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形象资料.docx
- 文档编号:3016067
- 上传时间:2022-11-17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7.97KB
鉴赏诗歌形象资料.docx
《鉴赏诗歌形象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鉴赏诗歌形象资料.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鉴赏诗歌形象资料
诗歌中的形象
1、明了诗歌的形象的内涵
2、归纳诗歌形象的规律
3、体察诗歌形象的方法
重点:
形象的归纳和方法的解读
难点:
解题的思路与准确的表述。
鉴赏古典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1.考点解读:
诗歌鉴赏常常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意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二是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形象又称艺术形象,在诗歌中也称意象,就是指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象。
每一个人物是一个形象,每一个场面是一个形象,每一个自然风景或具体生活环境的描写是一个形象,作品中人物、事件、自然景物或具体生活环境的描写是一个形象,作品中人物、事件、自然景物、生活环境相互联系所构成的完整画面也是一个形象。
而对于古典诗歌而言,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和物。
意象是诗歌中表现诗人情思意趣的感性对象,是构织诗歌形象的主要因素;意境是诗人思想感情与作品的生活图景完美融合的产物。
前者的关键在于把握“象”,后者的关键在于把握蕴涵其中的“意”。
捕补捉“意”“象”的能力是诗歌鉴赏中居于核心地位的艺术感受能力。
二.诗歌鉴赏中常见的“形象”分类:
1.人物形象:
包括诗人的形象(或称为抒情主人公)和诗人之外的特定人物形象。
前者如《春夜洛城闻笛》中抒情主人公——李白的形象,后者如贾岛的《题李凝幽居》中李凝的隐者形象。
从把握形象方面分析,设题时为人物形象的见闻、言行、心情、品质、追求等,后者会再加上人物的身份类别判断;和其他考点交叉,会设题为塑造人物的方法技巧、语言特点以及对该形象的评价等。
?
豪放洒脱的形象 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圣贤的思想,也反映了李白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
忧国忧民、青衫泪沾的形象 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其忧国忧民的精神可见一斑;白居易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着一“泣”字与“湿”字,大大拓宽了诗的意境。
?
归隐田园、钟情山水的形象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的就是悠然自在的隐居生活,说明诗人安贫乐道的思想;孟浩然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诗中描写了山村风光和朋友欢聚的生活场面,像一幅田园风景画,使人见了,乐而忘返。
?
爱惜人才的形象 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其对人才的渴求,毫无遮拦地表现在字里行间。
?
儿女情长的形象 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歌写了暮春时节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表达的是对忠贞不渝的爱情的歌颂。
?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寒士形象 如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
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
征人思妇形象
?
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
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
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
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
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蕴涵某种品质或思想的物象:
手法托物言志
三.鉴赏示例
例1:
题李凝幽居(贾 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填空:
本诗通过对李凝居处的环境的描写,暗示出李凝的 身份。
从环境上来看,李凝的居处“少邻”(邻居不多),少人来(“草径”“荒园”),清幽(“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即云根动像是石也在移动)),从作者的心理活动来看,“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表现了他对李凝的隐逸生活的向往。
因此可以说,李凝是—位隐者。
例2:
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幽州台:
即蓟北楼、燕台,为战国时燕昭王所建,原名黄金台,是燕昭王招纳贤才之地。
【析】分析感情只能从人物的形象特点中来。
抓人物语言:
“念”、“悠悠”抓抒情主人公的神态:
“独”“怆然而涕下”。
本诗在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中,通过直抒胸臆的手法塑造了一位忧国忧民、胸怀大志、孤独的怀才不遇的封建士大夫形象。
可见,诗歌表达的是对封建统治者不能重用贤才的不满和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哀。
四.真题训练:
1.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戊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
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
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技巧点拨】分析诗歌形象要把握作者风格,写作背景以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深入理解诗歌,挖掘内涵,概括出形象的特征和意义。
(1)词后“沧州”的注释,暗示此词是诗人晚年闲居沧州时所写。
诗人是否独享这一份清闲?
胡贼未灭,功业未成,满怀报国热情的陆游却是请缨无路,有志难伸,怎不感慨万千,怎不唏嘘长叹?
