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乘务员一次出乘作业标准.docx
- 文档编号:30171271
- 上传时间:2023-08-05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38.90KB
车辆乘务员一次出乘作业标准.docx
《车辆乘务员一次出乘作业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车辆乘务员一次出乘作业标准.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车辆乘务员一次出乘作业标准
关于公布《车辆乘务员一次出乘作业标准》(试行)
的通知
各运用车间:
针对新型车辆的不断投入使用以及站段整合、车间整合新形势发展要求,为统一、规范车辆乘务员一次出乘作业标准,现结合合肥、南京运用车间车辆乘务工作实际情况,修订了《车辆乘务员一次出乘作业标准》(试行)并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职工学习,按照标准认真抓好落实。
对实际运用中发现的《车辆乘务员一次出乘作业标准》(试行)存在的问题,请及时向段技术科反馈,以便今后制定更为科学、规范的作业标准。
对其它机车供电旅客列车车辆乘务员一次出乘作业标准,实际运用中按照《集中供电空调列车车辆乘务员一次出乘作业标准》、《机车供电直达特快列车车辆乘务员一次出乘作业标准》比照执行。
附件1:
集中供电空调列车车辆乘务员一次出乘作业标准
附件2:
非空调列车车辆乘务员一次出乘作业标准
附件3:
机车供电直达特快列车车辆乘务员一次出乘作业标准
附件4:
发电车乘务员一次出乘作业标准
二00六年十二月十六日
附件1:
集中供电空调列车车辆乘务员一次出乘作业标准
1.主要内容和适用范围
1.1本标准规定了集中供电空调列车车辆乘务员作业程序、作业范围和质量要求。
1.2本标准适用于铁路集中供电空调列车车辆乘务员一次出乘作业。
2.引用标准
2.1部颁《铁路客车运用维修规程》
2.2部颁《客车车电装置检修规程》
2.3部颁《客车空调三机检修及运用管理规程》
2.4部颁《空调发电车管理工作制度》
2.5部颁《运用客车出库质量标准》
3.作业程序
出勤报到—→碰头会—→集体交班—→库内整修—→出库验收—→出乘签到—→
始发站作业—→途中作业—→折返站到达作业—→折返站始发作业—→途中作业
—→终到站作业—→入库汇报—→碰头会—→库内整修—→退勤下班
4.出勤报到
4.1按规定时间到值班室出勤报到,由乘务指导或值班员考勤。
4.2按规定时间和地点,出乘和回乘车辆乘务员共同参加包乘组碰头会,回乘乘务员详细介绍本趟列车运行情况和交修的“车统—181”故障,双方交接工具和材料,整理工具室、乘务室及有关规章、资料。
4.3由乘务长带队集体到值班室交班,在“乘务员签到簿”(车统-84)签到。
听取值班员传达命令、电报和有关注意事项,接受值班员的业务提问和出乘前的纪律检查,了解掌握车列编组变动情况,并摘记在“车统-15”内。
按规定交接“车统-181”故障,重点故障与库检工长当面交接。
5.库内作业:
5.1库内车上部设施检修作业。
5.1.1车辆乘务员按规定包修范围和“车内和上部设施运用检修作业标准”,对包修的车内和上部设施进行全面检修,检修作业实行专业分工,责任到人的维修方式,充分利用库内检修时间,检修后的客车达到出库质量标准。
5.1.2库内检修发现的故障,属包修范围的应及时修复,并记录在“车统-15”和“车统-81”内;非包修范围的,填写在“车统-181”内。
5.1.3按“工具、材料定量标准”补齐损耗部分。
5.2出库车列的车下部检查验收作业
5.2.1按规定插设安全防护装置并挂标志牌。
5.2.3由乘务长组织出乘车辆乘务员按规定时间和作业过程,对车列下部库检作业质量和“车统—181”故障处理情况进行全面检查验收。
原则是检电专业分开,按照库检单车技术检查作业标准和出库客车质量标准进行全面检查验收。
