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直角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 文档编号:30141509
- 上传时间:2023-08-05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122.42KB
小学数学直角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小学数学直角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直角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直角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直角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3单元P40页。
一、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
2.会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3.通过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直角的空间观念。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感知直角的特征;会画直角,判断直角、锐角、钝角。
三、教学准备
一副三角板、方格纸和圆形纸若干张。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
同学们,咱们昨天认识了一个新朋友角,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仔细观察,比一比,看谁能最先找到角。
(学生找角,并从图片中抽象出角)
师:
你们真厉害,找出了这么多角。
看看这些角张口怎么样?
现在老师把这些角请了下来,仔细观察,这些角还是尖尖的吗?
(不是)它们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学生感观描述直角的特点)角的两条边所形成的夹角方方的。
师:
对,像这样的角,它是角家族里特殊的一类角,它叫做直角。
这节课我们就就一起来认识直角。
(板书课题:
直角的初步认识)
我们要研究角的哪些小秘密呢?
一起来看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直角,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
2.我会用三角尺画直角。
(二)合作探索,学习新知··
教学例3
1.教学直角符号
对于一般的角,我们会用弧线来标角。
为了区分直角和其他角的不同,直角上都会标上“横折”,和直角的两条边形成了一个小方形。
(课件演示)看看它和以前学的角的一般符号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这就是直角特有的符号—直角符号。
2.找一找生活中的直角
师:
在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过直角?
(数学书封面的四个角,墙上的角,课桌上的角,窗户的角,三角尺上的角……)
师:
你们观察得真仔细!
其实直角处处存在,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你的三角板,一起和老师找直角
2. 认识三角尺上的直角
老师出示一副三角尺
师:
三角尺上有直角吗?
谁能上来指给大家看一看。
学生上讲台指出2把三角尺上的直角
师:
看来三角尺上都有几个直角?
生:
1个直角。
师:
请你们拿出自己的三角尺,摸一摸它的直角吧。
(学生摸自己三角尺上的直角。
)
我们都知道教师有大有小的,猜猜看我的大三角板上的直角和你的直角大小怎样呢?
3.比一比
老师出示大三角板和学生的小三角板比较(找生上台比较)
师:
比得时候,要点对点,我的一条直角边和你的直角边重合,看另一条直角边也重合,那说明我们的直角是一样大的。
同桌合作,比一比你们的三角尺上的直角一样大吗?
通过刚才的比一比,我们发现:
所有的直角一样大。
这就是我们说直角是角王国里特殊的角的原因了。
4.摆直角
你们真是会学习的好孩子,老师给你们每人准备了一个活动角,你能摆出一个直角吗?
开始行动吧!
生:
动手用两根小棒组成的活动角摆一个直角。
(师巡视指导)
师:
你们的小手可真灵巧,很快就摆出了自己心中的直角,可是你摆的是“真”直角还是“假”直角呢?
有什么好方法检验呢?
生:
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师:
哇,这办法好,和我想到一块了。
我们可以用“点对点,边重边的方法来比一比。
先找到三角板的直角,用直角的顶点对齐这个角的顶点,这两条直角边如果完全重合,说明这个是直角。
师:
下面请大家当小老师,用你的三角板帮你的同桌量一量,比一比,刚才他摆的直角是“真”直角,还是“假”直角。
生:
同桌实践活动,用三角板给对方验证直角。
5.目标检测1:
小结:
判断直角:
用三角板的直角,点对点,边重边
6. 折一折
老师出示一张圆形纸。
师:
孩子们,拿出这张圆形纸,能用你灵巧的双手折一个直角吗?
折好后说说你是怎么判断它是一个直角的?
赶快试试吧!
(生自由折直角。
)
师:
你们的直角折好了吗?
谁想上来给大家折折看?
学生演示折直角:
我是这样折的,先将纸上下对折,然后将这条线对齐了左右对折,就折出一个直角了。
师:
你是怎么判断它是一个直角的?
学生演示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折的角:
我用三角尺的直角比这个折的角,顶点和顶点重合,边和边重合,所以它是一个直角。
师:
你真是一个心灵手巧的孩子!
教学例4
7.画一画,画直角
师: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这么多关于直角的知识,直角是什么样子的,你能画下来吗?
说说你想怎样画?
(先画一个顶点,再从顶点画两条直角边)
师:
(演示PPT画角的动画):
说得非常好,同学们一起看大屏幕,画角的时候先画一个点,从这个点画一条线,用三角尺上的直角顶点与这个点重合,使直角的一条边与画好的线重合,再沿着直角的另一条边画一条线,直角就画好了,最后还要画上直角符号,直角符号必须是方方正正的。
你们看清楚了吗?
请按刚才的画法再画一个直角,画完后小组内相互交换,拿三角尺比一比同桌同学的直角画得好吗?
开始!
学生按刚才的画法画直角,老师巡视,并提醒学生画角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最后画什么。
师:
说说你的同桌同学的直角画得怎么样?
