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绪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docx
- 文档编号:30149577
- 上传时间:2023-08-05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235.78KB
课题绪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docx
《课题绪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绪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题绪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题:
绪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学习目标集成】
1、通过具体的事例,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学习的价值。
2、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3、理解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概念和区别,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4、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识别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重点:
1.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相关信息。
3.能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现象;能识别物质的一些性质。
难点:
了解化学及其学习方法。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概念和判断。
【知识要点梳理】
知识点一: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五彩缤纷的焰火是多么的美丽,它们把节日的夜空装扮得更加璀璨。
你一定想过,
焰火为什么能飞上天空?
为什么会有那么美丽的颜色,它们是用什么制作出来的?
馒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物,蒸馒头的原理你知道吗?
馒头中的小洞是怎么来的?
当我们打开汽水瓶,会看到大量的气泡往外跑,你知道汽水中的气泡是什么?
为什么会产生这些气泡?
……要解答这些疑问,需要有很多的化学知识才行。
化学就在你身边!
在农业上,利用化学生产高效肥料和高效农药,特别是生产与环境友善的生物肥料和生物农药;
在医药上,利用化学合成药物,以抑制细菌和病毒,保障人体健康。
例如在攻克高死亡率的心脑血管疾病、肿瘤、高血脂、糖尿病、艾滋病等的进展中,化学工作者将不断创制新药物和新方法;
利用化学开发利用新能源和新材料的,以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
例如,化学家在研究各类新材料,如电子信息材料、生物医用材料、新型能源材料、生态环境材料和航天航空材料等,并利用各种先进技术,在原子、分子、分子链尺度上对材料结构进行设计、控制及制造;
利用化学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以使人类生活得更加美好。
例如:
利用化学方法,可以将海水淡化,还能将污染的水净化后重新使用,解决人类面临的淡水资源紧缺问题。
化学真是太奇妙了,它几乎无处不在,时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不断地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要点诠释】:
化学与环境、材料、能源、生命和信息等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紧密相关的诸多领域内发挥着重要作用。
知识点二:
化学是怎样的学科
化学就是在分子、原子的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怎么理解这句话呢?
比如说水,你能说出关于水的哪些知识呢?
例如:
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受热变成水蒸气,遇冷结冰,能溶解很多物质……从化学的角度说无色、无味的液体是水的性质,受热变成水蒸气、遇冷结冰是变化,能溶解很多物质是用途。
水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水的结构又是怎样的呢?
学习了化学就可以知道,知道了水的组成和结构,就可以更多的研究水的变化规律,以更好的利用水。
化学不仅要研究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物质及其变化,还要根据需要研究和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
例如,研制新型的半导体,电阻几乎为零的超导体,有记忆能力的新材料等等。
你在学习化学时,不但会知道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还会了解它们的内部组成、结构以及变化规律。
化学在科学的长河中是不可缺少环节,是社会迫切需要的实用科学。
化学的研究对象丰富多彩,在本世纪,化学的发展会更加辉煌。
【要点诠释】: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合成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知识点三:
化学的发展历程
人类认识化学并使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经过了漫长的过程。
1.古代化学
人类的祖先发现并学会用火,使原始人结束了茹毛饮血的时代。
化学家用火将粘土烧制成秦砖汉瓦,告别了结草为庐、掘地为穴的原始生活。
因此,火是创造人类文明的里程碑。
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摸索出了许多实用的化学工艺和技术。
早期化学作为一种实用技术的应用,我国走在了世界前列。
如:
烧制陶器,铁、铜等金属的冶炼,酿酒,造纸,制火药、开采和利用石油、煤、天然气等化学燃料。
我国的青铜器制造和加工始于夏,历经夏、商、周、春秋,其中商代的司母戊大方鼎是目前最大的古青铜器。
古代化学家用湿法炼铜技术炼制出青铜、钢铁使人类告别了石器时代进入了工业社会。
人类最早使用的铁是从“天外来客”——陨石开始的。
陨石含铁量较高,从陨石上得到的这种金属在性质上比青铜器优越,更能用于生产工具的制造。
1972年我国河北藁城县台西村出土的商代铁刃青铜钺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铁器。
我国战国时期的冶铁业空前发达,领先世界一千多年。
你一定听说过古代的炼丹术士和炼金术士吧!