5.2.4检查验收发现的车下部故障,记录在“车统-15”上;属库列检施修范围的,应及时通知车间值班室,由值班员组织有关人员及时修复,并在“车统—181”上登记签认。
5.2.5按规定撤除安全防护装置和标志牌并通知值班室。
5.2.6按规定参加“三乘”联检并与客运部门办理备品交接。
5.3列车始发前2小时,出乘的车辆乘务员按规定着装,佩带臂章,到车间值班室签到,值班员核对出乘人员。
5.4车电(空调)乘务员与发电车乘务员按规定办理送电手续后,始发前1小时逐辆开启空调对车厢进行预冷、预热,确认轴报器技术状态,开车前40分钟抄录静态轴温。
5.5随车底出库。
6.始发站作业
6.1实行专业分工的车辆乘务组作业。
6.1.1.无客列检站,连挂机车后,按规定插设安全防护号志,检车乘务员确认机车与第一辆车车钩、制动软管、总风软管连接状态(使用电空制动的列车确认电空线的连接状态),并安装折角塞门、钩提杆、车钩防开装置。
单司机时按单司机相关作业内容进行引导连挂。
有客列检站,此项内容为列检人员负责。
6.1.2检车乘务员自列车两侧逐辆对车下部进行外观检查。
外观检查重点:
车钩连挂状态、分配阀、制动和总风软管、折角和其他塞门状态,车下悬吊装置及制动配件状态,有无钩差过限或弹簧压死和车体与构架接触情况,到列车尾部挂尾灯并通电试验良好。
6.1.3车电(空调)乘务员包车外观检查重点:
应急电源箱门关闭状态,电力、通讯、集控、播音连接线状态。
6.2实行专业不分的车辆乘务组作业。
6.2.1无客列检站,连挂机车后,按规定插设安全防护号志,检车乘务员确认机车与第一辆车车钩、制动软管、总风软管连接状态(使用电空制动的列车确认电空线的连接状态),并安装折角塞门、钩提杆、车钩防开装置。
单司机时按单司机相关作业内容进行引导连挂。
有客列检站,此项内容为列检人员负责。
6.2.2车辆乘务员自列车两侧逐辆对车下部进行外观检查作业。
外观检查重点:
车钩连挂状态、钩提杆、车钩和折角塞门防开装置状态,分配阀、制动和总风软管和各塞门状态,车下悬吊装置及制动配件状态,有无钩差过限或弹簧压死和车体与构架接触情况;电力、通讯、集控、播音连接线状态,应急和启动电源箱门关闭状态;到达列车尾部挂尾灯并通电试验良好。
6.3参加列车制动机简略试验,确认列车尾部车辆制动管和总风管风表定压状态,试验结束后,确认列车尾部折角塞门、制动软管、总风软管状态,防尘堵是否打好。
6.4作业完毕后,撤除安全防护号志。
6.5始发站作业完毕,车辆乘务员应在开车前上车,在列车尾部站立与客列检或车站助理值班员互送列车开出站台。
代职运转车长后,按《旅客列车车辆乘务员担任运转车长部分职责的作业标准》要求作业。
7.途中作业
7.1按规定着装,佩带臂章,携带工具,按技术作业图表和标准值乘作业,作业时严禁抽验或携带其它与作业无关物品。
7.2列车运行途中的车内巡视作业。
7.2.1列车始发20分钟,每运行200—300公里或2—3小时,检车乘务员进行车内巡视,抄记轴报器显示轴温。
7.2.2空调车电乘务员按作业图表规定站点对电气主要线路和关键端子、触点的温度巡检。
使用红外线测温仪定时对下列各处进行温度检测并记录:
电源柜主接线排I、II路输入端子、主断路器、主接触器、压缩机、电热器等大容量器件的接线端子的温升记录填写表格,其它用电负载接线端子可扫描测量。
测量电气接线温度有下列现象之一时必须立即对该负载线路进行检查处理:
接线处温度高于环温35℃或实测温度高于80℃时;同一接线排各通电接头温度差高于20℃时;同一电器三相接线处温度差高于15℃时。
7.2.3车内巡视检查的重点:
有无异音、异味、异状,风表压力、紧急制动阀及铅封状态;各控制箱(柜)及仪表显示值;照明灯具、轴温报警器、电子防滑器状态;空调装置、冬季电暖器、电冰箱、电茶炉、灯具和餐车炉灶、给水设备、车内备品、各门、窗锁、灭火器等技术状态。
7.2.4列车运行途中发生紧急制动或意外情况停车后,车辆乘务员应及时与司机或运转车长联系,了解停车原因,必要时在列车运行方向的左侧插设安全防护号志,在确保人身安全的条件下,下车对列车进行技术检查,发现危及行车安全的故障,正确判断,果断处理,撤除安全防护号志,做好记录并及时向上级汇报。
列车重新启动后,对列车进行车内巡视检查。
