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八校联盟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 文档编号:30144077
- 上传时间:2023-08-05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553.52KB
浙江省杭州市八校联盟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浙江省杭州市八校联盟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杭州市八校联盟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杭州市八校联盟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绝密★考试结束前
2018学年第一学期杭州八校联盟期中联考
高一年级历史学科试题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史记•周本纪》载: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
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
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
”材料反眏出西周初年受封人主要有几类
A.1B.2C.3D.4
2.周代王位继承制度规定“立子以贵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等。
该制度的核心标准是
A.年龄长幼B.贤良优次C.出生贵贱D.血缘亲疏
3.钱穆在《国史大纲》载:
“此期间有极关重要者四事:
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
”该历史时期创建的政治制度是指
A.分封制B.三省六部制C.行省制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4.《蒙恬列传》载:
“始皇欲游天下,道九原,直抵甘泉,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堑山堙谷,千八百里。
”材料提到的“道”最有可能是
A.五尺道B.直道C.灵渠D.长城
5.秦国灭东方六国后,建立了秦王朝。
秦朝对周边地区施行政治控制,不仅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以下地区属于自秦朝就开始归入中央版图的是
①云贵地区②西藏地区③岭南地区④中原地区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6观察下图某朝行政图,推测最有可能的朝代应是
A.汉B.唐C.宋D.元
7.颜师古《汉书注》载:
“初分十三州……有常治所。
常以秋分行部,……到所部,郡国各遣一吏迎之界上,所察六条。
”材料记载是
A.分封制B.刺史制度C.三省六部制D.内阁制度
8.宋代设中书门下为行政机构,枢密院管军事,设三司总理财政。
这反映出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宰相职权范围缩小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9.《明会典》卷二《皇明祖训》载: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锺而亡。
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期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为此朱元章采取的措施是
A.三省并立B.削弱地方C.废除丞相D.设立内阁
10.“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
这句话可用于对以下哪一机构职权的比喻
A.唐门下省B.宋朝三司C.明朝内阁D.清朝军机处
11.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写道: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
”材料中的这场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抗日战争
12.鸦片战争后,中国国门洞开,一些沿海沿江城市被开辟为通商口岸。
下列城市属于19世纪中期被迫开放的是
A.广州、上海、杭州B.广州、厦门、宁波
C.重庆、上海、宁波D.重庆、苏州、杭州
13.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七月二十五日,奕劻、李鸿章代表清政府在北京与英、美、法、德、俄、日、意、奥、西、荷、比11国公使在《辛丑各国和约》(即《辛丑条约》)上签字,此条约共12款,19个附件。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下列选项中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向侵华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B.拆除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
C.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14.2018年4月3日,再现致远舰——辽宁“丹东一号”清代沉船出水文物展在辽博举行开幕式。
100多年前,他与有着“北洋水师最先进的军舰之一”之称的致远舰一同在弥漫的硝烟中沉入海底。
这个“他”是
A.林永升B.刘永福C.邓世昌D.邱逢甲
15.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正前方是面积达8600平方米的抗战广场,广场中央矗立着象征中华民族觉醒的“卢沟醒狮”,广场中轴线两侧各分布着7块草坪,寓意七七事变爆发地和中华民族的十四年抗日战争。
“十四年抗日战争”开始于
A.“九一八”事变B.华北事变
C.卢沟桥事变D.八一三事变
16.“这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这场战役对于中国而言,标志两国之间不宣而战、全面战争的真正开始,卢沟桥事变后的地区性冲突升级为全面战争,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这场战役是指
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D.百团大战
17.《朝日新闻》1984年6月23日发表了一条消息,日本原陆军坦克部队的上等兵中山重夫,谈到当时情景时说道:
“我在沿途看到的累累尸体中,夹杂着许多无论如何也不会成为战斗人员的妇女和老人的尸体……我忘不了在雨花台见到的情景。
日军士兵让打着白旗来到这里的中国人站在壕沟边,然后逐个用刺刀刺死。
”这位当事人的回忆最可能指证的历史是
A.日军攻陷上海B.日军实施细菌战
C.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D.日军占领台儿庄
18.“日本鬼子野心狼,侵略中国逞凶狂。
全国军民齐奋斗,打得日寇投了降。
”材料中的“全国军民齐奋斗”开始于
A.1931年B.1935年C.1936年D.1937年
19.“1911年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起义的第一枪,夺取位于中和门附近的楚望台军械所,吴兆麟被推举为临时总指挥。
缴获步枪数万支,炮数十门,子弹数十万发,为起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这描写的是
A.武昌起义B.五四运动C.南昌起义D.秋收起义
20.国旗是国家的一种标志性旗帜,是国家的象征,它通过一定的样式、色彩和图案反映一个国家政治特色,国旗的变化反映时代的变迁。
从图一(大清帝国龙旗,龙象征皇帝)到图二(中华民国五色旗,五色象征五族共和)的变化反映了
图一图二
①结束了封建制度②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③共和观念的深入④民族团结的加强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
21.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主要依据是
A.中国共产党领导了这次运动B.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斗争目标
