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 文档编号:30154122
- 上传时间:2023-08-05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438.91KB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密封的锤形玻璃泡底部装有少量的碘颗粒,将玻璃泡浸入开水中,过一会儿将玻璃泡从水中取出,静置一段时间发现玻璃泡顶部玻璃壁上出现黑色的碘颗粒,下列现象中与玻璃泡顶部玻璃壁上出现碘颗粒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
A.
春天,冰雪消融
B.
夏天,露珠晶莹
C.
秋天,白雾弥漫
D.
冬天,霜满枝头
2.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某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了两次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图像。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两次实验时大气压都低于标准大气压
B.第一次实验和第二次实验所用水的质量之比是4:
5
C.实验中烧杯上的盖子留个小孔是为了使烧杯内外气压平衡
D.两次实验都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
3.下列关于酒精灯的使用方法中,正确的是( )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4.“估测”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估测值符合实际的是( )
A.课间做一遍眼保健操的时间约为1min
B.百米冲刺后,人的心率约为60次/min
C.一根普通牙刷的长度约为10cm
D.刚从冰箱冷藏室拿出来的鸡蛋的温度约为3℃
5.某兴趣小组用甲、乙、丙三个相同的小烧杯盛等量的水,采用相同的装置同时开始加热,但所用的导热介质分别为水、油、细沙,加热一段时间后,三种导热介质的温度先后达到一个稳定值(水温100°C、油温180°C、沙温250°C),又经一段时间后小明观察到乙小烧杯中的水正在沸腾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个小烧杯中水均在沸腾
B.甲、丙小烧杯中水均不在沸腾
C.三个小烧杯中水温t甲=t乙=t丙
D.三个小烧杯中水温t甲 6.在如图温度计所示的恒温环境下进行实验。 将温度计放入一杯冰水混合物中,从温度计放入开始计时,放入时间足够长,下列图哪幅示意图可能反映了温度计的示数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 A. B. C. D. 7.下列运用科学方法的实例中,和“有加快蒸发的方法,想到可以减慢蒸发的方法”用的研究方法相同的是( ) A.将机械运动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运动 B.速度定义、定义式、图象相互变换 C.将温度计的玻璃管做得很细 D.由升华吸热想到凝华放热 8.下列几个验证性小实验,其中有错误的是( ) A.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然后放入水中,人们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证明液体可以传声 B.在玻璃片上滴上两滴酒精,将其中一滴摊开,发现摊开的那滴酒精先不见了,证明液体表面空气流速越大,蒸发越快 C.在手背上擦酒精感到凉,说明蒸发吸热 D.冬天将玻璃片从室外拿到室内,发现它上面有一层雾,说明降低温度可以使气体液化 9.热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凝华现象 B.夏天会有墙上的瓷砖“出汗”的返潮现象,这是空气中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C.深秋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 D.冬天冰冻的衣服干了,是一种蒸发现象 10.小吃街上出现了一种“冒烟”的冰激凌.只见店员将-196℃的液氮倒入容器中,然后放入液体牛奶和五颜六色的爆米花,冰激凌原料瞬间冷冻成型而容器中的液氮发生了肉眼可见的“沸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碗里液体“沸腾”是因为液氮汽化 B.冰激凌周围的“白气”是液氮汽化成的氮气 C.液体“沸腾”是因为液氮汽化使容器中的水吸热后沸腾 D.冰激凌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汽化的现象 11.已知1标准大气压下,酒精沸点是78︒C,水沸点是100︒C,煤油沸点是150︒C,如图所示,烧杯和试管内盛有以上某种液体,在1标准大气压下,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持续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试管内的乙液体沸腾,下列判断中符合题意的是( ) A.甲液体为水,乙液体为水 B.甲液体为煤油,乙液体为煤油 C.甲液体为酒精,乙液体为水 D.甲液体为煤油,乙液体为水 12.小明同学课外通过网络查询有关食盐的知识,在“秒懂百科”中看到下面一段话: 食盐的主要成分为氯化钠,纯净的氯化钠是无色透明的固体,熔点是801°C,沸点1442°C,味咸,易溶于水,氯化钠大量存在于海水和天然盐湖中,可通过蒸煮结晶海水,天然的盐湖或盐井水来制取氯化钠。 结合以上内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氯化钠溶于水,这是熔化现象 B.氯化钠为晶体 C.利用海水煮盐主要是利用了液化现象 D.温度为100°C,盐为液态 二、填空题 13.夏天,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棒上面会起一层白白的绒毛,这是_____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此过程要___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 14. (1)如图所示的温度计示数为______℃,读数时视线应与液柱上表面______。 (2)如图物体的长度是______cm,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______。 (3)如图丙,秒表的读数为______s。 15.如图所示是在探究某种固体的熔化规律时,描绘出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关系图像。 由图可知: 该物质熔点是___________℃,其中BC段表示物质处于_______状态(选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 16.除了液体,利用金属片“在升高同样温度时,膨胀的多少通常不同”的特点也可以制成温度计,如图甲中的黑色和白色分别代表两种金属片,分析图甲中的 (1)、 (2)可知,在相同条件下,______色所代表的金属片的热胀冷缩更显著一些,把这两种金属片铆在一起如图乙所示,做成如图丙所示的双金属温度计(简易设计草图),在气温为200℃时,指针在中央刻度线的______(选填“A”或“B”)侧。 17. (1)温度计是实验室常用的工具,它是根据测温液体的______原理制成的。 我国地域辽阔,同一天南北不同地方温度差别很大,如图(A)、(B)分别是十二月某一天同一时刻在三亚和北京观测到的温度计的示意图。 由图可知,三亚此时温度为______℃,北京此时温度为______℃; (2)北方的冬天,最低气温可低至-50℃,根据下表的数据可知,此时应选用______(选填“酒精”或“水银”)温度计来测量当地的气温,原因是______。 物质 凝固点/℃ 沸点/℃ 酒精 -117 78 水银 -39 357 18.黑龙江省一年四季分明,严冬季节在窗户的玻璃上会出现“冰花”,冰花主要是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______形成的(填物态变化名称)在攀登雪山时一定不能大声说话,震动或巨大的响声有时会使山上堆积的冰雪突然崩塌,这表明声波能传递______。 19.小明在课堂上观察老师演示“碘锤”中碘的物态变化时,发现碘锤浸入热水中后,慢慢看到碘锤里面的紫色越来越浓,这个过程要不断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回家后发现家里用过的台灯灯泡的内壁会发黑,根据课堂上学过的知识知道这是因为钨丝先______后______的结果。 20.一支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确的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水银柱的长度是5cm,放入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中时水银柱长度为30cm,求: (1)水银柱的长度是20cm,则被测液体的温度是______摄氏度; (2)当温度为 时,此温度计水银柱的长度是______cm。 三、解答题 21.会展区通过喷射水雾来降温.请用物态变化的知识来解释为什么喷射水雾区域的温度会降低? 22.小明家浴室柜里有一面除雾镜,镜面背后有连接的电路,接通电源一会后,就可以清除附着在镜面上的“白雾”,使镜面保持清晰明亮.请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分析解释镜面上“白雾”的形成过程与消除过程. 23.从冰箱冷冻室拿出的冻鱼,放在一盆冷水中,过一段时间将鱼从水中拿出,发现鱼的表面出现了一层较厚的冰.剥开这层冰,发现鱼已经完全“解冻”.请分析说明鱼表面这层较厚的冰是如何形成的.(“解冻”过程中,鱼的温度始终低于0℃) 24.小明和小亮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水的沸腾,在加热的最初几分钟发现: 随着加热时间的增加,水不断吸热,温度计的示数一直在升高,于是小明就得出结论: 只要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就会升高,小亮不同意他的观点,并且只利用如图的装置,用实验证明了小明的观点是错误的。 请简述小亮的实验步骤和观察到的现象。 25.物理课上研究物态变化时,王老师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人易拉罐中,发现周围空气出现了“白气”,一段时间后易拉罐外壁结了一层霜。 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白气”和霜的成因。 26.夏天电风扇不可少.吹风扇可以让人感到凉快,这是为什么?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D 解析: D 静置一段时间发现玻璃泡顶部玻璃壁上出现黑色的碘颗粒,这是碘由气态变成了固态,属于凝华现象;冰雪消融是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露珠晶莹是水蒸气由气态遇冷变成液态,是液化现象;白雾弥漫是水蒸气由气态变成液态,是液化现象;霜满枝头是水蒸气由气态变成固态,是凝华现象。 故选D。 2.B 解析: B 【分析】 水沸腾时的温度随大气压的降低而减小;根据吸热公式 计算水的质量;硬纸板的作用是减少热量的散失,使水在短时间内达到沸腾,纸板上留一个小孔的作用是使烧杯内外的气压相同;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与热传递。 A.由图可知,两次实验时水沸腾的温度均为98︒C,而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的温度为100︒C,则说明两次实验时大气压都低于标准大气压,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当加热时间均为6min时,根据吸热公式 可知 代入数据可得 则第一次实验和第二次实验所用水的质量之比是 故B错误,B符合题意; C.实验中烧杯上的盖子留个小孔是为了使烧杯内外气压连通、平衡,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两次实验都是通过采用酒精灯加热,即热传递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D 解析: D AB.