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水保专项方案.docx
- 文档编号:30162025
- 上传时间:2023-08-05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49.34KB
环水保专项方案.docx
《环水保专项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水保专项方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环水保专项方案
四、环境保护管理体系3
一、项目工程及标段概况
1工程说明
1.1工程概况
本标段起讫桩号为DK247~DK256+500,线路全长9.500km,标段所在地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思蒙镇境内。
思蒙镇1号大桥起点起点桩号为DK253+83.239,终点桩号为DK253+268.065,全桥总长度为184.826m。
桥梁中心里程为DK251+224.000,孔跨结构为48×32m。
主跨下部构造为圆端形桥墩,矩形空心桥台,钻孔桩基础。
桥梁基础设计行车速度按照250km/h采用,桥面铺设CRTSI型板式无缝轨道。
设计活载为ZK标准活载。
本桥为双线,线间距:
4.8m。
1.2不良地质
不良地质为砂土液化,段内呈透镜状的粉细砂层多属轻微-中等液化土,特殊岩土为松软土,沿线水田、水塘表层普遍分布,一般厚0-3m,局部厚2-4m,局部表层有1-4m厚的硬壳层。
1.3施工条件
本标段所经地区公路交通发达,成都至眉山段除103省道、眉青路外,沿线有成乐高速公路,各种等级的市、县、乡道分布广泛,交通运输方便。
虽然沿线均有主干道路,但部分工点离既有道路较远,需要修建引入线到各建设工地。
为施工无砟轨道的方便,全线设贯通便道。
本项目运输以汽车运输为主。
本工程利用DK250+600附近630KVA的变压器,沿线采用架空线贯通全桥,每3-4个墩位设置一配电箱,保证施工现场用电。
为了防止意外断电给施工带来影响,备用1台300KVA发电机。
本工程线路经过区域河渠众多,水系发育,井田、鱼塘等星罗棋布,大部分地区地下水也较丰富,能满足施工、生活用水。
2地形地貌:
思蒙镇1号大桥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总体走向为北东-南西向,地势北高南低,为冲积平原地貌,地形平坦,地势开阔,且地势起伏较小。
3气象、水文:
本标段所属地区主要受西南季风气候和地形影响,冬无严寒,夏多暴雨,阴天多、日照少。
所经过的主要地市气象特征值见表1。
本桥址处于成都至眉山路段。
表1气象特征值表
气象特征值
单位
江油
绵阳
德阳
成都
眉山
历年平均降雨量
㎜
828
931
939.9
919.2
1351
历年平均气温
℃
15.2
16.1
16.1
19.3
17.1
历年最高气温
℃
37
39.8
35.6
37.3
39.2
历年最低气温
℃
-10.5
-7.3
-6.7
-5.9
-4
历年平均风速
m/s
0.88
1
1.4
1.3
2
历年最大风速
m/s
17
11.5
15
12
14
风向
WN
WN
EN
EN
N
测段上覆第四系全新统(Q4)人工填筑土、人工弃土及冲积层、洪积层、坡积层及残积层的粉质黏土、黏土、松软土、软土、砂、粗圆砾土及卵石土,厚0~30m不等,上更新统(Q3)冲积层的黏土、砂、粗圆砾土及卵石土,厚度10~45m不等;中更新统(Q2)冰水-流水堆积层的黏土(膨胀土)、砂、粗圆砾土及卵石土,厚度5~50m不等;下覆基岩为白垩系下统灌口组(K1g)泥岩、砂质泥岩及砂岩,普遍含石膏及芒硝。
测段位于成都坳陷南侧及峨眉~思蒙新生代槽地,属川西褶皱带,段内地层呈大规模宽缓状褶皱产出,倾角较缓(局部水平),出露地层构成单斜丘包,地质构造简单。
二、图纸设计环水保措施、方案
一)1、路线布设尽量选用山坡荒地、远离村庄及人群集中的地方;地形设计尽量与周围环境相协调,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2、逐一排水系统设计,合理布置桥涵构造物,尽量减少对原有水系及道路的影响。