C.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中国历史舞台D.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22.“你从南湖烟雨中迎风起航,革命先烈把理想的星火点燃。
二十八年的英勇奋战,旧的世界终于彻底砸烂。
”这首词赞颂的历史事件是
A.中国同盟会成立B.中国共产党诞生
C.红军开始长征D.国民革命运动兴起
23.中共一大规定党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
陈独秀认为:
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是“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
这是指中共二大
A.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B.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
C.决定建立民主共和国D.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24.地图是见证历史的载体。
与下列地图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北伐战争B.红军长征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
25.这是一首军歌歌词的部分内容:
“铁流两万五千里,直向着一个坚定的方向。
苦斗十年,锻炼成一只不可战胜的力量。
一旦强虏寇边疆,慷慨悲歌奔战场,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
”这是以下哪支部队的军歌
A.工农红军B.新四军C.八路军D.解放军
26.“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并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二十几个人在这里开会,是为了正式确定长征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从更深远的意义上说,则是中国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
”作者指的“分水岭”事件是
A.中共二大B.遵义会议C.瓦窑堡会议D.洛川会议
27.将知识点列表归纳是历史复习时常用的方法,下列是某同学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内容学习后整理的一张表格,其中对应不正确的是
时间
事件
意义
A
1924-1927年
国民革命运动
动摇了北洋军阀统治
B
1927年8月
秋收起义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C
1927年9月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D
1949年10月1日
新中国成立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28.《共同纲领》规定:
“中央人民政府与地方人民政府间职权的划分,应按照各项事务的性质,由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以法令加以规定,使之既利于国家统一,又利于因地制宜。
”新中国初期,符合这一规定的制度是
A.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村民自治制度D.“一国两制”
29.下图所示新中国的民族自治区中,始建于1965年的是
A.①B.②C.③D.④
30.大会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行了阐述,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
这个“大会”是指
A.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B.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
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
31.1997年6月30日23时42分,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正式开始。
在仪仗队行举枪礼之后,查尔斯王子讲话说,这一重要而特殊的仪式标志着香港在150多年英国统治之后,交还给中华人民共和国。
23时59分,“米字旗”降下,7月1日零点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一起徐徐升起。
这一仪式标志着
①“一国两制”的提出②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③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④祖国统一大业的最终完成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
32.1953年12月,中国政府同印度政府就两国在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周恩来应邀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
下列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表述正确的是
①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②只适用于亚非发展中国家
③处理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④解决民族争端的原则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33.“图说历史”也是认识和解释历史的一种方式和手段。
右图,中国代表团团长乔冠华酣畅淋漓的大笑被西方记者称为“震碎了议会大厅的玻璃”。
让乔冠华开怀大笑的历史事件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
C.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香港和澳门成功回归祖国
34.美方声明:
“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这一声明最早出自
A.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B.1978年《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
C.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D.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
35.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是
A.和平共处B.互不侵犯C.平等互利D.不结盟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
3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摘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第五章国务员第四十三条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
第四十四条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第四十五条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第二十七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修改宪法;
(二)制定宪法;(三)监督宪法的实施;(四)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九)决定国民经济计划;┅┅(十一)批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划分┅(十三)决定战争和和平的问题。
一一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哪一政治制度?
