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面试真题.docx
- 文档编号:30172039
- 上传时间:2023-08-05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28KB
初中语文面试真题.docx
《初中语文面试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面试真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语文面试真题
初中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初中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回顾上节课所学:
(PPT播放)
百草园:
美丽的景;有趣的事;善良的人;留恋而神往的感情。
三味书屋:
古朴的景;难忘的事;严厉而可亲的人;亲切温馨的情感。
2.请学生给百草园与三味书屋分别加形容词
美丽的百草园、神秘的百草园、诱人的百草园、有趣的百草园……
单调的三味书屋、自由的三味书屋、痛快的三味书屋、好玩的三味书屋……
(二)整体感知
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阅读的过程中思考以下问题:
(1)概括文中的故事
(2)初步感知先生形象
(三)深入研读
1.通过重点词句感知人物形象
分小组合作,交流探讨
(1)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明确:
严格……
(2)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明确:
仁慈……
(3)先生自己也念书。
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4)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明确:
沉浸于书中,对书的热爱……
2.有感情地朗读词句,体会人物心理和作者情感
(1)学生赛读,生生互评;体会人物心理和情感。
(2)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朗读,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3.对作者写作方法的探讨
(1)学生就重点词句探讨作者的写作手法:
如: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
”
讨论明确:
用神态及动作描写将先生酣畅入神的朗读描写得淋漓尽致。
(四)拓展探究
结合全文,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三味书屋”中的“三味”作何解?
不限制固定答案,请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对这几个问题的看法。
(五)小结作业
布置课下作业:
在课下以“我和鲁迅比童年”为题,写一篇记叙自己童年趣事的小文章,下节课进行交流。
板书设计
从百草园的到三味书屋
百草园——自由自在的百草园生活
三味书屋——苦中有乐的三味书屋生活
答辩题目解析:
1.结合你所报考的学科,请谈谈新课程标准和课程改革的关系,并说说你将如何执行。
【专业知识类】
【参考答案】
新课程标准是以学生为中心,在课程结构、课程功能等方面充分考虑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学习和实践的联系,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课程改革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核心是让学生参与。
实施时应注意尊重学生,还学生学习的自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给每位学生以期望和激励,让学生有成功感;优化教学环境,加强交流与合作,是一种传递落实教育理念的方案。
新课标和课程改革在本质上是相通的。
在执行的过程中我会注重以下几点:
首先,在教学方式上不断创新。
更多采用讨论式授课方式,让同学们充分参与到课堂中,培养其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其次,在教学环境上不断更新。
在教学条件允许的前提下,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定期带领同学们去参观博物馆、郊游等,在玩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感受力、观察力、总结力和表达力,寓教于乐。
最后,开展多样性的校园活动。
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开展读书活动、辩论活动、演讲比赛等,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来提高学习效果。
2.请谈谈你最不能接受教师哪种行为。
【结构化问题类】
【参考答案】
我最不能接受的教师行为是:
歧视和轻视学生。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教师的素质决定着学校的发展和教育的质量,教师的一言一行、道德品质、行为习惯都对学生有很深的影响。
因此教师的态度和举止对学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有的教师在不经意间的教育细节中透露出对学生的不尊重,尤其对成绩不太好的学生有歧视和轻视心理。
表现在:
武断地将学生以成绩划分为“优”“差”生,对他们从关注程度到言行态度上区别对待,在作业批改、座次编排、活动人选等问题上,都倾向成绩好的学生。
这些表现会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一些成绩不太好、学习吃力的学生可能会成绩越来越差,继而厌学、逃学、辍学;教师这样的区别对待也会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从而产生封闭自卑的心理,甚至出现厌世轻生的念头。
作为教师,应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对待学生应一视同仁。
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上的指导者,也是青少年思想品格上的引路人。
初中语文《社戏》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初中语文《社戏》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
社,指土地神及祭祀土地神的活动。
社戏,指在社中进行的有关宗教、风俗的戏艺活动。
在绍兴,社日演戏是由来已久的了,南宋时,陆游的“社日”诗中就已经有“太平处处是戏场,社日儿童喜欲狂”的题咏。
至清代,社戏成为戏剧的主要演出形式。
同学们,你们看过社戏吗?