炼丹术士幻想通过炼丹发明长生不老药,炼金术士幻想通过“点石成金”使贱金属变成贵金属,开始了最早的化学实验。
他们的想法和做法虽然都是脱离实际的,但他们发明了许多化学实验器具,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化学知识,为化学的进一步发展准备了丰富的素材,为化学成为一门学科积攒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化学一词(chemistry)就是从炼金术师(alchemist)变化而来。
Chemist至今还保存着两个相关的含义:
化学家和药剂师。
这些可以说化学脱胎于炼金术和制药业的文化遗迹了。
2.近代化学:
你认识这三位化学家吗?
他们是道尔顿、阿伏伽德罗、门捷列夫。
1808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
但他没有把原子和分子区别开来。
1811年意大利科学家阿佛加德罗提出了分子的概念。
指出了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人们把物质由原子、分子构成的学说叫做原子—分子论。
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后,化学才成为一门科学,才有了体系,有了自己的理论,才能以理论指导实践。
这个学说认为:
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也就是说,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会破裂,而原子不会破裂,但可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1869年俄国化学巨匠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创设了元素周期表。
有了元素周期表,人们仿佛有了一张在化学海洋中航行的领航图。
在元素周期律的指导下,利用元素之间的一些规律性知识来分类学习物质的性质,就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再给大家介绍一些近代化学家的成就:
近代化学家以石油、天然气为原料制取了化学纤维、合成燃料,我们的服装才绚丽多彩;用石灰石、粘土、沙子合成了水泥,我们才能建筑高楼大厦;
近代化学家发明了高能燃料,人类才能脱离地球引力登上月球、实现遨游太空的梦想;发明了工程技术,实现了生命分子的合成,才使得人体器官的替代得以实现。
3.现代化学:
在门捷列夫揭示了元素周期律后,现在物质结构理论的建立,使物质世界的秘密进一步揭开,合成物质大量出现。
现代化学逐步发展成为实用的、不断创新的中心学科。
到20世纪末,人类已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超过3000万种,现在每天还有许多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被化学家们研制出来,而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物质生活。
而这几千万种物质是由100多种组成的,就像26个英文字母可以组成成千上万个英文单词一样,这100多种元素也可以组成成千上万种物质。
化学研究的新动向不胜枚举,如纳米化学、绿色化学等。
如今,随着化学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化学与生物、物理等学科间的渗透,使化学科学更是大放光彩,其作用体现在社会、生产、生活、生命科学、科研等各方面
你见过这些新材料、新技术吗?
介绍一、你看到一只可爱的小猫在熊熊的火焰上安然无恙吗?
这正是受到了材料的保护。
利用聚硅氧烷(牌号为RTV615)制成的隔热板,能阻隔2200℃的高温,使这只小猫受到保护,能安然无恙地站在上面。
这种材料是一种透明橡胶,具有隔绝强热功能。
类似的聚硅氧烷已经用于大空船的隔热屏,它能耐太空船重返大气层时所产生的8300℃的高温达三分钟之久。
介绍二、隐形飞机是通过综合运用各种隐形技术降低飞机的信号特征,使对方难以发现、识别、跟踪和攻击,以实现反雷达、反红外线、反电子、反可见光、反声波探测的目的,从而达到隐身效果的空中作战平台。
通俗地讲,隐形飞机的所谓隐形,是指不易被敌方雷达或红外线、可见光、声探测等传感器发现,故隐形飞机又被称为隐身飞机。
隐形飞机之所以能够隐形,主要是综合采用了隐身外形技术、隐身材料技术、红外线抑制和干扰技术、声波隐身技术以及微电子技术等,具有降低其在雷达屏幕上的特征、压制噪声、减弱飞机红外图像特征、抑制无线电信号传输等性能。
例如,改变飞机的一般外形结构,使雷达波发生折射,以减少散射面积;涂抹吸波材料和非金属结构材料,减少雷达波的反射量;改善发动机喷射口,降低红外线辐射等,都可以产生某种隐身效果。
由于隐形飞机从材料、结构到武器系统均采用了高新技术,所以研制周期长,生产工艺十分复杂,造价非常昂贵。
看了这些图片和介绍,你一定感觉还不过瘾,想了解更多的科技知识,那就请你到网上去搜索吧!
