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万亩苜蓿种植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文档编号:30177541
- 上传时间:2023-08-05
- 格式:DOCX
- 页数:35
- 大小:40.06KB
6万亩苜蓿种植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6万亩苜蓿种植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万亩苜蓿种植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6万亩苜蓿种植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3
1.1项目概况3
1.2生产规模与产品产量3
1.3示范项目建设内容和措施3
1.4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4
1.5项目效益分析4
1.6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4
1.7主要技术经济指标5
第二章项目背景与建设的必要性7
2.1项目建设的背景7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8
第三章项目建设条件11
3.1建设单位基本情况11
3.2项目区概况11
3.3社会经济状况及基础设施11
第四章市场分析12
4.1苜蓿产品市场供应预测12
4.2苜蓿产品市场需求预测15
4.3苜蓿价格现状与预测18
4.4苜蓿市场竞争力分析19
第五章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20
5.1建设规模20
5.2产品方案20
第六章项目建设方案21
6.1项目区分布21
6.2工程方案21
6.3技术方案23
第七章项目实施进度计划30
第八章项目组织管理与劳动定员31
8.1项目组织管理与劳动定员31
8.2管护制度32
第九章环境影响评价33
9.1项目区环境现状33
9.2环境影响分析33
9.3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34
9.4环境影响评价34
第十章消防、安全、卫生、节能、节水措施35
10.1消防35
10.2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35
10.3节能、节水措施35
第十一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37
11.1投资估算37
11.2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38
第十二章效益分析39
12.1经济效益分析39
12.2社会效益41
12.3生态效益42
第十三章风险分析44
13.1项目主要风险因素识别44
13.2风险程度分析44
13.3防范和降低风险措施44
第十四章结论与建议46
14.1结论46
14.2建议46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
6万亩苜蓿种植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项目性质:
新建
建设地点:
项目主管单位:
项目建设单位:
建设期:
1.2生产规模与产品产量
示范基地项目建设面积6万亩。
建成后生产能力如下:
种植苜蓿6万亩,年产干草捆6万吨(亩产干草1000公斤);
1.3示范项目建设内容和措施
1.3.1农业措施
土地改良种植6万亩,道路建设180公里,其中主干道60公里,机耕道120公里;
1.3.2水利措施
滴灌系统120套,单个系统控制面积500亩;
1.3.3林业措施
防风林网建设1000亩;
1.3.4其他
采购苜蓿种子6万公斤并进行定植。
1.4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万元。
资金来源:
(1)建设单位自筹资金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0%;
(2)申请银行贷款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0%。
1.5项目效益分析
通过示范基地建设,建立苜蓿种植基地6万亩,每亩苜蓿干草平均产量按1吨计算,每吨1550元,亩产值1550元,项目正常年可实现销售收入9300万元。
1.6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6.1政策性文件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20140年中央1号文件)
(3)国务院2007年《关于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和《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
(4)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32号)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2003)
(6)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林业发展的意见(2004年8月16日)
1.6.2法规和条例
(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
(7)《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防沙治沙若干规定》
1.6.3规范标准
(1)《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2006
