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等考训练卷3.docx
- 文档编号:30159445
- 上传时间:2023-08-05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66.34KB
高中历史等考训练卷3.docx
《高中历史等考训练卷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等考训练卷3.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等考训练卷3
高
三
历
史
等
考
训
练
卷
上海市历史等考训练卷(3)
一、选择题(共40分,每题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
1.周人心中最古老的人是禹,到孔子时有尧舜,到战国时有黄帝神农,到秦有三皇,到汉以后有盘古等。
这种认识主要得益于
A.考古史料的发掘B.古本文献的考订
C.文化交融与创造D.口述史料的引入
2.使商王对政治、宗教等问题拥有充分解释权,进而获得最高统治权力的是
A.使用文字B.制造青铜器
C.掌控占卜D.创礼设乐制度
3.“诸侯王或欲推恩分子弟邑者,令各条上,朕且临定其名号”。
文中的“朕”是
A.周武王B.周公
C.汉高祖D.汉武帝
4.梁朝名将陈庆之曾说:
“长江以北,尽是夷狄”。
当时据“夷狄”统治地位的民族是
A.匈奴B.鲜卑
C.吐蕃D.女真
5.奈良时代日本的“文物礼乐,悉遵唐制”,但例外的是
A.中央政府机构设置B.以儒学为官学
C.以科举制选拔官员D.建文庙祭祀孔子
6.“中国与辽虽为兄弟之邦,然百余年间,彼之扰我者多矣。
今辽已衰弱而不取燕、云,女真即强,中原故地将不复为我所有。
”此言发表于
A.澶渊之盟后B.宋夏和议后
C.靖康之变前D.绍兴和议前
7.结束南北朝300多年的对峙,实现中国再度统一的皇帝是
A.汉高祖B.隋文帝
C.元世祖D.顺治帝
8.浦东严桥早在唐代已经成陆。
可以佐证此观点的是,在该地区曾发现唐代
A.陶罐B.开元通宝
C.独木舟D.村落遗迹
9.明末顾炎武评说“此书本以资治,何暇录及文人?
”。
“此书”是
A.《资治通鉴》
B.《四库全书》
C.《文史通义》
D.《古今图书集成》
10.在1450年之后的300年间,欧洲社会内部的变革是在诸多内在冲突中展开的。
在这些冲突中,居于深层地位的因素是
A.商品货币关系发展
B.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C.君主权力的扩展
D.工业革命的兴起
11.下列史实中,开启中国直接管辖西藏地区先河的是
A.唐太宗下嫁文成公主
B.元朝宣政院兼管吐蕃
C.雍正时派出驻藏大臣
D.乾隆实行金瓶掣签制
12.现代工厂最早出现在
A.毛纺织业B.棉纺织业C.机械制造业D.采煤业
13.“中国凭借着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与匹敌的制造业和出口,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都是顺差。
……在1800年以前,欧洲肯定不是世界贸易的中心。
”据此推测,1800前世界贸易中心应在
A.长安B.广州
C.上海D.北京
14.“若尽废古书,行用土语为文字,则都下引车卖浆之徒所操之语,按之皆有文法……据此则凡京津之稗贩,均可用为教授矣。
”对此感到担心的是
A.胡适B.陈独秀
C.鲁迅D.梁漱溟
15.严禁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具有反帝性质的组组。
此规定出自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6.观察右图,孙文聘任鲍罗廷(注:
时是共产国际代表)的主要目的是
A.策划二次革命
B.筹谋护国运动
C.应对巴黎和会
D.推动国共合作
17.某官员在呈文中写道:
“领判权一经撤废,租界之收回即不成问题,其余不平等各点自更迎刃而解矣。
”该文最可能是呈给
A.晚清政府B.南京临时政府
C.北洋政府D.南京国民政府
18.1984年邓小平指出“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这些“特区”包括
A.深圳B.浦东
C.北京D.海南
19.右图是美国《星条旗报》刊登的美、英、苏三巨头聚首的照片,以纪念
A.联合国成立
B.欧洲恢复和平
C.世界大战结束
D.雅尔塔体制确立
20.20世纪9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适应时代要求新增添的内容是
A﹒社会主义制度
B﹒毛泽东思想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
二、综合题(60分)
(一)从史前到大一统
21.完成下列提纲(10分)
A.甲骨文B.姜寨遗址C.礼乐制度D.二里头文化E.“柔道”施政
(一)史前时期
1.1新石器原始农耕
1.2
与农耕聚落
1.3炎黄传说与先民创世记忆
(二)早期国家的产生与发展
2.1.
与早期国家雏形
2.2.
、青铜器与信史
2.3.封邦建国、
与文明奠基
2.4.社会巨变、百家争鸣与思想之源
(三)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3.1.秦朝统一中国,创建皇帝和中央集权体制
3.2.汉承秦制,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3.3.汉朝重建,以
与光武中兴。
22.若就提纲中3.2.展开陈述,可选择下列哪三则材料?
(选字母)(6分)
汉刺史来传周行郡国,无造所治。
旧常以八月巡行所部,录囚徒,考殿最。
A
B
C
D
E
(二)书信中的诉求
英国驻华公使文翰于1853年4月抵达“天京”,与东王杨秀清互通书信;江苏巡抚得讯后也特别行文照会英、美两国领事。
以下是当时三方往来的书信。
请依据材料和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念两国通商和好已久,今商民被扰,贸易不通,希速发火轮来江剿击。
材料二
尔远人愿为藩属,天下欢乐。
既忠心归顺,是以降旨尔头人及众兄弟,可随意来天京。
材料三
来书言语无状不能理会,中国既准吾通商,则无论何人,有损我商务,我国惟以兵戈从事。
问题:
23.判断上述三则材料分别为何人所写?