二)具体设计措施
1、下部构造设计
本桥31号墩基础施工采用编织袋装土围堰筑岛。
各墩台基础基坑开挖应尽量避免雨季施工且需备足防坍器材及抽水设备,应做好防排水设施,严防雨水或地表水流入基坑和桩孔内,并及时浇筑基础混凝土。
采用泥浆护壁钻孔施工时,防止泥浆水对周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并妥善处理废弃泥浆,满足国家有关环保、水保要求。
三、环保工作方针、目标
为把成绵乐客运专线建成“安全、环保、舒适、和谐”的一流高速铁路而努力,在施工过程中坚持“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的理念,全面规划,合理布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管理,严格贯彻执行“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环保原则。
努力把工程设计和施工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减至最低限度,确保铁路沿线景观不受破坏,江河水质不受污染,植被有效保护;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环保型客运专线。
严格按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规定及设计要求做好环保、水保工作,防止水土流失和空气污染,控制施工噪声。
四、环境保护管理体系
项目部部建立以经理为组长的,安全质量部为主责部门,各作业工区为主体的生态环境保障体系。
根据本标段的施工区域的生态环境特点,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建设单位环保有关规定,实行生态保障领导负责制。
制定详细的环境保护措施(包括保护自然保护区、水土流失、水污染、野生动植物、维护生态平衡系统、维护土壤生物即避免土壤沙化,避免人为恶化环境等),从思想、组织、过程、检查、效果、目标、经济七个方面控制环保工作,实现总体环保目标。
保证体系框图见图1。
图1环境保护保证体系
五、施工期间环保及水保措施
1、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成绵乐客运专线项目为典型的盆地高速铁路,原生态植被丰富,建设生态高速铁路具有得天独厚的天然优势,而对原生态植被的保护与恢复就尤为重要。
张坎公路特大桥主要包括了桥梁桩基、承台、墩柱施工,共计桩基48根,承台4个,墩柱4个,桥台2个,此外还有未确定数量的施工便道及拌和站、施工驻地等临时用地等,施工中会不可避免的引起沿线自然植被的破坏,农田林地占用以及临时用地引起的水土流失。
因此,我部在施工过程中要求贯彻一个理念——最少破坏就是最好的保护,具体包括:
(1)桥梁施工要严格控制在征地红线内进行,禁止在征地范围外取、弃土、堆放施工材料和机械,以免毁坏农田山林生态和引起与当地居民不必要的纠纷。
(2)取弃土场选择时要遵循节约用地、少占耕地,保持水土、保护自然景观,符合当地环境、植被和水土保持要求、便于水土保持、植被恢复和美化环境的原则。
在考虑运距等经济因素的同时,尽量选择在永久征地范围内,减少临时占用地或选用荒坡,灌丛地和劣质土地等植被相对稀疏,生态价值较低的土地进行占用,弃土、弃渣堆放不超出弃土场范围,尽量减少对周围环境的破坏,且堆放时要尽量平整,方便后期绿化。
(3)项目部及施工队营地、拌合站场地选址时,要避免占用农田、果园或选用荒坡,灌丛地和劣质土地,还要进行必要的地面硬化处理,设置好污水处理系统,对固体废弃物分类处理,尽量减少对周围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影响。
(4)施工便道全线统一规划,尽可能利用已有的村道、县道、省道,新开的便道尽量设在征地红线内,必须在线外开建的便道选择植被相对稀疏,生态价值较低的土地进行占用,并首先剥离便道占用范围的表层土,集中堆放再碾压,对树木进行移植保存。