(2)《绿洲防护林体系建设技术规程》LY/T1682-2006
(3)《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GB/6000-1999
(4)《造林作业设计规程》LY/T1607-2003
(5)《林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范》(国家林业局计资司,2006年)
(6)《节水灌溉技术规范》GB/T50363-2006
1.7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详见表1.1。
表1.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备注
1
建设规模
万亩
6
2
项目建设期
年
3
3
项目总投资
万元
3.1
建设投资
万元
3.2
建设期利息
万元
3.3
铺底流动资金
万元
3.4
投资方向调节税
万元
4
资金筹措
万元
4.1
自有资金
万元
4.2
银行贷款
万元
4.3
中央财政资金
万元
4.4
地方财政配套
万元
5
财务估算
正常年
5.1
年销售收入
万元
5.2
年总成本费用
万元
5.3
年利润总额
万元
6
财务评价
6.1
财务内部收益率
%
6.2
财务净现值
万元
6.3
动态投资回收期
年
6.4
静态投资回收期
年
6.5
投资利润率
%
平均值
7
社会效益
7.1
增加就业人数
人
367
7.2
增加中、高产田面积
万亩
6
7.3
单位面积增收
元/亩
第二章项目背景与建设的必要性
2.1项目建设的背景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我国要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战略,表现了党和国家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
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实施好、贯彻好,关键在农村、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
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是农业、农村和农民全面协调发展的需要。
农业综合开发是政府支持农业发展,改善农业资源利用,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战略性政策措施,在农村和农业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财政支农方面,既是实实在在的用于农村和农民的专项投入,又是引导农民和其他社会资金增加农业投入的良好平台,势必形成良性循环,实现企业增效、职工增收的目标。
在当前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背景下,农业综合开发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总体部署,立足农业综合开发的基本任务,围绕提高农业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促进职工增收的目标,着力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建设高标准农田,加强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职工科技意识和农业科技贡献率,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努力增加职工收入。
在农业综合开发中,要有针对性,即要抓住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抓住关键环节,采取综合措施,加强灌溉系统、农田道路、林网及培肥土壤等方面的建设,依靠农业科技进步,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企业增效和职工增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项目建设单位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大好历史机遇,决定高起点、高标准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区发展苜蓿产业,积极推进苜蓿产业向集约化、产业化方向发展,苜蓿在草田轮作、培肥地力、增强农业后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对于灌漠土,呈沙性,轻度盐碱化的土壤,适宜种植苜蓿。
苜蓿和小麦、其他粮食作物采取6~8年轮作,在经苜蓿更新的地内种植小麦,连续三年不施肥,各年小麦的增产幅度分别是40%,20%和10%。
苜蓿枝繁叶茂,对地面覆盖度大,根系发达入土深,能有效地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透水性,阻拦径流,防止冲刷,减少水土流失,对改善生态环境十分有利。
并且苜蓿一年种植多年收益,每亩净收入比小麦多600元以上,比玉米多450元以上,因此在西部大开发,调整种植业结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国家为支持和帮助落后地区发展采取了许多政策措施,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步。
实践证明,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是推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强有力的措施之一。
本项目通过申请银行贷款和建设单位自筹资金改善基本农田基础设施,从而为农垦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全面打开通道。
