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docx
- 文档编号:30140313
- 上传时间:2023-08-05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4.61KB
如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docx
《如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如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试论如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目录
内容摘要
一、学生心理不健康的表现…………………………………………………………1
(一)学习方面…………………………………………………………………………1
(二)人际方面…………………………………………………………………………5
(三)生活方面…………………………………………………………………………6
二、产生各种不健康心理的原因…………………………………………………7
(一)家庭因素…………………………………………………………………………7
(二)社会因素…………………………………………………………………………7
(三)学校因素…………………………………………………………………………8
三、教育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方法……………………………………………9
(一)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9
(二)学校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9
(三)教育孩子与挫折作斗争……………………………………………………9
(四)与家长配合教育……………………………………………………………10
(五)净化学习、活动环境………………………………………………………10
(六)鼓励孩子参加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社会活动………………………10
参考文献
试论如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内容摘要:
人的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我们所培养的孩子除了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强健的体魄外,还必须具备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适应不同环境和承受各种挫折的能力,以及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面对现代社会青少年日益增长的心理问题,本文从现实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出发,从心理不健康的主要表现谈起,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从而提出教育和提高中学生心理素质的方法。
关键词:
心理素质;健康;教育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曾经为健康下过这样的定义:
“健康,不仅仅是指躯体上没有疾病,还包括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健全与最佳状态。
”把心理健康作为人的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它提高到现代人所必备素质的高度,这表明良好心理素质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的基本要求之一。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竞争激烈、优胜劣汰、蓬勃发展的新世纪。
人类的生存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生态问题变得越来越尖锐,高新技术的劳动市场的竞争日益加剧,人际关系也日趋错中复杂,这一切都加重了人的心理负担,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主人-----少年儿童,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也不能面临世界激烈竞争的严峻考验。
然而,据有关资料显示,少年犯罪率的急剧上升已成为全球三大公害之一,去年教育界三大恶性事件的陆续报道使人触目惊心。
一段时间来由于对儿童心理素质教育的忽视以及来自社会、家庭甚至学校的不良影响,至使在青少年儿童中间所暴露的种种心理障碍导致严重影响他们各方面健康成长的事实让人忧心忡忡。
时代的责任感在无情地鞭笞我们,无数的事实也在无声地提醒我们,多方配合,形成合力,加强对少年儿童的心理素质教育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一、学生心理不健康的主要表现
人们习惯认为:
少年儿童思想单纯、天真烂漫,他们唯一的任务就是学习,没有社会责任和思想负担,因此,不会有心理障碍,其实,并非如此,他们的心理不健康表现在很多方面。
(一)学习方面
1、浮躁心理,轻浮急躁,看不进书,学不进知识,不愿深入,不求甚解,停留于表面的现状。
他们中的部分人程度不同地存在学习困难、任性、偏激、冷漠、懒惰、自卑、自私、孤独胆小、惧怕挫折、缺乏毅力、嫉妒心强等现象。
这些心理障碍造成出走、自杀等事故的比例不断增加,不少学生对学习有恐惧心理。
我们班有个学生郝祥清同学,他是个非常有意思的孩子。
上课回答问题,他总是第一个举手,特别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但是,如果老师叫了别人起来回答没叫他的话,他马上就会说:
“老师好痞呀!
”之类的话,然后抢在别人没说之前把自己的答案说出来,并且总认为自己说的是对的。
如果别人先说了,老师对别的同学的答案给以肯定,那么他就会发出“嘘嘘”的声音,不再继续听讲了。
到学校总爱忘记带课本,我只能在批评之后让他和同桌合看一本课本,可他上课时总开小差,几次批评之后没有任何效果。
为此我反思了自己的教育方法,觉得批评不是个好办法。
后来我发现他偶尔带课本后,我就在课堂上尽量多的对他进行鼓励与表扬,他学习的兴致高了,上课也不吵了,小动作也少做了,还不时的举起小手回答问题。
“老师,这几天我都把书带来了,没有忘记。
”“是有进步了,你有没有发觉,这几天上课你听得也比较好。
”他点点头。
“这是为什么呀?
你有没有想过?
”他想了一会儿,说:
“因为我以前没有书,所以上课不知道干什么,和同学合一本就要讲话,现在有书了,所以上课就好多了。
”“你说的很对,不要认为上课不带书没多大关系。
其实,这可能会影响你听课的质量,你说是不是?
”“是的,老师我以后不会忘记拿书了”。
“老师相信你!
