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玉水铜矿地质特征.docx
- 文档编号:3015331
- 上传时间:2022-11-17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718.23KB
论文玉水铜矿地质特征.docx
《论文玉水铜矿地质特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玉水铜矿地质特征.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文玉水铜矿地质特征
位于位于梅州市30°方向,直距14km。
1988年,七二三队提交《广东省梅县玉水铜多金属矿区详查地质报告》,经原地质矿产部直属单位管理局审查,对报告中的1、3号矿体储量予以验收。
共探获得储量:
1、3号矿体C+D级铜铅锌矿石量403.9403万t,C+D级金属量:
铜98825t,铅182576t,银金属量39.58t(共生银)。
1、区域成矿条件
(1)区域地质背景
工作区区域大地构造单元属南华准地台中的三级构造单位永(安)梅(县)惠上古生界坳陷的中段(插图3)。
区内加里东构造层为褶皱基底,印支期为碎屑岩夹碳酸盐、含煤建造。
燕山期早期为含煤含铁砂页岩夹火山岩建造,中期为陆相火山岩建造,后期为内陆湖红色建造和火山岩建造。
①地层
区内地层从泥盆系至第四系,除缺失奥陶系、志留系外,其余地层均有分布。
玉水铜多金属矿位于梅县寨岗上火山盆地的南部(见插图4)。
火山盆地面积约500km2。
火山岩盆地中部、东部和东北部及南西边缘均为上侏罗统高基坪群(J3gj)火山岩,火山岩周边为漳平组(J2zh)地层;南部和西部则由震旦系、寒武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白垩系等地层组成。
其中石炭系和侏罗系地层中Cu、Pb、Zn为富集元素,其丰度比其他地层及地壳克拉克值高(表3-1),并分别与铜多金属矿和银锑矿成矿关系密切。
表3-1 石炭系和侏罗系中Cu、Pb、Zn元素含量情况表
元素含量
地层
Cu
Pb
Zn
高基坪群(JKG)
37~85
25.5
126.3
漳平组(J)与吉岭湾组(Jjl)
15
19
46
嵩灵组(Js)与桥源组(Jqy)
13~31
20~47
60.67
壶天群(CH)
10
81
101
大湖组(Cd)与忠信组(C)
66~144
207
61~214
地壳克拉克值
47
16
83
注:
元素含量单位×10-6
②岩浆岩
主要是以小规模的浅成侵入岩,如花岗斑岩、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石英斑岩(包括球粒斑岩、流纹斑岩)及辉绿岩等,它们均以小岩株或岩脉形式出现,最大的亦不超过1平方公里。
这些小岩体均伴随着断裂活动出现。
故在断裂构造发育处,它特别活跃。
如沿汶水-金盘桥北北东向深断裂内,褶皱轴部两侧,下白垩统官草湖群断陷盆地边缘等处经常见到它们的活动。
它们的侵入时代主要是燕山晚期。
从玉水矿区的花岗斑岩与辉绿岩的相互关系来看,相对最晚的是辉绿岩。
③构造
㈠褶皱构造
褶皱构造总的轮廓是梅江—黄竹洋近东西向复式背斜的北翼。
轴部地层为震旦-寒武系,它以背斜轴部褶皱隆起抬高出现,包括玉水矿区在内,西至饭增顶、四姑嶂,东至大雅、铅山里、银屎、白沙坪等地都居于此复式背斜的北翼。
由南往北,地层依次出现中上泥盆统、下石炭统、中上石炭统、二叠系、三叠系以至侏罗系等。
地层在复背斜北翼重复出现。
故可大致分为两个东西向次级背斜;北部为上塘-四姑嶂背斜,南部为白沙坪-银屎背斜。
⒈上塘-四姑嶂背斜:
背斜由震旦-寒武系、中上泥盆统组成背斜的东段,保存相对比较好,依次出现下石炭统、中上石炭统等,玉水矿区即属于东段的北翼。
背斜西段受北北东向断裂影响,地层抬高遭受强烈剥蚀,中上泥盆统广泛分布,而中上石炭统已所剩无几。
整个背斜以北翼保存最好,南翼受东西向断裂影响,被切断。
⒉白沙坪-银屎背斜:
地层保留最好。
由南往北依次出现中上泥盆统、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及侏罗系。
