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docx
- 文档编号:30151956
- 上传时间:2023-08-05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3.54KB
文言文.docx
《文言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言文
√(广东梅州)
祁奚请老(4分)
晋大夫祁奚①老,晋君②问曰:
“孰可使嗣?
”祁奚对曰:
“解狐③可。
”君曰:
“非子之仇邪?
”对曰:
“君问可,非问仇也。
”晋遂举解狐。
后又问:
“孰可以为国尉④?
”祁奚对曰:
“午⑤可也。
”君曰:
“非子之子耶?
”对曰:
“君问可,非问子也。
”
【注释】①祁奚:
晋国的大夫,曾任中军尉。
②晋君:
指晋悼公。
③解狐:
晋国大夫。
④国尉:
春秋时,各国均在将军之下设国尉。
⑤午:
祁午,祁奚之子。
10.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孰可使嗣(子嗣,后代) B.晋遂举解狐(推举)
C.非子之子(你) D.孰可以为国尉(谁)
1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本文所表现的祁奚的品质(2分)
A.任人唯贤 B.大公无私
C.坦率正直 D.谦虚谨慎
10.A 11.D
(湖北天门)
文言文阅读(10分)
√国有三不祥
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
归,召晏子而问之曰:
“今日寡人出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所谓不祥也?
”晏子对曰:
“国有三不祥,是①不与焉。
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
所谓不祥,乃若此者。
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
如②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为不祥也!
”
注:
①是:
这件(事); ②如:
去,到。
12.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
归,召晏子而问之曰
A.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也 B.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C.先天下之忧而忧 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3.下列加点文言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香远益清(远:
远播) 以光先帝遗德(光:
发扬光大)
B.学而时习之(时:
按时) 腰白玉之环(腰:
腰上系着)
C.斟酌损益(益:
增加) 晏子对曰(对:
回答)
D.薄暮冥冥(薄:
迫近) 凄神寒骨(凄:
凄凉)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5.晏子借 的机会,巧妙向君王进谏,他委婉地建议君王要 。
(4分)
12.B(2分) 13.D(2分) 14.
(1)用这些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从而增长他的才干。
(1分)
(2)几个人在一起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
(1分)15.为景公解疑 发现人才,重用人才,信任人才。
(4分)
√冰雪文序
张岱
鱼肉之物,见风日则易腐,入冰雪则不败,则冰雪之能寿物也。
今年冰雪多,来年谷麦必茂,则冰雪之能生物也。
盖人生无不藉此冰雪之气以生,而冰雪之气必待冰雪而有,则四时有几冰雪哉?
若①吾所谓冰雪则异是。
凡人遇旦昼则风日,而夜气则冰雪也;遇烦躁则风日,而清净则冰雪也;遇市朝则风日,而山林则冰雪也。
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②鱼与龙不之觉耳。
故知世间山川、云物、水火、草木、色声、香味,莫不有冰雪之气。
其所以恣③人挹④取受用之不尽者,莫深于诗文。
盖诗文只此数字,出高人之手,遂现空灵;一落凡夫俗子,便成臭腐。
此期间真有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特恨遇之者不能解,解之者不能说。
即使其能解能说矣,与彼不知者说,彼仍不解,说亦奚⑤为?
故曰:
诗文一道,作之者固难,识之者尤不易也。
【注释】①若:
像。
②特:
只不过。
③恣:
放纵,任凭。
④挹(yì):
舀。
⑤奚(xī):
什么。
6.请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
藉( ) 异( ) 遂( ) 固( )
7.请用“/”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3分)
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鱼与龙不之觉耳。
8.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文言语句。
(2分)
特恨遇之者不能解,解之者不能说。
9.请用第①自然段的两个关键词回答,“冰雪之气”对世间万物有哪两大好处?
(2分)
10.请在下面语句的空格处分别填充一个恰当的字。
(3分)
本篇序文虽然短小精悍,但作者由远及近,层层铺垫,先由( )的“冰雪之气”,过渡到( )的“冰雪之气”,最后才落脚到( )的“冰雪之气”,使文章显得条理清晰,结构严谨。
11.所谓“冰雪之气”,亦即冰雪之特点。
请你根据本文内容提示,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用至少4个双音节词,概括一下“冰雪”的特点。
(2分)
12.张岱文风任情适性,文笔流丽清新,为人慷慨亮节,性格孤高傲物。
请问,文中哪句话最能反映他曲高和寡、知音难觅的心情?
