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考主观题最后冲刺宝典之文化生活.docx
- 文档编号:30169175
- 上传时间:2023-08-05
- 格式:DOCX
- 页数:32
- 大小:114.62KB
新课标高考主观题最后冲刺宝典之文化生活.docx
《新课标高考主观题最后冲刺宝典之文化生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高考主观题最后冲刺宝典之文化生活.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课标高考主观题最后冲刺宝典之文化生活
2014新课标高考主观题最后冲刺宝典之
专题八 文化生活之文化的作用与文化发展
【考情分析】
1.复习时,抓住一个重点和四对关系。
一个重点就是文化的作用,即文化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
四对关系就是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文化作用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2.在题型上,多以非选择题的形式考查文化创新的途径,特别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和文化交流、传播等基本途径。
经济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经济、优秀文化的积极作用、文化的多样性、科技影响文化的发展、文化创新的意义等知识点多依托一定的材料通过选择题考查。
复习时,应培养学生透过具体的文化现象把握文化发展规律的能力。
【考向探究】
高频考点
高考真题命题方向探究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某市打造人文环境,整合民俗文化资源,发展教育,开展技术培训的文化理论依据
2)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在经济相对落后的条件下“办大文化”的可能性和意义
3)经济发展与文化软实力的关系
4)评析“统筹城乡发展.政府只要多出钱就行了,不必搞什么文化工程”
文化的作用
1)运用文化与综合国力的有关知识,分析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对实现中国梦的意义
2)谈谈该省加大文化投入,建设省图书馆、省博物馆、科技馆等公益性文化没施的意义
3)谈谈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必要性
4)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产生某些经济现象(如养老服务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重储蓄轻消费)的原因
文化对人的影响
1)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加强节能减排宣传教育的意义
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原因;
3)结合材料,从文化的作用和文化影响的特点,说明企业重视自身文化建设的意义
文化创新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文化创新的途径
2)结合文化生活知识,就怎样推动该省文化创新提出合理化建议
3)如何充分利用该省传统文化资源优势,实现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
4)根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中华传统美德是如何发扬光大的
5)结合材料,说明该影视(某电视栏目如中国好声音、电视剧、电影、动漫片、音乐)的成功体现了“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哪些道理
6)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应如何交流、借鉴与融合
传统文化
1)结合材料,分析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中国某一传统文化(如民俗、中医、国学热)
2)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集成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
3)结合材料并根据文化生活知识,就如何更好地发挥中秋(或端午、重阳)民俗文化的作用提出合理建议
文化的多样性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应对多元文化挑战应有的正确态度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交流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谈谈对中国文化要“走出去”,更应“走进去”的认识
3)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保护某一文化遗产对该地的意义
【网络构建】
【考点整合】
一、文化的作用或影响理论
参考设问:
运用文化的作用相关知识分析问题――文化的影响或作用或价值或功能:
1.文化对社会的影响
1)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先进、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先进文化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已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2.文化对人的影响
1)优秀文化塑造人生,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3)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4)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拓展1:
文化对人的影响给我们的启示
1)要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
2)要重视文化的影响,把握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的不同特点。
3)要主动感悟、自觉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4)要接受优秀文化,自觉抵制落后、腐朽文化,全面提升个人素质。
拓展2:
文化的特点-此知识点属于“文化与社会”的知识范围
1)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
2)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3)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出来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4)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拓展3: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表现
1)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2)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对推动经济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3)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拓展4:
文化影响人在文化生活中的体现
1)文化交流:
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2)传统文化:
传统思想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3)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是不竭的力量之源。
4)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增强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构建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风尚,抵制腐朽文化,改造落后文化。
6)精神文明:
目标是培育“四有”公民,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的文化权益,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二、文化发展理论
参考设问:
运用文化发展的知识或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分析问题:
1.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即文化多样性(文化交流)与文化传播
1)是什么―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世界文化呈现多样性。
①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2)为什么―加强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原因?