地层均呈东西向条带分布。
背斜南部不完整。
此外,在本区的北西角,在中上泥盆统地层中尚发育一组南北向的褶皱轴向,并以倾伏背斜形式出现。
㈡断裂构造
断裂构造在本区反映十分明显,新老断裂构造重复迭加,使断裂构造十分复杂,现暂将断裂归纳为二组方向:
⒈近东西向断裂
此组断裂的方向与褶皱轴向一致,在西部随褶皱轴向改变而逐渐折向北西。
近东西向的断裂主要是张性断裂,规模大小不一,长度以几百米者居多,断裂深度可达几百米。
玉水矿区即属此类断裂。
此组断裂与成矿关系比较密切,银屎-大雅、铅山里等矿区都与此组断裂有关。
近东西向断裂可能是本区一组比较老的构造线方向。
⒉北北东向断裂
此组断裂以汶水-金盘桥断裂为代表(即相当于矿区的、断层),这是一组宽1~1.5公里的断层带,规模较大,南北两端均延伸到图外。
断层带内,中上泥盆统至上侏罗统地层均呈断块出现,下白垩统官草湖群呈狭长状断陷盆地沉积,其断陷深度超过500米,并有火山活动,规模大小不一的花岗斑岩沿断层带内活跃侵入。
断层带两侧构造轴向发生明显转移,其东侧褶皱轴向为近东西向,并有中上石炭统至三叠系地层广泛分布,其西侧,构造轴向转为北西向,层位抬高,中上泥盆统大面积出露,而中上石炭统沿走向被切断。
北北东向断裂是一个长期活动、断陷深度很大的深断裂。
此外,还存在一些北西向、北东向的断裂,其规模及影响远逊于上述近东西向、北北东向断裂。
④火山岩
除玉水矿区已经证实有与中上石炭统壶天群同时代的海西旋回少量海底火山活动所产生的少量海相火山岩外,火山活动主要是上侏罗统高基坪群和下白垩统官草湖群陆相火山活动。
以中酸性火山碎屑岩为主。
(2)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本次工作区1/20万区域化探成果在玉水—银屎一带有梅县大雅~横石(玉水)铜、硫多金属矿田综合异常(24号乙1类)面积约90Km2。
异常大致呈东西向展布,受北东向及东西向断裂控制,为矿致异常。
异常元素组合为Au、Ag、As、Sb、Cu、Pb、Zn、Cd、S、Mn、Fe等。
其中Ag元素异常面积约40km2,其范围可覆盖整个矿田,平均值1.6×10-6,峰值6.35×10-6,衬值15.44,矿化度4.09;Au元素异常面积12km2,平均值7.9×10-9,峰值15.6×10-9,衬度值5.89,矿化度0.79;Cu元素异常面积约36km2,平均值125.8×10-6,峰值662×10-6,衬值8.92,矿化度10.08。
各元素异常均具三个浓度分带,浓集中心明显(即矿田中心位置)。
异常各元素相互套合程度高,元素水平分带自中心向外依次为Au、As—Pb、Zn,Cd—Ag、Sb。
异常经三级查证后并参照1/20万化探成果的异常下限圈定出Au、Ag、Cu、Pb、Zn异常各有3、3、2、4、4处及Sn、Mn、Fe异常15处。
各异常中元素套合程度好并在官丁坪—银屎、冷水坑、石砌塘、口甲等地区成4个浓集中心,其中官丁坪—银屎异常具有一定规模。
异常区内已知的6个以铜、铅、锌为主的小型多金属矿床(个别为中型如玉水铜矿)均赋存于石炭系中上统及二迭系上统、三迭系下统的碳酸盐岩及碎屑岩地层中,其矿体多产于层间破碎带、碳酸盐岩的构造破碎带中。
同时见有沿裂隙充填的矿体,矿石均为硫化物型多金属矿。
异常特征详见表3-1。
表3-1 24号异常特征表
元素
类别
Au
Ag
Cu
Pb
Zn
备注
面 积(km2)
12
40
36
28
28
Au为
×10-9
平面值(×10-6)
7.89
1.6
125.8
504
5.06
峰 值(×10-6)
15.6
5.38
662
945.5
衬 值
5.89
15.44
8.92
9.46
7.72
矿化度
0.79
4.09
6.29
10.08
6.32
规 模
9.46
163.64
226.4
282
177
(3)区域遥感影像特征
根据广东省地质科学研究所针对梅县地区遥感解释资料梅县影像区特征认为有一定规律,中部为古生界为主,东西两侧多为中生界,复式褶皱和同向断裂发育,表现向南收敛,向北撒开的色彩分带和舒缓波状线性沟谷或断续状的陡坡地貌,构成以蕉岭南北向线性构造带为中轴的不对称扇形图案,显示了北东向莲花山深大断裂带对其有迭加改造的作用。