”从老是忘记带课本到现在认真听课,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我觉得教师的鼓励与表扬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学生往往希望在课堂中能得到教师的关注,而教师对他的鼓励与表扬正是学生所需要的关注,他觉得自己在老师的心目中是很重要的,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也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2、厌学心理,提起学习就头疼,不逼不学习,为老师学,为家长学的思想比较严重。
李智翔是班里有名的调皮蛋,上课不专心听讲,不爱学习,上课从不做笔记,经常做小动作,早自习也从不背书。
在宿舍生活老师王老师也向我反映说李智翔在宿舍每次睡觉速度最慢,上床以后躲在被窝里吃糖,经常吧糖纸塞在枕头下面被子里面,王老师给他做了很多次工作,他都不改。
为此我没少批评他,但每次都使得他更加难以管教,看来他似乎有点破罐破摔的意思。
后来我发现他的思维其实很独特,于是就打算通过这一点表扬他,以便激发他的潜能,树立他在同学面前的自信。
在一次课堂上分析文章的时候,我提出一个研究型的课题,先请其他同学说,在他们说出想法后,我指名让李智翔说说他的想法。
起先他有些惊讶和犹豫,于是我鼓励他大胆地说。
他勇敢地站了起来,在全班同学面前大胆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尽管想法并不正确,但却很新颖,非常值得探讨。
我立即抓住这一契机,在全班同学面前说:
“全班同学中李智翔同学的想法是最独特、最巧妙的。
说实话,这种想法就连我也从未想到过,而李智翔却想到了。
虽然能不能实现终还有待研究,但是这种独特的思想却是非常少见的。
李智翔真是我们班的学习天才!
”教室里顿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此后,李智翔总在课堂回答问题时给我一些惊喜,在宿舍洗漱就寝速度也有了明显的进步。
让生活老师感到很高兴。
3、自卑心理,在接连的比赛、考试失利以及其他种种挫折的打击下,逐渐丧失斗志,容易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从而自叹自怨、自暴自弃,最终导致更大的失败和恶性循环。
我们班有个朱海同学,特别勤快,每次卫生打扫除他总是忙前忙后,是最积极的一个。
但是,平时上课从来不敢举手回来问题即使你点他起来回答问题,他也很少张口说话。
课间也是一个人默默地坐在座位上。
这曾经让我一度很着急。
想了很多办法,找他谈心聊天,了解到他是来自农村的孩子,非常自卑,害怕说错了,同学们会取笑他。
知道原因以后我就告诉他“每个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大胆的说,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我们一起探讨,说错了没关系。
”慢慢地,他敢张嘴说话了。
这时我就及时地鼓励说:
“朱海同学,你真了不起,能够发表自己的看法了,老师真佩服你的勇气。
如果你的声音再大一些让全班同学都能听见的话,同学们一定会赞同你的看法的。
加油哦!
”渐渐地,他从说一句两句到后来完全发表自己的看法,课间也能与其他同学一起玩耍。
更让同学们刮目相看的是,他居然在新学期的班干部竞选中以全班超过半数以上的人通过,当选为我们班的劳动卫生委员,看着他站在讲台上发表竞选演说的那一刻,我从内心里为他感到高兴。
这一事件中我也体会到:
自信心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是教师义不容辞的。
(二)人际方面
1、自大心理,惟我独尊,目中无人,不谦虚,不谨慎,不容易接受他人的意见。
我们班有个学生他在试卷上写名字时写“郝帅哥”,并私下里称自己是“老大”。
他的这些做法让同学们很反感,以至于没人愿意和他玩,没人愿意和他做朋友。
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我也适当地改变了自己的做法,当他回来完问题后我说:
“老师很欣赏你积极思考、善于学习的态度;也非常佩服你能言善辩的口才。
如果你能和小组里的同学交流讨论一下,老师和同学们都相信你的回答会更精彩。
”听了我的话,他笑了,在以后的学习活动中,他开始慢慢地尝试听取别人的意见之后再发表自己的看法。
在发表自己看法时,知道了先对别人的答案给予肯定,然后再将自己不同的见解说出来供大家参考。
成了一个非常有礼貌也很懂事的孩子。
在和同学们不断地交流讨论过程中,同学们也开始慢慢地了解他,接受他,愿意和他一起玩,愿意和他做好朋友了。
2、自私心理,不愿帮助他人,害怕同学在学习上超过自己。
如在上学期我所带班级中的一名女生,各方面都非常优秀,上课时特别活跃,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深得老师的喜欢。
但有同学不太愿意和她一起玩,觉得她是一个很自私的人,游戏、聊天、活动都不和她一起,这让她很苦恼,每次下课只能自己一个人坐在座位上,就算鼓足勇气和别的同学说话也没有人理她,为了摆脱困境,她找了我很多次,希望我能帮她走出困境。
后来经过多方调查得知,同学没之所以疏远她是因为每次别的同学请她解答疑难问题,他总是吞吞吐吐,要么就说自己不会,害怕把别人教会了,别人的成绩就会超过自己。
天长日久大家都觉得她太自私了,就没人再向她请教了,也没人跟她玩了。
(三)生活方面
1、从众心理,最突出的是追赶时髦,追随时尚,凡是流行的东西,都一窝蜂地去追求,并引以为荣。
如崇拜歌星影星,穿奇装异服、上网聊天等。
这种行为从社会学上看,几乎纯属模仿和媚俗行为。
因为它只看到潮流的现象,不问其本质如何,表面上似乎比较前卫,其实质却是缺乏个性和自我立场的表现。
上学期有段时间,我们班男生迷恋上玩“悠悠球”,上课偷偷玩,下课大胆玩,想尽办法要玩出新意,玩出花样。
由于,极个别的学生上课玩,影响到其他学生,所以科任老师没收了他的“悠悠球”,本以为他们会有所收敛,谁知第二周他们又带来了更高级的。
别的同学看他们买了新的更好的,于是要求家长也要买,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
2、攀比心理,有的学生以穿名牌服装为荣,见到别人穿,自己无论如何也要去买来,而不顾自己及家庭有没有实力。
现在的孩子在一起只要看到别人穿了新衣服马上就去讨论,什么牌子、多少钱、在哪儿买的?