施工便道硬化且设置必要的排水系统,防止泥水流入农田。
在雨季时注意防止边坡冲刷,易冲刷边坡应以植草或喷浆处理,或者修筑排水沟防止冲刷;在旱季使用便道时洒水除尘,以减少对附近农作物的影响。
对便道边缘不在路面上的树木尽量保留,妨碍车辆通行的伐除树干、保留树墩,以利施工结束后的萌发。
(5)建立临时工程场地台账,包括原地貌及周边环境、施工中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使用过后的整治恢复报告及验收报告。
(6)对于在山林地段施工的施工队,要编制森林防火预案,配备灭火器材、消防水池,对施工人员进行防火教育,并进行山林火警应急演练。
2、水环境的保护
我部施工期间对周边水环境的污染主要包括生活污水、桥梁施工对水体的搅浑和油等悬浮物的污染这两个方面。
按照相关污水排放标准规定,施工钻孔桩泥浆、生活污水等均需经过处理,各排污场地均要设置污水沉淀过滤池、排污沟等设施,生活污水需经过检验达标后方可排放。
2.1桥梁施工对水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思蒙镇1号大桥桥梁墩台下部工程施工期间围堰筑岛、钻孔、砼浇筑、施工机械的废油和建筑垃圾等都会造成水体污染。
采取的主要防治措施:
①桥梁施工中涉及到的若是饮用水源就要就要与当地水源保护区主管部门联系,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
②施工期污水不得排入《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3838-88中所规定的I、II类水域。
排入其它水域时,必须符合相应的水质标准,不符合时要进行水质处理。
③根据《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3.4.6的污水排放评价,当取样测试有害成分含量值高于排放标准时,必须进行污水处理。
④水泥混凝土拌和站不得设在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
施工过程中搅拌站的排水、混凝土养护水等含有害物质的废水不得排入地表水I—III类水源地保护区。
⑤对桥梁施工机械严格进行检查,防止油料泄漏。
严禁将废油、施工垃圾等随意抛入水体。
⑥桥梁施工中的工程用水需经沉淀池沉淀后方可排放,工程弃方不能随意丢弃河流中或岸边;涵洞出口流速较大时,必须在进出口进行加固,防止冲刷。
2.2施工期的废水处理措施
施工期废水处理主要包括施工区生活污水处理和生产废水处理。
生活污水处理采用化粪池处理。
化粪池处理造价低、运行管理简单,是污水处理的初级方法。
经处理后的生活污水达到农业生产灌溉水条件。
采取挖排水沟形式将处理后的生活污水引入周边农田进行灌溉。
严禁生活污水不经处理、不采取引导措施直接流入河流或农田。
生产废水处理主要包括混凝土拌和站、罐车冲洗废水处理、含油废水处理以及洗料废水处理。
施工区混凝土拌和站、罐车冲洗废水主要污染指标是悬浮物和PH值。
施工中采用四级沉淀池进行沉淀处理。
处理系统由中间用砖墙隔开的四个沉淀池组成。
废水由两个大沉淀池的一、二级沉淀处理及隔墙过滤。
系统对悬浮物的处理效果显著。
含油废水主要是除油类和泥沙。
该系统由3个池组成,废水经收集后流入第一个池内,经充分静置,废水中所含泥沙沉淀在池底,石油类则浮在水面上,然后通过控制水位的方法使油类经集油管流入第三个池(集油池内),而废水通过位于水面以下的倒置U形管流入第二个池(集水池内),最后废水通过由水位控制的水泵抽出排放。
洗料废水主要是指清洗砂石料上的泥土所产生的废水。
这部分废水水量大,泥沙含量高,但无其它有毒有害物质。
洗料用水耗水量大,但对水质要求较低。
为了降低供水成本,采取了循环利用方式,将砂石料开挖过程中形成的料坑作为沉淀池,对洗料废水进行多级沉淀处理,水量不足部分由库水进行补充。
这不仅节约了水资源,保护了水环境,又为将来料场的复垦创造了有利条件。
2.3钻孔泥浆排放处理措施
桥梁基础施工对水体影响最大的潜在污染物是泥浆和钻渣,因此在施工中应严格按设计和水土保持要求,严禁将施工泥浆、钻渣及建筑垃圾随意流淌、堆放。
桥梁桩基钻孔前先进行钢护筒埋设、打入,护筒下放顺序为:
先下直径比桩基直径大20-30cm的大护筒,护筒顶面一侧切割30*30cm的方形孔,顺接泥浆沟,钻孔用泥浆采用循环的方式(泥浆泵抽至孔内,再穿过方形孔,通过泥浆沟)排入泥浆池,从而有效防止钻孔产生泥浆和钻渣流入河流和农田污染水质。
钻孔时所需泥浆采用在施工区挖泥浆池集中制作。
在泥浆池四周砌筑隔墙,要求隔墙高出地面30cm,以防止泥浆外溢。
废弃泥浆处理采取两种方案进行。
采取在施工区设置沉淀池。
钻孔排出的泥浆采用泥浆泵排放到沉淀池内。
施工时加强施工管理,过程控制,对泥浆和钻渣输送、沉淀池使用过程中要加强巡查,防止泥浆池、沉淀池和管道渗漏。
待钻孔桩施工结束后将沉淀池内泥浆全部运至指定弃土场堆放,自卸车运土回填沉淀池至原地面并用机械平整。
经上述处理后,将桥梁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废液、废弃泥浆量降至最低,不会对附近环境的水质产生影响。
2.4施工期建筑垃圾处理
选取地质结构稳定,土质坚硬的洼地作为弃渣场,将建筑垃圾集中运至弃渣场掩埋处理,并修筑安全稳定的挡渣墙,确保在雨水中不会造成水土流失。
渣面覆盖以黏土碾压密实作防渗处理后恢复植被。
2.5水土保持措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第四条规定:
水土保持工作实行“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原则。
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使建设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减少至最低限度。
依据治理与防护相结合、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临时措施和永久措施相结合的原则,统筹布局各项水土保持措施。
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主要包括主体工程施工区、碴场、临时建设施工区(施工场地、临时道路、仓库)等。
施工中没有因堆料、运输及临时建筑而占用合同以外的土地,并将施工作业时表面土壤妥善保存下来,以便施工完成后,恢复原地表面貌。
施工临时道路如不加防患也易发生水土流失,施工中在临时道路坡脚处布设排水沟。
除以上措施外,施工中实行严格的管理措施:
(1)施工中废弃渣严禁在非制定的弃渣场堆放;
(2)定时对坡面细沟、浅沟及沟道淤积情况进行观测,监测频次为施工期和林草恢复期,雨季进行重点监测。
2.6生活营地对水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①生活区污水和洗车污水,不得排入《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3838-88中所规定的I、II类水域。
排入其它水域时,必须符合相应的水质标准,不符合时要进行水质处理,如油污水应进行隔油处理。
机械和车辆最好由附近专门清洗点或修理点进行清洗和维修。
②根据《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3.4.6的污水排放评价,当取样测试有害成分含量值高于排放标准时,必须进行污水处理。
③生活垃圾堆放点应选择30m范围内无生活用水和渔用水体的废弃沟凹或废弃干塘。
堆放点应无直通沟道与邻地相通。
不得向垃圾点内排放生活污水。
如施工人员集中,生活垃圾需增加处理设施和加强管理,人员较多时可增设垃圾筒。
④施工现场100人以上的临时食堂,污水排放设置有效的隔油池,定期清理,防止污染。
⑤工地临时厕所的化粪池采取防渗措施,并尽可能利用既有建筑物内的水冲式厕所,同时做好防蝇、灭蛆工作。
3、噪音污染的防治
桥梁施工期间,施工噪音主要由拌和楼运转、钻孔、装载机等多种机械联合作业时产生,会对附件的居民和学校产生较大的噪音污染,为减少噪声影响,应从以下方面执行,确保施工噪声达到环境保护标准要求。
(1)混凝土拌和站距离学校、医院、疗养院、城乡居民区和有特殊要求的地区不宜小于300m,减少拌和站对环境敏感点的噪声污染。