【要点诠释】:
知识点四: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和判断
化学在我们的生活、生产以及发展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我们知道,大到宇宙的星体,小到肉眼看不见的粒子,构成了我们这个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
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地发生着各种变化。
1.通过实验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实验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
1水的
沸腾
液态的水
沸腾时生成水蒸气
液态的水
无
2胆矾
研碎
蓝色块状的胆矾
块状固体被粉碎
成蓝色粉末
蓝色粉末状
的胆矾
无
3胆矾
溶液和
氢氧化钠
溶液反应
蓝色胆矾溶液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立即生成蓝色沉淀
蓝色的氢氧
化铜沉淀
有
4石灰
石和
盐酸
反应
颗粒状石灰石
石灰石表面有气泡产生且石灰石逐渐变小
二氧化碳气体
有
【实验分析】:
从反应后有无新物质来看,实验1、2没有新物质生成;实验3、4生成了新物质。
【拓展收获】:
实验3的反应物为硫酸铜(胆矾是硫酸铜的俗名)和氢氧化钠,生成物为氢氧化铜和硫酸钠。
像这种有新物质生成的反应在化学上可以用文字表达式表示:
硫酸铜+氢氧化钠
氢氧化铜+硫酸钠
箭头左边的物质表示反应物,右边的物质表示生成物,“+”表示“和”或“跟”,那么此表达式的意义为:
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铜和硫酸钠,如果反应需要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则在箭头上方注明反应发生的条件。
实验4的反应物是石灰石和盐酸,生成物是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请同学们试着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吧,相信你一定会写对!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概念:
物理变化: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如实验1、2)
化学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
(又叫化学反应)。
(如实验3、4)
伴随的现象:
化学变化中常伴随能量的变化,发光、发热、颜色改变、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等现象;物理变化是物质的外观、状态等发生改变。
【要点诠释】:
1.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是看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不能只看变化过程中伴随的现象。
如电灯泡通电时发光、放热,但不是化学变化。
2.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的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如蜡烛燃烧过程中伴随着蜡的熔化等物理变化。
【拓展应用】
大量的事例说明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而且还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的变化经常表现为热能、光能和电能的放出或吸收。
燃料的燃烧都会放出热量,我们平时生活中就是利用这个来烧煮食物的,我们熟悉的化学反应多数是放出热量的;而有些化学反应要吸收能量才能进行,如自然界中最重要的化学变化——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就要吸收太阳能才能进行。
知识点五: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概念和判断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物质的性质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概念
物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性质获得
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或仪器测知。
通过化学变化可知。
主要表现
颜色、状态、气味、味道、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吸附性等。
例如可燃性、稳定性、活泼性、还原性、酸碱性、毒性等。
【要点诠释】: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概念的区分,关键抓住性质是否通过化学变化来体现出来。
掌握这一知识点的最好的方法是识记物理性质的范畴(见上面),其它的性质就均属于化学性质了,但也要注意综合考虑。
知识点六: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
物质的性质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而物质的变化是物质的运动形式,是一个动态过程,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性质的描述中一般有“可以”、“易”、“能”“具有”、“会”等词语。
联系:
物质的性质是在物质的变化中表现出来的。
比如说:
煤具有可燃性,而它的这个性质要表现出来,就必须发生化学变化,即煤在燃烧的过程又表现出了煤可以燃烧这个性质。
[规律方法指导]
1.学习化学的方法指导
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做到五点:
观、动、记、思、练。
“观”即观察,培养自己良好的观察习惯和科学的观察方法是学好化学的重要条件之一,在老师的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地去观察实验现象。
“动”即积极动手实验。
亲自动手实验不仅能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而且能加深我们对知识的认识、理解和巩固,成倍提高学习效率。
“记”即记忆。
“记忆”对化学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学化学的最基本方法,离开了“记忆”谈其他就成为一句空话。