好看吗?
你们喜欢吗?
如果你看过,那就请你把最有趣的情形展示出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假如你没看过,那我们今天就和鲁迅先生一起去看看他笔下的社戏是什么样的,是否也能引起你们对看社戏的向往。
(请学生分别谈谈有关社戏的课外体验,导入课程。
)
(二)跳读课文,品味语言
1.品味文章重点词语、句子或语段。
a.指导学生把自己认为精彩的、重要的词语、句子和语段勾画出来,然后进行旁批,写出自己的看法。
b.四人小组交流。
c.全班进行交流,讨论。
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如果学生找的地方不够准确,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旁批不够精确,老师要注意归纳,学生的发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2.学生把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来,质疑答疑。
课文最后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真的是豆好吃,戏好看吗?
(三)精读课文,问题探究
重点品评“偷豆”的是与非。
“偷”,一般意义上是“残酷、自私、遭人唾弃”的行为,那么在课文中,小朋友们“偷豆”是好还是坏呢?
我们是不是也该学习他们的这一行为呢?
【合作探究】学生讨论,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四)拓展延伸
“说说我的童年”(学生选择一件印象深刻的童年趣事来进行交流,要求叙述完整,声音洪亮,语调自然连贯,姿态大方)。
(五)作业
1.模仿月夜行船一段(11段)的景物描写,分别从色彩、声音、视觉、听觉、嗅觉各个侧面着笔,描写一段景物。
2.关注自己家乡的文化习俗,收集一种文化现象的资料,并作好笔记,在班上交流。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这句话该怎样理解?
【专业知识问题】
【参考答案】
“看社戏”和“偷豆吃”是在平桥村这块乐土上给“我”感受最强烈,印象最深刻的两件最大的乐事。
“我”永远不能忘记的是平桥村的老人和孩子那朴实、真挚的情谊和他们的勤劳善良、聪明能干的美德,再加上美丽动人的江南水乡风光,自由平等的气氛,人与人之间和谐、亲密的关系,这一切都是“我”在“那夜以后”的城镇生活,人生旅途中再也不曾感受到的。
“我”对往事的回忆,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2.作者为什么说“平桥村,在我是乐土”?
你是如何理解的?
【专业知识问题】
【参考答案】
民风淳朴的乡村,对一个在封建家庭中生长、受各种规矩束缚的孩子来说,确实是快乐自由的天堂。
作者作为客人,在这里,得到优待,钓到虾,照例是归我吃,小伙伴们对我无微不至地体贴照顾,看社戏一节这种友爱和照顾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这里,我可以免念那些陈腐无用的经书,而且也没有那么多规矩可蹈,即使打了太公,全村也决没有一个会想出‘犯上’这两个字来。
初中语文《木兰诗》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初中语文《木兰诗》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木兰诗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千百年来,花木兰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美国迪斯尼公司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
可见,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流芳百世,流传海外。
播放动画片《花木兰》片段,学生欣赏。
这个故事最早却来源于北朝民歌《木兰诗》(板书课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木兰诗》。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诗歌诵读
①教师有感情地诵读,学生点评。
②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疏通文义,把握情感。
(重点点拨:
惟、愿、市、旦、度、策、强、将、着、贴、火、走、安等词语)
③学生比读,互评互读。
2.整体感悟
①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概述故事情节。
②在概述情节的基础上,学生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与结构。
(三)精读课文,深入赏析
1.人物赏析
①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a.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勤劳孝顺
b.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愿”——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
教师小结:
木兰之所以能流芳百世,因为她既有女儿情怀,更具英雄气慨的古代杰出巾帼英雄形象,在代父从军中看到了她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渴望和平的心愿。
②学生举例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雄(如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花木兰)。
③其实在地方戏曲中也有歌颂巾帼英雄的作品,学生欣赏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
2.品味语言
①学生找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例如:
a.第三段用排比的句子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
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买齐东西?
这样写繁琐吗?
并找出其它互文的句子。
b.“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介绍对偶、夸张、互文)
3.详略分析:
这首诗在叙事的详略上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四)拓展延伸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除了老师讲的理解,你在与《木兰诗》进行心灵的碰撞时,你有什么创造性发现吗?
