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浙江省温州市新力量联盟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
- 文档编号:30151859
- 上传时间:2023-08-05
- 格式:DOCX
- 页数:26
- 大小:40.42KB
学年浙江省温州市新力量联盟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浙江省温州市新力量联盟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浙江省温州市新力量联盟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浙江省温州市新力量联盟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8学年第一学期温州新力量联盟期末考试联考
高一年级语文学科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3分,共39分。
)
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A.跫音(qióng)黏合(nián)应届生(yìng)翘首以待(qiáo)
B.肖像(xiào)坍圮(pǐ)什刹海(chà)不速之客(sù)
C.瞋视(chēn)悚然(sǒnɡ)捋虎须(lǚ)少不更事(ɡēnɡ)
D.纨绔(wán)笨拙(zhuó)梵婀玲(fán)亘古不变(gèn)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项”,然后依据字形和字义辨析字音正误。
本题中,A项,“应届生”的“应”应读yīng,指在应该毕业的年份毕业的毕业生。
C项,“捋虎须”中的“捋”应读luō,指用手握住条状物向一端滑动。
D项,“笨拙”的“拙”应读zhuō,“梵婀玲”的“梵”应读fàn。
故选B项。
【点睛】对多音字的把握,掌握音随意转的原则。
吃不准的情况下,可多考虑从词语具体意义的角度入手解决问题。
常见多音字标次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大,标常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小。
善用排除法。
如果题干是全部不相同的,就把有两项相同的去掉;如果题干是与所给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则去掉一个不同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全都正确,就去掉有一个错误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有错误的一组,就排除肯定无误的一项;总之,用排除法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
当然也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的。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园墙在金晃晃的空气中斜切下一绺荫凉,我把轮椅开进去,把椅背放倒,坐着或是躺着……
B.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汽来,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了。
C.在中国土地沙化版图中,南方沙化现象近年来备受关注。
水土流失现象颇为严重,五大淡水湖面积连续萎缩。
D.进入三层仪门,果见正房厢庑游廊,悉皆小巧别致,不似方才那边轩俊壮丽。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然后依据语境来辨析字形正误。
本题中,A项,“一绺”的“绺”应为“溜”,“一绺”用于线、麻、发、须等,此处是说“阴凉”,应使用“一溜”,意思是“一行”;“荫凉”的“荫”应为“阴”,“阴凉”,太阳照不到而凉爽。
B项,“水蒸汽”的“汽”应为“气”。
D项,“轩俊”的“俊”应为“峻”,“轩峻”指宽敞高大。
故选C项。
【点睛】字形题一般可以采取音辨法。
逐个审读容易出错的字,从中可以辨析出一些形近而音不同的别字。
形辨法。
如果怀疑某个是别字,可以写出几个同音字来比较,可以写出几个形似字来比较。
义辨法。
通过掌握的词语意义,或通过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推导这个字的含义,再放到这个词语中去判定是否相符。
结构辨析法。
对于独体字或形声字中的形旁已失去表意功能的形声字可以通过分析词语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它是不是别字,还可以通过对整个词语的理解,来寻找不合语境的别字。
还有一部分就只能依靠我们平时的积累了。
如果题干是有错别字的一项,就排除肯定无错别字的;如果是全对的一项,就排除肯定有错别字的;如果题干是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就先排除有三个错别字的一项。
总之,可以多使用结构分析法:
一是字形本身结构,二是词语结构。
辨析字形要注意把字的音、形、义结合在一起来考虑。
看词语不宜太长久,要善于回想什么时候在课本或课堂上接触到这个字的。
如无把握,可放放再说,但必须用记号来提示自己。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由于一些地方对中央房价调控的政策执行不力,致使房价不但没有降下来,而且还略有上升。
B.苏东坡曾就上贡荔枝写诗说“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乞求苍天不要有荔枝这种佳果,以免让百姓怨声载道。
C.真是天有不测风云,这家伙说时来运转就时来运转了,我们这些做朋友的怎能不替他高兴呢!