(2分)
13.请你根据提示,默写出张岱《湖心亭看雪》中的相关语句。
(2分)
雾凇沆砀, , 。
(湖南株洲)
治国犹栽树
唐太宗谓侍臣①曰:
“往昔初平京师②,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
炀帝③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
故夙夜孜孜④,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
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⑤,百姓安乐。
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
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
(节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①侍臣:
周围的大臣。
②京师:
京城。
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
③炀帝:
指隋朝未代皇帝杨广。
④孜孜:
勤恳的样子。
⑤稔:
rěn,丰收。
24.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2分)
①征求不已 ②惟欲清净
25.翻译句子:
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
(2分)
26.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唐太宗的治国之道。
(2分)
24.①停止(1分);②只(1分)
25.治理国家就像栽种树木,不动摇它的根基,它就会长得枝叶繁茂。
(2分)
26.治国以民为本,让百姓安居乐业。
(2分)
(江苏南京)
√古 镜
(宋)沈括
[甲]古人铸鉴①,鉴大则平,鉴小则凸。
凡鉴凹则照人而大,凸则照人面小。
小鉴不能全视人面,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
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
[乙]世有透光鉴,鉴背有铭文,凡二十字,字极古,莫能读。
以鉴承日光,则背文及二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
人有原②其理,以谓铸时薄处先冷,唯背文上差③厚,后冷而铜缩多;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
予观之,理诚如是。
然予家有三鉴,又见他家所藏,皆是一样,文画铭字无纤异者,形制甚古,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意古人别自有术。
(选自《梦溪笔谈》,有删节)
[注释]①鉴:
镜子。
②原:
推究。
③差:
略微。
9.下列给【乙】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加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B.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C.唯此,鉴光透。
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D.唯此鉴光透。
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10.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收人而今小 令初下,群臣进谏(《邹忌讽秦王纳谏》)
B.予观之 同予者何人(《爱莲说》)
C.又见他家所藏 才美不外见(《马说》)
D.文画铭字无纤异者 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3分)
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
12.根据文段内容,完成下面题目(4分)
(1)古人制镜,使镜面略凸,能收到“ ”的效果(用文中原句填空,1分);制造的透光镜,能在日光下透射出背面的花纹和文字。
由此可见古代铸镜技艺很
(用一个词语概括,1分)
(2)有人推究透光镜能透光的原因,作者原先赞同,后来产生了怀疑。
他怀疑的依据是什么?
(2分)
9.(2分)A
10.(2分)B
11.(3分)花纹(文字)虽在背面,但镜面上有隐隐约约的痕迹,所以在日光下就显现出来了。
(每小句1分)
12.(4分)
(1)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1分) 精湛(高超)(1分)
(2)别的形制相同的镜子都不能透光,只有这面透光(2分)
√鸣机夜课图记
[清]蒋士铨
铨四龄,母日授四子书①数句。
苦儿幼不能执笔,乃镂竹枝为丝断之,诘屈作波、磔②点画,合而成字,抱铨坐膝上教之。
既识,即拆去。
日训十字,明日,令铨持竹丝合所识字,无误,乃已。
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
记母教铨时,组绣纺③绩之具,毕陈左右;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
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读,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
儿怠,则少加夏楚④,旋复持儿而泣曰:
“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
”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铨朗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
“可以醒矣!
”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
少间,复令读;鸡鸣,卧焉。
【注释】①四子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②波、磔(zhé):
汉字书写笔画。
③组绣纺:
即编织结线。
④夏(jiǎ)楚:
用于责打的大条等。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
(1)母日授四子书数句( )
(2)苦儿幼不能执笔( )
(3)无误,乃已( )
(4)与轧轧相间( )
11.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抱铨坐膝上教之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邹忌讽齐王纳谏》)
B.旋复持儿而泣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C.儿怠,则少加夏楚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
D.解衣以胸温儿背 以衾拥覆,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
12.翻译下列句子。
(6分)
(1)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与朱元思书》)
(3)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曹刿论战》)
13.蒋母严于教子的做法,与孟子关于“天将降大任于是人”的观点是相通的,你赞成这样的做法吗?
为什么?
(3分)
10.
(1)每天
(2)苦于(3)停止(4)间杂 11.D
12.