(困惑处或者不同见解处)
如:
1.第一段中“唧唧复唧唧”声与“不闻机杼声”的矛盾。
2.从《木兰诗》中“爷”的称呼看中国古代的称呼与地位。
3.木兰去时是应“可汗”之征,而归来却受“天子”之赏,那不是前后矛盾了吗?
(五)小结作业
1.描写家人团聚场面,字数300字。
2.背诵全诗。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请你谈一谈如何进行文言文教学?
【教学设计问题】
【参考答案】
文言文教学一直是许多老师的难题,大多数学生的痛苦。
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就成了新教材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要重视诵读指导。
古人云: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文言课文中有大量的生僻字和通假字,如不首先解决这些字词的语音问题,那就根本谈不上诵读。
因此,一篇文言文,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试读一遍,或全班齐读,或个别朗读,从试读中发现他们读字读音中出现的问题,然后板书纠正,并由老师再范读一遍全文。
通过反复诵读,利用文言构词造句的特点以及语音停顿、逻辑重音、语气声调等诵读要诀来深化词义句意的理解辨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教会学生积累知识的方法。
“积土成山”“积水成渊”。
我们可以要求每位学生都准备一个笔记本,建立“文言知识库”,如每册课本后的“常用实词表”和单元知识短文里要求掌握的实词、虚词,人人必须整理,但对每课词语的整理积累不能局限于该篇,要回顾、翻查从前学过的意义和用法,并随着新课的学习去丰富,即做到纵向积累和横向积累相结合。
总之,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通过改革教法、加强学法指导等手段,着力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努力使文言文教学走出低效的怪圈,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
2.请问你设计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
【参考答案】
根据语文新课标的要求,我设计了三维教学目标,分别是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首先,知识和能力目标。
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惟、愿、市、旦、度、策、强、将、着、贴、火、走、安”等,掌握它们的读音、词义,能自己阅读、释义、翻译这篇文言文。
文言文中的“言”,其实指的就是古代语言知识。
所以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古汉语知识使我们的基本目标。
其次,过程和方法目标。
首先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赏析花木兰的人物形象,分通过品味人物语言来体味任务的儿女情怀和英雄气概。
其次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赏析本文详略的安排,体会作者用意及表达效果。
最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花木兰是自古以来中国人民一直称颂的女中豪杰,带领学生了解她替父从军的刚毅勇敢的性格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文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和勤劳朴实和爱国精神,对于正在形成价值观的初中生而言是非常有必要的。
初中语文《敬业与乐业》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初中语文《敬业与乐业》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教师采用讲故事的方式进行导入,导语设计如下:
在一次奥运会中,马拉松比赛庆祝胜利的典礼早已结束,坦桑尼亚的选手艾克瓦里才吃力地跑进了已经几乎空无一人的奥运体育场,他是最后一名抵达终点的选手。
他的双腿沾满血污,绑着绷带,他努力地绕完体育场一周,跑到了终点。
着名的纪录片制作人格林斯潘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问艾克瓦里,为什么要这么吃力地跑至终点?
(引发思考,引出课题。
)
(二)整体感知
学生默读课文,并根据教师设计的相关问题进行思考。
1.提问:
作者先后谈论了哪几个问题?
2.作者所认为的“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中的“如此”是指怎样的生活?
(三)深入研读
教师出示问题,引导进行品味。
1.提问:
作者在论证“有业之必要”时,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2.作者是如何层层深入的论证“敬业的重要性”的?
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3.品味本文演讲和口语特色。
明确:
①引用古籍名言时,用通俗的口语进行解释。
②语言通俗,如话家常。
③结合演讲时的情境,注意和听众现场交流。
(四)拓展延伸
提问:
文中作者在谈到“要乐业”这个观点的时候写到“‘做工好苦呀!
’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我们的身边也常常听到同学抱怨“学习好苦啊”,如何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劝导他要乐学。
明确:
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有理即可。
(五)归纳小结
本文是一篇演讲词,主旨鲜明,层次清晰,语言通俗,文短意长。
课文结构层次清晰。
开头就开宗明义地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
接下来,分别谈论了“有业”“敬业”“乐业”的重要性;最后,总结全文旨意。
本文在论证上的最大特点,就是大量引用经典、格言。
在语言上,充分体现了口语和演讲的巧妙结合。
(六)作业布置
领悟作者的精神旨意,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体验,谈谈自己在学习中感受到的乐趣。
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你的教学目标是什么,你怎样实现你的教学目标,方法是什么?