通过水利、农业、林业和科技等措施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和生态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对项目建设区低产田改造是非常必要的。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项目建设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需要。
本项目通过节水灌溉技术等有效措施,合理配置并高效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在满足项目区灌溉用水的同时,节约部分水源,以满足其它灌区生产、生活之需。
(2)项目建设的主要措施。
该项目通过对中低产田进行改造,修建灌溉系统、机耕路,同时全面推广科学施肥、增效有机肥及良种等技术,最终建成标准化的苜蓿种植基地,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各类农产品的质量,而且可以增强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效益,确保项目区经济良性发展。
(3)项目建设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增强产业化发展动力的需要。
本项目通过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培训等综合措施治理,使项目区的水利设施、农田机耕路得到完善,退化草场肥力得到提升,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科技示范推广工作得到进一步发展,从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农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夯实基础,增强产业化发展动力。
(4)项目建设是畜牧业的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畜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此同时畜牧业对饲草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国内饲草的供应量已经不能满足畜牧业发展的要求,很多牧区由于受枯草季节饲草的限制牲畜处于“夏长、秋肥、冬瘦、春死”的恶性循环之中。
由于苜蓿粗蛋白含量高、消化率高、富含维生素和各种矿物质。
苜蓿等优质植物蛋白饲料养奶牛也是保障原料奶质量安全,提高奶牛产奶量和牛奶品质的保证。
(5)项目建设的地区,气候条件适合优质农产品生产。
一是夏季高温昼夜温差大、冬季寒冷干燥的气候特征,有利于抑制部分病虫害的滋生蔓延和病菌虫卵的安全过冬,病虫害的发生率低;二是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农产品干物质的积累,产品品质好。
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
第三章项目建设条件
3.1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3.2项目区概况
3.2.1地理位置及范围
3.2.2水文气象
3.2.3地形、地貌及土壤
3.2.4水资源
3.2.5土地现状
3.3社会经济状况及基础设施
第四章市场分析
4.1苜蓿产品市场供应预测
4.1.1国内外市场供应现状
(1)国际市场供应现状
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是国际上牧草产品的主要出口国。
在美国紫花苜蓿已成为仅次于小麦、玉米的第三大农作物,目前大约有1000万hm2的紫花苜蓿草生产基地,年生产紫花苜蓿干草和紫花苜蓿混合干草1亿吨左右,年产值达数十亿美元,被誉为“现金作物”。
加拿大利用其西部沿海地区核电站产生的丰富热力资源,主要生产脱水苜蓿。
美国出口的牧草产品主要包括:
苜蓿、猫尾草、燕麦、苏丹草、狗牙根、多年生黑麦草和苇状羊茅等,平均每年向太平洋周边国家和地区约出口200万吨,其中,日本占89.6%、韩国占5.7%、台湾占4.5%、中国、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占0.2%。
加拿大每年约向日本出口50万吨左右,澳大利亚约50万吨。
见表4.1。
表4.1主要苜蓿生产国草产品出口现状表(2010年)万吨
美国
加拿大
中国
澳大利亚
200
50
0.5
50
根据最新资料,2011年上半年,中国已由苜蓿出口国转变为苜蓿进口国,截止2011年7月份,累计进口苜蓿产品15万吨。
(2)国内市场供应现状
我国主要生产的商品牧草产品为草捆、草粉和少量草块、草颗粒,总量约为230万吨。
其中商品苜蓿20万吨,商品羊草180万吨,沙打旺30万吨。
目前,已用于加工的牧草占人工种草资源的5%左右。
这些牧草产品主要用于规模较大的奶牛场、赛马场及特种动物养殖场,配合饲料用草和少量出口,而且加工较为粗糙,大部分草产品的规格和质量均不能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
4.1.2国内外市场供应预测
(1)国际市场供应预测
从国际方面看,日本、韩国、台湾和东南亚地区是国际市场上牧草产品的主要进口国和地区。
由于这些国家和地区耕地面积普遍有限,本土粗饲料生产不足,生产成本很高,因此需要进口大量的苜蓿等优质草产品。
尤其是日本、韩国,近年来大力发展畜牧业,肉牛和奶牛饲养量增长很快,对粗蛋白饲料需要旺盛。
因此它们必然会长期依赖对苜蓿加工产品的进口,并且进口量还将不断增加。
而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苜蓿出口国主要受劳动力成本、运输费用大等因素的制约。
