖率达到98%以上,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达到95%,食物中毒得到有效控制。
鼠间鼠疫、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传染病得到有效防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得到了有效及时处置。
(四)药品“三统一”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在全国率先开展了以省为单位的药品统一招标、统一价格、统一配送的“三统一”改革。
二是编制了全区各级医疗机构基本用药目录,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全部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药品价格总降幅达到40.71%,医用耗材价格平均降幅达到42.71%,减轻了群众医药费用负担,理顺药品供应渠道,遏制医药购销领域不正之风,撬动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三是建立了覆盖全区城乡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国家建立基本药物制度提供了经验。
(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在改革中不断完善,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一是积极开展公立医院改革,制定了卫生资源配置标准和区域卫生规划,加强了重点临床专科建设,进一步完善了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二是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得到完善,全区已有县级医疗机构87个,乡镇卫生院242所,村卫生室2474所,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员3123人,乡村医生3902人。
三是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框架基本建立,已建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36所,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8所,社区卫生服务站118所,共有社区卫生服务人员1516人。
四是采取“培养一批、下来一批、进来一批”等措施,不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队伍素质。
五是落实公共卫生经费补助政策,全面实行绩效考核,“六位一体”服务功能不断完善,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
(六)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逐步健全。
建立健全了职工医疗保障体系、城镇居民医疗保障体系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障体系,全区22个县(市、区)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覆盖,参合率达到94.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建立了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对农村特困户和特重大疾病实行医疗救助,初步解决了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问题;建立了城市贫困人群医疗救助制度,将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和慢性病等纳入救助范围,缓解了贫困居民看不起病的问题;实施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试点项目,免费为城乡居民提供30种疾病、74种药品的基本医疗服务,实现了“小病不出村,治病一元钱”的目标。
(七)中医药事业快速发展。
县级以上中医医院由17个增加到18个,床位数由1391张增加到1940张,成立了自治区回族医学研究所;有国家级重点中医专科5个,国家中医特色专科23个,自治区重点专科27个,形成了完整的中医专科体系;实施“三名三进”工程,85%的乡镇卫生院设有中医科,77.6%的村卫生室、4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能提供中医药服务。
(八)卫生科技水平明显提高。
十一五期间先后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71项,特别可喜的是公共卫生科研取得重大成果,填补了省部级一等奖的空白。
已建立3个部委级重点学科,8个自治区级重点学科,7个自治区级医学优势专科。
开展了介入治疗、人体器官移植、造血干细胞移植、人类辅助生殖等新技术、新业务。
针对影响农村居民健康的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病、多发病,面向基层推广应用20项安全有效、价廉方便、成熟实用的适宜技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九)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
一是基层卫生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完成了23个县级综合医院和中医医院、238个乡镇卫生院、1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2474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
二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新建的自治区人民医院新区医院、自治区卫生监督所投入使用,新、改扩建了自治区中医院以及3个市级综合医院、4个市级中医院和9个妇幼保健院(所),开工建设自治区儿童医院、自治区精神卫生中心和自治区血液中心。
三是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卫生服务条件,全区卫生机构拥有固定资产总值达到41.12亿元,比“十五”末增加23.17亿元,增长1.29倍,年平均增长幅度达25.8%。
(十)卫生投入总量空前增长。
2009年全区卫生事业费达到12.99亿元,是2005年3.92倍;人均卫生事业费由55.45元增加到207.83元,是2005年的3.75倍;卫生事业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由2005年的2.08%增加到2009年的3.04%;全区卫生总费用达72.7亿元,政府卫生支出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居民个人医疗卫生支出由51.96%下降到了44.37%。
(十一)主要经验。
一是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卫生事业发展,确立了政府在卫生发展中的主导地位,按照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形成了“夯实基础,加强基层,着力基本,改革创新,持续发展”的卫生改革思路,初步实现了群众“有地方看病,有人看病、有钱看病和方便看病”的目标。
二是改革创新,强力推进药品“三统一”工作为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打下了坚实基础,从推行药品“三统一”到将药品“三统一”政策与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科学衔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配套管理文件,并促成了以自治区为单位网上集中统一招标采购,中标价较国家发改委最高限价降低51.2%,提前实现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我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全覆盖。