看到有的学生过生日上饭馆,自己也不能落后,一定要去比人家更高级的场所等等。
经济条件欠佳的家庭由于不能满足这些学生的攀比心理,致使一些学生走上违法犯罪道路,这种情况在各种报刊杂志上屡见不鲜。
二、产生各种不健康心理的主要原因
时代在发展,形势在变化,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不断呈现出新的特点,当代学生的心理障碍也日益增多。
当然,造成这些不健康心理的因素有很多。
(一)家庭因素
1、独生子女增多,孩子们常常成为家庭中心,由于家长过分的溺爱而变得惟我独尊、自私自利;或家长的期望值太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教育子女又没有耐心,孩子们达不到父母的期望就遭到粗暴打骂等等,这些违背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教育造成他们的心理变态。
据一份材料说独生子女的心理变态率四川为51%,上海、北京均为50%,这些材料都说明了这个问题。
2、父母的言行直接影响孩子。
如有的家长热衷打麻将或赌博;有的家长游手好闲,这些不检点的行为都会造成学生不良的心理。
再次,父母忙于工作而未能尽到管理教育孩子之职责,同时,对于新事物接受较慢、较少。
而青少年正处于学习阶段,接受新事物快,思想新潮。
因此,两代人之间的沟通存在许多困难,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也就存在许多障碍。
从一些问题青少年的家庭背景材料来看,家庭结构的破坏,父母的失职。
(二)社会因素
1、我国正处在商品经济发展时期,升学就业竞争的压力,青少年缺乏思想准备,很难适应。
时代在发展,形势在变化,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不断呈现出新的特点,当代学生的心理障碍也日益增多。
据资料统计,在中小学中存在心理异常表现的约占30%,患有心理疾病的约占15%。
其中,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由于“众星捧月”的环境成就了孩子“唯我独尊”自私冷漠的心理,抗挫折、自理能力差,缺乏责任心和集体感;单亲家庭的孩子在心理上常表现为:
孤僻、忧郁、脆弱、不合群,易产生失落感和自卑感;望子成龙家庭的孩子则心理负担重,易紧张、爱发脾气;文化素质低下家庭的孩子,由于棍棒的摧残、金钱的刺激及放任自流造成孩子的心理扭曲以及学校教育中的学业负担过重,这些都是引起孩子心理障碍的主要根源。
2、教育机构对“灌输”式道德教育方法的绝对化理解,严重违背了教育的本质,削弱了道德教育在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形成上的重要作用。
3、社会的急功近利等错误的价值取向,影响了对青少年培养的投入。
一方面,在大中城市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里,在盲目的出国留学热的浪潮推动下,许多家长把子女送出国,造成年龄越小的学生不仅学业无成,犯罪率和出轨行为更是日趋增加,此类事件常见诸于报端,这些行为背后的各种原因可想而知。
另一方面,在乡村并不少见的便是有家长把钱挪作它用或是舍不得投入;有的家长舍得建造豪华的房子,却舍不得花钱给孩子读书。
孩子缺少接受教育的机会,在未形成完善的人格之前即进入社会,容易接受不良思想而成为不良少年。
除此之外,社会不良风气和不健康的文学艺术的影响,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庸俗的思想,贪污腐败、不公平竞争等丑恶现象。
这些复杂的社会问题对识别能力比较低、思想比较脆弱、心理素质较差的青少年来说是很难应付的,出现心理障碍的情况也就比较多。
(三)学校因素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来自学业方面的压力也许是最大的。
从小学、初中到高中,“应试教育”主宰、“高考指挥棒”统揽一切、“分数”第一、课业负担过重。
学校中有些教师自我要求不严,言行不慎,个别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当,对学生不尊重、不信任,不能一视同仁,有的对学生讽刺、挖苦、羞辱、体罚、变相体罚,以及同学间的“不健康竞争”等等都会对学生的成长以深刻的影响。
许多独生子女的家长,对孩子在物质上有求必应,生活上过度地保护和干涉,对孩子的心理需求漠不关心,过分计较分数,常常给孩子施加压力,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还要给孩子布置家庭作业。
还有一些望子成龙的家长,不顾孩子的意愿,强迫孩子去参加美术、书法、音乐、舞蹈、器乐等兴趣班。
繁重的负担给孩子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导致他们身心疲惫不堪。
这种矛盾的状态,导致孩子形成不良的人格,进而产生心理疾病。
三、教育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如何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心理,教育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呢?