代职运转车长后,按《旅客列车车辆乘务员担任运转车长部分职责的作业标准》要求作业。
7.3车下部技术检查。
7.3.1站停时间8分钟及以上有客列检作业的车站,实行双人从列车中部非站台侧下车,分别绕车作业,途中三人换班的作业时,对客车钩缓装置、转向架及轮对、制动装置、电气装置进行技术检查。
检查重点:
车钩连接,钩提杆、车钩和折角塞门防开装置,制动软管、总风软管和各塞门,轮对踏面,轴箱温度,空气弹簧及附件,车下悬吊装置及制动配件,有无钩差过限或弹簧压死和车体与构架接触情况;电力连接器、集控连接器、播音连接器连接,应急电池箱门关闭等,客车运行安全重点部位的技术状态。
7.3.2站停时间5~8分钟及以上无客列检作业的车站,实行对站台侧客车钩缓装置、转向架及轮对、制动装置、电气装置进行技术检查。
检查重点:
车钩连接,钩提杆、车钩和折角塞门防开装置,制动软管、总风软管和各塞门,轮对踏面,轴箱温度,空气弹簧及附件,车下悬吊装置及制动配件,有无钩差过限或弹簧压死和车体与构架接触情况;电力连接器、集控连接器、播音连接器连接,应急电池箱门关闭等,客车运行安全重点部位的技术状态。
7.3.3站停时间3~5分钟的车站,下车了解列车运行情况,对重点车辆进行技术检查。
重点车辆:
临近定检期、新定检、新挂运车及轴温有异常的车辆。
7.3.4站停时间3分钟以下的车站,下车了解列车运行情况。
7.3.5代职运转车长时,按《旅客列车车辆乘务员担任运转车长部分职责的作业标准》要求作业。
7.4列车运行途中,车辆乘务员应按规定检查客车轴温和电力连接线温度,随时掌握客车轴温和电力连接线温度变化情况,对红外线预报热轴及轴温升异常者,要重点监护运行,列车前方站停车时必须点温,采取有效措施正确判断,果断处理,凡发生轴温超过90℃或外温加60℃且有持续温升的,必须做甩车处理。
遇有轴温报警器报警故障时,车电乘务员须校验轴温报警器和确认轴位。
7.5车辆乘务员在运行途中遇有车辆故障,必须迅速到达现场,认真检查,正确判断,果断处理。
对本身不能完成的不摘车修故障预报前方客列检,预报时应说明X月X日X车次,机后起编组车辆顺位、车型、车号、故障部位、名称、预报地点、乘务员姓名,并应记入乘务日志。
7.6按作业图表规定的地点交接班,交班者应向接班者详细介绍列车运行情况并填写有关记录。
7.7在无客列检作业的机车换挂站、折返站,机车连挂后,由车辆乘务员负责连接制动软管、总风软管,并安装车钩、钩提杆和折角塞门防开装置;换挂尾侧灯并通电试验良好;确认制动管和总风管风表压力,参加列车制动机简略试验,确认列车尾部折角塞门关闭状态并打好制动软管、总风软管防尘堵;机车供电列车,车辆乘务员负责摘挂电气连接线、连接制动软管、总风软管;机车乘务员负责摘解制动软管、总风软管。
单司机作业时,按《旅客列车单司机值乘行车暂行办法》摘解并引导连挂机车车辆。
7.8列车运行途中遇有领导检查或添乘要主动汇报工作。
跨局列车在外局管内要接受当地铁路局领导,发生事故及意外情况及时汇报,服从命令,听从指挥。
7.9空调列车在运行途中,遇到自然灾害和行车事故,列车不能正点运行时,发电车乘务员要及时与列车长、运转车长取得联系,判明情况,必要时应减载供电,包括减载停冷和停热、定时通风等应急措施,以节约燃油确保列车照明供电。
7.10发电车因故障,一时无法修复,不能供电时,确需更换发电车,由车辆乘务长通知列车长,由列车长拍发电报,通知有关单位和前方车辆段,同时做好换挂发电车准备。
7.11列车终到前车内设备检查作业:
列车终到前一小时,对车内设备进行全面检查,记录需要交接的车统—181故障。
8.终到站车下部技术检查作业
8.1列车终到站摘解机车后,按规定插设安全防护号志。
8.2对车下部进行技术检查。
8.2.1实行专业分工的车辆包乘组作业,检车乘务员平行作业并摘尾灯,车电(空调)乘务员包车作业。
8.2.2实行专业不分的车辆包乘组共同平行作业。
8.2.2.1检查重点:
钩缓装置、转向架及轮对、空气弹簧、制动装置、车下悬吊装置等部位各零配件有无异常、折损、脱落。
电力、集控、播音连接器、电子防滑器、轴温报警器传感器及配线、应急电池箱有无异常,与发电车乘务员办理断电手续并卸载,摘解尾灯。