目前,日本的苜蓿草产品90%从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进口。
因此为降低畜产品的成本,日本和韩国都希望从中国就近进口质量可靠、价格便宜的苜蓿草产品,这给我国的苜蓿草产品生产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2)国内市场供应预测
从国内市场来看,受国际市场和国内需求急剧增长的影响,我国草产业近年来也蓬勃兴起,虽未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但草业已见雏形。
对草产品需求量较大的主要是配合饲料生产厂家和规模较大的草食牲畜饲养企业等。
农区、半农半牧区依靠牧草改良中低产田、培肥地力,逐步形成了以干草和草粉等草产品为生产目的的草产品生产基地,加速了种植业结构的调整。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封山绿化,个体承包,以粮代赈”生态建设方针的落实,西部各省掀起了种草种树的新高潮。
草业在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以及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草业产业化不仅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而且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据有关专家分析和国外的生产实践,在各类畜禽的饲喂标准中,草产品在牛羊饲料中可占到60%,猪饲料中可占到10%~15%,鸡饲料中可占到3%~5%。
依据我国2007年饲料的产量12000万吨估算,若按5%~10%的添加量,就需要苜蓿草粉600~1200万吨。
同时,随着我国配合饲料产量以每年10%的速度增加,对草产品的需要量也将以每年100万吨左右的速度增加。
2006年底,全国禁牧、休牧草原面积达到13亿亩,如此大面积的禁牧至少需要800~2400万吨的饲草料支撑,为优质饲草料的生产加工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根据两院院士近年的考察论证,我国近期开发潜力较大的农牧交错带,即年降水量400mm等雨线左右,呈带状分布的森林草原带,包括11个省的150多个县,总面积约为5000万hm2,如将其中的2000万hm2建成高产人工草地和饲料基地,将形成1.5亿吨的生产能力。
我国草产品加工业发展虽然起步晚,但发展速度快,企业总设计生产能力超过500万吨,产业化格局雏形已初步形成。
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我国草产品加工企业超过390家,主要分布在北方省区,而且90%以上为民营企业,实际生产加工量约230万吨左右,其中国内省区间销售近100万吨,国内市场主要为上海、广州、北京等大中城市,出口份额近几年在大幅度缩减。
4.2苜蓿产品市场需求预测
4.2.1国内外市场需求现状
(1)国际市场需求现状
日本、韩国及台湾、香港等东南亚国家与地区是目前世界紫花苜蓿产品的主要消费市场,其年交易量已突破300万吨,交易金额大于5亿美元,其潜在市场容量在500万吨左右,交易金额将达10亿美元。
苜蓿草产品主要的进口国为日本、韩国、中国、及中国台湾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其进口量见表4.2.大多数富裕的伊斯兰国家,也是当今世界的主要消费市场之一。
如沙特阿拉伯麦加城每年仅在朝觐期间的宰牲节一天就要屠宰羊只达200万只,短时间内集中这么多羊只所需的饲草主要依靠进口的紫花苜蓿草饼。
表4.2主要苜蓿草产品进口国进口量表(2011年)万吨
日本
韩国
中国
其他
200
50
50
50
从产品质量看,目前国内草产品符合国际标准的数量还不多。
国际市场上通常要求粗蛋白含量在18%以上,尤其日本对产品质量十分挑剔。
因此产品质量仍是影响国内草产品出口的主要因素。
在国际市场上,约200万吨的牧草产品出口额已经被美国、加拿大占领。
我国目前的草产品流通量约130万吨,出口量更为有限。
据资料显示,我国草产品已由出口变为进口,在争取国际市场上仍有很大空间。
(2)国内市场需求现状
国内草产品市场需求主要集中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我国大中城市奶牛场,东南沿海、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大型乳品企业的奶牛养殖场,如上海光明、深圳光明、内蒙古伊利、蒙牛及福建长富集团等,以及各种养殖场的饲料需求;二是在饲料加工过程中作为植物蛋白替代动物蛋白的添加剂来源。
总需求量约为300万吨以上。
4.2.2国内外市场需求预测
(1)国内市场需求预测
苜蓿等饲料作物是畜牧养殖业特别是奶牛养殖业较为理想的饲料。
根据我国奶牛优势区域规划,奶牛存栏数从2000年的488万头增至2015年的1700万头,年均递增7.6%,至少需要470万吨草产品,约需要500~650万亩土地种植饲料作物。
2007年我国奶牛数量已达1050万头,牛存栏1.28亿投,羊存栏2.98亿只,如果逐步实现以优质牧草为主的饲料结构,则国内优质牧草饲料的需求将大幅度增长,总量达到5800万吨。
目前,我国奶牛、肉牛及肉羊每年对草产品的需求量近2800~3000万吨。
猪鸡配合饲料中以4%~5%的比例添加草粉,每年草粉需求量是250万吨,鸵鸟、鹿等特种动物养殖和水产养殖每年对草产品的需求量也在10万吨左右。
另外,在牧区,由于草原退化、沙化、盐碱化,贮草量减少,气候的异常变化,造成黑白灾的频繁出现,每年需要储备抗灾保畜饲草几百万吨。
同时,我国适宜冷季放牧的草地仅占全年放牧草地的24.3%,还有75%以上地区的牧畜冬季缺草,适于刈割调制储备过冬干草的草地只占全国草地面积的25%,这种草场季节性供草不平衡,就要求有大量的人工饲草为牧场在淡季提供必要食物,这又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国养殖业对草产品的需求量。
另外,苜蓿材产品是饲料蛋白质添加剂和替换动物性蛋白的主要来源。