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②错误,故AB选项错误; C.不能用一支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灯,故③错误,故C选项错误; D.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和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是正确的,故D选项正确。 故选D。 4.D 解析: D A.课间做一遍眼保健操的时间约为5min,故A不符合实际; B.平静状态下,人的心率约为75次/min,百米冲刺后人的心率比平静状态下的心率快得多,故B不符合实际; C.一根普通牙刷的长度约为15cm,故C不符合实际; D.冰箱冷藏室的温度一般在1~8℃,刚从冰箱冷藏室拿出的鸡蛋的温度在此范围内,故D符合实际。 故选D。 5.C 解析: C 甲烧杯外水温为100°C,甲杯中的水温也应该是100°C,乙、丙两个烧杯外的导热介质温度分别为180°C、250°C,所以乙、丙中的水温也为100°C,再根据水的沸腾条件判断出,甲中的水没有沸腾,乙、丙中的水沸腾,故ABD项不符合题意,C项符合题意。 故选C。 6.B 解析: B 【分析】 由图可知,环境温度为25°C,冰水混合物的初始温度为0°C,刚放入时温度计内的液体放热,体积缩小,温度将下降至接近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冰水混合物中的冰吸热熔化,温度保持不变,温度计的示数也不变;熔化结束后,水不断吸收环境中的热量,温度不断升高,最后与环境温度保持一致。 故选B。 7.D 解析: D 【分析】 由加快蒸发的方法想到减慢蒸发的方法,这是逆向思考法。 A.将机械运动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运动,采用的是分类法,故A不符合题意; B.速度定义、定义式、图象相互变换,采用的是比值定义法,故B不符合题意; C.将温度计的玻璃管做得很细,采用放大法,故C不符合题意; D.由升华吸热想到凝华发热,采用逆向思考法,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8.B 解析: B 【分析】 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蒸发是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速度与温度、液面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速度有关;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A.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然后放入水中,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可以得到液体可以传声,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在玻璃片上滴上两滴酒精,将其中一滴摊开,发现摊开的那滴酒精先不见了,证明液体液面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故B错误,B符合题意; C.在手背上擦酒精感到凉,酒精吸热后汽化,说明蒸发吸热,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冬天将玻璃片从室外拿到室内,发现它上面有一层雾,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说明降低温度可以使气体液化,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B 解析: B 【分析】 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叫做液化;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叫做凝华;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 A.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错误; B.夏天会有墙上的瓷砖“出汗”的返潮现象,这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故B正确; C.霜是水蒸气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是凝华现象,故C错误; D.冬天冰冻的衣服干了,是冰熔化成水,故D错误。 故选B。 10.A 解析: A AC.碗里液体“沸腾”是因为液氮吸收了液体牛奶和五颜六色的爆米花的热量,温度升高,然后汽化,A正确、C错误; BD.冰激凌周围的“白气”是液氮汽化从周围的水蒸气吸热,水蒸气液化为小水珠,B、D错误; 11.D 解析: D 液体沸腾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一是温度达到沸点,二是继续吸热;由图及题意可知,甲中液体的沸点如果低于乙中液体的沸点,乙中液体不能达到沸点,也不能继续吸热,则乙中液体不能沸腾;甲中液体如果与乙中液体种类相同,乙中液体只能达到沸点,但不能继续吸热,乙中液体也不能沸腾;所以只有甲中液体的沸点高于乙中液体的沸点,乙中液体才能达到沸点,并能继续吸热,乙中液体才能沸腾。 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2.B 解析: B A.氯化钠溶于水,形成溶液,这是化学中的溶化现象,故A错误; B.由题可知,氯化钠有固定的溶化温度,即熔点,属于晶体,故B正确; C.利用海水煮盐主要是利用了蒸发结晶现象,故C错误; D.食盐的主要成分为氯化钠,其熔点是801°C,所以温度为100°C时,盐为固态,故D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 13.凝华放热 解析: 凝华放热 [1][2]从冰箱拿出的冰棒表面会起一层白白的绒毛,是冰箱中的水蒸气凝华成霜附在表面形成的。 这个过程要放出热量。 14.