三是加快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将国家9类22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调整为9类33项,扎实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成效明显。
四是加大基层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巩固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缓解了看病贵问题,积极争取中央的支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形成了有87个县级医疗卫生机构、242所乡镇卫生院、2474所村卫生室和136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组成的县、乡(社区)、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城乡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5元,免费为城乡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并实行绩效考核,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重点转向公共卫生,工作重心下移,服务更加主动,服务效率明显提高。
(十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我区卫生资源虽总体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优质资源不足,而且资源配置不合理,城乡之间、山川之间差距明显,银川城区每千人拥有医院床位7.85张,高于上海,而红寺堡区每千人拥有医院床位仅为1.21张。
从卫生人力资源来看,基层卫生机构不仅人员数量不足而且技术水平达不到要求。
同时,卫生投入总量、地区间投入,医疗与公共卫生之间的投入差距拉大,医疗费用增长过快,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个人卫生费用负担比例偏高,影响医疗公平,制约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二是重点传染病包括结核病、病毒性乙型肝炎、痢疾还处在较高的发病水平,鼠疫、布氏杆菌病、包虫病等地方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严重威胁人民健康,防治形势依然严峻,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与实际需要还有很大差距。
三是基本医疗保障水平低,管理和服务滞后,城镇居民和农民保障差距较大,尚有13个县(市、区)新农合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未达到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
四是中医药服务规模小,服务弱化,中西医结合学科优势不强,农村中医药工作薄弱,名老中医青黄不接,基层中医药人员学历层次偏低,技术水准不高、研发能力还较弱。
五是基层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不足,卫生队伍结构不合理,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卫生机构严重缺编,难以适应医改的要求。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仍不健全且普遍存在设备短缺问题,乡镇卫生院普遍没有职工宿舍和锅炉房,设备配备与国家标准也有很大差距,1914个村卫生室需要改变“民办公助”的现状,加大政府投入,集体建设。
此外,我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历史欠账较多,随着全区人口和医疗卫生服务量的增加,人员编制紧张的问题日渐突出。
全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516人中545人属临时聘任,仅有322人具有全科医生和护士岗前培训合格证书;按照中央和自治区编办文件,全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核定编制1838人,但2008年自治区核定的人员编制数只有618名,目前实际落实编制383名,严重影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正常运行。
全区乡镇卫生院3123人中,大学学历占6.34%、专科学历占47.5%、中专学历占30.3%;无学历占15.9%,55岁以上的人员占35%;现有村医3797名,60岁以上的人员占13%;2006年自治区重新核定乡镇卫生院的编制总数为3278名,较核定前减少了922名,而且在核定编制范围内还缺396人。
六是医疗卫生机构债务负担过重,普遍缺乏活力,卫生信息化严重滞后,卫生改革与医疗机构监管的难度加大,卫生产业没有形成规模。
我区医疗卫生机构在改善医疗条件、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因地方财政困难,配套资金难以落实,致使县级以上医疗机构负债24亿元,乡镇卫生院负债5120万元。
医改后推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医疗机构收入大幅度降低,基本医疗服务政府补偿机制尚未健全,过度医疗和过度需求明显,全区总体发病率下降了0.38%而住院率上升了3.8个百分点。
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在“十二五”期间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卫生发展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一)卫生发展形势
1、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为新阶段卫生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十一五”期间我区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和近两年的新医改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和物质基础,跨越式发展思路更加清晰,发展的浓厚氛围已经形成,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的动力和合力不断增强。
2、党中央、国务院作出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部署,为促进卫生事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我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转型为主线,把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举措,加大了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为卫生改革提供资金和项目支撑。
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把“打造黄河金岸、建设沿黄城市带经济区”作为宁夏发展的重大战略,为卫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条件。
3、我区卫生发展在面临良好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
一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健康期望越来越高,卫生服务需求不断扩大与利用不足的问题将长期存在,不能满足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卫生改革的紧迫性更加突出,难度不断加大。
二是我区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60岁以上老年人在2015年将达到12.48%,社会保障和养老服务将成为重点,群众疾病负担将继续加大。