D.微信朋友圈中有少数人常把一些不经之谈当作新闻来分享,对某些言论不加分辨就转发到朋友圈中,给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A项,“而且”是表示正向递进,而句子前面说“没有降下来”,后面说“略有上升”,这里应是反向递进,应该使用“反而”。
B项,“乞求”,请求给予,而句中是表达一种希望,应使用“祈求”,“祈求”意思是“恳切地希望或请求”,通常表示人们内心迫切地希望某事的达成,表达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C项,“天有不测风云”比喻无法预料的灾祸,而句中说的是“时来运转”,是好事,不合语境。
D项,“不经之谈”指荒唐、没有根据的话,使用正确。
故选D项。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创新的潜能,能否激发这种潜能,主要看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水平。
B.与会专家指出,要重点支持规模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等,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助于推进农业调结构、转方式。
C.根据调查显示,北京市公务员在房改“二次调控”后,群体购房理性审慎,多以自身收入与资产条件出发,以满足自住需求为主要目标。
D.由中央电视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不日亮相央视,让广大观众在充满紧张的游戏中学习了知识,领略汉字之美。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B项,“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助于推进农业调结构、转方式”语序不当,应把“有助于推进农业调结构、转方式”调整到“以实现增效、农民增收”前。
C项,“根据调查显示”句式杂糅,选项把“根据调查”和“调查显示”两句杂糅;“以自身收入与资产条件出发”搭配不当,应把“以”改为“从”,即“从……出发”。
D项,“学习了”时态错误,应该去掉“学习了”中的“了”字,因为“不日”是“不几天,不久”的意思,一般用于将来,与“学习了”矛盾。
故选A项。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
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
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
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
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
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
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5.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你生气,是因为自己不够大度;你焦虑,;你悲伤,;你惆怅,;你嫉妒,……凡此种种,每一个烦恼的根源都在自己这里。
所以,每一次烦恼的出现,都是一个给我们寻找自己缺点的机会。
①是因为自己不够优秀②是因为自己不够坚强③是因为自己不够阳光④是因为自己不够从容
A.④②③①B.③②④①C.①②③④D.②③①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属于语句的排序题。
从题干来看,这是属于有语境的排序题,且从所给语境来看,四个句子分布在四个地方,故考生要结合每一处的前后语境进行选择。
第一处,前面说“焦虑”,应对应“从容”,所以④放在第一处;第二处,前面说“悲伤”,应对应“坚强”,②放在第二处;第三处,前面说“惆怅”,应对应“阳光”,③放在第三处;第四处,前面说“嫉妒”,应对应“优秀”,①放在第四处。
故选A项。
6.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世态人情,比清风明月更有滋味,可作书读,可当戏看。
B.一如金黄的稻穗,生命越成熟的人越谦卑。
C.女足姑娘们的笑脸,成了清澈的泉水,给球迷们的心灵一次清爽的洗涤。
D.祖父撑一篙小船,漫溯开去;年老的腰身,像被时光抛弃了。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然后结合常考修辞的特点进行辨析。
本题中,A、B、C三项都是比喻,A和C都是暗喻,A项,把“世态人情”比作“书”“戏”,C项,把“女足姑娘们的笑脸”比作“清澈的泉水”,B项,是明喻,把“生命成熟的人”比作“金黄的稻穗”。
D项,是比拟,“年老的腰身”是比拟句,表达是腰身已经年老了,拟腰身为人,“年老”是比拟词;腰身“被时光抛弃了”也是比拟句,拟时光为人,“抛弃”是比拟词。
故选D项。
7.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也有四五个才总角的小厮,都垂手侍立总角:
儿童向上分开的两个发髻,代指儿童时代。
B.句读之不知句读:
句子末尾的停顿。
C.思厥先祖父先:
对去世的尊长的敬称。
D.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既望:
望日的后一日。
望,指农历每月十五日。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本题中,B项,选项对“句读之不知”中“句读”解释错误,从文中来看,“句读”在这里泛指文字的诵读。
故选B项。
8.下列有关作家的姓名、国别和作品判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奥尔多·利奥波德——美国——《瓦尔登湖》
B.赫尔曼·黑塞——瑞士——《荒原狼》
C.劳伦斯——英国——《儿子与情人》
D.海恩里希·伯尔——德国——《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有关作家的姓名、国别和作品判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根据课内所学和课外积累辨析正误。