相平316(估读位数可允许少量差异)垂直100 解析: 相平3.16(估读位数可允许少量差异)垂直100 (1)[1][2]往上走,示数越来越大,故是正数,故是零上,分度值为1℃,一共36格,故如图所示的温度计示数为36℃;读数时视线应与液柱上表面相平。 (2)[3][4]刻度尺的读数是先明确分度值,分度值为0.1cm,一共31格,故准确值为3.1cm,由于刻度尺需要估读,故读数为3.16cm;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3)[5]先读分针,后读秒针,秒针的读数为1min过半,故需要读秒表的时候需要读30s开外,故读数为1min40s,故一共为100s。 15.固液共存 解析: 固液共存 [1]由图可知,该物质在BC段,继续吸热,温度保持80℃不变,所以该物质的熔点是80℃。 [2]由图可知,BC段为物质熔化过程,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 16.黑A 解析: 黑A [1]由图甲中的 (1)、 (2)可知,20℃时黑白金属长度相等,120℃时黑色金属明显比白色金属长,所以黑色所代表的金属片的热胀冷缩更显著一些。 [2]由于黑色金属热胀冷缩显著,在气温为200℃时,右边黑色金属膨胀程度比左边白色金属严重,双金属会向白色一侧弯曲,所以指针会在中央刻度线的A侧。 17.热胀冷缩19-7酒精酒精的凝固点低于当地的气温不会凝固 解析: 热胀冷缩19-7酒精酒精的凝固点低于当地的气温,不会凝固 (1)[1]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制成的,玻璃泡内装有的液体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收缩,在玻璃管中的液柱高度就会发生变化。 [2]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温度计的示数是19℃。 [3]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此时的温度在零下,示数是-7℃。 (2)[4][5]当地的最低气温低至-50℃,因为水银的凝固点是-39℃,若选用水银温度计,水银会凝固,而酒精的凝固点-117℃,低于当地的气温,所以不会凝固。 18.凝华能量 解析: 凝华能量 [1]严冬季节在窗户的玻璃上会出现“冰花”,冰花主要是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凝华形成的。 [2]在攀登雪山时一定不能大声说话,震动或巨大的响声有时会使山上堆积的冰雪突然崩塌,这表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点睛】 知道凝华概念以及生活中常见凝华现象、理解声传递能量的实例可解答此题。 19.吸热升华凝华 解析: 吸热升华凝华 [1][2][3]看到碘锤里面的紫色越来越浓,是固态碘到气态碘的升华过程,这个过程要不断吸热;发现家里用过的台灯灯泡的内壁会发黑,是因为钨丝先升华成钨蒸气又凝华成固态钨的过程,先升华后凝华的结果。 20.175 解析: 17.5 (1)[1]当冰水混合物中,即温度为 时,水银柱的长度是5cm;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即温度是 时,水银柱的长度是30cm,两者之间的水银柱长度为 所以1cm水银柱对应的温度是 水银柱的长度是20cm,相对于 上升了 所以被测液体的温度为 (2)[2]若实际温度是 ,相对于 ,水银柱上升的高度是 所以水银柱的长度为 三、解答题 21.详见解析 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要吸热;会展区通过喷射水雾,液态的水滴快速蒸发成气态的水蒸气的过程中会从周围空气中或物体上吸热,使周围空气和物体温度下降.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汽化的定义以及汽化吸热的特点,难度中等. 22.浴室内的水蒸气遇冷的镜面,液化成小水珠,附在镜面上,使镜面出现雾气.通电后镜子温度升高,小水珠吸热发生汽化现象,变成水蒸气,使镜子又清晰明亮. 浴室内的水蒸气遇冷的镜面,液化成小水珠,附在镜面上,使镜面出现雾气.通电后镜子温度升高,小水珠吸热发生汽化现象,变成水蒸气,使镜子又清晰明亮. 23.见解析 将冻鱼放到水中时,鱼上的冰开始从水中吸热,而且冰也达到了熔点,故鱼上的冰开始熔化,即鱼的温度升高;盆中的冷水,向鱼上的冰放了一部分热量,而且水也达到凝固点,盆中的水一部分会凝固成冰,附在鱼表面上. 24.见解析 根据题意只要举出一个反例证明小明的观点是错误的即可,所以小亮继续对水加热,至水开始沸腾,读出温度计的示数为t1,继续加热一段时间,读出温度计的示数为t2,发现t1=t2,说明水在吸热后温度没有升高,就可以证明小明的观点是错误的。 【点睛】 本题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验证某个结论的正确与错误,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要多做此类题来提高综合能力。 25.见解析 易拉罐中的干冰发生升华,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量,使罐体和周围气温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白气”;当水蒸气碰到温度极低的罐体,水蒸气就会直接凝华为霜。 26.夏天吹风扇,身上感到凉爽,这是因为风扇来吹来的风加快了身上汗液的蒸发,蒸发吸热,导致人身体表面的温度降低,所以人会感到凉爽. 【解析】 根据学过的汽化的知识可知: 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汽化,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形式,汽化吸热; 又知: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 所以夏天吹风扇时,风扇吹风加快了身上汗液的蒸发,而蒸发吸热,导致人身体表面的温度降低,故人会感到凉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物态变化 新人 初中 物理 年级 上册 第三 物态 变化 测试 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