领会了注释的深意,我们对词意就不难理解,人物形象也不难把握了。
(2)抓人物心理:
“万里匹马”、“关河梦断”、“身老沧州”,抓人物神态:
“泪空流”等词句理解全词。
这首词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匹马征万里,其飒爽英姿、卓荦不凡之气可见;“关河梦断何处”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意谓脱离了前线;“尘暗旧貂?
”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
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慨叹,“天山”代指抗金前线。
“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
2.分析诗中“蓑笠翁”形象。
江 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解析】初看是写雪景,大雪之中,一叶扁舟,一个老渔翁,独钓寒江之上。
描写了在寒冷的环境中,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寒地冻,大雪飘飞,忘掉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孤独,性格却显得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
这个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渔翁形象,正是诗人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
3.问:
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
请简要分析。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
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解析】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
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
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
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五.方法总结:
1.具体要求:
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2.怎样把握人物形象?
(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高考诗词一般都注明了作者,这些诗人绝大多数在课本中出现过,是考生比较熟悉的。
虽不是考查他们的代表作品,但一般是接近主创风格的。
这就为我们理解诗歌,把握人物形象提供了条件。
另外,背景的了解对把握人物形象也有重要作用。
我们可以从诗歌内容中揣摩其写作背景,更多的时候,出题者会在诗词后附注释给我们以暗示。
(2)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的刻画,诗歌也不例外。
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
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练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
3.答案构成:
(1)什么形象
(2)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
(3)形象的意义。
文段开头(也可是文末)要注意“盖帽”,即说出诗人的形象的总体特征,再以此为“中心论点”,从诗歌的具体语词方围绕这个论点具体分析其特征并概括形象的意义。
注意一定要围绕“这个”论点来写。
初学者往往失去重点,分散笔墨,在简短的文字中写到各方面的内容。
4.评分标准:
要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点出诗人的形象特点,即用一句话“盖帽”。
然后再结合全诗中的文句进行分析说解,注意要围绕“诗人形象”这个中心来写。
缺第一方面,扣2分;没有分析,而写出形象和诗中的一部分内容,扣3分;不能围绕中心写,扣3分。
鉴赏古典诗歌中的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形象。
一.考点解读:
蕴涵某种品质或思想的物象:
即具体事物鲜明的形象或景象,通常是以物喻人。
如虞世南《蝉》中的“蝉”的形象,韦应物的《闻雁》和赵嘏的《寒塘》中“雁”的形象。
出题的方面为:
物象的特点、蕴涵的品质或寄托的思想感情,作者的评价、塑造的方法、语言特点等。
诸如松、竹、梅、菊花一类事物被人赋予特定象征意义,象征人高洁的品格,诗人常借助它们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以梅自喻,表现自己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馋毁、坚贞自守的铮铮傲骨。
说到“明月”,就与思乡、思人相联系,说到“清秋”,就与感伤、悲愁相联系,那么这里的“明月”“清秋”,就成了一种具有特定意味的形象,这种含有特定意味的艺术形象,就是诗歌中的意象。
其他常见意象如桃花象征美人,鸟象征自由等。
二.常见意象:
咏物诗的特点在于托物言志。
古人很喜欢咏物,大自然的万物,大至山川河流,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的对象,都可以寄托诗人的感情。
由于作者的经历遭际、情趣爱好以至对事物观察的角度、认识的深浅不同,同一事物,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表达出不同的感情来。
唐代有三位诗人都写过咏蝉的诗,被诬入狱的骆宾王,发出的是“雾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的“患难人”的心声;仕途蹇滞的李商隐,感叹的是“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的“牢骚人”的遭际;而身居高位的虞世南,表达的却是“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的“高贵人”的志得意满。
他们都抓住了蝉鸣高远的特点,却都揉进了自己的不同感受,表达了自己独特的感情。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咏物诗都含有作者明确的寄托,但不管有没有寄托,一首好的咏物诗,总是以其生动的形象和强烈的美感吸引读者,而且有意无意地、或深或浅地透过所咏之物,或流露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理想,或隐含生活的道理。
1、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2、望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3、以折柳表惜别。
“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
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故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4、以蝉喻品行高洁。
古人认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5、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6、菊花——坚贞高洁的品质
7、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岁寒三友之一。
8、松——坚贞高洁
9、莲——因为莲出淤泥而不染,诗人借莲喻不同流合污的节操。
10、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相类似还有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
11、杜鹃鸟(子规)——凄凉哀伤的象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鉴赏 诗歌 形象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