三是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2015年我区城市化率将达到55%,而且工业化和吊庄移民工程的实施,环境问题凸显,生态破坏、职业危害、意外伤害、社会安全等问题将更加突出,生活环境、就业与社会保障、交通、住房、教育等问题导致的精神压力将加大。
四是疾病传播不受国界省界限制,我区将长期面临感染性疾病、乙型肝炎、结核病、传统性病、艾滋病、新发传染病的威胁,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心脏病、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将继续上升,重大公共问题如饮水安全、职业安全、食品与药品医疗安全问题将日益凸显,健康危险因素将继续增加,不良生活方式将成为人类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地域生态多样性、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将进一步导致地区间健康和资源配置的难度加大,卫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将继续存在,健康公平和弱势人群的医疗问题仍然将是社会热点,卫生工作任务将更加繁重。
五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卫生管理职能分散,部门之间的协调难度加大,难以统筹卫生资源,也难以促进医疗服务体系和医疗保障体系之间的协调发展,各级财政卫生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尚未形成,卫生投入政策落实难度大,优质卫生资源不足、结构不均衡、质量不高、布局不合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条件差,卫生技术人员数量少、服务水平低的问题和基层群众看病就医的问题难以很快解决,仍然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
六是公立医院改革深层次矛盾逐步显现,维护其公益性的体制机制尚未建立,改革难度逐步加大,医疗保障筹资水平总体偏低,医疗体制和发展机制亟待突破。
(二)卫生改革与发展任务
1、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优先满足群众基本的医疗卫生需求。
加强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建立和完善区域内医疗机构的分工协作和双向转诊机制,继续完善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制度。
加强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强化医疗质量管理和医疗服务监管。
加强医学人才特别是全科医生培养,完善鼓励全科医生长期在基层服务政策。
2、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继续扩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逐步将食品安全、职业卫生、餐饮卫生、卫生应急等重点任务和能力建设纳入服务项目。
继续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健全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网络。
加强覆盖城乡的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体系。
加强妇幼卫生体系、精神卫生防治网络和采供血机构建设,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
积极防治重大传染病、慢性病、职业病、地方病和精神疾病,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大力推进全民健康教育行动。
3、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巩固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积极探索城乡一体化的医疗保障制度,进一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
扩大医疗救助范围,支持所有贫困人群的参保,并对医保补偿后群众仍难以负担的医疗费用给予补助。
开展惠民医疗服务,推进支付方式改革,做好异地就医和就地结算服务。
4、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基础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础上,适当增加我区基本药物统一配送品种和数量,规范基本药物的使用,逐步取消药物加成,建立政府补偿机制,坚决治理医药购销领域中的商业贿赂,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建立药品安全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确保药品质量和安全。
5、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探索形成各类城市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合理分工和协作格局。
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建立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加强公立医院规划管理,优化公立医院结构和布局,新增医疗资源重点向农村和城市社区倾斜,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举办医疗机构,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促进医疗机构之间的有序竞争,满足群众多样化的健康需求。
6、坚持中西医并重,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
进一步完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积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基本建成中医药继承与创新体系,提升农村、社区中医药服务能力和中药产业发展水平。
充分发挥中医药和回族医药在疾病预防控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服务中的作用。
加强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和中医院建设,组织开展中医药防治疑难疾病的联合攻关。
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
采取扶持中医药发展政策,促进中医药继承和创新。
三、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卫生发展的指导思想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夯实基础,加强基层,着力基本,改革创新,持续发展”的思路,努力促进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促进社会经济与人民健康协调发展,改善健康公平,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坚持改革与发展统一、公平与效率统一,不断健全制度体系,加强监督管理,创新体制机制,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以新医改为主线,积极落实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各项措施,维护卫生事业的公益性,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的差别,努力实现群众“有地方看病,有人看病、有钱看病和方便看病”的目标。
(二)基本原则