(2)向周围生活环境排放噪声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施工场界排放标准(GB12523-90)。
(3)控制作业时间,尽量避免夜间施工,一般情况下晚间作业不超过22时,早晨作业不早于6时,特殊情况需连续作业(或夜间作业)的,应尽量采取降噪措施,事先做好周围群众的工作,并报有关主管部门备案后方可施工。
(4)在靠近学校、居民区、企事业单位等敏感地区通过设立声屏障,种植绿化带,修筑路堤来降低噪声。
(5)对拌和楼等噪音较大的机械设备,采取定期维护、润滑来降低噪音;对于行驶的机动车辆,严禁在居民区鸣笛。
(6)夜间不使用噪音较大的设备,改良施工工艺,尽量减少使用生产噪音的器材设备,夜间使用振动器和搅拌机,应安装隔音设施。
4、空气环境的保护
桥梁工程施工期间的空气污染主要来源于扬尘,包括混凝土拌和楼排放的粉尘及运输车辆、施工机械等大功率设备在行驶和作业过程中造成的扬尘,会破坏施工环境,影响空气质量。
以及为避免对当地人员和房屋、树木、农作物等造成损害,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施工现场的粉尘污染进行防治。
(1)施工现场目测无明显扬尘及施工产生的粉尘排放符合《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6297)及地方规定标准,并持续达标,符合生产人员环境和卫生的相关要求。
(2)在运输、储存水泥等易飞扬物时,采取覆盖、密封、洒水等措施防止和减少扬尘。
在弃碴运输道路上采用专人洒水管理,保持道路不起灰尘。
(3)车辆进出工地不得超限运输,防止沿途撒、漏。
(4)在砼拌和站、水泥库等对环境有重要影响的设施布置时,要充分考虑本地区的季节风向,应设置在远离居民区的下风向,并在搅拌站的进料仓上安装除尘装置,控制粉尘污染。
(5)严禁在现场焚烧任何废弃物及有毒废料(废机油、废塑料等)。
生活营地使用清洁能源,保证炉灶烟尘符合标准。
对施工机械车辆加强维护,以减少废气排量。
对汽油等易挥发物品要密闭存放,并尽量缩短开启时间。
(6)严禁非施工人员进入拌和场地;施工人员在拌和场地作业时,必须配戴口罩、防尘帽,做好自身防护工作。
(7)按照保修规范或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例保作业,做好拌和楼的保养维修工作,保证机械的良好运行性能。
(8)配备专用洒水车,对施工现场和运输道路经常进行清扫和洒水降尘。
5、固体废弃物污染的防治
桥梁施工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来自施工废料、机械设备维修保养产生的废弃物、试验室废弃材料和固体生活垃圾,这些废弃物会对土壤和水体产生破坏和污染,需要正确处理。
固体废弃物及解决方案见下表2:
表2废弃物及解决方案
序号
名称
解决方案
1
施工现场残留的碎石及混凝土
专人负责,定期清理,运往指定弃置场地,用于筑路或填埋取土场
2
生产区废弃材料
对废弃的材料分类堆放,合理利用
3
生产区机械设备废弃物
合理规划利用
4
试验室废弃材料
对试验过的混凝土试块、砂石料、钢材等进行及时规范的归类回收
5
生活区垃圾
及时清理
具体措施如下:
(1)各部门科室负责本科室和部门的生产、办公和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的分类、收集等工作。
(2)应按照废弃物的分类,设置临时放置点、废物箱,并分别设置明显标识。
(3)以培训的形式发放文件,让员工清楚废弃物分类及处理要求。
(4)废弃物产生后,应按不同类别和相应要求及时放置到临时存放场所或废物箱。
临时的存放场所,应具备防泄漏、防飞扬等设施或措施。
(5)各办公场所设置至少三个有盖回收桶,并标明“可回收”、“不可回收”、“有毒有害”。
(6)一般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应优先考虑资源的再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可回收的废弃物由各单位安排人员整理,再转卖给物资回收部门;不可回收的废弃物与生活垃圾等,由环卫部门或受委托单位统一运送到垃圾场处理。