“思”指勤于动脑,即多分析、多思考,多想、深想、独立想,才是会想,只有会想,才能想会了。
“练”即保证做一定的课内练习和课外练习题,只有通过应用才能更好的巩固知识、掌握知识,并能检测出自己在学习中的某些不足,使自己取得更好成绩。
2.观察实验的方法:
在观察实验的时候,我们可以用自己的器官或是借助仪器来观察物质及其变化的条件、现象和结果。
观察实验现象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观察:
(1)变化前:
有哪些物质参加了反应;物质的名称、颜色、状态和气味等。
(2)变化过程中:
变化的条件(如加热、点燃、高温、催化剂、通电等)、变化的现象(如物质颜色、状态等现象的改变,以及光、热、气体、沉淀等)产生。
(3)变化后:
有哪些物质生成;新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名称。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概念正是在实验的观察和思考中总结出来的。
3.列表对比的方法掌握相关概念:
如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和判断。
[经典例题透析]
类型一:
知道化学的研究范畴
题1、下列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A.利用人体皮肤细胞“仿制”成胚胎肝细胞
B.发现类似地球的太阳系外行星
C.发现由碳水化合物制取氢气的新技术
D.量子通讯距离创下新记录
【思路点拨】:
研发物质制备的新技术是化学研究的范围。
【解析】:
A项是生物学研究的范畴,B是天文学研究的范畴;而D项是物理学研究的范畴。
而C项是从碳水化合物中制取氢气,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
【答案】:
C
【总结升华】:
化学就是要研究物质及其变化,它不仅要研究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物质及其变化,还要根据需要研究和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
在学习化学时,不但要知道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还要了解它们的内部组成、结构以及变化规律。
举一反三:
【变式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化学研究的是
A.研发氢能源 B.合成新材料
C.编写电脑程序 D.用石油生产化工原料
【变式2】下列课题侧重于化学学科研究领域的是( )
A.计算机动漫游戏的开发 B.“神七”飞船从地球轨道转到月球轨道
C.“禽流感”传播途径的调查 D.新型药用有机分子的研制
类型二:
化学在社会中的作用
题2、下列关于化学的看法错误的是( )
A.化学可以为人类研制新材料 B.化学正在环境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
C.化学可以为人类提供能源 D.化学的发展必将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思路点拨】:
正确的利用化学造福人类,反之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解析】:
化学涉及材料、能源、环境领域,A、B、C正确。
我们在应用化学为人类造福的同时,也会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防止它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答案】:
D
【总结升华】:
化学是一把双刃剑,割断了贫困之索,割开了灾难之门。
要正确的认识和利用化学。
【举一反三】:
【变式3】下列化学新技术与其试图解决的问题连线不正确的是( )
A.厦门三达膜技术公司开发的海水淡化膜——资源问题
B.海尔洗衣机厂开发的不用洗衣粉的洗衣机——污染问题
C.应用于计算机领域的导电材料——能源问题
D.中科院开发的纳米玻璃用于国家大戏院——材料问题
【变式4】生活中处处离不开化学,下列化学物质对人类有益的是( )
①使用加碘食盐 ②使用铝制炊具 ③食用含铁酱油
④食用高钙麦片 ⑤使用含磷洗衣粉 ⑥使用含氟牙膏
A.③④⑥ B.①③④⑥ C.①②③④⑥ D.①②③④⑤⑥
类型三:
化学与社会、技术和生活的密切关系
题3、生产和生活中遇到很多问题都需要利用化学知识来解决。
下列各个问题不是利用化学知识来解决的是( )。
A.新型超导材料的研制
B.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改善人类生活环境
C.改进汽车外形,流线型设计以减少阻力
D.研究生产低毒高效的农药、化肥以增加作物产量
【思路点拨】:
化学与环境、材料、能源、等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紧密相关的诸多领域内发挥着重要作用。
【解析】:
新材料的研制、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以及农业所需的农药化肥都需要利用到化学知识。
汽车外形的流线型设计主要运用了物理学中物体的外形与空气流动产生的阻力的关系,与化学知识无关。
【答案】:
C
【总结升华】: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在头脑中建立科学的价值观,认识到化学的重要意义,认识到化学在解决与人类社会进步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方面,正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心科学。
化学在生产、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是考试中经常考查的内容之一。
【举一反三】:
【变式5】新研制的以农作物秸秆为原料的一次性餐盒,废弃后在自然条件下两个月就可以分解。
下列关于此餐盒的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替代塑料餐盒可减少“白色污染”
B.可有效利用秸秆,减少燃烧秸秆产生的空气污染
C.这种餐盒是绿色环保产品
D.秸秆属于合成材料
【变式6】下列广告用于从化学角度看,没有科学性错误的是( )
A.“霸王”牌厕所清洁剂,能清除所有污秽
B.“雪山”牌矿泉水,真正的纯水
C.“大自然”牌茶叶,真正的“绿色”饮品,天然种植,不含任何元素
D.吸烟有害健康
类型四:
物质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题4、下列变化中,有一种变化与其它三种变化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它是( )
A.纸张燃烧 B.粮食酿酒 C.火药爆炸 D.湿衣服晾干
【思路点拨】:
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是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