生:
…
师:
同学们,仔细看看黑板上的这个直角,还缺了什么?
生:
一个直角标志符号。
师:
对,我们还要添上一个直角符号!
8、目标检测2:
在方格纸上画直角(从给出的点画起)。
三、堂清检测
1.直角过河(找出哪些角是直角,并把直角连起来)
2.判断:
(1)、直角不是角。
()
(2)、每个三角尺上都有1个直角。
()
(3)、数学书的封面上的直角比黑板面上的直角小。
()
3.
四、归纳总结,课外拓展
师:
直角带给我们美得享受,我们来欣赏生活中直角的美。
(课件播放图片)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这么多关于直角的知识,你都有些什么收获?
生1:
我认识了直角,并知道生活中到处都有直角。
生2:
我学会了用三角尺去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
生3:
我学会了画直角。
生4:
……
师:
说得真好,看来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收获都不少,最后,老师布置一道课外拓展题:
回家观察钟面,时针、分针在什么时刻成直角?
今天就学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生:
老师再见!
四、板书设计
直角的认识
点对点,边重边
《直角的认识》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在第一课已经初步认识了角,知道角的特点,生活中的直角无处不在,他们对直角有一些朦胧的认识。
但是如何准确的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怎样正确的画直角,对于他们来说还有点困难。
所以在设计教学时,我打算从注意新旧知识的结合,注意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两方面入手,让学生从已有经验得到新的发展。
所以在教学中,我设计了比一比、折一折、画一画的环节,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会判断直角及画直角的方法。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在脑中形成直角概念。
但当角的大小相差不大时学生可能还很难区分,有待进一步加强。
《直角的认识》效果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的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
”学生每天学的内容对他们而言未必都是全新的知识,有些会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作基础。
对于直角的认识,学生的学习效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立足生活,找准认知起点。
教学中,营造宽松、融洽的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在导课时根据教材特点,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可感情境,让他们置身其中,深入体验教材的内涵,学生由此积累的情感,必然转化为探求知识的巨大动力。
在引入新课环节,我以学生已经认识的角为出发点,让学生在熟识的生活情境图片(国旗、桌椅、双杠)中,感知角、认识角。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创设问题情境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能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
在探究新知部分,我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我的大三角板上的直角和你的小三角尺上的直角相比,谁的大水的小呢?
找学生上台和老师比,同桌互相比,学生打开思维的闸门,积极思考,参与活动。
在各自原有的经验的基础上去主动建构知识体系。
3.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愉快的游戏能唤起学生愉悦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因此,我设计游戏情境,采用多种游戏形式,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从而提高学习成效。
学生通过有趣的用活动角摆直角、用身体摆直角游戏,巩固了对直角的认识,还完成了创造直角的过程。
4.创设探究情境,体验知识形成过程。
教学时,我努力挖掘教材本身潜在的智力因素,充分利用数学知识的魅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发现、探索的学习情境,使他们在探究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本节教学中我让折一折角,小组内比一比谁折的直角大,利用学生动手做一做直角。
先让学生观看画角视频,再自己画直角,学生在充分的探究活动过程中理解了直角。
5.设定适宜的练习目标,学生努力去做就能做到,这样的教学处理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全身心投入到练习中。
从学生练习表现看,本节课达到了课前预定的教学目标,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本课的练习效果较好。
实践证明,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各种各样的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形成生动、活泼、高效的课堂教学环境,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和教学的提高。
但是情境的创设一定要符合教学内容的需要,不符合实际需要和目的不明确的情境创设只会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
《直角的认识》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行、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是帮助学生在原有对角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建立直角的直观形状,学会判断直角和画直角,是进一步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因此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教学重点是初步认识并会判断直角,难点是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教材编排了两道例题,首先引导学生通过从正方形纸片、纸工袋、三角尺上抽象出直角,观察直角的图形,认识直角标注符号,从而逐步认识直角。
并将抽象出的三个直角按不同位置摆放,让学生正确感知直角。
接着指导学生用一张不规则的纸折出直角,并通过比较折出的角和直尺上直角的大小来地出结论:
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
接着学会利用已有的直角判断其他角是不是直角。
同时能够找出身边的直角,并学会画出不同位置的直角。
教学时学生通过说一说、找一找、比一比、折一折、画一画等活动,充分认识直角的特点。
下节课是在认识直角的基础上认识“锐角”和“钝角”。
《直角的认识》评测练习
目标检测1
目标检测2
堂清检测:
2.判断:
(1)、直角不是角。
()
(2)、每个三角尺上都有1个直角。
()
(3)、数学书的封面上的直角比黑板面上的直角小。
()
3.