该制度创建于哪个朝代?
(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实行的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进步意义以及在中国法制史上的地位。
(4分)
(2)材料三反映出新中国哪一重要的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4年宪法体现的两大原则以及在中国法制史上的地位。
(4分)
3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
民国廿五年十二月十八日,虞洽卿昨发表对陕变意见:
应先恢复蒋委员长自由,努力剿匪以期将功赎罪。
┅┅否则国家前途,固实不堪设想,且陷民族于万劫不复之境。
——《申报》
材料二本书用历史事实说明从战场到后方,从农村到城市,从生活到经济,从舆论到思想,都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让我们回顾1948年中国经历的风风雨雨。
如果说1947年是转折的一年,1948年则是决战的一年。
在这一年里,中国的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国民党方面完全丧失了进攻的能力,转而求和。
一一引自《中国的1948年:
两种命运的决战》简介
材料三2008年12月15日,两岸空运、海运直航和直接通邮的同步实施,“三通”终于变成了现实。
有人说这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又一历史性突破”。
(1)材料一中的“陕变”是指什么事件?
分析这一事件结局的历史影响。
(3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二中“1948年则是决战的一年”和“中国的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的具体事实依据。
(4分)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前两岸关系发展取得“历史性突破”的具体事实。
(3分)
3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
我们共产党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
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中间显然是存在的。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
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到共同基础,我们就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猜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周恩来《补充发言》
材料二上海合作组织是在1996年和1997年分别于上海和莫斯科签署的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和关于在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两个协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
上海合作组织的宗旨是:
加强各成员国之间的相互信任与睦邻友好;鼓励各成员国在政治、经贸、科技、文化、教育、能源、交通、环保及其它领域的有效合作;共同致力于维护和保障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2001年)
(1)材料一是周恩来在哪个国际会议上的发言?
概括指出材料一中“同”和“异”的含义。
(5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出上海合作组织的性质,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组织建立的主要意义。
(5分)
2018学年第一学期杭州八校联盟期中联考
高一年级历史学科参考答案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答案】C
【解析】“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
”可知分封先代贵族;“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
封尚父于营丘,曰齐。
”是分封功臣;“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
”可知分封王族。
西周初年受封人包括先代贵族、功臣、王族。
故选C。
2.【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中的“立子以贵不以长”,可排除A项;依据材料中的“立嫡以长不以贤”,可排除B项;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周代王位继承中的嫡长子继承制,其依据的标准就是“血缘亲疏”,所以排除C项。
故选D。
3.【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分析可得出这一时期是秦汉时期,秦汉时期确立的政治制度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故选D。
4.【答案】B
【解析】材料中“自九原抵甘泉,堑山堙谷,千八百里”是对秦“直道”的描述;五尺道是秦朝时连接云贵与蜀的重要商道;灵渠是水利工程;长城属于军事防御设施,不是道路。
故选B。
5.【答案】B
【解析】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普遍推行郡县制,在云贵地区和岭南地区设置桂林郡、象郡和南海郡进行管辖,自此云贵和岭南地区归入中央王朝版图;西藏地区开始归入中央版图在元代;中原地区在秦朝建立时已是中央版图。
故选B。
6.【答案】D
【解析】根据地图中的“行省”“中书省”“宣政院辖地”等信息,可得知是元朝。
汉地方行政区划主要是郡、县两级,后来在郡之上设置了州;唐代为道、州、县;宋代为路、州、县。
故选D。
7.【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汉书注》”“初分十三州”“所察六条”可知是指西汉设立的刺史制度。
故选B。
8.【答案】C
【解析】宋代,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增设了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所以宰相职权范围缩小;专制皇权达到顶峰是清朝;没有涉及到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故选C。
9.【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的“自秦始置丞相,不旋锺而亡”、“虽有贤相,然期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等可知,朱元章认为设丞相有很大的弊端,为消除这一大弊端,废除了丞相。
三省并立是唐朝,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君权与相权,非中央与地方关系,排除B;设立内阁是明成祖,排除D。
故选C。
10.【答案】D
【解析】清朝军机处的军机大臣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跪受笔录,这与题干“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体现的信息吻合。
ABC选项涉及的相关机构均与题干主旨不符。
故选D。
11.【答案】A
【解析】材料中的“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