【解析】:
判断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的根据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纸张燃烧后化为灰烬,生成了新的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粮食酿酒有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火药爆炸是火药燃烧,生成新物质,是化学变化;湿衣服晾干是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水本身没有变,是物理变化;
本题主要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纸张燃烧、粮食酿酒、火药爆炸都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湿衣服晾干是由于水分蒸发了,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是物理变化。
【答案】:
D
【总结升华】:
判断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唯一的标准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举一反三】:
【变式7】下列各图表示的变化中,只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火箭发射 B.煤的燃烧 C.风力发电 D.酸雨侵蚀
【变式8】“民以食为天”。
下列过程主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碾米 B.淘米 C.洗菜 D.酿酒
类型五:
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题5、阅读下列信息:
铝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具有金属光泽,质地较软,很容易制成薄片;铝的密度较小(2.7g/cm3),有良好的导电性和传热性;铝在空气中容易与氧气作用,生成致密的保护层——氧化铝;铝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
根据上述信息,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铝的物理性质有 ;
(2)铝的化学性质有 。
【思路点拨】:
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状态、导电性、传热性、硬度、密度等;反应时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表现的是物质的化学性质。
【解析】:
铝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新物质氧化铝,铝可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新物质氢气,所以这两个反应表现的是铝的化学性质;其余则属于它的物理性质。
【答案】:
(1)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质地较软、密度较小,良好的导电性和传热性
(2)在常温下可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可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
【总结升华】判断物理性质通常从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熔点、沸点、可溶性、导电性和传热性等方面考虑,其余一般是化学性质,只要我们掌握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定义和区别,就能很容易的解决此类题。
【举一反三】:
【变式9】镁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导电性 B.导热性 C.可燃性 D.延展性
【变式10】
汽车行驶过程中,在汽缸内发生反应的产物CO、CO2、NO、NO2等气体。
通常情况下,一氧化氮(NO)气体密度比空气的略大,难溶于水;NO有毒,易与O2化合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NO2)气体。
问:
NO的物理性质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六:
能正确区分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题6、阅读下列短文,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四个概念填空。
硫是一种淡黄色的固体(属 ),把块状的硫研碎(属 ),取少量放入燃烧匙内,将燃烧匙加热,硫熔化成淡黄色液体(属 ),继续加热,硫在空气中燃烧(属 ),生成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属 ),说明硫具有可燃性(属 )。
【思路点拨】:
物质的性质是物质本身就具有的属性,而变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性质的描述中一般有“可以”、“易”、“能”、“具有”、“会”等词语。
【分析】:
本题既考查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区别,还考查了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的区别,这是两个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
解题的时候,我们首先应明确变化与性质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
短文中提到“硫是一种淡黄色的固体”是描述硫的颜色,“生成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是描述产生气体的气味,都属于物质本身的属性,且不用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了,所以属于物理性质。
“把块状的硫研碎”“硫熔化成淡黄色液体”“硫在空气中燃烧”是描述硫的变化,是动态的,所以属于变化。
物质的性质决定着变化,而变化又表现出性质。
如:
“硫在空气中燃烧”这个变化有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课题 绪言 物质 变化 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