【教学实施问题】
【参考答案】
我的教学目标是从三个维度设置的,知识和能力目标是能理清全文的行文思路,分清观点和材料;掌握摆事实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是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以读促思,辩证地理解课文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领悟“敬业与乐业”的内涵,联系实际引导学生用敬业乐业的精神对待学习和生活。
为了更加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在教学本课时,我主要通过以下方面来达成我的教学目标:
一是,利用马拉松选手艾瓦里克的故事引发学生思考,并展示相关图片,引出本课课题。
二是,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文章,找出论点,理清文章的写作脉络,梳理全文的行文思路。
三是,深入地分析文章的论证手法,重点讲解摆事实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加深学生对议论文写作手法的理解。
本课我运用的教学方法是:
朗读法、赏读评议法、多媒体教学法、设置情境法。
2.结合自身所学的理论和学科,谈谈如何开展新课标合作学习的理论?
【教学方法问题】
【参考答案】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亮点,正在被中小学教师在教学实践工作中广泛使用。
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教会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第一,选择合作伙伴与明确责任分工。
确定合作伙伴实际上是建立起合作学习的结构和组织,为合作的进行提供组织前提。
在选择合作伙伴时,教师一方面要认真分析,合理搭配,建立真正能够发挥最佳合作效果的合作组织,另一方面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性别差异、性格差异、思维差异、语言差异和动手能力差异,优化小组组合,形成互补型合作团体,便于发挥小组各成员的个性特长。
第二,采用多样化的合作学习的形式。
合作学习的形式多种多样,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选择合适的合作学习的形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特点灵活把握。
不仅要运用已经成熟的合作学习的有效形式,而且要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有效而独特的合作学习形式,如同桌之间的合作学习形式与方法等。
第三,进行合作学习的方法指导。
教师要善于观察,掌握学习动态,特别要对合作不协调的小组或合作有困难的小组给予及时的帮助和引导,使每个小组都能在学习中有所收获,按时完成合作学习任务。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适时给予指导,促进小组的成长。
初中语文《伤仲永》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初中语文《伤仲永》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爱迪生有一句名言: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
”他用勤奋的一生发明了无数的东西,对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发明大王”,人们都认为他是世界上少有的“天才”。
到底什么是“天才”呢?
他的这句名言就是最恰当的解释。
遗憾的是有很多人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自恃聪明,自认为有天赋,结果最终沦为庸才、蠢才。
(二)整体感知
1.结合课下注释通读全文。
2.教师范读,纠正读音、句读。
3.学生再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4.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适当的鼓励。
5.师生一同总结规律:
要想把文章读懂,必须看注释。
看注释之后仍然有问题,要讨论交流。
要想把文章读得流畅,就要多读,反复读。
【设计意图】本文注释较为详细,学生先结合书下注释,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反复的朗读来读准字音,理解文意。
(三)深入研读
通过多遍的“读”之后,学生肯定会产生疑问,下面结合原文以小组为单位开展问答比赛,并用原文回答问题。
(1)我们的问题是——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作品,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这篇文章写出了王安石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写这篇文章主要想告诉我们天生聪慧的人还是非常需要后天的教育的。
勤奋出天才,不管原先你多么聪慧,你都得接受后天的教育。
(2)如果不进行后天教育,人会怎么样?
“泯然众人矣。
”
人就会变得跟平常人一样,没有什么特点了。
(3)如果是一个平常人,再不接受教育会怎么样?
文中有提到这个问题吗?
来读一读。
“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4)王安石对方仲永是个什么样的态度,哪个组来回答?
“伤”,哀伤叹气。
(5)最后一段蕴藏什么道理?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请说明理由。
这段话讲的道理就是如果一个具有天赋的人没有经过后天的教育也会变成一个普通人,如果普通人不接受任何教育的话就会变得连普通人都不如。
【设计意图】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提问和答问,教师加以规范和引导,这样形式的展开是建立在学生反复阅读的基础之上的,符合“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进行思维加工。
(四)拓展延伸
谈谈本文的语言表达怎么样?