扇形构造的外围存在一个大型菱格状的影像异常带。
梅县嵩溪、苏田一带大型子母式复合环状影像显示其下为一大型隐伏复式岩体的存在,此环状影像与外围的菱格状影像构成一个典型菱环构造
中轴的不对称扇形图案,显示了北东向莲花山深大断裂带对其有迭加改造的作用。
扇形构造的外围存在一个大型菱格状的影像异常带。
梅县嵩溪、苏田一带大型子母式复合环状影像显示其下为一大型隐伏复式岩体的存在,此环状影像与外围的菱格状影像构成一个典型菱环构造。
区内粗大的线性影像带由4条北东向、3条北西向、3条东西向线性影像带组成。
构成多个菱形。
其中北东向莲花山线性影像带,其特征表现为由一系列密集的北东向线性断裂组成一条粗大的缓坡线性构造影像带,以清晰的线状沟谷、陡坡陡坎、密集线状节理带为特征。
北东向梅江河受其控制。
断裂影像图案截然不同,蕉岭—梅县一系列南北向的弧形影像在该断裂带上明显受到拖动迭加改造,显示了断裂具左行压扭活动性质。
该断裂带是区内重要成矿带和控矿带。
环状构造在区内较为典型和发育,它是遥感图上反映具有地质构造意义的环状影像,包括了圆形、椭圆形或弧形线条构成的封闭关和等轴状的色环。
大部分共同落在构造密集区、岩浆岩密集区、矿化点密集区。
分析本区环状构造。
成因主要是由火山构造、岩浆侵入构造、隐伏、半隐伏岩体、热液蚀变作用形成的。
菱环构造是内生金属矿床成矿过程的综合反映,区内及邻区几个大中型矿床都与菱环构造有关。
如本区的玉水铜多金属矿床。
其控矿特点是:
1、菱块构造多代表成矿前的围岩(盖层)构造。
2、环状构造多代表成矿时的侵入岩体构造。
3、菱环构造锐角部位或其它拉张部位常常是成矿的有利部位。
如:
玉水铜多金属矿区。
(4)区域矿产分布特征
该区是粤东重要的富铜、铅锌、银等矿产找矿远景区,有银锑大型矿床一处,富铜多金属中型矿床一处,铅锌中型矿床一处。
矿床类型主要有火山热液型、中低温热液充填型。
各成矿类型特征见表3-2。
表3-2主要银(铜)多金属矿成因类型特征简表
地质特征
构造背景
容矿地层(或围岩)
与成矿有关岩浆体
蚀变类型
矿化特征
及矿物组合
品位
(%)
矿(点)
类型
模式
火山热液型
嵩
溪
式
寨岗上火山岩盆地外缘,北北东、东西向断裂控矿
中侏罗统砂岩、页岩夹炭质页岩、火山岩
安山岩、凝灰质砂岩
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
呈脉带沿北北东向层间断裂及东西向断裂充填、交代,矿石为银锑组合
Ag165~333.8g/t
Sb0.2828~3.48%
梅县嵩溪、黄砂塘坑美、上坑、
玉
水
式
梅县坳陷次级局限盆地与北东东、北东向古断裂控矿
下石炭统忠信组碎屑岩与中上石炭统碳酸盐岩夹火山岩
海西期火山岩-玄武岩、沉凝灰岩、铁碧玉岩等
矿下部硅化、上部无明显蚀变
呈似层状、透镜状、矿体沿岩体界面分布,产状与地层一致。
为Cu、Pb、Zn、Ag组合。
Cu3.26%
Pb4.29%
Zn2.91%
Ag112.8g/t
玉水、葵岭、百瓦、
中低温热液型
银
屎
式
北东向主断裂旁侧的次级东西向断裂控矿
中上石炭统、下二迭统碳酸盐岩、上泥盆统石英砂岩。
黑云母花岗岩、石英斑岩、球粒斑岩
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
呈陡倾脉状或脉组沿断裂充填交代,矿石以Pb、Zn、Ag组合为主。
Pb、Zn达工业品位,Ag过伴生矿指标
银屎、大雅、铅山里、双对坑、对坑、绿忽潭、蓬辣,
(5)区域成矿地质规律
①矿床空间分布
1)铅锌矿床:
主要分布于北东向深大断裂旁侧,受北东和东西向构造控制,矿床类型以与海底火山喷发有关的火山热液—沉积改造层控型最为重要,其次是岩浆气化—热液充填交代型;分布于晚古生代隆起区及中生代断陷区小型的铅锌矿床及局部聚集铅锌矿点,矿床类型以与燕山期重熔型花岗岩有关的热液裂隙充填石英脉破碎带为主。
2)铜矿床:
主要分布北东向莲花山深大断裂带旁侧的晚古生代坳陷区内。
矿床类型为海底火山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文 铜矿 地质 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