本题中,A项,“奥尔多•利奥波德——美国——《瓦尔登湖》”错误,《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梭罗的作品,而奥尔多•利奥波德是美国著名生态学家,他的代表作品是《沙乡年鉴》。
故选A项。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B.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D.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这是文言实词中的古今异义现象设题,然后把加点词的现代意思代入句中,看能否讲得通。
本题中,C项,“不齿”是“不屑一提、不值得说”的意思,跟现代汉语意思和用法相同。
A项,“寄托”是“藏身”的意思,今意是“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B项,“白露”古意指“白茫茫的水汽”,今意指节气。
D项,“气候”在这里词语缩小,是“天气冷暖”的意思,而今意指一定地区里经过多年观察所得到的概括性的气象情况。
故选C项。
10.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B.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C.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D.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然后根据文言特殊句式的特点进行辨析。
文言特殊句式主要包括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以及省略句。
本题中ACD三项都是判断句,“非兵不利”是否定判断,“皆诸侯”中“皆”意思是“都是”,表判断,“……者,……也,非……也”都是判断的标志。
B项,“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是定语后置句,应为“有异态的山水”,“皆我有也”是被动句。
故选B项。
11.对《荷塘月色》选段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
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A.作者遥想古代江南采莲胜景,虽不现实,但借助联想,使荷塘画面扩展,更显清新雅致。
B.《西洲曲》是南北朝时期以爱情为主题的民歌,作者借此表达对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C.“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江南的美好回忆让作者“颇不宁静”的心最终平静下来了。
D.作者不满于现实,又不得不回到现实中来,这种复杂的心情隐约潜藏在字里行间。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
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荷塘月色》选段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对《荷塘月色》选段的理解与分析”,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本题中,C项,“江南的美好回忆让作者‘颇不宁静’的心最终平静下来了”错误。
如果说在自然环境的美丽和理想生活的憧憬中作者找到了宁静,但这只是暂时的宁静,当作者回到家门,又回到了现实,心中的烦恼依旧,作者极力描绘自然的美丽和古代社会的自由快乐,是借以抒发对现实的不满。
故选C项。
12.下列对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A.上片既有对孙权和刘裕两位著名历史人物的赞扬,也隐含着对南宋朝廷苟安求和者的讽刺。
B.下片引南朝刘义隆之史实,忠告当权者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草率出兵。
C.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眼下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对比:
抒发忧国伤时的感慨。
D.结尾以廉颇自比,直抒胸臆,表现词人报效朝廷的强烈愿望和不能被重用的慨叹。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本题中,D项,“结尾以廉颇自比,直抒胸臆”错误,“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是借廉颇典故来抒情,这属于间接抒情。
故选D项。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
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
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
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
13.下列对《西江月》二词理解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
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
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A.《西江月》二词和对贾宝玉出场前的侧面勾勒、出场后的肖像描写,是课文中对贾宝玉性格描写的三个重点。
B.《西江月》假托封建卫道者的口吻,看似是对宝玉的嘲讽,实则巧妙地歌颂了宝玉反封建的叛逆性格,暗示了小说为宝玉安排的悲剧结局。
C.作者用幽默含蓄的手法,赞赏宝玉对封建主义采取的玩世不恭的态度,揭露封建大家庭后继无人的事实,暗示封建社会必然灭亡。
D.所谓“似傻如狂”“草莽”“不通世务”“偏僻乖张”,实际上是贾宝玉卓然独立,与世俗传统相背离的表现。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西江月》二词理解分析不准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本题中,C项,“作者用幽默含蓄的手法”中“幽默含蓄”错误,应该是“似贬实褒、正话反说”的手法,字面上句句是对贾宝玉的嘲笑和否定,实质上句句是对他的赞美和褒扬。