8.3作业完毕,撤除安全防护号志。
8.4本属列车终到站由车辆乘务长与列车长办理备品交接,丢失、损坏车辆配件,索取“客统-36”,作为入库维修凭证,属库检施修的故障须填写“车统-181”。
8.5随车底入库,到值班室报到,在“乘务员签到簿”车统—84上签到,本属终到时,参加包乘组碰头会向接车乘务员详细介绍本趟列车运行情况,向库检交“车统-181”,重点故障与库检工长做交接。
8.6在无库检、客列检的折返站,由车辆乘务员按客列检对通过旅客列车的技术检查范围进行作业。
9.对车列上部设施按包修范围进行日常检查维修。
10.退乘
附件2:
非空调列车车辆乘务员一次出乘作业标准
1.主要内容和适用范围
1.1本标准规定了客车车辆乘务员作业程序、作业范围和质量要求。
1.2本标准适用于铁路非空调列车车辆乘务员一次出乘作业。
2.引用标准
2.1部颁《铁路客车运用维修规程》
2.2部颁《客车车电装置检修规程》
2.3部颁《运用客车出库质量标准》
3.作业程序
出勤报到—→碰头会—→集体交班—→库内整修—→出库验收—→出乘签到—→始发站作业—→途中作业—→折返站到达作业—→折返站始发作业—→途中作业—→终到站作业—→入库汇报—→碰头会—→库内整修—→退勤下班
4.出勤报到
4.1按规定时间到值班室出勤报到,由乘务指导或值班员考勤。
4.2按规定时间和地点,出乘和回乘车辆乘务员共同参加包乘组碰头会,回乘乘务员详细介绍本趟列车运行情况和交修的“车统—181”故障,双方交接工具、备品、材料,整理工具室、乘务室及有关规章、资料。
4.3由乘务长带队集体到值班室交班,在“乘务员签到簿”(车统-84)签到,听取值班员传达命令、电报、指示及有关事项,接受值班员的业务提问和出乘前的纪律检查,了解掌握车列编组变动情况,并摘记在“车统-15”内。
5.库内作业:
5.1库内车上部设施检修作业
5.1.1按规定包修范围和“车内上部设施运用检修作业标准”,整修车辆上部设施,整修作业实行专业分工,责任到人的维修方式,充分利用入库整修时间,检修后的客车达到出库质量标准。
5.1.2按“工具、材料定量标准”补齐损耗部分。
5.2出库车列的车下部检查验收作业
5.2.1按规定插设安全防护装置并挂标志牌。
5.2.2由乘务长组织出乘车辆乘务员按规定时间和作业过程,对车列下部库检作业质量和“车统—181”故障处理情况进行全面检查验收。
原则是检电专业分开,按出库客车质量标准进行全面检查验收。
5.2.3车下部检查执行库检单车技术检查作业标准。
5.2.4检查中发现的故障,记录在“车统-15”内;属库列检施修范围的,应及时通知车间值班室,由值班员组织有关人员及时修复,并在“车统—181”上登记签认。
5.2.5按规定撤除安全防护装置和标志牌并通知值班室。
5.3列车始发前2小时,出乘的车辆乘务员按规定着装,佩带臂章,到车间值班室签到,值班员核对出乘人员到位。
5.4按规定参加“三乘”联检并与客运部门办理备品交接手续。
5.5随车底出库。
6.始发站作业
6.1开车前40分钟,车电乘务员确认轴报器工作状态并抄录静态轴温。
6.2实行专业分开的车辆包乘组作业。
6.2.1无客列检站,连挂机车后,按规定插设安全防护号志,检车乘务员确认机车与第一辆车车钩、制动软管连接状态并安装折角塞门、钩提杆、车钩防开装置。
单司机时按单司机相关作业内容进行引导连挂。
有客列检站,此项内容为列检人员负责。
6.2.2检车乘务员自列车两侧逐辆对车下部进行外观检查作业。
6.2.3检车乘务员外观检查重点:
车钩连挂状态、分配阀、制动软管和各塞门状态,车下悬吊装置及制动配件状态,有无钩差过限或弹簧压死和车体与构架接触情况。
到列车尾部挂尾灯并通电试验良好。
6.2.4车电乘务员包车外观检查重点:
蓄电池箱门和本车供电柴油机组门关闭状态,电力、播音连接线状态。
6.3实行专业不分的车辆包乘组作业。
6.3.1无客列检站,连挂机车后,按规定插设安全防护号志,检车乘务员确认机车与第一辆车车钩、制动软管连接状态并安装折角塞门、钩提杆、车钩防开装置。
单司机时按单司机相关作业内容进行引导连挂。
有客列检站,此项内容为列检人员负责。
6.3.2车辆乘务员自列车两侧逐辆对车下部进行外观检查作业。
外观检查重点:
车钩连挂状态、钩提杆、车钩和折角塞门防开装置状态,分配阀、制动软管(总风软管)和各塞门状态,车下悬吊装置及制动配件状态,有无钩差过限或弹簧压死和车体与构架接触情况;电力、播音连接线状态,蓄电池箱门和本车供电柴油机组门关闭状态;到达列车尾部挂尾灯并通电试验良好。
6.4作业完毕后,撤除安全防护号志。
6.5参加列车制动机简略试验作业。
检车乘务员参加列车制动机性能试验,确认列车尾部车辆制动管风表压力符合规定,试验结束后,确认列车尾部折角塞门、制动软管及防尘堵状态。
6.6始发站作业完毕,车辆乘务员应在开车前上车,在列车尾部站立与客列检或车站助理值班员互送列车开出站台。
代职运转车长后,按《旅客列车车辆乘务员担任运转车长部分职责的作业标准》要求作业。
7.途中作业
7.1按规定着装,佩带臂章,携带工具,按作业图表和作业标准值乘。
7.2列车运行途中车内巡视检查作业
7.2.1列车始发20分钟,每运行200—300公里或2—3小时,车辆乘务员抄记一次轴报器显示轴温,进行全车巡视。
7.2.3车内巡视检查的重点:
有无异音、异味、异状,风表压力、紧急制动阀及铅封、各仪表显示状态;配电盘(柜)、供电装置状态,电机输出功率,检查轴温报警器、电扇、灯具、电冰箱、茶炉、锅炉、餐车炉灶、给水、采暖设备状况及使用情况;本车供电空调控制柜及空调运用状况;车内备品、各门窗和锁、灭火器等技术状态。
7.2.4列车运行途中发生紧急制动或意外情况停车后,车辆乘务员应及时与司机或运转车长取得联系,了解停车原因,必要时在列车运行方向的左侧插设安全防护号志,在确保人身安全的条件下,下车对列车进行技术检查,发现危及行车安全的故障,正确判断,果断处理。
撤除安全防护号志,做好记录并及时向有关单位汇报。
重新启动后,立即对列车进行车内巡视检查。
7.3车下部技术检查
7.3.1站停时间8分钟及以上有客列检作业的车站,实行双人从列车中部非站台侧下车,分别绕车作业,途中三人换班的实行按专业分工作业;作业时,对客车钩缓装置、转向架及轮对、制动装置、电气装置进行技术检查。
检查重点:
车钩连接,钩提杆、车钩和折角塞门防开装置,制动软管、总风软管和各塞门,轮对踏面,轴箱温度,车下悬吊装置及制动配件等,有无钩差过限或弹簧压死和车体与构架接触情况;电力、播音连接器连接,电机及悬吊装置,蓄电池箱门本车供电柴油机组门关闭等,客车运行安全重点部位的技术状态。
7.3.2站停时间5~8分钟及以上无客列检作业的车站,实行对站台侧客车钩缓装置、转向架及轮对、制动装置、电气装置进行技术检查。
检查重点:
车钩连接,钩提杆、车钩和折角塞门防开装置,制动软管、(总风软管)和各塞门,轮对踏面,轴箱温度,车下悬吊装置及制动配件,有无钩差过限或弹簧压死和车体与构架接触情况;电力、播音连接器连接,电机及悬吊装置,蓄电池箱门和本车供电柴油机组门关闭等,客车运行安全重点部位的技术状态。
7.3.3站停时间3~5分钟的车站,下车了解列车运行情况,对重点车辆进行技术检查。
重点车辆:
临近定检期、新定检、新挂运车及轴温有异常的车
7.3.4站停时间3分钟以下的车站,下车了解列车运行情况。
7.4代职运转车长时,按《旅客列车车辆乘务员担任运转车长部分职责的作业标准》要求作业。
7.5列车运行途中,检车乘务员应按规定检查客车轴温,随时掌握客车轴温变化情况,对红外线预报热轴及轴温升异常者,要重点监护运行,列车前方站停车时必须点温,采取有效措施正确判断,果断处理,凡发生轴温超过90℃或外温加60℃且有持续温升的,必须做甩车处理。
遇有轴温报警器报警故障时,车电乘务员须校验轴温报警器和确认轴位。
7.6车辆乘务员在运行途中遇有故障要认真检查,正确判断,果断处理。
对本身不能完成的不摘车修故障预报前方客列检。
。
7.7按作业图表规定的地点交接班,交班者应向接班者详细介绍列车运行情况并填写有关记录。
7.8在无客列检的机车换挂站、折返站(段),机车连挂后,负责连接制动软管(总风软管),并安装车钩、钩提杆和折角塞门防开装置,确认制动管风表压力,负责挂尾灯并通电试验良好,确认列车尾部折角塞门关闭状态并打好防尘堵;参加列车制动及简略试验。
单班单司机值乘列车,车辆乘务员负责机车与车辆的连挂和摘解.