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必要性或重要性或意义:
①文化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交流是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要求。
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④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首先,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我国的文化竞争力,增强综合国力;其次,有利于世界各种文化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第三,有利于加强各交流国家人民之间的友谊和互相了解,发展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关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建设和谐世界。
3)怎样做―如何推动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①态度: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②原则:
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③途径:
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重要途径。
手段:
大众传媒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④任务:
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⑤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封闭主义和守旧主义等错误倾向。
2.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即文化传承和传统文化
1)传统文化的特点:
具有继承性、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
2)传统文化的作用:
①对社会发展:
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根基,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民族凝聚力;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社会才能发展进步;
②对个人成长:
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才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受者,才能不断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3)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①要继承。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②要发展。
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③在文化传承中,要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要吸取各国优秀文化成果,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使传统文化体现时代精神。
④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受者。
⑤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封闭主义和守旧主义等错误倾向。
4)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或社会制度的更替。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②科学技术的进步。
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思想运动。
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④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3.文化在创新中发展。
即文化创新
1)作用:
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2)主体: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3)怎样实现文化创新(途径与因素):
①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基础。
②基本途径一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着眼于文化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努力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从创新与继承的关系看
③基本途径二是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做到博采众长,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但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从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看
④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要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⑤文化创新的主体是人民群众,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汲取营养。
拓展5:
全面认识教育的重要性或作用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2)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是一种综合的力量,其中科技和教育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3)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4)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5)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作用,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6)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7)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相互促进。
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拓展6:
怎样对待外来文化
1)文化具有多样性,我们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
2)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坚决抵制外来文化中腐朽糟粕的部分。
3)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4)正确处理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
拓展7:
怎样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
1)继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始终保持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2)通过文化交流,借鉴吸收世界优秀文明成果,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3)推进文化创新,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时代性。
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高中华文化的力量。
5)立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拓展8:
科学技术的作用在文化生活中的体现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2)文化交流:
伴随网络技术的发展,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3)文化发展:
信息技术使文化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变革,促进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
4)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科学技术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5)精神文明建设:
弘扬科学精神,能够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
6)思想道德建设:
提高科学文化修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拓展9:
个人在文化发展中肩负的任务
1)文化产生:
文化是由人所创造的。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2)文化交流:
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吸收各国优秀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途径。
3)文化传承:
通过教育选择、传递、创造文化。
4)文化创新:
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创新必须关注人民群众利益。
5)文化环境:
提高自身辨别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眼力。
6)精神文明:
为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文明风尚身体力行,做新时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7)思想道德:
立足生活实践,提高自身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方法技巧』
1.如何考查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交流
设问方式①:
结合材料分析如何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借鉴。
答题模板:
文化交流的态度+交流原则+途径和媒介+主体的任务+反对错误倾向
设问方式②:
结合材料分析如何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答题模板:
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文化交流的态度和原则+文化传播途径+文化创新+主体的任务+反对错误倾向
设问方式③:
结合材料分析如何使中华文化得到他国认可。
答题模板:
文化民族性与世界性+文化交流的态度和原则+文化传播的途径+文化创新+主体的任务
2.如何解答考查传统文化作用的试题
设问方式:
①结合材料分析传承传统文化的意义。
②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分析上述材料。
答题模板:
文化实质+文化与社会+文化与人+传统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
【易错诊断】
1.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自发形成的。
(提醒:
文化素养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后天努力培养的。
)
2.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永久不变的影响。
(提醒:
不是永久不变,而是深远持久的影响。
)
3.物质生活比文化生活更重要。
(提醒:
物质生活是基础,但文化生活也很重要,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而二者不存在谁更重要的问题。
)
4.文化是一种社会物质力量。
(提醒:
从本质上讲,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但是文化又能够在人们认识、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
5.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是同步的。
(提醒:
文化的发展并不是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
)
文化对经济有积极的反作用。
(提醒:
优秀文化对经济有积极的反作用。
)
6.优秀的文化创造时代的未来,决定时代的走向。
(提醒:
优秀文化源于时代的实践,引导时代的发展。
)
7.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同一行为的评价是不同的。
(提醒: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同一行为的评价也可能相同。
)
8.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提醒:
优秀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
9.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因此,只要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就一定能形成较高的文化修养。
(提醒:
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有利于形成一定的文化素养,但只有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才能有利于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
)
10.优秀文化决定人的全面发展。
(提醒:
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这种作用不是“决定”作用。
)
11.世界文化全球化趋势的出现,必然弱化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提醒:
没有民族的文化就无所谓世界文化。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使世界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
12.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长期相互借鉴而日趋同一。
(提醒:
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长期相互借鉴而又保持各自特色。
)
13.文化的多样性就是指文化的多元化。
(提醒:
文化的多样性主要是从文化的表现形式来说的,主要指人类文化的表现形式丰富多彩。
文化的多元性主要是从文化的来源和性质来说的。
我们倡导文化的多样性,反对文化的多元性。
文化的多元性是文化的多样性的一种表现,但不是文化多样性的发展方向。
)
14.世界各地的文化几乎没有共同性。
(提醒:
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既有个性,又有普遍的规律。
)
尊重文化多样性就是要承认文化的同一性。
(提醒:
尊重文化多样性不等于文化的同一性。
)
15.在世界文化出现全球化趋势的今天,对那些失传的古老民族文化,没有必要进行抢救和保护,应当顺其自然地让它们被历史淘汰。
(提醒:
独特文化传统的文化保持,是“和而不同”的基础,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见证,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
16.大众传媒的发展将会促使旧的传媒的消失。
(提醒:
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新的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
)
17.保护文化遗产根本上在于发掘其经济价值。
(提醒:
保护文化遗产实质在于保护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血脉。
)
18.民俗节日是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提醒:
道德水平是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
19.必须尊重和认同传统文化。
(提醒:
传统文化中有糟粕,不能一味认同。
)
20.繁荣我国文化的关键是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
(提醒:
文化发展的关键是立足于社会实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
)
21.传统思想,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提醒:
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基本形式之一;传统思想对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
)
22.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是一成不变的。
(提醒: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相对稳定性,它在世代相传中保留基本特征,但具体内涵又能因时而变。
)
23.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
(提醒: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
)
24.澳门文化的性质是由其地理环境决定的。
(提醒:
地理环境是澳门文化的一个影响因素,而不是决定因素。
)
25.历史上存在的文化就是传统文化。
(提醒:
传统文化不仅仅存在于历史中,而且存在于现实中,渗透在现实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历史上产生的文化如果没有被人类传承下来,那就不是传统文化。
)
26.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提醒: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
27.文化传承就是文化继承。
(提醒:
文化传承是指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
28.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继承是发展的必然要求。
(提醒: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
29.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提醒:
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大众传媒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
30.文化创新的积极作用就是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提醒:
还有另一积极作用,即文化创新能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
31.文化创新表现在为时代精神注入传统文化的努力之中。
(提醒:
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也就是说把时代精神注入到传统文化之中。
)
32.发展先进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提醒: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
33.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人民群众,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与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提醒:
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
后二者是其基本途径)
34.文化创新就是抛弃传统文化,建立新文化。
(提醒:
我们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
对于一个民族和国家来说,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其民族文化的创新,就会失去根基。
)
35.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
(提醒: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
)
36.大众传媒是实现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提醒:
社会实践是实现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
37.实现文化创新要避免出现与过去重复的东西。
(提醒:
文化创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
38.漠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就失去了文化创新的动力。
(提醒: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
39.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提醒: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
2014新课标高考主观题最后冲刺宝典之
专题九 文化生活之中华文化、民族精神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考情分析】
1.复习时,把握“一条主线”,认识“两对关系”,明确“三项作用”,整合“四项措施”。
“一条主线”就是中华文化。
“两对关系”是指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文化现状与先进文化建设的关系。
“三项作用”是指弘扬民族精神的作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作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作用。
“四项措施”是指弘扬民族精神的措施,净化社会文化环境的措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措施,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措施。
2.从命题形式上看。
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较为常见;以载人航天、雷锋精神等为载体考查学生对民族精神的理解和运用;结合国家重视教育和文化建设的材料考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等知识;结合先进人物事迹,考查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相关知识。
【考向探究】
高频考点
高考真题命题方向探究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1)请结合材料,分析说明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特征
2)根据材料所给的信息,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就树立正确的海洋意识提出建议
3)如何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及其作用
4)从弘扬优秀中华文化的角度,就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旅游文化,提出合理化建议
中华民族精神
1)结合材料,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雷锋精神对于我们民族和社会的价值是永恒的
2)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指出材料体现了什么精神.并说明这种精神的作用
3)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评析:
“只有参加重大社会实践活动,才能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者”
4)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说明中华民族精神为什么能永不泯灭
克服不良文化的影响,在文化生活中正确选择
1)材料(漫画)反映了怎样的不良文化现象,如何解决材料中反映的问题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些不良文化现象
3)针对材料中的问题,从文化生活角度提出合理化建议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1)上述材料对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何启示
2)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要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3)说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课 标高 主观题 最后 冲刺 宝典 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