指出判断依据。
(9分)
24.上述三封信中关注的共同问题是什么?
(2分)
25.上述三封信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意愿?
你怎样看待他们的意愿。
(8分)
(三)天下观的变化
材料一
像今天我们常说的“国家”“社会”等等,原非传统观念中所有,而是海通以后新输入的观念。
旧用“国家”两字,并不代表今天这涵义,大致是指朝廷或皇室而说。
自从感受国际侵略,又得新观念之输入,中国人颇觉悟国民与国家之关系及其责任。
——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
材料二
梁漱溟提到“国家”、“社会”是中国原来没有的观念。
这一回忆颇能说明清季的实况。
就以“国家”的观念来说,近代学者曾引述了一个故事说的是1839年鸦片战争爆发之前,一位满清官僚和一位英国贸易代表在广东的对话。
当英国贸易代表提到中国是一个“国家”时,满清官员显然不知所云。
即使在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以后,清廷的一些官僚依然不相信西方国家的数目可能超过二三个。
到了1872年,里雅各在《左传》英译本的前言中仍然提到,中国人不能明白他们只是世界上许多国家中的一个。
一直到陈独秀幼年时他仍然不能清楚意识到中国只是世界上许许多多国家中的一个。
——王汎森《引论:
晚清的政治概念与“新史学”》
问题:
26.依据材料,概述晚清国人的“国家”与“世界”观念。
(6分)
27.梁漱溟所言的今天之“国家”“社会”基本内涵是什么?
(4分)
28.基于以上材料,你怎样看待晚清时期的“国家观念”的变迁?
(15分)
参考答案(3)
一、选择题(40分)
1.C;2.C;3.D;4.B;5.C;6.C;7.B;8.D;9.A;10.A;
11.B;12.B;13.B;14.D;15.D;16.D;17.D;18.A;19.C;20.D。
二、综合题(60分)
(一)
21.
B
D
A
C
E
22.BCD
(二)
23.材料一是江苏巡抚,依据文中“商民被扰”是指西方商人或侵略者的利益;“发火轮来江剿击”,在当时只有西方侵略者才有可能发火轮,他希望借师助剿。
材料二是东王杨秀清所写,依据“可随意来天京”,当时太平天国改南京为天京。
材料三是英国驻华公使文翰所写,依据“中国既准吾通商”,指鸦片战争后签订《南京条约》规定开埠通商。
(9分)
24.中外之间交往问题或商贸问题(2分)
25.巡抚以“中外长期友好”和“商贸”遭到太平天国破坏为理由,希望得到外国侵略者支持,共同镇压太平天国;东王以侵略者臣服为条件,可与外国人正常交往;英使以不平等条约为借口,不惜以战争进行威胁恫吓,强迫中国通商。
上述三封信中都表达了写信者所代表的国家(政权)利益、价值观念和政治诉求,对中外正常的交往都附加了“条件”。
(8分)
(三)
26.国家就是皇室和朝廷;中国就是世界(或中国不是一个国家而是天下);西方世界很小,国家很少;天朝上国观念强烈;对外交往中缺少平等意识;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传统的国家概念才得以改变(任三,6分)
27.回答近代国家或民族国家,公民社会或市民社会(其它言之成理也可)(4分)。
28.本题可采用分项评分,评分观察的要素是:
观点、史实、论述、组织。
评分项一:
观点(4分)
水平1:
将国家观念的转变,与近代中国历史转型联系起来(4分)。
国家观念的改变,折射着经济、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变化;清季国家观念的缓慢转变,反映着近代前期中国社会的艰难转型。
水平2:
仅能指出观念或社会转型一方面观点,如国家观念改变或近代中国的变化(2分)
水平3:
就事论事(1分)仅从材料就事论事的,评论晚清国家观念的落后。
无观点或观点与材料无关(0分)
评分项二:
史实(4分)
水平1:
能依据材料提取信息,并能结合中外历史事实阐述(4分)。
如:
旧时中国的皇朝观念根深蒂固,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自然经济和农业社会之关系。
近代以来,传统国家观受到冲击和改变:
西方对中国两次鸦片战争,以不平等条约打开中国门户;西学东渐的带来的冲击;总理衙门与外务部现代外交的形成;中华民族的生存危机……
水平2:
能从材料中,就一个方面提取较完整的信息(2分)。
如:
旧用之中国观念及成因;今天之中国观念内容及成因。
水平3:
能从材料中,就一个方面提取较完整的信息,且与观点不贴切(0-1分)。
评分项三:
论述(5分)
水平1:
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能做到一致,能够进行深刻的论述(5分)
水平2:
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能做到一致,逻辑完整(3分)
水平3:
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不一致,逻辑混乱、跳跃(1分)
水平4:
回避问题(0分)
评分项四:
组织(2分)
水平1:
叙述成结构(2分)
水平2:
叙述连贯通顺,结构欠清晰(1分)
水平3:
仅能罗列史实。
(0分)
注:
有观点而无史实者,不给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 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