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
要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
现代生活日益紧张和繁忙,给人们带来了许多心理变化,面对激烈的升学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有形和无形的压力,使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
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孩子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教师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师的职业特点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教师要用科学的知识来调整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稳的思想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来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
(二)学校要开设心理健康课程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最好有专业的辅导教师,因为它不仅仅是要普及心理学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进行心理训练、心理指导。
心理健康教育课,应该是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操作性为一体的。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学以致用,真正提高孩子承受挫败的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减少心理障碍和其他心理问题,使每个孩子都能达到智力正常,情绪稳定,意志坚强及人际关系融洽的心理健康标准,全面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质。
(三)教育孩子与挫折作斗争
有许多孩子一旦遇到挫折,就不知所措,无所适从,从而导致悲剧的发生,这时,教师要激励他们勇敢面对打击和失败,成为生活的强者。
例如,上学期开运动会时,我们班有两名学生参加了800米跑这一项目,在跑步过程中,其中一个学生被别班的一个小同学撞倒了,最终在这个项目上与奖牌擦肩而过。
事情发生以后我们班的这两名学生顿时就失去了理智,在教室大哭大闹,扬言要去揍撞他们的那个小同学。
并且说要找校长、找裁判,讨不到公道就不活了,要跳楼。
最后,我给他们俩做了很长时间的思想工作,他们才平静下来。
由此可见,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四)与家长配合教育
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光靠学校的教育力量是不够的,教师要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让家长主动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家庭是每一个孩子的第一个生活环境。
家长,特别是父母,是孩子不可任意选择的首任教师。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子女产生深远的影响。
父母应严以律己,注意对孩子的早期教育,要爱之有度,严之有理,在生活上给予子女适当的物质条件;在思想上又要严格要求他们。
特别是要舍得让他们到艰苦的环境中去经受锻炼,在风雨中逐渐成长。
许多家长未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我们可以通过家长会及家访等形式向家长宣传,让家长懂得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了解儿童的年龄特点,懂得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
使家长知道:
孩子行为反复、多变是正常的心理现象,家长对此要有心理准备。
要理解、尊重孩子;对孩子的教育要鼓励,不要溺爱;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要过高,压力过大会适得其反。
另外,对那些“问题家庭”的孩子要特别留心,帮助他们克服因家庭的不良影响引起的心理问题,主动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五)净化学习、活动环境
呼吁有关部门,严厉查处学校附近那些有损孩子身心健康的“三室一厅”,禁止孩子看黄色书报、杂志,浏览不健康网页。
尽量避免孩子与社会上那些无所事事的青年接触,使孩子不受到来自他们的不良影响。
(六)鼓励孩子参加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社会活动
孩子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活动,既可以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意识,又可以增强他们对生活的自信心。
我们可以鼓励孩子利用课余时间到阅览室看点书,或者参加一些体育项目活动,到大自然去领略一下祖国的大好河山,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参加一些书法、绘画、演讲等活动,让他们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生活的美好。
总之,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常抓不懈。
只有把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的力量调动起来,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抓好、抓落实。
在这样一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里,使我们的每个学生都有健康而美丽的心灵,在他们走过的人生道路上处处散发出芳香,让每个生命都流光溢彩。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教育部2001年7月颁发
【2】江平.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1984年版
【5】王道俊、王汉澜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1989年版
【6】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1984年版
【7】丁道群、王晓平等编著,《心理医生》,重庆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8】朱作仁《小学语文心理研究综述》(上)1989年版
【9】《思想政治课教学》,北京师范大学主办,2002——2003年各期
【10】许政援《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参考资料》吉林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如何 提高 学生 心理素质