7.9列车运行途中遇有领导检查或添乘要主动汇报工作。
跨局列车在他局管内要接受当地铁路局的领导,发生事故及意外情况及时汇报,服从命令,听从指挥。
7.10列车终到前车内设备检查作业:
列车终到前一小时,按检电分工对车内设备进行全面检查,记录需要交接的车统—181故障。
8.终到站车下部技术检查作业
8.1列车终到站摘解机车后,按规定插设安全防护号志。
8.2.1实行专业分工的车辆包乘组作业,检车乘务员平行作业,并负责摘解尾灯。
车电乘务员包车检查。
8.2.2实行专业不分的车辆包乘组共同平行作业。
8.2.3检查重点:
钩缓装置、转向架及轮对、制动装置、车下悬吊装置等部位各零配件有无异常、折损、脱落。
电力、播音连接器、轴温报警器传感器及配线、电机及悬吊装置、蓄电池箱、本车供电柴油机组有无异常、折损、脱落,摘解尾灯。
8.3作业完毕,撤除防护号志。
8.4随车底入库,到值班室报到,在“乘务员签到簿”车统—84上签到,本属终到时,参加碰头会向接车乘务员详细解绍本趟列车运行情况,向库检交“车统-181”,重点故障与库检工长做交接。
8.5本属列车终到后与客运部门办理备品交接,备品丢失或损坏时,向列车长索取“客统-36”。
8.6在无库检、客列检的折返站,由车辆乘务员按客列检对通过旅客列车的技术检查范围进行作业。
9.对车列上部设施按包修范围进行日常检查维修。
10.退乘
附件3:
机车供电直达特快列车车辆乘务员一次出乘作业标准
1本属终到作业
1.1到达作业。
1.1.1到达车辆乘务员到列车前部与机车乘务员、列检人员办理停电交接(机车在客技站摘解时,可在库内进行),待机车拆除后检查与机车连接的各连接器座是否盖好,用风管堵链将与机车相连的总风管吊起,并保管好拆除的各连接线,并用风管堵链将总风管吊起。
按图一作业要求进行摸测轴温、电力连接器温度及外观检查车钩连接、走行部分等部件,并负责拆除边灯。
上车后,按要求关闭用电设备及应急电源,锁闭配电屏门。
随车入库后到值班室报到,汇报列车运行情况并进行“车统-181”的交接。
重点故障与专修组人员当面交接。
⑴
机车
⑵
图一
1.1.2到达车辆乘务员会同出乘车辆乘务员参加乘务组交班会,交接一次往返运行情况及组织有关学习,交班会结束后,到达车辆乘务员退乘。
1.2接车作业
1.2.1出乘的车辆乘务员于列车进库前1小时报到接车。
并参加乘务组的交班会。
1.2.2出乘的车辆乘务员会同专修组人员对列车主干线绝缘进行检测,并记录入册。
确认良好后办理签字送电手续。
专修组人员或车辆乘务员需用电检修时按《合肥车辆段地面电源管理办法》中有关规定办理停送电手续。
1.2.3车辆乘务员在出乘前列队到值班室报到,接受有关工作布置。
2始发作业
2.1本务机车在库内连挂作业
2.1.1本务机连挂后,与机车乘务员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车辆 乘务员 一次 出乘 作业 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