故选C项。
二、现代文阅读(共16分)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回归“繁体字时代”并不现实
魏英杰
繁简之争,向来是个热议话题,不时引起公众关注与讨论。
这次纷争再起,是因为中国香港明星黄秋生在微博上吐槽:
“在中国写中文正体字居然过半人看不懂,唉,华夏文明在大陆已死。
”
黄秋生这番话,前半句或者属实,后半句则不通。
在中国大陆,简体字既占据官方主流地位,繁体字日渐衰落也就毫不奇怪了。
我们上一代人还能多少认识和书写繁体字,到我们这代人大多只能认识繁体字但写不出,至于新生代,或者连繁体字都认不得了。
当然,这并非绝对说法,只是一种概括。
可要说这就意味着“华夏文明在大陆已死”,却是以偏概全了。
一者,繁体字只是“华夏文明”的一部分,而非全部;再者,繁体字并不是“死”了,而只是在中国大陆地区不再被官方提倡使用;三者,大陆通行的简体字也非凭空臆造,其中不少来源于传统汉字,也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此外,哪怕不承认语言文字本身在不断发展变化这个事实,简体字在大陆通行数十年也已构成既定事实,而且不得不说,这也是华夏文明演化发展的组成部分。
还应纠正一个流行谬误,即许多人认为汉字简化乃1949年以后才发生的事情。
实际上,汉字简化不仅早已有之(如历代碑帖中的俗体字),其作为一场文字变革也要从民国时期的新文化运动开始说起。
当时不少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都主张进行文字改革,甚至提出废除汉字,实行汉字拼音化。
在文字改革方面,民国政府曾公布过第一批简体字表,因遭反对随后暂缓执行。
从这可看出,大陆的汉字简化改革乃这股社会思潮的延续与发展,并非凭空而来。
至于汉字简化的利弊,三言两语说不清楚。
不过,在简体字已通行数十年这个事实面前,有一个结论显而易见,那就是汉字书写已难以回到“繁体字时代”,否则将引发另一场文化紊乱。
且不说让只会写简体字的几代人重新学习使用繁体字,将是多么可怕的事情,也不说这对社会运作的严重影响,不妨想想,等好不容易大家重新习惯繁体字后,必然又会出现一个“断代”现象,那时候人们可能将因为不认识简体字而失去对这个时代的解读能力。
不认识理解繁体字,并不影响社会交流,其弊端在于难以阅读古籍、体会传统之美,对文化传承造成一定阻碍(这已经是一个事实),但重新回到“繁体字时代”,人们则将面对的是社会运作的现实困境。
在这种情况下,如今多数只认得简体字的人们恐怕不会答应回归“繁体字时代”。
所以,更为现实的做法是“识繁就简”,也就是把简体字作为规范化汉字,同时提倡认识繁体字,掌握和书写繁体字。
14.下列关于“繁简字”问题的理解与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尽管在阅读古籍、体会传统之美等方面繁体字具有独特的魅力,但在简体字已经通行数十年的背景下,汉字书写或许难以回到“繁体字”时代。
B.不论是回到“繁体字时代”,还是完全摈弃繁体字而使用简化字,都将引发文化的紊乱,甚至出现一个“断代”现象。
C.简繁字体各有利弊,因此可让两种汉字齐头并进平分秋色,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共同促进文化的发展。
D.“繁简字”问题,没有必要一刀切,可把简体字作为规范化汉字,同时提倡认识、掌握和书写繁体字。
15.下列不能作为反驳“华夏文明在大陆已死”的依据的一项是()
A.繁体字只是“华夏文明”的一部分,而简体字同样也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B.汉字简化不是1949年以后的事,其至少可以从新文化运动时说起。
C.简体字并不是凭空臆造的,有不少来源于传统汉字,而繁体字只是不再被官方提倡。
D.简体字在大陆通行数十年,这也是华夏文明演化发展的组成部分。
【答案】14.D15.B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繁简字’问题的理解与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本题中,A项,“汉字书写或许难以回到‘繁体字’时代”中“或许”一说错误,文章第4段第二行说的是“有一个结论显而易见,那就是汉字书写已难以回到‘繁体字时代’”,应为“显而易见”或“已经”,这是或然必然混淆。
B项,“……完全摈弃繁体字而使用简化字,都将引发文化的紊乱,甚至出现一个‘断代’现象”错误,选项这个说法缺乏依据。
C项,“齐头并进平分秋色”错误,选项曲解了文中“识繁就简”的含义,文章最后说的是“更为现实的做法是“‘识繁就简’,也就是把简体字作为规范化汉字,同时提倡认识繁体字,掌握和书写繁体字”。
故选D项。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题干问的是“下列不能作为反驳‘华夏文明在大陆已死’的依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
本题中,B项,“汉字简化不是1949年以后的事,其至少可以从新文化运动时说起”错误,选项只是在强调汉字简化不是1949年以后才开始的,不能作为反驳“华夏文明在大陆已死”的依据。
ACD三项都可以作为反驳华夏文明在大陆已死的依据。
故选B项。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
但还要用好“比对法”。
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
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
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
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
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
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年浙江省温州市新力量联盟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学年 浙江省 温州市 新力 联盟 高一上 学期 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