《直角的认识》教学反思
我执教的《直角的认识》这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的基础上进行的。
在课的设计上,我尽可能多的设计了找一找、比一比、折一折、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在自主探索与使用交流中,建立直角的表象,从而丰富对直角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真正体现“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教学模型的过程”这一基本理念。
我将课堂设计为三个部分,具体反思如下:
第一部分导入。
首先复习第一课时的内容角的定义及各部分名称,让学生进一步更熟悉角。
接着从一组生活中的直角图形入手,揭示直角。
让学生将角与直角进行比较,这一部分进行得比较顺利,学生头脑中初步有了直角的印象。
第二部分探究新知识,我分为三层次:
(1)从生活中找直角,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这部分中注重让学生找、表述直角的各部分名称、直角符号。
通过摸一摸、比一比(和老师的大三角尺比、与同桌的三角尺比、课本封面直角比)加深对直角三角板的直角的比较认识,我总结出了比直角的方法:
点对点,边重边。
学生对直角的认识更深刻了。
(2)判断直角,在判断直角前,让学生自我思考,全班质疑,如何用圆纸片创造直角时,有学生凭感觉去折直角,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
“这样折的直角你能肯定是直角吗?
”进而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进而寻找判断直角的更好的方法——用三角板去量,因为前面铺垫的好,所以这一部分进行的效果很好。
另外还有个别学生用三角板的直角判断一个角是否是直角,还是有困难的。
不知道怎样放置三角板。
课下需要个别辅导。
(3)画直角,首先我先让学生自己想怎样画直角,然后播放画角视频做示范,学生再自己尝试画角。
在同学们画的过程中都能用三角板的直角画。
学生画直角画的效果比较好,就是在画好后要标上直角的符号,有些小朋友总忘记标。
第三部分巩固应用。
本节课采用了目标教学法,设置了一目标一检测,最后进行堂清检测巩固练习。
从本节课的练习效果看,达到了课前制定的教学目标。
总之,教学设计一定要从学生的认知心理认知规律出发,在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下,将教学过程的每一段时间估计好,把各方面情况都考虑好做到知己知彼才能将教学进行得更有效果。
同时教学语言是一门很深的艺术,而数学教学语言更是是讲究清晰缜密、简明扼要。
表扬的语言也是讲究艺术的,不能单调不能泛泛称赞否则就失效。
例如:
老师很喜欢你回答问题的声音、你的见解真独特、你的回答真完整等等,更调动学生学的热情,课堂气氛活跃。
在这次课中我深切体会到一个老师的眼睛看到东西角度必须比任何人的都要深刻敏锐,要眼观八方纵观全局,不能让一个学生从你的眼皮底下漏掉,不能让任何一个学生逃离学习进程。
在每一次教学中得到的所有经验和体会都将成为我人生中的宝贵经验,我相信自己在好好消化好好改进以后,不断参与课堂教学,我的教学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直角的认识》课标分析
角的认识是“空间与图形”,“空间与图形”是在传统意义上的几何内容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主要研究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数学与现实的联系,是《课程标准》理念之一,“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是以学生生活情境为背景,从中概括出角的特征,不需要用严密的概念定义来描述,是以学生体验的感受进行描述。
由于角在实际生活中有着丰富的“原型”,学生对此也有一定的经验积累。
因此,教材在编排时充分利用了这一优势,呈现了学生非常熟悉的校园生活情境图,如:
操场上的球门、活动器材、园丁的剪刀、老师的三角板、教学大楼的指针……从这些实物中抽象出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抽象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习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进而激发起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主题图中的角,涵盖了锐角、钝角和直角,其中以直角最多,原因有二:
一是它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学生最容易感知;二是它是认识锐角、钝角的基础。
图中的角既有静态的,也有动态的。
教材中,“角”的初步认识单元只包括认识角和直角的内容,锐角和钝角的认识安排在二年级下册,修订后的教材既认识直角,也认识锐角和钝角,可以使学生更为深入、全面地认识角,形成对角的更为完整的认识。
例1呈现了主题图中的3种实物图,并用红色线标出了实物中的角,进而展现了从3种实物图中抽象出的角(锐角、钝角、直角),这时只需要告诉学生这是角就可以了。
这三个角的类别、开口方向、角的两边的长短都不同,目的是突出角的特征:
一个顶点,两条边。
由于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小学生往往缺乏感性经验,教材安排了学生通过亲自操作,如:
折叠、拼摆、制作活动角等多种实际操作活动,来获得直接的经验,帮助学生学习有关角的知识,提升他们对角的认识。
体会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边的开口度有关。
例2以两幅动态的图展示了画角的步骤与方法,教材对画角过程的描述是:
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
同时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
例3出示了红旗、椅子、双杠等生活中常见的实物,继续体现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里面呈现的角的开口度都是一样的,将这些角抽象出图形来,知道它的大小是一定的,使学生知道像这样的角就叫直角,并会标上直角符号。
再通过观察发现每个三角尺上都有一个直角,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
接下来通过操作,用任意一张不规则的纸都可以折出直角,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进一步了解直角的特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数学 直角 认识 教学 设计 情分 教材 分析 课后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