”反映了英国舰队沿长江而上,直逼南京城下,用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故选A。
12.【答案】B
【解析】1842年清政府被迫签定中英《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是;1895年清政府被迫签定《马关条约》,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故选B。
13.【答案】C
【解析】1901年,清政府与侵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条约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表明清政府已经沦为帝国主义侵华的帮凶,帮助镇压本国人民,已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故选C。
14.【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壮烈殉国;刘永福、邱逢甲是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中的将领;林永升是“经远”舰管带。
故选C。
15.【答案】A
【解析】中国抗日战争开始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结束于1945年日本签订投降书,经过了14年艰难曲折的斗争历程。
故选A。
16.【答案】A
【解析】从“这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等可知,是淞沪会战。
故选A。
17.【答案】C
【解析】根据上述材料“夹杂着许多无论如何也不会成为战斗人员的妇女和老人的尸体”、“我忘不了在雨花台见到的情景”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位当事人的回忆最可能指证的历史是日军制造的南京大屠杀。
故选C。
18.【答案】D
【解析】全国军民齐奋斗是指实行了全民族抗战。
1937年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从此,抗日战争发展成为有工、农、兵、学、商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共同参加的全民族抗战。
故选D。
19.【答案】A
【解析】从“1911年10月10日晚”和“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起义的第一枪”可知是武昌起义,五四运动是1919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是1927年。
故选A。
20【答案】C
【解析】从图二国旗设计的本义可知③④正确;中华民国是资产阶级共和国,但当时社会性质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①②说法错误,可排除A、B、D。
故选C。
21【答案】C
【解析】新旧民主革命最大的区别是领导阶级的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由资产阶级领导,而新民主主义革命由无产阶级领导。
五四运动是1919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是1921年,排除A;新旧民主革命的斗争目标都是反帝反封建,排除B;标志中国人民站起来的事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排除D。
故选C。
22.【答案】B
【解析】“你从南湖烟雨中迎风起航”描写的是中共一大的召开,因为一大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南湖上召开。
“二十八年的英勇奋战,旧的世界终于彻底砸烂。
”1921年诞生到1949年推翻国民党政权统治,奋战28年。
故选B。
23.【答案】B
【解析】最高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从题干可知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的是中共一大;中共二大依据国情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符合当时中国的实际革命需要,是“脚踏实地”,B符合题意。
故选B。
24.【答案】A
【解析】从地图可知是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北伐军连克武昌、九江、南昌,是北伐战争。
故选A。
25.【答案】C
【解析】“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可知这支部队是八路军。
1937年国民党组织了太原会战,八路军开赴山西,参加会战,一一五师在平型关伏击日军,歼敌千余人,取得抗战以来的首次胜利。
故选C。
26.【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并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结合所学知识可是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故选B。
27.【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8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故选B。
28.【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中央人民政府与地方人民政府间职权的划分”、“既利于国家统一,又利于因地制宜”、“新中国初期”可知,反映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故选B。
29.【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65年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图中④是西藏地区。
故选D。
30.【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2年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全面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中共十四大是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
故选D。
31.【答案】B
【解析】80年代初,小平首次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所以①错误;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中英两国政府在香港隆重举行了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宣告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所以②③符合题意;④说法不符合史实,当时澳门还没回到祖国怀抱,当今台湾尚未统一。
故选B。
32.【答案】C
【解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不只适用于亚非国家,也适用于世界其他国家,它主要是处理国家关系,而不是解决民族争端。
故选C。
33.【答案】C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省杭州市八校联盟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浙江省 杭州市 联盟 学年 上学 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Word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