讲究逻辑,非常清晰。
(五)小结作业(A、B选其一)
A.如果方仲永是你的同学,在他辍学之际你会怎么做?
(写一篇文章)
B.你怎样评价仲永的父亲?
假设你有一个这样的父亲,你会怎么做?
(写一篇文章)
可以参考《论语》中的语句。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对于当下文言文难教、学生难学,请你给出适当的意见?
【教学实施】
【参考答案】
文言文难教,学生难学,在平时的教学中普遍存在,我在教授《伤仲永》时是这样做的:
一开始,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四层的阶梯图,随着教学的深入,学生们渐渐明白其用意:
从第一台阶上到第四台阶,学生得到的不仅是当堂课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以后学习此类文章的方法。
这种将学习内容和方法有机结合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不断品尝着前进的喜悦和兴奋,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当一个学生说到“伤”表达了王安石对方仲永的同情时,尽管不恰当,我也没有立刻否定,看似针对个体回答的追问,却巧妙地提醒其他学生如何寻找最理想的答案,同时告诉学生们要有严谨的求学态度。
而且,尽管我没有把这个问题揪出来专门进行理论说教,但此过程和最后的结论却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同时,在我一步步仔细又有设计的引导过程中,学生深刻地意识到“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重要性,久而久之,就会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自信。
我不反对针对现实问题而产生的应试教学方式,但是主张在生成教学的基础上合理运用。
这节课将知识、学生、老师紧密结合在一起,改变了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充分释放了学生的个性和主体性,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请你谈谈,如何在课堂上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教学方法】
【参考答案】
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十分关键的,所以我这节课是这样设计的:
首先,精心设计启发性思考问题要想让学生提出问题,首先教师要能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借此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见解,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思维始于问题,设计好的问题、适宜的问题、能引起学生积极思维的问题,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前提。
问题的设置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有一定的思维量,还要有适当的启发,“由远而近”“由弱到强”地逐步启发。
如上述教学片断中的设问:
“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矣’的原因。
”既考虑到优秀生的思维敏捷——学生自己思考,又照顾到潜能生的思维局限——可以在文中寻找,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启发。
其次,课堂教学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了解学生有什么思维障碍,关注学生是如何突破障碍的。
上述教学片断中“请谈谈你的高见”——给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思维结果和思维过程;“如果方仲永的父亲让他去学习,他一定会成才吗?
”通过追问,引导学生再思考,回到教学的目标上来。
最后,充分展示问题的研究过程虽然提出问题远比解决问题重要,但是一旦提出了问题,特别是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教师一定要给以重视,展示问题的研究过程,并让学生亲自参与,从中悟到什么和学到什么,让学生的认知得以升华,思维得以训练,能力得以提升,达到“终身学习”“不教”的理想境界。
初中语文《故宫博物院》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初中语文《故宫博物院》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播放故宫博物院的视频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联系学生平时在影视作品中对故宫的印象,增强本课的带入感。
(二)整体感知
通读全文,提问引导:
1.文中首先写了故宫哪些宫殿呢?
2.“从天安门往里走,沿一条笔直的大道穿过端门”和“进了太和门,就到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这两句中的“笔直”和“中心”通过这两个词我们可以发现什么?
3.这几座宫殿的顺序是怎样的?
(三)深入研读
在大致了解故宫的基础上,教师将学生分为三个小组,每组选出一个“导游”带我们去看看故宫为大家讲解课文中提到的这些宫殿,通过这个环节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故宫结构,同时很好的锻炼了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1.教师继续引导发问:
“如果你去故宫你会选择哪些宫殿去参观呢?
”
学生:
太和殿、御花园等。
教师:
“大家为什么想去这两个地方参观呢?
”
学生:
发现文中主要写的事物。
教师:
引出详略得当的写法。
在描写这样一个复杂事物的时候,如果面面俱到那么肯定是无法写出亮点来抓住读者眼球的。
体现了作者在写作时的重点突出。
板书:
详略得当。
2.范读:
(1)“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
”
(2)“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
”
教师:
引导学生理解文意,体会作者此时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语文 面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