一要坚持以人为本、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原则,把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以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为中心,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根本出发点,建立健全惠及城乡居民的卫生服务和医疗服务机制,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努力实现宁夏全民病有所医。
二要坚持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原则,加强政府在制度、规划、筹资、服务、监管等方面的职责,坚持政府在发展卫生事业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有序竞争机制的形成,提高医疗卫生运行效率、服务水平和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医疗卫生服务。
三要坚持预防为主,实现医学模式由以病为本向以人为本,由治疗为主向预防为主的转变,把卫生工作重点放在基层和农村,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和农村卫生的投入和支持力度。
四要坚持统筹城乡、区域共同发展、不断开拓创新,适度超前和量力而行的原则,适应城镇化进程,明确目标、突出重点、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改革,在建立新机制方面有所突破,保证卫生事业与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和小康社会建设同步发展。
四、发展目标和主要指标
(一)总体目标
到2015年,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全国中上等水平,城乡居民,实现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覆盖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得到普及,公立医院改革取得突破,不断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卫生发展水平与自治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二)主要指标
目标1主要健康指标
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6岁,比2010年增长1.6岁;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20/10万左右;婴儿死亡率降至12‰以下。
目标2重点疾病控制指标
艾滋病感染保持低流行态势,免费抗病毒治疗覆盖率达到85%;性病年报告发病率增幅控制在5%以内;巩固结核病控制策略覆盖率100%;新涂阳患者发现率和治愈率分别维持在70%、85%以上;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发现率达50%,治愈率达到并维持在60%以上。
完善扩大国家免疫策略,疫苗针对疾病以乡为单位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90%;继续维持无脊灰状态;实现消除麻疹目标;人群乙肝发病率进一步下降,10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控制在1%以下。
全区100%的县、市(区)保持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包虫病、布病等人畜共患疾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有效防止动物鼠疫疫情蔓延,控制人间鼠疫疫情发生;早期预警和控制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其他突发急性传染病疫情。
目标3慢性病控制指标
慢性病防治范围逐步扩大,精神卫生、农村癫痫、乳腺癌和宫颈癌筛查、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慢性病综合干预、肿瘤随访登记等项目覆盖范围扩大;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率达50%,精神分裂症治疗率达到80%,儿童和青少年精神疾病和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降到10%,农村癫痫防治项目覆盖率达90%,癫痫病人的规范管理率达85%,以县为单位乳腺癌宫颈癌筛查项目覆盖率达80%;成人每年血压测量率及35岁以上成人每年糖尿病监测率达到60%。
目标4妇女儿童保健指标
全区住院分娩率、孕产妇系统管理率、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新生儿疾病筛查率、婚检率分别达到95%、90%、85%、85%、75%。
目标5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指标
食品安全重大事故查处率达到100%;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建设实现以县为单位全覆盖,食源性疾病监测覆盖全区人口;住宿业量化分级管理率达到95%,游泳场所达到100%,沐浴场所达到70%,美容美发场所达到60%。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监督覆盖率100%;职业健康监护率达到70%以上,职业病危害项目评价率达到40%以上。
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监护率达到100%,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率达到85%。
目标6中医药事业发展指标
建立起覆盖城乡,服务功能完善,中医特色突出,适应群众需求的中医药医疗服务体系和中医药教育、科研创新体系。
全区中医医院、综合医院中医病床达到3000张,每千人口拥有中医病床数0.49张;全区中医药技术人员达到3525人,每千人口拥有中医药人员0.58人;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总数的10%;70%以上的县、市级中医医院达到二级甲等标准,自治区中医医院、银川市中医医院达到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标准;城乡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完善,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和中药房建设达到100%,95%的村卫生室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能提供中医药诊疗服务,中医药服务在卫生服务总量中的比重提高5%-10%。
中医药人才队伍壮大,结构优化。
中药产业发展形成规模化、标准化和现代化格局,回医药研究与开发及临床应用有新突破。
目标7卫生科技与人才开发培养指标
自治区设立不少于10项重大卫生科学技术研究专项,新建3-5个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和1-2个部级重点实验室,建设7个自治区级重点学科,使重点优势学科达到14个,实施卫生人才“1311”工程,培养10名在西部地区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30名自治区级学科带头人,100名县级学科带头人和1000名基层 全科 医师骨干。
实施“二补三定向”,为乡镇卫生院定向招收150名医学本科生、定向招聘150名全科医生,为村卫生室定向培养3000名具有大专学历的村医,实施乡镇卫生院招聘执业医师项目,为乡镇卫生院培养200名执业医师。
目标8医疗卫生服务指标
按照“一乡一院、一村一室、完善社区、办好县级”的目标,每个村有一所合格的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标准化率达到90%。
19个县级综合医院、238个乡卫生院、16个农场卫生院、2474个设在存部的村卫生室和17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宁夏 十二 卫生事业 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