(7)对有害固体废弃物单独堆放,如废弃灯管、擦油布、废电池、废弃电瓶等,应放入有害废弃物存放箱、专用存放设施内或交给购买产品的单位,统一管理,并做移交记录。
(8)生活区的设置要相对集中,设置必要的公共卫生设施,废水净化池、化粪池,按照环保部门的要求定期清理,避免生活垃圾污染环境。
生活固体垃圾集中堆放、适时运至环保部门指定地点,保持驻地清洁。
(9)施工过程中生产的一般固体废弃物要及时清运定点存放、填埋或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对其进行处理。
(10)临时生活设施的修建、拆除时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按照环保部门的要求弃于指定地点处理。
(11)配备专门的环卫队伍,按“日产日清”原则收集、清运生活垃圾,各生活营地的生活垃圾集中清运并进行无害化填埋处理。
(12)固体废弃物回收处置率达100%以上并持续改进。
6、水土保持措施
思蒙镇1号大桥的施工区域主要为丘陵地貌,土层较为深厚,多为粉质黏土和粗圆砾土,透水性较好,再加上施工对原生态的破坏与影响,很容易引起水土流失,所以应在施工的各个环节采取正确有效的防治措施,尽量减少高速铁路施工造成的水土流失及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1)桥梁工程的水土保持
桥梁基础弃碴按设计要求弃置,决不能堵塞河道或倾入河床。
施工期间,桥梁基础施工中产生大量多余的基坑土,堆放在桥梁附近影响环境,应作弃土集中堆放处理。
桥梁桩基施工时,大量泥浆会对周围环境产生污染,对钻孔桩排除的泥浆进行沉淀,通过沉淀净化达到排放标准后排入河沟或二次利用,在施工作业完成后将沉淀池进行覆盖整平。
并且尽可能的采用打入桩基础或旋挖桩基础。
(2)弃土场的水土保持
弃土场应采取挡土墙、护坡工程以及综合排水工程和土地整治等水土保持措施。
设置弃渣场排水系统、拦渣墙,堆渣后回填表土,表面平整,人工夯实,坡面植物防护,恢复植被。
防治弃渣下泄,稳定边坡,恢复和改善土地生产力。
(3)施工便道的水土保持
施工便道设计和施工,力求做到少占良田耕地,绕避不良地质地段,在可能的条件下,尽量考虑与地方道路或乡村的机耕道相结合,并做好土石方调配,减少弃土、取土,对填挖不平衡地段产生的弃土,有必要的支挡防护措施,修筑好便道两侧的排水系统,保证地面径流的畅通,减少和避免边坡的冲刷,保证施工运输正常运营,保持水土。
在施工过程中,还注意道路的养护和水土流失的控制,防止人为因素加剧其水土流失的程度。
在少雨季节专人负责用洒水车进行洒水,杜绝尘土飞扬,污染周围空气。
(4)拌和站、营地等临时用地的水土保持
在施工中的临时占地,应将原有的地表有肥力的土壤推至一旁,待施工完毕后,再将这些熟土推至原有表层恢复,以利于今后耕种。
根据当地的自然情况,对裸露地除硬覆盖外,还应种植适合地区的长绿植物等进行美化,使公路建设造成的地表裸露面尽可能恢复植被。
施工现场生产、生活房屋的修建,料具、石料堆放和材料加工场等一切临时生产、生活设施的布置,做到分布合理,整洁有序,满足有关标准的要求,避免因临时工程修建的随意性而多占土地,破坏其水土保持功能。
拌和站范围内做好集水、排水工作,不阻塞地面径流自然通道,排水沟两侧要平整、植草,防止冲刷造成水土流失。
施工中修建的临时设施,必须在工程交验后规定时间内予以拆除,对硬化过的场地要清除硬化,恢复地表,尽可能进行造地复耕,恢复原有地形地貌。
(5)材料保管及机械使用
施工期间,施工物料如沥青、水泥、油料、化学品等堆放应严格管理,防止在雨季或暴雨将物料随雨水径流排入地表及附近水域造成污染。
各类施工机械、设备应防止严重漏油,禁止机械在运转中和维修时产生的含油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应对含油污水进行隔油处理后再行排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环水 专项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