2007年我国饲料产量约为12000万吨,若按5%~10%的添加量,就需要苜蓿草粉600~1200万吨,远超日本市场的需求量。
因此,苜蓿草产品的国内需大于求,缺口较大,市场潜力较大,发展前景广阔。
从国内市场来看,草产品的需求在不断扩大,较长时期内属于卖方市场。
近年来我国畜牧业持续快速发展,形成了世界最大的养殖生产体系,加之原有家畜的饲草需求,构成了庞大的国内草产品需求市场。
(2)国际市场需求预测
国际市场对苜蓿等草商品的年需量约1000万吨,仅亚洲地区就达700万吨。
亚洲苜蓿草产品的销售市场主要在日本、韩国和台湾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目前年进口苜蓿产品在300万吨左右,主要从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进口。
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年需求量500万吨左右,其中日本400万吨,韩国约为60万吨,供需缺口200万吨以上。
表4.3亚洲主要苜蓿进口国需求量预测表单位:
万吨
日本
韩国
中国台湾
其他
400
60
40
200
近年来,我国政府和企业对苜蓿规模化种植和加工的重视,引起了这些苜蓿产品主要进口国的关注,并开始将原进口国的部分份额转向中国,国际市场前景和空间十分广阔。
关键是如何形成规模化生产,只有坚持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管理、现代化生产,提高质量和技术含量,树立品牌,形成稳定批量的市场供应态势,才能更好地开拓和占领国际市场;同时利用地理及气候优势、土地成本优势和劳动力成本优势,努力提高苜蓿草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这样我国苜蓿草产品出口的前景将是十分光明的。
4.3苜蓿价格现状与预测
4.3.1产品国内市场销售价格
目前我国苜蓿产品的生产数量有限,总量约230万吨,由于受土地面积、自然气候条件、资金投入和生产周期等方面的影响和限制,苜蓿加工产品的生产在相当时期内将保持供不应求的状况。
据国内有关资料和近期苜蓿产品的销售情况,国内苜蓿草产品售价多在1100~1500元/吨左右,优质产品可达到1500~1800元/吨左右。
4.3.2产品国际市场价格
国际市场苜蓿草产品由于总体上呈现供不应求态势,价格不断上扬,特别是优质商品草的价格涨幅更大。
据最新资料,目前国际市场上,每吨苜蓿草产品的价格在300~400美元之间,优质商品草的价格可达到500美元以上。
4.4苜蓿市场竞争力分析
近年来,紫花苜蓿及其它优质牧草生产已成为我国北方省(区)、特别是黄土高原地区农村经济中的新型支柱产业。
从国际市场分析,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诸国由于国土面积狭小,本土粗饲料生产不足,生产成本很高,需要进口大量的苜蓿草产品。
尤其是日本、韩国等国近年来大力发展畜牧业,肉牛和奶牛饲养量增长很快,对粗饲料需求旺盛。
因此它们必然会长期依赖对苜蓿加工产品的进口,并且进口量还将不断增加。
而美国、加拿大等苜蓿出口国由于受劳动力成本等因素的制约,不可能大规模增加出口,同时,还会受到来自我国苜蓿产品的竞争。
目前,日本的苜蓿草产品90%从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进口,这些国家的劳动成本高,距日本很远,运输费用大,因而使得苜蓿草产品的综合成本高。
因此,为降低畜产品的成本,日本和韩国都希望从中国就近进口质量可靠、价格便宜的苜蓿草产品,这给我国的苜蓿草产品市场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我国苜蓿生产企业必须扩大规模,形成稳定批量生产,提高质量和技术含量使产品多样化,这是保证我国扩大苜蓿草产品出口的关键;同时我们还要利用地缘优势、土地成本优势和劳动力成本优势,提高苜蓿草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我国出口苜蓿的前景将是十分光明的。
第五章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5.1建设规模
苜蓿种植示范基地面积6万亩。
5.2产品方案
建成后种植苜蓿6万亩,年产干草捆6万吨(亩产干草1000公斤)。
第六章项目建设方案
6.1项目区分布
公司计划改良6万亩低产田作为苜蓿种植基地。
6.2工程方案
项目田间工程包括土地改良、灌溉系统、道路建设、防风林网规划建设等几项内容,详见表6.1.
表6.1项目建设内容一览表
序号
建设内容
单位
数量
备注
1
土地改良种植
万亩
6
平整、翻晒、灌水压碱、种植、施肥
2
灌溉系统
套
120
管网、灌水器、首部
3
道路建设
Km
180
主干道、机耕道
4
林网建设
亩
1000
外围林网和小片林
5
苜蓿种子购置
万kg
6
6.2.1土地改良
土地改良工作主要是将原弃耕地进行机械推平、深翻、扶埂,激光平地机复平,翻晒垡,灌水压碱等。
要集中连片,最大可能的方便机械作业。
实施有效的耕作技术,可以充分发挥优良品种的内在优势,优化资源配置。
紫花苜蓿为温带植物,尤喜温暖、半湿润、半干旱的气候条件。
最适宜在地势高燥、平坦、排水良好、土层深厚、中性或微碱性沙壤土或壤土中生长。
较耐寒、耐旱、耐盐碱(紫花苜蓿可以在轻盐碱地上种植,土壤中盐分超过0.3%时即严重影响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
紫花苜蓿为深根性作物,土层厚有利于深扎根。
不宜种植在低洼及易积水的地块。
项目区土地土壤多以沙壤土质为主,呈微碱性,土层深厚、土地平坦,无积水,是适合紫花苜蓿种植的良好地区。
紫花苜蓿种子小,播种之前要精细整地,以彻底清除杂草,整地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出苗率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苜蓿 种植 示范 基地 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