(1)到了六岁,母亲才命令我拿笔学写字。
(2)像莺鸟一样极力追求功名刺激的人,看到(这雄奇的)山峰,就会半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3)这是尽可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着这一条打一仗。
13.赞同。
“看不清楚”蒋母严于教子,正是“苦其心志”,孟子强调困境造就人才,两者是一致的。
因为往往是忧患使人成才,安乐使人走向灭亡,一个人从小要有吃苦的精神和忧患意识才能立足于社会,成就一番事业。
(江西)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3题。
(10分)
戴胄犯颜①执法
上②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③为大理少卿。
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④,赦令自首,不肯者死。
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
胄奏:
“据法应流⑤。
”上怒曰:
“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
”对曰:
“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⑥大信于天下也。
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上曰:
“卿能执法,朕复何忧!
”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注释】①犯颜:
冒犯君主的威严。
②上:
指唐太宗。
③擢:
提升。
④资荫:
资即资格;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封赏。
⑤流:
把犯人放逐到边远的地方服劳役。
⑥布:
昭示。
9.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A.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B.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C.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D.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
忿( ) 狱( )
11.翻译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
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
12.对弄虚作假者的处理,戴胄的意见与唐太宗的意见有何不同?
戴胄的理由是什么?
请简要概括。
(2分)
13.结合文意简要分析戴胄的品质。
(2分)
9.A;10.愤恨、案件。
11.你是想只管遵守法律,而让我失信于天下吗?
12.唐太宗认为之前已经宣布过:
弄虚作假不自首者死。
坚持要兑现守信用。
戴胄认为应该流放。
其理由是真正的守信用应该维护国法,而不是凭君王一时的喜怒来决断事情。
13.戴胄向太宗进谏,提出不同意见,可见他是一个忠诚耿直的人,正直无畏,秉公守法,不畏权贵,据理力争。
他严格依照法律处理犯事的官员,可见他是一个忠于职守、严于执法的人。
(山东滨州)
√文言文比较阅读。
(10分)
【甲】子墨子见王,曰:
“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王曰:
“必为有窃疾矣。
”
子墨子曰:
“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
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
(选自《公输》)
【乙】子墨子自鲁即齐,过故人,谓子墨子曰:
“今天下莫为义,子独自苦而为义,子不若已。
”子墨子曰:
“今有人于此,有子十人,一人耕而九人处①,则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
何故?
则食者众而耕者寡也。
今天下莫为义,则子如②劝我者也,何故止我?
”
(选自《墨子》)
注释:
①处:
闲居。
②如:
应该,应当。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只标一处)(1分)
荆之地方千里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
⑴舍其文轩( ) ⑵此为何若人
⑶过故人( ) ⑸则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 )
11.翻译句子。
(2分)
⑴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⑵子不若已。
12.【甲】文表明了墨子 的主张;【乙】文划线句子体现了墨子
的品质(2分)
13.墨子高超的劝说艺术往往体现在类比推理上,请结合【甲】【乙】两段文字说明。
(3分)
9.荆之地/方五千里 评分:
共1分。
10.⑴舍弃,丢弃 ⑵什么样的 ⑶拜访 ⑷更加 评分:
共2分。
每小题0.5分,意思对即可。
11.⑴这就好像装饰华美的车子同破车相比。
⑵你不如停止算了。
评分:
共2分。
每句1分,意思对即可。
12.非攻(兼爱)(或反对战争) 坚忍不拔(或坚守信念)等 评分:
共2分。
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
13.示例:
【甲】先用一个假设,诱使楚王说出“必为有窃疾矣”,然后连用三个对比,极言楚国物产丰富和宋国物产贫乏,从而类推出楚国攻宋是和有“窃疾”“同类”的结论。
【乙】先假设“一人耕而九人处,耕者益急”,类推出“天下莫为义,子如劝我”的结论。
评分:
共3分。
每例分析准确各得1分,语言通顺得1分。
(山东德州)
√ (三)
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①。
年十九,举进士。
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
或教准增年,答曰:
“准方进取,可欺君邪?
”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
每期会赋役,未尝辄出符移②,唯具乡里姓名揭县门,百姓莫敢后期。
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
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
会诏百官言事,而准极陈利害,帝益器重之。
擢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
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
上由是嘉之,曰:
“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徵也。
”
——《宋史•寇准传》
【注释】①三传:
《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
②符移:
宜府征调敕命文书。
1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①每期会赋役( ) ②事决乃退( )
17.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准方进取,可欺君邪?
18.通读文段,你认为寇准是一个怎样的人?
(3分)
16.答案示例:
①适逢、正赶上 ②才
评分:
没空1分,共2分。
17.答案示例:
寇准我刚刚参加进士考试,要取得功名,怎么能欺骗皇上呢?
评分:
2分,意思对即可。
18.答案示例:
才华出众,诚实守信,为官有方,敢于直谏。
评分:
32分,答出三点即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